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新列强时代-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他对打淮南诸地没兴趣,当然跟张亮基说的理由也是一个方面,真打下了淮南地区乡勇队跟庐州巡抚衙门绝对会被太平军当作必须拿下的对象,到时候倒霉的还是他们几个。

有了皖北几个州县的地盘已经足够,虽然穷点但好管理不是,之前皖北地区的地主豪强被太平军整得差不多了,新来不配合的官员又被架空,可以说除了要顾忌一下张亮基的面子,他就是安徽毫无疑问的土皇帝了。

虽然历史知识很是匮乏,但吴可也知道距离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没多久了,到时候他肯定要插上一手,特别是当他知道列强多有嚣张之后更是如此。

安徽本就地处南方腹心地带,距离上海并没有多远,加上巡抚衙门和自身改官位的便利,能得道很多列强在中国的情报和信息。

看着真是触目惊心啊……

自1853年9越人刘丽川领导小刀会在上海发动叛乱,之后驻留上海的列强领事们纷纷粉墨登场,上演一出又一出让国人心痛的戏码。

1853年9月8日,趁小刀会作乱局势混乱之际,上海江海关被焚劫,首先抢劫者为英人。

时隔一天9月9日,上海英、美领事颁布《船舶结关临时规则》,无视了大清的主权。

而在9月17日这天,上海英、美领事更是开始代江海关向英、美商人征收关税,事关国家主权的关税权利被列强野蛮拿走。

10月10日这天上海英领事阿礼国更是照会上海道兼江海关监督吴健彰,强硬的表示清军未收复上海前,无权征收关税。

“吴健彰这个狗汉奸,等老子腾出手不把你整出屎来绝不甘休!”

看到这里吴可气得破口大骂,吴可在后世什么龌龊手段没见过,一眼就看出了吴健彰这混蛋跟英国人有勾结。不然的话,这家伙怎么连屁都不放一个,真要下狠心的话,别说区区的英国领事,就是英女王来了都没用,分分钟就能让英国人学会做人。

更丢脸的事情还在后头,10月28日上海江海关暂设于黄浦江巡船上,外人不予承认。

丢人丢到姥姥家了,也不知道吴可健彰那汉奸是故意如此,还是帮着洋大人故意使坏?

在吴可看来江海关就是个名义而已,有没有这名头重要吗,在大清的地界上不好整洋人,但可以整那些跟洋人合作的狗腿子买办吧?

洋人万里迢迢跑来结果却卖不出去货物,那损失足够领事先生们好好喝几壶的,真是一帮丢人显眼的蠢货玩意。

而1854年1月20日(咸丰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上海美领事竟然单方面向美商宣布上海为自由港。

“马的,欺人太甚,自己家的屁股都没擦干净就忙活着干预它国内政,真以为大清无人了么?”

看到这样的情况简报吴可差点没气得七窍生烟……

第332章屈辱

更让吴可气不打一处来的是,1854年2月6日(正月九日)这日,上海江海关正式移设苏州河北!

这是低头认怂,拱手将海关大权送人的节奏啊,吴健彰你个汉奸王八蛋,老子不会放过你的!

吴可之前怂恿张亮基接任安徽巡抚这样的烫手山芋,可是直指两江总督而去的,到时候免不了跟洋人打交道,要是前任把摊子搞得太烂的话,以后的工作就不好做了,实在太过被动。

虽说朝廷的态度僵化了一点,但也直接拒绝了洋人很多无礼要求不是,而不像上海这边主权丧失,当地官府更是一退再退,一副恨不得将上海拱手相让的架势,果放在民国时期洋人势大,不赔着小心就有可能完蛋的时候,确实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可现在第二次鸦片战争还没开始,大清还占据绝对的主场优势,真要不顾一切拼消耗的话,首先受不了的是洋人而不是朝廷。

当然,这也是清廷对洋人本土几乎一无所知的状况才造成这种情况,眼下不是出了一个穿越者吴可大军门么,怎么可能再让洋人的讹诈得逞?

可是看着上海最近三年堆积的简报,那真是越看越火大越看越气愤,尼玛这样搞摊子都要烂了还怎么整?

看看吧,接下来洋鬼子就开始得寸进尺了……

1854年2月13日(正月十六日),英公使包令以《南京条约》签订满12年,向大清提出修约要求:要求大清全境开放,外国公使驻京,长江通商,鸦片贸易合法化!

尼玛,这是打算将大清当作殖民地来弄了!

