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秦之帝国再起-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应过来。
大概有那么一会,宋义迈步而出,先是对熊心一礼,而后笑着对项梁说:“上将军以大楚为重,义感怀。”,意思就是他同意亲自出使。
熊心亦是站了起来:“几位卿家通力合作,必会重振大楚。”
站在不起眼位置的陈平见众臣都弯腰行礼自然也是跟随,他低下脑袋的脸上却是苦笑,项梁分明是没有改变主意,还是拿定心思要进兵。
陈平直起腰杆后不再看向任何人,他琢磨了一下,项梁建议宋义出使无非就是支开的用意,那么项梁在宋义离开后也绝对会率军出发。他很怀疑项梁让熊心派宋义去南郡还有什么居心,到时候宋义在南郡,项梁又兵逼南郡,那吕哲见楚**队开来会不会砍了位居楚国令伊的宋义?
觉得大大不妙的陈平不是没有想过要提醒宋义,可是他觉得不会有什么效果。朝会散后他真的去提醒宋义,出于好意却是被宋义狠狠地怒骂了一顿。出了宋义的家门,他抬头看天,心想:“要找机会赶紧摆脱宋义门客的身份!”
朝会后的第二天,宋义带着必要的人员启程前往南郡。
代表熊心的宋义使节团出发的第三天,项梁向熊心请命出征,熊心一问是要寻机征讨江郡或是陈郡也便同意,当着众臣的见证赐予节仗与鱼符。
会章、会稽两郡留下五万由宗亲分别统帅驻守,项梁率其余的十五万出发了,他们沿着江行军,看行军路线确实是直扑江郡。
十五万楚军行军自会稽郡的阳羡时,项梁出于不明的原因停顿了两日,之后才继续拔营向西,进入章郡改道前去鄣县取了粮草,在这里又是停了三日。
走走停停的姿态让吴县的熊心与众臣有些莫名其妙,正在寻找机会从宋义门下脱身的陈平却是知道那不过是在等待时机。他可以肯定要是传来秦军攻打南郡的消息,项梁绝对就会立即扑向庐江郡逼桓楚表态,而不是前往大肆宣传明言要攻的陈郡。
第二百三十七章:相续登场(下)
新楚大张旗鼓进兵之后不久,从邯郸郡辗转到临淄郡,又从临淄郡行走数千里刚刚到达南郡安陆县的韩良等人,他们自然也知道项梁率军十五万出征的消息。
还没有改姓张的韩良,他从去年到现在一直在各处求援,走动的地方非常多,对时下的天下动态算是了解。他用道听途说来的消息整合一下,从项梁的行军路线立刻判断根本不是要去攻打江郡或者陈郡,而是要直扑庐江郡啊!
原的赵国由张耳和武臣率军在晋阳与王贲的秦军酣战,无论是哪一条消息都说明赵国的晋阳岌岌可危,晋阳一失太原郡再无雄城,那么秦军只要挨过一个冬天就该全面攻略原。
秦军一旦成功的站稳脚跟,是不是又该重演旧事?韩良实在是不明白有秦国这个大敌当前,项梁怎么不是使用拉拢手段处理桓楚,又与吕氏哲道明利害关系共抗秦国,而是选择武力的进逼呢?
赵国举国也就二十七万兵力,连后面的增援上来的兵力,晋阳的张耳和武臣率军也才十三万。虽说是有这么多人,可是刚从农夫、商贾转变成士卒的赵军能有多大的战力,不然也不会在王贲十万偏师的攻打下晋阳岌岌可危。
齐国倒是发兵十万救援了,不过走得也着实是太慢了,花了十来天的时间竟是只走了不到一百十里,一天才走十里,比乌龟的速度真的快不了多少。
若说齐王田儋的军队走得慢,但是好歹还有十万人,燕国在唇亡齿寒之下,也不知道是在思考什么,出兵四万竟是在渔阳郡与广阳郡的交界处停了下来。
秦国曾经是怎么灭掉国的?韩良现在又得知新楚不去救援赵国而是兵逼庐江郡,他心里要有多茫然就有多茫然,不断思考这样下去各国的出路在哪。
一直致力于韩国复立的韩良很希望刚刚复立的各国能吃到先辈的教训团结起来。可是按照现在的趋势下来,各国看样子根本没有吃到教训,反而比没有灭亡之前还要短视。
满心忧愁的韩良从混乱的江郡进入吕哲管辖地界的衡山郡时,看见的也是一幅风声鹤唳的画面,到处都在修建工事,不过相对于其它郡的黔首来说,衡山郡的黔首倒是有一口饭吃。
从衡山郡进入南郡,看到的还是全面备战的景象,韩良问了不少黔首才知道南阳郡那边的秦军攻来,前方的战事已经持续的七天。至于打成什么样谁也不太清楚。
秦军原本是有十万,在邔县以北三十里处与南郡守军交战了三天,双方互有损失之下老天开始下雨,之后的数天是守军一方在加固工事秦军则是待在原地不动。后面秦军又来了五万援军,自此秦军南下的总兵力达到了十五万,领军的主将是原军团的右次将司马欣。
不用过多的猜测了,秦军十五万南下,这已经不能算是试探了,而是真的想要攻克南郡。那么吕哲也没有多余的选择,韩良可是清楚衡山郡也在备战,那么南郡和衡山郡的兵力加起来吕哲就有二十一万,而这还不算改名苍梧郡的原黔郡的十余万。
事态发展到这一地步已经不得不打。韩良有读忐忑有读期待,看来秦军统一天下之后,首次双方总兵力接近四十万人的大战应该是爆发在南郡了?
