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新列强时代-第2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国南北内战爆发后,北军对南方从海上和内河上进行了封锁。对内河的封锁就是对密西西比河的封锁,北军想以此把南部分成两半,并控制密苏里和肯塔基,故北军从南北两方向着手,试图打通密西西比河。
到1862年11月,北军控制了密西西比河的上游,避免了密苏里和肯塔基投向南军的怀抱,同时也控制了密西西比河的出海口,但南军仍保持着从维克斯堡到哈德逊堡250英里的密西西比河河段。
南军依靠这段河道,从西部的德克萨斯、路易斯安那和阿肯色运进南方急需的物资以及走私的武器。
维克斯堡是这段河道的要冲,它地处密西西比州的华伦郡,位于亚祖河与密西西比河交汇处的高耸陡崖上,高处水面200多英尺,在密西西比州首府杰克逊以西74公里处。
它的背面是崎岖的山地,四面到处是茂密的蔓藤和散发着瘴气的死水潭,只有几条穿过长满林木的小路通向维克斯堡。很早以来,它就具有重要战略价值。1718年到1719年,法国殖民者在此建立据点并筑以要塞。1790年西班牙在此处建立了著名的诺加列斯堡,次年被美国控制,随后它成为密西西比河上一个重要港口。
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被称为“美国的直布罗陀”、“密西西比河的钥匙”。
维克斯堡对南方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尤其是在整个密西西比河快要被北军封锁时,尤显得重要。因此南军在维克斯堡布置了重兵,设立炮台,确保南军的供应,以便作垂死挣扎。
维克斯堡由彭伯顿指挥5万之众的密西西比河军团防守。为确保维克斯堡,彭伯顿作了完备布置,1。3万人在维克斯堡,4千人在海恩斯断崖,1。1万人在哈德逊港,9千人在维克斯堡与吉布森港之间,5千人在杰克逊。
他这样部署的目的是为了相互策应。后来随着军事压力的增加,杰弗逊·汉密尔顿·戴维斯“总统”指定伤刚逾的名将约瑟夫·约翰斯顿全权指挥田纳西军团和彭伯顿军团,共7万人,以保维克斯堡无虞。
维克斯堡对于北军同样至关重要,夺取了维克斯堡就等于拿到了密西西比河的钥匙,切断了南部同盟的一切外援,使南部窒息而死。此项任务由格兰特率领联邦海陆军去完成。
1862年冬天,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挥师8万准备先攻下维克斯堡,把南北相连的南军从中拦腰斩断。此战役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862年11月6日到次年1月31日,格兰特大军对维克斯堡试探性进攻。
1862年上半年,北军在密西西比河上下游取得重大进展。3月北军占领孟菲斯,5月攻克新奥尔良,控制了密西西比河口。由于嫉妒贤能,亨利·韦杰·哈勒克断然拒绝格兰特乘胜直取维克斯堡,打通密西西比河的建议。
几经陈明厉害,格兰特获准于11月6日对维克斯堡采取行动。格兰特制定了水陆并进计划:格兰特指挥陆军引诱维克斯堡守军彭伯顿出兵,以减少城内的守军,谢尔曼在海军支援下攻占该城。
此时,南军大为震惊,戴维斯急令约瑟夫·约翰斯顿全权指挥田纳西军团和密西西比军团来防守维克斯堡。北军的进展不顺利,格兰特大军在河谷内根本无法运动展开,谢尔曼受挫于奇克索断崖,格兰特的陆军被南军所阻,而且其补给线遭到破坏。
第二阶段从1863年1月31日到5月2日,格兰特指挥军队通过艰难险阻进抵维克斯堡外围。
