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无双鬼才-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愿是我误会了,朱儁心中默默念叨道。

宛城的战事也就到此告一段落了,此时奏章已经送去,全军也就在宛城等待灵帝的诏令。不得不说此次灵帝的反应速度出奇的快,就在第五天,灵帝的诏令就到了。

皇甫嵩得到新的调任,将会率部前往东郡剿灭黄巾,从侧面为卢植减少压力,朱儁则奉诏令率部返回拱卫洛阳。曹操被迁为济南相,也即是说曹操脱去军职转为文职,而孙坚则被擢用为朱儁的别部司马一道返京。而徐济则没有具体的安排,只是在最末提了一句“颍川徐济,随朱儁同返”。

从这道诏令就看的出尽管都是战功卓著,徐济的功劳甚至要在诸人之上,但是却不予明确的任用,而曹操因为祖父是十常侍中的曹腾直接治理一方,孙坚可谓宛城第一功也不过是别部司马的位置,而这也的确让朱儁很难指责徐济的心理有什么不对,功赏罪罚,可谓是天经地义,但是灵帝显然并不是以谁的功劳最大谁的奖赏就多的方式来行事的。

这也让曹操对徐济感到十分的不忿,曹操本人是不大看得起这种依靠裙带关系的事情的,尽管他也是受益者。甚至早年时候的曹操自己就是刚正不阿的代表,甚至棒杀同为十常侍的蹇硕的叔父,足以看出曹操对于权贵的藐视。

不过徐济自己倒是无所谓,他只需要名望便足矣,没人能否定他在颍川和南阳征伐中的作用,而这对于徐济来说便已经足够,而至于什么官职,徐济的心态很好,所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能够得到高顺和波才的投效对于徐济就已经是巨大的收获了。

而且高顺还抽调了他麾下最精锐的三百人充作徐济的近卫,这可是日后的陷阵营啊,徐济想到这里就不由得心生一种自得之意。

波才如今放下了执念和负担,原先有些阴鸷的脸上也多了笑容,他的那帮老兄弟也被徐济安置到颍川去了,如今他负责的是指导陈到,虽然陈到跟着曹操也学了不少,但是毕竟时日还少,而波才虽然是野路子,但却都是实打实真正战阵里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陈到现在只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骑军还好,毕竟没有太成规模的军队。而歩军则不同,高顺这个未成熟的练兵大家正是有许多奇思妙想的时候,陈到正好用来做假象对手,而波才老于战阵正好拾缺补漏,陈到每天只觉得被高顺折磨的死去活来。尤其是在徐济鼓捣出了那个叫做沙盘的东西之后。

这个东西对于身为战将的高顺是极为喜爱的,这个沙盘无疑比地图更加的生动形象,但是陈到对此却颇有几分不知所谓。而徐济鼓捣出这个东西的缘故无非是给自己的麾下将来要独当一面的将领一个观念,那便是了解地形的重要性,而波才对徐济的这个发明更是惊为天人,若是掌握这个,则不再因为不熟悉地理而受制于人。即便是在并非自己熟悉的地方作战却也犹如地头蛇一样,这是多么巨大的优势?

当然,这件秘密的武器是瞒着朱儁的,徐济看得出朱儁对自己的提防,不过这也是徐济想要的,他并不想太早被归入谁的派系,只有左右逢源才能获得最大的收益。

不过左右逢源也同样存在着巨大的风险,若是不小心得罪了两边,只怕登时就会被碾为齑粉。无论是外戚还是宦官都拥有轻易碾压徐济的诠释,徐济唯一的凭借就是他自己的头脑。

第四十四章:去向何方?

时至朱儁率部返回洛阳已经是七月过半,这期间皇甫嵩独自领军在东郡取得大胜,击杀黄巾多达万余,成功夺回东郡。而这个消息大大安抚了灵帝焦虑的心,尽管此时他的天下正经历着内忧外患,但是振奋人心的胜利还是给岌岌可危的汉室和刘宏带去了喘息的空间。

徐济此时已经不再关注局势了,此时的局势很简单:张角被卢植死死拖住,而且张角必然不会是卢植这种久经战阵的宿将对手,那么在巨鹿的黄巾主力,也是战斗力最强的黄巾被牵扯住了,颍川和南阳的黄巾又几乎被全部剿灭,那么洛阳周边数郡的黄巾都翻不出什么大浪来了。徐济如今考虑的就是自己的未来将会去向何处了。

