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门阀风流-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住呼唤:“阿父,阿父……”

“呜,呜呜……”

号角乍裂,贺鸾闻声,浑身上下情不自禁的一抖……

第三百七十二章有我无敌

晨光熹微,晓雾弥漫。

时值二月初七,丹阳柳渡。早春微风吹绿了凛冬衰柳,月夜凝露滴翠了青嫩技头,一缕微光爬上了蒙蒙雾海,照耀着渡口紫阁红亭,缓拂着亭中轻纱粉颊。

袁女正俏立于渡亭,眯着眼睛迎视着雾外晨光,朝阳若目,明眸胜雪,二者相互一衬,各自生辉。稍徐,兴许晨阳渐而媚眼,小女郎抬起手来,微微遮住眼睛,由指缝偷窥红日。

日蕴渐浓,光芒透指寸展,悄浸眼帘,小女郎长长的睫毛轻扑、轻扑,投下暗影俏映眉间,恰似一尾轻蝶微微颤翅。少倾,仰得有些累,螓首微垂,轻喃:“晨之目,浩浩渺渺兮,濯我身,洋洋暖暖兮,恰若,恰若……”

贴身近婢侍于一侧,东瞅瞅、西看看,面上神情焦急,早已等得不耐,接口道:“恰若刘郎君兮……”

“咦!”袁女正嘴角一弯,眸子绽起涟漪,格格笑道:“然也,然也,恰若刘寿龟兮,刘寿龟之目,濯人即暖。终有一日,袁女正定将其捉来,置于案上,弹其头,观其目……”说着,说着,银牙暗咬,捏着两个小拳头,作愤怒英勇状。

“噗嗤……”听闻小娘子将大名鼎鼎的华亭侯譬作寿龟,婢女委实忍不住,放声娇笑,面上神情也随即轻缓。

袁女正愈发开心,转念间,忽然想起一事,嘴巴一嘟,委屈道:“奈何,刘寿龟恁地狡猾,而来年,女正即十六了……”

女婢唯恐小娘子难过,摆手道:“无妨,无妨,尚有一年,小娘子英勇无双,定可捉得刘,刘寿龟!”

“真的么?”袁女正神情幽幽。

而此刻,缥缈水雾间挺立着一艘巨舟,一干袁氏子弟正徐徐踏入其中,袁方平回头看了一眼,见袁女正犹自滞留柳畔,眉头一皱,招手唤道:“小妹,小妹,速来!莫要耽搁……”

“唉,便来……”袁女正轻轻一叹,拽着裙摆,搭着婢女的手臂,踩着船板,踏入娆雾中。

婢女回望了一眼丹阳,但见城郊四处皆是牛车,行人来往匆匆、东奔西窜,轻声道:“小娘子,咱们为何不至建康?”

袁女正道:“族叔言,建康亦若丹阳,必遭兵劫,如若前往,恐生不妥,是故,咱们去会稽……”说着,眸子一转,附耳道:“莫若,去华亭……”

“呀,不可,不可!”婢女震惊,疾疾看向小娘子。

“惜乎,寒雾锁青山,青山难从容。”袁女正看着舟中密密麻麻的袁氏子弟与带刀随从,眸子一黯。

……

永昌元年,二月初八。

大将军抵临丹阳,冷眼看了看城上的袁乔与刘耽,雪眉微微一皱,即命大军攻城。

袁乔看着城下漫原遍野的大军,眉心乱跳,胸腔闷堵,瞥了一眼刘浓,恨声道:“刘郡守,城中仅两千郡军,三千私曲,安可敌得数万大军!”

刘耽淡然一笑,挥了挥怀中麈,附耳道:“事已至此,袁公尚有何虑?暨待两日后,袁公自投大将军,刘耽即入建康。你我各谋其事,各得其需,大将军必予善待矣!”

“唉……”

袁乔猛力一挥袖,卷袖于背后,死死盯着城下中军大纛,沉声道:“沛郡刘氏既欲作壁上观,却不愿负司马,欲行两面之计。然若大将军一怒拔城,将以何如?”

