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郑之我是郑克臧-第2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537。经略

因为陕西、朔方、陇东三省战后重建工作极其繁重,也是因为三省地理位置过于偏离华夏的行政中心,更重要的是因为为了防止三个方向的蒙古各部及山西清军,在西北三省囤积了十余万夏军,所以,武成八年十二月初七,华夏朝廷正式设立三省经略大臣,首任经略由卸下内阁总理大臣的林良瑞出任,经略行辕设在陕西凤翔。

不过时间已近新年,林良瑞又是闽人不耐风寒,让他从此上任自然不是优待元老重臣的章程,因此郑克臧便安排他二月后再行上任。

光一个前首相,郑克臧还不放心,因此他把嫡子郑安洋也派了入了经略大臣行辕任事。

当然以便是连蹦带跳的超擢,此时的郑安洋也不过拥有正七品的官职,在经略行辕里只能充当一名管理文书往来的经历而已。

“林卿,朕就番禹郡公交给你了。”御书房里,郑克臧向林良瑞交代“玉不琢不成器,千万不要因为他皇子的身份放纵了他,该怎么管教就怎么管教。”

林良瑞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但也知道郑克臧把储君交在自己手上的用意,于是庄重的表态道:“请圣上放心,臣一定一视同仁,不使番禹郡公的身份曝露。”

“果然是跟朕多年的老臣子了,好,明白就好。”郑克臧笑着命内侍送走了林良瑞,转过身冲着郑安洋问道。“笙官,知道阿爹为什么把你安排在这个位置上吗?”

也算是从不入流的小吏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历练到现在的郑安洋含笑回应道:“父皇,儿臣明白,经历一职管勾文书往来,看起来是个繁琐又无关轻重的职司,但如果能认真揣摩的话,可以从中看得出很多事情。”

“说得不错。”郑克臧夸奖道。“经略府经历一职不比你以前的一乡一县一府,三省的事务汇集,可谓千头万绪,你不必事事盯紧了,只管看牢了林大人的批复,再前因后果的对照着看,当会多几分为政处事的见识。”

郑克臧这是把郑安洋放在一定高度上看全局,当然以郑安洋现在为官的阅历,让他了解一国宰相高屋建瓴的执政手腕似乎有些拔苗助长,但郑克臧却觉得提早让他见识一下也无妨,至多过后再让他沉下去踏踏实实的做一两界亲民官即可,就一如他把长子郑安涤塞入都督赣州等处地方行尚书台的林维荣的幕府一样。

郑安洋若有所思的应道:“儿臣明白了,儿臣会在陕西用功的。”

“这就好,”郑克臧点点头。“过完年就自去陕西吧。”林良瑞是元老可以二月以后才去陕西,但经略大臣行辕里的架子却不能等他到了以后再组建,因此郑安洋不想大大咧咧的暴露跟脚的话,也只能随着吏部派员一并提早出发了。“对了,这次把你媳妇一起带去陕西,让他看着你,省得到了一地就喜欢上一个。”

郑安洋有些讪讪,但少年好艾是天性,倒不是他生性见一个喜欢一个,而是憋不得。

对于他没出息的样子,郑克臧倒也忍俊不住:“好了,不要作出一个扭捏的样子了,儿子女儿也有好几个了,这事有什么说不得的,你能守住底线不去欢场寻花问柳得一身脏病回来,阿爹已经很满意了,只是这回放在林良瑞的眼皮底下,要有分寸才是。”

郑克臧的话说得很隐晦,但郑安洋却听得分明,是的,这次是在重臣的眼皮底下,要是再做出荒诞的事情来,那口碑上就有了问题,少不得为将来的前途造成一些障碍,所以这也是郑克臧对他忍耐力的一次考验。

“好了,不要再琢磨了。”看着郑安洋低头不语,郑克臧有些感慨的摆了摆手。“去见你阿母吧,年后笙官也要下到地方去历练了,一下子两个儿子都外出远行了,你阿母或也有些戚戚,趁现在还有时间,去多陪陪她。”

郑安洋应声退了下去,郑克臧跺到书桌前,捡起一本已经尘封许久的报告,这是枢密院使洪拱柱特意呈送的。郑克臧看了一会,凝着眉头,随即又翻看了之前贺发关于进军甘肃的奏报,思索再三,终于下了决心。

“来人,去把兵部林升、枢密院洪拱柱给唤来,朕有事要问他们!”

