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也不知自己的提点对他有多少帮助,不过此刻在能在此相见,也算是一种缘份了。

刘胤脸上浮现出一丝的笑意,说道:“有请。”

第410章汉中的消息

“敢问军司,你方才口中所言的大将军可是姜大将军吗?”卢逊很快地得到了晋见有答复,他不禁是暗暗地松了一口气,只要让他这几百人进入蜀军大部队的范围之内,便可以保证他们的安全。看蜀军现在的声势规模,至少也有五六万人,如此大规模的军队,在加上方才这位军司马口称大将军,卢逊自然把这个“大将军”和大将军姜维联系到了一起。

那位军司马呵呵一笑道:“非也,非也,现在领军的是镇北大将军,非是姜大将军。”

卢逊微微一怔,说实话,他还真不知道这位镇北大将军是何人,也难怪卢逊会孤陋寡闻,自从汉中沦陷之后,他们各自为战,消息就处于极度闭塞的状态,就连蜀汉朝廷迁都南中这样的大事他都不知晓,更遑论何人晋升为镇北大将军了。

卢逊正待想问一问这位镇北大将军的名讳,那位军司马已经引他来到了刘胤的近前,道:“到了,大将军就在前面,你自己过去吧。”

说着,那位军司马微微地欠了一下身,很有礼貌地退下了下去,刘胤听到卢逊的名字,立刻便召其来见,很显然这位游击校尉是刘胤的熟人,那位军司马自然不敢怠慢,将卢逊带到了刘胤的身边。

刘胤已经看到了卢逊,微笑着打招呼道:“是卢校尉啊,很高兴,我们又见面了。”

卢逊一脸的错愕,此时此地再次见到刘胤,让卢逊自然是吃惊不已。“右丞大人?怎么您会在这儿?”

刘胤呵呵一笑道:“我早已不是什么中尉右丞了,卢校尉,汉中一别,已近两载,不知近况如何,看卢校尉的模样,倒是狼狈得很。”

卢逊很是尴尬地一笑,也难怪刘胤会说他狼狈,此刻的卢逊,还真是狼狈不堪,身上的衣甲残破,军服褴褛,如果不是军人的身份,大概跟叫花子也没啥区别了。

“右丞大人,真是一言难尽呐,当年蒙您提点游击战之妙法,下官才得以迂回周全,保得性命不失,大恩不敢言谢,将来如有用得着卢某之处,必定衔草相报。”

刘胤从卢逊的模样上可以看得出打游击战的确很辛苦,汉中大部沦陷之后,想必卢逊等人的处境也是相当地艰难,不禁叹道:“此皆卢校尉之功也,某岂敢贪之,卢校尉何怀介怀。”

“右丞大人,汉中之事容某稍后一一细禀,现如今魏将荀恺追之甚急,下官欲求见镇北大将军,请他派一支人马御之。”卢逊虽然对刘胤是感恩戴德,但此时情况紧急,卢逊也没有时间细述详情。

刘胤不禁是莞而一笑,敢情这个卢逊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升职为镇北大将军之事。身边的中军官对卢逊道:“这便是我们的镇北大将军刘大将军,你如有事,便可直接向他禀报。”

卢逊是又惊又喜,他做梦也想不到刘胤此刻竟然已经是官居镇北大将军的宝座,要知道先前刘胤担任的可是中尉右丞,中尉府的官职虽然也是位高权重,但和军队并不成为一个系统,卢逊还真没有看到过有什么人可以从中尉府高迁到军队上担任将军职务,更何况,刘胤的镇北大将军的位子那可是蜀军之中数一数二的高位,除了大将军和车骑将军卫将军之外,排得上号的将军,他能从中尉右丞高迁到镇北大将军,的确是令人匪夷所思。

“卑职有眼不识泰山,还请大将军见谅。”卢逊有些惶恐地拱手施礼道。

刘胤含笑着摆摆手,道:“你我是老相识了,无须客套,方才你所言魏军追兵之事,情况到底如何?”

