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仕妖娆-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是赵室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礼制,每年开春之后,赵室天资都要到玉皇山南麓的籍田中去劳作三日,以为天下表率,兴盛农事。

所谓籍田祈年礼,是古代吉礼的一种。

即孟春正月春耕之前,天子率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源自原始社会,春初部落长带头耕种,然后才开始大规模春耕生产的古俗。它是“祈年”的礼俗之一,又称“亲耕”,寓有重视农耕之意。

这个意义就重大了。

因为祈年礼一般都是天子亲率。

如果恭王赵惇代替了官家去祈年,那就意味着告诉天下人,恭王赵惇是未来的储君人选。

这个提议在大朝会被提及之后,顿时将争储的事情推向白热化。

官家确实感染了风寒。

对于即将到来的籍田礼,确实有心让皇子去。

但在这个敏感时期,让谁去着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是以大朝会上,汤思退提出后,在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汤硕、刑部尚书江君烈的附议下,赵昚有一些动心了。

事情当然不可能就此定断下来。

果不其然。

附议的声音还没有落下,大庆殿里就响起洪亮的反对声,“臣以为此事不妥!”

众人循声看去,却出乎意料的发现,反对的人竟然是礼部尚书洪遵。

这确实出人意表。

三洪在朝中也算有一定根基,而且这种事情涉及到两个皇子,三洪既然不想牵扯进争储的事情中去,为何要在这件事上反对?

但转念一想,这件事本来就是属于礼部职责之一啊。

洪遵反对确实有他的立场。

洪遵大声道:“孟春正月,尚有十日之久,官家虽然偶感风寒,但十日之久足够痊愈,籍田祈年礼乃一年首吉之行,岂能让皇子代行,如此,上天何以感官家之诚挚?”

“臣等附议!”

洪遵话音落地,从相位退了下来,但依然在朝中担任御史中丞的洪适出列附议。

然后又走出一大票人附议。

包括枢密院几个人。

李凤梧犹豫了下,也走出朝列,“臣附议。”

赵昚正欲说话,汤思退走出朝列,闷声问道:“敢问洪尚书,官家操劳国事,日夜辛劳,身体已经染恙,你却让官家抱恙去行籍田祈年礼,居心何在?”

洪遵头一昂,“臣二心,据实耳。”

大宋的文臣,有时候就是这么不要脸。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

最后反正交给官家去定断,偏生官家还觉得双方都有理,所以大宋的官家,恐怕也是历史上糊稀泥最多的天子。

汤思退冷哼一声,“如今盛世风光耀耀然,官家励精图治治政如尧舜,然家国大事在前,籍田祈年礼虽然重要,怎比得上千万黎民之生事,官家让皇子代行,正合时下情势,又能安康龙体,这莫不是事实?”

洪遵也冷哼回击,“汤相公此话,下官就不明白了,千万黎民之生事?难道春耕就不是黎民之事,官家祈福,上苍恩泽,惠及黎民,这才是事实,况且家国巨细,两位皇子虽有心,然此等事情,涉及一年耕事,岂可儿戏?”

赵昚苦笑,也说的在理。

汤思退怒了,“儿戏?感情洪尚书还以为两位皇子只是幼儿?”

回首看向官家,“恭王殿下已及冠成婚,如今更是行事稳重,承继官家之勇锐,延续庄文太子之稳重,代行籍田祈年礼,何虞之有?”

