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宋仕妖娆-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女人啊……总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都说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安和郡主你既然嫁给了赵恺,就得多为赵恺着想,偏生在这个节骨眼上生出之中事情来。

而且这事基本上没有回还余地。

赵恺语,“问过她了,她也承认了,确实是她写的,只不过她的解释父皇不肯相信。”

李凤梧摇头,“官家应该是相信了的,但不得不罚,这种事情原本属于家事,你们赵家自己在屋里解决了就好,安和郡主却要写信告诉娘家人,官家自然要生气。”

赵昚不笨,他当然知道,儿子赵恺不会勾结辽国谋反。

就算要勾结也该是勾结金国。

那至于找天高地远不接壤的辽国。

但是还是要重罚,一者是警告安和郡主,二者是告诫所有皇室子弟,都把自己的屁股端正了,不要再做出这种辱没宗室颜面的时期。

赵恺很是奈,“好在父皇并没有太过责罚于我。”

李凤梧心中一动,有些郁闷的道:“你别高兴太早,这件事才刚开始,我所料没,接下来才是汤思退真正的杀招。”

安和郡主这封家信只是个引子。

接下来才是他的连环招。

李凤梧已经猜到汤思退接下来会怎么出招,但此刻却也急不得,而是担心另外一个问题,“殿下,王府会不会有内鬼?”

安和郡主家信的事情,怎么就这么容易被汤思退知道了。

又这么巧,走到了四川境内才被截获?

是自己将安和郡主迎回大宋的,一路上也和这个郡主聊过几次,不像是一个如此愚笨的人,甚至还算是个小有心计的女人。

做事会如此不计后果?

李凤梧不得不怀疑,安和郡主这封家信,是被有心人故意引诱着写出来的。

赵恺怔住了,“你是说……”

李凤梧点头,“接下来你得好好清查一下王府,另外,安和郡主那边,你抽空还是安抚下罢,后院起火可不是小事。”

华国夫人韦氏很是幽怨,“害得王爷如此,她还有理了。”

韦氏确实是个贤妻。

李凤梧也知道,韦氏已经付出了很多,笑道:“夫人就再容忍一些,小不忍则乱大谋,当今之计,安和郡主的立场很重要,她要是破罐子破摔,说这封家信是殿下指使写的,倒咬一口,那才是让人绝望的境地,等一切尘埃落定,夫人成了太子妃,安和郡主便不再是隐患。”

韦氏擦拭了泪光,挨着赵恺,“妾身也不想那太子妃了,只想王爷安好。”

李凤梧耸耸肩,女人都这样。

毕竟不是每个女人都是李凤娘,韦氏在历史上本来就是个普通的小女子。

赵恺点头,“我会让秦川去仔细查一下,如果有,一定将内鬼揪出来,只是当下,我们应该如何应付接下来的局面。”

李凤梧沉默了一阵,“你得做好被攻击的心理准备了。”

赵恺不解,“可是父皇也只是幽禁我啊。”

李凤梧摇头,“汤思退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你那几封密信,恐怕此刻也在汤思退手上。”

第四百三十四章 桐木渐成

赵恺瞬间变得有些消沉。

喃喃自语,“也许,我真不是当太子的料,争储多年,屡屡犯,如果不是有凤瞻之助,恐怕我早就没了丝毫希望。”

李凤梧有些内疚。

赵恺第一次被贬,是自己故意的。

这一次又将要被幽禁。

一个争储的王爷,被重罚两次,确实要遭受巨大的打击。

看来自己还得给他来点心灵鸡汤。

不过李凤梧显然低看了赵恺,这货忽然坐直了腰板,目光坚毅起来,“我知晓,我不是个完人,也会犯,而且一再犯,但不犯何以成长,没有人天生就能不犯任何过——”

说到这里看了一眼李凤梧,“当然,凤瞻是个例外。”

记忆中,李凤梧似乎从来没有犯过。

李凤梧苦笑,自己不犯,是因为自己有先知的眼光,是因为自己知道赵昚想要什么,你和赵惇想要什么。

如果让自己两眼一抹黑的来到南宋,一样要被汤思退柳子承打成落汤狗。

赵恺继续道:“这一次我不会再消沉,不忍辜负凤瞻之心,而且我也相信,凤瞻早就有了定断,哪怕是被贬,我也不会放弃,但请凤瞻助我,不听从!”