“大将军韬略九合,岂会不知其间轻重。若肆意攻城,丹阳城坚,三两日岂可得之!水已携舟,自入渡口,袁公勿忧。”刘耽微微一笑,抱了雪麈,摇下城墙。

袁乔无奈,眼不见为净,只得卷袖离去。其人与刘耽谋,且与大将军作约,两日献城。而此,即可不负******室,亦可令大将军承袁、刘之情,委实两全齐美。昔日,当刘耽提出此议,袁乔稍作思索,即予应允。

“簌簌簌……”

“轰……”

箭雨铺天,巨石与城弩齐飞,重达百斤的滚石砸得城墙不住低吟,不时见得两方阵中肢体乱飞。

大将军猛攻丹阳两日,城中守军不敌,刘耽引千余郡军出城东,退入建康。袁乔率残曲请降,大将军允降,而后,怒其两面观火非君子所为,即斩袁乔于帐。遂后,稍事休整一日,拔营兵侵石头城,且致信周札,令其开城请降。

至此,大将军终临建康境,时令,已至二月十一。

……

永昌元年,二月十一。

挚瞻接获朱焘快马来信,即起三千郡军,挥军北上,且致信武昌。而此时,朱焘已然兵临武昌城下,遂遣使入城面见褚洽,使者晓以大义,告之曰:荆州若失于胡,江东三州难保,郡守若自误,则误天下矣!

褚洽左右权衡,为天下苍生计,故而,奉降武昌,与朱焘合军。朱焘虽得武昌,却并未停留,即刻铤军入江夏,兵哮西陵城,质问桓宣:若失荆州,何人当斩?

桓宣深思熟虑,且见势难为,遂引军出城而未战,与朱焘一左一右,挺向荆州。

恰于此时,王庾率军抵临南郡,正欲浮渡。朱寿等人联名致信,规劝王庾退回襄阳,以镇北胡。王庾踌躇而未退,喝骂桓宣与褚洽等人不忠。

桓、褚二人高声回道:“忠之忠矣,忠于天下矣,若失荆州,百姓流离,天下悲亡,为彼忠而失此忠,实不可取矣!”

王庾莫可奈何,只得隔岸扎营,复又忧心大将军,每日遣使漫骂。朱焘占之道高,对其辱骂不予理睬。

至此,两军隔江对望,朱焘一方,计军三万,王庾提军三万五千。

与此同时,魏乂闻知江州异变,心急如焚,暗度褚洽与桓宣乃为朱焘携裹,便欲回军撩战朱焘,从而驱使褚、桓等人复行反戈。奈何,长沙城下,尚有梁州甘卓。是故,魏乂命使者入甘卓军营,令甘卓退入猪口。

甘卓也知江州异变,岂会轻退,况且,尚有邓骞于身侧肆意挑唆,当即驳使出营。魏乂大怒斩案,遂后,领军七千出城邀战,且辱及甘卓先祖甘宁。

是可忍,孰不可忍,甘卓勃然大怒,点军出营,与魏乂战作一气。奈何甘卓虽勇冠三军,帐下士卒却不敌魏乂精锐,三战两败,后撤十五里。魏乂意在回援江州,便欲挺阵追击,将其一举击溃,却闻侦骑来报,高宝出桂阳,直奔长沙。

魏乂无奈,只得扼腕长叹,引军入城。

……

大东去浪淘尽,壁垒千古。

江口,石城军塞。

刘浓率万骑而来,数日前,兵不血刃得豫章,稍作休整,即挥军东走潘阳,待至此地,正欲命三军从速,摧破军塞,殊不知,突闻关塞上喊杀震天,心中捉奇,遂快马加鞭。

愈来愈近,厮杀声却渐弱。

待至塞下,勒住飞雪,抬头一望,只见斑痕累累的军塞上尚插着“王”字旗,剑眉一皱,拔出楚殇,便欲挥军破塞。

“瞻箦,瞻箦!”

却于此时,城寒上传来熟悉的声音,斜斜一瞅,浓眉大眼方圆脸,不是祖盛又乃何人?刘浓心中恸地一跳,身子晃了两晃,赶紧镇了镇神,高声叫道:“茂荫为何在此?”

