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最后的三国-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魏雪舞美目流盼,笑意盈盈地道:“将军好歹也是做过中尉右丞的,这破案缉查原本也应该是内行,可惜你却是疏忽大意,就连这等绝密东西都错过了,真不知道你这执金吾是怎么当的?”
“雪舞,你就别卖关子了,这些证据可是干系重大,如果能够证明它是真的,扳倒黄皓还是大有机会。”刘胤没有理会她的嘲讽,真切地道。
魏雪舞也收起笑容,道:“好吧,实话告诉你吧,这些信件全部得自于阎宇的营帐之中,阎宇已经确定是吴人的奸细,他与黄皓交从过密,这些书信的真实性不容怀疑。”
“得自阎宇之处?”
“不错,那日你在右军营中诛杀阎宇之后,我便趁乱在阎宇的营帐之中搜查了一遍,果然还是有所收获的,本来是想回京之后再交给你的,但……好吧,现在交给你也是一样的。”
刘胤这才恍然而悟,那日在右营之中诛杀了阎宇,还没来得及喘息,吴军的追兵已是迫近了,刘胤如何还顾得上去搜查,光是整点兵马就已经够他手忙脚乱的,倒是魏雪舞心细如发,想到了这一点,还真是庆幸她慧眼独具,否则几页纸湮灭在乱尘之中,谁又会在乎上面写了什么东西。
刘胤情不自禁地捉住了她的手,兴奋地道:“雪舞,真的谢谢你,这回铲除黄皓这个毒瘤便是大有希望了。”
魏雪舞面上微微一红,用力地将手抽了回去,嗔道:“你谢就谢呗,又讨人家便宜。”跺脚,转身便走。
刘胤神情一滞,看着她婀娜的背影,刘胤脑海之中又不禁浮现出青城山山洞之中那风光旖旎的那一幕,他的脸上浮起了一层浅浅的笑意。
掂了掂手中书信,刘胤的嘴角又浮起了一丝的冷笑,暗暗地道:“黄皓,你恐怕想不到,这些东西会落在我的手上吧。”
“将军,队伍集结完毕,请示下。”中军官进来禀报。
刘胤下令出发,在夕阳的余晖之中,大军离开了郪县,向成都方向进发。
圣旨中明确提到,接旨之日必须出发,所以刘胤也不得不连夜行军,也算是遵旨行事。当然,刘胤也没有私心,并没有因为圣旨的强硬态度而心生抗拒,做出阳奉阴违的事来,既然决定回成都,刘胤就决意一刻也不再耽搁,星夜兼程地回成都。
郤正对刘胤的高姿态十分地赞赏,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都会有抵触情绪,不敢公然抗旨,但却是消极怠慢,可刘胤身上,看不到一丝的不满情绪,反而是迫切地希望早些时间赶回成都,忠直之心处处彰显。
“真忠臣义士也!”郤正是暗竖姆指。
皎皎清辉之下,车麟麟,马啸啸,一支人马逶迤而行,一路向西。
半路之上,刘胤倒是向邓艾和盘托出了想要对付黄皓的计划,象黄皓这样的蛀虫,越早除掉,对蜀汉朝廷越有利。
邓艾沉吟片刻,缓缓地道:“黄皓深得蜀主宠信,主公若想只凭几封书信就想扳倒他,恐怕并非易事,黄皓完全可以辨称这些书信是他人伪造,想要嫁祸于他,如果无其他辅证,是很难治其罪的。主公须知蛇打七寸,如果要出手,一定要致其于死地,绝不让其有翻身反击的机会,依在下之见,主公还需隐忍一下,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再出手。”
“那还需隐忍多久?除掉黄皓的机会恐怕并不是常有?”黄皓叛国投敌,本身对蜀汉就有着巨大的威胁,能尽早地铲除,对蜀汉的危害也就会降低不少,刘胤还是倾向于早些动手的。
邓艾拈须微微一笑道:“陆抗攻取涪城,恐怕连他也不会意识到,将会在蜀中大地上,掀起怎样的风云变幻。”
┄┄┄┄┄┄┄┄┄┄┄┄┄┄┄┄┄┄┄┄┄┄┄┄┄┄┄┄┄┄┄┄┄┄
姜维愤怒地将书信掷于了几案之上,这大概是姜维第二次接到劝降的书信,只不过第一次是魏国的钟会,这一次却是吴国的陆抗。
姜维的愤怒是有理由的,他的生平的第一次投降就是弃魏归蜀,在钟会的眼中,在陆抗的眼中,或许在整个天下人的眼中,姜维的忠诚度都是受人置疑的,既然可以弃魏归蜀,那么只要条件合适,再次弃蜀归魏(或吴)也是合乎情理的,自然钟会和陆抗开出的条件都十分的优厚。
姜维似乎感觉受到了侮辱,虽然他出生在魏国,但魏国并没有给他太好的表现机会,只是郡中一吏而已,姜维是有鲲鹏之志的人,绝非是池之物,诸葛亮给了他这个施展抱负和才华的机会,如此知遇之恩,姜维愿以肝脑涂地而报之。
从此他忘了自己是魏国人,成为了蜀汉中最坚定的恢复汉室的人,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将他出生的地点陇西天水纳入到蜀汉的版图中,从而向世人证明,他是真正的蜀汉之臣。
而他屡战经年,却始终未能逾越秦岭,始终也未能再踏上生养他的那块土地,他的梦想,也渐渐变成了灰色的记忆。而现在汉中失守,被迫退守剑阁,蜀汉的生存空间,再一次地受到了压迫。
姜维第一次感觉自己老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英雄总有迟暮的一日,虽然壮志雄心未酬,但姜维真真切切地感到,自己真的老了!
