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狼-第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侯大人,王爷召见。”
第二十八章 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
道衍越发的不像个和尚了,看天下哪一个和尚不是唇红齿白,吃的满嘴流油,唯独道衍活的像具干尸。
朱棣看着道衍这幅模样,不忍的出口说道,“补品也给你送了不少,你怎么还是这个鬼样子。”
道衍闻言苦笑,“老衲也是奇怪,难道真的让齐景说中了,玩弄阴谋的人活不了多长时间?!”
朱棣吐出嘴里的葡萄核,讥讽的说道,“拉倒吧,这小子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本王也没见他像你一样,一副快死了的模样。老实说,是不是把这些补药都送给了那些百姓?”
“果然什么都瞒不过王爷。”
朱棣叹了口气,为了造反的大业,道衍这是豁出去了老命了,“本王不是心疼那些补品,只是你这个模样,实在让人担忧。”
“王爷放心,老衲撑得住,只是苦了齐景他们。”道衍躬身说道,当初齐景收拢民心的计策让北平民心皆归燕王,一些远处来的难民,听到燕王有悲天悯人的仁心,纷纷来到北平。奈何朱棣是臣子,不好做明目张胆收拢民心的事情,于是道衍这位高僧不得不出面。
一坐简单的草棚搭在北平城外,燕王妃为了给燕王祈福,让燕王免除病痛,特意资助高僧道衍布施米粮,救济难民。而道衍为了给那些只剩一口气的难民治病,连朱棣赏赐的那些补品都用在了难民身上。
民心不可失,这是齐景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自己的大事,道衍不敢马虎。
侯辉小心谨慎的模样让朱棣连连皱眉头,怎么也算是个有头有脸的人物,怎么还是脱不了那一股子猥琐味道。
“侯辉拜见王爷。”
“嗯,起来吧,成立大会开完了?”
“是,让王爷费心了。”
朱棣自嘲的一笑,“费心?现在还不到费心的时候,今天叫你来就是告诉你,把北平那根线断了吧!”
侯辉闻言大惊,“王爷不可,北平局势······”侯辉没能再说下去,朱棣冷淡是目光让侯辉在寒冬中大汗淋漓。
“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你退下吧!”朱棣淡淡的说了一句,侯辉就弯着腰退了出去。
侯辉出了门后半天没有反应过来,额头上的汗水还是不停的流,不到一会儿就打湿了衣衫。
朱棣揉了揉太阳穴,对一旁的道衍说道,“齐景这个小混蛋给本王选了个人,救撒手不管了,还要本王自己调教,不过本王看这个侯辉也不是个合适的人选。这种活计,还是让齐景干本王能轻松点。”
道衍躬身称是,心中也是惋惜,这个侯辉本是个不错的好手,可惜啊,日子过得太顺没了敬畏,齐景在的时候,还好,如今齐景不在,朱棣本来就看谁都不顺眼,这一下子彻底断送了侯辉接任齐景的希望。或者朱棣本来就不想让别人接替齐景?
徐妙云听到的齐景的名字从自己的丈夫的嘴里说出来,心中就是一暖,朱棣跟她解释了之后,徐妙云才知道自己是上了道衍的当,但是她不生气,因为至少自己知道了齐景是真的把自己当长辈看待的。
不过自己的第三个儿子,却真是让人头疼,越来越像朱高煦以前的样子,但是总是多了些阴郁的气氛。
对于自己的第三子,自己总是忍不住的纵容,朱棣对第三个儿子从来都不甚在意,父子之间基本不交流。
造成这一切的不是因为朱高燧的原因,而是朱高燧出生之时,有灾星降于野,于是就有人说朱高燧乃是灾星,然后朱棣就将他送到别院寄养,偶尔才回府一次,朱高燧在情况下成长,有些阴郁之气徐妙云觉得是正常的,只不过齐景不在,不然就让朱高燧跟着齐景了。
————
北平白雪皑皑,京师却是绿草茵茵,车马簇簇的一群贵族齐齐向三山进发,参加这场盛大的相亲会。
朱高炽对于齐景评价三山会的龌龊,非常的不认同,相亲就相亲,摸一下小手,念几句欲迎还拒的诗,怎么就龌龊了?!不过不认同归不认同,还是要听齐景的话的。
虚弱的燕王世子晃荡着满身肥肉,颤颤巍巍的冲箱车里的大家闺秀挥了挥手,然后就听一阵剧烈的咳嗽声,差点没把肺叶咳出来······
朱高煦没跟朱高炽一起,昨天晚上三个人商量了半天,决定今天扬眉吐气一番,给整个京师的贵族们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这个主意让朱高煦兴奋不已,自己好久没活动了,听说三山上有不少的野兽。
相亲会嘛,淫···吟诗自然是必不可少,就是可怜了一路上的花花草草······都摘秃了··
终于到了原定休息的地点,各家都拿出了自己的吃食,准备大吃一场,有些自以为俊美的公子哥们,自然又要吟诗作赋,不时的换来阵阵的喝彩声。
李景隆长的不算魁梧,但面相也不像是小白脸。扶住了正要见礼的朱高炽,“今日不论爵位,不必拘礼,咦,怎么不见高煦?还有那个小侍卫呢?”
