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倒不是说日军的药物有多好,而是要从日军手里缴到东西难度很大,这可以说是一种荣誉。
这也不怪那些日军辎重兵糊涂,要知道日军第33师团一路下来都是长驱直入的追着英军跑,哪里有过这种被敌人突围防线打到后方的情况,再加上通讯又不是很到位……这时代的通讯主要靠电台,而电台这玩意要是没开机就啥都收不到,于是在行驶中的辎重车队就一头撞上了突围而来的中英联军。
车队往南行驶了半小时后,就在张旺生的指引下沿着岔路往东行驶。这时因为大家都知道车队还没有真正的脱离危险,所以都很安静,就连一直都抱着消极态度的英军这时也十分配合,一路上主动担任起警戒及疏导交通的任务。
这并不奇怪,部份英军及斯科特之前之所以不配合,完全是因为他们不认为自己能够突围注定要做日本人的俘虏,在这样的前提下才因为不希望激怒日本人而采取消极的态度。
但是现在,就算那些不懂军事的记者都知道如果没什么意外的话,他们已经算是突围成功了。
能带着尊严回到自己的国家和亲人、战友身边,谁又会愿意做日本人的俘虏呢?!
于是自然而然的就主动配合中**人承担起一些任务。
这使得行军十分顺利,虽然这支部队有着汽车、坦克、装甲车等八百多辆,在公路上排的队是一眼看不到头,并且是在黑夜中无灯行军,但还是有惊无险的一路前行。
这其实有一部份原因是日军33师团进攻太顺利速度太快……因为进攻太顺利推进速度太快,所以33师团一路上来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兵力去防守后方的要地。要知道他们可是一路仰光打到这里的,前后数百上千公里,要是一路上的要地都派兵驻守的话,那整个33师团只怕都不够用。
反之,如果日军要是在某个桥梁或是某段比较险要的公路上有兵驻守的话,他们只需要将其炸毁,就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减缓这支大车队的前进速度了。
若说炸毁桥梁或是公路就能挡住中英联军,那倒不致于。
因为英军也有他们自己的工兵和设施,他们随时可以架起浮桥或是修建公路。
不过只怕这也够呛,因为这很有可能会使中英联军被后头赶上来的日军给追上。
但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到了天色蒙蒙亮的时候,工兵团就带着车队赶到了与斯利姆将军说好的接应地点……普岭。
在这里,英**队头一回十分准时也有点样子的在那里布置好防御工事做好了接应工作……毕竟这是接应自己的部队,他们可不敢有些许大意。
………………………………
第九十二章 油田之战(九)(加更求票)
“长官!”张弛听到拦在面前的英**官叫道:“你们是中国工兵一团的吗?我们是英印十七师二团的!你们安全了!”
张弛差点就笑了出来,“你们安全了”这话从一触即溃的英军口中说出来是那么的幽默。
“安迪上校!”张弛冲着身后十几米的一辆吉普车大声喊道:“我们到了,前面是英印十七师的部队!”
“真的吗?”安迪惊魂示定的从吉普车上跳了下来,连车门都顾不得关就一路小跑的走上前来。
“史密斯少校!”安迪很快就认出了前头车灯下的英军军官,于是终于确定他们已经到达了目的地。
下一秒安迪就朝身后大叫:“嘿,伙计们,我们做到了,我们成功突围了!”
“Yeah!”张弛听到英国人的欢呼声,接着这个欢呼声很快就由前至后的传染到整个车队。
于是整条公路都沸腾了起来,到处都是英军士兵从汽车上跳下来欢呼着、拥抱着、跳跃着,许多人甚至还兴奋得把钢盔高高的抛到空中。
当然,这些英国士兵都没有忘记是谁救了他们,在经过工兵团的队伍时都争相上来与中**人拥抱握手,他们虽然明知道中**人听不懂英语,但还是不断的说着感谢和赞美的话:
“谢谢你们,我的朋友!”
“你们救了我们的命!”
“你们是好样的!”