赵昚一想也是,惇儿如今行事确实稳重了许多。

汤思退说的也有道理。

不过洪遵显然不会这么屈服,他掌礼部,这件事若是不拿出点成绩后,以后别人如何看待礼部,都会觉得自己这个尚书被左相给吃得死死的了。

于是据理力争。

乾道六年的第一个大朝会,瞬间升温。

先是汤思退和洪遵争辩。

其后洪适加入其中,刑部尚书江君烈参与其中,户部尚书王佐、兵部尚书汤硕也纷纷发言,最后参知政事周必大,枢密使蒋芾也纷纷发表看法……

总之,这一个大朝会变得如菜市场一般热闹。

谁都说不服谁。

唯一没怎么说话的,只有三个人:大宋右相张杓,秘书监李凤梧,中书舍人柳子承。

这三人稳如泰山,似乎对此事不甚关心。

他们不关心,是因为他们都知道,官家故意让大家争辩,其实就是试探一下,看看群臣对两个皇子的态度……

恐怕汤思退也知道,但他必须争。

如果不争,朝臣就会觉得汤相公没有了以往的影响力。

赵昚确实是想看看朝臣在这件事上的态度,也好摸一下情况,看看哪个儿子得到的支持更多,其实他自己心中早就有了定夺。

大概了解了情况后,赵昚重重的咳嗽一声。

大庆殿顿时安静下来。

赵昚满意的点点头,看来自己的敲打还是有效果,虽然开始争了,但都还保持着理智,至少在明面上,不会太过分。

轻声道:“诸位卿家说的都在理,朕身体确实不适,这样吧,若是籍田祈年礼之前,朕身体康复,那朕亲去,若是没有痊愈,则让两位皇子代行,诸位卿家觉得以为何?”

两个皇子代行?

众人面面相觑。

李凤梧反应最快,立即大声道:“臣以为善,官家圣明!”

洪遵犹豫了下,还是满意于这个局面,至少官家也给了自己台阶下,不会让人觉得礼部如今是人人拿捏的软柿子,也附议道:“臣也以为善。”

汤思退有些郁闷。

你妹啊,明明是为赵惇争取的东西,结果现在搞得两个皇子一起代行,感情到头来自己还是输了——不过也看出了一个信号。

官家终究还是要更倾向于恭王一些。

因为如果真的皇子代行,那也应该是年长的赵恺,现在是两个皇子一起,说明官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强行将长幼这个问题抛开。

于是皆大欢喜。

第四百三十一章 赵汝愚失踪

欢喜只是一时。

李凤梧高兴不起来……甚至感觉到了压迫感。

刚过春节,汤思退就开始发难。

今日代行籍田祈年礼,不过是个信号,是个开胃小菜,接下来,这位大宋左相恐怕将对赵恺展开狂风暴雨的攻击。

而在提出立储之前,汤思退必然不会手下留情。

李凤梧并不清楚,汤思退最终有用什么招来一锤定音,但可以想象,那一天来到,汤思退最后那一招,如果应对不好,恐怕能直接让赵恺争储的梦想崩碎掉。

大宋左相,一个永远不能轻视的人。

散朝。

随着汤相公站队,官家并没有敲打汤思退,这件事的信号让朝臣看出了端倪,干道六年春节前后,那些愿意去扶龙愿意站队的人,早已选好了阵营。

官家官家的意思也明确了,估计就在今年要选出新的储君。

大家都不用遮遮掩掩。

是以散朝时,走出大庆殿的臣子,俨然各为阵营,很有点泾渭分明的意思。

赵一直没走。

坐在龙椅上看着满堂的臣子走出大庆殿,很有些奈。

果然……分得很清楚了啊。

东府臣子走出大庆殿后,很多人都在和汤思退寒暄,包括刑部、户部、兵部三位尚书,汤思退身边俨然拥有了大半个朝堂的重臣。

而在另外一边,西府蒋芾和魏杞两人,默默的离开,根本没有其他动作。

这两人还是孤傲了一些。

赵也明白,比如蒋芾,虽然也公开支持赵恺了,但其实和他的切身利益关系不大。

而魏杞本来就是文臣。

倒是王望北,走出大庆殿就跟着魏杞,显然两亲家关系好。

这是人之常情。

赵并不觉得有其他猫腻。

开春朝阳。

天气阴寒。

赵眯缝着眼,却看见秘书监李凤梧一个人走出大庆殿,遇见了恰好走出大庆殿的张杓,两人互视一眼,却并没有说话。

一雏凤,已长成。

一天骄,已相公。

赵忍不住笑了笑。

张杓和李凤梧,就算是儿成为储君,朕也要让你俩尽展此生抱负。

李凤梧走得不快。

然而有人走得比他更慢。

庆王赵恺。

漫步在青石板路上,赵恺忧心忡忡,“今日父皇的意思,你明白了?”

李凤梧点头,“就是要看你俩争了。”

赵这一手也不知道是学谁的,选个继承人竟然用这种手段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个明智的官家,开明的父亲。

赵恺忧心的却不是这个,有些不安的道:“今日没看见赵汝愚。”

李凤梧愕然,“他没资格参加朝会,没来是很正常的吧。”

赵恺摇头,“今日不见倒也罢了,春节他并没有回老家,而是在临安,大年三十,我在大内守岁回来后,还和我喝了些酒,但初二之后,就再也没看见他人了。”

李凤梧有些意外,“你没去找?”