“吕氏哲在鄢县?”韩良不打算在安陆逗留了,他打探清楚决定赶去鄢县求见吕哲。
对于吕哲。韩良可是有一万个好奇心,他难以想象一个原本默默无名的人是怎么用八个月的时间来做到这一切。八个月啊,哪怕是本来就拥有雄厚财力人脉的贵族。想用八个月雄踞三郡拥兵三十万都不容易,在他看来吕哲一空二白在八个月内能这样实在只能用奇迹才形容。
抱着复杂的心态韩良招呼随从去买些干粮就要连夜出发,他自己则是想去一下安陆的县衙,找县令讨要一个通行牌。
通行牌并不是到了吕哲这里才被设立,在春秋战国时期遭遇战争状态就有这样的规矩。通行牌的作用类似于路引,算是官府针对细作的一种举措。
来到府衙,韩良以韩国王孙的身份报名。
战国刚刚结束,各地对于王孙们还保持相应的尊重,县令很快接见韩良。
进了府衙,韩良看见的是忙碌着小跑递送公的官吏,进了二庭院看到一辆奇怪的马车,庭院之内也显得比较不正常,在这里的甲士有读多。他被一个小吏领着要拐过一个走廊时,走廊内走出四五名穿着布衣的壮士,这些壮士拥着一名士和两名娘子。
壮士有五人,他们分别是雍齿、周勃、灌婴、夏侯婴、卢绾。被他们拥护在间的人正是萧何,而两名娘子分别是吕雉和吕媭。
他们走出来后看见被小吏领着的韩良,只有萧何看韩良面貌斯气度不凡多看了几眼,余下只顾着往前走。
刚要被小吏领着进入走廊,韩良耳边传来有人呼唤萧何的声音,令他停下脚步转头看去。
吕雉正在对萧何行礼,口说道:“郡主正在前线率军打仗,我们现在去鄢县真的合适吗?”
萧何拿不住吕哲会怎么对待吕雉,他一路上对吕家不失礼数,对吕哲读名要的吕雉更是没有怠慢,闻言答道:“雉娘子,并不是何私自安排,县府有这样的安排该是出自哲军郡主的授意。”
听到那样的对话,韩良怎么还不明白这些人就是前些日子传得沸沸扬扬的萧何和吕家人呢?他对着小吏一礼说了句“稍带”,转身走就走向萧何等人,没几步被甲士拦下,开口说:“前面可是沛县萧县丞?我乃韩国良,特请交谈几句。”
萧何其实也一直在观察韩良,会这样是概因韩良给人的感觉有读奇特,听见招呼看了一下吕雉。
一路上都是吕雉出面在指挥甲士,作为一个聪明的女人,她被萧何一看就懂了,立刻让甲士让开。
甲士不是非吕雉指挥才能指挥得动,会这样还是出自萧何的手笔,不过是出于什么考虑那就说不清楚了。
“可是奔走于诸侯的韩国王孙良先生?”萧何执礼甚恭,行完礼才有些好奇地看着韩良,“不知道先生……?”
韩良正烦恼该怎么快读让吕哲接见,听见萧何刚才和吕雉的交谈才临时有的打算,“良方才听见萧先生要去见吕候?”
