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为书狂-第1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首大风歌,一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可谓是将浩瀚巅峰的楚辞,再一次拉入了众人的视线。
  “大风起兮云飞扬,我靠,黄,你牛叉了。”
  讲师办公室内,最近与黄一凡和好的培进尖叫了一声。
  “楚辞,楚辞,这实在是太牛叉了,我还一直以为这是兮体诗呢,没想到竟然是如此高大上的楚辞。”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一边大叫,培进一边念着这一首大风歌:“传闻2000多年前的大风歌,竟然被你写出来了。我相信,不需要多久,你这一首大风歌就要成为真正的大风歌了。”
  大风歌是汉朝刘邦创作的歌曲,不过,因为经历了几千年的变迁,大风歌并没有传承下来。世人只知道有大风歌这样的歌曲,但却并不知道大风歌到底写的是什么。这就好像前世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一样,什么高山流水,十面埋伏,四面楚歌呀,都没怎么流传直来。有一些可能还流传下来了一点点调子,有的,别是调子了,甚至是词都没有一个字保存。正如广陵散,世人只知道十大名典当中有广陵散,但广陵散究境是怎么样的歌曲,谁人都不知道。
  这个世界的《大风歌》同样也是如此。
  其实,不只是大风歌,先秦两汉时期,包括先秦时期有着太多文学艺术作品失传。
  有的是因为时间太长,也有的是因为政治战争原因。
  而这个世界楚辞的遗失,便是因为政治战争的关系。
  不过,哪怕楚辞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但每当提及楚辞,无数的人都要止不住的激动。特别是对于像培进这一些教中文系的讲师,这会儿简直如痴如狂,根本停不下来。
  “黄老师,别理培进,恭喜你又作了一首好诗。”
  一边的柳叶瞪了培进一眼,却是向黄一凡道:“不过,相比你的楚辞,我可能更为担心你即将要碰到的麻烦。”
  “怎么?”
  “想必黄老师也知道,楚辞因为秦国灭掉楚国之后,为了统一文化,也为了国家统治,秦国将楚国的文字,书籍,都烧毁了。而其中楚国最为辉煌的经典楚辞,便在那时消失。”
  “柳姐,这个我知道,有什么问题吗?”
  战国时期楚国是一个文化非常强大的地方,其中出了几位文学大师,像屈子,宋玉,黄歇……这一些大师级的人物对于战国时期各个国家的文化影响深远。
  那个时候各个国家无一不是学习楚国的文化,吟诵楚国的诗词。直到秦始皇灭掉楚国之后,为了统一,他肯定不会让这种当时比他们秦国还强盛的文化存在。于是,被无数人顶礼膜拜的楚辞,一把火就此让他消失于历史的长河。
  “当然有问题,而且问题还很大。”
  柳叶将边上的凳子移开,略带严肃地道:“正因为楚辞已经消失,同时,也因为楚辞在我们国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地位,所以,楚辞是一个不容他人触碰的禁区。几千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尝试的去写类似有关楚辞诗体的作品,但先后都被世人否认。在这其中,可能有这一些作品写得并不怎么样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那便是世人无法接受。你的大风歌虽然写得很好,但是,也未必会得到他人的认可。”
  “正是如此。”
  柳叶完,之前一直停不下来的培进终于醒来,又跟着一脸严肃地道:“黄,柳叶得很有道理。而且,可能你现在会碰到更大的麻烦。你的‘大风歌’不但不会被他人承认,甚至你的大风歌包括你,都会被国内无数的专家学者教授,文学圈内人士攻击。”
  “我明白了。”
  黄一凡点点头。
  当时黄一凡媒体上暴光“兮体诗”时,一众专家就已议论的沸沸扬扬。什么“兮体诗”简直是开玩笑,华国没有“兮体诗”的诗种。又是不是会写一首诗的家伙,可以创作出一种诗体,记得以前好像有一种诗体叫“废话诗体”的……
  如果不是黄一凡之前创作的诗实在是太过于经典,加之自创一种诗体也不是特别大的大事。终到后来,这样的议论也就渐渐消失。可是,现在的诗体可不是“兮体诗”,而是被无数文人视为诗歌最为巅峰的楚辞。
  别是黄一凡了,哪怕现在就是扒出李天仙写的楚辞体诗,别人也不一定认可这是楚辞。
  所以,在黄一凡将“大风歌”定义为楚辞这一个概念,必然会遭到一众人等的反对。
  “啊,黄,你怎么一点也没有反应呀。”
  看到黄一凡只不过是点了点头,一点反应也没有,培进有些着急地道。
  “要什么反应?”
