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帝国校尉-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高林还要拦阻,太子已迈步朝前走,他一咬牙快步上前,持刀走在前头,平戎殿侍卫们见状随护在太子周围。

“英王,清辉郡主领兵在外,王位你可以争,切莫伤了太子。”

睿王在心里暗骂愚蠢,占优势时不敢冒险一搏,寄希望于一道国王口谕,独孤英敢在草原抗命,岂会乖乖听话自解兵权,在军中的威信谁能与她比肩,就算登上王位也坐不安稳。

沿途宫院见太子的人已被包围,英王又不下令动手,皆以为局势已在掌控中,领人悄悄跟随在队伍后,等到了梅林湖边,英王身后侍卫太监已有五六百人,而高林所领不过二三十个侍卫。

“英王,梅林就在眼前,你想如何接驾?”

到了梅林性命已无忧,武圣虽不愿参与王子之争,但如有人想下杀手,他该不会无动于衷,太子在湖边站住,望着湖水淡然询问。

“王兄何必明知故问,武圣坐镇梅林,谁敢冒犯他老人家,还请王兄传令,让梅林的奴才们将父王护送到湖边,我与大臣们在此接驾。”

太子叹息道:“王位之争历朝皆有,却不曾像如今这般,将满朝武大臣当做人质,英王,让睿王领大臣们去接驾,我一人留于此地为质,你意下如何?”

英王心中犹疑更甚,动手前已派人通传端皇妃,到了湖边怎不见踪影,莫非先行去了梅林?他的猜测这回没错,端皇妃得知已控制住太子,领宫中近百侍卫太监登船去了梅林,武圣已表态不参与诸王之争,以他身份断不至于虚言哄骗。

“皇妃娘娘,太子、英王和睿王领群臣在湖边接驾。”

总管太监入屋禀报,端皇妃坐在国王床边,闻言大怒:“湖边接驾,岂有此理,让他们入林跪迎圣驾。”

“端妃,何须多此一举,尽管将陛下抬去吧,老臣不会出手阻拦,皇家的事已尽了本份。娴妃回宫吧,在皇宫内院凡事不争,未尝不是福气。”

娴皇妃望眼昏迷不醒的老国王,两滴眼泪噙在眼角,与太子联手与端妃还有一拼,今日儿子性命握于人手,除了认输还能怎样,向武圣哭诉道:“老大人,还望您出面保全我母子性命,回去封地再不问朝中是非。”

“本宫既已答应,就不会食言而肥,诸妃争宠,王子夺嫡,皆出于人之常情,其间难免各使手段,事定后仍为一家人。”

娴皇妃弯腰谢过,挪步出了竹屋,离开皇宫后,有清辉郡主领兵在外,英王母子心中纵然想斩草除根,当今情势下也力有未逮,以后对太子大概也只会软禁不敢下毒手,太子活一日,睿王就安稳一天,早知今日就不该在朝中拉帮结派,相助太子还能多享荣华富贵。

“端皇妃懿旨:太子、英王与睿王领大臣入梅林跪迎圣驾。”

几艘画舫靠上岸,总管太监看也不看太子,谄媚地去搀扶英王登船,督察使领人走近太子,脸上老泪纵横,监国七年在朝中没有根基,太子的仁慈已与懦弱毫无区别,今日唯有以死相报了。

“高林,先派人护送睿王与大臣登船。”太子见高林持刀不动,怒骂道:“你也要抗命吗?还不快去。”趁人不注意低声呵斥:“入林而安。”高林侧头望几眼太子,抹把脸上泪水,领侍卫们半扶半拉将督察使护送上船,担心端皇妃在船上动手脚。

“太子,登船吧。”

