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洪荒之神皇纪元-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小弟明白。”陆压一脸无奈道。

强调两三次,逍遥子就是怕陆压一时想不通用钉头七箭书这恐怖的诅咒手段对付赵公明。这个时候可不比封神劫难,有阐教帮他兜着。如果赵公明横死,圣人又岂会算不出。

逍遥只是伏昊的分身,做到自保没问题,但想要从通天手中保住陆压就很难了。

“不过,你也不用担心,耐心等待吧,自然有你报仇的时候。”逍遥子劝慰道。

虽然对自己本尊算计玄门的计划不是完全清楚,但逍遥子也是可以猜个四五分的。十多万年后,本尊退位,到时将一个烂摊子留给昊天。同时玄门想要完全占据天庭气运,那么天庭中的神官人员玄门就要占据大部分。如此一来,封神就不可避免了。

大劫一起,玄门不可避免的分裂,那么就是陆压浑水摸鱼,正大光明地报仇时间了。

“大哥……”陆压有点不明白逍遥的意思。

逍遥子摇头笑而不语,这种事情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自己懂了就懂了,不懂就不懂,岂能明说而泄露天机呢?

霞光万道,金莲坠地,整个洪荒突然变得欢快起来。

苍穹变得粉红,周天星辰猝然发亮,即使是大白天,可日光也难以掩盖这些璀璨的星光。

日月争辉,诸星齐亮,而这些星辰光芒却没有一点灼热感,反倒是温柔柔和,亿万光线都充斥着灵动和喜悦。

“天降异象?”陆压有些摸不着头脑,“难道是有人成圣了!?”

这满天星辰一同闪亮的上古情景,陆压可好久没有见过了,而仓颉也是第一次见到,更是滋滋称奇,想要将这画面记录下来。

“不是有人成圣。”逍遥子摇头道。

“没有人成圣吗?”陆压疑惑道。

这天地异象可不比那几个圣人成功证道时所弄出来的动静小,如果不是成圣的话,那陆压还真想不出了。

见逍遥满脸微笑,仓颉和陆压都望着这个明白人,希望他可以为他们两人解惑。

逍遥见此,也就不在故作清高,反正又不是机密要事,而是一件喜事。

“非是圣人证道,而是圣子降生。”逍遥一脸微笑道,“这可是天大笑喜事。”

“圣子降生?!”



第612章 明道

圣子自然是圣人才能诞生。

经过万年的孕育,女娲终于功德圆满在今日产子。

对于女娲的生产日期,伏昊自然推算了无数遍,不可能有丝毫错误。孩子的诞生日出来了,生育的地点也要细细选择。

考虑良久,伏昊和女娲两人最终选择在他们两开辟的易元世界降生,而不是盘古开辟的盘古世界。

虽然易元世界和盘古世界构成如今新的洪荒宇宙,可两方世界可是两套班子,两个不同的世界情况。

伏昊和女娲是易元宇宙的开辟者,所以在此方世界,必然是气运所钟,风雨汇聚之人。而他们两人的结晶,自然会被这方世界所喜爱,在易元世界中诞生,他们两人的孩子所得到天地祝福和气运,要远远强于盘古世界。

所以为了孩子着想,伏昊和女娲自然要为其选择最好的。

盘古主世界的异象持续一会儿便消失了,而易元世界却仍在坚持。

此方世界中,除了盘古世界中的各种异象外,更是多出了几种,而且日月二星的本源星光更是直接透过圣皇天,进入圣皇宫中,射入刚刚诞生孩子的体内。

“日月齐具,阴阳平衡,太极涌动。”伏昊笑呵呵地对女娲道,“这小子一出生便有这么大的阵仗,可比我们强多了。”

“只希望他日后平平安安就好。”女娲的手指捋了捋汗水浸湿的发髻,眼中充满慈爱道。

“天地所汇,世界所钟,他想要平凡也不可能啊。”伏昊看着汇聚在孩子身上的天地气运,悠悠道。

“灵力暴动,果然。”伏昊察觉到此子体内沸腾的元气波动,了然道。

双手显出一太极八卦符文,然后被伏昊打入孩子体内,有了这八卦封印的镇压,让整个圣皇天的元气仙气都受到影响牵连的核心位置就此平息下来。

“本源雄厚,身上的先天灵力就堪比大罗仙神了,可境界却只是尊神之境,至于道行……”伏昊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以桶为喻,法力先天灵力就是注入此桶的水,而境界则是实力等级的划分,这桶的最大容积,境界越高的仙神,那么他本身容纳法力的就越多,不过到了一定境界后,单纯的法力积累并不可取,除了数量的需求外,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