北军格兰特看到重兵把守的维克斯堡易守难攻,当即采取了“一个与罗伯特·李的行动如出一辙的大胆进攻计划”,即越过密西西比河的几个大沼泽地,把军队投到维克斯堡南端和东西适合用兵的有利地形上,这是一个“完美无缺的进攻计划”。
最初,谢尔曼等将领以行军困难、补给线过长为由反对该计划,但格兰特坚持按计划行动,又其率领四万人马在距离维克斯堡十公里的地方停下来,下令士兵放下武器,拿起铁锹,挖一条运河,绕过河流急转弯的地方,避开南军的火炮。
北军士兵花了好几个星期的时间挖筑运河,期间很多人生病死去。一个多月过后,北方工程人员得出结论说,这条运河不能用。
格兰特命令部下再挖另外两条运河,结果也都没有成功。河没挖成,北军士兵倒成了挖运河的专家。
1863年4月,格兰特决定放弃所有迂回战术准备硬闯。他又制定了一个大胆而冒险的作战方案,他派格里尔森上校率1万军队,长驱600英里穿过密西西比州心脏地带,沿途炸断桥梁,拆毁铁路,破坏交通。
紧接着他又派威廉·特库赛·谢尔曼沿田纳西州边界向南进军,吸引彭伯顿的注意力。与此同时,他率主力部队则沿密西西河西岸下行,在格兰德湾以南找到一个渡口。
4月30号,北军的运兵船将大约两万三千名士兵从河西岸运到东岸。他们上岸后立即遭遇了一支八千人的南军部队,并将其击退。
随后部队向东面的密西西比首府杰克逊进发,杰克逊是维克斯堡防守部队的供给基地。格兰特将军希望切断两座城市之间的供给线,同时防止南军士兵从杰克逊赶往维克斯堡增援。
南军约瑟夫·约翰斯顿急令彭伯顿率军东进,与他率领西进的军队在杰克逊会合,彭伯顿不予理睬,企图切断格兰特根本不存在的交通线,最后劳而无功缩回维克斯堡。
因彭伯顿未能按命令行动,约翰斯顿缺少配合被迫离开杰克逊而北撤。
接着格兰特部攻占了一个重要的铁路枢纽站,切断了彭伯顿与外部的联系。他随即又挥师追击彭伯顿,采用一系列巧妙的配合战法和运动战,一路攻袭前进,在三个星期内与南军激战五次,打败了兵力占优势的南军,拔掉了维克斯堡外围的据点,最后把南军团团围困在维克斯堡内。
第三阶段从5月23日到7月4日,维克斯堡的被围及其投降。7月9日,哈得逊堡投降。至此,历时9个多月的维克斯堡战役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说老实话,美国南北双方军队的战术战法真没什么好琢磨的,关键是各类新式火器在战场上的运用以及威力,是吴可手下清军将领该好好认识清楚的……
第637章势头迅猛
好好研究了一番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于同治二年爆发的盖茨堡之役,维克斯堡战役和钱斯勒斯维尔之役,好好的感受了一番近代火器战争的残酷和惨烈,同时也研究研究两广清军自己的火器战术。
同治二年的世界可不算太平,除了大清国内的战乱依然猛烈之外,还有从年初开始的波兰大起义,伴随着这次起义又一个欧洲列强普鲁士迅速崛起。
当然,这是列内部的狗咬狗,跟吴可以及两广没任何关系,他还巴不得欧洲和美洲那边闹腾得越厉害越好,这样大清这头才好奋起直追赶上差距。
真正让吴可警惕并产生危机感的是,1863年8月11日,法国确定柬埔寨为其保护国。
柬埔寨倒是不起眼的小国,历史上其公元1世纪下半叶建国,历经扶南、真腊、吴哥等时期。9~14世纪吴哥王朝为鼎盛时期,国力强盛,文化发达,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吴哥文明。
只是法国佬突然插手并成为柬埔寨的宗主国,不说其有跟‘天朝上国’大清抢生意之嫌,单单这个举动就足够吴可重视警惕了。
虽然前世历史知识一塌糊涂,却也听闻过安南在二战彻底解放之前,可一直都是法国人的殖民地。如今他们当然还没把手伸到这儿来,不过柬埔寨与安南可是有不少地方接壤的,谁知道法国人什么时候腾出手便野心勃勃杀奔过来?