睿王拒绝侍卫护送,走过来搀扶太子,往日恩怨瞬间化作乌有,兄弟就该同患难,此生怕要软禁在梅林中了,太子遇事犹疑不决,他又何曾没做错事,真后悔派兵去拦截幻剑门弟子。

英王当先登岛,在侍卫们环伺下望着湖中画舫,划得慢些又能怎样,今日清辉便要换了主人,梅林以后就成无人问津的孤岛。

娴皇妃的船与太子相交而过,脸上的泪水已划出了情势,太子此去再难出林,睿王此时到放开了心胸,轻笑道:“太子,我还是儿时来过几次,数十年未能欣赏梅林景色了,呵呵。”太子叹口气苦笑道:“父王不下令,我轻易也不敢来,倒是英儿没有顾忌,唉——”

太子的叹息声卡在了嗓子眼,睿王的笑容僵在了脸上,快靠岸的画舫上,武百官中有人惊呼出声,却淹没在湖水两岸的杀声中。

英王毕竟习武多年,梅林传来乱箭破空声,他抓住总管太监就挡在背后,双腿却插上了几支长箭,跪下身时正瞧见禁卫军旗帜从远方飘来,眼前一黑再也没能醒过来。

“哼!”

一箭射死英王,独孤英冷哼一声收回手中长弓,拔出王剑领兵扑向湖边。英王所领侍卫让乱箭射伤不少,残存的人正要迎战,有人瞅见英王头上箭杆,不觉失声喊道:“王爷中箭了。”侍卫们闻声放弃了抵抗,抱着头跪在地上,而从梅林冲出的左右卫军士,长刀一划便是一颗人头,放弃抵抗的侍卫察觉投降保不住命,再想垂死挣扎已没了机会。

在梅林埋伏的弓箭手担心伤及船上人,长箭如雨射向英王和手下双腿,武者察觉不妙本能地去防护要害,恰恰成了不设防的活靶子。短兵相接时更不是左右卫百战精兵的对手,片刻过去梅林岸边只剩下近百无头尸身,英王的人头就提在独孤英手中。

“英儿,不要滥杀无辜!”

弓箭手一轮乱箭射过,湖水中冒出近百颗脑袋,高林的刀在半空停住,扯着嗓子大喊:“不许动手,郡主殿下的卫兵。”侍卫们忙收起兵刃,将湖中的卫兵往船上拉,英王亲信见事已至此谁还敢反抗。

秦如风听见太子喊声,对高林眨眨眼,朝远处禁卫军高声吆喝:“郡主有令,乱臣贼子杀无赦,反抗者灭族!”连喊几声方转头看向旁边船上,给太子行军礼,大声回禀道:“太子,末将不敢违抗军令,殿下有话去和郡主讲。”

“高林,想不想再立大功?”今日事表够了忠心,功劳却没几分,控制局面的是郡主和禁卫军,高林闻言双眼光,拔出长刀表态:“将军,除恶务尽,奴才带人领路,走。”

“以后不许自称奴才,小垣子把你当兄弟,他是我师弟,你就叫我声秦哥吧。”

“好嘞,秦哥,快走,要不会让禁卫军把功劳抢跑。”

画舫停下,睿王搀扶太子上岸,两人眼睁睁望着远处的屠杀,有心去找独孤英,左卫军士护在周围,重盾围成了墙,对太子的话充耳不闻。

梅林中传出喊杀声,端皇妃方感觉不妙,武圣抬手间便把她丢向竹屋外,合手时屋门无风自闭,无形气劲将她拦阻在数尺外,而带来的侍卫和太监,全软绵绵躺倒在远处地上,口鼻中流出的血红中带黑,宇洁正喝骂女兵去砍人头练胆量。

“端妃,今日难逃一死,死前如不想受罪,老实回答一句话,我母亲的病,是否你派人暗算?”独孤英手拎英王人头,端妃一看瘫坐在地,盯着她哭骂道:“我母子不过垂涎王位,从没想过置太子于死地,你好狠的心。”

“看在此情,本郡主不会屠戮英王府,说吧,当年事是否你派人?”将人头扔过去,端皇妃抱起来哭不出声,远处喊杀声渐渐微弱,禁卫军已分明控制了皇宫,抹去泪水惨笑道:“王后去世,陛下心中就已起疑,本宫难以接近太子,怎么去暗算太子妃,又为何要暗算呢,害了她,太子重新纳妃,如生个男孩,岂不彻底绝了念想。”

