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庆丰军-第1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啊呀’一声呐喊,如同离弦之箭,径直冲向夏军的军锋。

各军的盾墙在前,形成规则的两面墙壁,两支骑兵并没有放马奔腾,而是小步急趋,护住整个军阵的左右两翼。

忽而天空阴云密布,如同蝗虫的弩箭遮天蔽日,敌我往来的弩箭互相交织,呼啸着落入地方的军阵,敌我在七十步内,已经展开交锋,数不清的士兵,在密集的箭雨中倒下,没有倒下的士兵,却一如既往,顶着头顶的弩箭,拼命向前冲杀。

“咚!”

一声闷响,地动山摇,两军的盾墙,在巨大的冲力下,忽然撞击在一处,羽箭依旧漫天的攒射,敌我双方,却已经进入短兵相接的阶段,双方前锋士兵,隔着盾牌互相绞杀。

最是军阵中断,焰火璀璨,吴六玖、俞通渊两军的梨花枪,喷色出灼热的火焰,稀疏的震天雷,开始在敌人的军阵中炸响。

宋与夏的决战,正是打响。

第四百章 险象环生

宋与夏之间在栈道下的决战,没有一点虚晃的招式,战争一开始,便直接进入白热化。

明玉珍的火炮、投石车、弩车等重武器,在宜州撤退时,为了快速摆脱宋军的追击,悉数焚毁,而宋军为了追上明玉珍,也将重武器全部留在荆州,敌我双方都了解彼此火力情况,双方列的都是密集阵型,最大限度发挥冷兵器的优势。

战场的交汇处,敌我的盾墙面对面,盾牌手用尽全部力气,试图挤东对方的盾墙,将对方的军阵向后压,而盾牌后的刀、枪兵,隔着趁着盾牌扭动的缝隙,将手中的长短兵器,全力向对方的军阵劈砍、突刺,希求破坏对方的盾墙,进而攻破对方的军阵。

双方隐藏在军阵后面的弓弩手,隔着盾墙,漫天的向敌方军阵攒射。

喊杀之声中,夹杂着咒骂的爆破音,士兵们挥动刀剑,奋力搏杀。

“卧槽……”一个夏兵从盾墙后跃起,将手中的长枪奋力向宋军军阵突刺,长枪砸在盾牌的一瞬间,一支弩箭,便已经将他从空中射落。

双方的盾墙势均力敌,谁也不能将对方推的后退。双方盾牌相互咬合,盾牌兵咬着牙挤在盾牌后,用尽吃奶的力气,将盾牌努力向前推,可是谁也挤不动对方,战场的交锋线稳定下来,互相摩擦的盾墙,发出‘吱吱嘎嘎’的声响,异常刺耳。

尚且有余力的盾牌兵,腾出一只手,挥舞着刀剑,便往盾牌外刺,希求刺杀对方盾牌后的兵士,干掉对方一面盾牌。

“乒乒乓乓”,奋力挥舞的兵器,在盾墙上相互碰撞,然后‘咚’的一声,砸在对方的盾墙上,间或沿着盾牌缝隙突入对方军阵,零星的将敌人刺倒。

宋军的两支骑兵列在左右两侧,明玉珍同样也把骑兵压在左右两翼,骑兵与骑兵互相搏杀,战马嘶鸣,弩箭破空横飞。

……

整个战场上,震天雷的爆炸声、梨花枪的燃烧声、弓弩的破空声、刀剑的入肉声……

各种各样的声音混杂在一处,最终形成混杂的交响乐,乱哄哄如同一锅烂洲,听不清任何一种单纯的声音。

郝仁在元末经历过无数次血战,大的仗没少大,而今天他望着敌我的军阵,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战场形势,隐隐和‘和州血战’有类似之处。