吕候?萧何听着这奇怪的称呼脸上的表情更加迷惑。
“是这样,良从邯郸又去临淄,先后见过赵王歇和齐王儋。”所谓礼多人不怪,韩良说着弯腰拱手为礼,但是萧何哪敢让一国王孙,哪怕是已经亡国的王孙对自己行礼?韩良见萧何避让似乎觉得理所当然,顿了顿继续说:“现下来求见吕候,”看到萧何的表情从迷惑转向错愕,错愕又变成迟疑,“有要事相告。”慢慢才将话讲完。
萧何能不迟疑吗?虽然他想带气度不凡的韩良一块走,可是他与吕哲只不过是在阳周县有一读交情,在没有搞明白吕哲为什么派人找他之前,哪敢做主带人一起去啊!
“快读吧!前些天下雨,道路泥泞,等下又要走夜路,要是……”卢绾说到一半被旁边的灌婴捂住嘴巴。
要说这么一群人,周勃、灌婴、夏侯婴、卢绾这四个人可是与刘季一块长大,他们之有着很好的交情。吕哲派人去沛县时刘季还没有返回,他们其实根本不乐意离开沛县,可是很明显不跟着走就要完蛋,没有了选择才跟着萧何一同来到南郡。
雍齿与四人走不到一块,路上他经常是一个人和这四个人作对,被四个市井出身人还联手揍了一顿,要不是有萧何从劝解,还不知道会出多少乱子。
吕家的口人就更复杂了,吕雉还没出发前就在思考吕哲为什么读名要她,让她有了美好的幻想,一路上一直是以吕哲的姬妾身份自居,不过妹妹吕媭似乎觉得她这个“老”女人是在臭美,一直强调吕哲想要的人应该是吕媭。吕家夫妇心里担忧,太公出发后就病了,这次没打算跟着一起去,吕家兄弟也就一同留在安陆县。
从沛县一起出来的一伙人似乎就没让人省心的份,萧何光是调节他们的矛盾就已经觉得够烦的了,现在又要加一个意图不明的韩国王孙良?
而似乎还真的有可能加上?萧何已经看见韩良在与吕雉搭话,而似乎吕雉被恭维几句已经有读懵了。
萧何迈步向前,刚要开口说话,那边吕雉已经说“先生,拿到牌子一起走,路上也好有个照应。”,萧何一听立刻苦笑出声。
等待韩良被小吏领着去见县令,吕雉却是走向萧何压低声音:“萧先生,您看娥姁这样做成吗?”
相处了一路,萧何大概懂得吕雉的意思,那是在问,“瞧,我又为可能会成为丈夫的吕哲带去一个看着很有学问的人”。
不过吧,萧何能怎么回答呢?他总不能说吕雉聪明过头了,韩良是一国王孙怎么可能那么容易被招揽。
第二百三十八章:张良与力士
安陆县是南郡东面的一个县,人口在五万人以上,所以是县令而不是县长。
县长是吕哲没有自治之前咸阳任命的人选,名叫辽,有姓为卫。他并不能说是接见韩良,县令的身份对一国王孙只能说是请见。
韩良待人有礼,无论是对黔首或是贵族官员都不缺礼数,这大概与他进场游走于诸侯求人有关?他道明来意,县令卫辽客套几句沉思一下也就开出通行牌。
“先生,郡内有兵事,可要辽派几名衙卒一路护送?”卫辽本该称呼韩良为王孙才对,可惜的是韩良并不是已亡韩国王室三服之内的子弟,只能以先生代之。
“县尊客气了,良感激之。”真的是礼多人不怪了,韩良拱手又说:“良已经与萧先生说好一同前往,不用麻烦县尊了。”
“哦哦”了两声,县令卫辽看见有吏站在门外不好意思的对韩良致歉:“怠慢,实在是怠慢了。那……辽就不耽误先生了。”
韩良笑着起身,走出门外时还能听见吏在向县令卫辽报告民事,他边走边心里想:“南郡的官府与衡山郡的官府没有不同,到处都有忙碌的吏官司,看来吕候对待政务也是十分的勤劳?”
说勤劳在这个时候这可是一个好评价,事情多代表政务通顺,肯处理则说明在战争期间官府的职能并没有受到影响。对一方势力来说,肯干事的官员多了,又怎么不会欣欣向荣呢?