卢逊禀道:“是这样,卑职一直活动于汉北山区,去岁以来,粮草匮乏,军容不齐,便暗中准备劫取取魏军从斜谷而来的运粮队,岂知那正是魏护军将军荀恺暗使的诡计,卑职冒死突围,奈何归途被很人所截,无奈之下只得望北而行,先出斜谷再说。荀恺一直率兵穷追不舍,现在已在十里之外,须臾即至。”

刘胤点点头,吩咐中军道:“速传傅著前来。”

五丈原之战已经是接近尾声,魏军纷纷溃败,各路蜀军正在大规模的追击,战果辉煌。刘胤既然已经知道荀恺领兵兵出斜谷,自是十分重视,当即下令将傅著召回,令其引虎骑右营前往斜谷口,会战荀恺。

傅著领命而去,卢逊稍有些担忧地道:“荀恺为人诡计多端,大将军须小心对付才是,切莫轻敌。”

刘胤不以为然地轻轻一笑道:“勿须担忧,少顷便会有捷报传来。卢校尉,汉中现在的情况如何?”虽然刘胤通过一些中尉府的渠道,知晓了汉中的情况,但毕竟消息有一定的滞后性,刘胤一直欲求一份汉中的详尽情报,此时卢逊自汉中而来,对汉中的军情消息知之甚详,刘胤自然要问。

卢逊当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回禀大将军,汉中汉、乐、黄金三城被魏军所困,处境维艰,城中粮草渐尽,守军恐怕已无法久持。卑职与另位三位游击校尉各引一部人马游击作战,屡屡为荀恺所破,其他三位游击校尉全部阵亡,其部大部被歼,汉中四路游击之中,唯卑职独存,却也无法在汉中立足。以卑职看来,汉中全部沦陷,已迫在眉睫,如果三两个月内没有援兵,汉、乐必失守矣。”

刘胤神情有些凝重,虽然他已经料想到了汉中军情困难,但危急到这种情形,却也出乎刘胤的意料,四路游击校尉三路皆亡,看来姜维的计划有着很大漏洞,最起码在游击战这个环节上,打得并不出色,汉乐黄金到现在没有失守,并不是代表这三座城池有多么的坚固,而是魏军投入的兵力不多,只能采用围困的方法,尚不足以强攻硬取,如果当初钟会不是择阳安关要点攻之而是逐一取之,想必汉城乐城的防守压力会空前的巨大。

第411章败局已定

刘胤布局关中,有一个绕不开的环节就是汉中,现在汉中大部在魏军的手中,就算拿下整个关中,也必将可能会遭到钟会的反扑,而且关中是钟会的生命线,一旦失守,钟会的反扑将是必将是极其疯狂的,甚至他可能会放弃在益州的既得利益回师关中。

如果想要掐断钟会回师关中的可能,就必须要拿下汉中,所以刘胤对汉中的军情极其关注,卢逊的到来,无疑能给他提供最为详实的情报,为刘胤下一步攻略汉中奠定基础。

根据先前掌握的情报,汉、乐、黄金三个据点尚在蜀军手中,四大游击校尉在外策应,汉中的局势尚可,如果刘胤进军汉中的话,这些军队无疑是一大助力。而现在卢逊提供的情报来看,三大游击校尉已经是败亡了,而汉、乐、黄金守军的形势也不容乐观,三城被困一年有余,粮草物资已经处于极度匮乏的状况,甚至有随时失陷的可能,这让刘胤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计划,看来攻略汉中势必将要提前,而且必须要抢在钟会回援汉中之前,就得肃清汉中之敌,将汉中重新夺回来。

但摆在刘胤面前的困难是关中还未曾拿下,倘若再分兵去取汉中的话,那无疑就违背集中优势兵力的原则,给司马望一些喘息之机,对拿下关中产生一定的影响。

卢逊也在担忧,但他所思所虑显然和刘胤不在一个层次上,他更关心的是刘胤派出去一个年轻的小将是不是荀恺的对手,要知道荀恺可是一员悍将,汉末名臣荀彧的曾孙,汉中三大游击校尉都败在他的手中,智勇双全,能力出众,卢逊都自认为难以匹敌,眼看刘胤只派只有二十出头的傅著出马,卢逊不禁是暗暗地捏了一把汗。

刘胤却是镇定自若,谈笑风生,傅著出战斜谷,刘胤并未有半点的操心,他的注意力,仍旧停留在五丈原的战场之上。

虎骑右营的调离并未让战局有什么改变,司马望的一字长蛇阵被刘胤的三路出击死死地扼制住,阵形无法变化,败亡之局便无可挽回。

姚弋康的三万羌骑在此役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羌骑果劲,骁勇善战,在攻击战斗中将羌人英勇作战的风格发挥地淋漓尽致,魏军步兵对抗骑兵,最大的倚仗就是来自于结阵,依靠紧密的步兵方阵来构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但这道防线一旦被突破,魏军的阵型便变得散乱起来,这无疑给了羌骑兵最好的发挥舞台。

