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后的三国-第3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鲜卑三足而立。
而且慕容鲜卑在东部三强之中,无论是论实力还是论地盘,都稳稳地坐着第一把交椅,而且隐隐然有与中部鲜卑的拓跋部一争雌雄的实力,这也是慕容涉归野心勃勃的资本。
慕容涉归想要一统鲜卑,一个绕不开的劲敌就是拓跋部,这个雄居鲜卑中部的强势部落,一直是如卧榻之侧鼾睡的猛虎,让慕容涉归寝食难安。和拓跋部独立于中部不同,慕容部想要一统东部鲜卑,首先需要剪除的,就是宇文部和段部这两个劲敌,虽然慕容部一直想消灭宇文部和段部,但这两部鲜卑与拓跋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要慕容涉归一动手,很难不招至拓跋部的打压。
经过多年的混战,鲜卑各部之间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疆域范围,拓跋部为了维持自己龙头老大的位置,对敢于挑战自己的权威和实力的部落下起手来是毫不留情的。不过同样这些实力弱小一些的部落为了避免被拓跋部蚕食,也相互抱团,草原之上鲜卑各部之间,一直存在着这么一种微妙的平衡。
慕容涉归没有胆量去挑衅拓跋部,为了扩充实力,便将进攻的矛头指向了晋国的幽州。
幽州是晋国最北的一个州,东西的跨度极大,西起代郡,东到乐浪郡,绵延数千里,幽州也是晋国防御鲜卑、乌桓、夫余、高句丽诸胡的一道坚固防线,一直以来都有重兵驻守。当年司马懿灭掉公孙渊之后,将辽东诸郡也纳入到了魏晋的疆域之中。
但刘渊在并州叛乱之后,席卷了整个并冀二州,晋国朝廷为匈奴之事已经是忙得焦头烂额,自然是无瑕顾及幽州。
当时的幽州都督是刘弘,刘弘素有才干,有治世之能,在鲜卑大军压境,幽州众官吏惶惶不安之际,刘弘力主抗敌,拒城而守。刘弘也得了幽州长史张华和安北将军严询的支持,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镇守幽州三年,让慕容涉归难越雷池半步。
不过随着晋国朝廷的覆灭,幽州的军心民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慕容涉归趁虚而进,攻占了幽州的大部分地区,只有刘弘镇守的蓟县,张华镇守的渔阳和严询镇守的昌黎未能攻克。
只剩下三座孤城,慕容涉归并没有太放在眼里,更大的心思,放在了幽州南面的冀州上面。季汉的大军拿下冀州之后,挥师南下,兵取洛阳,并且与吴国大战于中原,整个冀州是一片空虚,对于慕容涉归来说,这无异于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慕容鲜卑可是跟季汉有着深仇大怨,远的不说,就说三年前为了援助匈奴的刘渊,慕容涉归派他的亲弟弟慕容耐率领七万骑兵南下冀州。说到援助,那不过是慕容涉归打的一个幌子,他和刘渊非亲非故,没有任何的交情,较起真来的话,匈奴和鲜卑本来就是死敌,如果没有任何好处的话,慕容涉归压根儿是不会派慕容耐南下的。
慕容涉归之所以出兵,目的也很明确,就是想投石问路,借这个机会入主中原。但南下的七万鲜卑骑兵,却在漳河一带遭到了重创,几乎全军覆灭,连慕容耐也战死了。
这笔仇,慕容涉归可是记到了刘胤的头上,只不过幽州战事胶着,慕容涉归无瑕抽身,所以这报仇之事,也只能暂时搁置到一边。
暂时的搁置,并不意味着慕容涉归已经忘了这段仇恨,等他腾出手来,第一个念头便是挥师南下,一来为报仇,二来更是为了开疆拓土,慕容涉归清楚,这个的机会并不会常常都有,等到季汉的军队平定南线之后,必然会回师北顾,到时候再想夺取冀州,便不是那么容易了。
慕容涉归纠集了二十万的骑兵,从范阳南下,强渡易水河,攻入了冀州的境内。
冀州的守军,除了马融的关中军一个野战军之外,只有各郡国的郡兵,每个郡编制只有三千人,这些郡兵论装备论战斗力比之野战军团差距甚远,根本就难以抵挡如狼似虎的鲜卑兵,所以慕容涉归在短短的半个月之内,就连续地横扫了冀州北部的中山、河间、渤海、常山四郡陷落。
