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汉箭神-第2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离汉军比较远,足足有千步。
这是他的小伎俩。隔着这么远的距离,可以避免汉军借着坡势加,已方也无须逆势冲锋。如果汉军主动起进攻,那么这千步距离也能给他足够的反应时间。
一万五千匈奴骑兵列阵,调虽统四千精骑自居中央,左右两侧各有三四千骑,负责驼马辎重的留在后面,同时保持警戒,以免背后出现敌人。
李广在千里眼中看到了匈奴的阵型,不禁冷笑一声。这是匈奴人最常用的阵型。如果是以前,他没什么办法可想,因为他没有足够的实力与匈奴人对抗。可是今天不同,他底气十足,胜劵在握。
他转过头,通过千里眼,与藏在山丘后的王恢进行战前最后一次交流。很快,王恢让传令兵打出旗语,同意了李广的战术安排。
李广收起千里眼,笑了笑。他相信王恢会同意他的安排。因为他自己承担了正面冲锋的艰巨任务,却把侧翼突袭的机会让给了王恢,王恢又岂能不答应。
不过,最后结果是谁,还要看各人的实际能力,看谁能抓住机会。
李广叫来了李敢。“去试试匈奴人的成色。”
李敢不假思索,拱手抱拳,拨马向山下奔去,十余名游侠儿催动战马,紧随其后。
李广又叫来了李椒。李椒任武威太守两年多,塞上的风沙吹黑了他的脸庞,也磨砺了他的意志。这次出征,他统领三千精骑独领一军,虽然没有副将之名,实际上却和王恢地位相当。
“你兄长早就封侯,你弟弟也是关内侯,我家父子四人,唯独你现在还没有爵位。”
李椒沉默不语,眼神却非常热烈。他当然知道这个事实,也为此憋了很久的力气。李广这时候把他叫来,自然不是为了鞭笞他,而是要给他机会。
“待会儿我会直接冲击匈奴中军主阵,王恢会冲击右翼,你不要动,就在这里等着,等一箭封喉的机会。明白吗?”
李椒眼神微缩。“将军,如果你们战事不利呢?”
“不可能。”李广冷笑一声:“谋划了这么久,为的就是这么一个机会,岂能不利。你听着,如果没有一箭封喉的机会,你就等着,不可轻举妄动,哪怕是老子战死在阵中也不能随意出击,明白吗?”
“将军……”
“闭嘴,这是命令。”李广喝道。他看了李椒片刻,又放缓了语气。“一门四侯,而且全是靠战功得侯,我不敢说后无来者,至少前无古人。小子,你不要坏了老子的大事。”
李椒眼眶湿润。他当然知道李广的用意。一门四侯固然好听,但最根本的用意还是给他一个立功封侯的机会。封侯不易,如果没有突出的战功,这次他依然封侯无望。可是如果作为胜负手出击,甚至临阵斩杀一两个匈奴小王,他离封侯就近了很多。
“喏。”
“去吧。”李广挥了挥手,示意李椒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李椒上马,轻驰而去。
此时,李敢带着十余骑已经来到匈奴人的面前。他们不仅没有放慢脚步,反而猛催战马,加上前,直冲匈奴人的战阵。
匈奴人大吃一惊。看到这十余骑汉军来到面前,他们还以为是喊话骂阵,或者比武单挑以鼓舞士气,根本没想到这些汉军居然是来冲阵的。
十余骑就敢冲击万人大阵,任何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都干不出来。
可是,李广就下了这样的命令,而李敢和他身边的游侠儿也毫不犹豫的接受了命令,不得不说,他们的确有些疯狂。而正是这样的疯狂给他们创造了机会。匈奴人根本没有料到这个情况,等他们现情况不对的时候,李敢已经冲到了他们面前。
李敢张弓搭箭,一口气连射三箭。
箭矢离弦,瞬间飞跃三四十步,三名匈奴骑士还没反应过来就中箭落马。
李敢等人策马杀到,两名手持长矛、战刀的游侠儿猛踢战马,抢到了李敢的前面,怒喝一声,撞入匈奴阵中,手起刀落,将两个目瞪口呆的匈奴人砍倒。
