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之激情神枪-第25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天早饭之后,两个人再开始坐下来正式会晤。

杨勇考虑得很周到,也很人性化,手下众将挑大指称赞杨勇心胸开阔,有君子之风。但众将之中也有少数不理解的,认为杨勇对李世民礼遇过头了,毕竟是你死我活的敌手,如今搞得跟招待贵宾一样,是讨好巴结他们吗?这样做有损义军的虎威。但是有人敢这样想,却不敢这样说。

当天晚上,杨勇的中军大帐灯火通明,魏征、罗松、赵四海以及杨勇的几个女人都在,除了魏征是杨勇喊过来商议军情的之外,其余这些人是主动来找杨勇的,为的就是程咬金之事,看着程咬金堂而皇之地站到了李世民的队伍中,还洋洋得意地说风凉话,劝赵四海投降,他们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赵四海直性子,有什么说什么,而且肚子里存不住话,一有事就写在脸上了,这一点有点像皂袍大将尉迟恭的性格,因此,他先说话了,“王爷,谁能想到程咬金这个败类公然投唐了,这个没出息的家伙太气人了,更气人的是他还当众劝末将也投唐,王爷为什么不让末将动手杀了他?”

杨勇没回答,魏征把话接过来了,“赵将军,程咬金投降了李世民,就是大唐的人了,大庭广众之下你把他杀了,李世民能答应吗?现在他们是使臣,是代表李渊跟我们王爷谈判来了,这不是在战场上。。。两国交兵不来斩,这已经是约定俗成的惯例,我们违反了,会被人所不齿的。”

“王爷,李世民这次来可能是下战书,也能可是和谈,如果是后者,王爷千万不要答应他,大唐一向言而无信,出尔反尔,两军再次交战的时候,我罗松一定不会放过大脑袋的!”罗松挥舞着拳头,气愤地说。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怎么能让这个奸贼活这么长时间?********,明的不行,我们就来暗的,今天晚上王爷派人宰了程咬金就算了,省得明天看着他别扭。”玉镜公主建议道。

“王爷,这件事交给赛花吧,天亮之前,赛花一定把程咬金的脑袋拎过来。”南宫赛花站起来主动请缨。

没等杨勇和魏征说话,有人出来反对了,“恕妾身不能苟同。”众人一看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杨勇的老婆之一罗士英。

罗士英善良,贤惠,虽然出身低贱,但知书达礼,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很会把握自己的角色,在战场上冲杀是员骁勇的大将,但到了杨勇身边就成了温柔似水的女人,公众场合,又成了小家碧玉,她一向很少说话,特别是一些公开的场合,今天第一次这么冒失。

见众人的目光唰啦一下都投了过来,罗士英继续道:“王爷,以妾身对程咬金的了解,他不可能变节投敌,这么多年了,程咬金是个什么样的人,想必大家应该都知道,此人虽然爱开玩笑,有什时甚至玩得很出格,但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绝不含糊,此人疾恶如仇,义薄云天,王爷一向待他不薄,怎么可能背叛我们,投降大唐呢?这里必然有隐情,妾身认为,应该摸清情况再做打算不迟,免得铸成大错,悔之晚矣。”

几句话,说得杨勇和魏征不住地点头,“有道理。”杨玉凌和罗松也表示赞同。

赵四海、南宫赛花和玉镜公主持不同意见,玉镜公主针锋相对地反驳罗士英:“英子妹妹,事实胜于雄辩,此一时彼一时也,程咬金受了委屈一时转不过弯来,脑子一热投降大唐是完全有可能的,要不然他那身唐将的衣服是别人逼他穿上的吗?今天白天那些话,也是他自己亲口说的,人心叵测,嬗变无常,我们不能夹杂某种个人感情而误了大事。”

玉镜公主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说罗士英和程咬金都是瓦岗将领,程咬金跟你弟弟罗士信莫逆之交,你自然向着程咬金说话。

这几句话连军师魏征也包括进去了,魏征是何等的聪明,自然听出了玉镜公主的话外之音,脸上一阵的尴尬,多亏徐茂公、秦琼和单雄信等人不在,这些人都是程咬金的把兄弟,要不然他们也会觉得脸上无光的。

杨勇也听出玉镜公主的话有些不妥,瞪了玉镜公主一眼,这美女便不敢再言语了。

杨勇虽然断吃不准程咬金究竟是怎么回事儿,但白天当着李世民的面程咬金送给他的那下眨眼绝对有含义,其中定有隐情,这件事不能操之过急,妄下结论,相信日后肯定会有结果的。