徐济面临的选择有两种:留在洛阳或者争取外放。这两种选择都是有好有坏的,留在洛阳自然就有更多的机会,也同样有更多结交权贵的机会,毕竟洛阳是帝都,也是权贵集中的中心。而劣势也很明显,自己是寒门,没有可以依靠的家族力量,那么只能选择外戚或者宦官一方投靠,而徐济却并不想太早的牵扯上党派之争,也不想让自己被打上某一方的标记。自己的力量还是太弱小,对于这两方的庞然大物来说自己只不过是炮灰一般的存在。那么外放呢?好处显而易见,首先是自己不会被束缚和掣肘,实际上灵帝对各地的实际控制权并不强,也就是说徐济几乎可以说是在自己玩自己的,完全可以独立存在自己发展。同样的,暗地积攒自己的实力,这样我是徐济想要做的。当然这也并不是没有坏处,外放为官第一点就是不确定自己会被调派到哪里,而且自己手头上的资源是否能够支撑起一地的事务呢?大门不论如何外放对于此时的徐济来说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当然徐济也清楚现在自己想的这些都是无谓的杞人忧天,但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徐济还是希望能早作准备,徐济需要的是尽量去争取机会。那么狠显然能够帮助徐济的也只能是朱儁了,毕竟能为徐济说话也会为徐济说话的人,如今便只剩下朱儁了、对于徐济这一次的到访,朱儁早有预料,他了解徐济的性格,这是个善于把握时机的人,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但是朱儁却还知道徐济最喜欢提前预备好应变的措施,无论任何情况和局面,徐济都会有先手的安排,这一次的来访怕也正是徐济想要为自己的未来谋划了。

朱儁在正厅接见了徐济。虽然已经脱离了战场,但是不论徐济还是朱儁都保持着军营的风格,雷厉风行,徐济没有跟朱儁绕弯弯,而是单刀直入直奔主题:“将军,文烈不想留在洛阳。”

朱儁料到徐济必然会这么说了,因为此时的洛阳着实混乱,尽管迫于黄巾和边患外戚和宦官选择了合作,但是双方毕竟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虽然不再大规模的对抗和争端,但是仍旧存在摩擦,这种环境的确不适合徐济这样一个没有背景的寒门士子。但是朱儁仍然还是故意问道:“为何不愿留在洛阳,帝都所在,想必于文烈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啊。”

徐济自嘲的笑了笑说道:“性命都不知能否保全何来机会?便是有机会徐济只怕也是消受不起的。”

“莫非忧心外戚和宦官乎?若是如此,朱儁可以担保洛阳的士人断然不会放任他们为难你的。”朱儁当然不傻,他在试探徐济的内心想法究竟是什么。

徐济嘴角勾起了嘲讽的味道:“将军这话就说的太大了,徐济一介颍川无名寒门,洛阳世族高门大户,断然是看不上徐济的,又如何会为徐济仗义执言?徐济自问还没有那般的身份地位。再看如今局势稍定外戚与宦官就开始你争我夺,徐济着实不想卷入两党的争端,若是留任洛阳还不若弃官归乡为好。”徐济是铁了心不会留下的,洛阳城内如今乱成一团,宦官和外戚相互谋划算计,相互侵轧,显然是矛盾日深,徐济不认为自己留在洛阳还能超然的置身事外,而参与这样的事,几乎随时面对着巨大的危险。

朱儁试探到这里也明白了,徐济的确是出于自保而不愿久留洛阳。说实话,朱儁自己也不想留在洛阳,但是身为新任的右车骑将军,自己尚且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之前是没有办法脱身而去的,在洛阳这个权利中心,一步走错可能就是身死族灭的下场。外戚和宦官的争斗愈演愈烈,想要明哲保身也越来越困难,念及自己都应付的十分吃力,朱儁也能够理解徐济对于洛阳的抗拒了:“文烈欲前往何处安身?”

