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唐朝败家子-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少我大唐并无准备,粮草、军械。甚至将臣民的心理皆未有开战之准备,准备不足,仓促开战并不妥当。再者,兵法有云,战事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单说天时一条,如今是隆冬之际,北方寒冷,我大唐兵卒自南而北,恐难适应草原寒冷气候,影响战力。
反之薛延陀人自小便生长于冰天雪地之境,气候对他们并无影响,此一点便对我们格外不利,所以……请陛下三思。”
连续两位重臣反对,且都有理有据,李二陛下便不得不三思了,沉吟片刻后,李世民道:“那你们有什么其他的办法?”
“回陛下,谋害使臣,对大唐不敬乃是大罪,当然不能不了了之,问罪是必须的。但问罪的方式,或许可以有效变化。”房玄龄当即回答,显然是早就有了腹稿。
李世民当即问道:“如何问罪?”
“问罪于人,而非问罪于国。”房玄龄道:“陛下可对薛延陀夷男下达一道诏书,责任此事,并要求薛延陀限期交出凶犯。”
“玄龄之言,不等于是让夷男交出个替罪羔羊吗?”李世民略微有些不以为然,但他素来知道房玄龄谋略,肯定不会无的放矢,故而还是平心静气等待下文。
房玄龄摇头道:“诚如陛下所言,确实是要夷男交出替罪羔羊,但这个羔羊可不能一般,寻常人自然没这个资格。最起码得看得过眼,比如那位当着江夏郡王之面嚣张不已,将我大唐使臣说成蟊贼的大度设。
有这个一只替罪羔羊,该算得上是对薛延陀的敲打,也能起到对周遭各部的警示,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所言有理。”李世民道:“朕其实可以直接下诏问罪大度设,将此番变故责任全部算到他头上,然后让夷男交出凶手便可,也省得他们推三阻四,弄出旁的阿猫阿狗出来顶罪。
杀一个大度设,倒也能泄朕心头之恨,也算对谢逸和狄知逊他们有个交代。”
“陛下,房相,这个主意确实不错,但是……”萧瑀低声道:“大度设好歹是夷男的儿子,有道是虎毒不食子,夷男能心甘情愿交出自己的儿子吗?”
“愿意也得愿意,不愿意也得愿意。”李世民的回答很霸气,言下之意大有夷男如果拒绝,就要率兵踏平薛延陀的架势。
萧瑀没有出声,但表情却不怎么自然,房玄龄如此提议,不是要规避开战吗?如果刺激到了薛延陀,立即动兵开战,又有什么意义,什么区别呢?
一旁的房玄龄看出了萧瑀的想法,沉声道:“臣观薛延陀之举,夷男似乎也多有顾虑,动兵之心并不坚决,摇摆不定,正是因此才敢如此行事的。
如今李绩和江夏郡王都兵马都集结前线,薛延陀不明内情,夷男反而惊惧,更加不敢轻易与我大唐开战。所以,对他而言,兴许一个儿子就没那么重要了。”
萧瑀附和道:“房相之言有理,但愿如此!”
话虽如此,但到底能不能如愿,还是要看薛延陀人的反应,一切都得以事实为准。
第二二三章两君一臣
问罪而不兴师,这是大唐君臣最新讨论的结果。
问罪的对象不是薛延陀整体,也不是真珠可汗夷男,而是具体到王子大度设,一个不作就不会死的冲动傻孩子。
兴许他不是罪魁祸首,但他已经被大唐选择为问罪羔羊,夷男大概也不得不舍弃儿子来顶罪。
没办法,谁让他老爹和西突厥人放弃了他;谁让他自己作死,当着李景桓的面称大唐使臣是蟊贼,还想动手杀人呢?
如此明目张胆之举,大唐人当然不能容忍,不选他做问罪羔羊又选谁呢?
此举实在怪不得旁人,只能怪大度设自己,为何非得亲自诠释一下什么叫“不作就不会死”。
所以只能送他两个字——活该!
当然了,夷男为了保全这个儿子而拒绝大唐的问罪也是有可能的,所以战争风险仍旧存在。
反正李世民有这个彻底撕破脸皮的心理准备,前线有李绩和李道宗的大军驻防,倒也“无所谓”。
于是乎,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中书省自然有诏书拟写,然后快马送去薛延陀汗帐,以及灵州大都督府。
谢逸和狄知逊出使薛延陀归来,现在灵州休整已有数日,也该返回长安了。不管怎么说,他们也算有功,加之有经历了凶险的逃亡,历经千辛万苦才回到长安,也算难能可贵,少不得要有些许奖赏补偿。
李世民同时也下达了一纸诏书,让灵州方面护送谢逸和狄知逊南归,回长安后另行任用。
与此同时,李二陛下还很乐意地将此事通知给晋王李治和晋阳公主兕子,让一双儿女不要在因此而担心。
果不其然!