先不说法国人殖民安南对大清的威胁,单单就是眼下情势,也容不得法国人轻易插手安南。所以在拿下谅山城之后,清军便迫不及待的在那里搭建电报网络,除了防备黄鼎凤部不甘心暗地里捅刀子外,最主要的便是警戒法国人的动作,一旦发现法国人有异动立即毫不犹豫将之击退。
吴可可没朝廷那么多痼疾,怕这怕那畏首畏尾的,不说此时的法国虽然号称欧洲第一陆军强国,其实早已不复拿破仑时代的强大,只是名头太响唬住了人而已,等到普鲁士彻底强大起来就会将法国虚妄的强大暴露在世人眼前。
暗地里吴可通过熊光宇警告了已身处安南中部的黄鼎凤,要他小心防备法国佬有可能的插手和干预,至于黄某人听不听劝就不关吴可的事了。
反正黄鼎凤绝不可能与法国佬尿到一个壶里,他出身天地会可是太平天国中人,对于拜上帝教可不感冒,没了这层宗教关系法国佬想跟他们搭上线可不容易,只要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黄鼎凤绝不可能向法国佬投诚。
至于苟延残喘的安南国王和权贵会不会和法国佬合作,这一点吴可倒是不担心,无论合不合作对两广的影响其实不大,首先要头疼肯定是黄鼎凤。
好好的跟手下文官武将整理了一番过去一年的工作成绩,又展望了一下未来同治二年就这么过去了,用一句话来评价就是无波无澜形势稳中有升。
吴可难得过了个轻松年,今年他没巴巴的跑去京城述职,尽管京城的一干盟友和好友都希望他能过去好好聚上一聚,交流交流感情的同时分析朝堂局势的进一步变化。
同治二年的朝堂可以用风起云涌来形容,帝后党以及王公党联盟与顾命大臣派系的争斗,已经进入白热化赤刀见红的惨烈阶段。
争斗惨烈到什么程度呢,那几位顾命大臣除了上朝之外,基本上不参与京城任何上层聚会,因为他们的人身安全遭到了严重威胁。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某位顾命大臣陪家人出城上香途中遭遇刺客偷袭,身受重伤不说让顾命大臣派系不爽到了极点的是,皇宫了那两位太后借由皇帝名义慰问了一番后,便果然将这位倒霉顾命大臣的权力收回。
一下子,还坚持在朝堂上的顾命大臣人数,就只有区区的三人,而且帝后党与王公党联盟咄咄逼人形势岌岌可危,稍一不慎他们就得全部倒霉。
为了不给政敌抓住任何把柄,剩下三位顾命大臣紧紧抱团不说,平日里深居简出低调到了极点,同时还牢牢把持手头权利不松手,坚决不肯向强大的政敌低头,因为他们已经无路可退。
此时京城的局势保持微妙的平衡,吴可可不想这时候一头撞上去,没见曾国藩以及湘军一干封疆大吏都没啥动静么,他哪会那么傻的自投罗网?
这时候以恭亲王为首的洋务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对苟延残喘的顾命大臣派系放松了打压力度和强度,给了顾命大臣派系难得的喘息之机。
而与守旧和保守势力有矛盾冲突的两宫太后登上了统治的中心,为了能够坐稳统治地位,她们对新兴的洋务派采取了扶植的政策,就此洋务派迅速登上大清的政治舞台。
帝后党与王公党联盟觉得顾命大臣派系已不足为虑,便将大部分精力放在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上,开始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计划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大清的近代化运动迅速开展起来。
以恭亲王为首的洋务派决心很大,1862年在北京设立专门培养翻译人员的“同文馆”,1863年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同时两广总督衙门接到朝廷命令,要求总督衙门在广州也适时开办培养翻译人才的‘广方言馆’。
这个倒是简单,新年刚过正月十六吴可照会广东巡抚衙门,要求他们在广州城内择址创办广方言馆。
巡抚衙门又将任务压到广州知府衙门头上,知府衙门动作很快不到半月时间便选好地址,并将房舍等一应整理妥当就等总督衙门接收。
同治三年三月初,广州广方言馆正式开馆授课,招收14—20岁之间的满汉学生和20岁以上有功名的学子入馆学习。馆内设有英、法、德文班。学习期三年,毕业后派充各衙门翻译。经费由粤海关支付。
同治三年春节过后,两广便进入发展快车道。
经过两年多时间不间断施工,由广州到佛山,再由佛山到江门,佛山到肇庆,肇庆到云浮,云浮至茂名,江门至茂名,茂名至湛江,湛江至徐闻的官道全部修缮完毕,该平整平整该扩建扩建,整个广南的道路交通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道路交通的便捷,使得从广州到雷州半岛沿途这些地区,在越来越兴盛的商业来往过程中发展迅猛,各种各样新奇的工业商品也开始充斥沿途集市商铺。