祖盛抹了抹脸上血迹,探首出箭剁口,挥扬着带血长枪,笑道:“奉柴桑侯之命入襄城,奈何王敦已尽起大军,故而难敌,忽闻瞻箦欲来,便返军摧塞,静侯瞻箦!”说着,摸了摸脑袋。

刘浓心跳如鼓擂,策马飞入军塞,待与祖盛一汇,掀开面甲,即问:“高宝将军何在?”

闻言,祖盛怔了一怔,皱眉道:“我与高将军奉命兵分两路,一路入襄城,一路入庐陵。想来,高将军此时已入庐陵城!来时,我曾细探王敦军阵,约有三万之数,故而,定有一部即万,西赴庐陵!”说着,见刘浓面色越来越白,心中费解,问道:“瞻箦,可是有何不妥?”

有何不妥,有何不妥……刘浓暗觉眉心刺痛难耐,深吸一口气,徐徐荡于胸中,暗思:‘始兴距庐陵,倍于豫章距庐陵,两者齐动,若茂荫携骑入庐陵,长沙即保。若豫章之部入庐陵,高宝,高宝仅五千士卒。若高宝有失,长沙危矣。若长沙陷,而处仁尚未至。荆州,荆州,唉……’

“郎君!!”身侧传来一声唤。

刘浓正行深思,闻听此声,肩头猛然一震,徐徐转首,只见侧面有一人,按着腰刀快步行来,身材雄壮,肩披白袍,浑身牒血。待至近前,重重一个阖首,嗡声道:“罗环,见过郎君!”

接二连三之意外,令华亭侯险些被一口浊气堵住胸腔,闭了一下眼,缓缓导气,慢慢吐气,沉声道:“罗环,汝为何在此?庄中何如?”

罗环道:“回禀郎君,罗环击溃沈充之后,即欲护庄死守,以待时局靖平,少主母……”说着,挑眉看了看刘浓,见刘浓面色冰寒、直欲噬人,不敢有瞒,即将事道来。

原本按刘浓之意,莫论罗环击败沈充否,华亭刘氏皆应阖族浮海,静待时局。殊不知,杨少柳等人见罗环得胜,复心忧刘浓,即命罗环率千余白袍来寻刘浓。罗环难以违命,率众而来,未见刘浓却逢祖盛败退,二人一见即合,罗环告知祖盛,刘浓将走江夏,祖盛细细一思,即明刘浓之意,当即与罗环一道,拔却江口军塞,安待刘浓前来。

待罗环回毕,刘浓心中既暖且寒,复杂难言,忍不住翘首望向华亭,徐徐风来,不尽忧愁。

这时,荀娘子已知王敦兵走丹阳,心思百转,即知此际唯有与其争时,转眼却见刘浓犹自发愣,秀眉一皱,驱马靠近刘浓,碰了碰他,沉声道:“身为三军主帅,悬孤军于外,岂可自乱阵脚!而今,王敦想必已至丹阳,待我等逼临时,若其人已破建康,当以何如?”

当以何如……王敦若破建康,我等即为逆行!其人定将勒令诸军回撤,而我远离豫州,陷入中腹,若易位处之,势必拔根除尽,而此,正乃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箭已临弦,岂容后退!刘浓抹了抹左手,目光冷寒无比,咬了咬牙,沉声道:“若其已破建康,吾当率军与其对垒,传檄诸方,战之于城下!有我,无敌!”

“便如此!”

第三百七十三章乐极生悲

日悬东空,洒下束光如巨剑,将偌大的石头城拦腰横斩,一半明艳,一半黯淡。昨夜,浓月恰逢浅风,故有水月印潭、波纹冉展,格外华美,周札举盏邀月,独咏于潭畔,好不畅怀,待至兴浓时,服散一帖,醉卧于树下。

是以,待晨阳洒遍石头城之际,周札方醒。晨阳微软,灼于身上软绵无力,周札掌着柳树慢慢爬起来,满面红颜,眼睛犹未睁开,拍了拍嘴,打了个哈欠,继而,举手向天,美美的伸了一个懒腰,眼睛虚开一条缝,咏道:“苍天兮寂寥,日月兮中怀,安得美酒兮,入亦往返……”

“阿父。”次子周稚顶盔贯甲,按着腰剑,穿月洞而来,奉上一信,沉声道:“阿父,大将军有信致!”

