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北宋闲王-第3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听赵颜问起曹嵩和三姐卫国公主的事,曹颖却是“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片刻之后这才开口道:“本来九哥儿已经把市舶司的事交接的差不多了,应该可以与我们一起回来的,只是三姐那边却出了问题,非要和二姐一起留在广州,为此九哥儿怎么劝都没有用,我们来的时候两人还是没有商量出一个结果来。”

听到曹颖如此说,赵颜却是皱着眉头道:“二姐不回来是因为徐元在留守在广州,但是九哥儿却是要回京城的,否则银行谁来管,三姐她留在广州不回来,不会是想和九哥儿分居两地吧?”

“咯咯,三姐倒不是成心的想和九哥儿分居两地,毕竟两人都已经有三个孩子了,只不过三姐说她这几年呆在家里相夫教子,已经把一个妻子的任务完成了,所以她想为自己做点事,刚好二姐又帮徐元把那个鱼娘给娶进门,本来三姐对鱼娘还是十分敌视的,但是等到和鱼娘交谈之后,发现对方不但精通兵法,而且还亲自上过战场杀过人,立刻就转变了态度,现在又和鱼娘一起搞出了一个水师巾帼营,招收了一帮健壮的女子为亲军,说是要打造一支大宋的娘子军,三姐更是要与唐朝时的平阳公主比一比!”曹颖笑着把这一段话说完,虽然话里没有明着说卫国公主胡闹,但是眼角眉梢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赵颜听到这里也不禁苦笑一声,他本以为三姐嫁人后会把心收回来,这几年她也的确在家相夫教子,却没想到这才没几年,卫国公主的本性就再次暴露出来,竟然要搞什么巾帼营,而且还让女子进入水师之中,这也简直太胡闹了。

“唉,算了,三姐想干什么就由得她去吧,反正也没指望她的巾帼营上战场!”过了一会赵颜这才开口道,虽说他不像古人那么看不起女人,但是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战场一直是女人的林地,就算是后世的战场上允许出现女人,也都只是辅助作用,不是还有位将军说过‘战场让女人走开’的话吗。

聊了一会广州那边的事情,赵颜忽然又想到自己担任摄政这段时间所处理的政务,虽然他对自己有自信,但平时也没个可以商量的人,刚好今天曹颖回来了,倒是可以和她商量一下,特别是加强对宗教控制这件事,他想听一听曹颖有何意见?

第七百四十一章魄力

赵颜将自己决定加强对国内各个宗教的掌控这件事告诉曹颖,本以为可以听一听她对这件事的看法,却没想到曹颖听完之后却是娇媚的横了他一眼,然后轻轻的抛出一句“看来夫君还是没有适应自己的身份,何必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说完之后就咯咯的笑着离开了,留下了一头雾水的赵颜。

刚开始的时候,赵颜对曹颖的话百思不得其解,搞不明白她说自己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是什么意思,不过后来他结合曹颖前面的那句话,却是慢慢的品味出她话中的意思。

其实曹颖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说赵颜的顾虑太多,根本不像是一个摄政的样子,像加强宗教管理这件事虽然重要,影响也很大,但那也要看由谁来做?

说起来大宋经历过变法失败之后,无论是朝堂还是民间都是大受打击,再加上之前攻打辽国时受挫,这让很多人一度认为大宋很可能会被辽国再次入侵,甚至还可能处于灭国的境地,不过也就在不少人绝望之时,赵颜却是忽然率领水师大军北上,力挽狂澜将大宋从危难之际解救了出来,这也使得赵颜的声望一时无两,这也是他担任摄政后却没有听到反对声音的主要原因。

可以说现在赵颜的声望远比当初变法前王安石的声望高得多,所以若是他决定要加强对各个宗教的控制,那么这道政令绝对比赵顼亲自下达更有威慑力,各个宗教哪怕心中不满,恐怕也只能憋在心里,根本不敢有任何的怨言。

想明白了上面这些,赵颜脸上也不禁露出几分苦笑,曹颖的眼光倒是十分毒辣,一下子就看到了他身上最大的缺点,那就是没有一个帝王应有的气魄,做事情也太过瞻前顾后,不过这也不能怪赵颜,毕竟他本来就不是皇帝,二来他的性格本来就是这样,任何事情都想做到面面俱到,哪怕不能让所有人满意,至少也要让大部分人满意,也正是这样的性格才导致他在一些政务方面魄力不足。