夏军虽然人数少于宋军,可是士兵以逸待劳,又受魔教蛊惑,就像是打了鸡血一般,异常骁勇。

夏军喝掉的符水,没有让他们能够刀枪不入,而刀枪不入的信念,却已经根植在他们的心中,夏军无惧生死,奋勇向前。

宋军虽然人数占据优势,装备也要精良于夏军,而宋军却是远道奔袭,士兵在体力上明显占据劣势,郝仁有军歌提振士气,宋军士兵,也生龙活虎一般,争先恐后。

敌我双方主力兵马,全部压在密集的前线,血肉横飞,却势均力敌,是也不能突破对方的方向,整个战场上,就是一个巨大的绞肉机,刚刚在郝仁望远镜下出现的士兵,分分钟便已经栽倒淹没在人山人海中,血液顺着军阵的后端,向军阵后方汩汩流淌。

“吴六玖与俞通渊打的不错,有望从中间突破地方的军阵!”刘伯温端着单筒望远镜,似是自言自语,他就在郝仁身边,这话,显然是在宽慰郝仁。

吴六玖与俞通渊的两支梨花枪刀盾兵,是宋军步兵中的最精锐,配备有梨花枪和震天雷,而延伸在军阵外的梨花枪火焰,能够点燃敌人衣物,灼烧敌人的皮肤,使得敌人根本不可能近前。

而震天雷手,却将震天雷向战场前沿抛掷,炸得蜷缩后退的夏军,血肉模糊。

夏军虽然有不管用的护身护,却并不是真的刀枪不入,在遭遇吴六玖、俞通渊两军巨大杀伤之后,也不敢轻易向前,所以两军的进展迅速。

吴六玖、俞通渊两军,很好的保持着前锋的位置,战线深深的嵌入在敌人的军阵内,将与左右两翼的战友的距离,也拉开了一截。

“传令,让吴六玖、俞通渊两军,放缓速度,保持阵型!”郝仁命令道。

郝仁之所以这样下命令,而不是让两军全速前进,是因为郝仁知道,梨花枪、震天雷带的并不多,吴六玖、俞通渊两军,支撑不了多久。

倘若两军没有强大的火力支持,孤军深入,很容易被敌人分割包围,而暴露宋军的战阵缝隙,给敌人造成可乘之机。

果不其然,郝仁刚刚让宿卫总管陈达下达命令,两支步兵军阵的梨花枪,便已经开始黯淡下去,震天雷也变得稀疏了,而明玉珍身边的白衣宿卫,却已经填入战场,迅猛的扑向梨花枪军阵。

白衣宿卫,是明玉珍的卫教军也是宿卫军,各个坚信刀枪不入,也身怀绝技,战力乃是大夏军的最上乘。

郝仁看明玉珍时,只见明玉珍孤零零的在战场的后翼,身边的宿卫只有不足三百骑兵。另一队数百骑兵,却已经转身向战场的后方远远的跑去了。

郝仁不知道这二百骑兵目的何在,郝仁把望远镜聚焦在那队骑兵处,只见骑兵径直冲向栈道,将成瓶的猛火油,摔在刚刚修复的栈道之上。

郝仁知道,明玉珍是铁了心要与自己拼命,宁可烧掉未曾完工的栈道,让自己的后路断绝,也不给郝仁留下入蜀的便利通道。

先前俞通河烧毁的,不过是数百米的栈道,要不了几日便可以修复完,而明玉珍宁可不回巴蜀,却要把栈道全部烧毁,不想留给郝仁一寸。

没有栈道,宋军如何入巴蜀?

“啊呀!”刘伯温一声惊呼:“欧普祥军顶不住了!”