他们纵马狂奔,以最快的度向战阵深处楔入。刀矛在前,全力突进,弓箭手在后,手不停挥,射出一枝又一枝的利箭,将那些最先反应过来的匈奴骑士射杀。
对骑兵来说,列阵只是做好了冲锋的准备,离战斗还有一段距离。匈奴人不像汉军,有比较严整的战阵,他们更自由,更松散,骑兵与骑兵之间往往保留一定的距离,足以容一两骑快通过。这样既是为了便于冲锋,也是为了让阵势变得更大,以壮声势。
可是,今天他们遇到了意外情况。在他们根本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十余名汉军骑士居然就这么杀了进来。他们打马狂奔,从骑士与骑士之间飞驰而去,射出一枝枝羽箭,将一个又一个匈奴骑士砍倒在地。
匈奴人乱作一团,但只有那些看到了汉军骑士的人才知道生了什么情况,其他人并不清楚。等汉军杀到他们面前时,他们想做出反应也迟了。战马没有加,面对全冲锋的汉军骑士,飞驰而至的羽箭,匈奴人甚至连刀都来不及拔出来,就被箭射中,被战刀砍中,出惊骇的惨叫。
李敢等人如入无人之境,那些端坐在战马上,只来得及露出惊讶眼神的匈奴骑士就是一个个活靶子,任由他们杀戮。他们身后,一个接一个匈奴骑士倒在血泊之中,乱作一团。
恐惧,迅扩散。
等调虽意识到生了什么事的时候,李敢等人已经深入匈奴战阵百余步。慌乱像水波一样在他们身后散开,越来越多的匈奴人叫喊起来,号角声也响了起来,匈奴人试图调整战阵,阻击这些不之客。
李敢收起弓,拔出战刀,厉声大喝:“兄弟们,爽不爽?”
游侠儿们齐声呐喊:“爽!”
“怕不怕?”
“怕个鸟。”游侠儿们哈哈大笑,再次猛踢战马,加前进。
“痛快!”李敢也放声大笑。“胡狗不过如此。兄弟们,我们杀个痛快!”
“喏!”
李敢策马上前,冲在了最前后,说话之间,他将战刀挥舞得车轮一般,接连砍倒几个匈奴骑士。鲜血飞溅,很快就染红了他的脸和甲胄,就连战马都沾了不少血滴。
游侠儿们紧随其后,齐声怒吼,肆意杀戮,一路泼洒着鲜血。
居于大阵中部的匈奴人看着突然出现眼前的血人血马,错愕不已。开战了?可是为什么没有听到号角声。这些人满身是血,是人是鬼?他们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仓促之间,不少匈奴人都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就稀里糊涂的做了刀下鬼。
匈奴人的中军有四千余骑,战阵宽约四百步,纵深约两三百步,李敢等人一鼓作气,干净利落的冲透了匈奴人的战阵,出现在中军大阵的后方。
远处的后阵骑士惊讶的看着这一幕,不知道生了什么事,后军主将一边命令戒备,一边吹号询问情况。一时间,号角声此起彼伏,乱作一团。
李敢抹了一把脸上的血迹,拨转马头,向中军大阵的另一侧冲去。
“兄弟们,我们杀出去!”
“喏!”游侠儿们也被鲜血刺激得亢奋无比,脑子里只剩下杀戮,根本没时间考虑李敢的命令是不是合理,他们只知道跟着李敢,李敢杀向哪儿,他们就杀向哪儿。
李敢等人像旋风一般,绕到另一侧,再次一头扎了进去。
这一次,他们是从匈奴人背后杀来。匈奴人听到号角声,知道出现了意外,但是究竟是什么意外,他们并不清楚。正在慌乱之际,敌人从背后杀了过来,顿时手足脚乱,惊恐成倍的放大。不少匈奴人听到身后的喊杀声,第一反应不是战斗,而是避让。
面对突如其来的未知危险,这是人最本能的反应。
李敢的这一次冲锋更加轻松,他们迅杀透了匈奴人的战阵,带着一身鲜血,在匈奴人惊恐的眼神目送下,飘然而去,径直来到山坡上,来到李广面前。
李敢将左脚从镫中取出,横架在马鞍上,擦去战刀上的鲜血,大大咧咧的说道:“胡狗易与尔。”
汉军将士已经看到了这一幕,听到这句话,更是热血沸腾,士气高涨,不约而同的看向李广,恨不得立刻投入战斗,就像李敢他们一样,痛宰胡狗。
李广微微一笑,抽出战刀,向前轻轻一指。“击鼓,开始冲锋!”