赵颜不是个知错不改的人,在明白了自己不必太过在乎各个宗教对这件事的反应后,他立刻感觉像是少了许多的顾忌,思路了一下子清晰起来,当下回到书房把这些新思路记下来,不过等到他想到今天下午曾经答应几个儿女给他们晚上讲故事时,却发现这时已经是半夜了,几个孩子也早就睡了,这让赵颜也无奈的苦笑一声,看来自己实在是忙过头了,竟然连答应孩子们的事都没能做到。

第二天一早,曹佾本想去龙虎山和茅山等几座道教重地走一趟,不过却被赶来的赵颜制止了,然后赵颜以朝廷的名义召集道教的重要人物入京,虽然这样做可能会提前惊动这些人,不过赵颜经过曹颖的提醒已经醒悟过来,朝廷做事自然免不了带着几分霸气,若是表现的太过软弱的话,反而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半个月后,被召集而来的道门高层人物也都陆续来到京城,并且暂居于城外格物学院的显微观中,当初格物学院初建,赵颜说服曹佾把显微观捐给他做了学院,不过曹佾很快又在格物学院不远处重建了显微观,观中的道士经常去学院旁听,而学院的一些学生也常去道观与观中的道士交流论道,也算是格物学院的一大特色。

曹佾就是显微观的观主,趁着这段时间,他先后与那些赶来的道门重要人物交流了一下,并且透露出朝廷要加强对各个宗教的控制的事,当然他也没忘将赵颜列出的一些好处讲出来,对此有的人是坚决反对,有的人则是觉得这对道门来说是件好事,不过更多的人却是态度暧昧,并没有明确表示出支持或是反对,其中龙虎山的张嗣宗和茅山宗的刘混康更是老狐狸,今天这个人反对那个人支持,改天却又变成了这个支持那个人反对,而且只要曹佾一问他们的态度他们两个就争吵起来,结果让曹佾根本插不嘴,自然也就问不出什么。

万般无奈之下,曹佾只得去找赵颜介绍了一下自己探听到的情况,当然因为大部分人都没有表态,特别是张嗣宗和刘混康这两人更是如此,所以他这次打探情况也算是失败了。

赵颜听完曹佾的话后,也知道自己把张嗣宗和刘混康这些道门中人想的太简单了,他们能够在数十万道门弟子中脱颖而出,虽然有些是因为出身的问题,但绝大部分人都是靠着自己的努力登上来的,所以他们这些人恐怕没有一个是好糊弄的,恐怕在来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甚至在私下里已经商量好了对策,现在只能由他亲自出面去见一见对方了。

于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赵颜乘着马车来到城外的显微观,先是去见了曹佾,然后再由曹佾出面,将张嗣宗和刘混康请到后花园的一座凉亭中,等到他们三人来到这里时,赵颜已经烹好了茶静候他们的到来。

“贫道见过摄政!”张嗣宗和刘混康看到赵颜时立刻上前一步行礼,虽然事先曹佾并没有说过是赵颜要见他们,不过他们在见到赵颜时,脸上也并没有露出惊讶的表情,好像早就知道赵颜会来见他们一般。

“呵呵,两位不必客气,快快请坐吧!”赵颜笑呵呵的站起来请他们坐下道,张嗣宗和刘混康是道门中势力最大的两人,若是能够说服他们,那么其它人的意见也就无关紧要了。

“多谢摄政!”张嗣宗和刘混康再次一同开口道,然后与曹佾分别落坐,并且品尝了一下赵颜为他们烹的茶,虽然茶的味道不算特别好,但他们两人依然礼貌的夸赞了几句。

聊天几句闲话之后,赵颜当即直入主题,再次把朝廷准备加强对整个宗教的控制,从而希望他们可以配合这件事讲了出来,结果张嗣宗和刘混康听完赵颜的话后,却是不敢再像在曹佾面前那样装疯卖傻,反而都露出沉默的表情。

看到这两人都不说话,赵颜当下再次开口道:“两位都是明事理的人,这次因为摩尼教叛乱的事,使得南方一带的百姓流离失所,所以加强对各个宗教的控制已成必然之势,谁也无法阻止,不过本王与道门交情深厚,所以才第一个通知你们,一来是让你们提前做好准备,朝廷有什么优厚的条件也可以先给你们,二来也是让你们为天下间的宗教做个表率,也算是不枉朝廷这些年对你们道门的支持了!”