“大将军,王处仲……”周札暗觉脖子微酸,左右扭了扭,伸手接过信,匆匆一阅,眉头陡皱瞬放,将信一点点撕碎,扔入青潭中,而后,瞅了瞅儿子华美的铠甲,心中蓦然一痛,冷声道:“此甲,价值千金矣!”说着,亦不理会呆怔的儿子,阔步出外。

慢悠摇至城墙下,抬头一瞅,叹了口气,匍匐身子爬上去,瞭望丹阳方向,久久未语,遂后,看向建康,但见庞大的建康城卧于烟云中,白雾妖娆,静美如斯,忍不住的叹道:“如斯美景,奈何兵戈!呜呼,天下苍生也……”

周稚行至其父身侧,面含忧愁,沉声道:“阿父,大将军即将兵临城下,我周氏当以何如?莫若,亦从刘耽所言,稍作抵守,而后,徐撤建康?”

“如何抵守?”周札眯着眼睛看儿子,又瞟了一眼城上的士卒,冷声道:“甲不具身,怀持锈刃,安可言守!”

闻言,周稚眉头大皱,看了看身披旧甲、手持锈刃的士卒,暗道:‘库中有明甲利刃,奈何,阿父吝财,不愿予之。’心中虽腹诽,却不敢揭阿父之短,只得硬着脖子道:“石头城居高临下,一目可揽数十里方圆,易守而难攻……”

“守,守守……”周札勃然大怒,横目儿子,喝道:“汝可知,袁乔守城不过两日,乃何下场?”

周稚心惊,垂首道:“儿子不知。”

周札怒道:“悬军于三军尔!汝当大将军乃善士乎?汝劝吾守城,莫非欲将汝父之头,悬之于城乎?”

“儿子不敢!”

……

永昌元年,正月十二。

大将军抵锋石头城,盘营连结,浩浩荡荡,绵延十里。周札见大将军前来,未有半分迟疑,当即开城请降。大将军喜其高义,赠周札十万金以滋嘉奖。遂后,大将军勒军石头城下,率精锐三千入内,俯视建康,传檄入城,劝司马睿斩刘隗与刁协以告天下,如若不然,即提大军,兵谏台城。

建康已有七十载不闻烽烟,乍然间,铁甲兵戈撞梦来,全城震动,里巷轰惊。一时间,人人自危,牛车与蓬舟如蚁乱窜。

台城,建康宫。

晋室百官沿着朝天百觐阶,匍匐爬入大殿。待入殿内,三个一群,五者一伙,尽皆私议纷纷。

而此刻,司马睿并未踞坐于龙床,正于天子之室跳脚大骂周札,时而咬牙切齿,倏而拔剑斩案。奈何,其人久病缠身,力已衰弱,斩案不得,反伤其手。看着虎口汩汩溢血,司马睿眼瞪欲突,暗觉眉心滚汤,两侧太阳穴刺痛不休。

宫人小心翼翼地道:“陛下,百官觐见……”

司马睿晃剑大吼:“觐见,觐见……何人当为良臣?满殿诸公,食晋之粟,牧晋之民,却尽皆从贼矣!”

“陛下息怒……”宫人大惊失色,扑嗵一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一把一把的抹着。

“罢了……”

司马睿见得宫人老朽的模样,再瞥瞥铜镜中的自己,心中悲凄难耐,擒走剑走至室外,斜望天上之日,为阳一灼,身子顿时一软,摇摇欲坠,赶紧以剑柱身,喘着粗气,侧然道:“莫非,天欲亡我司马氏乎……莫非,真乃得位不正,而一言成畿乎……”

“陛下……”室外宫人惊赫欲死,噼里啪啦跪了一地。

“哈,哈哈……”

司马睿却挺胸大笑,直笑得眼泪鼻涕喷薄而出,当即便有老宫人奔来,欲为皇帝擦拭。

司马睿一把推开老宫人,以龙袖胡乱拭之,殊不知,如此一番笑中涕泪,竟使胸怀洞开,好似生得无边力气,继而,整个人也神彩涣发,遂将剑归鞘,大步若流星,迈向华殿。

转玉阶,走朱廊,即入殿中。

众臣见司马睿来了,满堂蚁嗡顿时为之一静,司马睿面不改色,直入龙床,慢慢坐下,看了一眼王导,摆手道:“大将军已破台城,众卿且议,如斯奈何?”