显然朱儁问的是徐济想要去何处任职,而徐济对此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首先不能是颍川,因为通过郭嘉的谋划几乎可以说颍川已经是徐济的囊中之物,但是明面上徐济当然不会暴露出这一点,没有必要浪费资源给自己一个颍川郡的官面身份,反正天下大乱之时谁手里兵马多谁就有话语权。而想要与颍川呼应,最好的无疑是南阳,但是一想到秦颉,徐济就只能打消这个念头,若是自己真被遣往南阳秦颉必然不会让自己好过。那么次之的选择就是汝南了,但是同样存在一个问题:汝南是袁氏的起家之地,势力庞大,徐济也没有办法解决袁氏这个庞然大物。那么选择就更少了,徐济唯一还能够选择的便只是饱经黄巾肆虐后残破的陈留,这也算是不错的选择,但是朱儁却未必能为徐济争取到这里,徐济的年纪始终是个问题。但是忋还是决定试一试。徐济脑海中来来去去思考这么许多其实也就是几个呼吸间的事,这边想好了之后徐济终于是开口了:“文烈不欲离家太远,毕竟还有父母要照拂。最好还是能留在豫州。”

朱儁当然不知道徐济其实在已经来来去去取舍了许多地方,他也在思考豫州还有什么郡县有空缺能留给徐济,思来想去也不见结果,索性再次问道:“文烈想必早有计较,不如你说说看。”

徐济沉吟道:“文烈本想能够在南阳抑或是汝南的,只是多少都有些不太方便,唯一还能考虑的便只剩下陈留了。”

对于徐济所说的不太方便,朱儁也几乎都能想到,但是同样存在问题,怎么安排呢?选择不少,但是都必然会侵犯既得利者的利益,而徐济显然难以承受报复,徐济一无背景二无靠山,那么显然势必无法对抗世族的给予的压力,陈留似乎变成了唯一的也是最好的选择了。

当然这也不是两人商议好了就能定下来的事情,徐济当然希望就能够安置在陈留,一则是距离颍川不远,二则是陈留这里虽然遭黄巾之祸严重,但毕竟底子还在,徐济有自信在天下大乱之前给打造出足够精锐的部队和足够坚固的防线。但是做决策的终归不是徐济或者皇甫嵩,如今朝堂之上的人事任命都是双方互相妥协的结果,徐济自问自己这样的小角色是不入眼的存在,很可能只是给自己一个孝廉的身份作为安慰奖一样的对待,所以自己的官职终究还是落在朱儁身上。

这并不容易,可以说如今朝堂之上即便是贵为皇帝的刘宏也无法事事都顺心如意大至军国大事,小至他换一个当值的小黄门都难以称心,而灵帝对此也无可奈何,外戚和宦官的争权在汉时几乎代代不断,皇帝强势便能压下双方的争端,而一旦皇帝软弱双方便几乎不会皇帝太当回事,尽管灵帝想做一个好皇帝,但是汉室本来就是大厦将倾,而刘宏本身也并非是那种雄才大略的雄主,只能让本来就从根部腐朽的大汉王朝更加的不堪。

很多时候刘宏也很无奈和无力,他即便做不到汉武帝那般但是至少能做一个守成之主,却接受的是个烂摊子。徐济觉得刘宏是个可怜人,空有抱负和理想,却无奈被现实打击的无能为力,但是灵帝最后的荒阴无道,卖官鬻爵徐济却颇为不赞同,刘宏身为一国之君,在自己理想破灭后的做法和选择徐济能够理解却无法接受。

徐济从来坚信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徐济从来是抗争的。不服输,不认命,活着就要比别人更耀眼。徐济的本性是暴烈的,只是他的经历和阅历让他把自己的那一面很好的放在最深处。刘宏选择自暴自弃的自己毁掉自己手里的大好河山,这是他的选择,但是真的没有一点希望吗?固然是有的,只不过是艰难和渺茫的,而刘宏在没有走出第一步之时就害怕的退缩了。徐济瞧不起这样的决定。

徐济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去做什么,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想要做的事,再小的一步也是前进,而这种感觉,徐济相信刘宏是无法了解的。

而很快,徐济就等到了他一直等待着关于他的安排:“举徐济为孝廉,念其破黄巾有功,紧破格擢用,令其为陈留县督邮。”可以说这已经大大出乎徐济的意料了,不仅给了徐济名正言顺的孝廉身份,竟然真的把他外放到了陈留,可想而知这件事朱儁定然花费了不小的力气,不过这对于朱儁来说算不上什么太麻烦的事,因为朱儁被迁为光禄大夫,增邑五千,改封钱塘侯,加位特进。相比于朱儁的加官进爵,徐济在这份封赏名单里是最不起眼的,陈留不过是黄巾肆虐后留下的一个百业待兴的破败县城,而徐济还只是孝廉,与朱儁和皇甫嵩的封赏相较来说只不过微不足道的小事。