而道行则是一个仙神对自己法力的各种运用,对天地大道的领悟,一种知识的表现,对规则的运用。道行高的仙神,往往只需要用一滴水大小的法力,便可用出低境界一万立方米法力才能表现的效果,甚至某些仙神全力以赴也达不到。

一个刚刚出生,对一切都懵懂的婴儿又怎可能有什么知识和道行呢?伏昊和女娲的孩儿可不是什么大能转世,可没有什么先天宿慧,也不是像轩辕等人生而知之。

或许自己的孩子天分极高,拥有一点就通的顶级悟性,可伏昊夫妻两还什么都没有教,他现在又懂得什么呢?

因为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危险地很。谁能想象地球出现一位可以天生控制所有核弹的婴儿后,地球会变成什么样子。因为不懂得深浅,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也没有足够的理解,在他自己不自知的时候触动了核弹爆炸的能力,恐怕整个世界都要与其一起埋葬。

女娲伏昊他们两个孩儿现在的情况便是如此,虽然不是完全一样,但极为类似,有他和女娲看着还好。如果没有人可以看着,能平安地活下来便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了。

知识的传承有时候就是这么重要,如果依靠某些群体自己去探索,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代价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就。但若是有知识传承就不一样了,只需少量的时间去学习便可远超先辈前人,这便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优势。

“辛苦你了娲儿。”伏昊深情地对女娲说道。

诞出圣子,女娲的本源又岂会不受损。也正是因为拥有圣人本源,所以孩子刚刚诞生,先天就超越了一般的先天神圣,他的可比洪荒任何仙神都高,包括女娲和伏昊。

“没事,这点损失还没有伤及根本。”躺在玉床上的女娲摇摇头,一脸慈爱地望着小云床中的孩儿。

虽然说没事,但伏昊明白这点缺漏还是需要数十万年的苦修才能弥补回来的。到了混元境,即使是受伤,除了圣人自己修补自己外,洪荒的一般先天灵物效果对他们来说都没有什么作用了。

“孩子的名字你想好了吗?”女娲转头问道。

“就叫明道。”伏昊毫不犹豫地说出了自己准备的名字。

明道,日月之道,阴阳之道,明悟自己的大道,而非在世间懵懂无知,也不是亦步亦趋地模仿别人。

“明道,明道……”

女娲低声喃呢了几句,然后扑哧一笑:“以后就叫他道儿了。”

“道儿这个小名也不错。”伏昊笑着说道。

逗弄了道儿一会儿,让他安然入睡,刚刚出生的孩儿还是很需要休息的。

“这颗丹药你且吃了吧。”伏昊笑着将一枚混沌色的丹丸送入女娲嘴里。

孩子是事情告于段落,自己的妻子可不能置之不理,如果冷落夫人,那才是大罪过。

炼制这枚圣丹可花费了伏昊无数精力,而天庭中的许多库存灵物灵根也被伏昊收罗一空。即使以伏昊的能力和财物也只能炼制出这一枚而已,可以恢复圣人本源伤势的又岂会那么容易炼制而成。

“嗯!”

女娲将其吞入肚内,然后迅速地将药力炼化补全自身。

虽然这一颗丹药无法将女娲的损失完全补全,可也能够加速女娲伤势的恢复,如果调养地好,或许一元会的时间便可恢复到受孕前。

女娲炼化药力,不需要打扰,明道则在酣睡,更不需要干扰。闲来无事的伏昊则是走出宫殿外,静静地看着易元世界的发展。

“看来让道儿在此方世界诞生是一个英明的选择。”伏昊眯着眼,看着下方一个个受到此异象法则而获得不菲好处的生灵而感到高兴。

而易元世界的发展不止如此,经过了多年的孕育,受此方气运汇聚的各路生灵都会诞生。

人族、先天灵族、兽类水族、草木精灵,都会借此机会蓬勃发展,易元世界也将要迎来他自己的大争之世!

