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最后的三国-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胤想建造的火药工坊,自然得需要大量的工匠,石匠、铁匠、木匠等等诸多工种的匠人都需要,从社会上招募闲散的匠人显然不太合适,刘胤便想到了去兵器工坊总司。

兵器工坊总司的主事不过是一个六百石的官员,一听刘胤想要找一些工匠,二话不说,立刻给刘胤拨了两百名各工种的工匠,还一脸巴结讨好的模样对刘胤道,如果缺人,直管向他来要便是。

刘胤不禁是一阵的苦笑,在现阶段,自己的火药工坊纯属私人性质,使用兵器工坊的匠人完全属于一种以权谋私的行为,在因为他挂着中尉右丞的印绶,这件事办起来变得轻松无比,两百名工匠只是工坊主事一句话就搞定的事。

有了工匠,刘胤立刻是大张旗鼓地开始“炼丹”了。

火药从诞生到应用到军事领域,是经过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最初生产出来的火药,虽然有爆炸和燃烧的功能,但其效能低劣,使其在很长的时间内只是沦为烟火表演的道具,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火药从原料配伍、提纯、生产、贮存都有着严格的条件,想提高火药的效能,就必须在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

第一次鸦-片战争就是东西方火药的一次全面对决,当时英军用使用的黑-火药无论是射程还是威力上,都是远远地超过了清军,英国人用近代科技的结果狠狠地教训了一番发明出火药的东方人,学生超越老师绝不是梦想,落后就注定要挨打。

前世的刘胤酷爱读这些军事史料,对鸦-片战争中英军所使用的火药生产工艺他一直是记忆犹新,火药的最佳配比比例是:硝75%、硫磺10%、木炭15%,只要按照这个比例制造出来的火药,才可能达到最大的威力。

当然,配比比例只是一个先决条件,其后的各个生产工艺,也是不容许有一丝的马虎的。

首先是原料的提纯,原料的纯度越高,火药的爆炸威力就越大,反之原料之中所含的杂质越多,火药的威力就会明显地下降。

益州所产的硫磺和硝石,在品质上,刘胤是放心的,但原料终归是原料,如果不提纯的话,是远远无法达到配方要求的。

在这个时代,硫磺和硝石的提纯全部地用土法来完成,即蒸馏法和结晶法。

硫磺的提纯是用蒸馏法,硫磺的溶点是200度,沸点是400度,将硫磺置于大锅中,加热至溶解,去除不溶解的杂质,继续搅拌加热至400度,硫磺气化,收集硫磺气体降温冷却干燥之后,就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硫磺了。

硝石的提纯是用结晶法,使用先用90度以上的高温草木灰水溶解硝石,饱和后略为过量,过滤去不溶物质,然后滤液降到常温,过滤出析出物质,析出物质就是更纯的硝石。草木灰水可与硝水中的各种钙盐、镁盐、铁盐反应,形成碳酸盐或氢氧化物,沉淀清除。这个过程反复进行多次,就是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硝了。

木炭则是选用优质的泡桐木烧制的,泡桐木炭粉是轻质易飞散的粉末,在所有木炭粉中所于最轻的一种,与硫硝混合后燃烧效果最好,是制作高威力火药的首选。

在火药工坊之中,刘胤采取的是流水线的生产方式,这种方式一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可以确保不被泄密。每一道流水线上工序上的匠人只能掌握一种技术,将来就算是魏国能俘获一部分的工匠,也只能是掌握他所知道的这部分工艺,除非魏国能将所有流水线上各个工序上的工匠都捉来,才可能掌握火药生产的全部工序,但凡中间有一环缺失,就不可能制造出火药来。

毕竟这种威力强大的新式武器一旦投入战场,必定会为敌人所觎觑,敌人一定会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手段来获取这种武器的生产方法,如何保密将是重中之重的事情,刘胤未雨绸缪,绝不容许火药的工艺落到敌方的手中。

第98章潘多拉的魔盒

原料的提纯完成之后,接下来就是粉碎、拌和、压制、烘干等诸道工序了。火药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粉状形态,一种是颗粒状形态,用于制造导火索引信之类的火药采用的是粉状,爆炸威力大的火药则全部是颗粒状的。颗粒状的火药由于颗粒之间有着缝隙,点火之后可以实行迅速地爆燃,释放出大量的化学能。颗粒越小越均匀越致密,火药的爆炸威力就越大。