李凤梧很是欣慰。

这位庆王,终于成长了。

大笑。

在赵恺和韦氏愕然的目光中,复大笑。

笑罢,“恭喜殿下,终于成长,也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一时得失不代表最后成败,既然殿下想明白了一些事,我也就不隐瞒你了。”

顿了顿,“之前你被贬,其实是我故意,否则我也不会在那个节骨眼上跑到建康自由逍遥。”

然后说了句重话,“不见你被贬后,庄文太子薨了?”

这话一出,宛若惊雷。

赵恺和韦氏都口瞪目呆,尤其是赵恺,想到的更多,忍不住颤声道:“你是说,赵愭的死,和我被贬其实有关联?”

李凤梧现在当然不能细说,只好隐晦其辞的道:“也不是有直接关联,但属于一种连锁反应,只有你被贬,恭王才会全力对付庄文太子,这才有了后来的事情。”

顿了下,“今次安和郡主的事情,确实在我意料之外,不过对大局的影响并不重要。”

赵恺想明白了一件事:“所以,赵汝愚给我出策,拉拢地方节度使,你其实早就料到了?而且也是故意不阻拦,也是希望我再一次被攻击?而且你有化解之策?”

李凤梧点头。

赵恺果然在逐渐成长,换做以前,他是绝对想不到这些的。

赵恺还有些不解,“但和之前不同,这一次被攻击若是被贬,朝中再没有第三个皇子来制衡恭王了,若是汤思退、柳子承等人顺势提出立储,恭王就能畅然阻的入主东宫。”

李凤梧笑了笑,“确实如此。”

“那……”

赵恺是真想不明白,李凤梧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李凤梧笑眯眯的,一副胸有成竹的神态,“殿下放心罢,从当初选择了殿下,我就一直在为这些事情做准备,很多事我现在还不能说,但是我可以明确的告诉殿下,就算你被贬了,汤思退和柳子承提出立储,恭王想要入主东宫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赵恺沉默了,虽然不明白李凤梧究竟准备了什么手段,但是自己只能选择相信他。

“那我该如何做?”

李凤梧想了想,“接下来汤思退肯定要拿你给胡铨、陆游、辛弃疾的三封密信做文章,这件事情,你不能承认,但也不要否认,保持沉默就好。”

“为什么?”

“你要是承认了,固然要被贬,但今后却要背一个勾结地方武官的恶名,这就留下了隐患,但是你也不要否认,因为你若是否认,汤思退就会然赵汝愚出面,来指证于你,届时就落实了这个事情,但是保持沉默的话,汤思退就摸不清咱们的对策,他就不敢贸然让赵汝愚现身。”

李凤梧确实担心这一点。

现在赵汝愚确实被自己的人盯着,但汤思退随时可以让他出来指证密信的事情。

当然,这一切都是自己的计谋。

就算赵汝愚最后出来指证,自己也有办法应付。

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迷惑汤思退和柳子承。

否则自己和赵恺完全没有抵抗,汤思退反而要怀疑。

赵恺大惊,“你找到赵汝愚了?”

李凤梧点头,“他一直都在我监控之内,从始至终,我都没信过他。”

其实有信过,只是那次看见他不自然的神色开始,才真正怀疑的。

赵恺既有些内疚,又有些振奋。

李凤梧继续道:“等揪出王府内鬼,殿下就要让东方秦川大肆去查赵汝愚的踪迹,一定要大肆,要让汤思退他们觉得,咱们根本不知道赵汝愚在哪里。”

赵恺点头,“一切都听凤瞻之计。”

李凤梧起身,忽然想起一事,“其实殿下,你应该发觉了,官家并不是想真正的打击到你没有争储的希望,我隐隐觉得,这一次官家不会再贬你,但可能将你外放。”

赵恺苦笑,“确实,否则以安和郡主那封信中的内容,我这个治家不严的王爷,此刻怕已是郡王了。”

父皇愿意让自己兄弟争储。

但他毕竟是个父亲,胜出的孩子固然是储君,失败的孩子也终究是他的亲儿子。

最差也能做个盛世王爷。

这关制衡的帝王之术,只因为赵昚的性情。

至孝,重情。

手心手背都是肉。

历史上也确实如此,赵惇登基,赵恺成为庆王出任明州,为了表示优渥,赵恺在外地任职,可谓富贵至极,连华国夫人韦氏,都加封了封韩、魏两国夫人,以示优礼。

毕竟大宋皇子的争储,远远没有清朝争储那般来得血腥。

想到这些,赵恺越发坚毅,重拾的心气在这一刻终于睥睨开来,话音落地铿锵,“既然如此,我还有什么好怕的,从今起,我就全力一搏,他日我若为太子,凤瞻必为三公!”