  黄一凡奇怪的问道。
  “难道你不觉得你有麻烦了吗?”
  “呃,好吧,是有麻烦。”
  “难道你没想过怎么处理这样的麻烦?”
  “怎么处理?”
  黄一凡反问:“都出去了,我还能怎么处理。”
  “这个,好像得也是。”
  培进摸了摸头,感觉黄一凡得有道理,可又一想,仍觉不对劲:“黄,你还是太年轻了。你不知道学术上斗争的黑暗,你年纪这么,名气又这么大,本来就有人想找你的麻烦。只是之前不少人可能找不到借口,现在你喊出楚辞一,恐怕有很多人都要攻击你。我看你还是早做准备,免得到时候他们攻击的措手不及。”
  “放心了,兵来将档,水来土掩,没问题的。”
  黄一凡倒是一点儿也不急。
  他正愁自己黄一凡的名气不够大呢。
  再者,自己所写的可是正正宗宗的楚辞呀。
  不但正宗,而且,黄一凡脑海里面可不仅仅只有这么几首楚辞。
  这一些人不来找他麻烦也就罢了,若是要来找自己麻烦,到时候就干得他们哑口无言。


第四百九十三章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楚辞,好狂的口气。”
  燕大讲师“方星剑”砰的一声,拍案而起。
  方星剑此前是燕大高材生,本硕连读之后以优异的成绩被燕大留校任教。
  一直以来,方星剑走在哪里都成为人们观注的对象,在学生眼里,他是男神。在领导眼里,他是年轻有为的讲师。在媒体眼中,他是燕大后起之秀,他是一切一切的骄傲。只是,最近一段时间,他这个年轻有为的后起之秀,却是被水木大学一位新来的讲师给超过了。
  这个人,便是黄一凡。
  实在,对于黄一凡,方星剑有很大的意见。他实在是不明白,为什么像水木这种数一数二的学府,竟然会将这种流行作家吸收到学校里上课。而且,这家伙年纪比自己还好几岁。
  当然,年纪不年纪倒是其次。
  在方星剑眼里,所谓的作家就是与那些歌手一样,所写的作品也与那些流行歌曲一样。最近流行了一段时间,未来就不一定流行了。这其实并不是这一些作家写作有多大的能力,他们只不过是会讲一个稍微不错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还只是适合了当时的市场,并不是他写的故事真这么经典。如果不是,为什么这一些畅销作家只是写个几年,他就不畅销了呢?
  真有实力,完全可以一辈子畅销嘛。
  更不用,对于黄一凡这种曾经写过络的作者,方星剑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感。
  真正的学者,是那些做学术的高人,而不是靠这种写络去唬弄人的家伙。
  只是,虽然方星剑心里对于黄一凡十分的不满。但他明面上又不能什么,而且,自己没什么原因去批评对方,反而会被他人自己是在嫉妒。更何况,黄一凡之前写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也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批评的。要知道,这八个字可是有着无比的魔力,当时他用马甲在上批评了这几个字一下,瞬间,他的那个马甲就被成千上万的友骂成狗。最后有人还要是要人肉搜索他,差点将没方星剑吓个半死。
  不过,方星剑最终还是找到了机会。
  “哈哈,楚辞,你竟然敢你写的是楚辞。”
  看着黄一凡写的那一首诗,方星剑大笑:“不作死就不会死,既然今天你想死,那我就成全你。”
