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称雄-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种议论当然也不全是坏的,但刘钧以为,眼下这个局势,天天在下面骂娘,并起不到什么卵用。而且最让他不能接受的是,这些人骂来骂去,最后又成了党同伐异,自己人就不骂,专骂对手,甚至是不分对错,对手支持的他们就反对,为反对而反对。

“时报嘛,第一份这种形式的报纸,摸着石头过河,总得小心一些。而且要让百姓接受,不能总谈论那些高高在上的东西,得刊登些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至于商业广告,那也是为了维持报纸,毕竟有广告就有收益,那样我们能够把报纸的价格尽量降低,让更多的人来买,也可以有钱招募更多的记者、编辑们,把报纸内容办的更好。”

“继业还缺钱么?何况,一份报纸能需要多少钱,随便筹措一下就有了。”

刘钧笑笑,这就是李春江的行事风格。正如当年他办九头鸟一样,大把花银子。而这不是刘钧的风格,若照李春江的模式,九头鸟又怎么可能迅速的扩充到今日规模。

刘钧有钱,可也不想办一份纯靠投钱的报纸。他要办一份能够自己支持,还能赢利的报纸。倒不是他缺钱,而是这才是健康的发展模式。

“我倒是知道有一人,肯定能符合你的要求,若能请这人来报你的时报倒是不错的。不过这人怎么说呢,极有才气的一人,可在许多人眼里,他却是一个废物、败家子、蠢秀才、瞌睡汉。”

“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美食,好美婢娈童,好鲜衣骏马,好华灯烟火,好梨园鼓吹,好古董,好花鸟!”

刘钧听到好娈童美婢时皱了皱眉头,这样的形容,可谓纨绔子弟的豪奢享乐习气和晚明名士文人纵欲玩世的颓放作风兼而有之,这人合适?

不过他熟知李春江,知道他既然说合适,肯定就有过人之处。

“公辑能为我将它请来一见么?”(未完待续。)

'正文 第309章 楚军只知有楚国公'

崇祯十三年七月。

收复金州的楚军在稳固了金州防御后,凭借着海上的优势,对辽东沿海诸岛发起扫荡,短短一个月时间不到,就将皮岛、广鹿岛、石城岛等诸岛清军全部荡平。计斩数百 ,俘虏千余,解救被奴隶大明百姓近万。

夺得大小船只百艘,牛马千余,粮食数千石。

在扫荡完海上诸岛后,金州的楚军趁势发起了一波从金州到鸭绿江口镇江,长达六百里沿岸地区的大扫荡。经过月余时间的多路袭扰作战,仅阵亡战士数十人。却破城堡七座,鸭绿江口重要堡垒镇江堡也被攻破。

破城七座,前后斩敌数百,俘虏数千,夺取牛马牲畜万余,粮食数万石,迁回百姓五万余口。在迁回沿海数十里的几万百姓后,楚军将长达六百余里,沿海数十里的广大地区,全都烧做了焦土。

城堡成为残垣,村庄化为废墟,刚收获的粮食也全都运回了金州。

七月刚过,金州的楚军开始轮替,大批完成整编的新军离开湖广,乘船开往金州。在金州只呆了三月,却已经威震整个辽东的九头鸟士兵,开始分批交接营地,陆续乘船返回湖北休整。

黄州江口。

一条条大江船上飘扬着九头鸟的红旗,缓缓靠近码头。

成群的士兵背着鼓鼓的背包行囊,穿着九头鸟蓝色军服正在下船登岸,周围是无数赶来迎接的士兵家属还有前来看热闹的百姓。甚至一些头脑精明的商贩,早早车拉肩挑的运来许多商货,等着做这些在辽东立功发财的士兵们的生意。

湖广总督袁继咸亲自带着湖广官员来此迎接凯旋将士,虽然刘钧已经率部回了辽南,这批回来的士兵也只有一个协,可袁继咸依然坚持要来,还带来了大批官员。袁继咸的意思是荆楚子弟在外为国征战,回来之时,他们这些家乡的地方官员自然要来迎接。

参将赵国梁带着游击齐远等一群军官当先下船。赵国梁亲自举着一面旗帜,后面是表情肃穆的一群初级士官,他们每八人一抬,抬着一具具的棺材下船来。第一批入辽的楚军。作战三月,总计战死一百三十七人,另外还有三十多人因伤残退伍。

早得到了牺牲通知书的家属悲恸的哭泣着,三月前,他们送走的是年青健壮的大活人。三月后,迎回的却是一具棺材。

每副棺材上都覆盖着一面九头鸟的旗帜,旗帜裹棺,英魂回归故土,这是对阵亡牺牲者最隆重的礼赞哀悼。

袁继咸带着一众官员上前,鞠躬致哀。

“举枪!预备!”