第613章 禅让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

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

帝尧在位六千余年,修仙了道,达到了地仙的极致。但在位之时,他却并没有修炼成仙,以真正的仙神状态统御人族。

虞舜,本名姚重华,号有虞氏,母曰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于姚墟。目重瞳子,故名重华。龙颜大口,黑色,身长六尺一寸。舜父母憎舜,使其涂廪,自下焚之,舜服鸟工衣服飞去。又使浚井,自上填之以石,舜服龙工衣自傍而出。耕于历,梦眉长与发等,遂登庸。

帝尧闻舜贤明,命娥皇女英二女嫔于舜,提拔舜于荒野,让其辅佐管理朝政,并赐封地虞,而帝尧则一心修道,以求突破天人界限,成为天仙。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因为帝尧晚年疏于管理朝政,对国家天下的掌控力下降,使得他的女婿舜因为长时间的摄行政务,而获得了唐国实际上的权利。

同时,在某些玄门修士的唆使下,掌握帝国大权多年的舜便将苦修求突破的帝尧囚禁了起来,使其内外隔绝,使尧和朱丹父子不想见。

最后出现禅让,由尧将帝位禅让给舜,舜继位后改国号为虞,治都蒲阪,称帝舜。

不过帝尧却没有死,虽然失去帝位,但不仅是实力还是以往的功绩都让帝舜忌惮,而伏羲不忍人族的这位圣王死于非命,所以便将其纳入火云洞中,“白日飞升”。而帝尧也因祸得福,证全人王道果,借助人道气运的灌输,修成不休金仙。

九为极数,有人娲皇娘娘之后,帝舜便是是三皇五帝之中最后一位圣帝,虽然这位圣王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道德圣人,甚至登基的手段让某些人诟病。

但帝王不讲私德,只要他能够让治下的平民百姓各个阶层生活幸福,让国力强盛,人族进步。那么他的统治便稳固无比,获得人民的拥戴,便是人族的英雄,人族的圣王。

帝舜在位亦有五千来年,在继任初期,其治下的中洲虞国国力强大,选贤任能,举用“八恺”、“八元”等治理民事,放逐“四凶”。巡狩四方,整顿礼制,减轻刑罚,统一度量衡。

不过在继位后期,整个中洲大地却出现了水患。

洪水虽然是天灾,但也是人祸。人族要铸就三皇五帝,可每一位帝王都有着自己的劫难,而且因为帝舜很有可能便是最后一位圣王,所以上天便降下洪水劫难以示磨炼。

同时,人族经过数万年的发展,对中洲各地的山川水泽开垦过多,破坏了大地的地貌和地理,使得原有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出现了大量的水土流失,虽然说是天灾,但人祸因素却更大一些。

洪水频发,帝舜便让鲧为治水大臣,希望他能够平定水患,还人间一个太平。

鲧是大禹的父亲,也是一个传奇人物,帝颛顼后代,可谓是神裔,不仅实力强大,而且还可以于天界的天帝尤其是北方天帝通联,被尧封于崇地。

鲧治水,借用了一件奇宝息壤,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将洪水泛滥的地方用息壤堵住,水势越高,堤坝修建地越高。

然而事与愿违,虽然息壤很奇妙,但鲧却不可能一直用它来堵水,他实力在人族虽然不错,但再仙神眼中缺有些不够看了,无法发挥出息壤全部的力量。而且出现水患的地方过多,鲧虽然全力堵截,但仍是有些疏漏。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堤坝虽然修建地越高,可一旦洪水超过了警戒线,破堤而出的话,那么产生的水患对人族毁坏更大。堤坝只能短时间堵塞江河,而不能一直如此。

治水出现了大问题,甚至产生的灾难比以往还恐怖,所以帝舜需要推出一人来承担责任。

再地球的历史书种,有关是谁杀死鲧的有了许多不同的说法《山海经·海内经》说:“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是被鲧窃取息壤的天帝派遣火神杀掉了鲧。《左传》:“昔尧殛鲧于羽山。”说杀鲧的是尧。《国语·周语下》:“舜之刑也亟鲧。”是帝舜杀掉了鲧。

而在现在的洪荒里,鲧偷去天帝的宝物是被默认的,要不然他一个非天神的巫师有怎么能够盗取息壤这件法宝呢?所以在洪荒中,要掉鲧性命以平息百姓怒火的是帝舜。

禹,鲧的儿子,又名姒文命,鲧在死后尸体三年不腐烂,在羽山中埋葬。其身虽死但精气不散,在这灵地之中再行汇聚生机造化,孕育三年,最终诞生出了一个灵童,这便是大禹。

大禹人称黄龙体,相传是在有人于鲧解剖腹部时,黄光直接扑面而来,鲧的尸首边龙吟声阵阵而起,一条黄龙飞入鲧的肚中,最后诞生出了一位法相为神龙的灵子。

大禹成年之后,舜便认命大禹为治水大臣。和父亲才去“堵”的方式不同,大禹采取“疏”的方式去管理水灾,治理水患。

为了治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苦心治水三十多年,不仅为自己建立巨大的威望,同时功绩也在最突出的。