第231章放弃剑阁
这种感觉是发自内心的,在众人的眼中,姜维永远都是那样的精力充沛,斗志昂扬,锐意进取,一次次地北伐,他始终都征战在第一线上,是蜀汉的常青树、不老松,用他魁梧的肩膀,支撑着蜀汉的一片天空。
然而此刻的姜维,却有一种虚脱无力的感觉,他感到了倦怠,感到了疲惫,多年的征战在他身上留下了无数的伤痛,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的心很累、很累,他甚至怀疑自己这几十年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都是无用之功。
蜀汉大厦将倾,姜维深感独力难支。退守剑阁已经过去了半年,然而魏军的攻势似乎从来就没有削弱过,庞大的国力所支撑起来的战力,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都说千里不运粮,崎岖而艰辛的蜀道让当年蜀军的北伐行动一再受挫,粮草的困扰始终如梦魇般折磨着蜀汉两代的北伐者,但同样的窘境在魏国手里,却似乎不是问题。
魏国的进攻势头始终不减,退兵之日遥遥无期,姜维的反击计划也越来越变得渺茫起来,现在看来,敛兵聚谷计划完全是一个失败的计划。
更让姜维忧心的是,就在蜀汉身陷危亡的时候,曾经的盟友却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吴国假借援助的名义,悍然出兵攻陷了永安江州,整个巴东三郡全部沦陷,让本来已经芨芨可危的蜀中局面更加地雪上加霜。
蜀汉朝廷虽然派出了以诸葛瞻为首的大军前去抵抗,但姜维却隐隐在些担忧,诸葛瞻虽然才名卓著,但论打仗,他却是个门外汉。姜维虽然平素与诸葛瞻政见不一,但他对恩师诸葛亮的唯一独子并非报有很深的敌意,更何况诸葛瞻的成败,决定着蜀汉王朝的前途命运,姜维一直关注着郪地的战局。
姜维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还是发生了,青阳浦之战,蜀军大败,诸葛瞻阵亡,让姜维不禁是唏嘘长叹。
然而这个从来没有令姜维正视过的陆抗继郪东大捷之后,再出奇兵,攻占了川北重镇涪城,让原本和吴军相隔甚远的姜维军陡然间拉近了距离,剑阁的形势,也陡然地紧张了起来。
陆抗此时发信给姜维,也不过是投石问路,蜀中大局未定,陆抗也没指望姜维这个时候能归降。而姜维对蜀汉的坚贞更是无人可及,又岂是区区高官厚禄可以利诱了的。
但涪城的失守,对整个剑阁的震动无疑是最大的。
虽然说涪城还在江油以南,距离剑阁还有好几百里的路程,但涪城却是成都通往剑阁的必经之路,是剑阁的粮道中枢。涪城失守的消息传来,整个剑阁军心浮动,惶惶不安。
左车骑将军张翼疾步闯入姜维的大帐,焦虑地道:“伯约,涪城失守,剑阁所存军粮,不足支撑半月之久,我们该当如何?”