赵国梁高喝一声,两排士兵摘下肩上的燧发枪,向天举起。

“放!”

“预备!”

“放!”

砰砰砰的三次一百零八发朝天齐射,九头鸟的士兵们为战友召唤英灵,为他们指引回家的路。

简单的礼仪后。早有准备好的马车开过来,将一具具棺木装上车,由一名牺牲士兵的上司,带着他的队友护送着回到他的家乡,与他的家人一起为他举行隆重葬礼。稍后,英烈寺中的英烈塔中,他们的名字还会铭记在纪念碑上,牌位供在塔中,受世人祭拜,享受香火。

“这些当兵的好荣耀!”码头边的一座茶楼上。一群年青的读书人站在楼上窗边。虽然读书人身份尊贵,可此时受气氛感染,他们也都一起为那些阵亡者默哀致敬。

“他们是为大明而战死,这份荣耀属于他们。”一名读书人道。平时他也常说朝廷对于国姓爷和楚军过于放纵,武将权力不受节制。但此时,他还是很公正的表明了敬意。

另一人也道,“虽然我反对皇帝过于宠信赐姓,可不得不说,赐姓带兵确实很厉害。在辽南取得那么大胜利。竟然只阵亡了百余人。而且你看这些士兵死后的荣耀,难怪都说楚军威武,这支兵马虽新,可有股子气势,我以前一直没想明白是什么,今天突然明白,是荣耀。楚军拥有荣耀!”

为了荣耀而战,他们不是一群被人瞧不起的武人,而是一群荣耀的战士。

这时有一人却长叹一声,充满忧虑的道,“刘继业给麾下将士荣耀,他们报他以忠诚,只是,这勇敢与忠诚,是对刘钧还是皇上?只怕长久下去,楚军只知有楚国公,而不知有朝廷和皇上了。”

一群书生闻言都若有所思。

“我们就别操这个心了,相信朝廷肯定有办法的。咱们大明朝,什么时候武人还能如晚唐五代之时一样藩镇割据了?你们想多了,刘继业能有今日之荣耀,以武职而任提督,节制四镇,那不过因为他是皇帝义子而已。大明的藩王都做不了什么,一个义子又能做什么?”

“但愿吧!”那人道。

辽南。

孔有德让人写奏章。

“我部已夺回诸堡,现明军退缩盘踞金州,龟缩不敢复出。臣等不日将向金州进军,克复金州。”

耿仲明、尚可喜、沈志祥三人听着这话都只是不声不响。

奏折写好,孔有德看过一眼,让人送回辽阳。

“这里的情况瞒不过皇上的。”耿仲明道。自六月以来,他们集结着几万人马,一路收复了盖州、复州,可实际上呢。他们到现在也还没与明军正式交过手,所谓收复诸城,不过是得到一座空荡荡的城池而已,还是被毁坏的城池,城墙总是被扒了很多口子。

这些城池根本就是明军把所有的人口牲畜钱粮财物搬运一空后,毁掉放弃的。

可他们这边收复盖复,明军却又把皮岛等沿海诸岛全扫了,扫完了还不尽兴,又趁着他们兵马都集中到了盖复一带辽南西部沿海,他们却把辽东半岛东面沿海几百里给又来了一次大搬迁。

半岛东南沿岸远不如南四卫的富裕,那边多山少田人口也不多,尤其是因为紧靠着皮岛、石城岛等诸岛,自天启到崇祯,丢失辽东的明军在皮岛开东江镇,动不动就上岛搞袭扰抢劫烧杀。弄的那边人口更少。

虽然前两年灭了东江,可东海岸还是远不如西海岸。

可再怎么样,那也有数座城池,不少堡垒。还有许多村镇数万人口的。现在,被明军一扫而光,派去打探的人回报,从金州到镇江,六百里海岸。沿岸四五十里范围,全都成了鬼域,鬼影都看不到一个了。

孔有德等人压力巨大。

丢失金复盖还能说是措手不及,可东海岸被扫荡,那就是他们办事不力了。

“我们得立即攻打金州。”尚可喜说道,“要是我们再这样没有半点动作,只怕皇上就要怀疑我们的忠心了。”

“金州不好打。”孔有德道。手上收集的情报越多,他越是难以下定决心去打金州。

“难道我们就继续这样观望着?”尚可喜问。

耿仲明冷声反问,“难道我们明知不敌,还非要去跟明军死磕硬碰?咱们就这点家当。碰没了,以后还怎么混?”