朱高炽闻言脸色有点为难的说道,“国公,莫要见怪······”
朱高炽还没说完,就听见一声震慑万物的吼声自众人身后的林子里响起,护卫们已经做好了擒拿老虎的准备,一些胆小的女子一听是老虎,当场就吓哭了。
李景隆仔细听了听吼声,吼声连续不断,有着无尽的怒意,李景隆眼中精光闪动,看来是有人在与虎搏斗。
不出李景隆所料,老虎的吼声越来越近,直到黑黄交替的老虎出现在林子边缘的时候,李景隆才看清是一个年轻的猛士。
齐景兴奋的追赶着眼前的老虎,本以为来打猎顶天碰到个狼什么的,没想到竟然碰到了一只老虎,一见这老虎,朱高煦差点没吓破胆了,不是因为别的,从这老虎的毛色就能看出来,此时正处于半饥半饱的时刻。
这个时候的老虎嘴可怕。
齐景倒是不怕,出门特意带了手弩,虽然只有六发,加上自己锋利的宝刀,不可能杀不了这头老虎。
当齐景看到这头老虎的时候,给京师人留一个深刻的印象的任务就抛到了了脑后,燕王妃一到冷天膝盖就隐隐不舒服,估计是老寒腿的前兆,用虎皮做个护膝最好不过了。
老虎背上和头上各中了一箭,猛虎下山之势早已经没了,只想逃脱身后那个身手矫捷的人类。齐景心中惋惜,头上那一箭就差一点射进了眼睛里。
朱高煦一开始看齐景开始追逐老虎的时候就跟了上去,结果齐景和老虎跑的飞快,把朱高煦落的远远的。不是齐景跑的太快,只不过是朱高煦从没在丛林里这样奔跑过,石头密布的地方,他实在没勇气跑起来,总是怕崴了脚。
老虎一路上流了不少的血,眼见要出了林子,就看见林子外有一群虎视眈眈的人类,电光火石之间老虎便一个转身,呈狮子搏兔之势扑向了按个年轻的猛士。
林子的外众人见这一幕无不将心脏提到了嗓子眼。
只见那年轻的猛士哈哈大笑一声,竟将手中弩箭抛到一边,身子一侧避开了老虎这一扑,顺势抓住了老虎的前爪,大喝一声,竟将老虎抡了起来,一圈之后,将老虎抛出。
趁着老虎尚未反应过来,齐景拔出了宝刀上前两步将刀插进了老虎眼中,随着一声不甘的哀鸣,百兽之王终于咽气。
齐景哈哈大笑,当下就将虎皮剥下,一手执刀,一手提起血淋淋虎皮,满身鲜血仰天大笑,“问世间是否此山最高?!一山还比一山高!爽!”
第三十章 即刻出京?!
朱高煦小心翼翼的从林子奔出来,然后就捂着脸又冲进了林子,完全不顾笑容已经凝固的齐景。
齐景脑中电光火石的念头刷刷刷的闪过好几百个,在心中不知道抽了自己多少个嘴巴子,然后正要转身学朱高煦一样冲进林子里,忽然听到无数喝彩声响起,那些大家闺秀眼睛里的小星星闪的齐景一阵眼花。
李景隆大笑,“好一个问是否此山最高!”
朱高炽和齐景对视一眼,眼中皆流露出苦笑,齐景心中把朱高煦的祖宗十八代骂了个遍,自己出洋相不要紧,最可恨的是这个没义气的王八蛋居然把自己扔下自己跑了!
齐景面对这接连不断从自己眼前晃过的大家闺秀们,脸上都要抽筋了。心中唱着两只老虎,慢慢的磨时间。
徐妙锦观察了半天,对那些在齐景眼前的故意飞过的大家闺秀们嗤之以鼻,轻轻迈着小碎步,从背后捂住了齐景的眼睛,装着粗粗的嗓音说道,“猜猜我是谁?”