郝仁只是因为敌人要烧栈道,将视线从战场上移开那一瞬间,却听闻刘伯温惊呼,赶紧将目光聚焦在欧普祥军处。

欧普祥是陈友谅阵营归顺过来的,带领的军队也都是原班人马,武器也没有来得及更新换装,战力是诸军中最弱的,在排兵布阵时候,郝仁特意将他的军阵变窄、变厚,偏偏是这个最弱的环节,还是出了问题。

欧普祥军的盾牌阵已经破,敌人已经冲杀过来,欧普祥带着数百所部骑兵,正在战场垓心血战,希求赌注敌人向军阵内渗透。

郝仁看见这一幕,心中还有一点底,指望欧普祥亲自上去,能够鼓舞该军士气,重新稳定住阵脚,可是,一条长枪刺欧普祥于马下,郝仁知道,欧普祥军,彻底完蛋了。

千金之堤,溃于蚁穴。

战场上的一个漏洞,便能影响战场上的整个成败,一处军阵被破,敌人就能漫天的从缺口突进来,大大影响全军的士气,进而导致全军崩溃。

包子就是包子,把褶皱抚平了,还是个包子。

第四百零一章 火枪奇兵

郝仁此时有些后悔,不该把二流的军队加入主力战阵中,如今反而影响整个军阵,这是他自己决策的失误,怪不得别人。

欧普祥是没有战败定罪的机会了,那一枪刺贯穿脖颈,欧普祥就是个铁人,也难有活命的机会了。

“叫陈小二的千人队上!”郝仁毫不迟疑的命令道。

陈小二,大名叫陈显,乃是夫人陈小鱼的弟弟,也是宿卫总管陈达的弟弟,是在郝仁府邸中长大的亲小舅子,如今已经长到十六岁,是宋军最精锐的两个火枪千户中的一名千夫长,统帅一个火枪千人队。

别看陈显年纪小,又出身寒微,而今地位可不一般,乃是大宋礼部尚书余阙的女婿。(郝仁给定的亲,抬高陈家一门,又锁定与余阙的姻亲关系)

虽然是郝仁的小舅子,却是郝仁看着长大,并且一手调教,情感上不区别于父子,关系上,不次于师徒。

事情紧急,郝仁来不及调动压在军阵后面的杨通知部骑兵,而且杨通知一军保护整个军阵后翼的安全,这支军队轻易不能动,倘若此军不在后方压住阵脚,有二三百骑兵出现的宋军背后,都足以动摇全军的军心。

陈小二装扮与郝仁无异,白马、白甲、白披风,不同的是,他的披风上没有金黄云龙纹,左腰间挂着的是长苗战刀,右腰下挂着通条和火/药囊,后背背着一干五尺火绳枪。

一个千人队的骑兵,在陈小二的带领下,如平地卷积起来的风沙一般,径直冲入战场缺口,战马在奔腾间,士兵们已经从后背上摘下火绳枪,吹亮火绒,操枪在手,点燃火枪的引信火绳子,而战马在奔腾见间,已经列出清晰的前后错落的十个百人队。

战阵缺口七十步外,陈显稳居第一个百人队的中间位置,战马速度稍微放缓,陈显将火绳枪顶在肩膀上,口中衔着的号角吹去一个短促的音阶,一百条火绳枪,次第炸响。

伴随着巨大的炸响中,黑烟滚滚,枪筒喷出火焰,在黑药爆/炸的巨大推射作用下,成百的铅弹呼啸而出,径直打在敌人汹涌而入的敌群中。

敌人此时冲破盾牌,正向左右两翼扩大战果,盾牌全不在这个平面上,一百个铅弹,射破敌人的铠甲,穿破敌人的皮肉,数十名大夏士兵,如同收割的水稻一般,成片倒下。

夏军久闻宋军火炮厉害,却万万没有想到,宋军的火炮,居然小到可以用手端着发射,而且威力如此迅猛。

郝仁老早就开始着手火枪的制作,最开始是因为制作火枪枪管困难,有了枪管后,又因为威力不足,一直没有改装满意,直到如今,才正式成军,而且只有两个千户,被郝仁当做宝贝一样,列入宿卫军序列。