剑阁的粮草和后勤补给,一直比较的蛋疼。姜维原本的前进基地在汉中,汉中和阴平武都都有蜀军的屯田之处,军粮供给除了一部分来自于成都,大部分可以自给自足,这样就可以减轻长途运粮的消耗。但汉中失守之后,这些屯田之处自然也就指望不上了,剑阁五万大军的粮草开支,便全部依仗成都来供给。
如此一来,成都那边的军需供应便陡然地紧张了起来,黄皓向刘禅建言,供应给剑阁的粮草,按每月两次运输,让剑阁之军保证有一个月的存粮即可,这样一来可以减轻成都方面的供应压力,另一方面可有效防止统兵之将的不臣之心,只要前线大将有异心,立刻便掐断其军粮供应,美其名曰可以预防叛乱。
刘禅大喜,便依黄皓之言而行,每月初一十五各向剑阁发运一次粮草辎重,半年以来,一直便是执行着这样的方案。
虽然这个运粮方案让前线将士诸多诟病,但由于整条运输线处于后方,并不用担心补魏军偷袭,前线的粮草也一直没有匮缺,所以几乎所有的人都忽视了一个潜在的危机。
虽然剑阁的存粮,名义上有一个月之需,但实际上只是月初和月中粮草送抵之时,剑阁的粮仓之中才会满数,而有时因为道路和天气的状况,运粮车队会有一些耽搁,有时候会迟上三两日,剑阁粮草的库存,有时会降低到只有十来天的存量。
而此次吴军偷袭涪城之时,运粮车队因为下雨,在绵竹耽搁了几天,没有赶到涪城,正因为如此,这些粮草幸运地没有落到吴军的手中,但再想运往剑阁却成为了奢望。
而剑阁的粮草库存,也只剩下了十多天的存量。
这无疑是致命的!
张翼兼管辎重营事务,他心中早将那个该死的黄皓骂了千百遍,五万大军的日费开销可是巨大的,军中一旦断粮,后果不可想象,张翼无计可施,只能来找姜维商量对策。
右车骑将军廖化亦在场,当即请命道:“涪城至关重要,万万不容有失,某愿领军一支,誓死夺回涪城!”
姜维一脸的凝重,沉声道:“涪城城垣坚固,易守难攻,若不是陆抗使诈偷袭,吴人又如何能得逞?现在涪城吴军至少有五六万人马驻守,元俭你计划带多少兵马可以夺回涪城?”
廖化不禁为之语塞,就按一般的军事常识,攻城的军队至少也得有两三倍于守军的兵力才有破城的可能,而且还得要看双方装备优劣和兵心士气,现在入据涪城的吴军兵力与整个剑阁的蜀军相当,就算是将剑阁的全部蜀军调去攻城,也未必能攻得下来。更何况剑阁外魏军的攻势如潮,剑阁守军也只能是依靠险要的地势苦苦支撑,根本就抽调不出多余的兵力来攻打涪城。
“依伯约之见,我们当如何应对?”廖化有些无奈地道。
姜维的深邃的目光之中陡然地射出两道寒芒,一字一顿地沉声道:“唯今之计,也只有放弃剑阁了!”
第232章姜维的决断
“什么?”廖化和张翼俱是惊得面如土色,一瞬间,他们甚至怀疑自己的耳朵听错了。当然,这也怪不得他们,实在是姜维的脑洞开得太大了。
剑阁对于蜀汉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丢掉那座关隘也比不上丢掉剑阁对蜀中的影响巨大,如果现在放弃剑阁,那就等于他们半年来的坚守变得毫无意义。
“伯约,这怎么能行,剑阁乃川北门户,一旦放弃,魏兵长驱直入,季汉恐有亡国之虞!”张翼脸色苍白,颤声道。
姜维眼中的寒芒也黯淡了下去,神情显得寂廖而落寞,此刻他不再象一位叱咤风云的大将军,反而象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
“且不说现在剑阁深受腹背之敌,就单以粮草而论,勉强可以支撑十天,那么十天之后呢,我们又该当如何?”
廖化和张翼俱是心头一震,现在剑阁蜀军最困难的不是敌人如何强大,而是粮草即将告罄。剑阁处于深山绝壁之处,了无人烟,粮草辎重全部指望着成都方面的供给,在当地筹措到粮草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而粮道一旦中断,剑阁的五万蜀军就会陷入绝境,人要吃粮马要吃草,军中无粮,军心立散。
姜维当然清楚剑阁的重要性,但与剑阁相比,他更在乎麾下的这五万将士,他们几乎是蜀汉最后的精锐力量了,关隘丢了,还可以再夺回来,但这五万军队若是折损了,蜀汉的最后一丝希望也就泯灭了。
涪城失守,最直观的后果就是粮道被截断,如果姜维此刻手中还能有一两个月的粮草支持,他定然要与吴魏放手一搏,但现在他的手中,只有十几天的粮草了,十几天能干什么,须臾即过,如果真得到了援尽粮绝的地步,再想走出剑阁,恐怕真没有那么容易了。
现在留给姜维选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姜维必须要当机立断才行,要走要留,此刻就必须下定决心,多一刻的迟延,便多一份的危险。
这无疑是一个痛苦的决定,放弃剑阁,就等于是引狼入室,姜维很清楚,失去了剑阁的倚仗,蜀中大地恐怕再难抵挡魏人的铁骑雄兵。
不过,这样也好,魏人突破剑阁天险之后,他们的下一个目标肯定是蜀都成都,而横亘在他们前进途中的,就是据守涪城的吴兵,二虎竞食,想必也会有一番惨烈的厮杀,鹤蚌相争,最后得利的却是渔翁。
姜维不想做被人包夹的鱼腩,而是想做在后的黄雀,也唯有放弃剑阁。这和他一贯坚持的敛兵聚谷之计倒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引狼入室,诱而歼之,所不同的是敛兵聚谷倚仗泊是敌人粮道受阻补给困难,而二虎相争之计却是让魏吴两国争个头破血流,两败俱伤。
“传令诸军,今夜三更时分,全部撤出剑阁!”