听到赵颜话中一硬一软、一公一私的话,张嗣宗和刘混康也都不禁相视苦笑,他们在知道朝廷要插手各个教派的管理时,立刻就感觉到不妙,而且他们也想到肯定与摩尼教的叛乱有关,现在终于从赵颜的口中得到了证实,这也让他们在心中不禁大骂摩尼教,不过现在再怎么骂也晚了,本来若是朝廷对这件事的态度若是不太强硬的话,他们可能还会摆摆样子反对一下,但是听赵颜话中强硬的语气,却是铁了心要插手他们这些宗教内部的事务了,而他们也只能尽量为自己争取一些好处了。

想到这里,张嗣宗和刘混康彼此对视一眼,然后由张嗣宗率先开口道:“摄政,我们龙虎山一向都唯朝廷马首是瞻,对于摩尼教的叛乱也感到十分愤怒,现在朝廷既然要整顿各个宗教,我们龙虎山自然也是十分支持的。”

“不错,我们茅山也同样如此,能够配合的我们一定配合,不过也希望朝廷体谅我们的难处!”这时刘混康也同样开口道,不过他后面的话却已经在暗示赵颜,想要让他们同意这件事,不拿出让他们心动的好处是不可能的。

赵颜又何尝不明白刘混康话中的意思,当下只见他微微一笑道:“这个自然,对于龙虎山和茅山宗能够如此支持朝廷,朝廷必然也不会让你们难做,而且朝廷整顿各个宗教对你们来说也应该是件好事,比如朝廷要将宗教人员按照能力划分出各个等级,这个等级的划分自然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而这个机构中朝廷官员只占少部分,剩下的全都是各个宗教派驻的人员,这些人员的比例都是按照各个宗教的影响力而划分的,其中道门肯定是人数最多的人宗教之一,以龙虎山和茅山宗的实力,也肯定可以占据更多的名额。”

赵颜已经把话说的如此直白了,张嗣宗和刘混康若是还不明白那可就太傻了,只见他们两人听到这里全都是眼睛一亮,虽然给宗教人员划分等级是闻所未闻之事,不过若是真的有这样一个机构,而他们又能在其中占据着一定的名额,那也意味着他们不但可以影响到道门,同时还能影响到其它的宗教,这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诱惑。

第七百四十二章赵颜的隐忧

熙宁十年夏,随着一道道政令的下达,大宋终于开始了对于国内各个宗教加强了管制,先是扩充了本来就主管宗教事务的祠部,增加了祠部的职权,日后全国所有宗教都要到祠部备案,只有经过祠部考核的宗教才能算是大宋国内的正常宗教,可以在大宋境内自由的传教,若是不在祠部备案的宗教,将会被大宋朝廷认为是邪教,坚决予以取缔,甚至严重的还会派兵前去清剿。

另外宗教内部的人员也都要到祠部注册名籍,由祠部下属的考核司给予考核后,才会给对方颁发相应的等级书碟,每一个等级的宗教人员都有相应的职权,不到该等级的人员绝对不能越权,而考核司中的人员除了一部分官员外,剩下的全都由各个宗教派驻的人员担任。

随着上面这些政令的下达,大宋境内的各个宗教也是反应不一,甚至各个宗教内部也分成数个派别,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也有人持中立的态度,不过总的来说还是反对的人多,毕竟朝廷这些法令下达之后,使得他们将受到更多的监督,再也不像以前那么自由,这自然引起相当大一部分人的不满。

不过对于这些反对的声音,赵颜的态度却是极其强硬,当下限定在半个月内,国内各地的宗教全都要到各地的官府报备,然后由当地的官员呈交祠部,最后再由祠部派出人员前去审核,所有不符合大宋要求的宗教,全都要被解散。

半个月的期限可谓十分的紧张,甚至根本不给那些宗教商量的时间,这也再次引起不少宗教的不满,不过他们也从中感受到朝廷对此事的强硬态度,所以有些本来中立的人也纷纷表示支持朝廷的决定,毕竟他们不可能真的与朝廷做对。

在这半个月里,道教率先达成一致,各个教派都向当地的官府呈报备案,随时欢迎祠部的官员前来审核,紧接着佛教的各个宗派也很快表示臣服,做为道教最大的对手,佛教不可能让道教借助朝廷的力量对付他们,所以他们也不得不选择了臣服。