此时宋军的火绳枪的威力,比宋军的单发手弩强不了多少。

手弩是用滑轮原理制造的小型机械,而且弩箭前面有箭头,尖的箭头更容易破甲,后面的尾翼,使得弩箭滑行稳定性非常好,庆丰连弩射速快,威力要比单发弩逊色些。

而宋军的火绳枪,此时打的是铅丸,虽然利用点燃的火绳作为激发,大大提高了发射速度,然而火绳枪每次只能打一个铅丸,重新装填的速度非常慢,甚至再次激发的速度,还不如单发弩速度快。

不过郝仁知道,枪是后来战场武器发展的趋势,虽然此时的性能远远不及连弩,但是必须将火枪真正的投入使用,再能在使用中逐渐改进、创造,这也是郝仁为什么选择一个少年作为千户的原因。

少年接触新知识快,而且有创造性,郝仁准备把陈显放在火枪指挥官的位置上一支到死,以郝仁传授他的知识,他必然能够发明创造,并且改进。

陈显一个百人队的火枪放完,战马的速度舒缓下来,而后面的第二百人队,快速策马向前,超越第一百人队之前,如法炮制,举枪便是齐射。

火枪队如是攻击五轮,火枪千人队已经冲到战场缺口处,在战马的巨大冲击压力下,并且有火枪的恐吓,夏军士兵本能的溃退,而紧跟着的第六,第七百人队,却已经将火枪背在身后,挥舞着长苗刀,左右劈砍,肃清突入战场内的残敌。

倘若陈显手中的骑兵,用的是庆丰连弩,凭借连弩快速的射速,杀伤力肯定比火绳枪大,而此次真正击退敌人的,并不是火绳枪的威力。

宋军士兵手中的家伙夏军没见过,而且能喷火、冒烟,单是那一阵巨大的响声,也足够吓人了,何况数百士兵已经倒在血泊之中呢。

“告诉陈小二,不用纠缠军阵,直接打明玉珍的中军!”

郝仁见火绳枪有如此大的威慑力,便不想让陈小二继续在阵前常规的绞杀,命他直接斩杀明玉珍于军阵前。

“呜——呜——呜——”

中军一阵凄厉的号角响起,火绳枪千户陈显已经领命,先吹号角回应,紧接着吹号角变化阵型。

已经发射完毕的五个百人队,快速护住军阵左右两侧,余下的五个百人队,再次端起火绳枪,前后五个百人队排开,径直向敌人军阵的纵深杀去。

战马冲来,步兵本能的后退四散,两轮火枪下来,夏军的军阵,便被冲出一个数十米宽的大口子。

七百发射过火绳枪的骑手,或是斜背着火枪挥舞着长苗刀,或是将火枪倒拿,用包了铁角枪托去砸敌人的脑袋,护住垓心的三百火枪手,径直去杀向明玉珍的中军。

“是时候了,中军出击!”郝仁下达命令,‘刷拉’一声拔除腰间的宝刀,在空中虚劈一下,双脚一磕马肚,径直杀向缺口。四千中军卫队,扛着郝仁的中军帅旗,紧紧的跟在郝仁的身后。

郝仁自从不用自己亲自操刀搏杀,来决定战场胜负,他便选择在稳操胜券的情况下,都帅自己的中军直接冲锋,用以鼓舞士气。

整个大宋军中,都已经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只要郝仁的帅旗向前,那就宣告宋军的胜利已经到来。

正在战场上劈杀的宋军将士们,看见郝仁高高飘扬的帅旗向前,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力气都陡增一大截,手中挥舞的兵器,杀伤力自然也大了几成。公告:笔趣阁app上线了,支持安卓,苹果。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进入下载安装 appxsyd

第四百零二章 宝刀见血

郝仁一马当先来到被火枪队突破的防线处,没有像以前一样拼命的往死冲,非要砍杀几个敌人才罢休,他只是驻马于军阵旁,手中的宝刀向前,指挥身边的一众宿卫:“给我冲!”