大将军……众臣听闻司马睿称呼已改,神情齐齐一变,随即面面相窥。刘隗更是赫得面白如土,心中疾疾一转,捧着玉笏跪伏于地,高声道:“陛下,王敦逆行,妄弑忠良,以不义行道,必亡其于道,如今之计,理当诛尽阖族……”

“不可胡言!”

司马睿挥手止住刘隗,一步步走下龙床,将大司徒缓缓抚起来,定定的看着王导,嘴角默然一裂,苦笑道:“吾欲遣使入台城,仲父可否念及多年情谊,往返一遭?”

“陛下!”王导心怀滚荡,老泪爬帘,泣不成声。

司马睿紧紧的拽着王导的手臂,直勾勾的看着王导,凄然道:“仲父若往,仅需为吾作一言相告大将军……”言至此处一顿,高声道:“公若不忘本朝,于此息兵,则天下尚可共安也。如其不然,朕当归于琅邪,以避贤路。”其声悲怆,正乃末路,闻者无不涕零。

“陛下……”王导沉沉跪地,仰起爬满皱纹与泪水的脸,朗声道:“陛下,得此逆臣共族,臣愧矣,愧煞矣!”说着,不停的叩首,碰碰作响。

“仲父,仲父啊……”司马睿心痛如绞,身子一歪,软跪于地,与王导相顾泪泣。

“陛下,陛下啊……”

霎那间,跪地悲呼声此起彼伏,满殿诸公至内往外跪得一片,唯有数人昂胸挺腹,纪瞻、谢奕、司马绍。

司马绍面红如潮,踏步而出,高声道:“父皇,建康城坚,镇北军尚存,何需言此?孩儿愿亲甲披征,都战守城!以待天下勤王之师,应诏而至!”

“勤王之师……”司马睿肩头蓦然一怔,回身看向儿子,眼底光寒疾闪,冷声喝斥:“休得多言,勤王之师,何来?”

“陛下!!”

朗声激昂,如金击鼓,纪瞻捧笏而出,斜斜扫过殿中,沉声道:“陛下,郗公、道徽尚鏖战于历阳,袁五郎、袁彦道亦然就地坚守,二人披心沥胆、忠贞足可印日,当为勤王之师!”

闻言,司马睿神情更黯,身子颓然一垮,拍了拍身前楠木板,漠然道:“然也,郗、袁二士,皆乃晋室之忠臣矣,其心足可鉴日月,其魂足可表乾坤!奈何,一江之隔,难解民忧矣!”

“陛下!”

话将落地,朗声再扬,谢奕转出庭柱,捧笏道:“陛下,尚有王师矣!”说着,快走三步,抵临前堂,徐徐转身,环视满堂诸公,冷声道:“王师数路,勤王于外矣!其一者乃柴桑侯,逆臣谋逆之日,即已应诏,而今想必正于来途;再者,乃益州刺史、镇南将军,如今必然已入江州,正行靖扫六合;尚有一者,乃豫州刺史、镇西将军、华亭侯,现今,势必已处王敦身后,正抵锋而前!诸此数路王师,外可制其势,内可定其中矣!”

一言即出,如雷贯心,满殿俱震,落针可闻,即便纪瞻亦不例外!少倾,刁协眼睛咕噜噜一转,神情随即沮丧,双手一摊,问道:“此事甚好,然,为何我等一无所知矣?”

顿时,殿中哗然,尽皆朝着谢奕指指点点,显然不信。司马睿心中将将冒起的希冀火花,瞬间被无情的浇灭。谢奕眉梢一拔,再踏一步,直直逼临司马睿身前,揖道:“陛下,尚有一师!出自会稽谢氏,不日即临建康。”

“轰……”

此言尚未落地,即若狂雷乍响于殿中。司马睿搭拉着的脑袋,猛然一抬,“唰”地起身,一把抓住谢奕的手臂,颤声道:“爱卿,爱卿,所,所言当真乎?!”