……
各国的记者也趁着这个时候围了上来争相抓拍这些感人镜头,于是英军士兵又兴奋的摆出各种姿势与中**人合影。
“谢谢你们!”佩奇终于在人群中找到了正叼着香烟坐在装甲车上的张弛,她一边朝着张弛不停地按着快门一边说道:“你们接下来去哪呢?我想,你们一定不会跟英军一起朝另一个方向进攻是吗?!”
“当然!”张弛回答。
“我们还能再见面吗?”佩奇问。
“也许吧!”张弛说。
“我能帮你什么吗?”佩奇又问:“任何我能做到的……以表示我对你们的感谢!”
张弛看了看佩奇手中的相机,再看了看周围不停闪烁的闪光灯,就回答道:“如果你能把这一仗客观的写出来,那就是在帮我了!”
“当然!”佩奇十分干脆的答应了下来。
张弛当然不是想出名,也不是想让工兵团出名。
对于这些他没有半点兴趣……一个随时有可能在战场上死在敌人枪口下的人,又怎么会对出名有兴趣呢?!
张弛的用意,是希望通过记者的笔让全世界了解到英国人在缅甸战场上有着多么险恶的用心,以此也可以间接的对英国政府施加一些压力……如果再继续这么干的话,英国就要受到国际甚至本国公民的遣责。
但同时张弛又知道这能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英国方面很容易就可以利用权力控制住媒体的舆论导向……言论自由完全是扯谈,尤其是在战时,尤其是在英国正遭到德国从海面上封锁及空中的轰炸时,英国政府是不会管什么言论自由的,他们会说那些是国家安全,是会影响到军民士气的国家安全。
其次,就是在国家利益面前,就算外界有一些压力也会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
事实也正如张弛所想的那样,佩奇最终也没能如实或者可以说从根本上说明为什么会有仁安羌之战,不仅佩奇是这样,其它国家的记者没能揭露伦敦在战略和战术上利用、欺骗盟友的阴暗心理。
当然,大难不死的记者们也在尽情的赞扬他们的救命恩人。一时之间《泰晤士报》、《纽约时报》之类的世界大报的头条全是中**人的身影,英国记者甚至说:“这是近百年来中、英、日军在同一时间、同一战场所做的较量中,中国人赢得了第一次令人尊敬的胜利!”
然而这些在表面上的赞扬却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如果说真有起到什么作用的话,那就是这场胜利同时也鼓舞了中国国内正与日军苦战的百万大军及深受战争磨难的几亿百姓。
看看英军的汽车已经跟工兵团分流得差不多了,张弛就把烟蒂往地上一丢,对佩奇说道:“再见了,女士,我们要追日本人去了!”
张弛的话很快就引来了记者及英军士兵的一片欢呼,甚至还有不少英军士兵在朝张弛等人叫着:“好样的,中国人,狠狠踢日本人的屁股!”
“把日本人从缅甸赶出去!”
……
张弛微笑着朝那些英国士兵和记者挥着手道别。
从某方面来说,这些英军士兵还是很可爱的,他们也是伦敦决策者的牺牲品,他们也是被逼无奈……更可爱的是,这些英军士兵根本就没意识到张弛等中国士兵就在他们眼皮底下把原本应该归还给英军的坦克、装甲车和汽车都开走了,而他们甚至还在后头欢呼……
对于张弛没有半点不好意思……这不仅是因为工兵团救了英国人的命理应收到一点利息,更是因为他知道这批装备最后还是会落到日本人手里。
至于怎么落到日本人手里……这说起来有些匪夷所思:英国人在撤到印度前要横渡一条河,英国人担心搭建浮桥的这段时间日本人就会追上来了,于是二话不说就把坦克和装甲车全部丢下,他们甚至连炸毁这些装备的胆量都没有。也许,他们是希望丢下这批坦克给日本人日本人就不来追他们了吧!
事后才发现,那些追着他们朝他们开枪的根本就不是日本人,而是躲藏在村庄里的缅甸独立义勇军,人数不过区区两百多人。这些缅甸独立义勇军也没想到只这样轻松的打打枪就缴获了上百辆的坦克和装甲车。而这些坦克和装甲车当然还是被交到了日本人手里。
张弛不愿意这一切再次发生,于是就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在英军把坦克丢掉之前抢过来。
“停下,回来!”斯科特在后头追上来大喊:“你们去哪?那是我们的坦克!你们不能把它们带走!”