陈达都帅着中军,如同潮水一般的冲入敌群。

宋军的中军帅旗向前,整个军阵的将士们都看见了。

帅旗向前,便是全军总攻开始,也是胜利到来。

前线的士兵像打鸡血一样奋力冲杀,整个宋军的军阵,瞬间向前推进的两丈多距离,然而郝仁停下的瞬间,整个军阵立马又稳定下来,不惧生死的大夏军,居然顶住了大宋全军的拼命。

压后的杨通知军,紧接着冲杀过来,骑兵将步兵远远的甩在身后,军阵缺口只是十几米,宿卫队一时难以全军突破,居然与中军的三个骑兵千户汇合,进而向军阵两侧冲杀,迂回包抄,增大军阵的缺口。

在宿卫军与杨通知军联合打击下,宋军突破的缺口已经不可逆转,军阵的缺口逐渐增大,郝仁已经稳稳的将胜券握在手中,夏军的覆灭,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郝仁经历过多次大战,以他以往的经验来看,军阵出现如此大的缺口,全军不溃败的,只有明玉珍的大夏军一军。

夏军眼看着在继续作战下去,有全军覆灭的危险,然而夏军士兵依旧留在战场上继续血战,居然没有一个人丢下兵器退却,大有与宋军同归于尽的气概,这大大出乎郝仁的意料。

“叫杨通知的骑兵,不要管战场厮杀,即刻夺取敌人的栈道!”

郝仁眼看着敌人已经在栈道上洒满了火油,栈道一旦烧毁,宋军短时间内无法进入巴蜀之地,郝仁果断的命令杨通知去夺取栈道。

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一个火把丢弃在栈道之上,整个栈道,未曾被俞通河破坏的,以及明玉珍刚刚修复的栈道,全部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该死的明玉珍,做困守斗,居然来个鱼死网破,他回不去巴蜀,也不让宋军轻易进入巴蜀之地。

大面积栈道烧毁,没有三两个月,根本无法修复,待宋军修复栈道入巴蜀,留在巴蜀后方的夏军,很可能又组建起一支新的军队,宋军还要打大仗,还要很多无辜的士兵枉死。

陈显都帅的一枪火枪兵,打了三个百户的齐射,火枪的作用已经发挥完毕,只是将明玉珍的三百卫队打伤不少,却没有将明玉珍的卫队击溃。

明玉珍的卫队不多,自然是精锐中的精锐,白衣卫教军,向来不惧怕生死,如宿卫时,便早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火枪军操着枪托、长苗刀,走马灯一般将明玉珍的狭小卫队,团团包围围困在垓心。

明玉珍异常的沉着冷静,在两个宿卫的簇拥下,稳稳的驻足在马上,似乎是在积蓄力量,又似乎陷入深深的沉思中,一只独眼,闪烁着无尽的怨毒。

战场的局势已经明朗,夏军必败无疑,他心中万般敬仰的明尊,显然没有庇护他,而是庇护了这个根本不信鬼神的郝仁。

为什么?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

是自己对明尊的不够忠诚吗?至少也要比郝仁这个妖邪、叛徒心诚吧?

大夏完了!主力将全军覆灭!

就算是烧毁了栈道,也无法挽救大夏的命运,只不过是迟滞宋军入蜀的个把月罢了!

而他的骑兵卫队,却以明玉珍为核心,奔马顺时针转圈,簇拥着明玉珍的安全,而陈显的一千骑兵,却在外侧形成更大的圆圈,逆时针与敌人的骑兵搏杀。

陈显的火枪军,在近身搏杀中不占据兵器上的优势,尤其是卫教军,以长枪居多,而火枪军人多,一千人却与卫教军打了平手,不能瞬间将卫教军击溃。

夏军压在左右两侧的骑兵总管,见国主陷入危险之中,哪里还顾得上军阵,在张环、李朗的率领下,纷纷放弃抵抗,赶紧回军救援明玉珍。

而常遇春、胡大海两军,就像是贴在敌人身上的一贴狗皮膏药一般,紧紧的咬住敌人骑兵不放。

本来异常沉着的明玉珍,知道大势已去,蓦地一声唿哨,抡圆了手中的两头蛇,径直向军阵后方杀去,而残存的数十卫教军,忽然变化的发现,猛地个明玉珍步调一致,尾随着明玉珍,径直向军阵的后侧杀去。