因此杨勇一脸的淡然道:“程咬金的事不要再提了,天色也不早了,各位都回去休息吧。”

“可是王爷,就这么饶了程咬金?眼睁睁地看着他跟着李世民当奸贼,将来与我们疆场对阵,太便宜他了!”赵四海一脸的不情愿。

“赵将军,凡事开些,只许敌将投降我们,就不许我们当中有人变节投敌吗?我们不必对此事耿耿于怀,本王到什么时候还是那句话,不强求任何人加入我们,对待俘虏尚且如此,何况是对自己的弟兄呢?你要明白的是,千万义军将士不是靠强迫,而是为了一共同的目标自愿走到一起的,他程咬金觉得大唐好就让他去好了,强扭的瓜不甜。而且我们绝不能杀他,至少现在不能。因为他现在跟李世民一样是我们的客人,是大唐的使者,我们不但不能杀他,还要保护他的安全,至于将来到了战场上,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王爷,赵某就是个粗人,不懂那么多大道理,既然王爷这么说,那这事就算了,只有等战场上再收拾这个大脑袋了!”赵四海说话,转身气乎乎地走了。

杨勇说服了赵四海,罗松和玉镜公主也觉得杨勇近二年变得成熟稳重多了,要在前几年,杨勇那是火爆的脾气,敢这样忤逆他,恐怕我们劝也劝不住,程咬金今天肯定难逃公道。

天近二更时,其余的人包括杨勇的几个美女都散去各自回帐睡觉去了,杨勇独把魏征留下了,站起来亲自为他倒了一杯香茗递了过去,“军师,你觉得明天的会谈,李世民会跟我们谈些什么?”

第802章会见李世民(4)

魏征站起来,双手接过茶碗,听了杨勇的话,把茶碗又放下了,思忖片刻道:“王爷这可不好说,不过李渊让李世民这个重量级人物亲自出使我们义军,这已经是蹊跷,现在又把开阳公主也派过来了,还拉来那么多贵重的礼物,属下认为大唐这次派使者来应该不是下挑战书,多半是来求和的。”

杨勇静静地听着,点点头,端起茶来呷了一口,然后又把茶碗慢慢放下,背着手在魏征面前来回转了两圈,“本王明白了,大唐连年征战,国贫力弱,入不敷出,他渊受不了,不得不与我们求和,以赢得时机来休养生息,等大唐缓过劲来再收拾我们,这是稳军计呀。李渊之所派来这两个重级人物又送来这么多礼物,一是证明大唐有诚意,二是有对上次擅自毁约有致歉的意思,让我们不好回绝。”

魏征听了杨勇的分析连连点头,“王爷真是聪明绝顶,属下认为李渊肯定是这么想的,这正好暴露出大唐的空虚。李渊害怕了,唐军新败,损兵折将,而我军士气正盛,正是攻灭大唐的好时机。因此,明天的会谈,王爷千万不能中了李世民的稳军计,应当组织大军主动出击,一鼓作气,定能拿下并州,不能给大唐以喘息之机。”

杨勇听完魏征的话,刚要点头赞同,脑里子突然想了一件大事,兴冲冲地对魏征摇头道:“军师言之差矣,明天的会谈,只要李世民提出休兵罢战,本王肯定会欣然应允。”

“啊?”魏征听了杨勇的话,像一下子不认得杨勇似的,两眼盯着杨勇的脸呆愣在那里,心说我们王爷怎么了,是不是被程咬金气糊涂了,明知是当还要上?刚才他自己都分析出了李世民是来施稳军计的,这完全正确,可他怎么还要欣然中计呀?

进而魏征想到义军这边的军情,江南正在跟萧梁开战,杨勇肯定是担心义军南北两线作战没有把握,面对的毕竟是强手大唐啊。。。

想到这里魏征赶紧劝,“王爷愿意跟大唐握手言和,是担心两面受敌吧。其实王爷大可不必担心,王爷已经灭了东南五王,如今江南只剩下一个萧铣,他的地盘是不小,实力也很雄厚,但自从王爷打退了萧铣的亲征之兵,茂公那路人马一路势如破竹,宜昌还有秦琼的人马虎视荆州,加上军师李靖的十万精锐奔赴江南,萧梁四面楚歌,败亡之日不远矣。两年时间,我军的地盘扩大了一倍,不动江南之兵,就足可以对付疲惫的大唐,王爷兵出汾水,再派一指令给洺州的苏定方,让他率部配合,两路大军进攻大唐,一战可成。”