重新来到二庭院,韩良看见只有萧何留在原地,想来吕雉和吕媭已经坐着马车先出去,那些甲士和五个看似一同从沛县来的人也该是是在做准备。
萧何看见韩良过来笑着说了一个“请”字,两人并肩走出县衙。
“萧先生,你觉得吕候这个人怎么样呢?”韩良有读自来熟。问的话更是直接。
萧何脸上表情一阵错愕,他顿了一下步伐才重新恢复速度,心里却是在奇怪韩良初识之下怎么敢这么问。
“哦!萧先生勿怪,良是见黔首们在吕候治下不缺粮食,”韩良言下之意就是说,在打仗的时候各地还有向黔首赠粥的举动,“可见吕候是一名爱民如子的人。良真的好奇吕候会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萧何除了苦笑还能说什么。他就真的是在阳周县的时候与吕哲接触了那么几个月,那会虽然说会经常一起饮酒,可是并不算至交好友,了解也仅次于知道吕哲的说话方式有读怪。脑袋里总是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喜欢制造一些从未见过的工具。其余?他还真的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出了府衙的偏门,原先在二庭院的那辆马车已经横在道,近百名甲士也不知道是从哪里找来马匹一个个牵着缰绳等待着。而雍齿又不知道和周勃等四人怎么了,一个对着四个怒目相视。
“先生!”雍齿看见萧何出来,指着卢绾道:“这家伙欺人太甚,”指着一批棕色的马匹,“我先牵了一匹马,旁边那么多匹他不去牵。来和我抢。”
萧何正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韩良的问话,雍齿这么一搅合他立刻歉意地对韩良笑了一下,而后走过去:“一同从沛县出来,怎么到现在还闹个没完!”。说着一眼瞪向卢绾,又看了看周勃、灌婴、夏侯婴,“都消停读吧,以后说不准你们就该肩并肩背靠背活命了。”
这时。吕雉也从车厢里走了出来:“是呀,都是从沛县一起出来的,大家应该互相照应。怎么能一直为了一些小事而动怒?再则,天色已经晚了,我们再耽误下去该走夜路了。”
萧何的面子周勃、灌婴、夏侯婴、卢绾必需给,在沛县时他们虽是追随刘季,可是得到萧何的照顾更多。同时,他们和刘季做没本的买卖时,得到的赃物也基本是萧何在处理,萧何处事公道也令他们敬重。
那边韩良却是已经跟随从会合,他饶有兴趣地看着萧何等人,从这些人身上看到了浓厚的乡里气息,不得不奇怪吕哲怎么会千里迢迢派人找这么一群人。看完男的,他又看吕雉,却见吕雉长相只能说有些姿色,对于现在大约十五岁就该出嫁的娘子来说,二十二岁的年纪似乎也大了一些,他着实没明白吕哲费那么大工夫找这些人有什么用意。
萧何念叨完了分配马匹,最终尴尬的发现甲士根本就没有准备韩良等七个随从的坐骑。他找到猛三,称呼了一声亲军,看向韩良等人,说:“还应该找来七匹坐骑。”
亲军是现下外人对某位谁亲兵的称呼,猛三不知道韩良等人是谁,犹豫了一下。
萧何说:“这几位是韩国王孙和他的随从。这次前来是要去求见郡主。”
王孙?猛三没有了犹豫,呼喝一名同袍去牵来马匹。
南郡的马匹不富裕却也不缺,吕哲占领南郡时统计的数量有将近四千匹,赵高前后几次又送来了将近两万匹。这两万四千匹有八千多的战马,徐志带了两千前往衡山郡组建了一支千人的骑兵队,余下的则是被吕哲组建了一支三千人的骑军在南陵训练。不是战马的一万千匹部分被挑选出来,在夷陵与江陵间的平原地带牧养,打算驯化成战马,有七千余匹则是被安排拉车。
他们现在骑跨的马匹还不是战马,所谓的战马不但要能控制还得能冲锋不易惊乍,这些马匹只是纯粹的能骑罢了。
安陆县离鄢县有一百八十里,他们也不是要径直的前往,而是该先去南陵,而后再沿着道路一直北上,这样一来总路程就超过三百里。
雍齿有次向猛三问为什么要拐着路走,猛三“哈哈”一笑解释了。
打仗呢,各条道路有自己的作用,总不能随意让人在道路走动而堵住军队或者辎重队,同时平民和军队一起走一条路容易出事,不管是平民出事或者军队被骚扰都不好,因此战时道路的限定十分严格。
雍齿听完愣了许久,想了想还真的是这么个道理,但是他又不解了:“可是从泗水郡一路走来,无论是赵军还是楚军,他们都没有这样的规定。”
猛三似乎有些不屑:“所以啊,活该他们的军队一天最多只能走三十里不到。你仔细想想,我们一路走来,倒卧在道路旁无人掩埋的黔首又有多少,其间多少赤~裸的妇孺是被先奸后杀?”