兵部尚书林升、枢密院使洪拱柱很快次第赶到,看着面前的两位夏军宿将,郑克臧让内侍把两封文牍递了过去:“贺发的呈报中说,各师炮军几乎无法通过白龙江谷道,而枢密院奏报前次观看泰西列国在椰城郊外大战也提到夷兵广泛装备小口径火炮,朕对照读了读,思绪良多,看起来咱们的建军思路出了问题。”

夏军的前身郑军原本是装备过类似四磅炮、六磅炮的轻型火炮的,但是随着郑军进入南中国后的大发展,为了强化与清军对战中的射程优势,火炮口径越造越大,如今装备夏军旅一级的十一分(新制,约合66mm)炮已经是泰西十磅炮的水平,师一级的一寸半(约91mm)炮更是达到泰西十八磅炮的水平,笨重姑且不说,在对射中也未必能胜过清廷内火器营说装备的口径在110mm以上的武成永固大将军炮。

造炮和制定部队编制都是兵部的事,因此林升试探的问道:“那圣上的意思是?”

“如今我师已经光复大部分国土,除了继续北伐外,驻防成了长久要务,各省多不过两师,少只有一师,分摊府就只剩下了一团。”郑克臧有些担忧的说道。“虽说平定民乱用不着重火器,但现在也不是海清河宴的盛世,各处山林或有盗匪,想要一一镇戍的话,朕觉得,团一级还是要配属几位火炮的为好。”

林升倒吸了口冷气,给团一级配属火炮,还不是一门两门,这不但意味着对现有军制又要修改,而且意味着庞大的开销。说起来花费的钱越多,证明兵部的权力越大,然而事情却并非光他想就可以的。中州、江淮的治水、移民,西北三省的用兵,哪一项不需要华夏朝的巨大财政补贴,度支衙门已经哇哇大叫了,哪还有多余的财力给兵部额外的军费。

所以林升苦笑的答道:“圣上,此事牵扯甚多,不可不慎重行事啊。”

“继续北伐是国朝最大的事,”郑克臧显然主意已定。“一切都要为这个国策让路。”话虽如此,但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所以郑克臧话锋一转。“朕也不是要你一蹴而就,先把改制的方略做出来,至于怎么配属,当分若干年逐一完成”

武成九年三月,根据郑克臧的提议,华夏兵部出台夏军陆师改编方案。该方案中哨一级不区分装备火铳的火器哨或是披甲使用冷兵器的白兵哨,统一以混合编制的步哨,每个步哨内配属装备火铳俄步队两个,披甲白兵队,总兵力依旧维持百人的定额,但病重搭配更为合理。

但这个不是这次改编的核心内容。这次改编的重点是扩大团的规模。

一个团将由统辖六个哨扩编为统辖七个哨,其中五个是混合步哨,一个是负责全团运输补给的辎重哨,另一个就是增编的炮军哨。

炮军哨也是百人编制,除开哨指挥所的人员外,下设三个炮队。

每个炮队编有两个各装备一门炮的炮班和一个装备步铳的步班;炮班除班长、炮手以外,其余候补炮手多充当弹药搬运兵及最后护卫火炮的白刃兵;如此,一个炮军哨装备的相当于四磅炮的八分炮计有六门,以保证小规模作战时每个混合步哨都能得到一门轻型野战炮的支援。

另外由于编列了辎重哨,所以团直属的辎重队被取消,全团兵力因此定额为七百二十人。

旅继续统辖三团兵马,并直辖辎重哨、中垒哨、游骑哨各一;据此,全旅兵力定额为二千五百人。

师辖三旅,并直辖辎重团、中垒团、炮军团、跳荡(白兵)团各一,此外还辖三个游骑哨和亲卫哨、军医院、病马厂、旗鼓队等,全部兵员的一万一千人,较原先增长了百分之十。

其师属炮军团编列五个炮军哨、两个辎重哨;各哨的编制与团属炮军哨、辎重哨相同,只是装备的火炮为十一分炮。据此,师属炮军团装备火炮三十门,全师装备火炮八十四门。

师一级的火炮数量明显增加,但却变得轻型化,因此为了在大规模会战中压倒清军的炮兵,这次改编又在各师之外组建了直属于枢密院的重炮团、攻城炮团。其中重炮团装备二寸(约120mm)重型长炮三十门;攻城炮团装备口径更大的水师用短管舰炮和短管臼炮,装备数量同样是三十门。根据现有从各师装备的情况,兵部此次一共计划编成二十二个重炮团、九个攻城炮团。