理论上如此,但在实践操作之中,刘胤发现难度很大,这方面毕竟没有经验可循,好在刘胤以前读过明代戚继光的《继效新书》,对其中所载的火药粒化方法记忆犹新。就是先按比例将硝磺炭混合反复多次捣碾,使之成为细末。再加上适量水或烧酒进行第二次捣碾,制成泥状物。阴干后碾碎过筛就能得到成品颗粒火药,筛孔大小不同,得到的火药也分别用于不同的火器。

粉碎采用大型的石碾,由马或骡拉动,提纯后的硫磺和硝石还有泡桐木炭分别用石碾细细地研成粉末,经过筛选加工,三种粉状的原料被送到了拌和间。

在拌和间,三种原料按比例严格地混合在了一起,作为导火索和引信用途的粉状火药直接被送往烘干间进行烘干。而进行粒化加工的火药则掺入一定量的酒精,调成糊状,阴干之后再次被送上石碾。二次加工的石碾与初次粉碎的石碾不同,初次粉碎的石碾光滑平整,二次石碾则有碾上刻有螺纹状的凹槽,通过碾压,就可以得到比较致密的颗粒。最后再通过筛选,将大小一致的颗粒成品挑选出来,不合格的颗粒将再次送回到石碾上再次加工。

高纯度的酒精含水量较少,何况本身酒精也是一种易燃物,刘胤没有选择用水拌和而选用高纯度的酒精,便可以使火药的含水量大大地降低。

不过想要获得酒精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汉代人们饮用的米酒属于发酵酒,比较浑浊,度数也比较低,善饮者一次饮酒一石都不成什么问题。想要获得高纯度的酒精,就必须用蒸馏法来制酒,刘胤改造了酿酒方法,造出了清澈透明的蒸馏酒,并进行了二次提纯,达到了七十度以上,这样的酒精才算是勉强合格。

一次张乐无意间来到了酿酒间,闻着酒香醉人,忍不住舀了一瓢尝尝,他喝的酒虽然没有经过二次提纯,但那也是接近五十度的原浆,张乐只把它当做了普通的白酒,吃得爽口,喝了个酩酊大醉,一直醉了一日方醒。

事后张乐暗暗称奇,对刘胤道:“大哥,你造的是什么酒,后劲如此之大,平日里我可是千杯不醉,只喝了你的一瓢酒就醉得不省人事了。”

刘胤不禁是苦笑不已,这可是高度白酒,和现在的低度米酒能是一个极别吗?

不过张乐倒是意犹未尽,连声称赞刘胤酿出来的堪称是天下第一美酒,如果大量出产的话,那可真发财了。

对此,刘胤倒是不置可否,如果赶上太平盛世,这倒不失是一个发财致富的好门路,但乱世伊始,命都快保不住了,还去酿酒,那不是吃饱了撑的?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把火药给鼓捣出来,这样在阴平阻击战中,自己才能多几分胜算。

最后的工序是烘干,这也是火药制作最关键的一步,潮湿是火药的致命问题,潮湿的火药几乎不可能被点燃。烘干间很狭长,两面是空心的夹墙,左右各设有十条火道,顶部还开有通风口,左右墙壁上,还挖有六个大的圆洞,刘胤为之设计了手摇式风扇。烧火后,烘干间的温度可以提升到六十度以上,加上手摇风扇的效果,被送到烘干间的粒状火药很快就可以达到所需要的干燥程度。

在烘干间的末端,是包装间,烘干好的粒状火药被装入特制的木桶中,木桶的内壁贴附有油纸,底部放置有生石灰,这样才可以有效的防潮。

火药的生产即使是放在后世,那也是属于高危行业,稍有不慎,便可以造成毁灭性的事故,刘胤创立火药工坊的伊始,就把安全生产列在首位,制定出安全生产的十大规程,并要求所有的从业工匠完全遵从生产规程。

在各个生产间,除了工匠之外,刘胤还委派了若干个管理人员,由安平王府的家丁担任,往来巡视,一旦发现不合规程的操作,当即处于严苛的惩罚。

在安全生产上,刘胤绝对不会半点容情,任何一点的麻痹大意后果都是无可估量的,因为他很清楚,火药生产绝不是儿戏,工匠们挨上几鞭子不会要他的命,可一旦发生事故,不光是犯事的工匠,就算是整个操作间的工匠管事都有灭顶之灾,为了他们的生命安全,铁腕政策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好在这些工匠身份低微,大多逆来顺受,严苛的管理措施倒没有给他们造成不适,他们也不会有什么不满的情绪,在威吓之下,为了防止自己受罚,每个工匠都不敢心存侥幸,不折不扣地严格按操作规程来做。