“大帅,你拿个主意,这样下去,不行的。”尚可喜不想和耿仲明争,他转头问孔有德。虽然他们四人各统一兵,可他们不论叫天祐兵还是天助兵,打的都是正白镶黑旗。他可不想哪天这正白镶黑旗变成了青旗或者青色镶黑旗。

孔有德捻着自己的胡须,突然道,“最近有一个传言。不知道你们听说没,有传言刘继业要出兵朝鲜。”

“这早不是什么秘密了,到处都在传,不过我觉得这就是明军放出来的谣言。故意混淆我们的视线。咱们与明军锦州调了那么多兵马,这个时候刘继业在辽南,他应当准备向北发起更大的进攻,以策应锦州之战。哪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反而跑去打什么朝鲜的。”

孔有德却道,“我认为辽南之明军很可能要进攻朝鲜,不。是一定会进攻朝鲜。”

尚可喜有些半信半疑。

孔有德却自顾自的继续说下去,“刘继业依仗的是船坚炮大,海上机动强。但到了陆上,他的攻城能力虽强,可炮运输起来却很麻烦。现在辽东沿海都被刘钧抢了一遍,他要是想再出兵抢辽东,就得再往北,要远离海岸。那样一来,他如果带着沉重的大炮,就容易被我们的骑兵伏击,不带着大炮,那他们就能难拿我们的城池堡垒有办法。”

“而从刘钧的用兵来看,他是一直在避免跟我们正面作战的,这说明什么?说明刘钧虽然炮火很强,可他必然有其它弱点。我听说刘钧的这支楚军成立时间不长,打仗作凭火器。这样的兵,最怕的就是野外的硬碰硬战,他们爆发也许强,但他们的承受力肯定不如我们。”

尚可喜插话道,“也许刘钧只是在保存实力,不想跟我们硬碰硬损失兵马呢?”

“这当然也有可能。”孔有德点头道,“但不管如何,刘钧不想跟我们硬碰硬是真的,或者说是不想跟我们在野外硬碰硬。因此,他现在要么就守在金州等我们去硬碰他的城堡炮台,要么就只能出兵朝鲜了,要不然,他就得离开他的城堡炮台,到被他坚壁清野毁的干干净净的数百里无人区来战。”

尚可喜觉得这番分析有些道理,但不明白孔有德到底是什么意思。

“大帅之意,我们该怎么做?出兵赶往朝鲜,还是在半路埋伏?”

“我们什么也不做,就在这里等着明军出兵朝鲜。”孔有德回道。

沈志祥笑道,“我知道了,大帅是要等明军忍不住去攻朝鲜后,到时咱们再出兵打金州,抄了他的老巢。”

“报!”

“进来。”

“禀报大帅,斥候急报,刘钧回到了金州,还带回了许多兵马,足有上万之多,而且还有兵船正日夜不停的从登州往旅顺运送兵员。”

“什么?”孔有德手一抖,手里捻着的那根老鼠须被一下子拔了下来,他顾不得疼痛,追问,“究竟有多少新增兵马?”

“运兵船一直在运,还没停,搞不清究竟有多少新增兵马。”

孔有德一屁股坐回椅上,双眼无神。

还指望着刘钧率兵去朝鲜,金州兵马减少,给他一个可乘之机。可现在,金州的守军不但没减少,反而又增加了。

“报!”又是一声大喊打断了孔有德。

“又有什么事?”孔有德恼怒问道。

亲兵小心的回报,“皇上派人前来传旨!”

孔有德连忙站起,“快请!”

旨意宣读,黄台吉对于孔有德等人这两月的表现非常不满,斥责他消极避战,畏惧不前,以致皮岛镇江等地失守,人口牲畜财物被夺,连新收获的夏粮也全被夺走。

黄台吉命令孔有德四人,立即进军金州,夺回金州。

孔有德长叹一声,愁眉苦脸。

“传令下去,向金州进军。”

金州。

离开一个多月,再回来时这里已经大变了样。

金州地峡已经被挖通,如今金州湾与青泥湾被挖通相连,中间成了一条运河,金州南部一百余里地成了一座大岛。

那条壕沟经过三个月的挖掘,如今深三丈,宽七丈,长达十里,成了一条运河,刘钧的旗舰神龙号也能畅通。

工匠还利用挖出来的泥土,在运河的南岸垒起了一道四丈的土台,犹如一道巨大的城墙拦住运河南岸。

他们还在完成了黑山、东山、南山等城堡的修建后,在这道运河两端,各建立了一座河口堡。又在运河中段,建立了一座铁链大桥,两岸各建了一座桥头城堡,把桥头护在城堡中。平时有兵马严格看桥头堡。