独孤英默然背转身,端皇妃的话亦曾想过不止一次,若真是她在暗中指使,这几年完全有机会暗算自己,岂不比伤了母亲更有效,看来凶手还真另有其人,而娴妃母子如是当年主谋,照样没理由不朝她下手,一个没有子女的太子,又怎能长久保住储君位置。

“你放心去吧,英王叔子女,在王位争夺中也是受害者,本郡主会上本请求赐予爵位和封地,独孤皇家本就不该兄弟相残。”

宇洁将药瓶扔过去,端皇妃拔掉塞子,看着独孤英背影低声哭道:“清辉,陛下严禁幻公子踏入太子府,其中隐情却无人得晓。”说完不等问就喝下了瓶中毒药,挣扎着喊出几个字:“问无情。”话落不过数息便七窍流血而亡。

“郡主,禁卫军团长俞林求见。”

独孤英望眼端皇妃的尸和英王人头,眼中不觉涩,两个长辈皆死在她手,皇家儿女为何总如此难以相处,为个王位值得吗?

“让他传令禁卫回营,等候太子犒赏将士。”说时看向宇洁:“让秦如风带兵持王剑与英王人头去近卫军,令其即可归营,有新一巡军官在营中,几名校尉掀不起多大风浪,暂且先不要理会。洁儿,宫中事你辛苦些。”

独孤英强忍泪水望着竹屋,俞林带几名校尉快步赶来,参见后与她一同走向竹屋,人未进门武圣迎出来。

“郡主,快去见一面吧,陛下要走了,回光返照,勉强能说几句话。”

看到爷爷枯槁的面容,独孤英扑倒在地失声痛哭,老国王艰难地笑道:“英儿,你没让爷爷失望,呵呵,时也命也,爷爷本想一统河山,却给你留下个烂摊子。骁骑营,禁卫军,听清辉令,只听命于她。孤该走了,王后等了几十——”

“爷爷——”

“陛下——”

老国王合上了眼,诚如所言,时也命也,如天假三五年岁月,以他隐忍几十年的准备和手段,削藩之策实不难成功,最终却功亏一篑,所幸临走前还能清醒片刻,亲口给孙女移交了帝国最精锐军队的指挥权,临终时一句不提太子,心中的失望可想而知。

“禁卫军誓死效忠郡主殿下。”

俞林与五名校尉以武士名义宣誓,武圣目光逐一从各人脸上扫过,冷漠地说:“你们记好了,只听命于清辉郡主独孤英,否则,休怪老夫逆天出手。”说完扶起独孤英,安慰道:“陛下后事交太子处置吧,郡主回翠华宫,召见军部和民部三大臣,稳住帝民的心。”

第220章 消弭兵变

英王口谕传到近卫军团,三名校尉以宫中有变策应禁卫为名,匆匆领兵开赴皇城,中途分兵扑向睿王府、太子府和翠华宫。

近卫营来势汹汹,太子府宫门紧闭,角楼中鸦雀无声,连报警的号角都未吹响,唯有数百名男女剑士在宫门前列阵,幻公子轻盔软甲迎风而立,笑望近卫前锋军士扬起长弓。

“故人在此,请近卫前营校尉相见。”

清越的声音传向长街,前锋巡长刘新杰一声令下,军士们放下长弓,与紧随在后的两巡人结成奇怪的阵势,倒似与剑士队伍护卫犄角,幻公子嘴角含笑做个手势,剑士们飞快调整队形,宫门前两队人如白鹤展翅,恰将幻公子护在中央。

近卫前营匆忙中集结起三个标队,本想出其不意突袭太子府,谁知前锋三巡临战倒戈,以前对高垣骂不绝口的刘新杰竟然会背叛英王,凌波军官还有谁与他同谋?校尉想到此处心底发寒,扭头回望时头上冷汗淋淋,身后几十把短弩上蓝汪汪的钢矢指着人和马。