李治和兕子听说谢逸安然无恙,不久后就能回到长安的消息。都兴奋不已。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高兴的几乎要在院子里撒欢。
见此情景,李世民都不禁感叹,谢逸到底有什么魔力,竟让自己的一双儿女如此亲近,真是……
李治和兕子高兴一番之后。不约而同都想到要去淮阳县伯府报平安,这事得尽快让谢家人知晓。
前些天杜姐姐和郑姐姐听说谢长史遇险的消息,都担心不已,甚至以泪洗面,看的连李治都有些心疼了。
现在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想必他们一定会破涕为笑的。
然而李治并不知道,奏疏送入皇宫后不久,谢逸亲笔手书的家书已经送达淮阳县伯府,谢家人也几乎在第一时间收到消息。
看到谢逸亲笔书写的文字。以及拼命密语标记,杜惜君和郑丽琬几乎嚎啕大哭。
不是伤心,是激动!
诚如郑丽琬暗中期盼的那样,谢逸安然无恙,他经历过重重苦难和艰险之后,平安回来了。
好消息,这是天大的好消息!
杜惜君和郑丽琬执手又是哭又是笑,激动地无以言表。只要谢逸平安无事,便一切都好。
谢家仍旧有顶梁柱。她们的生活便有指望,便有重心,便不至于天塌地陷。真的很难想象,这些日子是怎么熬过来的。
“丽琬妹妹,此番三郎回来之后,你可得抓住机会。尽快怀上身孕。”杜惜君叮嘱道:“谢家香火无继,实在让人害怕,经此一事,不能再拖了。”
“嗯!”郑丽琬轻轻点头道:“我也希望如此,只是不知是否能如愿……惜君姐抽空去孙神仙那瞧瞧吧。兴许你已经痊愈了。”
杜惜君含羞低头道:“是否痊愈孙神仙是看不出来的,只要……腹中有了动静,自然便痊愈了。按照孙神仙的说法,恐怕还需一年半载,还得妹妹你多费心。”
“丽琬会尽力,只是……”郑丽琬道:“不若再让三郎纳两房姬妾,人多了希望总能大些……”
“这倒也是,只是三郎他愿意吗?”杜惜君这么一问,郑丽琬也不禁黯然。按理说自己的侍女,自然而然算是男主人的通房丫头,但谢逸从来没有过此等举动,与旁的世家子弟全然不同。
如今让他完全出于延续香火的考虑而纳姬妾,恐怕很难,而且一般人也根本入不了谢逸之,故而比较难办。
“惜君姐有合适的人选吗?”
“这个……有…没有……”杜惜君欲言又止,仿佛有些为难。
兰心蕙质的郑丽琬略微沉吟,便轻声道:“姐姐是说武二娘子?”
杜惜君轻轻点头表示肯定,所言的人选正是居住在谢家的武家二娘子。
“倒是个不错惹人选。”郑丽琬道:“武二娘子貌美如花,且很聪明,应该是三郎喜欢的类型。而且……前些日子外界便有了此等传言,武二娘子居住在我府,这清白已经是说不清楚,倒不如……”
“嗯,此事还是等三郎回来之后再议吧,总要男女双方都欣然应允才算是良缘。”
“好!”郑丽琬道:“我现在派人去狄府,告知他们消息,也好让他们安心。”
杜惜君点头道:“对,应该的,狄夫人便不用再伤心,不用日日去渭水边苦等了。”
……
狄夫人听说丈夫还在世的消息,多日来的坚强形象骤然崩塌,抱着儿子狄仁杰大哭了一场,然后径直带着儿子去了淮阳县伯府。
谢家既然收到了书信,肯定知道更多消息,前去听一听总是好的。丈夫离家数月,先前还有遇难的传言,此时此刻,任何一丁点关乎丈夫的信息都让她很激动,迫切想要知道。
当然了,狄夫人此去谢家拜访也是有想法的,丈夫和谢学士同生共死,一路出使然后逃亡也算是亲密关系了。
自己前去拜会一下谢家女眷是应该的,而且还可以趁此机会拉近一下与谢家的关系,毕竟谢逸曾经提过,儿子有机会前去晋王府伴读的。
所以,狄夫人去了谢家,还特意带上了儿子狄仁杰。
说来也巧,当狄家母子前脚进入谢家,晋王李治后脚也驾临淮阳县伯府。
然后李治和狄仁杰这对君臣便很凑巧地提前多年会面了,更为凑巧的是照料谢小蛮的“女皇陛下”也恰好在场。
两君一臣,提前多年会面……
第二二四章姻缘事
淮阳县伯府的花园里,几个少年和小孩在玩耍。
其中有天潢贵胄的晋王李治和晋阳公主兕子,有寄居谢家年方十五的武二娘子,还有狄仁杰和谢家小妹谢小蛮。
在外人眼下,这只是一群富贵人家的孩子,但如果谢逸看在眼中,情形则完全不同。
如果历史不出现偏差,李治和武二娘子该是两位登临九五的帝王,而狄仁杰则是会名垂青史的治世宰相。当然了,因为小说演义和影视剧的缘故,狄仁杰在后世更有名的是破案手段。
本该青史昭昭的“两君一臣”此时正在谢家花园里玩乐,未来是否还会出现此等情景就不得而知了,毕竟有一只蝴蝶已经在历史长河扇动了翅膀。
未来不知可知,所以此刻,他们只是一群欢乐的孩子,少年!