在平定了水患之后,大禹的威望也达到无人客撼动的情况。而且帝舜晚年之后其情况于帝尧类似。舜也想成为长生不死的神仙,所以想要突破当前的境界。

不过舜最后的结局和帝尧的一样,都没有在在位之时,以帝皇之气修成天仙天神道果。大禹效仿舜的登基历史,先将舜囚禁,然后逼其禅让,改国号虞为夏,都阳城。

夏禹和虞舜有杀父之仇,说大禹对帝舜不怀恨在心是不可能的。只不过帝舜毕竟是人族圣王,而且背后有玄门支持,即便是他背后的巫门也不愿意彻底得罪拥有四圣的玄门。

所以在禅让之后,大禹便以让帝舜巡视为名义,让其去南方巡守,南方现在可不是膏腴之地,而是蛮荒所在,此行此举不易于是将其贬谪流放,不过是名义上好听而已。

舜苦难于南方,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而舜死时,娥皇女英二女不得相见,闻之恸哭,以涕汨挥,竹尽斑,泪干而死,世人谓之湘夫人,其竹为湘妃竹。

舜帝和二位湘夫人死后,英灵不散,伏羲怜之,将其化为人道祖灵,封为神,并让帝舜获得最后一位圣王道果,配享火云洞。

后人有云: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而天下誉之。

第614章 九鼎乾坤



大禹治水三十余年,走遍了水灾泛滥的区域,因为治水的功绩,夏禹在这些地区声望极高。

成立大夏之后,大禹便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建立夏国九州,九州分为:豫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冀州、兖州。

行政区域自古有之,而大禹这次划分九州当然不是单纯的改变九州名称,而是借助区域变化而不断削弱地方权利,减弱各方诸侯的威胁,集权中央,以巩固夏王朝的统治。

分化区域,一统九州耗费了大禹近百年的时间。作为曾经的一个地方诸侯,他当然明白各路诸侯对人王的掣肘,而帝尧帝舜两位圣王晚景凄凉,和这些诸侯的离心撇不开关系,所以他便下定决心削弱各方诸侯,即便他统治的国土面积比以往要小也在所不惜。

有些时候庞大臃肿,而且政令不通掣肘急多的国家所表现的国力远远比不上那些政令合一上下一心的国度。

而且大禹也从巫门中人知晓了火云洞中地人道圣王计划,既然人道圣王已经没有他的分,他也就不愿意做有名无实的人族共主。

共主之名有德者居之,人道气运不断涌入自己体内,若是自己或子孙后代命格不硬,那么建立的人道帝国立马分崩离析。

夏禹不愿意如此,他宁愿自己的国土变小,不占据虚无缥缈的名分,从而换去大夏的长治久安,国祚延绵,将名义上的公天下,变成他们姒姓夏后氏私天下。

成功巩固国土,划分九州之后,大禹便命九州州牧上供天下之铜,铸造九鼎,一州一鼎,进一步稳定巩固大夏的统治。

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鼎中常满,以占气象之休否。

九鼎可以成为人道圣器,也是大禹为大夏制造的国之重器,建成之后,可以锁定镇压夏国的国运,延长夏朝时间,所以炼铸九鼎非一日之功。

巫门大能也清楚现在夏国对他们的重要性,所以便极力推动夏禹铸造这九尊巫鼎。巫门为了让中洲的夏国变成,许多小世界的巫国一样,便捕杀九龙子,一龙血为引,龙魂为精魄,镇压人道气运,建立大夏巫朝。