吴可最关心的还是琼崖的矿区建设,昌江矿区目前就是一个巨大的试验田,作为吴可实验各种近代化工业是否适合大清眼下环境的试验田。
通过十三行伍家的关系,昌江矿区很轻松便从美工钢铁集团采购到一套近代炼钢和两套炼铁设备,目前设备已经装船运来琼崖的海路上。
电报线路的搭建也在琼崖道全面铺开,尽管没有稳定的发电装置,但在道台衙门的全力支持之下依旧轻松的在琼崖各地官府推广开来。
为了管理电报这一新兴项目,由总督衙门牵头琼崖道台衙门亲自负责,建立了一个电报管理处,专门负责各地官府衙门的电报往来。眼下能用得起电报的也就各地官府衙门,想要推广到民间还需要一段不短时间。
本来用不着这么麻烦的,对于习惯了以书信作为通讯工具载体的清人而言,电报这玩意实在太过新奇和陌生,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就算电报线路铺设到位的地方官府也不会轻易动用。
吴可要不是考虑到电报的升级改造,以及之后出现稳定电源后的电线铺设,干脆打算利用此时铺设电报线路做好前期准备,那些假设电报线路的木杆正好可以当作未来的电线杆使用,不然吴可还真没这耐心在此时推广电报的民用进程。
除了电报全面铺开之外,琼崖昌江矿区的铁哭建设一直都没有停过。随着从美国采购而来的铁轨源源不断运抵,熟练铁路工人的数量越来越多,铁路建设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据琼崖道台衙门乐观故居,从昌江矿区延伸出来直抵昌化北部湾码头的铁路,在同治三年夏天时分便可以建设完毕通车。
这对吴可而言绝对是个好消息,那可是一条长达百里的铁路,经过一年多时间紧张施工便可完全修成通车,其意义绝对巨大。
有了这条长达百里之遥的货运铁路修建经验,之后从北部湾到苍江矿区的铁路复线修建就简单得多,然后逐渐将这条铁路从单纯的货运变成客货两用途径,让当地官民逐渐习惯火车的便捷和快速。
矿区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也很让吴可满意,虽然他从没到过矿区视察,但从各种渠道知道矿区正按照他的要求,一步一步向近代化工业城市大踏步靠近,想要达成他心中的目标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通过琼崖铁路建设的良好反馈,他又把目光放到了新拿下的那片区域……
第638章剧变
“修建从谅山到镇南关的铁路?”
广东和广西两省一干高级官员,被吴大总督的提议给惊到了。
“有什么不对的么?”吴可对手下官员的反应十分不满。
“大人,是不是太过仓促了?”有官员满脸为难道。
“有什么仓促不仓促的,铁路的好处你们又不是不明白,无论是战时的兵力调动还是平时的物资调运都有极大帮助!”吴可不爽道。
“可是朝廷那头会不会……”见吴大总督态度如此强硬,有官员惴惴不安提出心中为难之处,担心朝廷事后怪罪那才叫冤枉。
“你们这帮家伙真是吃饱了撑的,那里可是安南国地界你们担心个毛啊?”
吴可气乐了,一时没忍住脏话脱口而出。
好吧,一语惊醒梦中人,两广一干高级官员这才恍然大悟,纷纷自嘲脑子一时糊涂没想到这茬上,既然不是大清国土那一切好说,无论他们做什么最多受到安南国非议而已,朝廷可管不到他们头上。
他们都不是傻子,琼崖道那儿的事情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对于新鲜出路的铁路十分好奇也了解不少,知道那玩意虽说花费不菲却也绝对值当。
一条铁路的修建,给琼崖道带去的巨大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更不用说铁路在运输和物资调动方面的优势确实极大。
如今谅山可是控制在两广清军手中,谅山城距离镇南关不过近四十里路程而已,此时已经搭建了那劳什子电报网络,再多修一条铁路也算不得什么。
况且谅山地区的煤铁资源极为丰富,两广清军在得到谅山的掌控权后,第一时间派出有经验的老匠人勘探当地矿藏资源,并于年初在确定的几处大矿藏处建设矿厂开挖矿藏,每日都有源源不断的煤铁矿藏通过畜力运往镇南关。
两广清军如此行径少不得遭来安南过不满抗议,沉重的货物运输压力对道路的破坏是惊人的,从谅山直通镇南关的道路在短短一个来月的时间内,已经被运输煤铁的车辆搞得坑坑洼洼一片狼籍,镇南关一带官府不得不派出民壮对道路进行修缮维护,可用不了十天半个月道路又会是一团乱糟。
