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我们必须要让日本人占上风!”史迪威转过头来问着张弛:“但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
“很简单!”张弛回答:“我们可以透露一些英帕尔的情报给日本人,比如补给站、兵站的位置和信息。”
史迪威脸上渐渐有了笑意:“张……刚才我还说你不懂政治,现在郑重收回这句话。”
在走出史迪威的指挥时,张弛就如释重负的松了一口气。
事实上,他刚才还担心史迪威不愿意这么做,毕竟英国和美国是坚实的盟友。
不过现在看来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国与国之间讲的就是利益,就算再坚实的盟友也不例外。
张弛提的这个建议无疑对中美两国都有巨大的利益。
对中国来说,就是能够打败日军收复缅甸。这样一来甚至连收复滇西及开通史迪威公路都不用了,只需要坐等滇西的日军弹尽粮绝然后重新启用中缅公路就可以。
对美国来说……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消耗日军的战争能量减轻他们在太平洋战争上的负担。而按照张弛的建议,那就是将几个师团的日军分别围困在中国滇西和印度的英帕尔地区,这无疑是一场大仗,其能消耗掉的日军兵力无疑是个天文数字。
更何况史迪威还因为第一次缅甸战役对英国这个盟友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十分厌恶,所以才选择抛弃甚至出卖了英国。
张弛不知道的是,史迪威其实也有犹豫,因为他觉得这么做似乎不太合乎道义……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史迪威在政治上还不够成熟,政治上可没有道义这个词。
接着史迪威转念一想:既然英国人在第一次缅甸战役中都可以那么阴险的欺骗自己,那么今天自己这么做也只是还给他们罢了。
于是就不再犹豫了。当下就把事情安排下去。
这个计划看起来很复杂,但做起来却是十分简单。
史迪威只需要通过情报机构将进攻英帕尔的想法及诸多好处告诉登士,登士再添油加醋一番告诉日本人也就差不多了,附带的再提供一些对日本人有利的情报。
但登士做的却比史迪威要高明得多。
在得到这个想法后。登士首先找的不是日本人,而是印度人。
这个印度人就是日本人从德国用潜艇运来不久的钱德拉鲍斯。
鲍斯这个名字也许并不响亮,但这个人在此时的印度是个与甘地齐名的人,只不过甘地主张以民主的手段,利用印度国内各基层的力量迫使英国放弃对印度的殖民统治,而鲍斯则主张借助外部力量。联合轴心国势力驱逐英国。
简单的说,鲍斯所指挥的“印度国民军”差不多就是缅甸的“缅甸独立义勇军”,鲍斯就是印度的昂山将军。
………………………………
第八十六章 乌号计划
鲍斯一听登士说的这些进攻英帕尔的计划不由喜出望外……这一直都是鲍斯希望的,他日想夜想就是希望日军能够早点打进印度并“解放印度”,这时又得到一个这么好的计划,于是哪里还敢怠慢,当下就与登士一起到牟田口廉也那说事去了。
这也是登士高明的地方,缅甸独立义勇军现在只有三千人,而且还曾大面积反叛过,日本人会对其忠诚度打一个大大的问号,于是说的话也就不足以引起重视。甚至日本人还会想……做为一个缅甸人的登士为什么会这么热衷于日军出兵印度呢?是不是打算让日军出兵印度减轻缅甸的压力好作乱?!
但鲍斯就不一样了,鲍斯有足够的理上提出这个计划,而且他也是日本当下的红人,就像当初日军打进缅甸之前的昂山将军一样,他说的话及提供的情报日本人都会慎重考虑。
有时政治这东西的确很奇怪。
比如这个鲍斯……日本人在缅甸干了什么他不会不知道,缅甸现在是什么下场他也不可能不知道,但他还是宁愿选择缅甸模式以日本人来驱赶英国人。
是鲍斯真的不明白或是真的看不清?