“喏!”传令兵舞动双臂,击鼓了战鼓。战鼓声迅传遍战场,汉军骑士轻踢战马,开始小跑冲锋。
第563章首功
匈奴人在一点准备也没有的情况下,被李敢等十余骑透阵而过,杀死杀伤百余人。很多人只知道生了变故,却不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正是疑神疑鬼之时,见汉军开始攻击,不免有些心慌意乱。
调虽更是如此。他还没来得及搞清楚整件事的经过,只看到一些汉骑从左边杀了进去,又从右边杀了出去,中军阵势大乱,人心惶惶,心里像揣了一个十五只老鼠,七上八下。看到汉军起攻击,他很自然的选择了避让。
他下令左翼的骑兵出击,迎战李广。
在匈奴人的习惯中,即使是骑兵对冲,也不是短兵相接的近身格斗,而是骑射,双方相隔数十步,对面奔驰,用弓箭进行远程攻击。反复几次,等其中一方被射乱了阵型,露出破绽,另一方才会趁隙而入,利用战马的度和力量进行冲撞。既然是骑射,那就会很默契的选择将敌人置于自己的左侧。
能左右双射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习惯左射,既然是匈奴人也不例外。
以左翼骑兵出击,可以护住中军的正面,对调虽来说,这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也是每一个将领都会采用的常规战法。
号角声响起,左翼的三千骑开始冲锋。
双方相隔千余步,都有足够的加距离。看到匈奴人以左翼骑兵迎战,李广率领的汉军骑士也默契的拨转马头,向右前方出击,与匈奴人形成相隔数十步,以弓箭互相攻击的局面。
战马奔腾,蹄声隆隆,马蹄踩烂了渐黄的牧草,踢起被踩碎的泥土,卷起滚滚烟尘,急驰而去。
双方交错,射出了密集的箭雨。箭矢在空中交错,瞬即又分开,扑向对方。
互相之间的空地为之一暗。
“嗖嗖嗖!”箭矢破空之风不绝于耳。
“噗噗噗!”一枝枝利箭射中身体,血花四溅。
“扑通!扑通!”不断有将士中箭落马,滚落尘埃,惨叫声,惊呼声不绝于耳。
双方看似势均力敌,可实际上,匈奴人却吃了大亏。
论攻击能力,汉军的比匈奴人强,不仅有制式战弓,还配备了一些臂张弩。这些弩的弓力都在三石、四石左右,即使是有马背上,也能轻方便的上箭、射击,射程比匈奴人用的弓远出一半,还能瞄准,命中率大大提高,弥补了射不足的弊端。
论防护能力,汉军的制式札甲全部由精铁打造。虽然只是半身甲,手臂和腿都没有防护,但躯干的重要部位都在保护之下。更重要的是汉军戴着铁制头盔,对头部的防护更为严密,比匈奴人更有优势。
虽然不少将士被匈奴人的箭射中,受了伤,但是因此失去战斗力的人却非常有限。可是匈奴人则不同,他们防护有限,不少人穿的还是皮甲,面对汉军射出的强劲箭矢,他们受到了重创,直面汉军的骑士有三分之一失去了战斗力,更有为数不少的骑士直接丧命。
两军交错,没有人顾得上考虑这些,所有人都只知道全力射击,尽可能在中箭落马之前射出更多的箭矢,同时祈祷自己命大,不要被对方的箭射中,至少不要重伤致残。
可是,身为将领,李广却时刻在注意这些细节。他甚至没有像往常一样全神贯注的投入战斗,弓握在手里,箭也射了一些,但他的大部分注意力却在观察双方落马的人数。
虽然不能得到确切的统计,但至少可以看出孰多孰少。
一看之下,李广松了一口气。汉军在攻击和防护方面都有足够的优势,这一战并不是势均力敌的战斗,汉军牢牢的占据了上风,剩下的就是双方将领的指挥能力了。
在这一方面,李广有绝对的信心。
双方错身而过,留在一地的尸体,粗粗看去,也能知道身穿皮甲的匈奴人吃了不小的亏。然而,汉军将士却没时间欢呼,在最后一个匈奴人从他们眼前消失之后,他们拨转马头,改变了冲锋的方向,悍然向匈奴人的中军左翼杀了过去。
左翼的骑兵已经冲出了战阵,离中军至少有千步远,匈奴人的中军左翼暴露在汉军骑士面前,就像敞开了怀抱,欢迎汉军骑士的到来,汉军骑士又岂能放过这个机会。
匈奴人也不是一点准备也没有。得知左翼迎战,中军左侧的骑士就张弓搭箭,做好了射击的准备。但是他们万万没想到,李广这次不是骑射,而是直接冲阵,就像李敢等人一样,直接动了攻击。