吴可觉得一个人生气太过郁闷,于是将左宗棠跟张亮基一起拉了进来,随后还有一干心腹小弟和死心塌地投奔巡抚衙门的年轻官员们。

反正上海的事没一件是朝廷应允的,不是洋人领事自行其事,就是当地官府做出的糊糊事儿,只要骂得有理就算传出去也没什么,说不定还会得到朝廷的暗中赞赏呢。

别说什么畏洋如虎这样的傻话,此时第二次鸦片战争还没开始,清廷的脊梁骨还没被打断,洋人的势力范围还在广东沿海跟上海一地打转转,内地受到的影响真的没想象中巨大,没见洋人迫不及待的苛刻修约条款么?

当然,此时太平军乱席卷大半个南方,朝廷需要向洋人采购大批军务物资以供平叛,又不想洋人插手帮助太平天国,有些忍让是可以理解的,但要说真的怕了洋人却不然。

美国上下两任领事蹦达得欢,想要大清全国开放攫取各种商业利益,可一次又一次觐见都被堵在门外,美国人也就在上海挑挑事蹦达一下,从这还不能说明问题么?

张亮基等人刚开始有些诧异,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

不是他们不关心国家大事,除了那些整天放嘴炮不干人事的无聊书生士子们,最关心国家政事变化的就是张亮基这样的封疆大吏,那可是稍一不慎再无上升之日或者反过来位列督疆晋升中堂之位!

只是张亮基平常最关注的乃是朝堂动向,再一个就是安徽境内的一大摊子事,哪有精力顾及没边没影的上海发生了什么?

再说了,要不是刻意收集的话,上海发生的那点破事夹在海量的来往公文之中,谁有有精力关注只以为寻常小事尔。

所以,对于吴可的做法张亮基他们很是疑惑。

吴可跟洋人打交道这点他们知道,要不然乡勇队跟左宗棠手下楚勇的火器从哪来?

不过上海发生的事,跟他们又什么关系?

吴可也不跟他们废话,将之前自己好不容易收集起来,看得差点气炸肺的东西亮了出来。

顿时,被召集的一帮官僚也跟着变得气愤填膺起来……

别看这些信息夹在无数信息中不起眼,可一旦认真收集整理好条目,那真是看得让人心堵恼怒不已。

因为没有利益纠葛所以才能秉承基本的公心,可越是如此心头火气越大。

之前的还不算什么,随着清廷与太平军纠缠时间越长,自觉底牌不少的洋人们却是更加变本加厉!

1854年2月15日(正月十八日),上海美国领事正式在租界竖旗。

这是想干嘛,搞国中之国吗?

张亮基一开始对此不是很了解,经吴可一解释顿时气得不轻,大骂上海官府都是一群酒囊饭袋,怎么能让洋人在大清境内搞国中之国那套把戏?

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去,对洋人的观感一下子降到了冰点以下,都不用吴可挑拨什么,于吴可为何要如此行事,张亮基跟左宗棠就不必说了,其他有资格被拉来的家伙,哪一个不是前途无量以后的仕途至少不会太差。

以后少不得与洋人打交道的机会,当然表面上的礼节不能少,暗地里的防备更不能没有。

说老实话,想要在太平军闹腾起来后的满清政坛占据高位,跟洋人打交道便是避免不了的差事,提早对洋人有了防备才是好事。别到时候临时抱佛脚,被洋人坑了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让人气愤的事情在上海不时出现……

3月6日(二月八日)上海美船入口,艇内私载军火,中国水师巡船逐其水手。这本来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可惜没过多久的3月21日(二月二十三日),上海美军舰便报复性抓捕中国巡船。

出了这样的事情,上海官府连屁都不放一个,这情况要多诡异就多诡异,吴健要说彰那厮与洋人没啥勾连傻子都不信。

都不用吴可多说什么,在场都是老官场了,稍一猜测便知道是怎么回事,顿时又是一阵怒骂连篇。

这玩意看得真真让一干人添堵,尤其是没享受过后来被洋人欺凌苦日子的在座诸位,更是一个个心中怒火熊熊连连咬牙切齿。

1854年5月1日(四月五日),上海英领事阿礼国提出施行海关税务司制,这是要把海关大权握牢啊。

其实不要说张亮基这样的官场老鸟,就是吴可也不怎么明白海关究竟是咋回事。但不明白不要紧,只要知道海关每年能给朝廷提供以百万两白花花银子为单位的税收,就知道海关大权易手对南方财政的打击有多大。

而在5月3日(四月七日),美公使麦莲会晤江苏布政使吉尔杭阿、苏松太道吴健彰,声明无助“贼”之心,并要求两江总督接晤,否则派人前往天津投文。

洋人的动作一波接着一波,5月9日(四月十三日)英、法、美抗议中国在上海附近设立内地海关,要求将之取消云云。

“这帮洋人真真欺人太甚!”