“小红,小绿啊不对,是小蓝吧······”
齐景乱猜一通,气的徐妙锦恨恨的在他腿上踹了两脚。
齐景大喜,那些个小姐身上的胭脂味都能把老虎熏死,明明长得不好看,非要把脸抹上墙灰,要不就是不识几个大字,还要在自己面前轻轻吟诗,一首诗吟的跟个三句半似得,齐景实在不敢恭维。
还好有个徐妙锦,虽然很熟,但是胜在养眼不是?
李景隆虽然和众人频频举杯但是目光却一直停留在齐景身上,李景隆也算是青年俊杰,老爹随太祖皇帝征战,百战得来曹国公的爵位,老爹死的时候告诉自己一定不要小看朱棣,这是他唯一的遗嘱。
李景隆虽然觉得自己很是聪明,但是老爹的眼光李景隆非常的相信,所以在满朝文武嚷嚷着要取燕贼首级的时候,李景隆只是笑笑听着并不参与。自己老爹李文忠是少有的开国功臣可以平安入土的,善始善终者实在是太少。
所以还不到三十岁的李景隆从来都认为自己老爹的话是极其正确的,既然是正确的,那自己就要遵守。
“齐景,你认识黄彦修吗?”徐妙锦忽然冒出这一句话,让齐景愣了一下。
“不认识,怎么,是你意中人啊?”
徐妙锦神秘莫测的笑了一下,指了指前方的一名白衣男子,齐景顺着徐妙锦的眼神看过去,当时脑中就如同万马奔腾,“我擦······”
徐妙锦看到齐景的反应当场就乐的不行了,抓着齐景的胳膊笑的直颤。
齐景简直无地自容,原来这些大家闺秀来看自己,并不是因为自己勇猛的打死的老虎,而是自己和那个叫什么黄彦修的长得太像了。
而那些自誉为风流倜傥的公子哥们,看到徐妙锦和齐景亲热的模样无不是恨得牙根直痒痒。
徐妙锦身份高贵,长得好看,而且文采也不错,向来是这些公子哥们追逐的对象。本以为这次三山会能取得美人欢心,没想到居然被一个突然闯入的傻小子抢了先,据说还是个身份低贱的侍卫!这让那些高贵的公子哥们,怎么能忍?
现在不能下绊子,不过你还是要在京师待这不是······
齐景万万没想到,自己还没怎么的,就得罪了整个京师的公子哥们。
黄彦修看见齐景也是愣了一下,但也就是愣了一下,长得像的人多了,平静的点头致意,就走向了另外一堆人。
齐景眼光一瞥,心情就沉了下去。
秦绾兮早就看到了齐景,不过她没有上去打招呼,因为自己还要陪着自己的姐姐。
秦贝贝牵着自家妹妹的手,心中无限欢喜,黄彦修邀请自己参加三山会让她兴奋了好久。秦贝贝虽然和黄彦修已经定了婚,正妻不成,自己当个妾也很满足了,商人之女能嫁到官员之家,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
黄彦修走到两个人面前笑着说,“世间相像之人太多,如今碰到,看来我俩真是有缘。”
徐妙锦不知道齐景忽然沉默是因为什么,但是朱高炽倒是知道个大概,不着痕迹的拍了拍齐景,得到齐景一个安心的眼神就放下心来、
这个时候最重要是怎么结束这个无聊的三山会,因为齐景三人今天的表现一定会落到有心人的眼睛里。
————
朱允炆拿着内侍递上来的纸条,看到精彩处竟然大喜,“好一个生擒猛虎的猛士!”
黄子澄闻言重重的咳嗽一声,朱允炆自知失言,便放下纸条,说道,“先生怎么看?”
齐泰看着朱允炆求教的样子,眼观鼻口观心,不言不语,不是齐泰权利不够大,而是他并不是个纯粹的书生,他不是为了理想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拐个弯达到目的也是可以。
这样的想法决定了他比黄子澄看的清楚,但也决定了在朱允炆这个懦弱没主意的皇帝面前,黄子澄更受宠。
黄子澄捏着胡子沉吟了一下说道,“从今日之表现来看,朱高炽和朱高煦已经不足为惧,那个侍卫虽然勇猛但是仅仅是个普普通通的侍卫,搅不起什么风浪。所以臣以为,陛下可以放心的让他们回去了。”
“不可!此为质子,不可以放虎归山!”齐泰闻言连忙劝说。
“这是燕王的计谋,如今北平已经有了折子,燕王病重儿子回去探望乃是人伦大道,陛下若是不许,恐怕北平不安!”