三公,北宋承唐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至宋徽宗,依三代旧制,改三公为太师、太傅、太保,罢太尉、司徒、司空。

李凤梧笑了。

果然,经历过失败的人,才会更容易成长起来。

这样的赵恺,才像个争储的皇子!

桐木渐成矣。

第四百三十五章 进击的相公

虽然汤思退确定扶持赵。

而且办事雷厉风行,如今所作之事,很多都是在为赵铺路。

但赵还有个柳子承。

赵汝愚的事情,就是柳子承的主意。

当汤思退拿到那三封信后,忍不住笑了。

阴才柳子承……确实是个不输天骄之子,大宋雏凤李凤梧的厉害人物。

这种招数自己也会。

但绝然没有柳子承这般做的滴水不漏。

不过拿到三封信后,汤思退并没有立即用这个把柄发难,而是选择了层层递进贸然用此密信,官家不会轻信不说,甚至还会认为是故意栽赃。

虽然这是事实。

所以汤思退先走了安和郡主这一步棋。

世人没有绝对忠心的奴仆,也没有一个奴仆是百两黄金收买不下来的,如果有,那就两百两。

安和郡主身边那个丫鬟,本来是辽国人,听说只需要怂恿主子写封家信回去,哪会拒绝那金灿灿的黄金小鱼儿。

有了这步棋,官家已然对庆王不满。

再抛出这三封密信,官家就算不完全相信,也会酌情考虑一下。

有道是空谷不来风。

先有安和郡主的家信,再有勾结地方节度使,且庆王本来处于劣势。

官家完全相信,庆王有理由心生异心。

所以听说庆王被幽禁,安和郡主封号被降后,汤思退拿起公事桌上的那封密信,沉稳的起身,离开公事房,前往垂拱殿求见。

赵心情不是很好。

有道是管中窥豹。

两个儿子争储,在自己能接受的范围,自己是乐于见到的。

毕竟这也是一种锻炼。

但是恺儿近期确实让自己有些失望。

竟然连侧妃都管不住。

要不是被四川那边拦住了安和郡主的家信,感情咱们老赵家的家丑都要传到辽国去了。

这让以儒家文化立国的大宋,以及执掌江山的赵室宗室情何以堪?

那些蛮夷之国,怕是会笑掉大牙。

感情你老赵家和文人共治天下,结果连自己的家事都处置不好,岂非是个天大的笑话。

不仅对赵恺失望,赵也对李凤梧有些失望。

你不是恺儿的谋臣么?

难道你就不知道预防着这些事,你既然要辅佐恺儿,就要尽到谋臣的职责,如此,将来若是恺儿成为储君,你这个谋臣才能尽臣事。

若是庸碌之臣,又怎么辅佐皇子治理江山?

谋臣,就得有个谋臣的样子。

赵由不得不心生不满……大凡天子,对继承人的谋臣,总是有着期待的,既希望他们能听话,能被继承人牢牢掌控,又希望他们能力出众,却又忌惮他们会功高震主。

大凡天子老去之前,都会将新帝要重用的臣子贬一番,新帝登基后再重新启用,如此可让臣子对新帝充满感恩之情。

这些手段,朝天子大多使过。

所以朝天子对于太子那一派臣子的态度,基本上都是很矛盾的。

想起这些事,赵忍不住叹了口气。

也许是自己对李凤梧期望太高。

他现在的对手,毕竟是大宋左相汤思退,再加一个阴才柳子承。

可是你也有个帮手赵汝愚啊!

好歹也是干道三年的状元,这样的助力还不够么?

想着这些事,赵就觉得头疼。

恰好有黄门太监进来禀报,“官家,汤相公在殿外求见。”

赵有些意外,还有什么事?

估计又是些争储的幺蛾子烦心事,很想不见……

可惜自己这个天子不能如汤思退和张杓一般任性,挥挥手,“请进来罢。”

等汤相公见礼之后,赵有些不悦的问道:“汤相公有何事求见?”