“找了,他府上的管家说他有事外出。”赵恺的不安越发浓郁了。

李凤梧愣了下,“他是在临安?”

赵恺犹豫了下,不敢隐瞒,“我让东方秦川去查了,他确实在临安,不过是躲在了什么地方,似乎是在刻意回避我。”

李凤梧大惊,“他在回避你?”

赵恺很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但却可解释,沉默了一阵,“恐怕是的。”

李凤梧心里顿时日了狗了。

“你们之前是不是有过什么行动?”

反常即为妖。

赵汝愚这种反常行为,很可能代表着汤思退已经出手了。

赵恺点头,“确实,在赵汝愚的建议下,我写了几封密信……”

李凤梧顿时骂娘的心都有了,“是写给谁的?地方节度使?这个时候你还敢去拉拢地方节度使或者武将,你是怕官家嫌你没有勾结武将图谋不轨么!”

赵恺愣了下,“我没那个意思!”

“你有没有不重要,关键是别人怎么看,最关键是官家怎么看,你说争储的节骨眼上,你却和地方守将勾搭,官家会怎么想,不明真相还以为你要意图武力争储呐!”李凤梧杀人的心都有了。

官家愿意在今年提立储,还多次提点你俩,这已是巨大的让步。

官家的底线肯定是争储起于临安,终于文臣。

你要是将武将牵扯进来,这会闹出什么不可收拾的场面,是官家绝对不愿意看见的后果。

所以任何一个皇子,此刻敢和地方节度使勾搭,都可能被官家迁怒!

赵恺的脸色顿时难看到了极点,弱弱的道:“在赵汝愚的建议下,我写了三封,一封送到了四川,一封送到了安丰军,一封送到建康。”

李凤梧语的呻吟了一声,“胡铨,辛弃疾,陆游?”

赵恺默然。

李凤梧心思急转,知道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晚了。

问道:“送信的人可靠不?”

赵恺点头,“绝对可靠。”

李凤梧却一点轻松不起来,“但是现在赵汝愚在躲你,说明他已经不可靠了,如果我意料的没,恐怕这件事已经被汤思退或者柳子承知道了,所以赵汝愚才要躲你,因为他知道后果的可怕,他现在不敢面对你!”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赵汝愚!

果然,就不该让他成为赵恺的谋臣。

现在好了,局势忽然变得比恶劣。

如果汤思退和柳子承知道了,恐怕接下来就是狂风骤雨的攻击。

只要汤思退和柳子承运作的好,这一次就足以分胜负。

赵恺很是懊恼,“那如何是好?”

李凤梧看着那些渐渐走远的朝臣,顿足沉默了许久,才对赵恺说道:“当务之急,是先找到赵汝愚,让他背黑锅。”

赵恺闻言愣住,“你是说,将此事退给赵汝愚,是他擅作主张?”

李凤梧点头,“没,只有这样,才能让官家对你的怒火降到最低,否则官家若是以为你在勾结地方节度使,别说争储了,你这个庆王封号都保不住!”

赵恺心中一凛,然而内心深处终究还是有点仁厚,“这样会不会对赵汝愚太残忍了?”

李凤梧冷笑了一声。

“那谁来对你仁厚,谁来对我仁厚,等那位入主东宫的太子赵么?”(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二章 辽国细作

赵恺说不出话来了。

良久,才叹了口气,“可是根本找不到赵汝愚,之前我让东方秦川查过,初二那日清晨,赵汝愚还在府上出现过,之后就人间蒸发了。”

李凤梧点点头,“你在明面上,确实不好查,那就交给我去查罢。”

说完后,忽然换了神色,故作轻松,“要不去看台戏?”

还是不能给赵恺太大的压力了。

看戏?

都这个时节了你还有心情看戏。

赵恺语,“你不去秘书监公事房么?”

李凤梧很是惬意,“不用去,我那个副手很给力。”

给力?

赵恺有点茫然。

最终还是没有拗过李凤梧,两人便装去了众安桥附近的北瓦子,听了一台戏后,又在三元楼吃了个午饭,这才分道扬镳。

回到梧桐公社,李巨鹿已经在等着。

听雪楼三楼的书房里,李凤梧笑眯眯的问李巨鹿,“这货果然背叛了赵恺?”