“有这条河和这四座城堡,谁也别想过桥。”负责筑城的荷兰顾问兴奋的道,有着十几万充足的人手给他指挥,短短几月时间就挖出了一条十里的运河,还建了四座城堡一座大桥,这种成就,相当的令他爽快。若是在荷兰在尼德兰,要完成这样的工程,没个几年时间根本不可能。因为在那里,根本没有这么多人手。

“就是到了冬季结冰之后,会有一段时间防御能力下降。”顾问有些遗憾的道。”不过我详细调查了,青泥港是一座很优良的海港,这里每年的结冰期很短,天津港口十一月就结冰到三四月才化冰。而青泥港和旅顺港一年却只有十二月和一月的时候结冰。到时我们派人砸冰辛苦一点就好了。”

刘钧望着这雄伟的桥头堡,看着下面运河里的波光,笑道,“其实不用那么麻烦,造几艘破冰船,到了冬天绕着海岸巡逻就结不起冰来了。”(未完待续。)

PS:  感谢Mu、性本爱美女、书友080223。。。、墨香风韵诸位的支持,谢谢大家!

'正文 第310章 出兵朝鲜'

不管是否情愿,战争还在继续,刘钧也不得不调动更多的兵马入辽。一支支的兵马越长江,跨辽海,登旅顺,驻镇海。

金州已经成为了朝廷反攻辽东的桥头堡,湖广来的楚军,山东来的商贩,辽东撤下来的百姓,这里一片繁忙,热闹无比。

每天都有大量的士兵登陆,每天也有无数的百姓坐船前往台湾,还有来来往往的许多商旅船只。有了金州要塞,金州运河,使得南面的一百三十里地,成了一个大岛。一个安全的大岛,安全加上大量的人流,让这里充满商机,商人们闻讯而来。

新的一天,刘钧鸡鸣而起。回到金州后,刘钧的生活又恢复了以往的规律。每天鸡鸣而起,练一趟剑,射一会耙,然后骑着马出去沿着运河岸边跑上一圈,最后跳到海里游一会泳。这些做完后,天也已经大亮,刘钧回到金州城中的提督府冲了个澡,换上干净的衣服,他的将军、参谋、顾问们便都到了。

清军还在包围锦州。

不过因为刘钧已经在辽南彻底的稳固了这个桥头堡,使得黄台吉一面派了孔有德等四将率镶黑旗汉军南下,一面也不得不驻守辽阳,还将许多兵马布置在辽阳和周边,并没有敢如历史上一样,全军汇集锦州围城。

正因此,最先喊着要摧毁义州的洪承畴,在宁远已经集结了十八万兵马,可却依然没有立即增援锦州,相距着百里之地,他一直按兵不动。

锦州呈现一片奇异的战场形势。

祖大寿率兵坚守锦州,被清军四面包围。而黄台吉因为锦州百里外宁远有洪随畴十八万大军,辽阳之南半岛南端的金州又有刘钧数万大军,兼之此时渤海已经完全为明军水师控制,因此虽围困了锦州,可却犹豫不决,并不敢率大军强攻锦州。

而明军方面。洪承畴虽握有大兵,却也并不想马上和清军在锦州决战。至于刘钧,更不想却锦州甚至是在辽东和清军硬碰碍。

犹如三只猛虎丛林相遇,相互吼叫连连。摆出攻击态势,可却谁也不敢贸然出手。

关外的局势就这样诡异,极为反常的宁静。

崇祯几次派内使到金州,向刘钧询问,能否出兵进攻辽阳。或者从海上增援锦州。明军精锐尽集于关外,崇祯认为明军有二十余万大军,又新装备了大量的火炮,应当有能力击败清军。

但他需要洪承畴和刘钧这东西两位前线大帅的支持,面对皇帝的急切,刘钧每一次都毫不更改的回报说决战时候未到。

刘钧反对决战,依然坚持要对清军采取积极防御策略,一面固守锦州,同时屯驻金州,两面牵制清军。然后再一步步的采取袭扰之策,打击清军的经济,让其流血而死。

为了安皇帝之心,刘钧也再次向皇帝上奏,他即将发兵入朝鲜,迫朝鲜重向大明,也断清军一臂,绝其从朝鲜获得粮草兵员相助,进一步削弱他们的实力。

出于稳妥考虑,刘钧是坚决反对现在去和清军进行战略决战的。

傅山曾经问过九头鸟许多高级军官都想要问的一个问题。凭着宁锦二十万大军,加上楚军的十万兵马,大明的实力远胜于清军,此时和清军决战。当是大好机会。为何刘钧却一力反对决战,根本不愿意呢?