“校尉,大错尚未铸成,及时回头还有一条活路。”

前营校尉不敢乱动,双目似要喷出火来,怒骂道:“温轻寒,英王爷待你不薄,两年间提做标长授予实权,恩将仇报误了大事。”温轻寒笑应道:“校尉,近前去与幻公子搭话吧,呵呵,今日再提往事还有用嘛。”

温轻寒让亲卫护送校尉到宫门前,幻公子单手施礼问候:“校尉,数年不见威风依旧啊,请细看太子府,是否觉得奇怪,呵呵,太子三卫早就严阵以待了。”

“幻公子何苦参与王子之争?”

号角声突兀地响起,宫门顿时打开,一队队卫兵左臂挽盾右手持刀出门列队,墙头上,角楼中,强弓硬弩排列入林,其间不乏身穿宫装而手持长弓的女子,太子府守备兵力不止三卫精兵,太监宫娥皆能上阵厮杀,三年轮流征战,太子府的人与翠华宫一样,能活下来皆为战场老兵。

“校尉,我来恰好救了你命,前营如有一箭射在宫门,叛逆之名你逃不脱。近卫军包围皇宫太子府,呵呵,数百年来也就一个秦国公。”

战,毫无胜算,败了必定灭族,校尉亮开嗓子大吼:“前营将士,收起兵刃,所有罪责本校尉与首谋之人来承担。”喊完缓缓下马,就见两名标长让押解过来,三人默然摘下头盔,垂头跪在宫门前。

“将三人拿下。”幻公子话落几名弟子持剑上前,温轻寒一扬手,亲卫端起短弩,将毒矢瞄了过去,三名前锋巡长随即发出亮弓的命令。温轻寒收起脸上笑容,厉声呵斥道:“幻公子,帝国将校犯错,自有军法处置,军官荣誉岂容宗门中人玷污,幻剑门人再敢轻动,休怪乱箭射杀!”

“温轻寒,威风耍够了嘛,呵呵,你可知在向谁发脾气。”幻公子话音清冷,目中隐现杀机,温轻寒举起令旗喝令道:“幻公子,你身居何官何职,在京都聚众持兵意欲何为?再不离开内城,令旗落近卫清剿幻剑门!”

“军部没有命令,谁敢在内城纵兵伤人,温轻寒,你敢吗?”

“他不敢,本宫呢?”太子妃轻言慢语,在几名老者护持下走出宫门,温轻寒暗自松口气,朝近卫下令:“收弓列队。”近卫军团退后整队,太子妃开了口,宫门前的事情已轮不到军人多说话。

“太子府掩门藏兵,想让近卫知难而退,皇家不幸突遇变故,帝**官受人蒙骗,幸未铸成大错,未尝没有转机。”

“太子妃——”

“男儿膝下有黄金,别动不动就下跪,起来吧。国王无旨意,军部未下令,谁都没权剥夺军职,皇家绝不容许有人侮辱帝**人。”太子妃说完看向幻公子,轻笑道:“小妹,领人出城吧,如今局势纷乱,莫要陷宗门于兵祸中。呵呵,温轻寒,本宫赞赏你说的话,对处置却有些不满,军人应当机立断,以后在大是大非前,先杀人再论理。”

“标下知错,多谢太子妃殿下教诲。”

幻公子望向太子府中走出的几名老者,彼此都知根知底,单打独斗她或许不输任一人,两人围攻必败无疑,而护持在太子妃身周的武宗竟有五人之多,在提防谁显而易见,叹口气低笑道:“清辉郡主未回京,担心两宫来不及应变,呵呵,若早知殿下胜算在握,幻剑门又何必因我惹军部怀疑。”

“英儿如未回京,就不是陛下亲自调教的孙女了,呵呵,快些离开吧,京都三卫对幻剑门或许有所顾忌,破军营归来英儿也约束不住,陛下曾授权便宜行事。”