李巨鹿一脸鄙视,“他藏身之处,确实是恭王赵惇的房产。”

李凤梧笑了笑,道了句可惜。

毕竟是乾道三年的状元啊。

不过此刻也顾不上这位被改命了的未来相公,发生了这种事,如果接下来运气好,他还能活着,如果运气不好,只有让他去死了。

吩咐李巨鹿道:“让人盯紧了,关键时刻,咱们需要他来替庆王背黑锅。”

李巨鹿得嘞一声,“只要影子不在那处宅子里,我们的人可以轻易将他拿下。”

李凤梧摇头,“不是拿下,是要……”

想了想,暂时没有说,“反正你做好准备,如果需要看,我要他死,而且是自杀,畏罪自杀那种,要天衣缝,不能有丝毫破绽。”

李巨鹿很是为难,“这个……小官人你知道的,洒家心还没这么细啊。”

李凤梧语,“让张三去办。”

张三是赵镰出身,相当于明代锦衣卫,这种事情不要太擅长了。

李巨鹿去了后,李凤梧翘起了二郎腿陷入了沉思。

目前的局势有点棘手。

从春节前,汤思退忽然联手赵惇是自己意料之外的事情,之后的所有事情虽然都在自己掌控之中,但不敢掉以轻心。

虽然不确定汤思退会怎么出手,但自己故意让赵汝愚给赵恺出谋划策,就是让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赵汝愚出个馊主意。

这样汤思退才会抓住时机打击赵恺。

也只有汤思退打击赵恺,自己才能伺机反击。

否则都这样熬下去,等上三五年,自己手上最后那张王牌就要失去应有的效果。

从这点来说,自己比赵惇更坐不住。

可以说,这偌大的大宋朝,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比自己更想提立储的事情了——偏生赵恺现在处于劣势,自己不能提立储。

所以只好让赵惇来提。

赵惇也确实没有让自己失望,先是通过王佐逼迫汤思退站队,然后竟然收买了赵汝愚。

那一日在庆王府,自己发现赵汝愚眼中有过一丝不自然的神色后,就留意上心,开始让人盯着赵汝愚。

结果没有让自己失望。

赵惇确实派人和赵汝愚联系了。

自己当然知道赵汝愚给赵恺出了什么主意,当时也确实是打算阻止,不过后来临机一动,这未尝不是一个机会。

所以任由事态发展。

现在赵惇手上肯定有了赵恺勾结胡铨、陆游和辛弃疾的证据——就算不是勾结,柳子承和汤思退也会在官家那颠倒黑白。

官家也一定会信。

因为大宋相公汤思退,他有这个能量。

更因为,这件事本来就是赵昚忌讳的事情。

接下来,最不好的情景,就是庆王被贬。

但也可能不会。

反正那一日就是所有事情的转机。

李凤梧等着那一日。

如果被赵恺知道了自己的心思,不知道赵恺会怎么想……作为他的谋臣,却处心积虑的等待着汤思退出手对付他的日子。

然而李凤梧清楚,有些事情就是这样。

胜负优劣都在转瞬之间。

况且有句话说的好,欲败必骄。

曾有这么一个典故。

春秋时期,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而偏爱弟弟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庄公有求必应。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西边和北边的边邑背叛庄公,又把两属的边邑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修治城廓,聚集百姓,修整盔甲武器,准备好兵马战车,将要偷袭郑国。

于是郑庄公只好忍痛大义灭亲。

这便是春秋中的《郑伯克段于鄢》,是个极其有名的故事。

赵恺和赵惇两兄弟的事情,当然不能复制这个典故,李凤梧处心积虑营造出这个局面,一者是让赵惇走到人前,这样才会成为显眼的众矢之的。

二者,只有汤思退和柳子承出手对付赵恺了,有些事才能显得有可信度。

其实李凤梧知道。

以自己的先知眼光,加上如今的势力,也不是不能和汤思退、柳子承斗一下,但是这个漫长的时间是自己法承受的。

所以来一剂猛药。

胜负,都看这一招。

至少目前看来,自己完全掌控了局势。

接下来,自己只需要顺应汤思退和柳子承,等赵恺被攻击之后,自己再反击,届时打败赵惇,再让赵汝愚出来背黑锅。

赵恺就能成功洗白上岸。

……

……

但是李凤梧没有高兴多久。

汤思退出招了。

不是李凤梧想的那招:动用东府的力量,拿出赵汝愚提供的证据,说赵恺勾结地方节度使。

而是另外一个李凤梧怎么也没想到的突破口。

西辽和亲的安和郡主!