或许鲍斯心里清楚如果日本人“解放印度”后会发生什么,他之所以还这么选择,只是因为只有日本人才会给他身分才会给他权力,否则的话,他不过就是只会喊几句空话的演说家罢了。
果然,牟田口廉也对鲍斯的建议很有兴趣,两个人在翻译的帮助下越谈越起劲,而登士则很聪明的选择了让在了一旁。
于是一个“乌号行动”很快就由牟田口廉也报到河边正三那去了。
河边正三看着这个计划不由眉头大皱,他仔细想了一会儿后就说道:“牟田口君,这个计划也许可行,但不知道你是否考虑过,如果这样进攻英帕尔的话,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补给,这可能会给我军以致命的打击!”
河边正三的考虑当然是有道理的。这一方面是英军在英帕尔一带的兵力雄厚,有十五万人。这就意味着日军至少要三个师团八万人左右才有能力对英帕尔发起进攻。
另一方面,此去英帕尔还要渡过钦敦江及阿拉干山……渡过的问题倒是不大,但渡过之后留下来的问题就是弹药和补给也要通过这江河与丛林。这种既没有铁路也没有公路的丛林对于辎重兵来说简直就是噩梦。
这也正是日军迟迟没有对印度发起进攻的原因之一,而现在牟田口廉也却张嘴就提出一个以三个师团发起大规模进攻的作战计划。
“大将阁下!”牟田口廉也回答道:“首先,我认为以我大日本皇军的精神,完全有能力克服并战胜这些困难。其次,以英军在新加坡及第一次缅甸战役中的表现。我认为我们完全可以以战养战依靠敌人来补给自己,就像我们在第一次缅甸战役时做的那样,而且我相信我们还会做得更好!”
河边正三微微点了点头,他不得不承认牟田口廉也的说法有几分道理,大日本皇军的士兵就算是在补给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也能顽强作战,这种勇气是其它****的军队无法比拟的。同时英军的表现也正如牟田口廉也说的那样不堪一击,所以这次说不定还真有奇迹会出现。
“更何况!”牟田口廉也继续说道:“我部在缅甸这么广阔的战场上面对四面有绝对兵力优势的敌人,以守势战术完成防御任务基本是不可能的,这样的结果只会使皇军陷入被动。与其如此,莫若在敌人做好全面反攻准备之前先发制人。急袭并捣毁敌人的反攻基地,彻底打乱敌人的兵力部署和反攻计划!”
河边正三再次点了点头,形势也正如牟田口廉也说的那样,此时的缅甸可以说是危机四伏,北面有战斗力突然强得可怕的十万中国远征军,西面有中**队的积极反攻,东面是十五万的英军,南面的海洋上又随时都会有未知的英军抢滩登陆……所以别看此时的日军还占领着缅甸,但其实却是被中、英、美联军给包围了。如果任形势这样发展下去,傻瓜也知道不容乐观。
想了想。河边正三就说道:“这样吧,我希望牟田口君能够认真的完成以下这几个方面的调查,如果这几个问题都能够解决,那么我就批准牟田口君这个计划。”
“大将阁下请说!”牟田口廉也不由喜出望外。
河边正三说:“一、必须慎重考虑防备英印军在孟加拉湾方面和缅甸南部沿岸一带的登陆作战。如果在实施英帕尔作战当中出现此种情况,能否采取相应的对策?
二、由于攻占的是英帕尔平原,至时是否还需要增加兵力?是否会给防卫缅甸带来不利的后果?
三、我空军兵力处于极端劣势,对完成地面作战有无妨碍?
四、补给能否跟得上?
五、北面的中**队是否会给英帕尔作战带来不利的影响?”
由这五个问题也可以看出河边正三考虑问题十分细致全面,他担心的是英帕尔作战会将原本用于防守缅甸的兵力抽空,一旦这个战役发起而英军从南面登陆。或是中**队从北往南打都有可能会给缅甸的防御带来很大的问题。
至于西面的中**队……那就不在河边正三的考虑范围之内,驻守在滇西的日军已经构筑了完备的攻势,而且反攻滇西的中**队战斗力也还是一如即往的糟糕,再加上地形的优势,河边正三相信短时间内西面不会有什么问题。
牟田口廉也对这五个问题也不敢吊以轻心,想了想后,就回答道:“大将阁下,请给我点时间慎重考虑下这些问题,或是做完进一步调查后再给您回复!”