李治和兕子是来通报谢逸平安消息的,恰好与前来做客的狄仁杰母子相遇。亲友平安,所以众人的心情都很好,几个孩子也算是一见如故,在一起玩的很开心。
几个孩子在场,武二娘子少不得维持秩序,在一旁陪着,而杜惜君、郑丽琬则陪着狄夫人在廊下远远看着。
狄夫人在观察,见到晋王李治温文尔雅,温润谦和,心里是一百个满意。现在可以确定,儿子如果去晋王府伴读肯定不会吃亏的。难得晋王和儿子颇有缘分,似乎能玩在一起,有这个良好基础,等谢长史回来从中运作,想必很容易便能实现。
真好,丈夫平安归来,儿子又能谋个好前程基础。狄夫人相当满足。当她的目光落到院中一群少年孩童身上时,心中又泛起些许旁的想法来。
身为一个女人,尽管儿子还不到十岁,但狄夫人下意识动起做婆婆的心思,开始动心思给自家儿子谋个好姻缘。
那位亭亭玉立,楚楚动人的武二娘子很美。但压根不能想,一来是比儿子大几岁,二来应国公武家是商人出身,门第配不上狄家。
最重要的是,一个未出阁的少女居住在淮阳县伯府,这意味着什么呢?狄夫人多少还是听说过一些传言,说这位武二娘子和谢学士不清不楚。
这肯定是污蔑之词语,狄夫人相信的谢长史的人品,更何况眼见为实。这位武二娘子眉目未开。身段紧致,显然还是完璧的小娘子。
不过现在没什么,不代表将来没什么,武二娘子与家中兄长闹翻,住进了谢家还出的去吗?出身虽然差了点,但容貌秀美,为偏方倒是挺好。
从杜夫人和郑夫人的眼神和言辞中,狄夫人隐约明白。也许谢家两位夫人早就将武二娘子当作姐妹妯娌了。
要挑儿媳妇,还是选个年岁小点的。狄夫人的目光在晋阳公主兕子和谢小蛮身上不断游走。
两个小女孩都很漂亮,一看就是美人坯子,而且都聪明伶俐。如果儿子能娶到公主,成为当朝驸马那自然是极好的。
但想想天潢贵胄的身份,狄夫人不由轻轻摇头,皇家公主嫁的都是世家门阀或功勋子弟。狄家门第虽然不低。但与当朝一众驸马家相比差得远。
更何况晋阳公主乃是长孙文德皇后所遗幼女,乃是皇帝陛下的掌上明珠,将来的驸马定然非同一般。自家儿子虽然优秀,但终究差了些,攀龙附凤没什么可能。所以压根就不要有非分之想。
倒是谢家幼妹小蛮,一个乖巧可爱的小女孩,年岁和儿子相差不多,倒是相当般配。谢家家教甚好,不担心娶回个刁蛮儿媳妇。
而且谢长史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如果能与谢家联姻,对狄家是极好的。丈夫此番出使和谢长史算是生死之交了,如果两家能够结秦晋之好,简直再完美不过了。
但是……
狄夫人的目光又落到了温文尔雅的晋王李治身上,怎么说呢?晋王殿下可是自家儿子的强力竞争对手。
先不说谢小蛮与李治相熟,在一起玩耍相当亲密,主要还是得考虑谢家的想法。
按照权贵之家的一般想法,如果女儿能嫁入皇室成为亲王妃,那是相当荣耀的一件事情,而且大有好处。
谢家很有可能也不例外,凭着和晋王府的亲厚关系,简直可以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可能性是极大的。
晋王殿下嫡三子,出身高贵,但并非储君,所以王妃的人选就不那么关键,如果晋王殿下喜欢,皇帝陛下未必不愿玉成美事。
所以啊!