“陛下!”谢奕心中不屑,面上神情却极其肃穆,沉声道:“臣所言之事,字字皆真!”

“哈……”司马睿大喜若狂,奈何只笑出了一声,双眼即作一瞪,仰天便倒,宫人赶紧一把抱住,却见皇帝陛下浑身抽筋,两腿乱蹬,口吐白沫。

“陛下,陛下……”纪瞻一步窜来,凝目一看,来不及思索,搬着司马睿的下颔,对准仁中穴,猛力一掐。继而,探手至其腋下,一阵倒腾。

“啊,噗……”

司马睿重重喷出一口带血浓痰,幸而纪瞻早有所备,扭头避过。焉知,刘隗惨了,其人刚好凑过来,欲一窥究竟,正好给喷了满脸,尚不敢骂,只得默默擦拭。

“哈,哈哈……”司马睿方一醒来,即纵声狂笑……

……

永昌元年,二月十三。

司马睿驳回大将军之议,命镇北军坚守建康。大将军心中暗怒,即命大军攻城,奈何建康城坚,日短难破。时值二月十五,大将军得知刘浓已至襄城,本欲引军回击,得王含献计,故而,纵兵劫掠建康境。司马睿闻知后,勃然大怒而失心智,竟于弥留之际,令刘隗率镇北军攻之,且命王导、周顗、郭逸、虞潭等人引城卫六军,夹击石头城。

殊不知,恰中王敦之计。

二月十七,大将军弃石头城,尽起三万余大军,一战击溃刘隗与金城边境。其后一日,反身数击,连败六军。尽斩刘隗、周顗、郭逸、虞潭等人,唯王导得以幸存。二月十八,大将军携狂胜之绩,挥军力摧东门。

谢奕收笼诸方残军,死守东门,奈何众寡悬殊,鏖战一日,眼见即破!!

“呜,呜呜……”

第三百七十四章同类相从

落日融血,滴破苍穹。

建康城下,如龙撞车徐徐进,重达数千斤的龙首每每撞击城门,必然令城墙战栗若斗筛;林立云梯此起彼伏,内中爬满蚂蚁,每当云梯及墙,即有残肢断体伴随着喊杀声,乱飞如丛。

“轰!碰碰!”石炮接踵不绝的弯身弹发,大小不一的石块拉起尖刺风啸,砸向城墙,绽起石花朵朵,城墙在颤抖、纹裂。守卫眼睁睁看着炮点飞来,越来越大,撕风裂云,摧肝裂胆!!“轰!”大如水盆的石炮犁过城墙,当即将数名守卫撕裂,如纸片坠落城下。

“簌簌簌!”云梯尚未靠近,即暴箭如蝗,令人无处可藏,城墙守卫哗啦啦滚落一片。

“刀斧手,斩断云木!!”唰唰唰,刀光簇雪影,根根粗壮的横木滚落,砸烂撞车,辗碎车中敌卒。

“墙弩,摧毁石炮!!”簌簌簌,绞盘拉动,床弩弦崩如潮,粗如儿臂的弩箭如毒蛇横空,奔向敌阵。

“弓箭手,逐退墙梯!!

“长枪、刀盾手,随我杀敌!!”

谢奕一枪挑翻身前之敌,胸口传来阵阵撕裂痛楚,来不及察看伤势,抹了把血水纵横的脸,柱枪一看,只见城墙上已侵入数百臂裹青布的敌卒,瞳孔骤然急缩,神情蓦然一怔。

就在此时,斜斜窜来一名敌将,扬刀欲取谢奕之首,“锵!”亲卫挺盾格刀,谢奕回过神来,大喝一声,挺抢一击,扎入敌将胸腹,透背而出。“吾来取首!”身后复来一敌,谢奕大惊,欲抽枪战敌,殊不知,枪尖卡入胸骨中,难以抽出!

“唰!”光寒暴闪,副将奔来,一刀取首,敌脖喷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