马融在乐成与鲜卑人交战,力不能敌,只能是退守信都,固守待援。
慕容鲜卑大军趁势南下,将信都包围地如同是铁桶一般,连续地对着信都发起了强攻,如果不是信都城的城墙坚固和慕容鲜卑攻城的手段单一,信都城恐怕是早已陷落了。
但饶是如此,信都城屡受攻击,已经是芨芨可危,险象环生了。
第1321章重回南中
刘胤决定起用的第七条进攻线路就是从南中出发,进攻交州,端掉一直以来被吴国称为大后方的交广二州,而后迂回北上,夹击荆州。
如此大纵深大迂回的作战策略,在西晋灭吴的的战役之中,根本就没有采用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路途遥远,后勤补给极为地困难,从南中能拿下交州,已经是需要耗费大量的钱粮了,如果再从交州北上进攻荆州的话,那所需的后勤补给将会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量。
不过,此时刘胤要从南中进兵,还是有所倚仗的,当年蜀汉危亡之际,几十万百姓跟随朝廷迁入到了南中,后来益州光复,朝廷回迁蜀中,并不是所有的南迁百姓都跟随着回到了蜀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百姓留在了南中。他们已经在南中生活了多年,习惯了那儿的生活,许多人自愿留了下来。
南中由于大量的汉人百姓南迁,许多土地得到了开发利用,南中再也不是当初诸葛亮征南之时的那种蛮荒之象了,这里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在南迁百姓的辛勤劳作之下,南中早已慢旧貌换新颜了。
季汉朝廷偏安南中的时候,其所有的花费开销均来自于南中当地,南中诸郡的赋税基本上可以满足这个小朝廷的开支,后来季汉朝廷迁离了南中,南中的赋税则有很大的盈余,由于转运困难,朝廷特许在味县建立官仓,将收缴的粮赋贮存在官仓之内,不必北运。数年的积存下来,味县官仓存粮已经是一笔很庞大的数目了。
刘胤也是在翻阅了各地粮赋的信息之后,才发现南中居然存贮着一大批的粮草,这无疑给刘胤的大迂回作战提供了一个物资上的保证。
这种大纵深大迂回作战,最困难的就是粮草补给,解决了这个困难之后,剩下的事就已经不能再称其为困难了。
根据现在所掌握的情报,吴国的交州和广州并没有多少的驻军,也就是说吴国对交州广州的这条防线,根本就没有重视过,如果汉军派出一支轻骑部队,便可以轻易地横扫交广诸郡了。
为什么会派出骑兵,那是因为刘胤此刻从中原调兵的话,迂回到南中,攻下交州广州,再回兵荆州,如此跨越七八千里的行军,如果是步兵的话,至少也得半年时间,这还不算上打仗,一旦战事胶着,攻城不克的话,拖的时间会更长。
所以刘胤特意地安排轻骑部队,以骑兵的速度,可以大大地缩短进军的时间,最多两个月的时候,便可以完成上述行程。
第七路人马刘胤选派了战斗经验最为丰富的虎骑军和白虎军,合计三万兵马,另外火器营也将拨出一半的人马来,随同征进。
骑兵野战无敌,但攻城作战始终是一个弱项,如果交州的吴兵龟缩在城池隘口拒不出战的话,再精锐的骑兵恐怕也是无计可施,有了火器营的协助,那就事半功倍了,任何坚固的城池,恐怕也挡不住火器的攻击,这种骑兵加火器的组合,横扫天下都没有什么问题。
至于统兵主将,刘胤没有安排其他人,而是由他来亲自带队。
决定一出,诸将是纷纷反对,皆认为刘胤是大都督,运筹帷幄足矣,何须还干这种辛劳远征之事,派一偏将领军即可。
此次出征交州,难度不在如何攻城略地,而是在迂回行军上,由于交州一带汉军根本就没有涉足过,对那边的地理状况气候条件完全的不了解,除了刘胤自己领军之外,他确实想不出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来担当此职。
刘胤笑呵呵地对诸将道:“你们都认为这是一路偏师,无关紧要无足轻重,其实,这第七路人马才是进攻吴国的核心所在,这支偏师运用的好,完全可以成为一支直捣敌人心脏的奇兵。”