“嗯!”河边正三点了点头。
牟田口廉也不知道的是,河边正三提出这些问题其实是给牟田口廉也下了个套子……万一进攻英帕尔的战役失败了,那么河边正三就有推卸责任的书面材料了。
………………………………
第八十七章 补给
牟田口廉也在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就对河边正三提出的五个问题作出了回答:“一:以第54、55师团控制阿吉普方向,坚决阻挡英军有可能的登陆作战保卫英帕尔作战左翼安全。
二:三个师团的兵力已足够用于英帕尔作战,不需要增兵,一旦英帕尔战役胜利,不仅不会对缅甸的防御带来不利的后果,反而还会切断北面中**队的后勤补给线给缅甸防御带来极大益处。
三:建议我空军全面投入英帕尔作战,在英帕尔这个局部地区对敌形成空中优势。
四:补给有可能缺乏,但相信大日本皇军能凭着精神和意志克服。
五:为十八师团提供足够的补充兵,由他们挡住中**队的进攻保护英帕尔作战右翼的安全。”
应该说,牟田口廉也这些回复有点扯,这其中尤其是第四条……对于补给缺乏的解决办法居然是要依靠精神和意志。
但这一点在日本的军队里却的确会说得通,所以河边正三最后居然同意了。
于是日军就以15、31、33三个师团外加两个装甲联队及航空师团主力就从阿拉干山以北展开对印度的进攻,他们甚至都计划好了,在夺取英帕尔之后就将其做为鲍斯在印度境内的落脚点并建立伪政权,之后再以此为根据地继续控制周围地区将战火引入印度境内。
牟田口廉也甚至都在做着自己的美梦,以为在鲍斯所领导的“印度国民军”的鼓动下,印度百姓也会像缅甸百姓一样纷纷揭竿而起配合日军作战。
但他包括其它日本人都不知道的是,不久前******访问过印度,访问期间******曾与甘地进行了长时间的会谈并达成了共识……中印共同合作,为打倒法西斯而努力。
由于甘地在国内的影响很大,再加上印度人的骨子里就有一种“服从”,他们缺乏类似缅甸、越南等国家那样的民族情绪,所以日军所期待的那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形势纯粹是纸上谈兵。
日军在英帕尔战役中一开始的战术还是极为高明的。
他们采用了一种声东击西的手段,先以第55师团对驻守在孟加拉国西部的英印军发动了猛烈的攻势(注:此次攻势在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阿吉普战役)。这一战。日军轻易的包围了战斗力不强的英印第七师,进逼战略要地吉大港。
英军根本就没想到日军会从这个方向发起进攻,为了保住吉大港就不得不派兵增援……于是驻防英帕尔的三个军中,战斗力最强的第15军就被匆匆忙忙的调往吉大港方向。
这就使英军在英帕尔方向上的防守出现了一段空白。于是日军就轻易的渡过了钦敦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朝英帕尔发起了真正的攻击。
也就是在渡过钦敦江时,牟田口廉也犯了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错误……为了弥补补给困难这个缺陷,他竟然下令士兵们驱赶着数万头从缅甸百姓那征集到的牛羊渡过钦敦江一同前往英帕尔。
这一招应该是牟田口廉也从成吉思汗那学来的。
成吉思汗作战的特点,就是在没有多少给养的情况下以骑兵对敌人实施大纵深的穿插,这些骑兵生存的方式除了“以战养战”也就是夺取敌人的物资做为补给外。在青黄不接实在抢不到补给时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赶着牛羊和马匹随行。
这并不是说牛养马匹可以宰杀食用,而是这些牲畜“吃的是草挤的是奶”,成吉思汗的精锐骑兵部队常常是一名骑兵携带着好几匹母马,行军途中要是实在渴了饿了就到母马下喝马奶,据说这样可以让蒙古骑兵在没有给养的情况下连续作战十余天。
牟田口廉也大慨就是受到这种战术的启发,所以就让士兵们带着牛羊一起上战场并严令士兵不到万不得以时不得宰杀这些牛羊食用。
但现代战争却是不比古代战争,日本人也不是蒙古人……蒙古人个个都是畜牧高手,他们很懂得怎么控制成群成群的牲口,而日本人虽说有可能养过几支牛羊。但让他们去控制数万匹牲口那就真是难为他们了。
于是英国佬的飞机在看到下方这个奇景时,只一个俯冲再打上成排成排的子弹,就吓得那些牛羊漫山遍野的四处奔跑,任凭日军辎重兵怎么追赶怎么呼喝都无济于事。
对于即将面临补给缺乏的状况,日军大多数人也是有心理准备的,第31师团佐藤师团长在训示部下的时候就说:“诸位,今夜我们要开始横渡钦顿江了。在此之前,我有话要对大家说明白,请好好听着!只要不发生奇迹,诸位的性命将会在即将发起的此次作战中丧失。但是。不是倒在枪弹之下,你们中的大部分人将会饿死在阿拉干山里。请做好心理准备!”