此外,铁骑军、骠骑军及飞骑军等骑军师、骑马步军师装备的火炮口径近一步缩小,以便其快速机动。其中,骑军团、骑马步军团装备的火炮口径缩小为等同于泰西三磅炮的六分(约36mm)炮;师一级也只装备略等于泰西六磅炮的九分(约55mm)炮。

当然,改编方略是一早公布了,但由于财政上的问题,夏军各部真正要实施起来还有待时日。

正当夏军上下和华夏朝廷一起重新过上苦日子的时候,西北的战争已经一触即发了。

538。和硕特

华夏控制甘陕大部并置西北三省之后,在陇东尚有肃州(酒泉)道兼肃州总兵海有芬、甘州(张掖)道兼甘州总兵冯硕、凉州(武威)道兼凉州总兵李毓枚及小军阀安西参将兼安西州知州张豫章没有归降。当然这些大大小小的军阀并不是对清廷尚有着眷恋之心,而是或因为有蒙古部族就近撑腰或因为与夏军主力相距甚远,所以并不愿意放弃土霸王的身份,到华夏治下当一个有名有实的空头贵爵,更不愿远赴万里到南洋、西洋重起炉灶。

这些军阀当然也知道自己不顺服必然引来夏军的打击,因此在武成八年至武成九年的秋冬季节里,彼此之间放下成见互相串联,同时还勾连蒙古部落准备负隅顽抗。

常言道: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由于华夏方面暂时还只顾得巩固到手地盘,顾不得向北发展,因此这些即互相勾结又彼此勾心斗角的军阀们便萌生了先下手为强的想法,姑且不说占据陇东成就霸业,但至少也要将华夏的北上时间往后拖延下去。

算盘是打得挺美的,但想用不足两万人且又貌合神离的联军去直面华夏在陇东、朔方的七、八万驻军,哪怕这些驻军现下已经改为军屯了,海有芬等也没这个胆子。

正在举棋不定之际,清廷的使节穿越草原戈壁带来了康熙的旨意。

根据康熙的旨意,实力最大的海有芬进爵三等精奇哈尼番(子爵)并授甘肃巡抚;冯硕进爵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男爵)并升任甘肃提督;李毓枚进爵二等哈达哈哈番(轻车都尉)并从汉军正蓝旗抬入汉军正黄旗,此外还另外授与正二品汉军正黄旗副都统;就连手上只有区区八百马队的安西参将张豫章这回也搭上了顺风车,不但进爵某些人一辈子都不能指望得到的拖沙喇哈番(云骑尉),而且还被超擢为甘肃按察使。

当然空头的爵位对改善四人的处境并无益处,好在清使领侍卫内大臣、和硕额驸尚之隆还带来了康熙对阿拉善厄鲁特、鄂尔多斯等蒙古部族的谕令。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大清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了,但是靠着与内蒙古诸亲王的联姻以及大清尚存的威慑力,远在北京的康熙可以轻而易举的命令两部蒙古人对四镇进行援助。这就使得平日里对这些部族影响卑躬屈膝,却不曾得到好脸色看的甘肃四镇如获至宝、如虎添翼。

然而即便是得到了蒙古人出兵的许诺,但春天正是万物滋生的时节,也是草原母马受孕的季节,因此蒙古兵说什么也要拖到秋高气爽草肥鹰飞的时候才能出兵。做贼心虚的甘肃四镇又怎么可能拖到那个时候呢?于是生怕夜长梦多的他们选了一个比较愚蠢的目标………青海的扎什巴图汗来说服。

于是尚之隆便打着虎皮再度赶往青海。当然,他这么卖力绝不是因为四镇送上来的厚币,而是为了帮助清廷在背后绊住华夏的手脚。或许在他看来,尚之信的死是咎由自取,自己既然是清廷的驸马爷,自然也就不再是汉人了。

尚之隆寻到扎什巴图汗,在把四镇的条件亮出来之前,他先谎称康熙准备册封他为和硕亲王、青海汗。实力与野心并不相称的的扎什巴图汗顿时大喜,拍着胸脯保证做清廷的忠狗。不过呢,说归说,没有肉骨头他绝对不会轻易听命的。

尚之隆这才把四镇的条件一说,无非是把西宁和河州许给了扎什巴图汗。

作为顾实汗第十子的扎什巴图尔汗一直有拿下整个青海,充实实力后从准格尔人手中夺回拉萨汗廷的心思,否则也不会一而再在三的窥视甘肃。如今听说华夏立足未稳,西宁、河州等地又大部成了白地,根本没有力量阻挡他牧马,心思就动了。这时尚之隆趁热打铁,又奉上四镇馈赠的金银珠宝,并许诺清廷可以支持他夺回西藏,而且不管对西宁等地的进攻是否顺利,清廷会派出工匠为其铸造心仪已久的大炮。