安和郡主是自己当初从西辽迎回来的,如今也是赵恺的侧妃。

然而在守岁那夜,发生了一件事情。

安和郡主和恭王嫡妃李凤娘,有过几句争锋相对的口角,甚至连来相劝的韦氏也被安和郡主冷眼相对,当时赵昚和赵构也没放在心上。

女人嘛,总是勾心斗角的。

事实上汤思退也不是拿这个作文章。

真正的突破口,是一封截取自四川境内的谍报,和擒获的一个辽国细作!

这封谍报,是安和郡主手书。

目的地是辽国的叶密立城,其中的言辞,让赵昚雷霆震怒!

第四百三十三章 计出连环

安和郡主作为辽国和亲的郡主,她所恃傲的仅是她辽国皇亲国戚的身份。

而赵恺的嫡妃,华国夫人韦氏,出身并不好。

其父在朝中也只是个一般的京官——赵昚不仅打压他自己皇后的郭氏一家,儿子们的老丈人也一并打压。

也就李道狗屎运气,履立战功。

所以安和郡主历来是看不起庆王嫡妃华国夫人韦氏的。

这个辽国来的女子,心中有着野望。

但奈的是她身份虽然高贵,然而姿色却略差,只能算中人之姿。

偏生赵恺和韦氏感情深厚,对她冷落颇多。

深宫多怨妇。

何况安和郡主这种北方长大的豪爽女子,远嫁大宋本来就形单影只,赵恺再一冷落她,更是让她感受到了法言语的寂寞孤单冷……

因此大年三十在大内守岁的时候,和李凤娘两人没来由的起了些争执。

也便罢了。

可华国夫人韦氏比较顾全大局,直到庆王和恭王如今在争储,不愿意在家事上和李凤娘起矛盾,让自家官人为难。

相劝的时候便向着李凤娘。

安和郡主于是感觉自己备受委屈。

连自家人都不向着自己。

于是这便出事了。

那封谍报……很难说是谍报,那个细作也很难说是细作。

不过是安和郡主写了封家信,着人悄悄送回辽国……信中字词大多是抱怨王府生活,然后又提了几句守岁夜发生的纠纷。

而真正让人感觉到不解的是,安和郡主竟然在信中对其父母抱怨说,何国主还不兴力,南灭夏国再兵突吐蕃,一并灭了这可恨的宋人,如此,庆王可王宋,自己可后天下……

这就要人命了。

虽然这可能是安和郡主的一时气话,但落在赵昚眼里,却不是气话可说。

这俨然就是勾结外地谋反啊。

能不雷霆震怒。

李凤梧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正在院子里陪几位夫人带着李梦华、铁木真、李长生三人玩耍嬉戏。

听说赵恺被官家宣召进了垂拱殿后,其后连安和郡主也被宣召。

心中就隐然觉得不对劲。

还没等他想明白其中的曲折,大内又传出消息。

庆王被官家重罚,幽禁半月。

安和郡主的封号也被贬了一级。

李凤梧很是愕然。

如果按照自己的计划,汤思退等人出手,应该是庆王那几封密信的事情,不至于牵扯到安和郡主,现在怎么连她也被罚了?

莫名其妙中立即带着李巨鹿前往庆王府。

庆王府里一片愁云惨淡。

赵恺闷坐在书房里,华国夫人韦氏在一旁默默垂泪。

李凤梧没有太过随意,认真的见礼。

这些细节都不能忽视。

赵恺看见李凤梧,苦笑着道:“这次被坑了。”

李凤梧还不了解情况,问道:“具体怎么回事,是你那几封密信的缘故?按说不至于牵扯到安和郡主,难道是其他事情?”

赵恺摇头,“不是我的事,是安和郡主惹出来的麻烦。”

将事情细说了一遍。

李凤梧听得悚然惊心。

沉默着,弱弱的问道:“真是安和郡主写的?”

女人啊……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都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安和郡主你既然嫁给了赵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