“就是,在咱大清的地盘上还如此耀武扬威,真让人憋气!”

“江苏和上海官员都是干什么吃的,任由洋人拿捏只会助涨他们的嚣张气焰,以后的日子只会更加艰难!”

“……”

而洋人见清廷官方对他们的要求一直采取冷处理,却是更加变本加厉。

咸丰四年五月十三,英公使包令自香港到上海,进行修约交涉。

也就在几天后的五月二十日,见两江官府迟迟没有回应,在公使馆暗中授意下上海英兵枪伤潮勇4人。同时美、英、法三国领事会议,协商代清军收复上海,(时上海被小刀会起义占领)临时接管上海治权。

“过分了实在太过分了,还有没有将咱大清看在眼里了?”

“哼哼,这帮洋鬼子都不是好东西,该杀!”

“可惜眼下时局动荡,不然非得给这帮洋人好看不可!”

“……”

看到气愤处,提督衙门大堂又是一阵议论纷纷破口大骂。

更让人吃惊的还在后头,五月二十六日美公使麦莲在昆山会晤两江总督怡良,要求长江通商,修改条约。上海中英兵勇冲突,包令强迫巡抚许乃钊谢罪。

让一干人等瞠目结舌的是,五月二十七日江苏巡抚许乃钊没有抗住压力,竟然真的照会英公使谢罪了。

“真真滑天下之大稽,许抚台这是做的什么事?”

“丢人现眼有失体统!”

“要是都这么窝囊,这官当着还有啥意思?”

许大巡抚的作为,真真让在座诸位看不懂了。

那英人公使的威胁屁都不是,许大巡抚就是不当回事那又怎样,洋人最多也就闹腾闹腾,最多朝廷扛不住压力将他调往它处任职,起码一个同阶巡抚是少不了的。

可是经他这么一弄,自觉丢脸的朝廷还会给他好脸色?

别做梦了!

果然不出他们所料,没过多久朝廷便以吉尔杭阿代许乃钊为江苏巡抚。

可就算巡抚换了人,洋人们也没放松压迫力度。

六月五日苏松太道兼江海关监督吴健彰与英、美、法领事商定上海江海关章程。

同时,英公使包令于上海会晤新任江苏巡抚吉尔抗阿,要求苏州通商,广州进城,修改条约,没有得到明确回复。

洋人却没管这些,没过多久英、法、美三国驻上海领事公布《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规定在租界内设巡捕、征税。

“真真欺人太甚,这是咱大清的屈辱啊……”

也不知谁喊了一声,顿时安徽提督衙门大堂热闹起来,气氛却是极为压抑沉闷。

第333章警惕列强

之后上海租界成立工部局,上海新海关正式建立,由美、英、法三国人担任海关管理委员会委员,大清海关基本没经历什么波折便落入外国列强手中。

幸好朝廷也不是一味的无知,每年几百万两白银的海关关税掌握在外人手中,就算是傻子也该有点反应。

先是苏松太道吴健彰以通夷养贼罪,被革职拿问。后有两江总督怡良奏,英美二国使臣拟同赴天津商谈修约事宜,朝廷诏命仍回广东。并命两广总督叶名琛设法开导,谕以坚守成约,断不容妄有要求。

没有得到想要结果洋人也不甘示弱,英公使包令会晤闽浙总督王懿德,提出修约要求。与此同时,英政府一口气取消1853年9月7日至1854年2月9日上海英商所具关税税单。