┄┄┄┄┄┄┄┄┄┄┄┄┄┄┄┄┄┄┄┄┄┄┄┄┄┄┄┄┄┄┄┄┄┄┄┄
天刚蒙蒙的时候,魏军就投入了新的一轮进攻。
连钟会都早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对剑阁关发起攻击了,整条狭隘险峻的山路上,布满了魏军的尸体和骸骨,尚未腐烂的尸体是最近几日刚刚倒下的,那些白森森的人骨却可以追溯到去年冬天的时候,那些遗体都是在蜀军弓弩的射程覆盖之内,根本就没人敢前来收尸,所以只能是暴尸荒野,以致于骸骨越来越多,都快填满了这条山间之路。
以钟会的计划,就是要退守汉中,同时引诱姜维前来追击,半路设伏袭杀之。不过钟会的计划并没有得司马昭的首肯,司马昭一面派贾充带兵五万,进军汉中来援助,一面加大了运粮的力度,不管蜀道有多么的艰险,都将钟会大军的粮秣所需分毫不差地发往剑阁。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魏蜀之间的军事差异,这么几年来,魏国为了准备灭蜀,在关中集合了大批的后勤保障物资,现在,真正能运抵前线的,也不过是区区九牛一毛而已,可见大魏的底蕴是何其地可怕。
有司马昭的吩咐,钟会自然不敢抗命,有了充足的后勤保障,钟会也就能全力地投入到进攻之中。
不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阁关,却绝非是可以轻易拿下的关隘,姜维用兵如神,虎距于剑阁之上,魏军云集了十几万的人马,竟然是半年之内不得寸进。
镇西将军府长史杜预今日是主动请缨来攻打剑阁的。长史属文官,原本就算是钟会的幕僚,不过征战数月,一直负责前军攻击的胡烈庞会等将心生倦怠,疲惫不堪,杜预主动请缨出战,让钟会好生高兴。
杜预文武全才,写得一手漂亮文章,从这一点上来看,倒和钟会有几分相似,所以深得钟会赏识,担任最重要的长史之职。
发起攻击的时候,天光微亮,崖边的野草之上还沾满着露水。杜预率领五千人马在狭隘的谷道中蜿蜒前行。
不过很快杜预就发现今日的山谷异常地静谥,悄然无声,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厮杀,如果在平时,这个位置已经进入了蜀军弓弩的有效射程,从路边的那些白骨就可以看得真切无比。
杜预心生警惕,心中暗道;这莫不是姜维设有埋伏?
不过杜预却没有打退堂鼓,而是派了一支斥侯队,沿着陡峭山路攀上了去,一探消息,而五千人马,则在谷底按兵不动,谨慎小心,谨防蜀军可能的埋伏。
斥侯攀岩而上,进入了蜀军的营地,眼前的景象令他们大吃一惊,整个的蜀军营地居然是空无一人,除了半燃的灶火证明蜀军离开不久,完全找不到一个人影。
“启禀杜长史,蜀军营寨之内空无一人!”
杜预愣住,这是何种的状况啊,他立刻率军前行,进入了蜀军的营地,果然营地内再无一人,杜预又派人四处搜寻了一番,终于确定蜀军没有埋伏,是真的退兵了。
“快去禀明钟都督,剑阁拿下了!”
第233章退兵梓潼
钟会听到这个消息,也不禁为之愕然,这算什么状况,难道天上还真能掉馅饼不成?