汤思退开门见山,“官家,臣章东府诸事,本不应过分涉及地方军政之事,但有些事情也需要东府三省,所以臣又不得不管。”

赵点头,“倒是辛苦汤相公了,若是觉得艰难,便让张相公多多分担一些罢。”

汤思退吓了一跳,深恐赵就此让张杓来分自己的权,急忙道:“臣年事不大,为官家效力呕心泣血也是应当,倒不是艰辛。”

赵心里好笑,知道汤思退在担心什么,也不点破,笑着问道:“东府出什么事了么?”

汤思退沉默了一阵,“不是东府。”

赵讶然,“那是六部?还是西府?”

大宋冗官,虽然东西府、六部各有职责,但很多事都要经由三部门的官员,比如军费这些事情,首先是西府的职责,拿出详细条纹和额度及施行办法,其后是行文东府,最后得由户部点头

当然,军费这种大事,最终还是需要官家来定断。

所以说,虽然如今朝中主战派臣子多过主和派臣子,但东府只需要一个有能力,而且态度够硬气的汤思退,就足以掣肘枢密院。

再加上户部尚书所以自隆兴北伐之后,户部尚书一直是曾怀。

因为这货就是主和派。

赵用他为户部尚书,就是不用担心枢密院直接绕过东府,让户部拿钱出来。

现在的户部尚书王佐,也是个主和派。

一个大宋左相汤思退,加一个兵部尚书汤硕,加一个敢于和枢密院说不的主和派户部尚书,就足以掣肘整个大宋官场的主战派臣子。

这当然是建立在赵目前不愿意北伐的情况。

赵自己也清楚,目前还不是北伐的时机。

恐怕等他定下心来要北伐,兵部尚书、户部尚书这两个位置,都会换成主战派臣子。

汤思退也摇头,“六部和西府都没事,但是边境出事了。”

赵大惊,“金人南侵了?”

旋即摇头。

应该不是,如果是金人南侵,来求见的就不应该是汤思退,而是负责军事的西府枢密使蒋芾和同知枢密院事魏杞。

汤思退淡淡的道:“是四川制置使胡铨,淮南东南宣抚使陆游,安丰军节度使、权兼淮南东路招讨使辛弃疾,这三人的事情。”

并没有一上来就抛出庆王赵。

汤思退这是在慢慢给赵挖坑,等着这位中兴之主跳下去。

一来就提庆王,官家直接想到是争储的事情。

所以汤思退的策略,是用边境地方的高官,来让赵觉得这件事非同小可这三人可都是一方大员,对边境的意义重大。(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六章 图穷

胡铨,四川制置使。

如今老将吴璘致仕,四川那边,能拿得出手的也就一个胡铨了。

好在吴璘吴玠两兄弟这些年经营四川,将那边打造成了铜墙铁壁,加上这几年大宋盛世国力兴盛,金国皇帝完颜雍也明智的选择了防御战略。

所以四川那边,就算只有一个胡铨,也足以守备。

陆游,淮南东路宣抚使。

主掌淮南东路军政大事,坐镇大宋门户,也是陪都建康。

淮南东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样一个封疆大吏,其重要性不比胡铨差。

甚至要更高。

只因淮南东路,历来都是宋金两国战事的最前线,可以说,淮南东路就是整个大宋的咽喉之地。

而安丰军节度使、权兼淮南东路招讨使的辛弃疾,这个归正人,在隆兴北伐中立下大功,这几年也升了起来。

而且官家这位大宋辛青兕一直青睐有加。

屡次升迁,都是文武并封。

而辛弃疾也不负所望,治军治政展现出来的才华,确实是一位罕见的双儒将。

这三人都是官家重用的主战臣子。

也是为未来的北伐储备的重要人才。

他们出了问题,赵昚焉能不惊。

于是赵昚不防有他,跳进了坑里,吃惊的问道:“这三人怎么了?”

汤思退面表情,却语重心长,“此三人身居重位,不思为国戍守边疆,却一心钻营,如今更是胆大妄为到勾结临安京官,如此纵然下去,怕是要出大乱啊官家!”

赵昚是真的惊住了,“你说他们勾结临安京官?”