最后英帕尔战役也的确就像河边正三及日军本身所担心的那样,他们不是败在英国人的飞机大炮上,而是输在了补给缺乏上……虽然饿着肚子的日本士兵还是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但他们打到英帕尔家门口时就已成了强弩之末再也没有力气往前跨上一步了。
所以,英国佬那所谓的“英帕尔大捷”其实是险胜,而且还是在中**队及美国空中支援的情况下险胜。
但现在的情况却有些不一样。
因为张弛知道一件事……在进攻英帕尔时,日军其实还真有“就粮于敌”的机会,英军因为15军匆匆调往吉大港而造成防御的空白,使日军迅速穿插到英军后方。但却因为情况不明派出的穿插部队只有一个大队,结果在占领了英军两个兵站后却因为兵力不足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英军上千辆汽车还有大量的火炮、弹药夺路而逃,后来甚至还被英军夺回了日军攻占的兵站,将包括1200辆汽车、大量弹药、汽油、粮食等物烧成灰烬。
就因为这事,牟田口廉也气得将打这场仗的第33师团长柳田中将解职了。
………………………………
第八十八章 蒙巴顿
这事当然不会再次发生,因为张弛把这个情报通过登士告诉了牟田口廉也。
牟田口廉也在知道这个消息后不由喜出望外……虽然他表面上一直在向日军士兵强调不需要补给只需要精神和意志也能将英帕尔攻下来,但他其实心里清楚,精神和意志不能当饭吃,人总会有一个极限,所以他其实也在担心补给方面会出问题最后导致整场战役的溃败。这会儿一听说竟然有这样的好事,英军大批的给养正在兵站里头存着等着日军去“接收”,于是哪里还敢怠慢,当下就改变原有的作战计划,将穿插部队由一个大队改为整个第33师团,人数足足增加了几十倍。
此次33师团穿插的结果让牟田口廉也以及众多的日军将领欣喜若狂……驻守在那两个兵站的英军根本就没想到日军会突然出现,措手不及之下来不及烧毁物资就溃散了,于是日军就十分顺利的得到了存放在这两个兵站的大批物资。
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牟田口廉也不由猖狂的放声大笑:“看来英国人的气数已尽了,太阳旗将宣告我们在印度肯定胜利的日子为期不远了!”
“张……”史迪威在电话里对张弛兴奋的说道:“干得好,日本人果然朝英帕尔发起进攻了,这下英国佬有麻烦了!”
史迪威有些幸灾乐祸,因为一直以来英国人都是抱着保存实力的态度,史迪威知道,英国人是希望中美联军能在缅北方向消耗掉日军主力,然后他们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去“收复”缅甸。
所以,无论史迪威怎么费尽口舌要求英军出兵配合中国远征军的进攻,英国人的回答就只有一句:“时机不成熟!”
现在倒好,英国人再一次因为自己的短视而惹祸上身……当然,英国人是不会知道这个祸其实是张弛为他们惹上的。
“将军!”张弛回答:“我有些担心……如果我们太早帮助英国人的话……”
“当然!”史迪威哈哈大笑道:“我会让英国人吃些苦头的,然后,我很愿意看到英国佬低下他们高贵的脑袋求我的样子!”