可以说这次灵帝是大放血了,朱儁的这个钱塘侯他少说也要卖个两千万钱,足以见刘宏对于朱儁此次取胜是极为满意的。而出奇的外戚和宦官集体都不对朱儁有什么的反应。

不过想想也是正常的,朱儁毕竟是取得大捷而还的,没有理由和借口对他动手,何况此时朱儁正处于峰顶浪尖的阶段,而刻意令要针对朱儁只会弄的与刘宏生出矛盾,对于外戚和宦官这两方都需要皇帝的实力来说,这是不值得的,于是干脆也就随朱儁去了。

而这也正好便宜了徐济,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这比徐济预想的还要简单许多,当然,任命下了徐济几乎立刻就决定离开洛阳。

夜长梦多,洛阳留的越久变故就越多,徐济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刻离开,无奈孙坚还是要为自己送别。

第四十五章:安置

徐济和孙坚的关系纯粹是战阵之间的打拼出来的袍泽之情。孙坚得知徐济外放为官,为他感到喜悦的同时也颇有几分惋惜,毕竟不能一同共事了。但是尽管情绪复杂,作为朋友送行还是要的。而徐济自然也不能推却。

当然这并不会耽搁徐济太多的时间,但是由于害怕横生枝节,孙坚的送别在徐济的要求之下便很简单,列席的只有孙坚,黄盖和程普。徐济当然也只带了陈到和高顺,不过徐济其实想带的是波才,然而此时波才还是不适合出现在这种场合的。当然徐济还是带着点恶趣味的,他带着高顺就是恶心孙坚的。

孙坚在返回洛阳的路途中好几回就抱怨徐济抢在他之前收服高顺的行为,这显然让孙坚极为不满。毕竟孙坚是亲自体会过的,高顺厉害的不只是个人武力,更是他一手训练的那数百士卒,而今全部落入徐济彀中,这叫孙坚怎么泰然处之?当然孙坚在抱怨之余也是很为徐济高兴的,毕竟徐济这陈留督邮的职位也算是正式的步入仕途,徐济身边有高顺这样的将领也能保证他小小年纪不会遭人欺辱。孙坚甚至还调笑徐济的仕途起点颇高,孙坚自己本身也希望能够被外放治理一方的,但是显然朱儁还是把他视为武官而留在军中了。

而对于孙坚,徐济的心理也是极为复杂的。孙坚是英雄,徐济并不否认这一点,但是孙坚本人或许没有意识到,在乱世之中,英雄从来都是被牺牲的那一个。而英雄之所以被人赞颂也不外是因为他们不美好的结局。但是徐济确切的了解那是孙坚自己选择的道路,他不会阻止也无法阻止。因为孙坚和徐济某种程度上是同一种类型的人,一旦选择了道路,便是一条路走到底,不论如何都会坚定的走下去。这倒是也有好有坏,徐济并不认为孙坚能够了解自己走的这条道路究竟通往何方。

而六人饮罢酒徐济也立即动身前往陈留,徐济对于洛阳是半刻都不愿多加停留。

再说此时的颖阴,颍川的治所。郭嘉得到了徐谦带回来的数百老卒后更是有几分如虎添翼的感觉,而波才的几百老部下的到来给了郭嘉更多的施展空间。八百人的阵仗对于一个小家族来说就几乎是全部的私兵了,而徐济不动声色的在数月之内召集了这么多的士卒,在以战养战的方式之下不但粮草充足而且战斗力惊人。而且徐济得到的这些并不是没有战场经验的新兵,而是经历战场刀兵磨砺还存活下来的精锐,是见过血杀过人的狠辣角色。郭嘉自信凭借这八百余人几乎可以碾压整个颖阴的中小型世家,即便是面对荀家郭嘉也并不认为没有一战之力。可以说郭嘉此时是最为春风得意的时候,但是郭嘉深知徐济的这盘棋下的有多大,此时还不是发作的时候,因而尽管表面还是按兵不动,但是郭嘉却开始让暗棋一步一步的安置到自己需要的位置,首当其冲的就是取得颍川治所颖阴的实际控制权,而这并不难。之前黄巾的动乱虽然还没有对颖阴造成什么实际性的巨大冲击,但是文太守仍然十分怕死的征召了不少的士卒用以守城,所以事实上颖阴的守备已经被扩招不少,而新加入的守备中的大部分都是徐济麾下的士卒,也即是说只需要一声令下,徐济就能轻松控制颖阴的守备,甚至可以直接威胁太守府,这是徐济的最后一手后手。

谋夺颍川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这里世族豪族林立,徐济知道自己的生存空间十分狭小,但徐济仍然需要一个能够提供良好发展环境的后方,颍川即便不能长时间被自己占据但是作为一段时间里的后方还是没问题的,甚至说如果是只是暂时作为自己的后方没有地方比颍川更好的了。