要是有一条铁路的话,那道路修缮维护的压力就不存在了,而且铁路的运输能力也不是畜力可比,省下的人力物力消耗长年累月积累下来极为惊人。
既然做出了决定总督衙门立刻便行动起来,从琼崖道抽调一部分铁轨枕木以及熟练铁路工人,再从工程部队分出一部分精兵强将,加入新组建的谅山铁路建设部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谅山至镇南关铁路大建设。
而且谅山至镇南关一线地势平坦极易施工,又有成熟道路相连修建极为简单,从四月开工到五月便已完成了三分之一铁路的修建,随着熟练工人不断增多修建速度只会越来越快。
而就在安南国谅山一带铁路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两江地区围剿太平天国的战斗也进入了最后的尾声,湘军已经周围各省清军在朝廷的命令之下,对摇摇欲坠的天平天国发起了潮水般的汹涌攻势。
1月3日(同治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刘坤一由余杭返回富阳大营。
1月5日(同治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刘坤一部进军横溪,蒋益澧部还驻留下。当月江苏的淮军在枫泾击败太平军,嘉善、平湖、乍浦和海盐的太平军全部投降。
1月9日(同治二年十二月一日),高连升所部攻打杭州凤山门,太平军驻军分路出兵抵抗。高连升趁太平军阵列尚未布好,纵兵攻击,太平军大败。随后其部一连攻破九座壁垒,水师也攻破一座濒江石垒。
1月10日(同治二年十二月二日),高连升部逼近城下,包围四道城门。太平军坚守古塘壁垒抵抗。
1月11日(同治二年十二月三日),黄少春等部攻破余杭城东的七座壁垒,于2月4日(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大举进攻。杨昌濬部进军城北,康国器部进军城东,魏喻义等部在城西北列营,以分散太平军的兵力,又攻破陡门坚垒。
2月2日(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刘坤一移营于余杭横溪头,对附近太平军形成重兵威压之势。
2月4日(同治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湘军进占海宁州。2月9日(正月二日),蔡元吉率部乘夜袭击桐乡,攀梯登城。太平军惊觉,在城堞上抵抗,击伤蔡元吉部一百多人不支后撤。之后其部在城西南驻扎,蒋益澧派李邦达部会同张景渠部驻扎城东南,形成两面夹围之局。
2月13日(正月六日),守军何培章部献城投降。2月15日(正月八日),湘军进占桐乡,令何培章率所部三千人驻守乌镇,控扼杭州通向嘉兴的孔道。
2月22日(正月十五日),湘军与太平军大战昏口,王开琳部斩杀一千多名太平军。黄少春部行军到严州,接到警报火速进入遂安城,这时太平军主力已经开到,将眼里州城团团包围。
2月24日(正月十七日),黄少春部开出城北,分三路抗击重创围困太平军。
2月25日(正月十八日),刘坤一派遣蔡元吉和叶炳忠所部会同江苏的淮军攻击嘉兴。淮军在城东北扎营,蔡元吉等部在城西南扎营。
2月29日(正月二十二日),湖州与杭州的太平军联合攻击乌镇,刘树元部协助防守军营。
3月3日(正月二十五日),高连升部趁着杭州太平军出援之机,夺取了望江门的三座壁垒。
3月17日(二月十日),蔡元吉所部回援乌镇,于3月21日(二月十四日)在炉头攻击太平军。蔡元吉陷入阵中,被枪击伤左手,裹创力战,攻破十座壁垒,3月24日(二月十七日)又攻破陡台军营。
3月28日(二月二十一日),湘军水路两路攻破杭州外面的四座壁垒。
3月31日(二月二十四日)凌晨,湘军分兵攻打五座城门,另派兵牵制十里街驻扎的太平军。
4月1日(二月二十五日),湘军占领杭州。4月8日(三月三日),张声恒招募勇士,焚烧德清城外的壁垒,令太平军震惧。4月9日(三月四日),湘军进占武康,德清太平军全部撤走。
4月10日(三月五日),湘军进占德清。当天石门太平军也投降献城。
4月17日(三月十二日),清廷下诏,赏加刘坤一太子少保衔,并赏穿黄马褂,其部麾下将士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擢拔。
4月19日(三月十四日),湘军攻破菱湖太平军一座营垒。
4月30日(三月二十五日),湖州的几万名太平军攻击高连升的军营,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