但是没有人理会他……这不怪工兵团的战士,他们根本听不懂英语,当然也不知道斯科特在喊些什么。
*********
谨以以上章节向新38师第113团致敬!113团在孙立人将军及刘放吾团长的指挥下,以1121人的兵力在仁安羌成功击退日军解救了被困在仁安羌的近万英军,113团身伤亡522人。
………………………………
第九十三章 命令
感谢:我是大书虫只、书友151223232307552、大圣有根铁棒子、亚凝老孙、千千233、柳大鹏、我的鱼泡泡、梦似缥缈、手步聚、方丈大光头、80后的蒾茫、我勒个·去、大灰狼00。、铁小猪、企鹅的哥哥、阿~谋、骞鴻云、梁文艺、来喝一杯、暗暗_啊啊、天天开卷有益、如果胡来V已入坑、独钓湘江、韭菜蒸饺、千千233几位同学的打赏!
******
“乔,我要抗议!”亚历山大气急败坏的走进了远征军司令部,他人还没坐定就朝地图前的史迪威叫道:“中国人带走了属于第七装甲旅的装备,这是无耻的偷窃,是抢劫,我代表英国政府表示强烈的抗议,这是英国人的财产,中国人不能这么做!”
(注:“乔”是史迪威的昵称,史迪威因为说话尖酸刻薄,所以有个“醋酸乔”的外号)
“阿历克斯!”史迪威抬起头来回答道:“你说得不对,那是美国的财产,你忘了那些装备是根据租借法案由美国提供给第七装甲旅的,而且到目前为止,你们还没有付款!”(注:“阿历克斯”是亚历山大的昵称)
闻言亚历山大不由一愣,原本他以为在这方面史迪威会站在他一边的,但事实却恰恰相反。
他不知道史迪威有着自己的算盘……英国人在缅甸战场上的表现太糟糕了,装备如果在英国人手里,那不仅发挥不了作用反而还有可能落入日本人的手里成为对付联军的武器。这显然是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的。
但是,如果装备在中国人手里就不一样了,尤其是那支让史迪威刮目相看的工兵团,这支工兵团不仅成功的救出了被困的英军还在油田一带打了场漂亮的胜仗。
所以,尽管史迪威将来可能需要英国人的帮助,但史迪威还是决定默许了工兵团的“抢劫”。何况这种做法还很合史迪威的胃口。(注:史迪威的性格里带着浓重的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美国人多少都有点这样的性格。)
“可是将军……”亚历山大还是有些不甘心。
“阿历克斯!”史迪威打断了亚历山大的话:“我想知道中**人救出被困在仁安羌的英**队了吗?”
亚历山大愣了下,就无奈的点头道:“是的,他们做到的了,但这并不代表……”
“那中**人还是你嘴里无耻的小偷吗?”史迪威根本就不给亚历山大说话的机会。
“不,不,但这不是一回事……”如果亚历山大够聪明的话,他就该知道这时说什么也没用了,但这个“逃跑将军”显然没有这种智慧。
“那就够了!”史迪威两手一摊:“你们还能要求什么呢?也许对英国政府来说,装备比英国士兵的生命还重要,是吗?否则,就算是报答中国人的救命之恩,你们把这些装备送给中**队也无可厚非!”
史迪威长期担任驻华大使馆武官,他的口才可不是亚历山大能比的,三言两语就说得亚历山大哑口无言。
然而,史迪威又想到将来很有可能需要英国人的帮助,于是语气一软,说道:“阿历克斯,你其实大可不必为这批装备心疼,我会联系美国方面,尽力把这批装备从租借法案上扣除,这样一来,英国政府就不需要为这批装备付款,你看怎么样?”
亚历山大没有不同意的理由,同时他也很清楚,就算自己不同意也无济于事,于是只好铁青着脸点头道:“好吧,乔。但我希望下不为例,希望中国人不要再做这种损害盟友利益的事!”