徐济真正目的其实是想要的收编流窜在兖州各郡县的黄巾为己用,壮大自己的实力之后谋图占据青州作为自己真正的后方,再行谋划天下。这个策略如果能够成功的变成现实,那么徐济将会在短短的三到五年内获得一个稳定的后方和足够强大的势力集团,这已经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巨大布局了。

徐济已经开始用一个上位者的方式来看待和处理问题了,他的思维方式仍旧是谋士,但是决策之时却又是上位者。徐济如今还处于最基本的原始积累阶段,尽管手下人才不少但是却缺乏最基本的稳定地盘,现在徐济走的每一步都可能让他跌入万丈深渊。

不论是近在眼前的谋夺颍川还是之后的兖州战略,这些都会给他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伴随着同样巨大的风险。尤其是徐济侵吞青州的计划,这几乎是公然的藐视汉室的法令和尊严,这种等同于公然割据的做法必将引火烧身,至少在局势真的被人搅乱之前,自己都要小心谨慎。徐济相信自己的谋划若是出了半点差池就是身败名裂的惨淡下场,但是无论是郭嘉还是荀彧叔侄都无法否认这个计划的巨大收益,因为如今割据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了,韩遂边章在西凉自成一方,朝廷拿他们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西蜀更是在汉中的保护下几乎与外界隔绝,公孙瓒在北疆也隐隐成势,虽然天下还没有大乱,但是却已经显露出了群雄割据的端倪。

徐济在不断增强自己实力的同时也还需要安静的等待机会,只有大鱼把水搅混了徐济这条小鱼才能乘机吞并比他更小的虾米,但是青州却不是小鱼小虾。徐济这一次是在进行一场豪赌,成功了徐济便大势在握,败了徐济便是身败名裂的下场。

当然这也是郭嘉为何小心谨慎的缘故,颍川的世族谋划的黄巾事件迫使灵帝取消了党锢,而急于夺回权利的他们又怎么会容许徐济这样不亚于虎口夺食的行为?郭嘉很享受这种博弈的乐趣,他和徐济谋划的是硬生生从士族手中抢下一块肥肉。而且这盘棋,郭嘉的局面出乎意料的好,那么隐藏在暗处的野兽是不是也该亮出自己锋利的獠牙了呢?郭嘉这么想到。

徐济的谋划已经慢慢显露出雏形了,早先布置在颖阴的暗棋在郭嘉的调度下被安置到了合适的地方,眼下需要的只是合适的时机和足够的资本。郭嘉同时也是在等待徐济的确切消息,徐济会被安置到何处也决定了郭嘉下一步该采取什么样策略。

很快徐济传来他将前往陈留担任督邮的消息,郭嘉立刻便开始行动了,徐济虽然尚且没有抵达但是不妨碍郭嘉的行动,这也是徐济的意思,他希望自己抵达之时就能很快的开始行动,那么当然需要倚仗郭嘉的安排。郭嘉要做的很简单,找出会给徐济带来麻烦的障碍,徐济会亲自解决这么麻烦。

再说此时北中郎将卢植稳健的步步为营已经数次挫败了张角,张角被迫率军退守广宗。至徐济得到消息时卢植已经率军包围广宗县城。徐济对于如今的局面感到颇为乐观,卢植想必不日就能击败张角。但是徐济很快就得到了坏消息。

刘宏派小黄门左丰前往劳军,左丰这人是什么身份?他是十常侍的铁杆,而且为人十分贪财,知晓是他前来之时卢植军中便有人劝诫卢植行贿左丰以避免麻烦,但是卢植的性子向来是刚正不阿的,又怎么可能屈服?再者卢植一向为官清廉,没有积蓄。是以在左丰暗示卢植行贿之时卢植冷然回答道:“卢植久在军中,不知有此规矩。然军粮尚缺,安有余钱奉承天使?”左丰求财不得于是心中暗恨卢植,并没有当场发作而是赔笑不再提此事,但是左丰在回洛阳后立刻便向刘宏诬告卢植畏敌不前。灵帝在不求证的情况下轻信了左丰,于是在大怒之下撤去了卢植的职务,并以囚车押送返回洛阳,处以减死罪一等。而接替卢植的人便是董卓。

朝廷拜董卓为东中郎将,接手卢植在冀州的军务,全权负责平定冀州的黄巾。

徐济知晓此事不禁笑了,董卓是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