终于,尚之隆说动了利欲熏心的扎什巴图尔汗。扎什巴图尔汗遂不顾不在春季出兵的蒙古传统,亲率所部五千部民驱赶着牛马浩浩荡荡的杀入西宁、河州,妄图在华夏朝廷派遣的援兵到来之前确立自己的统治。

虽然华夏在西宁有一师之众,但此时正在实施军屯,等到发觉青海蒙部来袭时已经晚了,虽然绝大部份都安全的撤回了事先构建好的坚固屯堡,但却被和硕特人的骑兵隔绝在各个孤立的据点内,与外界失去了联系。

守将拱圣军第五师统制黄涛有心以西宁城内现有四千兵力出城野战,但考虑到即便战胜自己也无法追击骑马的对手,可万一失败了就有可能动摇整个局面,因此被迫打消出战的念头,听任扎什巴图尔汗所部围攻己方的屯堡。

好在蒙古的攻城能力与之前一样悲剧,因此在几次试图攻击未果后,接受前次攻打甘肃失败教训的扎什巴图尔汗索性放弃了西宁周边,除留下小部继续隔绝道路以外,主力一下子插到了河州、兰州一线,给予陇东方面极大的震动。

陇东总兵贺发鉴于己方并没有跟蒙古骑兵在荒野中对战的能力,因此约束各部固守屯庄,不得擅自迎战,同时火速催促已经开到凤翔境内的铁骑军第二师立刻增援陇东。

在三省经略府的协助下,是年四月十一日,铁骑军抵达陇东战区。

“大人,是蒙古人的哨探!”骑着跟其一样汗水津津的战马,有着守阙副尉名头的老士官冲着听到铳声寻觅过来的领队官吼道。“有三十骑,棒槌、大头都殉国了。”

还长着青春痘的科班武官双眼一眯,间不容发的命令道:“换马!”

铁骑军第二师是夏军可以用来骑战的七支骑兵师中的一支,其部所驭使的战马是明显高过普通蒙古马一头的混血马,但这样的好马在夏军中数量也是有限,因此不可能奢侈的作为日常骑乘之用,因此每一名官兵其实都拥有两匹坐骑,其一是日常负载的蒙古马、另外一匹才是战时换用的混血战马。

刚刚换好马,从远处追过来的和硕特人就到了近前,一看到夏军胯下的战马,一个个都惊疑起来,下意识的就放缓了速度。趁着蒙古人减速,这支游骑哨队便迅速排成紧密的队伍,先是缓步,接着慢跑,反客为主的逼近了对手。

马上的蒙古人嘲弄的笑着,在他们马背上长大的草原人看来,夏军这样的骑术战法简直是刚会站立的儿童在蹒跚学步,又如何配得上其胯下的高头大马。所以,一时间对夏军的忌惮全去,脸上转而露出了贪婪的神色。

和硕特人重新拉起了马步,但此时双方的距离已经很近了,只够他们射出一轮箭来。

蒙古人当然不会手软,只见他们纷纷弯弓搭箭就要射击,却没曾想,对面突然发出一阵近乎一致的巨响,硝烟过后,迎敌的蒙古骑士没有倒下多少,可这些亦兵亦牧的天生骑手胯下的战马就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混乱。

虽说和硕特人很快控制了战马,但对手已经杀到近前了。蒙古人来不及射击,便丢下软弓,掏出弯刀迎了上去,只是对面怎么会有四、五件武器一起向自己挥来?错愕之间,蒙古骑手便不甘心的栽倒于马下。

尽管有个把夏军骑手在冲阵时被蒙古人成功击杀,但夏军的阵型更像一把铁梳子,被它梳过之后,迎面的和硕特人纷纷被杵倒在地。这样的结果让这些青海蒙部根本不能接受,于是掉转马头之后,双方再一次冲撞到一起。

然而让蒙古人惊骇欲绝的是,这一次碰撞的结果还是一样,夏军不过寥寥几人的伤亡,原本三十骑的和硕特人却只剩下了不过十之二三而已。

“有鬼!他们有恶鬼帮忙!”和硕特人错乱的大呼小叫着,这些被喇嘛教洗脑的蒙古人早就不复当年横扫欧亚大陆时的武勇,此时更是不堪的调头就跑。“快回去请喇嘛作法!”