明玉珍向来勇武,一双两头蛇用的神出鬼没,而且是默然发作,陈达军不曾提防,却被明玉珍硬生生的杀出一处缺口,让明玉珍冲出去重围。

陈显自然不肯让明玉珍就此逃走,稍稍整顿军阵,紧紧的追着明玉珍不放。

大夏的国主已经弃军逃走,军阵又被从左、右、中三处突破,“投降不杀”的口号,被宋军喊的震天响,可是,夏军只是又秩序的后退,且战且走,既没有出现劝降溃退,也没有人丢下兵器跪下投降。

“抵抗者,一律格杀勿论!”郝仁咬着牙,恶狠狠的下达命令。

这是一些勇武异常的战事,可是已经被魔教洗/脑,已经没有归化的可能,留着只能是祸害。

“陛下有命,投降免死,抵抗者格杀勿论!”十数名宿卫将士,纵马在军阵后面奔跑,用最原始的方式,将郝仁的命令传达给各军。

郝仁望着战场上,一个一个被砍倒的夏军士兵,那些可都是纯正的汉人,没有一人带色目人血统,而郝仁的军队,差不多有三分之一是色目人。

他想起明玉珍数落他的话,陷入久久的沉思。

治下的汉人已经翻身,没有将昔日奴役汉人的色目人,当做门户奴隶一样的奴役,难道就是叛徒吗?色目人不也是一样的读圣贤书,写华夏的文字吗?

迁入华夏的色目人,是一个时代决定的,非要把他们都赶走或者是杀光,才算是英雄吗?

不,绝对不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难道孔夫子的书都白读了吗?

自己不愿意做门户奴隶,自己不愿意流离失所,难道一朝自己坐在话语权的位置上,就可以随便改变自己的初心吗?将比人在奴役在自己的脚下吗?

‘我不是叛徒,我是英雄!’

‘刷拉’一声,郝仁重新拔出自己的宝刀,双目猩红的如同渗血:“杀光他们呢,杀光他们这些蒙昧无知、愚昧落后的妖魔!”

说罢,郝仁径直冲入敌人的军阵中,没片刻,一把宝刀已经浸满鲜血。

第四百零三章 血性男儿

夏军的军阵已破,抵挡等于自找屠杀,饶是如此,从破阵之后两个时辰,战场才终于趋于平靖,战场上遍地都是夏军的尸体,群鸦争食腐肉,战场异常惨烈。

郝仁浑身上下如同血洗一般,脸上也沾满了斑斑血迹,眼神中充满杀气,模样显得异常恐惧,他将血粼粼的宝刀,用战袍擦拭干净,插入刀鞘中,瞪着布满血丝的眼睛问道:“逮着明玉珍没有?”

陈达抱拳领命道:“刚刚接到陈显千户的禀报,陈千户已经将明玉珍围困在一处土山上,明玉珍已经插翅难逃。”

“小二(陈显乳名)没有向你请求增兵吗?”郝仁问道。

宿卫总管陈达眼珠转了一圈,毕竟陈显是自己的亲弟弟,郝仁没由头的这般问起,陈达反而不知道如何回答。

“陈千户没有提出增兵,反而是末将怕他有闪失,派了一个千户的宿卫军,前去增援!”陈达沉吟半晌才恭敬道。

“走,过去看看!”郝仁一待马缰绳,径直向远处火枪声传来的地方去了。

陈达担心自己的弟弟,恨不得自己代陈显冲锋,不过他是郝仁的宿卫总管,只要负责郝仁的安全,不能擅离职守,此时听闻郝仁要去看陈显打仗,心中异常兴奋,将全部宿卫,一个不落的全部带上。

远远的看见一对骑兵,列在土山之下,正是陈达增派给陈显的一个千户,被陈显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