历朝天子,最忌讳臣子的几件事中,功高震主算一件,结党营私算一件。

封疆大吏和京官勾结,勉强算一件。

但如果是执掌一方军力的要位高官和京都权臣勾结,则是天子大忌之事。

远的不说,就南渡之后,建炎三年的苗刘兵变,赵昚知之甚详。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由苗傅和刘正彦发动,诛杀宋高宗赵构宠幸的权臣及宦官以清君侧,并逼迫赵构将皇位禅让给三岁的皇太子赵旉的兵变。

兵变消息传出后,苗、刘二人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各地将领纷纷采取勤王平乱的立场,出兵镇压,苗傅和刘正彦见局势失去控制,连忙奉赵构复辟,最后两人被打败,在建康闹市被处决。

苗傅和刘正彦两人,便是地方守将。

两人能发动兵变,自然当时建康的一些权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后来都被肃清,但那一场叛变,还是给了赵构和赵昚巨大的警醒。

是以听到汤思退说胡铨、陆游和辛弃疾勾结临安京官后,赵昚心里一个咯噔,眼里便隐有怒意。

汤思退点头,“正是!”

赵昚惊疑不定,直直的盯着汤思退,“可有证据?”

汤思退顿时做出犹豫状。

赵昚不解,“怎的了,汤相公在忌惮什么?”

汤思退苦笑一声,“臣不知道该不该拿出来。”

赵昚心里一愣,旋即怒道:“拿出来!”

汤思退只好叹了口气,拿出三封密信,“官家,这也仅是单方面的片面书信,臣也只是怀疑,还望官家明察秋毫,不要冤枉了清白之人。”

赵昚脸色难看到了极点,抓起一封信,取出信纸,脸色顿时变得很精彩。

怒,惊,气,疑。

不一而足,却一一皆有。

这个字迹自己再熟悉不过,而且遣词造句也能看出其中的风格。

这信竟然是恺儿手书!

难道说,胡铨、辛弃疾、陆游三人勾搭的不是临安京官,而是庆王?

赵昚岂能不怒不惊。

而且自己的儿子勾搭地方封疆大吏,他想干什么?

赵昚焉能不气?

但就算是这种情况下,赵昚也没有彻底失去理智,依然保有一丝怀疑……这似乎太诡异了点,恺儿行事仁厚,他要想收买辛弃疾,当初他在安丰军就可以做到。

为何现在要写信去结交辛弃疾?

而且看这信中字词,恺儿显然是第一次给辛弃疾写信……说的事情也很是寻常,并什么大逆不道的言论。

赵昚不得不怀疑,这些信的用意。

汤思退早就看过信的内容,当然知道官家会怀疑,倒是不急,只是淡定的等待官家的下一步动作。

赵昚又看其他两封。

内容大同小异。

这便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恺儿既然写信给这三人,必然是想拉拢他们,但为何心中只字不提,反而勤勉三人值事公务。

这些信是谁的主意?

李凤梧,还是赵汝愚?

又或者是恺儿自的本意?

赵昚毕竟是南宋,甚至乃至于整个五千年中,能用手指头数的出来的那一批明君中的一位,很快想到了许多。

抬头问汤思退,“汤相公是不是误会了?”

汤思退哦了一声,“臣哪里误会了?”

官家已经跳进了自己挖的坑中,论他怎样反应,始终在自己掌控之中。

此刻的汤思退,胜券在握。

赵昚眯缝起眼,“仅靠这些信,难以定断庆王和胡铨、陆游、辛弃疾有所勾结的罢。”

汤思退忽然咧嘴笑了。

赵昚莫名其妙,“汤相公笑什么?”

却没怪他殿前失仪。

汤思退反问道:“官家,但问一句,贼会在自己额头上写上个贼字么?”

赵昚默然。

汤思退趁胜追击,“再斗胆问官家一句,若您为臣子,欲要和人勾结图谋不轨,您会在交往书信中,所顾忌的畅言逆事乎?”

顿了一顿,“没有这个道理,谁都不笨,谁不会有点心眼,这种注定要留下把柄的东西,怎么可能说得太露骨,其中或有暗语,又或者仅仅是简单的交流,我们应该看见的不是信中的内容,而是这三封信代表了什么!”

赵昚继续默然。

汤思退知道自己的话戳中了官家的内心,情绪略略高涨,“是非曲直,公道人心,皆非臣一人说了算,官家大可宣召庆王殿下来此对质!”

汤思退知道,自己说的再好听,终究是片面之词。

以官家的圣明,自己说得天花乱坠,他暂时信过了,之后也会怀疑。

所以最好的是让庆王来对质,自己当面让庆王百口莫辩,那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第四百三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