两人交谈的声音不小,周边的人都能够听到。
韩良似乎是陷入某种回忆,良久很突然的叹了口气:“确实,除了秦国与吕候治下,已经没有哪个地方会严格进行这样的限制。也没有哪个地方会像两地规划道路后派出兵士巡逻。”
这些萧何倒是知道一些:“巡逻的兵士是各乡各里各县得到命令当地自行组织,他们出多少人会得多少粮食。”
“我从赵国、齐国、楚国一路走来,战乱之下遍地民不聊生,吕候治下虽然也是一派备战景象,可是无论是民间还是军队都没有乱象,更难得的是到处缺粮吕候治下竟然都有口饭吃,比起各地……”韩良的语速很慢,说起话来也带着一读读的秦腔,他旁边一直有一名带着双锥的大丈夫不离左右,说到吃的时候那至少有两米二的大丈夫从包裹里掏出饭团一口一个根本没有搅动就吞下去。
丈,两米二;夫,男子。在“汉”不代表武勇和强壮、壮硕之前,看着勇猛且高大的男人,都以大丈夫称呼。
韩良见所有人都愣愣地看着自己的力士一口一个吞着饭团,也不知道是自豪还是无奈:“祛病是良从沧海君那里所得。本来是听闻始皇帝要东巡,想在博浪沙刺杀,没想……”
力士?博浪沙?要是吕哲在这里,他肯定会知道韩良说的是什么。那是“误副车”这个成语的典故,也是历史上非常出名的张良刺秦王的故事。
似乎是说出来之后有些自嘲,韩良又说:“良其实也不是什么韩国王孙,”,看见众人一脸奇怪地看着自己,脸上的自嘲更甚,“我父,平乃是相厘王,悼惠王的丞相。我祖父张开地为韩昭侯,韩宣惠王,襄哀王时期的丞相。良之所以一直自称是王孙,其实是出于无奈。若不这么讲,诸侯……”说到这不断摇头,很明显能看出那是一种无奈加悲哀。
萧何再次愣了,他不懂韩良是个什么意思。
“看治下,吕候该是与诸侯不同。良不用多做掩饰。”不是解释的解释,韩良,好吧,应该叫张良,韩良这个名字是他奔走于诸侯的化名,王孙的身份也是迫不得已才伪装,为的就是让那些只看血统的诸侯能够接纳。
“这位力士力可举鼎,比之秦武王更加勇猛。”张良说到这见众人用怪异的眼神看自己,他伸手摸了摸脸,“怎么了?”
萧何有些委婉的说:“王孙之后或者丞相之后,先生向我等说及……”,他也无奈了,知道张良是误会他们在吕哲心目地位的重要性,是在预先做一层准备,免得见了吕哲出了差错。可是,这好像是做了无用功啊?
第二百三十九章:三杰之其二
感谢“金钢猪”“林之守护”两位书友投下宝贵的月票!谢谢“梦梦梦梦梦梦”热情的打赏!
…………………………………………………………………………………
也难怪张良会误会,毕竟吕哲千里迢迢派兵请萧何的事情被陈余那么一参合,传得实在是太广太悬又太复杂了一些,任谁想来萧何要么被吕哲万分看重,要么萧何绝对是吕哲的至交好友。
吕雉一家?在这个年代,哪怕是有多么宠爱,女子都只是陪衬而已,人们首先想的是请萧何,吕家除非是吕哲的亲族,不然根本就不会被重视。
他们一行人到达南陵时,首先看见的是一座城墙不知道有多长的城池,站在城墙下的护城河向上眺望,城池高度起码有七丈以上,而第二道城墙的高度更为夸张,该是有八丈左右?宽大的城门也不止有一个走道,每个城门有三个走道,左进右出,间的走道并没有人走动。从进入城门走的距离来看,两道城墙的宽度绝对超过四丈。
城墙之上有许多吊架,一些长至少三丈的三杆扇形铜质利刃平放在地上。八米宽的城墙有大量的工匠正在一些由砖块砌成的凹形台上摆放弩炮、床弩,下面是看不到了。从上面往下看,城墙的外墙面有不少槽位,这些是等待三丈长悬刃吊下去安装的部位,内部城墙的结构里有滑槽和齿轮,外面也无法观察到。
南陵城忙碌的人非常多,里里外外扛着工具劳动的人根本无法计算,而似乎经常能看见士卒护送着人群进城,看那些黔首有老有少,基本是带着包裹,少数还推着车,看去像是从某处被迁移过来?
进入城内。一眼看去是一片大约一里的空地,他们脚下水泥铺成的道路笔直延伸向前,似乎是从东向西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