这话要是让张弛听到了,保准就要冲上去暴打亚历山大一顿……在战场上一而再再而三的损害盟友利益的是英军,但亚历山大却大言不惭的要求中国人不损害盟友利益。
史迪威这时回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话:“你们也一样,尊敬的亚历山大将军!”
亚历山大当然明白史迪威的意思,饶是他脸皮够厚,听到这句暗有所指的话也不由老脸一红。
“谢谢你,将军!”见史迪威劝走了亚历山大,杜聿明就感激地对史迪威说道:“你替我们解决了一个难题!”
“不用谢我!”史迪威回答:“你应该谢工兵一团……”
史迪威指了指地图上工兵一团的位置,赞许的说道:“这是他们应得的!”
另一边还在路上奔波的张弛等人当然不知道发生在远征军司令部里的事,事实上这也轮不到他们担心,担心也没用……他们只是简单的把装备弄到手,至于上峰是什么意思要不要归还,那就是以后的问题了。
张弛心里做的打算,那就是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比如迫于形势无法归还啊,比如暂时要对付日军装甲部队什么什么的。
只要把这时间往后拖一拖,那接下来的事就可以想像了……英国佬等得了吗?他们要是等得了那没问题,陪着中国部队一起在缅甸跟日军作战吧!等不了的话你们先走,装备就在中**队手里先用着吧!等过两年仗打得差不多了,这些装备都剩下一堆破铜烂铁了再还给你们。
当然,此时的张弛及王麻子等人还不知道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在司令部那解决了。
工兵团在凌晨的雾汽中又行军了一个多小时,最终还是不得不停了下来。
原因是空中已经出现了日军的侦察机,而此时的工兵团却是拥有三十余辆汽车、一百多辆坦克另四十余辆装甲车的部队。
这么大的一支车队白天在公路上行军很容易引起日军侦察机的注意并招来敌人的轰炸,谁都不希望好不容易才从英国人那抠下来的装备转眼间就成为一堆废铁。
要将这些坦克和装甲车隐藏起来也并不是件难事,工兵团嘛,尤其这其中还有个木头营长,于是很快就搭起了一座坚固的小木桥通往路边的竹林,坦克再在前头一推……竹林就被辗开了一条路。
这片竹林足足有几百亩,战士们十分轻松的就将坦克、穿甲车之类的藏在其中并就地取材用枝叶为坦克做好了伪装。
王麻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台与上峰联系。
不一会儿王麻子却收到两道命令:
一道是杜聿明以第五军军长的身份发来的,命令工兵团赶往曼德勒待命。
另一道则是林尉以参谋团团长的身份发来的,命令工兵团赶往平满纳配合200师作战。
………………………………
第九十四章 规矩
这一来王麻子就大感头疼了。
服从林尉的命令赶往平满纳吧……王麻子又深知林尉只是个纸上谈兵的人,服从他的命令很有可能会打乱杜聿明的全盘战略。
服从杜聿明的命令赶往曼德勒吧……可林尉又是参谋团团长,这个参谋团是代表蒋介石在缅甸指挥的,不服从他的命令是要被杀头的。
于是王麻子想了想,就把参谋团的命令转发给杜聿明。
一直等了半个多小时,王麻子才收到杜聿明的回电:“服从参谋团的决定!”