各自为战正是羌骑兵最擅长的攻击手段,用骑兵对付步兵,这完全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姚弋康急于在刘胤面前表现自己,攻击的时候是不遗余力,不恤兵力,整个蛇尾阵形在羌骑兵有力地冲击之下,很快地就崩溃了。而蛇首和蛇腰由于处处受制,也是无力抵御蜀军的攻击,整个一字长蛇阵进入了全盘崩溃的模式。

司马望亲眼看着魏军的败乱之局,心头一片冰凉,自街亭之战失败之后,五丈原之战他又不得不再次咽下失败的苦果,如果说街亭之败败在轻敌,那么五丈原的再次战败,司马望已经是输的心服口服了。精心的准备,周密的策划,司马望可以说是将毕生所学都用到了这一仗上,但结局依然是无比凄惨,司马望遭受到了戎马生涯之中从未有过的两连败。

他知道,此役之后,整个关中的形势将会彻底地遭到逆转,魏国再想保住关中不失已经是很困难的一件事了,现在他唯一的希望,就是带尽可能多的魏兵逃回长安,现在留给司马望的机会,也只剩下了固守长安,等待司马昭再次地派出援兵。

但无数的溃兵涌向渭水浮桥的时候,司马望发现,这才是魏军真正灾难的开始。

值得庆幸的是,魏军渡过渭水之后并没有将浮桥拆除,给败下阵来的魏军保留了一条退路,但从北向南渡河之时魏军是有序而过,而此刻追兵在后,魏军再想排出井然有序的队列已经是毫无可能,无数的魏军士兵拼命地挤上了浮桥,人人心里很清楚,逃过渭水就等于是捡回一条性命,生死攸关之际,也就不会有什么人来发扬风格了,都打破脑袋地挤向了浮桥,真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即视感。

没等蜀军追杀过来,为了抢夺上桥的资格,魏兵们已经是自相践踏,乱哄哄地挤作一团,很多的士兵眼看着距离浮桥就是几步之遥的距离,可就是死活也无法从人潮之中挤上去,许多人被挤倒在地,无数只脚便会毫不留情地踩踏上去,在绝望的**声中一命呜呼。

就算勉强挤上浮桥的士兵也不一定就能到达北岸,只能同时容纳两匹马通行的窄窄浮桥此刻也是人满为患,许多的士兵被挤落入水,北兵大多不识水性,掉落到河中都在无助地挣扎着,但无论是岸上的人和还是桥上的人,都无视于他们的死活,任由他们在水里沉浮,直到被水流所吞噬。

胡世也率着重装步兵退到浮桥附近,而蜀军的骑兵则大举地掩杀了过来,胡世看到司马望在众亲兵的护送之下,正被挡在了浮桥口上,前面拥挤不堪,根本就无法通行。

司马望此刻一脸的灰败之色,目光迷离,有些魂不守舍的样子,对眼前的一切似乎是熟视无睹,完全沉浸在失败的阴影之中。

胡世急了,追兵就在身后,此时再不过河的话,很可能就没命了,他快马冲到司马望的跟前,大声道:“大都督,情况紧急,速速过河吧。”

司马望满脸萧索之色,仰天长叹道:“晋王付我雍凉大任,今日功败垂成,我又有何面目东归?”

胡世道:“胜败乃兵家常事,都督又何须自怨自艾,待回到长安,重新收拾兵马再战未迟。都督先走,某来断后!”

第412章千军万马独木桥

胡世一边与司马望说着,一边大声地喝斥挡在桥头的士兵,让他们让出一条路来。

整个浮桥上又经是乱成了一锅粥,纵然有些士兵畏惧胡世,不自主地准备向后退去,但后面的士兵却无法听到胡世的声音,依然如浪涌一般地向前涌来,挤着前面想后退的士兵也无法后退。

胡世勃然大怒,眼看着蜀军的追兵已近,再不走就迟了,他拨剑在手,怒喝一声:“挡道者杀无赦!”一剑便是当头斩落,砍死了一名挡在他身前的小校。

胡世一动手,手下的亲兵更是如狼似虎地扑了上去,挥刀乱砍,生生地在桥头上砍出了一条血路来。

众军士畏惧,这才算是勉强地让出一条路来。胡世保了司马望,向浮桥上退了过去。

主将逃逸,剩下的魏兵真的成为了一盘散沙,根本就无力抵抗蜀军骑兵和羌骑兵的凶猛冲击,蜀军如雨的箭矢轻易地射穿魏军士兵的铠甲,蜀军锐利的长矛毫不费力地戮穿魏军士兵的身体,原本一场势均力敌的对阵演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整个五丈原的战场上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渭水之中,浮尸几乎可以将河面淤塞,鲜血几乎将河面染红。