其实这么些年来,这些跟随刘胤多年的心腹之将对刘胤的了解也是极深的,凡是刘胤决定了的事,是很难轻易做出改变的,刘胤很快召集虎骑白虎二军,做好了出征前准备。
临行之前,刘胤暂时委任傅佥为六路伐吴大军的总指挥,各路大军都做好出征的准备,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等候出征的命令。
而后,刘胤就率领虎骑军白虎军,离开了洛阳,向南中进发。
由于是轻骑而进,只用短短的十余日,刘胤就已经是重回成都了,不过刘胤在成都没有做丝毫的停留,径直南下,前往南中。
当年挥师北伐,离开南中,屈指算来,已经是十五个年头了,南中对于刘胤而言,也仅仅只是匆匆的过客,当年的南中,还是一片荒芜之景,如今再临南中,却发现这里阡陌纵横,良田万顷,一派繁华富庶之景。
这无疑是那十五年前的那一次迁徙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几十万汉人百姓的涌入,不仅给南中带来的是稳定的农耕人口,更带了先进的农耕技术,十五年来南迁百姓和当地居民辛勤劳作,将这千里烟瘴之地变成了鱼米之乡。
刘胤不禁是唏嘘感叹,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当年仅仅是一念之间的事,带给南中的变化却是天翻地覆的。
时任建宁的太守张勤早已接到了上面的命令,亲自出城迎雍王大驾。
刘胤到味县来,最为关心的就是味县官仓的贮情况,这里的粮草贮备将会是决定刘胤征吴成败的关键。
张勤自然也知道刘胤的目的,他早已准备好了粮仓的帐薄,以供刘胤来查看。
刘胤看过之后,点了点头,张勤的帐薄和朝廷那边的高录完全吻合,没有任何的秕漏,刘胤表示很满意,当即令人接收了这批粮草。
此行刘胤轻装简从,目的就是为了尽快地抵达南中,而他进攻交州,最大的倚仗的就是这批粮草,有了如此坚实地后盾,征伐交州,不过是弹指挥间的事。
第1322章轻取郁林郡
离开建宁之后,汉军便折向了东南而行,穿过夜郎郡,便进入了吴国的郁林郡。
在汉代之时,岭南七郡之地被称之为交州,直到三国孙吴黄武五年,孙权分交州合浦以北为广州,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郡,治所番禺,命吕岱为刺史;合浦以南仍为交州,辖交趾、九真、日南三郡,治所龙编,戴良为刺史。这是广州得名之始。一年后,交、广合治。吴永安七年,交、广再度分治,仍置广州,辖南海、苍梧、郁林、高凉四郡,治所在番禺。
此次刘胤率先攻打的,就是广州郁林郡。
相对于北方边郡的狼烟四起,屡受胡夷侵扰,交广一带,却称得上是安宁乐土。虽然在交州广州的四面一样也有夷族,但比起北方游牧民族的剽悍来,南方的这些夷族则柔弱的多,因为地形比较复杂,这些夷族也比较闭塞,很少会主动地出击滋扰地方,所以交广一带局势一直以稳定为主。
吴国虽然控制着交广二州,但长期以来,他们的防御重心一直维持在长江一线或者长江以北的地区,对于岭南之地,则比较轻视,只派出少量的军队驻守,各郡国的兵马,大多也是从本州招募来的,战斗力自然不能同正规的军队相提并论。
刘胤的军队虽然经过数千里地的长途行军,但由于其行军线路都在季汉境内,再加上刘胤对此次行动实施了高度的保密,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就连汉军的将士都不知道他们此行将去哪里,更别说是吴的细作了。
在到达郁林郡吴国的边界之前,刘胤才通报全军,这次他们这一路人马的进攻目标是吴国的交广二州。
由于这个时代的人大多看不懂地图,充其量也只能是根据太阳的位置来判断一下东西南北,这种跨越数千里的大行军,许多人根本就丧失了方向感,由于事先根本不知道目的地,所以他们只是遵从指令而行进,现在到达了什么位置,绝对多少人知晓。
所以在刘胤公布了进攻的目标之后,除了那些事先知情的将领之外,所有的将士皆是一片哗然,连他们也没有想到奔波了这么些天,居然跑到了交州来,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不过服从命是是军人的天职,虎骑军和白虎军跟随刘胤作战多年,再远的地方也到过,再艰苦的仗也打过,对于这次进攻交州广州,他们表现出来的斗志还是极其昂扬的。