朝廷依旧强硬坚持,江苏巡抚吉尔杭阿再与英、法、美三公使会晤要求他们重回广州,并驳回了三国再次赴津的申诉。

洋人被折腾了这么久哪会乖乖听话,不久后英、法、美三国代表达到白河,要求到天津修约,结果自然又是被拒。

朝廷也害怕洋人恼羞成怒干出什么不好收拾的事儿来,咸丰帝命长芦盐政文谦、天津总兵双锐、直隶总督桂良严备密防,不可稍涉张皇。并命江苏巡抚吉尔杭阿筹抚驭之方。

吉尔杭阿也不愿扛这样的重担,干脆奏请钦派重臣,妥办三国修约之事奉旨申斥,让洋人老实下来。

而长芦盐政文谦等接见英美通事麦华陀、伯驾,不允修约。

同时朝廷命直隶总督桂良前往天津,并派前任长芦盐政崇纶交桂良差遣。

接下来就是无穷无尽的扯皮……

英、美通事麦华陀、伯驾三晤文谦,提交修约节略。文谦照复麦华陀等,要求其仍回五口地方,由办理各国商务钦差大臣查办。

感觉被玩了的麦华陀照会文谦,坚持在津等候北京谕旨。英美两国驻华公使也坐不住了,这么耗下去啥时候是个头。包令、麦莲亲自出马于大沽会晤崇纶,再次提交修约说帖。

估计朝廷也被整烦了,直接要求崇纶对英、美要求一概驳回。

得到上令后崇纶等照会英、美公使,指驳其说帖,二公使立即复驳,可惜大清官僚根本不予理会。

对于态度始终强硬的大清朝廷无法可依,英、美公使修约不成郁闷南返,作为反击上海租界召开声势浩大的纳税外国人大会,甚至还邀请江苏巡抚吉尔抗阿旁听被拒。

而上海道竟然主动与英法美领事磋商,议定华人在租界内租占地皮及房舍居住章程。之后几国列强消停了大概半年时间,不料英、美、法三国领事联名公布《上海港引水章程》,把从不平等条约中攫取的引水权具体化。

“这帮洋人就是一帮喂不熟的白眼狼!”

三年时间发生在上海跟天津的修约事件,让张亮基等土生土长的大清官僚好一阵眼花缭乱,就连吴可都有一种看历史大片惊心动魄的错觉。

“朝廷做得对,就不能给这帮洋人机会,否则他们还不得瞪鼻子上脸啊?”

此时就连吴可都绝对清廷够硬气,一次又一次拒绝与列强公使的无理会面请求,虽然有求于列强提供火枪大炮对付太平军,但在主权方面的维护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起码张亮基等人就是如此认为。

尽管吴可一再灌输洋人的危害,不能让他们在大清有稳定的地盘和前进基地,打消他们不该有的想法。但限于眼界他们对其中危害没有直观了解,虽觉吴可说得不错但又觉朝廷眼下的处置也没什么问题。

当然,吴可的初级目的已经达到,最起码被他邀来的官员们都对洋人有了戒备,想来以后有机会跟洋人打交道的时候,会提起必要的警惕和防备之心。

吴可也直言不讳说出自己目的,获得众人的一致认可后,他也说出心中担忧:“朝廷一次又一次拒绝洋人的会面请求,为了保障他们在我大清的利益,说不定会做出什么过激的行动来!”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原本轻松的气氛一下子又变得凝固起来,众人都是饱经战火之辈。他们之前可是亲眼目睹吴可部火枪队的厉害,在野战中的威力着实不可小觑,想想洋人士兵几乎全部装备火枪这种利器,要真是和他们打起来想想都觉得头疼。

在座都不是傻子,通过刚才看到的信息,知道洋人真有可能在一直没法进行修约谈判的情况下,对大清使用武力逼迫,就像十几年前的那场战争一样。

张亮基的心情尤为沉重,和吴可暗地里的打算一样,他来安徽就是奔着两江总督位置而去,他的信心就是吴可跟乡勇队那一万多强军。

之前的战斗也表明了这一点,他们几乎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安徽临时省府庐州,之后席卷淮北所向披靡,虽然在打不打淮南地区的问题上出现了小小分歧,但总之此次安徽之行的饿前景光明,只待时机一到便可趁势而起。

只可惜曾国藩跟湘军不争气,本可一举拿下安庆围攻金陵的大好机会,硬生生毁在了湘军上下的骄傲情绪上,使得太平军逆转颓势重新振作,拿下金陵之日更是遥遥无期。

而吴可给他看的东西让他心生震动,他从没想过洋人是比太平军更强大的敌人,正如吴可所言被朝廷一次又一次拒绝跟玩弄,那帮洋人说不定会有什么过激动作。

这事不可不防!

之后就吴可还有心腹左宗棠在侧的时候,他便提出了此中担忧。

“只要咱们做好了心理和行动上的准备,其实那帮洋人也没什么可怕的!”