刘钧对他提起了二十二年前的萨尔浒之战,当时十多万明军进攻,结果全军大败,战死五万余人马。十八年前的广宁之战,广宁光有十四五万大军。结果却是鞑子攻占广宁,夺取辽西四十余城。

广宁之败,朝廷不但彻底失去辽东,也丢失了屯积广宁等城中的数十万粮食以及大量的军械铠甲,正是这些钱粮让鞑虏度过了最严重的一段危机时刻。

打仗,从来不是靠兵多兵少来取胜的。朝廷和建虏之间大小百战,有哪一次是靠兵多就得胜的?相反,越是兵多,越是主动进攻,反而会败的越惨。

因为兵多后勤粮饷供给就越困难,兵越多,统一的指挥调动就越难。

而刘钧虽不清楚明末关外的战事过程,却是知道正因为大明把朝廷最后的精锐都葬送在了关外,才导致了中原流匪无人可制,中原大乱,又使得朝廷彻底的失去了重整旗鼓再防守关外的能力,最终北京被李自成先攻破,随后清军入关窃取天下。

刘钧已经不是刚来大明那会了,他很清楚大明军队的真实情况,文臣统兵,太监监军,底下士兵也是良莠不齐,甚至督抚总兵们还很难有一致的配合,朝廷各部还总要扯后腿,皇帝还要瞎指挥,这样的军队别说是二十万,就是再多个二十万,都不一定打的过此时上下效率极强的清军。

相比起清军,明军缺的正是效率,缺少的是协调,明军是盘散沙,清军却能凝聚起来。明军如果依城而守,还好,若主动进攻,那就是自寻死路。如果只是防守,那刘钧驻守金州,无疑更加合适,不会增加宁锦负担,也能分开牵制敌人。

如果是要去进攻,那刘钧认为根本不到时机,不论怎么说,刘钧都不认为明军此时就对清军有多大的优势。

刘钧决定出兵朝鲜。

不少将领说刘钧欺软怕硬,刘钧告诉他们这叫柿子拣软的捏,避实击虚,这也是兵法上策。非要去硬碰硬,那只是愚蠢而不代表勇气。

崇祯最终还是放弃了强令刘钧前往锦州,或者攻打辽阳。因为刘钧坚决反对,同时也因为洪承畴也反对此时立即跟清军决战。

虽然当初洪承畴力主集结兵马摧毁义州,可现在洪承畴却完全又是一个态度。洪承畴说如今局势正在变化,楚军占据金州,扫荡辽南后,给清军沉重打击,现在骑虎难下的是清军。因此他力主不变应万变,只要清军敢有任何异动,出兵攻击锦州或金州任何一路,那么朝廷大军就可以后发制人,来一个反包围。或者趁机反攻。

当然,实际上,洪承畴考虑更多的则是刘钧全力反对此时决战,而没有刘钧的支持。洪承畴虽握着二十万大军,却并没多少信心和黄台吉决战。现在的局势,两军对峙,洪承畴立于不败之地,而且不论是辽西的军将还是朝廷方面。都对他是有求必应。而一旦开战,没有刘钧的支持,要是打败了,哪怕是失利,他都肯定会被弹劾,甚至被降职免官。既然如此,那为何还要打?

反正现在黄台吉大军也还驻在辽阳,靠锦州外的这些清军,一时半会也根本破不了锦州城。

不过当初洪承畴力主出兵,如今朝廷调了兵。又不打,这不免让皇帝恼怒。为此,洪承畴与关宁总监高起潜、新任辽东巡抚丘民仰以及援辽的总督孙传庭,以及秦良玉、吴三桂等十三镇总兵官一起商议。

“今日筹辽非徒言守,必守而兼战,然后可以成其守。而战又非浪战,必正而出之以奇,然后可以守其战。”

洪承畴这番话,既是表明他不是不敢战,而是认为眼下更适合守势。但他也不是只打算一味守。而要守战兼顾。不过表明自己敢战态度后,他又强度,虽须战但不能总是一味要正面交锋,还要如楚国公一样。采取多种灵活作战方式,如奇袭,伏击等,才能既避免正面交锋,与敌决战,落入清军盼望这中。又能打击消耗敌人。

洪承畴的话一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