幻公子望向太子妃,双目相对一瞬随即收剑转身,领数百弟子往出城方向而去。独孤英悄然回京,她一点风声都没听到,太子妃的话绝不似作假,在众人之前不会去损害女儿形象。破军营以前不太在意,军人不敢擅自行动,而在东海斩杀武宗的蒙面女子,幻公子心中已有其人,能杀人而不引来东海王报复,除了华岳还会是谁。华岳与她虽无交结却素来对幻剑门没好感,若借此机会领兵清剿,翠华宫左右卫加上破军营,幻剑门恐怕真要灰飞烟灭,交起手来军部不会坐视不理,皇家暗卫和骁骑营剿灭过的宗门数不胜数。

一营近卫去睿王府,远远看到禁卫后营旗帜,校尉就下令转头回营,近卫军事先就在保护睿王府,英王在宫中八成会失手,犯不着再去冒险,趁早回营纵然丢了官还能保住命。

分兵后,近卫右营转向翠华宫方向,校尉正要部署前后队,乱箭如雨射向他和几名亲信,十几名巡长狞笑着领兵冲过来,一人挥刀就砍下校尉,挑在枪尖高举向空中。

“谁还想去攻打翠华宫,这就是下场,不要命尽管来试试,老子好几年没杀过人了。”

“军官宣誓效忠皇家,攻打翠华宫就是叛国谋反,弟兄们,千万别做会株连家人的傻事。”

“前有禁卫军后有城卫军,谁要逞英雄自个去,别连累弟兄们送死,乖乖收起兵刃回营,等候军部命令。”

校尉和五名标长眨眼间全死在乱箭下,凌波标营新一巡结业的军官们随之高声叫喊,裹挟起其他人返身回去了。

对新一巡的人,英王和校尉以前视为独孤英心腹,几年下来见无一人升迁,军官们在私下暗骂清辉郡主过河拆桥,有了权势不照顾昔日同窗,几番试探后少了戒心,而过多看重了军令的威严,或者说轻视了草原血战时学兵结下的情意,会主动去为战友挡刀挡枪挡乱箭的血肉情,未上过战场的人永远难以理解,英王的智囊独孤无忧也不例外。他若知晓学兵守城期间,曾有名校尉为拦阻敌人,带亲卫队跳到豁口用骨肉筑城,就不会相信封官许愿能收买新一巡的学兵了。

近卫军团五个营,一营轮值守城,三个营无令入城,军团长得知消息急忙领剩下的一营人追赶,半路遇见三个营往回走,稍微盘问几句,老将军差点跌下马背去,英王竟敢发动兵变,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对他拉拢军官的事隐瞒不报,认为不过借以壮胆而已,谁知铸成今日大错。

“速报军部,各营跑步回营,无令不得出营门,抗命者视为谋反。来人,将两个校尉绑了,等候军法处置。”

给两名校尉戴上刑具,亲卫队长喝问道:“你们的亲卫队呢?”两人垂头不敢搭话,设计骗亲卫队长进帐,乱刀下化作残尸,亲卫队疏于提防,临变又无人指挥,早就死伤殆尽,否则校尉岂能顺利领兵出营。亲卫队长咬牙骂道:“好狠的心啊,嘿嘿,押走审讯。”

“将军,除前营温标长外,请下令将各营标长全部拘押。”

老将军怕激起兵变,还想等回营再逐个解决,亲卫队长拔刀高喝道:“各营标长下马受绑,拖延抗命者人人可杀!”几名参与过深的标长不愿束手就擒,领亲信想要顽抗,谁知亲信中有人从背后下了毒手,提着脑袋高声喊叫:“皇家暗卫诛杀叛逆,抗命者灭族!”