“朱棣病重,不安又能如何?!”
朱允炆闻言有些尴尬的说道,“好叫爱卿知道,我们的探子来报,燕王可能是装病。”
“没错,放他们回去,可以让朱棣放松警惕,让他觉得朝廷对他没有戒心!”
齐泰正要反驳却听内侍传报,魏国公有密报。
朱允炆接过内侍手中的折子,只见徐辉祖的亲自书写的墨迹还没干就被送了进来,可知事情有多紧急。
徐辉祖写尽了自己对两个侄子的看法,“我的外甥中,只有高煦勇猛剽悍而且无赖。他不但不忠于陛下,也会背叛他的父亲,他日一定会成为大患。”徐辉祖恳请皇帝不要放他们回去。
但是徐辉祖这些看法却忽略了齐景,在他看来一个侍卫而已,不足为患,却不知这一切都是这个侍卫谋划的。
朱允炆看了奏折,思考了一下,让内侍拿给了黄子澄和齐泰。
黄子澄看过之后就说道,“一家之言不可信,陛下还要多听听。”
朱允炆深以为然,齐泰还要辩驳,却听朱允炆大声道,“传徐增寿,驸马王宁!”
齐泰暗叹一声,闭上了嘴巴。
————
齐景听到太监宣读的圣旨,整个人都傻掉了,燕王病重,孝道为先,即刻出京!
这么容易?!齐景看着朱高炽颤颤巍巍的接过圣旨,不敢相信自己等人,脱险了?!
第三十章 人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关于靖难之役的介绍,有些取自百度百科)
朱允炆将徐增寿和王宁叫进了宫,当面问答,二人对朱高炽和朱高煦十分包庇,于是就有了这道圣旨。
齐景将自己隐藏在暗中,徐增寿一出了宫门,就暗中派人将魏国公府的两匹千里宝马送了过来。
两匹宝马自然是给朱高炽和朱高煦逃命用的。这道圣旨下达,不知道在京师暗中激起了多大的风浪。走,必须要走,而且是现在就走,多等一刻,就多一分变故!
朱高炽和朱高煦一言不发的坐在大堂,他们在等,在等齐景做出决定。
终于,黑暗中的齐景仰头叹了口气,“你们两个现在就走,拿着徐增寿的腰牌,带着护卫,走神策门。”
齐景见朱高炽和朱高煦还没有动作,清喝一声,“还不快走!”
朱高煦咬了下牙,“那你呢?”
齐景闻言看向朱高煦,发现朱高炽也是一脸担忧的看向自己,起身走过去,拍了拍朱高煦的肩膀,“答应我,保证高炽的安全,他是太祖钦点的世子,不能出事。”
“哈哈,放心,你先生我命大,死不了!”
朱高煦和闻言眼眶一热,俯身下拜,“先生!”这一句先生,朱高煦喊得心甘情愿。
朱高炽连忙抓住齐景的胳膊,“阿景,马匹足够,咱们一起回北平。”
齐景听的心头一暖,这些日子的努力终究没有白费,这个世界上总算还有在乎自己的人,齐景觉得自己活得很成功。
冲着朱高炽摇了摇头,不看朱高炽眼中的焦急,扶起了朱高煦,朗声说道,“高煦,你应当记得,人生在世,不是单单为了活着而活着,你先生我是有大气运的人,说是活了两辈子都不为过。你先生我既然重活一次,已经没有遗憾的。答应我,不论付出什么代价,保证世子的安全!”
朱高煦强忍住眼泪,重重的点头,然后就拽着朱高炽离去。
战马的嘶鸣声,让齐景满意的笑了。
提了提腰刀,拿起带着红缨穗的长枪,穿好铠甲,正坐在大堂的主位上,静静的等待。
魏海匆匆赶来,当燕王府的护卫齐齐出动的时候,他就急忙赶了过来,皇帝的旨意已经传遍了京师,但是令人没想到的是,他们走的这么快。
魏海衣衫不整的出现在齐景面前,抬起手指正想质问,却感到胸口一凉,齐景的长枪已经穿透了他的胸膛。
“对不起,为了不让你满门抄斩,我只能这么做,虽然不知道你愿不愿意用自己的命换家人的命,但是我认为你愿意。”
杀了魏海,齐景的心里古井无波,拔出长枪,齐景踏过魏海的尸体,看了看天色,应该到了神策门了,自己该出动了。
————
朱高炽和朱高煦在一群侍卫的簇拥中快马奔向神策门,眼看就要到了,却不料身后弩箭的声音突兀的响起,两个侍卫瞬间就被摔下马。朱高炽大惊正欲回头看,朱高煦一鞭子抽在朱高炽的马屁股上,这个时候回头,就是给敌人送现成的靶子。朱高炽胯下的战马嘶鸣一声,马蹄奔的更快了。
燕王府的护卫也是沙场上下来的高手,混乱了一下,就开始有意识的护卫朱高炽和朱高煦逃跑。朱高煦趁乱回头一看,从穿着上看,是魏国公府上的人。
朱高煦眼中的恨意一闪而过,他不断的压抑着提刀一战,不惜性命的冲动,自己答应了先生,要保护好自己的哥哥,那就一定要做到,徐辉祖,我不会放过你的!!!