龙之九子,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赑屃、狴犴、负屃、螭吻。

这九位龙子自然不是真龙子嗣,此时的龙族虽然在洪荒有些衰弱,可龙族现任的龙祖青龙神孟章可是天道圣兽,镇压天之东极,护卫洪荒。

受到青龙的福泽,真龙子嗣可是受到天道承认的福兽祥兽神兽,如果巫门拿真龙子嗣来炼制九龙子,青龙岂敢罢休。

这九位龙族,乃是龙族庶出,亚龙一族,虽然有龙血是龙裔,但再龙族地位不高。所以巫门再花费了一部分精力和力气后,便捕捉了这九位龙族龙神,用他们锻炼初夏国九鼎。

千锤万炼,巫道祭祀,经过九百年的锻造,这九尊神鼎即将炼成。大禹闻之大喜,便祭天拜神,为九鼎成功奠定最后一步。

祭天之时,九尊大鼎仍在燃烧,各种法相异象不断显现。

大禹看了一眼即将成功的九鼎,对一旁的巫老巫祝吩咐了一声。

巫门准备良久,自然明白大禹的意思,大祭祀拿出早就准备好的祭文,带领诸多巫师在一旁念诵祭文,而大禹在巫师的引导下跪在九鼎前。

这篇祭文,挥挥洒洒数千字,都是巫门巫文书写,大禹也认不全。念完巫祝祭文,诸多巫师围着九鼎不断手舞足蹈,进行巫门的祭祀仪式。

做为大夏国国主,夏后,大禹也不可能将所有祭祀的工作都交给巫门,所以当大祭祀将祭祀的巫文念完之后,大禹便开始站起来,脚踏禹步,祭祀天地。

以天地为炉,九鼎为柴,功德为火,逐步祭炼,顿时九鼎相互敲击,一阵阵清澈的鸣声响彻洪荒宇宙。

“吾为夏后大禹,今化九州为赤县神州,立下九鼎以镇压九州气数!”

九鼎一阵震动,红光闪耀拔地而起,九鼎之中的九个龙神法相也涌现出来,气势冲霄,接天连地,好像真的和天地诸神开始沟通起来。

九天之上,虚空之中,伏昊对着女娲笑道:“正待此时!”

女娲嫣然一笑,将手中的乾坤鼎祭出,和地界的九鼎开始沟通起来。

鼎是国家重器,天地权柄代表之一,乾坤鼎昔年便是地皇圣器,想要将其炼成先天至宝,除了材料登基之外,更要天地气运将其中的法则大道推行圆满。

现在乾坤鼎离圆满只差一丝,所以伏昊便想通过夏禹的九鼎汇聚气运时,人道气运冲入宝鼎之中,一举完善里面的法则制度。

乾坤鼎若成至宝,那么大夏的气运也会因之延长受福泽,这是一件双赢之事。所以巫门捕杀九龙子时,圣兽青龙并没有多加干预。

人道洪流,不可抵挡,天道巍峨,无可抵御。乾坤一掷,龙凤呈祥,星辰幽冥皆被其影响。

乾坤者,天地也,掌天庭,管地府,天地本源皆在其中,人者勾连天地,通天连地混元一体!

乾坤鼎的虚影法相呈现在天地诸神眼中,人间九鼎于其勾连,如材似火,两相贯通。

“天佑我大夏!”大禹喜不自胜。

虽然不知道这番震动天地的景象是如何出现,但对于大禹来说,这便是吉兆,这便是福泽,这便是他们大夏朝的气运!

“恭喜大王,天佑大夏!”

“恭喜大王,天佑大夏!”

呼喊者成千上万,不乏修为高深者,整个阳城都被他们震动,夏都千万国人一同关注这等天地异象。

乾坤鼎周身鸿蒙之气流转,先天灵光不断,天地发出一声巨响,一道五祥光直冲天际。

“天道感应,居然是一件先天至宝诞生!!”元始天尊满脸震惊地望着空中的巨鼎虚影。

之前伏昊便炼制出一朵至宝莲台,而现在女娲的乾坤鼎也成功晋级,而据元始所知上次圣战中的帝皇玺也爆发出的威力也不比先天至宝弱多少。

宝物在玄门诸圣手中没有什么变化,可天地二皇却让自己手中的至宝接连进步。要知道在这两位登基掌天之前,那些宝物可无法和先天至宝匹敌的。

天庭气运真的有这么强大?元始不禁扪心自问,心心中对于天庭人间的气运多了几分火热。



第615章 通天的无奈

碧游宫中,高坐云床之上的通天教主用着复杂的眼神望着虚空中的玄黄神鼎。

说他不渴望先天至宝那是假话,成为混元大罗金仙之后,想要让自己的道行每前进一步都是千难万难。他现在都有些懊悔自己当年所修大道太过狭窄,导致进入混元之后便难以进步。

剑之一道,他通天已经走到极致,而截之一道,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