十多天之后,第一批粒状火药生产出来了,刘胤攥了一把在手中,心情那个激动。这绝对是具有划时代意思的,从今天起,人类战争史将会掀开新的一页篇章,火药的出现整整地比原先历史早了六个世纪,人类战争的格局从此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冷兵器的时代将会逐渐地终结,以火药为代表的热武器将会登上历史的舞台。

从先前历史火药无意识地发明到今天刘胤有意识地应用,火药将很快地为世人所熟知并给世人带来强烈的震憾,这也许将会是一只潘多拉的魔盒,连刘胤都无法预知接下来人类社会因此而有多大的改变,它究竟会给人类带来的是福还是祸,可是站在历史的节点,刘胤别无选择。

第99章试验

火药是生产出来了,至于它将以何种武器形态出现在战场上,刘胤也早有过深思熟虑。火枪火炮一直是刘胤心中最大的期冀,假若此时他能拥有一支成建制的火枪和火炮部队,别说是消灭邓艾,就算是横扫天下,那也绝对不是梦想。

但现实终归是现实,三国时代的治炼水平根本不足以制造出枪炮这样的高精尖武器来,就算刘胤有心来提高现在的治炼水平,时间也上是不容许的,将来有时间和有条件的话,刘胤一定会考虑制造火枪火炮这些武器,但现在时间紧迫,刘胤只在制造些简易的火药武器,用来阻止蜀国的灭亡。

简易的武器包括投掷类的,炸-药包和土制地雷,这些武器虽然射程和威力较低,但对于完全是冷兵器作战的三国时代,也必将是石破惊天之举。

最简单的莫过于火药箭。在普通的箭矢上面,绑上一个类似于二踢脚炮的纸筒,纸筒内填装上粒状火药,发射之前,点燃导火索,再通过弓弩等装置发射出去,射中或射不中目标,都将发生爆炸。

火药箭的特点是射程远,由于是绑在箭矢上的,箭矢能射多远,火药的攻击距离就有多远。但由于火药的填装量有限(填装火药过多的话将严重影响箭矢的射程和准度),爆炸后的威力可想而知,可以对敌方士兵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但致命性显然不足。

不过好处也是显然而见的,箭矢命中之后火药爆炸,可以对敌方士兵造成二次伤害,如果能击中要害,比如炸伤眼睛等部位,便可以使敌方士兵失去战斗力。在战斗中大规模应用,也可以产生对敌人的震慑威力。

更关键的一点,火药箭制作简单,几乎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只是在现有弓弩的基础上略做改进,加装一个纸筒状的火药筒,完全可以规模量产。

于是刘胤在考虑大批量建造弓火药箭和弩火药箭的同时,又设计出了一种“手雷”。这种手雷完全是就地取材,用蜀中广泛的竹子来做原料。首先挑选胳膊粗细的竹子,截成八寸左右为一断,烘干之后,一头用胶泥密封,在竹筒内填装粒状火药,为了增加爆炸后的杀伤效果,火药中填充有直径黄豆大小的铁珠,压实后仍用胶泥密封,在竹筒的一侧早已钻好的孔中安装导火索,这样竹制手雷便完成了。

使用的时候点燃导火索,由士兵投掷出去,投掷的远近取决于士兵的臂力,通常可达五十步至七十步左右。相比于火药箭,填装了十倍左右火药的竹制手雷的威力就大的多了。除了火药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可以致人伤亡之外,每个竹筒中放置的几十颗小铁球也会随着竹制外壳的爆裂而四处飞射出去,对敌人士兵进行大范围杀伤,这种手雷在敌人呈密集队形时使用效果更佳。

除了火药箭和竹制手雷外,刘胤还制造了大量的石制地雷。令石匠取直径一尺左右的石块,雕琢成近似球状,凿空石球内部,同样填装上粒状火药和铁珠,安装导火索后进行密封。

石雷的火药填装量是手雷的五六倍,自然爆炸威力更大。不过地雷要沉重的多,不可能投掷发射,只能是在敌人的必经之路上埋设,等敌人经过之时,点燃引信,一颗地雷的爆炸威力就已经是很惊人了,如果多颗地雷同时引爆的话,那足可以称之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了。