杨勇笑道:“军事不要误会,军事之言字字珠玑,军事之计不可谓不妙也,当年周亚夫也不过如此。萧铣名存实亡,自顾不睱,灭亡只是个时间问题,他已经不值一提了。但是本王知道,自古知兵非好战,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如果要能不战而屈人之兵,何故要两路兴兵呢?战争打的生命,消耗的是国力,留下的是创伤,无论胜败皆是如此,从这方面说,战争没有赢家。”

魏征一听糊涂了,什么,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不考虑萧铣,义军眼前只有一个劲敌,那就是大唐,杨勇想不动刀兵就能让大唐屈服,这可能吗?

杨勇看出了魏征的疑问,解释道:“军师,这边的大唐已经暴露出弱势,但本王要让大唐变得更弱,而同时让义军变得更强,到那时,本王倾巢而出大兵压境,大唐要是不想像其他诸王一样灭亡的话,只有俯首称臣。”

魏征一听真是新鲜,让敌人更弱,让自己更强,这恐怕是一厢情愿的幻想吧!但是这话不能对杨勇直说,于是道,“属下愚钝,不知王爷有何妙策?”

杨勇笑道,“其实就是两个字,时间。让大唐更弱需要时间,让我们义军更强也需要时间,因此,明天的会谈,李世民只要提出罢兵言和,本王会欣然接受,如果他不求和,那本王只好向他求和。”

魏征听了这话更糊涂了,心说主动向他求和?我们王爷今天这是怎么了,这根本不是他的作风啊,只有别人向他求和,还从来没听说过他向别人求和道理。求和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赢得时间,一旦双方达成求和协定,你有时间休养生息,养兵歇马,修复战争的创伤,但人家大唐也是如此呀,这只能是敌我双方都在变强,也许双方休养生息的措施不同,变强的速度有所不同,但怎么可能我们这边变强,而大唐变弱呢?

看着魏征一脸的茫然,杨勇继续解释道:“大唐快要有大事发生了,我们得给他时间促成此事。军师请想,这次李渊派出的使臣是秦王而不是太子,这应该不是偶然,这说明了什么?”

魏征是一点就透的人,立马就知道了杨勇所谓的大事是什么意思了,暗道,废长立幼乃取之道,李渊也敢这么做?我们王爷的心机越来越深了,这也只是个萌芽,没有细微的观察和独到的眼光很难捕捉到,王爷竟然想到了这一层。不过这也难怪,当年他就经历过相似事件,如今这事又轮到李家兄弟头上了,他们完全具备这种条件,不错,这种事情在征战的国度不易发生,因为兄弟要倪于墙外御其侮嘛,只有在征战间隙,短暂的和平期间,这事才能潜滋暗长,不可避免。

“王爷心思机敏,虑远谋深,属下枉为军师,实在汗颜呢。”魏征弄明白之后,心里赞成杨勇的同时,为自己的反映迟钝而脸红。因为军师是主公的智囊,是为主公出谋划策的,主公想不到的事,军师须得想到想全,得有超前意识,军师军师,有事先知嘛,但是这次魏征在此事上,非但没超前,反而落后了。

“军师过谦了。”杨勇赶紧安慰,他当然知道这不是魏征愚钝,而是因为自己比他多了一年多年的历史见识使然。

二人把事情商量透了时间就到了三更天,各自回寝帐休息。

罗松离开杨勇的中军大帐往自己的营帐而来,正走着突然眼前黑影一闪,罗松觉得像是个人过去了,他赶紧提气纵身往前追了几步,却发现那条黑影踪迹皆无。也可能是自己眼花了,要不就是只夜猫子,罗松这样想着不去理它转身继续往自己的帐篷而来。

门口的两个岗哨向他施礼,罗松充二人点头后就进来了,掌上灯,罗松不经意间发现桌子上多了一封信,仔细一看这封信,罗松不禁大惊失色……

第803章英雄的抉择(上)

李世民带着程咬金和开阳公主李凤儿一行五百人住进了馆驿,晚饭后,他命人给打来热气腾腾的洗澡水,把衣服一脱,泡起了热水澡。。。

门关上后,屋里烟气腾腾的,李世民将身子没入水中,只露出个脑袋,脸上开始冒汗,李世民把眼神闭上,调整着呼吸,他很喜欢享受这种感觉,这一路上,跋山涉水,如今这一放松,他觉得从来没这么舒服过。