虽然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王麻子却知道上峰在战略上肯定是出现了分歧,否则不可能会有两条不同的命令落在工兵团身上。
这在战时是很严重而且也不应该出现的事情,此时的工兵团还好,他们是躲在竹林里等天色入黑了再行军,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回电然后再等待上峰修正命令。这要是正在打仗的部队,突然接到两道完全不一样的命令……哪里还有时间等,就只能看情况选择其一来服从了,而这不仅会浪费战机,一个不小心还会出大乱子。
但王麻子也不想考虑太多,上峰的事就让上峰自己解决去。现在既然杜聿明妥协了,那就制定了一个前往平满纳的计划并派出几支部队驾着装甲车做好侦察工作并沿路占领要点。
于是张弛也就知道了工兵团即将赶往平满纳,这没什么好意外,原本工兵团也就是计划赶往平满纳与200师汇合,而且张弛也想当然的以为……在得到右翼的英军已经撤退的情况下,平满纳会战已经不可能进行了,此时的**在平满纳的部队应该已经进入层层阻击逐步兵退的阶段。
但后来张弛才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而这一点……也正是杜聿明与参谋团在战略上有分歧的地方。
这些都是后话。
此时的张弛正坐在由柔软的竹枝铺好的地上享受着英国佬的牛肉罐头……自从工兵团进入乔克巴当与英军合作之后,好处之一就是伙食补给由英军提供,而英军提供的伙食就是牛肉罐头和压缩饼干。
当然,这其中也有日军的压缩饼干……工兵团在路上缴获了几辆日军的补给车,其中就有许多压缩饼干,因为图新鲜,战士们就各样抱了几箱分了。
这些玩意也许对英国兵或是日军来说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了,但对中国士兵来说那就是一种奢侈,甚至还有许多兵把这些东西藏着揶着不舍得吃……
这其实有些好笑,打仗的兵,都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这藏着揶着留给谁?
但张弛却很能理解这部份战士的心理……那都是给饿怕了的,藏着点粮食心里踏实!
“英国佬和鬼子为啥都带饼干上战场?”小浙江一边大口大口的啃着饼干一边含混不清的说道:“不过这玩意还真好吃,要是能天天吃上就好了!”
“这你就不懂了吧!”老班长是个老兵,多些见识,他扬了扬手中的压缩饼干回答道:“这玩意啊,一是不重可以带上很多;二是不用煮;三是不会被雨水淋湿……带着它上战场那可省下不少麻烦!”
“哦!”闻言众人不由恍然大悟。
“不过,这小日本的饼干里为啥又喜欢整上这糖豆哩?”同乡人拿着日军的压缩饼干发愣。
“这还用问!”流氓一边朝着一罐牛肉猛攻一边满嘴油的回答:“小日本想在临死前吃几块糖呗!”
“哄”的一声,战士们全都笑了起来。
张弛不由摇了摇头,做为半个军迷的他知道,日军之所以会在饼干里加入这酸甜味的糖豆并不是因为嘴馋,而是出于实际考虑。
这个实际就是压缩饼干又干又涩,在缺水的情况很难下咽。这一点对于日军来说尤其常见,因为他们的军队经常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作战,缺水对日军来说那是家常便饭。于是日军就想了一个办法,在压缩饼干内加了酸甜口味的糖豆……这糖豆的酸味可以刺激唾腺分泌口水,使压缩饼干食用起来不是那么困难。
当然,这一招英军是用不上的,一方面他们的部队一般不会出现缺水的情况,另一方面,万一缺水的话英军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像斯科特那样选择投降。
吃饱喝足了,张弛就找了个地方拿着卷成一团的竹枝垫在突起的树根上就躺下了。竹林里到处吹着微风,阳光也若有若无的从竹叶间透下来,倒是个休息的好地方,这才躺下没过一会儿张弛就有些迷糊了。
混沌间,张弛隐约听到些嘈杂吵闹声,不由好奇的扭头一看,却见流氓和几个兵正用麻袋套着小牛一顿拳打脚踢。
大牛慌忙跑上前来护着麻袋里的小牛叫道:“弟兄们,手下留情,手下留情!俺兄弟俩不懂事,弟兄们大人有大量……”
“住手!”张弛立时就坐起身来喝止了流氓等人的动作,当他看到参与者还有小浙江和同乡人时心下就不由一阵疑惑,要是流氓会因为什么事打人那还正常,但是小浙江和同乡人……
“排长!”老班长在一旁小声解释道:“这是不成文的规矩,对付当逃兵的新兵!”
“哦!”闻言张弛就明白了,原来是针对小牛之前在宾河渡口那一仗中想要逃跑的举动。
这规矩吧,说没必要却又有必要,毕竟如果是用军法来处分的话那就不是一顿拳脚这么简单了。而这时国民党的部队又多,做逃兵的也多,上峰根本就处理不过来,于是部队里兵就用这方法对付。
“行了行了……”张弛朝流氓等人一扬头,说道:“差不多就可以了!”
“是!”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