  罢,方星剑打开文档写道:“惟楚有才,这句话的是楚国人杰地灵,先后涌现出了无数杰出的人才。不管是经济,政治,军事,还是文化方面,楚国在先秦时期都是最为顶尖。而文化,又是楚国最引人自豪的。其中楚国开辟的楚辞,地位只在圣诗之下,甚至可以和圣诗相提并论的楚辞……”
  洋洋洒洒,方星剑一口气写了2000多字讽刺黄一凡楚辞的评论。
  其中引经据典,一个时写下来,方星剑大是满意。
  利用自己平时结交的关系,方星剑发给了媒体上的朋友,嘱咐他们当天晚上见报。
  当然,不只是方星剑,当一系列文学类专家,教授,学者得到有人写出了一首楚辞的消息之后,几乎个个都是愤怒而起,想也不想其他,提笔就是攻击起黄一凡。
  瞬间,在这一些专家学者教授文学类从业者同时发力之下,当天晚上数十家媒体报纸,先后刊登了一起“真假楚辞”的新闻报导。
  西都新闻报编辑“利任时”第一个抢先发声:“近年来,随着秋水先生复兴古诗运动的兴起,先后有不少文学爱好者研究起了古诗,并且,不少朋友还写了好一些唐诗宋词元曲。当然,我认为,不管是写唐诗体,还是宋词体,亦或是元曲体都是好的。可是,今天我却听到一位朋友,有人竟然写了一首楚辞。
  朋友们,我不知道大家听了这一个消息之后是什么反应,起码我是被雷住了。有人写了一首楚辞,这就跟有人对我,有人写了一首圣诗一样。若是模防一下唐诗,宋词的风格写写还是可以的,但随便写一首诗出来就喊这是楚辞,只能徒增他人笑话。笔者只能奉献那位朋友,不是什么诗都可以称之为楚辞……”
  光明日报特约作家“严照”亦在此时表示:“楚辞是什么,楚辞是我们心中的女神,楚辞是我们寄以最为美好向往的所在。我只希望这不是一个笑话,就像当年废话诗出现一样。如果这是一个笑话,我也希望不应该拿楚辞来开玩笑。”
  知名学者“张猛”亦通过文艺报评论:“或许我能够猜测,这位朋友是多么的喜欢楚辞。当然,其实对于国人来,楚辞一直是如圣诗一般的存在,任何人都喜欢。但是,我们只想,如果没有一定的水平,还是别往楚辞上靠比较好,因为,你可能还不够格。”
  ……
  “唉,这一些家伙的攻击力度实在是差了些。”
  看着各大报纸对于自己的攻击,黄一凡叹了一口气。
  这一些家伙了这么多,其实中心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大风歌绝对不是楚辞。
  至于为什么不是。
  他们也没有出什么道理,反正就是不是。
  其实,楚辞这个词语与唐诗宋词一样,是属于年代式的产物。真要细分这一些诗的话,应该是用什么类型诗体。比如,唐诗中的五言,七言等。而楚辞,一般称之为骚体。不过,对于大众来,人们在欣赏阅读诗词的时候,一般都是以唐诗宋词楚辞这样的分类。
  而且前世黄一凡脑海里这一些诗本来就是楚辞,不将他们名正言顺的安上楚辞这个类别,黄一凡还真觉得可惜……
  想了想,对于这一些媒体上的攻击,黄一凡只写了一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如果大风歌不是楚辞,请问,你们能写出一首比大风歌更像楚辞的诗吗?”
  是的,只有一句。
  不管这一些家伙认不认可大风歌是不是楚辞,黄一凡只想问他们一句。这也是一句黄一凡估计他们看到会吐血的回答。


第四百九十四章井蛙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
  “无耻,下流,卑鄙。”
  看着报纸上黄一凡对于一众质疑者的回应,方星剑是气得吐血。
  开始的时候,方星剑对于黄一凡的回答也是不屑于顾。
  不就是作一首诗吗?