狄夫人虽然很看重这个“儿媳妇”,但前景却不怎么明朗,狄夫人心中难免忐忑,只是轻易放弃却非她愿。
“杜夫人、郑夫人,令妹虽然念头,却聪慧可人,当真让羡慕。”狄夫人笑道:“如果有这么一个可人的女儿多好,可惜膝下只有两个淘气儿子,没有这个福气。”
杜惜君和郑丽琬对望一眼,皆听出弦外之音,但都装作听不懂的样子,并不曾正面回答什么。
杜惜君笑道:“夫人膝下两位公子,多好的福气啊,家中人丁兴旺多好,不像我们谢家,只三郎一个男丁,此番出使遇险,着实让人心惊胆颤。”
这话倒是不假,狄夫人讪讪笑道:“蔡国夫人莫要担心,等谢长史归来,要不了多久郑夫人这边就有喜讯,会谢家开枝散叶。”
虽然狄夫人隐约看出谢家后宅的“内情”来,但这等关乎名誉之事自然不敢乱说,故而很是谨慎。
杜惜君亦笑道:“是啊,现在就等三郎回来,丽琬妹妹早有喜讯。”
“放心好了,谢长史和郑夫人都是有福之人,将来肯定子嗣绵延。”狄夫人笑道:“这方面,我或许有些建议可与郑夫人知晓。”
旋即低声在郑丽琬耳边说了些许女子间的密语,大概内容有些羞羞哒,所以郑丽琬脸上不免露出些许红晕来。
“多谢夫人!”
“不客气!”狄夫人笑道:“若郑夫人因此早得麟儿,我这也算一桩功德不是?”
郑丽琬趁机笑道:“夫人自是功德无量,说不定神佛恩赏,夫人还能得个可人的女儿也未可知啊!”
话音落地,三位夫人当即笑声连连!
第二二五章同行归长安
杜惜君、郑丽琬和狄夫人讨论生育与儿女姻缘时,快马已经将圣旨送出长安城,前去灵州,再往薛延陀。
一赏一罚,赏赐的自然是谢逸、狄知逊和孙武开等一众出使的使臣和兵将,罚则是对薛延陀的,直接问罪其大王子大度设。
圣旨是先送到灵州的,听到这个安排之后,无论是谢逸还是李道宗都没有感到惊讶。
情理之中,或者说这是当前最合适的应对之策。
虽然陈兵边境,貌似声势浩大,但李道宗自己心里清楚,隆冬之际,做出防守姿态倒还罢了,直接开战不见得有什么甜头。
如果薛延陀愿意交出个替罪羔羊,这事就这么过去了倒也并无不可。
不过有道是虎毒不食子,夷男能不能舍得这个儿子还两说,战争风险仍旧是存在的,万不得已真的开战,那就只好硬着头皮打了。
谢逸的看法的则很乐观,从在草原上的了解来看,夷男此人有些多疑,优柔寡断,在和大唐决裂这件事上一直摇摆不定。
先前没有起兵,打大唐一个措手不及,等于已经失去先机。现在大唐军方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再动兵马似乎已经为时已晚,至少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在这种情况下,夷男敢动兵吗?
大唐的策略很正确,只问罪一个大度设作为敲打和震慑,对整个薛延陀而言并无太大威胁。只要交出这一个人,便可消弭战火,想来大部分人是愿意的。
夷男是真珠可汗,是草原之主,但整个薛延陀草原并非他一人完全说了算。对于那些的部族首领和长老而言,大度设真不算什么。夷男恐怕不得不为了大局放弃自己的儿子。
何况他还有个更为优秀的儿子突利失,不出意外的话,突利失也会尽可能煽风点火,促成此事。
要说罪魁祸首,始作俑者,突利失自然是难逃干系。如果能让大度设全部背下黑锅,何乐而不为呢?
更何况只要大度设被问罪,无论是关押在大唐,还是直接身首异处,反正是回不到薛延陀汗帐了。也就没有人和自己争夺继承权,作为真珠可汗独子,薛延陀的可汗之位还能跑了不成?