这样,刘胤很快就完成了远中近三种火药武器的设计和研发,并很快地生产出了样品。这日,刘胤引人带着样品进入了西岭野牛谷,准备进行武器试验。

张乐和赵卓这两个死党也被刘胤请到了野牛谷。

“大哥,难得今天你这么好的兴致,居然要请我们两个来打猎?不过说的打猎,那还得是青城山围场,这野牛谷听名字好听,别说是一头野牛,就连山鸡野兔也不常见,在这儿打猎,还真不咋地!”张乐兴冲冲地骑马而来,不过看看野牛谷的环境,却忍不住抱怨起来。

赵卓向来不苟言笑,既然刘胤盛情相邀,他可不象张乐那般大放厥词,很是平静地向刘胤微微一笑,抱拳施礼。

刘胤早领略过张乐的德行,不以为意,微微一笑,道:“今天请两位贤弟来,并不来打猎的——”

“不打猎?”张乐眼珠子瞪得贼圆,叫道:“那来这个鬼地方干嘛?看风景吗?穷山恶水的,有啥好看!”

刘胤悠然一笑道:“请你们来,就是要见证奇迹的一刻!”

“啥玩意?”张乐的脑子倒现在也没转过弯来。

刘胤取过一支箭来,指着前面一棵树上拴着的一只小黄羊,道:“乐弟,这第一箭,便由你来射吧。”

“这不还是打猎吗?”张乐嘟囔着,虽然说那只黄羊是拴着的,少了点追逐猎物的乐趣,不过能射箭,总算是不虚此行,真要是来游山玩水的,张乐可真没那兴致。不过他拈弓在手,却发现那支箭有些异样。

箭簇倒和平时没什么两样,但在箭头的后面,却绑了一个纸筒模样的东西,约摸有一寸粗细长逾四寸,还拖着一根细细的尾巴。

“这是什么鬼东西?”张乐愣了一下。

刘胤取过来一根燃着的木炭条,顶端可见红色的火苗,道:“乐弟,你只当平时射箭一般,将箭射出去即可。”

张乐虽然很是好奇,但刘胤此时却不明言,他也就只能是拈弓搭箭,瞄准了那只小黄羊。

这时,刘胤又叫他不要着急射出去,顺手用炭条点燃那根细细的尾巴。

“快射!”就在张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刘胤催了他一句,张乐手一松,箭矢向小黄羊那边射了过去。

由于射得很仓促再加上箭杆上绑上了一个纸筒,张乐这一箭射的是大失水准,原本他瞄准的是黄羊的头部,结果却射了羊的前腿上。

第100章惊人一幕

娘的!

张乐有些气急败坏,狠狠地咒骂了一声。

但旋即他就愣住了,眼前出现了怪异的一幕:那支原本已经是没入小黄羊腿上的箭突然之间发现一声暴响,眼前出现一团很亮很刺眼的火球,带着羽毛的箭簇被炸向了半空,一息的时间之后,张乐看到那小黄羊中箭的左前腿血肉模糊,几乎都要断掉了,小黄羊跪倒在地面上,痛苦地嘶鸣着。

张乐很好奇地靠上前去,惊异地道:“这就是那个小纸筒的威力?”

刘胤拨剑割断了小黄羊的喉管,命人将它抬了下去,还剑入鞘,道:“乐弟,还有好戏在后头呢。”

刘胤吩咐人又牵过七八只山羊来,拴在距他们五六十步远的地方,将一个竹筒取来,这回他递给了身边的阿坚,道:“点燃后尽力扔到山羊群中。”

阿坚沉着的点点头,目测了一距离,以他的臂力,投掷个五六十步的距离全然没有压力。果然,用炭条点燃引信之后,阿坚手一扬,竹筒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精准地落在了山羊群中。

导火索“滋滋”地燃尽之后,竹筒瞬间响起了剧烈的爆炸声,隔了五六十步的距离,张乐等人还是能明显地感觉到一股热浪扑面而来,而那声响,显然要比刚才他射出的那支箭大的多,火光迸溅,黑烟滚滚。

等到硝烟尽散之时,张乐等人更是大吃一惊,那七八只山羊倒了一大半,残肢断骨四处横飞,血肉一片模糊,这也就是几只山羊,假如方才那竹筒是在人群之中爆炸,其惨状可想而知。

一名管事的飞快地快去查看一番,回来禀报道:“启禀公子,有三只毙命,三只重伤,余者轻伤。”

刘胤点点头,这个试验结果他还是很满意的,竹制手雷的威力并没有低于他的预期。

“乖乖,这都是些什么玩意,竟然能有这么大的威力?这些都是大哥你研究出来的?”张乐高声嚷嚷着,“真是绝了!你十几天没出门就搞出这么厉害的玩意来?”