许多的魏军士兵选择了放下武器,举手投降,那些人试图顽抗的,则毫无悬念的惨遭了杀戮,仗到这个份上,胜负已定,剩下的就是歼敌多少的问题了。

卢逊已经知晓魏军主帅就是魏国骠骑将军司马望,对于这样一位赫赫有名的宿将,卢逊也曾在当年姜维北伐的长城之战中领教过司马望的本事。当时卢逊还是一名小小的都伯,参与过攻打长城的战役,要知道司马望可是连姜维都不曾撼动的名将,而如今却在刘胤的手下一败涂地,眼前的战况,把卢逊看得是目瞪口呆,他甚至都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当他知晓刘胤已经是豪取陇西六郡,曾在街亭之战中大败过司马望一次,卢逊更是惊讶地合不拢嘴。

“大将军是如何到的陇西,末将在汉中,可是从未听过有那支军队路过汉中进入雍凉的?”卢逊提出了这个让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刘胤微微一笑,道:“条条大道通罗马,前往陇西,又何止汉中一条路,出其不意,才可攻其不备。”

“不止汉中一条路?”卢逊喃喃自语,他就是蜀地人,长这么大还真的没有听说过不走汉中就可以从蜀地前往陇西的,不过刘胤没有细说究竟走的是那条路,他也就不好再多问了,只是暗自纳闷不已。

战事已临近尾声,各路报捷的大军是络绎不绝,根据不完全统计,此役共歼敌三万余人,其中被俘者就占了一半,司马望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去,五万大军,折损超过半数,这一役,司马望已经是元气大伤,蜀军大获全胜。

刘胤的围点打援计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暂留一座陈仓不打,诱使司马望大军前来救援,这一战,可谓是完全能左右关中战局的一战,这场酣畅淋漓的大胜之后,整个关中的局势焕然一新,为刘胤下一步兵取长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而且失去了援兵之后,陈仓已经是孤城一座,这必将对守军的军心士气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蜀军此刻再回过头来取陈仓,相对而言,就容易了许多。

五丈原这边在清理战场,傅著也已经从斜谷返了回来,卢逊看到傅著回来,不禁暗暗有些失望,想必傅著也未能打得赢荀恺,但他看到傅著身后几名士兵推推搡搡着的一人之时,卢逊不禁呆住了,这不就是魏国护军将军荀恺吗,敢情他被傅著给生擒活捉了。

傅著这一仗打得可以说是轻松无比,五千骑兵对阵三千步卒,地形上正好是刚出斜峪关口的那个喇叭口地形,两机是高耸笔直的山崖,中间是平坦的河谷平原,这样的地形对于骑兵冲击而言简直就是天造地设。

其实对于荀恺而言,输得是冤枉透顶,如果不是他追卢逊追得太急,在斜谷之中可以凭险据守,徐缓而退,并不会十分地惧怕蜀军的骑兵。但眼看着卢逊就要逃出斜谷,荀恺又岂能容他如此逃走,率军是急追不舍,与傅著所率的骑兵在斜谷谷口不期而遇。

荀恺的消息自然没有卢逊那样闭塞,但也仅仅知道蜀军已经进入到了陇西而已,斜谷这段路目前还掌控在魏军的手中,前有雄关陈仓,后有重镇长安,荀恺丝毫没有起意在这儿能撞到蜀军的骑兵。

如果论行军打仗的水平,智谋的高下,荀恺的能力自然也比傅著高出不少,但兵种之间的差距,却不是单凭智谋就可以弥补的,这场遭遇战,来得太突然了,根本就没有给荀恺任何一点的心理准备。

而且蜀军骑兵的攻击力之强悍,更是出乎荀恺的打算,不仅是快得出奇,马背上的骑手,还可以齐刷刷地射出箭来,轻而易举地就突破了魏军的防线,而防线一旦告破,接下来三千魏军就都成为了人家的待宰羔羊。

骑兵对阵步兵,几乎是一场碾压似的胜利,而且斜谷口的特殊地理位置,就连魏军逃生的机会都不曾留下,两边的峭壁根本就无法攀登,而在平坦的河谷之中,两条腿跑得过战马的四腿吗?