吴可等的就是这个机会,忙不迭提出自家意见:“除了水军咱们确实比不过人家之外,陆军的话在咱大清的土地上,真要狠下心来拼命的话,洋人根本就耗不过咱!”

见张亮基露出好奇之色,他轻笑着将心中早就打好的腹稿一一道出……

第334章调整跟‘淮系’

“刘六麻子刘六麻子……”

乡勇队宿州大营,早操刚刚结束休息期间,张树珊一路大呼小叫找到了准备率领手下小队成员去食堂吃早饭的同乡刘铭传。

“要叫刘省三,六麻子六麻子的多难听?”

挥了挥手让小弟们自行前去食堂,刘铭传扭过头来不爽道。

“不就是个名字么,有什么难听不难听的?”

张树珊大大咧咧满不在乎道,不等刘铭传说什么便一手搭来揽住他的肩头,嘴里不住吆喝:“走走走,咱们先是食堂吃饭,一顿早操可把我给类惨拉!”

“嘿嘿,是不是又不老实被教官训拉?”

刘铭传一边跟张树珊向食堂走去,一边不怀好意嘿嘿轻笑。

“别提了,一大早跑十几里实在熬人,我不就稍微晃了下神……”

张树珊搔了搔头,颇有些不好意思说道。

“幸好树声大哥不在,不然他非把你揍成猪头不可!”

刘铭传嘴角一撇,口头上一点都没放过同乡好友的意思。

“你这家伙……”

两相熟大小伙完闹着到了食堂,一人拿了四个白黄相间的杂面馒头个一碗粘稠白米粥,随便找了个位置一阵狼吞虎咽。

一口气干掉三个馒头,感觉不那么饿得慌,刘铭传这才放慢吃饭动作,抬头瞥了对面的同乡好友一眼,不紧不慢问道:“说说吧,你小子找我什么事?”

“六嘛子……”张树珊狠狠擦了把嘴角开口道。

“叫我刘省三!”刘铭传额头青筋直蹦压低嗓门怒道。

“好好好,刘省三刘省三……”张树珊也跟着放慢塞馒头的动作,抬了抬手认真问道:“你听说了么,火枪队要扩军!”

“听说了,当然听说了!”

说起这话,刘铭传脸上不由露出一丝得色:“我可是堂堂的小队长,手下管着五十来号弟兄呢,只要熬够三月时间立刻就能弄个官身!”

闻言张树珊眼中满是掩饰不住的羡慕嫉妒,郁闷道:“你小子不就走了狗屎运而已,得意个什么劲,我迟早要超过你!”

“得了吧!”刘铭传毫不客气打击道:“张什长,等你哪天当了小队长再说这话不迟!”

“你这家伙……”张树珊老脸一红狠狠白了好友一眼。

“说说吧,找我到底啥事?”刘铭传摆了摆手示意不玩了,一口咬下小半个馒头含糊道。

“听说火枪队扩军……”张树珊脸上有些犹豫,想了想一咬牙道:“我是想,想报名转到火枪队去!”

“你小子疯了吗?”刘铭传眼睛瞪得大大的,语气严厉道:“刀盾手干得好好的,你怎么想当火枪手了?”

“我觉得火枪手更有前途!”张树珊很是心虚,低下脑袋不敢与刘铭传对视,有个屁的前途!“刘铭传三两下将剩余馒头干掉,一口气喝光玩里白米粥,随意擦了把嘴角没好气道:“你小子以前玩过火枪?”

“没!”张树珊摇了摇头。

“那不就得了!”见时间还早刘铭传没急着离开,而是认真看向同乡老友。

“可我以前玩过鸟统……”张树珊不服气道。

“嘿,鸟统和火枪能一样么?”刘铭传气乐了。

“我觉得差不多!”张树珊确实坚持己见。

“愕……”刘铭传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沉吟片刻只是严肃道:“你小子,想清楚了么?”

“早想清楚了!”

张树珊猛然抬头,目光炯炯兴奋道:“土狗大人不是说了么,吴军门很看重火枪队的,以后将着重发展火枪队……”

“去,你小子也太容易相信别人了吧?”刘铭传没好气道。

张树珊吃了一惊,睁大眼睛惊道:“难道这话有假……”

“没假!”刘铭传急忙摆手更正道。

“那你刚才……”张树珊脸上的惊容还没褪去。

“只是觉得火枪队的前途没你想象中那般好!”刘铭传脸上露出不屑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