“那你真的以为我闭门不出是在炼长生不老的仙丹么?”刘胤笑着道。

张乐一拍脑袋,道:“原来大哥你找来那么多的硫磺硝石就是搞这玩意呀!怪不得你上次还说要炼什么居家旅行杀人灭口的毒药,我们还当你是开玩笑。”

“怎么样,算得上是杀人利器了吧?”刘胤一本正经地道,“这些火器如果用到战场上,可以算得上是新式的武器了。”

张乐两眼放光,道:“大哥,你真是天才,诸葛丞相造出连弩就已经是威震天下了,你这些火器比起来连弩来,杀伤威力更胜一筹,如果我军全能配备这样的武器,那可是无往不胜!”

刘胤淡然地道:“那倒也不尽然,手雷的杀伤范围大概是在一丈之内,如果敌人不采用密集阵形,杀伤威力就在打上些折扣,其次那些山羊是无任何铠甲防具的,如果敌兵身着铠甲使用盾牌,也可以很大程度地抵消爆炸所产生的冲击力,所以在实战之中,手雷的威力或许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大。”

张乐立刻反驳道:“大哥休要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以我看来,这手雷可比是刀枪弓弩更具威力,弓弩再厉害也不过是点杀而已,这手雷可以成片地杀伤敌人,这世上还真再挑不出比手雷更有威力的武器了。”

赵卓沉默了半天,这时也道:“大哥心灵聪慧,天下无人能及,有这些火器助战,何愁逆魏不灭,兴复汉室也有望了。”

刘胤摇摇头道:“兴复汉室远了点,当务之急还是要应对眼前的危局,决定战争成败的要素绝不是一两件新式的武器,民心士气才是最重要的。”

汉中布防图失窃之后,就算刘胤不说,众人也能感受到来自北境的压力,魏国已经集结了十八万的大军在关中陇西,随时都会进攻蜀汉,双方的实力对比悬殊,张乐和赵卓也认为蜀汉将会面临数十年来最大的危机,刘胤如此说,他们的心头也笼罩着厚重的阴霾,神情不觉黯然起来。

短暂的沉默之后,刘胤剑眉一扬,道:“还有一个压轴的没上场呢!”

说罢,刘胤吩咐家丁将一个石球搬上来。石球至少有一尺的大小,看起来甚是沉重,抱石球的那名家丁也算是身强体健,依然看到他十分地吃力。

张乐看着十分地好奇,前面的火药箭和竹制手雷,一个是采用弓弩发射的方式,一个是采用投掷的方式,两者体积较小重量较轻,火药箭的射程可达两三百步,竹制手雷也可以达到五六十步,现如今搬上来一个石球,看样子,起码有两石的重量,就算是膂力再强的汉子,充其量也只能将它投出个十来步远,这种距离,伤不到敌人反而会先伤到自己。

刘胤笑而不语,那名家丁很快地将石球搬到了指定的地点,另有两名家丁早已在那边挖好了一个不深的坑,那名家丁将石球放置在坑中,用土将石球掩埋住,只留下长长的导火索在外面。

这次试验刘胤没有再使用动物,而是令十几名石匠就地取材,在石雷的上面垒起了石墙。山中的石头倒是不少,所垒的石墙也就是一个简易的墙壁,只是将石块堆砌起来,也不用追求什么光滑平整,所以这些石匠们进展的很快,不过半个时辰,已经垒起了九尺高的石墙。然后他们又找来一些树干充当椽木,顶部再覆以片状石块,一座聊可避风雨的石屋就搭建成功了。

张乐看得是莫名其妙,实在是搞不懂刘胤要做什么,这山沟里搭建一个简易的石屋,难道他想在此处住歇?转念张乐又觉得不可能,这石屋建的粗鄙不堪,根本就不可能供人居住。看来真正的名堂还是早先埋在地底下的那个石球,可刘胤这么搞到底要干什么,张乐百思不得其解,正要去问刘胤,刘胤却大声喊道:

“大家退后百步!”

第101章狼烟起

众人依言退出百步之外,刘胤冲着那名家丁点头示意,那名家丁用炭条点燃了导火索,然后飞快地逃开了。

石雷导火索比较长,众人鸦雀无声,一齐注视着火苗滋滋地向前蔓延着,最终,火苗燃尽,一声霹雳似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