神策门的大门缓缓打开,可是身后的敌人也越来越近,侍卫们也是损伤很大,死的不多,但是负伤的很多,这么近的距离,弩箭简直就是无敌的,虽然能凭着本能避开要害,但这样下去也不行。
眼看身后的敌人齐齐举起了弩箭,一排齐射下来,自己等人难逃一死,就在这时,一杆长枪从远处抛来,直直的插入地面,惊得追逐朱高煦等人的战马皆都停了下来。
朱高煦从缓缓闭上的神策门大门里看到了齐景挺拔的背影······
朱高煦的眼泪终于忍不住了,忽然觉得袖子一紧,转头看向自己的哥哥,朱高炽的眼睛通红,泛出一种血色的光芒,在黑夜里也看的清清楚楚。
“高煦,记住这些人。”
朱高煦闻言重重的点头。
————
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朱允炆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齐王被软禁在南京;代王被软禁在封地大同。两个月后,削岷王,废为庶人,徙漳州。
燕王儿子回归北平,诉说北平一行,燕王朱棣大怒,怒声道,“徐辉祖,本王必杀之!”
张昺、谢贵得到朱允炆密诏后,七月初四带兵包围了燕王府。朱棣假意将官属全部捆缚,请二人进府查验。二人进府后,朱棣派出府内死士将其擒获,并连同府内叛变的长史葛诚、卢振一同处决。当日夜里,朱棣攻下北平九门,遂控制北平城。
朱元璋当国时在《皇明祖训》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朱棣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意。
燕军控制北平后,七月初六,通州主动归附;七月初八,攻破蓟州,遵化、密云归附;七月十一,攻破居庸关;七月十六,攻破怀来,擒杀宋忠等;七月十八,永平府归附。七月二十七,为防止大宁军队从松亭关偷袭北平,用反间计使松亭关内讧,守将卜万下狱。至此,北平周围全部扫清。燕军兵力增至数万。
朱允炆起用年近古稀的幸存老将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为左副将军,都督宁忠为右副将军,率军13万伐燕,数路并进,号称百万大军,同时传檄山东、河南、山西三省供给军饷。
靖难之役就此拉开!
————
香树村之所以叫香树村是因为传闻在很久很久以前,村子有一颗会散发香味的树,后来被雷电劈死了,人们为了纪念这棵树,就取名叫香树村。
沈若兰最喜欢在村前的小河里洗衣服,今天她又早早来到了小河旁,想着早洗完早回去。
正要蹲下身子,却忽然发现河里有个黑黑的东西,飘过来才发现竟是个穿着铠甲的年轻男子,沈若兰惊呼一声,捂住了嘴巴。
第三十一章 有猫腻
沈若兰看了看四周,今天自己出来的早,没有人看到。
沈若兰艰难的背着年轻的男子往自己家里走,在自己弟弟的帮助下,把这个年轻人放在了床上。
年轻人受了很重的伤,身上的铠甲已经破破烂烂,胸前,右臂和左腿上都缠着布条,布条在水里泡的很烂,但是还能看出上面的斑斑血迹。
沈若兰红着脸给年轻人换了药,想要拿下年轻人右手里握着的长刀,可是怎么也掰不开他的手,还好布条够厚所以在水中泡了这么久伤口没有粘上太多的水,而且没有发炎。仔细看了看伤口,发现已经好的差不多了,新肉慢慢长了出来。
盖好被子,关好门,沈若兰就去了厨房开始做早饭。
————
齐景迷迷糊糊的醒来,下一刻他就猛地起了身,身上的伤口传来撕裂的疼痛,齐景看了一眼,发现伤口被重新包扎好了,而且包扎的很仔细,不像自己,包的跟个粽子似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