骚乱方起便让暗卫血腥镇压,巡长们忙喝令手下不得妄动,十几名标长垂头丧气走到队前,闭上眼任由亲卫捆绑,此时谁还不清楚,皇家对三卫领兵军官的监视和控制,不光只有摆在明面上的亲卫队,皇家暗卫身份隐秘更是防不胜防。

老将军解下佩剑扔到地上,朝亲卫队长苦笑道:“三卫拱卫京都,近卫军团生变,老夫且留残命维持军纪,你派人看管吧。”

“将军,下令回营吧,静等军部命令。”

亲卫队长拾起佩剑一摆手,几十名亲卫环立在老将军马旁,从此刻起,他也成了被看管的人,但亲卫队长却指挥不动各营,军令与军政相互制约,在清辉帝国发动兵变谈何容易,从未掌控过兵权的英王未免死得太冤枉。

军令部和军政部接到近卫军兵变报告,两大臣在衙门中一时难以处置,京都三卫与其他军团不同,任用标长都要报宫中审核,突然撤换三名校尉十几名标长,军部不缺后备军官,但此时该去向谁禀报?国王口不能言手不能动,太子又在深宫中,进宫去岂非自投罗网。

“郡主殿下请大人过府议事。”宇文洁对军令部比自家院落还熟悉,一句话方说完,军令大臣就迈步往外走,京都总算迎回了主事人,宇文洁忙拦住:“咯咯,大人,您先安排卫兵,我还得去军政部和学部呢。”

“嘿嘿,丫头,我不去你还真难进衙门,两个老家伙都有重兵在保护。”

“老头,你还笑人家,咯咯,军令部都快成要塞了,光在大门口机弩就摆了几十架。”军令大臣眯眼笑道:“不摆出这阵势,有人早就发动了,那还等得到你回来立大功,嘿嘿,以后学着点,真期待帝国出个女军令大臣,哈哈哈。”

第221章 权力平衡

翠华宫中,独孤英洗去脸上泪痕换身白色衣甲,方回到公务房就沉下了脸。.M

“卑职到得稍迟,英王府已有所防备,虽再三告知殿下宽容之意,王府护卫拒不缴械,裹挟英王妃和世子等人强行突围,混战中仅小郡主得以幸免,还是独孤无忧领人以死相护才得保全。”

独孤英一掌击在墙上,怪不得禁卫将士,她疏忽了,事先就应派兵保护英王府,皇家嫡系子孙仅有数人,不杀端皇妃和英王后患无穷,而英王世子年仅十八,几名弟妹更是何罪之有,皇家儿孙血脉相连,斩草除根的事她做不来,不愿像爷爷般用半生来忏悔。

“把无忧先生先请来吧。”

英王在宫中仓促动手,落入太子妃算计中,任独孤无忧号称智计无穷,终究不过一介书生,得知事败约束不住英王府两卫护兵,眼睁睁太子妃等人裹挟走,好说歹说总算劝阻放火烧宫,从而保住藏在书桌后的小郡主,给英王留下个骨肉血脉。

“先生,郡主有请。”见禁卫要带走独孤无忧,吓得年仅三五岁的小郡主拉着衣袍直哭,右营指挥使正要解释,独孤英已快步跑过来,将小郡主揽在怀中泪水长流。

“皇姐,我怕——”小郡主抱着独孤英脖子,似乎小船找到避风的港湾,独孤无忧扭过头暗自叹息,皇家儿孙的情仇他了。

抱起小郡主,独孤英默然走向公务房,在门口骤然停下步,转身朝院中亲卫哭吼:“自今而后,小妹纵然烧了翠华宫,没有本郡主的话,谁也不得责备半句,任谁都不行!”

军部和民部三大臣方踏进翠华宫,就听到远处传来的哭吼声,宇文洁心头一沉快步跑去,唯有她清楚独孤英的情绪已快要失控,射杀英王逼死端妃,亲眼王去世,一个清晨她经历得太多了。

公务房的门砰地一声关上,宇文洁方喊半句就得到一个滚字回复,朝闻声赶来的雷鸣苦笑一声,摆手示意他莫要去撞钉子,轻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