这时,李世民的脑子里又出现了白天和杨勇第一次会面时的情景,为了迎接他,杨勇整得很隆重,这一点李世民很佩服杨勇。同时也为杨勇有这么大的转变感到吃惊,当年的杨勇飞扬跋扈,目中无人,现在见仇人也能够泰然处之,待如宾客,心宽如天地,变化之大,令人咋舌。同时,李世民见过不少多拥兵自重的王侯将相,有如此心胸者,只有杨勇一人。

继而他又想到了程咬金,中途收了这样一员虎将,真是意想不到的收获,李世民非常高兴。白天程咬金的表现,以及杨勇等人见到程咬金的反应,包括与赵四海等人的对话,李世民全都清清楚楚记在心里,现在他开始在脑海里放电影了。

从头至尾放了一遍之后,李世民对程咬金的表现非常满意,对杨勇当时的反应及众将士的尴尬和蕴怒,李世民感到惬意。

不过李世民唯一感到不爽的是,白天与杨勇见面之后的第一个回合,他输了。李世民本想拿程咬金一事,幸灾乐祸地来刺激挖苦杨勇等人一番,没想到被杨勇含沙射影给骂了,骂作苍蝇衍生的场所。。。

而且杨勇骂的不光是他自己,乃是整个大唐,骂得李世民没有回嘴的机会,就像两个武士比武,人家一拳头打过来,就直接宣布他输了,他连出拳的机会都没有。

李世民想想这些十分窝气,这时脑子里又出现了罗松影子,办正事要紧,他赶紧收住思绪,洗完澡之后,他换了一身新衣服,带着亲卫来到了李凤儿的房前。

李凤儿开门见是李世民,把他让进来赶紧施礼,李世民把其余的人包括丫鬟、侍卫等全都打发出去,门前加了双岗,然后把门关上,跟李凤儿低语了几句,然后把随身带的那封信拿出来塞给了李凤儿。

李凤儿唯唯诺诺,把信按过来藏在身上。两个人又聊了几句,这时,远处谯楼上传来打更的声音,原来到了定更时分。

李世民又叮嘱了几句,起身告辞,李凤儿把他送到门外,把门关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夜行衣,麻利地换上,浑身上下收拾紧沉利落,轻纱罩面,后背插了一口雪花钢刀,然后把灯止了,躺在床上约模半柱香之后,她轻轻下了床,来到窗户边,轻轻地把窗户推开了,往四外看了看没有人,一纵身像一道黑色的闪电就射出屋外。

由于她事先已经看好了窗户后面的地形,身子快要落地时,她埋头收腹,就地一滚,像个海绵球一样悄无声息地滚出多远,然后再一纵身上了大墙,借力往上再一蹿飘上了房顶,三晃两晃消失在夜幕中……

罗松看到桌子有封信就是一怔,这封信明显是今天晚上有人给他送来的,因为一个时辰前,罗松离开自己帐篷时往杨勇的中军大帐去时,桌子收拾得干干净净。

现在凭空多出一封信,分明是有人抽空进了自己的大帐,罗松警惕地拉出宝剑,在帐内寻找了一阵,没发现任何异常。他想去问门口两个站岗的,走了两步又站住了,暗道他们俩不可能知道,否则刚才在帐门口就该向自己报告了,对,是他,程咬金!

罗松思索着,突然想到刚才那个黑影,继而又想起了程咬金,认为是程咬金做的手脚。但很快罗松又推翻了自己,程咬金不可能有那么快的身法,那么进帐做手脚着肯定另有其人。

这封信罗某不能看,不用问肯定是出自程咬金的手,他投降了大唐,想在李世民面前立功,凭着他跟我们罗家私人关系不错,也来劝罗某归降,自古以来,忠臣不事二主,罗某岂是反复无常之辈?

想到这里,罗松打算把信交给杨勇,又一想不妥,程咬金很鬼,李世民很精明,他们二人是不是在使离间计呀?自己本来就是从大唐投降过来的,至今自己的父兄还在唐营,特别是这次在泾阳阻击李渊,让他从自己眼皮底下跑了,王爷虽然没怪罪自己,但从他那眼神中看出得出来,王爷很不高兴,之所以没有降罪那给自己面子。如果再把这封信拿给了王爷,引起王爷的猜疑,岂不是自找麻烦?干脆焚毁吧,权当这事没有发生过。

罗松打定注意又来到这封信近前,突然,信皮上的几个字跃入他的眼帘,那是用隽秀的朱笔小楷写着“松儿亲啟”的字样。这几个字罗松当然熟悉,那分明是他爹爹幽燕王罗艺的笔体。