这不符合匈奴人的作战习惯,即使是汉军也非常少见。一来在对方尚未露出败相的情况下冲阵很容易陷在阵中,一旦骑兵失去度,优势会变成劣势,容易蒙受重大损失。二来在以往的战斗中,汉军骑兵的数量往往少于匈奴人,骑术又不如匈奴人,短兵相接,剧烈冲撞,汉军骑士更容易落马。
可是现在情况不同了。汉军装备了马镫,弥补了骑术上的劣势,即使是近身肉搏也不比匈奴人差,而汉军精良的武器装备让他们在近身格斗时拥有更多的优势。在双方兵力相距不大的情况下,汉军已经占据了上风。
更何况,汉军还拥有度优势,匈奴人静立于原地,根本来不及加,面对冲杀而来的汉骑,他们毫无还手之力。特别是李敢等人闯阵成功,全身而退,对双方士气造成了完全不同的影响。汉军无所畏惧,人人争先,匈奴人却心生惧意,未战先怯。
在一次看似中规中矩的骑射之后,李广再一次采用了出人意料的战术,打了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他用实际行动表明,在将领的指挥能力上,他同样能将调虽甩出一条长安大街。
三千汉军冲入匈奴人中军,狠狠切下了一角。
匈奴人大吃一惊,报警的号角声四起,左后方的阵势出现了不可遏制的慌乱。
听到警报,调虽汗如雨下。李广的战术不循常规,战斗一开始就陷入了被动,接连受挫。他有一种不祥的预感,今天可能要面对一场苦战。
调虽来不及多想,立刻命令后军准备夹击汉军,将汉军挤出去。
后军将领不敢怠慢,立刻吹响号角,准备出战。
李广听到匈奴人的号角声,立刻下令,加冲锋。汉军骑士在切下了匈奴人中军一个角之后,加冲向匈奴人的后军。临走之前,不忘洒下一阵箭雨,将调虽中军的后部射倒一片。
很快,李广与匈奴人后军接战,双方搅杀在一起。
在接连与匈奴人的左翼、中军接战之后,汉军骑士的度有所下降,李广没有恋战,稍一接触就下令脱离,汉军骑士纷纷拨马而走,又恢复了且驰且射的常规战法。匈奴人松了一口气,也拨转马头,调整方向,准备再战。他们前面就是调虽的中军,没有足够的空间转向,一时间人喊马嘶,乱作一团。
李广在远处调头,稍作体整,很快又加杀了回来,再次冲向匈奴人的后方。
匈奴人没有选择,被迫迎战。
见匈奴人的阵势被李广搅乱,左翼、中军、后军都陷入苦战,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左侧,王恢适时的下达了出击的命令,率领三千精骑,冲出了山谷,扑向匈奴人的右翼。
调虽无计可施,只得命令右翼的骑士出战。
七千多汉骑,左右夹击,硬是将一万五千多匈奴人的战阵撬动。虽然兵力不占优势,却牢牢的掌握了战场主动权,体力、装备、士气的优势结合在一起,让他们越战越勇,号呼酣战,不仅不落下风,反将匈奴人打得狼狈不堪。
双方往来冲突,鏖战半日,匈奴人渐渐露出了败相。他们追了五天,一直没能好好休息,体力已经消耗殆尽。原本想凭借兵力的优势以多取胜,现在看来,汉军远比他们估计的强悍。再战下去,不仅取胜无望,还可能遭受惨败。
调虽犹豫了很久,觉得还是保存实力为上。如果损失太大,他以后更没地位。他下令撤退,中军率先撤先战场,向西北方向逃窜。
调虽被李广打懵了,一直在疲于应付,他忘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到目前为止,汉军还没有全部出动,战场上只有李广和王恢率领的七千多汉军,还有三千多汉军一直没有露面。
当他看到李椒率领三千精骑出现在山坡上,呼啸而下的时候,调虽如梦初醒,这才知道刚才都是预演,真正的噩梦刚刚开始。
匈奴人苦战半日,早就耗尽了力气,士气也衰落到了极点。看到汉军骑士突然杀出,仅存的士气瞬间崩溃,即使调虽接连下令,也控制不住局面,大多数骑士开始四散逃命,再也顾不上调虽的命令。
树倒猢狲散,调虽身边只剩下了千余人。
李椒等了半天,就是等这么一个机会,而且这个机会是父亲和弟弟不惜性命换来的,他岂肯放弃。他拔出战刀,站在马背上,举刀狂啸:“斩将……”
“夺旗!”汉军骑士轰然应喏,打马狂奔。
“斩将!”
“夺旗!”