“那些鞑子在鬼叫些什么?”尽管不知道对手怎么一下子就变得胆小如鼠了,但领队官还是制止了部下追击的念头。“算了,不要追了,去看看,汤九他们几个还有救没有,至于没死的鞑子,记得补刀就可以了”

类似的遭遇战在河州、兰州各地时有发生,等扎什巴图尔汗好不容易汇聚了分散开的部众,却统计出一个让他几欲晕倒的数字,五百人,超过五百人的蒙古骑兵就在这样不起眼的小规模交锋中损失殆尽了。

看着周围那些台吉们(注:原意为小王子,后来转变为部落长的称呼)质疑的目光,扎什巴图尔汗觉得不能这样打下去了。

“撤,咱们撤到青海湖边上,一边放牧一边休整,只要汉人敢踏入草原,就该他们尝到苦头了。”扎什巴图尔汗这番话即是安抚部属又是给自己信心。“我就不信,我们蒙古人在草原上耗也耗不过汉人??”

539。学校

武成九年四月,郑克臧西巡益东、川西两地。

因为是沿水路上溯,因此郑克臧此行的第一站自然是被列为留守府的江陵。

经过近十年的修养生息,江陵已经大致恢复了元气,不过郑克臧并不是来看江陵市面的,故地重游的他莅临江陵的主要目的是来查看江陵的教育情况。

华夏朝的教育体系虽然一早就分为蒙学、县学、(州)府学和太学四级,但事实上由于教师人手的严重不足,御定教育内容被一再压缩,并不完全符合郑克臧最初的设想。只是到了最近几年,随着华夏朝的日益巩固以及不间断的培训人才,才在行在武昌府、东都承天府、南京琼州、潮州留守府、太平留守府、荆州留守府以及江南、江西、湖广、广东等财力较为充沛的省区初步完善了四级体制。

当然,四级教育体制中的蒙学,一向是由民间自行承办,县、巡检司两级主要负责督导巡视。因此蒙学毕业并没有任何的政治待遇,其肄业生必须到州府考试获得丁等文凭后才有机会进入县学求学或以最低等的流外吏员身份出仕。按照华夏吏部内部明文规定,以初等文凭出仕者,每五年才有一次升晋的机会,任官到了正八品便再无可能升迁。

所以,县学其实才是华夏朝最初级的官办教育。

不过,县学教授的只是一般的通才教育,譬如君子六艺等等,并不做细化,因而其肄业生在考核获得丙等文凭之后,要么进入(州)府学继续深造,要么入仕后凭机缘在各部、衙门开设的专门学校里补一份学历出来,否则其入仕后最高只能做到正六品一级而已。

(州)府学开始分科,对应华夏朝现有的各部、衙门,(州)府学内设置计科(财经)、农科(农林)、工科(营造)、礼科、法科、医科等科目,其肄业生一般进入各部、衙门中任事,若无意外,一般可以做到正四品。但是鉴于各部、衙门的职官权责不等,为了避免生员挑肥拣瘦不想就读某些科目,因此每一科的入取难度各异,从而大体保证各部、衙门的用人。

然而凡是也有些例外的,并不是所有部、衙门都会任用(州)府学的肄业生。

譬如总督蕃洋列国事务衙门名义上归在礼科,但其从不直接接纳各地(州)府学中礼科的肄业生,其开设有自己专门的学校,生源从低学历、低文凭、升迁无望的普通吏员中招募;而刑部也是一样,虽然其各级主官都来自法科肄业生,但其基本业务人员都是从该部直辖的各省捕盗学校中培养的,其生源更是多来自那些蒙学毕业却考不出初等文凭的群体。

太学是华夏最高级的学校,设立在各省首府以及行在武昌等直隶府,其生源是获得丁等文凭的(州)府学肄业生。作为华夏朝最高学历者,这些天之骄子是被当做部门骨干来培养的,若是没有因为贪*腐或其他意外中途落马的话,尚书、侍郎、都督将是其仕途的终点,至于能不能做到内阁大臣、内阁总理大臣,这主要是靠机缘而不是学历。

正是因为如此,各地的太学中的太学生通常几个、十几个而已,而且一经入学肯定会毕业,所以其学习难度和竞争程度远不如(州)府学中来得激烈。

对此,随扈的学部大臣郭楷异议道:“各地太学生如此之少,又单独占用地方人力、财力,不如省入中枢,由学部统一管理。”

郑克臧沉默不语,郭楷进一步进言道:“太学生整日悠游,全无认真读书之心,此等人懒散惯了若是入仕为官恐不利朝廷将来,臣斗胆建议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