以钟会一贯的谨慎,他首先是将馅饼理解成了陷井,姜维是何等的人,钟会清楚的很,无端地放弃剑阁,若不是蜀中发生了重大的变故,那就是有天大的阴谋。
不过根据杜预的禀报,剑阁关蜀军的营地内,确实再无一人,整个剑阁的守军,如同是人间蒸发了一般,消失的无影无踪。
光是围攻剑阁,魏军就已经打了半年之久,奈何剑阁险要无比,钟会倾尽全力,付出极大的代价,也始终无法越雷池一步。
此刻钟会行进在峥嵘崔嵬峰如倚剑的剑门峡谷之中,不禁是感慨万千,历经千辛万苦打不下来的剑阁此时却唾手而得,这让钟会反倒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既然剑阁已是空城,钟会也就毫不客气地先接收了,至于姜维有什么真正的意图,也只能是入城之后再行查探。
钟会还真有一点想不通,就算姜维要玩阴谋诡计,也犯不着拿剑阁来做代价吧。带着一头的雾水,钟会进入剑阁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广派斥侯,四下打探消息。
很快关于蜀中的消息,雪片一样地向钟会报来,钟会抚掌大笑道:“原来如此,真是天助我也!”
有剑阁关的隔阻,魏军对蜀地消息知之甚少,吴国悍然偷袭蜀国的消息钟会这边的确不太清楚,虽然说魏国的荆州方面已经获悉了这个情报,但要反馈的汉中,至少也得有些时日,只有真正地踏足剑阁关内,钟会才能够掌握翔实而准确的情报。
魏军众将更是欣喜不已,看来这次倒是吴国帮了魏国的一个大忙,没有吴人偷袭涪城,姜维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从剑阁退兵的。
“恭喜都督,吴蜀反目成仇,正是都督成就不世之功的机会。”句安拱手道贺,做为降将,句安在魏将中的地位颇低,也常常为人瞧不起,句安只能是夹着尾巴做人,尽可能地讨好巴结于上司。
众将都不免面露鄙夷之色,倒是钟会哈哈一笑道:“这世上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完的盟友,吴人向来见利忘义,这落井下石背后捅刀的勾当,又不是第一次干了。不过我大魏兴兵伐蜀,费了这么多的兵马钱粮,已岂能让吴人来坐享其成,他们想来分这一杯羹,又岂能如愿得偿?到是姜维,可曾探得他逃向了何处?”
斥侯禀报道:“现已探明,姜维全军弃了剑阁,正往梓潼方向而去。”
“梓潼?”钟会拈须微一沉吟,道:“姜维弃守剑阁,最大的可能就是粮尽之故,就食于梓潼,到也合乎情理。不过梓潼地狭,又无险要可守,姜维据此,也不过是权宜之计。梓潼东临阆中,本督断定姜维必定取道梓潼,改走阆中,目前贾护军与蜀将宗预正战于阆中,姜维若至,阆中战局或恐有变。丘健、王买——”
丘健和王买立刻上前拱手道:“末将在。”
钟会道:“令你二人各率兵一万,从南北迂回包抄梓潼,掐断姜维东去阆中之路。”
“诺!”二将领命,转身而去。
钟会又道:“田续听令。”
“末将在。”护军将军田续立刻上前领命。
“令你率军两万,于大道攻取梓潼,与丘健、王买务必将姜维围歼于梓潼,勿使其东窜阆中。”
田续迟疑了一下,姜维手下可是有五万多军队,钟会派自己和丘健、王买合围姜维于梓潼,总兵力不过才四万,想要吃掉姜维,显然难度很大,不过钟会既已下令,田续也不敢抗命,当即接令而下。
监军卫瓘道:“姜维乃善战之士,今虽势穷而走,仍不可小觑,都督以田续等人追之,恐非姜维对手。”
钟会大笑道:“今姜维已失剑阁,不复为心腹之患矣,兵法有云,穷寇莫追,某派田续等人追之,也不过是扰其视听而已,当务之急,乃取成都为上,姜维不足虑也。”
钟会是动了一点小心思的,如今邓艾已亡,诸葛绪获罪归京,整个汉中前线的大权尽在他手,但显然司马昭对其深怀戒心,又派贾充前来增援,虽为增援,却并未与他合军,贾充所率军队独立行事转攻阆中,让钟会又有些担忧,深恐这灭蜀的头功被贾充夺了去。
此刻姜维调动向东,却是暗合钟会的心思,有姜维在阆中阻挡,贾充再想入川争功几无可能。而夺取剑阁之后,钟会的首要目标已经是不在姜维身上了,就算灭掉姜维,能和夺取成都一样的功劳吗?
不过表面文章还是要做一点的,于是才有了派田续、丘健、王买前去堵截姜维,诚然以田续等人的能力和兵力,想要歼灭姜维是不可能的。可钟会并不在乎这些,现在他的心思,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