在震耳欲聋的吼声中,热血沸腾的汉军骑士如下山猛虎,入水蛟龙,势如破竹的冲向调虽。
匈奴人肝胆俱碎,无一人敢迎战,谁也顾不上谁,拼命逃窜。调虽见状,知道大势已去,也放弃了最后的努力,带着仅存的百余亲卫骑逃命。
李椒死死的盯着调虽,猛追不舍。
调虽的亲卫骑虽然鼓起勇气迎战,想挡住汉军,为调虽争取逃命的时间,可是在人如虎,马如龙的汉军骑士面前,他们就像一块小小的石头,瞬间就被卷起了,连一点水花都没有。
李椒追上调虽,手起刀落,一刀枭。
调虽的无头尸体轰然落地,随即被纷乱的马蹄踩成肉泥。
靳季飞马而过,抡圆了战斧,一斧砍断了调虽的大纛。大纛落下,随即被撕走了战旗。
汉军骑士如同一群恶狼,所到之处,哭喊声四起。
轻而易举的斩杀了调虽之后,李椒随即率部投入主战场,哪里匈奴人多,他们就往哪里冲。休息了一天,攥了一天的力气,此刻全部释放出来。战场上,不论是匈奴人还是汉军,都已经打累了,匈奴人更是从精神到肉体都面临着崩溃的边缘,哪里禁得住他们的冲杀。一看到他们,匈奴人掉头就跑。
李椒等人来回奔驰,将匈奴人彻底击垮,所向披靡。
他在战场上找到了李广。李广的坐骑中了箭,李敢正在拔箭,李广坐在一旁,正在喘气,看到李椒,他先瞟了一眼李椒的马鞍。李椒举起调虽的头盔晃了晃,又拍拍马鞍上的级,乐不可支。
李广抚着胡须,眉飞色舞,哈哈大笑。“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
夜幕低垂,战斗结束,方圆十余里的战场上到处都是尸体,鲜血横流。汉军开始打扫战场,统计伤亡。王恢赶了过来,老远就大声笑道:“李将军,你这可不厚道啊。搞了半天,你把最好的机会还是留给了你儿子。你说,怎么补偿我?”
李广起身相迎,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道:“大行令,这话说的,你我是主将,不以斩计功。小儿斩杀调虽,也有你的功劳嘛。你放心,功劳簿上,绝不会少了你大行令的。”
“这还差不多。”王恢笑道。他自然知道,虽然调虽是李椒斩杀的,但是他和李广是统兵将领,只要这一仗打赢了,哪怕他一个人都没杀,他也有功。若非如此,他也不可能和李广这么客气。“到时候令郎封侯,可不能忘了请我喝酒。”
“放心,放心,你是贵客,我怎么敢忘。”李广亲热的拍拍王恢的肩膀。“不过,若要封侯,恐怕你大行令还要抢在前面,到时候可不要小家子气哟。”
王恢抑制不住心中的喜悦,开怀大笑。虽然最终统计数据还没出来,他也知道这一战功劳不小,斩杀、俘虏匈奴人近万,缴获的马匹、牛羊更是数不胜数,足以支撑他们再战一个月,少了不能少,天子也要封七八千户,他王恢肯定是要分一杯羹的。
多年的夙愿,这一次终于达成了。
王恢感慨的说道:“李将军,说实话,要论功,恐怕这次功既不是你父子,也不是我王恢,而是冠军侯梁啸。没有他减兵的建议,我们很难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
李广深有同感,同时又欣慰不已。梁啸曾经是他的部下,王恢夸奖梁啸,他自然面上有光。
第564章不党
经过半夜时间,李广得到了详细的统计结果,大喜过望。
结果比他估计的还要好。临阵斩杀匈奴人逾五千,俘虏三千多,其中包括调虽在内的将领十余人。缴获战马八千多匹,辎重补给也不少,足够他们再用一个月的。而汉军的损失却不多,战死三百余人,重伤五百余人,剩下的都没什么大问题,将养数日就能重新战斗。
如此悬殊的伤亡比例,当然要先归功于双方的装备差距,而李广指挥有方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匈奴人已经被拖疲了,未战先怯,被动挨打,根本没有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更让李广、王恢高兴的是他们从俘虏口中得到一个消息:右贤王的辎重大营就在他们前面不远的居延泽。李广翻开地图一看,才现自己已经跑到右贤王后面去了,居延泽在匈奴河的东南方向,大概有三百多里。
李广明白了,为什么调虽追了五天还会追,不是他装得好,而是调虽不得已。
李广提出了一个建议。“既然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