所以这件事突利失,以及他背后的西突厥人一定会出力的,有这些人在背后捣鼓。还怕办不成吗?
如今看来,大度设已经是必死无疑,没有活路了。
不过这也不能怪旁人,谁让他自己愚蠢,然后还要拼命作死呢?
明明罪魁祸首,背后的谋划者不是他,但前面冒险冲锋陷阵的事情他却要抢着做,这不是自寻死路是什么?
恐怕到现在大度设都不带清楚来龙去脉。不知道自己究竟干了些什么,所以他可能也不知道自己即将要死。为什么死!
活该的悲哀!
大度设的下场连让人唤起一丝同情的心思都没有,足可见他的人生失败到何种程度。
反正谢逸等一群人是盼着他早死,这些天早草原上惊险万分,险些被这位不讲理的薛延陀王子斩于马下,成为孤魂野鬼。
如今看着他即将变鬼,谁还会矫情地同情不成?经历过生死磨砺的汉子们绝对没有丝毫圣母心。只要拍手称快。
大度设死了,但另外的仇人突利失,夷男,乃至西突厥的胡禄小可汗仍旧逍遥域外。然而有句话说得好,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终究有一天会有机会报一箭之仇的。
此仇不报非君子,一群自我标榜为君子的有为青年当然不能打自己的脸了。
孙武开等人回到灵州的第二天,圣旨被送去了薛延陀。
然后所有人都没有离开灵州,在庆贺劫后余生之余,等待着薛延陀反馈的消息。
消息有好坏之分,好的便是大度设被问罪,坏的便是薛延陀动兵,大举侵犯。前者便拍手称快,长出一口恶气,后者的话便得拿起刀剑,戍守边疆。
圣旨送出去了薛延陀,谢逸继续在灵州修养,静候佳音……
结果还真是佳音,没过多久,薛延陀那边便有反馈了,真珠可汗夷男上表向大唐皇帝请罪。
罪过是失察之罪,管教不严之罪。
所有的罪名都推到了大度设身上,其他人一概不知,其中也包括他夷男。不过所谓子不教父之过,这条罪名夷男自然是跑不掉的。
所以他爽快地认下了,更爽快地派人直接将罪魁祸首大度设的人头送来,颇有大义灭亲的风范。
见到此情此景,众人少不得有些惊讶,谢逸同样也觉得有些出乎意料,按照之前的想法,夷男怎么着也该纠结几日。不说念及父子情分了,单单是他一贯优柔寡断的性格便会如此。
但这次却一反常态,没有任何纠结,爽快地出乎意料,甚至有些反常。
难道突利失已经控制了薛延陀,控制了他老爹夷男?不应该啊,突利失那小兔崽子纵然机灵,背后有西突厥人撑腰,短期内也不可能将老爹夷男怎样。
那么这事该怎么解释呢?难道牺牲大度设顶罪是薛延陀一开始就做好的安排?夷男还真是想得开,竟然甘愿放弃儿子的性命,真是……
当然了,事后夷男应该不会承认这事自己的错过,他只会讲这桩罪过和仇恨算在大唐人身上,成为他日后进攻大唐时的借口。
总而言之,这回是彻底把夷男、薛延陀给得罪了,这支草原部族终究不安生,他们迟早都要和大唐来一次决战。
暂时并无战事,所以众人也就能安心离开灵州返回长安了。
在离开灵州的前一天,江夏郡王李道宗突然来到驿馆,找到了谢逸。
“逍遥啊,得麻烦你件事。”
谢逸微微诧异,欠身道:“王爷尽管吩咐。”
“是这样,年关将近,本王自然是回不了长安了,本来打算让一双儿女回去陪他们母亲的。不曾想景桓见灵州军务繁忙,要留下来帮本王,便只有安宁一人返回长安了。”
李道宗道:“安宁一人上路,纵有侍卫跟随,本王也不太放心,所以打算让他和你们同行,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第二二六章嫁得长安如意郎
又是一年新年将至,谢逸不禁感叹时间过的好快。
刚刚到大唐时才是贞观十一年,转眼间马上就贞观十四年了。
两年多一晃而过,自己都干了些什么?干过的事情不少,但似乎没什么特别的,成就似乎也算不上。
现在也顾不得太多,套用后世的说法,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离家已经数月,着实想念家中娇妻幼妹,是时候该回家了。
江夏郡王李道宗要求他女儿金城郡主李安宁同行,对此谢逸当然不会反对。
经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