虎骑右营只发动了一轮的冲击,就完全将荀恺的军队给打残了,弓骑兵毫不留情地破坏了魏军整体防线,直接将整个的魏军防线如打筛子一样给打穿了,年轻气盛的傅著肆意地冲杀着,失去了战斗力的魏军被迫地选择了投降。

荀恺也无可奈何地做了傅著的俘虏,从蜀军发起攻击到被俘,仅仅才过去了一柱香的时间,这样的惨败让荀恺是措手不及,连一点的思想准备都没有。

傅著押着魏军众俘兵,得胜而还,直把卢逊看得目瞪口呆,令他畏之如虎的荀恺此刻竟如羔羊一般,被傅著手到擒来。

第413章荀恺

荀恺被带到刘胤面前的时候,这才看到满山遍野的蜀军,他顿时意识到了传闻中占领了陇西的蜀军已经是攻到了五丈原,而且看到了无数和他一样做了俘虏的魏兵魏将,敢情吃了败仗的不止他荀恺一个人,整个关中的魏军似乎也遭遇到了惨败。

荀恺简直就是郁闷到了极点了,一路追杀卢逊眼看就要得手,结果半路上杀出一个巨无霸来,那蜀军的骑兵也太过凶悍了,就算步骑之间有些差距,但也不至于差得如此离谱,一个照面的工夫,他的三千人马就被人家给打穿了。

荀恺不禁是莫名惊诧,什么时候蜀军骑兵变得如此厉害了,战斗力恐怕比魏国成建制的骑兵也要强上不止一倍。

“启禀大将军,末将交令,全歼斜谷魏军三千人,生擒魏将荀恺。”傅著很是兴奋地向刘胤复命道,现在他指挥虎骑营打仗,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刘胤含笑着点点头,当初带傅著前往阴平道时,他还是一个青涩的少年,经过这两年历次大战的洗礼,傅著成长的很快,隐然已有名将的风范。

“你就是荀恺?”刘胤的目光注视到了傅著身后被押解而来的的一员敌将,此人面白如玉,约摸二十六七岁的样子,虽然双手被紧缚着,但神情之间却是倔强倨傲的,紧抿着苍白的嘴唇,一声不吭。

“废话少说,要杀便杀,要剐便剐!”听到刘胤询问,荀恺冷哼了一声,傲然地道,一付视死如归的模样。

傅募见他如此无礼,不禁大怒,喝道:“一个败军之将,你神气什么?镇北大将军面前,岂容得你猖狂?”

“镇北大将军?”荀恺不禁为之一怔,现在刘胤的大名早已在魏军之中传遍了,荀恺也早已是如雷贯耳闻名已久,只是想不到刘胤竟然也是如此地年轻,竟与自己的年纪相仿,他用一种难以置信的眼光打量着刘胤,道:“你就是刘胤?”

“大胆!大将军的名讳,也是你可以提及的?”傅募怒色不减,大声喝斥道。

刘胤轻轻挥手示意傅募退下,面带微笑地冲着荀恺道:“怎么,这也需要质疑吗?在下正是刘胤,如假包换。”

荀恺恢复了淡漠的表情,平淡地道:“是与不是,与某而言,并无意义。某今日失手遭擒,唯求速死,今有一事相求,肯请刘大将军可恩准。”

“何事但讲无妨。”

“某无他愿,但求刘大将军可以赐下一把快刀,让荀恺死的痛快一些。”荀恺凛然地道。

刘胤道:“荀护军也姓荀,不知和建安朝时的名臣荀彧荀文若是何关系?”

荀恺微微一怔,他不清楚刘胤此时提及荀彧的名字是什么意思,不过他依然还是很恭敬地道:“正是在下的曾祖父。”

刘胤微微一笑道:“我的军中,最不缺的就是快刀,削铁如泥,切金断玉,斩你区区一颗人头不过是轻而易举之事。不过我很好奇,不知荀护军到了九泉之下,面对令曾祖,将何以应答?就说是为了曹魏的江山社稷效忠死节吗?”

荀恺的脸色陡然一变,当年荀彧可是曹操手下数一数二的谋臣,为曹魏的江山立下过汗马功劳,但同时荀彧也是一位汉室王朝的坚定拥护者,起初他追随曹操,认为曹操可以匡扶汉室,重整朝纲,但到了最后,荀彧也终于是看清了曹操名托汉相,实为汉贼的真实面目,为了阻止曹操的谋篡之心,荀彧竭力地反对曹操受九锡封魏公,为曹操所厌恶和疏远。后来曹操赐下食盒,荀彧打开后发现里面空无一物,他是何等聪明之人,已知曹操动了杀心,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荀彧最终服毒自尽。

曹操被称之这一代奸雄,那绝不是后人乱叫的,荀彧的功劳,在整个曹氏集团内也是无人可出其右的,这是这样一位功绩彪柄的名相,只因被曹操忌恨,最终饮恨而终,曹操的用人之道便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鉴于荀氏是颖川大族,曹操在逼死荀彧之后也不敢灭其宗族,只能是极尽安抚,荀恺的祖辈和父辈倒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