母子连心,你子天性,血浓于水。罗松的心一下凌乱起来,李渊在泾阳的那几句话又是在罗松耳边萦绕:

“朕这次出征之前,见到了少保罗成将军,中间提到了你,罗成将军哭了,他跟朕坦诚地说,当初他年少无知,不该兄弟反目,把你逼走了,如今各为其主,一家人反目成仇,手足相残,他深感痛心和后悔,他还说……朕的老王兄罗艺……在攻打渔阳的时候,罗王兄不幸被流失所伤,不过这一箭不致命,由于军医抢救得及时,箭取出来后,上了药就没事了,可令人始料未及的是,罗王兄身上早有箭伤,这一箭就是两年前禹城之战时,被那苏烈苏定方所射,箭伤崩发,罗王兄危在旦夕,世民这才让罗成将军亲自护送到京师养伤,朕派出多名御医,但收效甚微,罗王兄时而昏迷,时而清醒,梦中多次念叨着爱卿的名字哭醒……如今朕看到爱卿,才想起了这些事,本不想说这些,但朕不忍看王兄含恨而终,如果有可能,希望爱卿尽快到京师一趟,你们父子见上一面,了老人的心愿。如果去晚了,也许你们父子就阴阳两隔了……”

这些话罗松过耳不忘,他怒力了几次试图忘掉,但每次都是以泪洗面而失败,最后竟然一字一句都忘不了了,现在看到这几个字,李渊的话犹言在耳,罗松哆嗦着拿起了那封信,在帐内转了几圈,最后还是在灯下把信拆开了。

等他看完这封信,罗松方寸大乱,冲西北而跪,泣不成声……

第804章英雄的抉择(中)

这封信的内容以罗艺病危为背景,有两大主题,一是父亲思念儿子,二是丈夫思念妻子,三位顶尖高手合谋而成,情真意笃,很富有感染力。

罗松忠厚,是个大孝子,顺者为孝,向来对母亲百依百顺,为了使父母团聚,了却母亲的心愿,他舍家弃业,背井离乡,带着母亲千里寻父,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尤其是难能可贵。

看完这封信,罗松泪流满面,心如刀剜,他恨不得肋生双翅带着娘亲飞到罗艺身边,纵然远隔千山万水,但路程不是问题,问题是进忠还是进孝的问题,他必须得做出抉择。而且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还涉及到他年过六旬的母亲。

罗松躺在床上,把灯止了,陷入痛苦的挣扎之中:是告诉娘亲还是瞒着她老人家?告诉她只会让娘亲痛苦,但不告诉她自己将会负疚一辈子,人生难买老来伴,危难之处思亲人,一个病重的花甲老人,想念自己的儿子和妻子,自己身为长子连这点要求都不能满足,枉为人哉!不但要告诉娘亲,自己必须带亲娘回去探父。但是王爷能答应吗?就算王爷能答应,去容易回来可就难了,李家父子还能放我们回来吗?

一直到天亮,罗松也没睡着,脑子里全是这些事了,一会儿做出决定要进忠,舍弃孝道,一会儿又骂着自己的名字把自己推翻,决定要进孝,离开杨勇,最后他痛下决定先去见娘亲一面再做打算。

他起床洗漱之后,连早饭都没吃,对属下交代了几句,然后带着几名亲卫飞马离开军营往姜氏住的地方而来。

姜氏这几天正高兴呢,李渊的人马被杨勇打跑了,姜氏等人得救了,又见到了阔别两年的儿子,杨勇还带着几个美女及魏征等众将登门看望,嘘寒问暖,还有什么比这些事更高兴的呢?

因此,这几天老太太精神很好,见到儿子一大早又来看望自己,脸上早就乐开了花,罗松一进门就跪姜氏面前,给娘亲问安。

姜氏笑着把儿子拉起来,看看这儿摸摸那儿,“松儿,你又瘦了,当心身休呀。你怎么又来看娘了,娘很好,军营事务繁忙,没事儿不要都老往娘这儿跑。”

罗松听了这话,眼泪再也止不住了,扶着姜氏坐下。

“松儿,你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老太太觉察出儿子的异常,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罗松摇了摇头,把丫鬟等闲杂人员全打发出去,把门关好,含泪把那封信拿出来双手逞给了娘亲。

姜氏一看儿子就知道有大事,接过信来看了封皮那上那几个字,神情就是一镇,她当然这封信是谁写的,强忍着把信读完,眼泪在眼眶里转了几圈,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