郁林郡的西部,都是山地和丘陵,这里居住的大多也是百色等夷族,距离吴汉边境最近的郁林郡领方县,有四五百里的路程。
刘胤决定兵分两路,同时攻取郁林郡和桂林郡。根据之前的情报显示,郁林郡和桂林郡都没有多少吴兵驻守,汉军如果集中兵力去攻打某一郡的话,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意思,现在吴军在交广的主力,集中在郁林东面的广信和番禺,前者是前交州的治所,后者是现广州的治所。
傅募率领白虎骑军折向东北,向桂林郡发起袭击,而刘胤则率虎骑军,望东南方向的郁林郡郡治布山挺进。
就算是兵分两路,刘胤也没有打算集中兵力去打郁林郡,到达了领方县之后,刘胤仅仅只是派出了安南将军罗尚率领三千轻骑倍道而行,连夜进军布山。
在到达领方县之前,汉军的行迹可以说一直未曾暴露,但占据了领方县之后,汉军就无法再保守这个秘密了,毕竟当地可是有着无数双的眼睛看到汉军的骑兵队伍,不出几日,汉军进袭交广的消息必然会传遍诸郡。
刘胤当然封不住悠悠众口,但却可以抢在消息散布之前,抢先拿下郁林郡,毕竟依靠口口相传,这速度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快过汉军骑兵的。
从领方到布山,只有两三百里的路程,罗尚率领轻骑不过是一夜的路程而已,比及凌晨之际,罗尚率兵在向导的指引下,已经可以朦胧看到布山的城郭了。
而此刻的布山城,依然笼罩在一片安宁之中,由于还没有到开城门的时候,布山城的城门紧闭着,除了几名零星的哨兵之外,城上城下几乎看不到任何的人影。
如果这个时候发起进攻的话,倒不失为一个好的时机,但由于罗尚是轻骑而来,根本就没有携带任何的攻城器械,如果此刻强攻的话,只能依靠将士的人梯攻势了,但罗尚目测了一下,布山这座郡城的城墙还是比较高的,仅靠搭人梯的方式进攻的话,如果不遭遇到敌人的话,倒是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攀上去,可一旦被守军查觉的话,偷袭变成了强攻,吃亏的只有汉军。
所以罗尚倒没有急于进攻,他将三千骑兵全部掩藏起来,好在这儿有着大片的密林,藏身几乎是没有问题的,现在布山城城门坚闭,就算有人得到了消息,想通知城内,恐怕也是无法办到。
罗尚派出零星的一些兵卒,脱掉了军服,换上了普通老百姓的衣服,三五成群地站到了城门口处,等待城门的开启。
一般开城的时间,都在鸡叫时分,战国时孟尝君被困函谷关,出不了城,正好他的门客之中有擅长学鸡叫的门客扮做公鸡打鸣,引得全城鸡叫,守兵不明就里,听到鸡叫便打开了城门,孟尝君才算是逃得了性命。
汉军当然不会有人去扮鸡叫,不过这个时候也该是公鸡打鸣的时候,听得鸡叫三遍,守门的军士才懒洋洋地将城门吱吱呀呀地打开了。
平时打开城门的时候,是很少会看到人影的,今天刚打开城门,守城的兵卒就看到了城外三五成群的“百姓”聚集着,看得守卒好生奇怪,怎么会一大早的就来了这么多的人。
不过郁林郡已经是很长时间没有军情了,这些守卒也是浑不在意,打开城门便放人入内。
这些入城的汉兵立刻是亮出兵器,斩杀了守卒,控制了城门,随后罗尚率骑兵大队人马鱼贯入城。
第1323章这太守还是由你来做
汉军几乎不用吹灰之力就拿下了布山城,除了那几名守城的兵卒之外,根本没有什么人会在这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来到城门口,汉军的偷袭小分队出手又快又狠,那几个守城的兵卒惨遭割喉,就连惨叫声都来不及发出。
汉军控制了城门之后,立刻起后面的罗尚发信号,等候已久的罗尚便率骑兵一拥而上,杀入了布山城中。
三千骑兵引起的动静自然是不小,但等布山城中的人发现情况不妙的时候,汉军骑兵已经大部杀入了城中。
郁林太守名叫展平,汉军入城的时候,他正搂着美艳的小妾呼呼大睡,当手下的兵士报之有敌袭的时候,展平是一脸的懵逼,有敌袭?这TM的是在交州,那来的敌人,难不成是南夷作乱?