佛道占据着国内宗教八成以上的势力,所以他们先后向朝廷报备,这也使得剩下的小宗教再也没有选择,纷纷向当地的官府报备。不过也有一些顽固不化的宗教拒不向官府报备,结果等到半个月的期限一到,朝廷立刻发布了取缔这些宗教的法令,这些宗教的重要人物也被监管起来,绝对不允许再传教,同时他们的教众也被勒令停止信教,否则将面临着比别人多上一倍的税赋,这足以让一个富裕之家在几年内变成赤贫之家,所以面对如此沉重的惩罚,想必很多人都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当然也有些被取缔的宗教并不甘心,哪怕是被监管之后依然在暗中传教,并且鼓动教众对抗官府,在这种情况下,赵颜毫不留情的派兵将这些宗教的重要人员全都抓了起来,然后按照各自的罪行或流放或杀头,短短几个月内,就有数个不甘臣服的宗教被灭,这下终于让其它的宗教认识到朝廷的手段,当下再也不敢反抗,对于朝廷接下来的安排也都十分的配合。

又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最后祠部一共接到全国各地呈递上来的几百份宗教备案文书,这些宗教有大有小,大的如佛道两教,光是神职人员就有数十万,信众更是达到上千万,至于小的宗教就更不用说了,有些神职人员只有一两个,信众也只有几十人,了解清楚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些大都是一些村寨中的神汉,估计是被一些当地官员为了讨好上头给报过来了。

当然这些报上来的宗教肯定不会是大宋境内的所有宗教,肯定还有一些秘密的宗教在国内活动,不过赵颜对此并不着急,因为只要等到祠部把国内的宗教审核完毕后,就会对这些宗教实行一些奖励制度,比如某个宗教向朝廷举报某个隐秘行事的宗教,立刻就会受到朝廷的奖励,这些宗教都是以收服教众为目的,所以彼此间很容易发现对方的行踪,想必用不了几年的打击,国内的隐秘宗教就会陷入山穷水尽的地步之中。

对于国内宗教的整顿告一段落之后,赵颜立刻把目光投向了西北方向的西夏作孽,当初灭掉西夏之后,朝廷已经对西夏作孽进行过数次的打击,本以为已经将他们清理的差不多了,却没想到还有许多隐藏在普通百姓之中,借着大宋兵陷辽国的机会出来作乱,差点坏了大宋的局势,直到郭逵的大军灭掉摩尼教后,他手下的西军立刻撤回西北之地,这才使得那些作乱的西夏作孽再次隐藏起来。

之前赵颜刚刚担任摄政之时,主要是用于稳定国内的局势,所以只要西夏作孽不再作乱,他也懒得再理会他们,不过现在他也终于腾出手来,对于这些西夏作孽自然也不会再客气,说起来也要多亏他们这次能够跳出来,才使得大宋朝廷发现原来还有如此多的西夏作孽,虽然他们再次潜伏起来,但之前作乱时已经暴露过一次身份,所以肯定留下了一些蛛丝马迹可寻,以皇城司的实力寻找到他们也并非不可能。

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随着赵颜的一纸调令,皇城司的探子如同蝗虫般涌向西北之地,这些人几乎是无孔不入,短短几个月内就几乎将西北大地给翻了一遍,无数之前参与作乱的西夏作孽被翻出,敢于反抗者当即死在屠刀之下,剩下的人也纷纷被抓,然后被赵颜发配到南洋的矿上做工。

本来开矿就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所以矿工的死亡率也是极高,一般出海的宋人是绝对不会去做矿工的,只有一些罪犯或是被利诱而来的土人才是矿工的主力,当然因为罪犯的数量有限,所以矿工还是以土人为主,毕竟土人的命一向不值钱,甚至只需要一匹粗麻布,就可以买下一个健壮土人的性命。

皇城司的探子将西北之地像是犁地似的犁了几遍,之前冒出头的西夏作孽几乎全都被抓,剩下的人也在西北之地无法立足,于是纷纷逃往辽国境内,只不过辽国对这些西夏作孽也同样不怎么待见,所以他们就算是去了辽国,也要夹起尾巴做人。