这也正是张弛所希望的。史迪威的性格。就是如果你把方案想好了摆在他的面前,那他是绝不接受的,但如果你引导他想到这个方案,那么他会毫不犹豫的使用。
事实也正如张弛想的那样。史迪威并没有马上对英国人伸出橄榄枝,甚至有时还找各种借口刁难英国人一下,这让史迪威感觉得十分痛快,因为之前英国人就是利用印度是缅北的后勤补给基地时不时的刁难史迪威,现在却是风水轮流转轮到史迪威刁难英国人了。
不过史迪威也不敢做得太过。毕竟英帕尔这地方与驻扎在缅北的中国远征军也是休戚相关……若是英帕尔丢了,那么接下来就是中国远军的后勤补给基地雷多,雷多要是落入日军手里,那么中国远征军只怕就要像中国那样只能依靠航空运输才能得到补给了。
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几天后史迪威就送了英军一份大礼,他将原本负责运输物资到中国的四十五架运输机调给英军使用。
正是这些运输机紧急将被日军用调虎离山计调到吉大港的十五军给运了回来……此时的十五军距离英帕尔已经有三百多公里,而且一路上都是丛林,如果由地面行军的话需要三星期才能回到英帕尔,但是由运输机来回运送也就只是几天的时间而已。否则,英帕尔只有两个不满员的英印师。哪里会挡得住日军两个师团的钳形攻击。
但这仅仅只是一部份,英国人这下是彻底慌了……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还有庞大的适合耕种的土地(注:印度土地面积虽然没有中国大,但耕地面积却比中国多),所以印度可以说是英国殖民地中最重要的一个,被英国称为英帝国皇冠上的明珠。
其原因或许也有印度人更好管理,印度人在印度教的长期熏陶之下早就形成了一种认天命的心态,这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种姓制度,印度人认为人生来就是分不同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就该做好自己的事。而像英国人这样的殖民者不但没有被印度人当作敌人,反而被理所当然的当然高种姓人看待,甚至印度人都以会说英语或长得像英国人一样白为荣。
所以英国人在印度那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甚至还十分轻松的建立起了一支十分庞大而忠诚的英印军。
像这样的一个殖民地的确十分难得。也难怪后来蒙巴顿支持甘地领导的印度独立时,其好友同时也是英国首相丘吉尔至死也不原谅他……英国也的确就是在失去了印度这个殖民地之后便一厥不振,再也没有缓过气来。
蒙巴顿接手英帕尔的防御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布署英帕尔的防御,而是飞到缅甸来向史迪威祝捷。
但是名为祝捷,实际上所有人都知道蒙巴顿这是在向史迪威及中**队借兵来了。
史迪威面无表情的看着走下飞机的蒙巴顿……他很不满意蒙巴顿的排场。带了十二架战斗机护航,这耗费的燃油都够美国空军在缅甸上空打一场小战了。
再看看蒙巴顿笔挺的军装及满身的勋章,史迪威就更是心里不快,事后史迪威回忆起这件事时,就不满的对部下发着牢骚:我看到的是一个衣着光鲜的乞丐捧着金碗来向我借钱。
应该说,这是两人的性格不同。
蒙巴顿讲究排场和虚荣,而史迪威往来中缅印时从来都是单人单机,蒙巴顿又是军衔又是勋章的,而史迪威从不佩戴勋章,甚至连军衔都没有,往往肩膀上还会挎着把卡宾枪,再加上他又六十岁,这使他就跟一个赖在部队里不退伍的糟老头似的。
但就是这两个性格及行事作风迥异的人,却在缅甸这地方代表着两大列强……英国和美国。
………………………………
第八十九章 鹬蚌相争
“路易斯!”虽然看不惯蒙巴顿这种排场,但史迪威还是客气的迎了上去握住了蒙巴顿的手。
“乔,很高兴再次见到你!”蒙巴顿很绅士的回应道:“我得恭喜你,你在八莫的战斗打得相当精彩,那简直就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战绩!”
史迪威只是笑了笑,他一边邀蒙巴顿走上吉普车一边说道:“忘了它吧,那已经是过去的事了,我们前面还有许多日本鬼子需要对付!”
虽然只是几句简单的对话,却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英国人的一本正经以及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