郁林郡紧靠南夷,不过这些南夷平时安份守己的很,只要不去夷窝里招惹他们,他们很少会出来作乱的,就算有少部分的夷人闹事,那也成不了规模,展平只需派兵前去镇压一下,很快地就能摆平了。
所以展平也不太慌张,从容地穿上衣服,这才离开了屋子,刚想到外面看看情况如何,一队骑兵是呼啸而来,将太守府给团团地围住了。
展平顿时两眼发直,这那里是什么夷人作乱,南夷总是穿着那种花花绿绿的衣服,可眼前的骑兵则是清一色绛红色的军服,展平好歹也是出身在荆州的官员,一看这些骑兵不正是季汉的军队吗,我的天,他们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展平慌忙是伏地而降,他当然很清楚,凭现在他手中的这点人马,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负隅顽抗的后果只能是死路一条。更何况现在汉军骑兵已经入城,失去了城防之后,还抵抗个屁,趁早投降保命要紧。
太守都降了,剩下的那些官吏和兵士自然也都不傻,纷纷地是缴械投降,整个郁林郡内,就连一个抵抗的人都没有。罗尚下令汉军把守四门,飞报给刘胤。
刘胤的大军和先锋部队相隔也就不过半日的路程,听闻罗尚已经拿下了郁林郡,刘胤便令大军加快行程,赶到了布山城。
在罗尚的控制之下,布山城倒是也井然有序,除了飘扬的汉字旗外,让人感觉不到布山城有什么变化。
太守展平一直到现在也没有搞懂汉军是如何神兵天降一般地出现在郁林郡的,不过疑惑归疑惑,他可没胆去问,只有老老实实地蹲在那儿,等待着传唤。
现在展平心里也比较忐忑,尽管他投降的比较快,但天才知道汉军会不会饶过他的性命,一想到他成群的妻妾还不知将会嫁给何人为妇,展平心中便是痛如刀绞。
可现在他不过是砧板上一条鱼而已,生死可由不得他,到了这步田地,他也就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就在展平胡思乱想之际,有汉兵前来提他到了大堂之上。
展平晕乎乎地来到了自己熟悉不能再熟悉的太守府大堂上,还没等他瞧见堂上之人是何模样,就听身边的兵士喝道:“还不快叩见雍王!”
雍王?展平顿时被雷了个外焦里嫩,他好歹是吴国二千石的官吏,又如何能不知道季汉雍王刘胤的大名。雍王的名号,等同于是一个传奇,只不过展平以为自己一个吴国的边郡太守,和雍王这个鼎鼎大名的人物这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交集的,现在雍王居然来到了郁林郡,自己这阶下之囚,做的一点也不屈。
展平双腿一软,以标准的五体投地的姿势给刘胤行了一个叩拜大礼。刘胤轻轻地摆了摆手,叫他起来说话。
于是乎展平已站了起来,不过他的双腿明显地在发抖,战战兢兢,汗如浆出。
刘胤微微一笑,按理说这展平好歹也是一郡太守,二千石的官吏,再怎么说也是见过世面的人,现在居然怕成这个样子,倒是好笑。
刘胤传唤展平过来,主要的目的就是询问一下交广一带的情况,做为一郡太守,对交广上层的情形还是应该知晓的,如果找普通平民或低层军吏,是很难问到有用的信息的。
展平对刘胤的问询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半句都不敢有所隐瞒。
现在交广二州实力最强的是驻守在交趾郡龙编的交州牧陶潢,他手底下大约有两万多的军队,其次便是驻守番禺的广州刺史徐旗,拥有一万多人,至于象郁林太守这样的郡守,手中大多只有二三千的兵马,分驻在各地郡城之中。
也就是说除了龙编和番禺尚有一定的抵抗能力之外,其余各郡,不过是如土鸡瓦狗一般,汉军可以轻易地对付。
刘胤对展平的态度很满意,问询完毕之后,轻描淡定地道:“这郁林太守,还是由你来做吧,所以郡县的官吏,只要肯归降大汉的,一律离任。”
展平闻言,感激涕零,原本前途未卜的他居然还能官复原职,在他看来,能保住性命已经是最大的恩典了,继续地担任郁林太守,这样的好事展平估计做梦也不敢想。
展平又一次地跪伏在地,叩首拜谢,连声表示要忠于大汉,誓死不悔。
刘胤淡然地一笑,这种软骨头他平生见的太多了,对于他们发誓赌咒表忠心的话,刘胤半个字都不信,这些人不过是墙头草,那儿刮风往那儿倒,真要是吴国的军队反攻倒算,毫无疑问,第一个投降的便是他。
可刘胤不在乎,这次进军交州,他其实只是一个过客,并没有准备在交州常驻,也暂时没有接手交州的准备,所以攻下来的郡县,刘胤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