在打击西夏作孽的同时,赵颜也终于开始处理变法所遗留的一些问题,这让司马光这些保守派也都是精神一震,因为在他们看来,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定要废除一些已经推行的新法,否则根本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不过赵颜这次却是再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对新法并没有直接一刀切似的全部废除,而是尽量的改良一些新法,比如均税法、水利法等等都是利民之法,赵颜自然不会废除,反而大力开始推行,而青苗法、高昂法虽然引起很多的反对,但它们的本质却是好的,所以赵颜将这些可以改良的法令改头换面,重新换了个名字再次推行下去,不过他也吸收了王安石变法的教训,对于新法的推行实行温和的手段,特别是组织了专门的监察官员四处巡视,凡是发现有官员利用新法牟利者,一律罢官流放,而且流放的目的地全都是南洋,这简直比杀了他们还要难受,所以一时间地方官员大受震慑,使得新法的推行也比较顺利。

当然对于一些民怨极大,而且已经没有改良必要的新法,赵颜自然也不会客气,直接就将之废除,以此来争取民心。当然整个过程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只不过赵颜是在原来变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所以遇到的阻力自然也要小的多。

经过赵颜一系列的整顿,大宋国内的局势终于慢慢的稳定下来,国力也开始逐步增长,特别是一些新法也开始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使得百姓都从中受益,这本来应该是王安石等人的主要功劳,可惜因为赵颜在担任摄政后进行的改良,所以百姓自然也将功劳都归于赵颜的身上,结果一时间赵颜在国内的声望再次达到一个顶点。

只不过在这种大好局势的背后,赵颜却感到一种难言的隐忧,这主要是因为赵顼的身体非但没有像他想像的那样越来越好,反而变得越来越差,对此曹佾和已经年近百岁的直鲁古数次入宫,亲自为赵顼诊治,可惜他们却都说赵顼心神思虑过重,才导致神形两虚,这已经不是药石可以治疗的了,而是必须让赵顼安静的养病。

对于曹佾和直鲁古的诊治结果,所有人都感到十分的奇怪,因为赵顼已经把所有朝政都交给了赵颜,自己呆在宫里安心的养病,平时除了与赵颜聊上一些朝政外,再也没有其它消耗神思的地方,所以他应该不可能出现思虑过重的情况才是啊?

第七百四十三章忙碌的赵颜

“咳咳咳~”随着一阵剧烈的咳嗽,赵顼痛苦的弓起了腰,赵颜则上前拍着他的后背道,“大哥,不要急,慢慢的吸口气,这样才不会咳的更厉害!”

不过已经陷入剧烈咳嗽中的赵顼根本听不到赵颜的话,咳了好一会儿这才慢慢的停下来,然后这才坐直身子,喘着粗气的他脸上也带着几分不正常的潮红,看起来十分的病态,不过这时只见赵顼依然对赵颜笑了笑道:“不妨事,三弟不必担心!”

看到赵顼的样子,赵颜也无奈的叹息一声,连曹佾和直鲁古都对赵顼的病情束手无策,说是赵顼思虑过重,可是自己明明已经完全接手了政务,使得赵顼已经从繁重的政务中解脱出来,可是为什么赵顼的病情还是没有半分好转,反而越来越重,以前赵顼还可以在别人的搀扶下勉强走几步,可是现在却连坐起来都困难。

“三弟,听说你把青苗法也进行了改良,现在……咳咳~,现在效果如何了?”赵顼接过赵颜递过来的温水喝了几口,然后这才再次开口问道。

“大哥,朝政上的事你就不必费心了,一切有臣弟去处理就是了,你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身体养好!”赵颜听到这里再次开口劝说道,赵顼的病本来就是因为思虑过重而导致越来越严重,所以他也不想让赵顼因为朝政的事再费心。

“无妨,我每天躺在床上也实在无聊,你就给我讲讲朝堂上的事,就当是让我解个闷好了!”赵顼这时却是露出一个苍白无力的笑容坚持道。

看到赵顼如此坚决,赵颜也没有任何办法,最后只好叹了口气开口道:“青苗法的确做了一些改良,以前王安石在时,只是让银行提供青苗法所需要的钱财,然后交由各地官府发放到需要的百姓手中,但这却容易造成地方官府从中上下其手,甚至为了政绩逼迫百姓借贷,结果造成极大的民怨,这次我针对青苗法做了一些改变,那就是直接由银行来向百姓放贷,完全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