  难道就他黄一凡会作诗,别人就不会了。
  同样身为中文系讲师的方星剑,自认也是作诗好手。
  可是,当一看到黄一凡写的诗之后,方星剑便瞬间投降。
  风萧萧兮易水寒。
  大风起兮云飞扬。
  力拔山兮气盖世。
  虽然仅仅只有三首,但三首诗都是气势万千,别是与其比肩了,哪怕就是读一读,也都让人止不住的敬佩。这还怎么写?如此诗句,方星剑自问自己作诗有一手,但看到这三首诗时,也是弃笔。
  只是,虽然弃笔,但方星剑却是不服。诗作得好有什么,自古以来诗作得好者并不算真正的大学问家。包括李天仙,真要起来,方星剑亦将李天仙比作是当时的畅销作家,与现在的作家差不多,只会填词而已,也只是流行了他的诗而已。可是,不管方星剑心里多么不服,黄一凡这三首诗确确实实写得太牛叉了。
  不仅牛叉,而且,也确实有一些楚辞的味道。
  不过,再怎么有味道,要让方星剑承认这就是楚辞,那绝对不可能。
  想了想,方星剑走出门,前往了导师住处。
  方星剑博士生导师叫做程礼,程礼是燕大中文系的教授,二十几年前曾经参与过对“楚辞”的研究,他的《楚辞学》一直被认为是国内最具有权威的楚辞研究书目。而且,程礼教授还是地地道道的楚国北湖人,深受楚国文化的影响。前几年程礼教授还带着他对于楚辞的研究上过央视的百家讲坛,引起一翻对于楚辞考究的热潮。
  此时,导师程礼却是在书房练习书法。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书法上面,赫然写着这一行诗。
  看到这一首诗,方星剑却是道:“原来导师也在关注那个黄一凡呀。”
  “嗯?”
  听到方星剑的话,程礼停了下来:“星剑,你对黄一凡有什么看法?”
  “我认为黄一凡写的并不能算是楚辞,甚至连楚辞体也都不能算,他只能算是还算是有一些气势的句子。”
  “哦,那么,理由呢?”
  程礼放下笔,淡定了喝了一口茶。
  “这个,这个……”
  方星剑尴尬地道:“虽然暂时没有,但岂是随便一首诗就可以称之为楚辞?”
  “星剑,你这样做学术的态度可不好呀。”
  程礼摇了摇头,似乎对于方星剑的回答并不满意:“那个黄一凡我有了解过,这个人可不仅仅在写诗方面有才华,同样在文章创作方面也是好手。甚至,他在加州大学留学的时候自创过一种叫做十二星座心理学的东西,这个东西与我们中文学看似没有关系。但是,其实世界哲学一通百通,达到了这般高度不管是作诗还是写文章,其实都一样。”
  “那老师您的意思是黄一凡写的真是楚辞?”
  “呵呵,我可没这么。”
  程礼呵呵一笑,随后又看了一眼自己写下的这一首诗:“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家伙才是有的,但未免太傲。举世皆浊,众人皆醉,好像得天下就他一个人是明白人一样。星剑,你先回去吧。”
  挥了挥手,程礼先叫方星剑回去。然后,拿起笔,程礼写道:“楚辞,什么叫做楚辞?一直以来,学术界没有一个公断。大都学者只将那种大气优美,不拘格式,自成一体的诗体称之为楚辞。但是,真正的楚辞如果仅从这一点来判断,那任何诗体都可能被称之为楚辞。
  唐诗人‘孙红景’言:楚辞也作楚词,属于楚国地方的诗词,这强调楚辞具有地方性。汉朝史学家班之称:楚辞应为楚歌,这与圣诗成集看起来一样,都是记载楚国歌曲词赋方面的内容。
  笔者一直做楚辞方面的研究,虽然有生之年未读过楚辞,但却从一些文献资料上总结出了一丝楚辞的特点,一句话概括的话,那就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前些天看了黄一凡友创作了三首佳作,易水歌,垓下歌,以及大风歌。如果单从词作方面来看,黄一凡友的诗作功力已达到大成之境,笔者亦是佩服。只是,如果单单将这三首歌当成是楚辞,笔者却是不赞同的。
  这三首作品,我认为虽然写得经典,但我认为最多只能算仿楚辞体的作品。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也可以称之为楚辞。只是,这种楚辞与我们一直认为的楚辞却是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也许并不仅仅只是艺术加工方面的差距,这种差距,是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纵然黄一凡友天纵奇才,能根据汉朝历史背景写出如此以假乱真的诗作,但模防只能算是模防。
  如果黄一凡友自己写的是楚辞体诗,那么,笔者上面的话就自当没。
  但如果黄一凡友自己的作品就是楚辞,那么,笔者什么也要来道道的。
  另外,黄一凡友三首诗作当中引用了一个看起来很创新的兮字。这种兮体读来虽是气势不凡,但兮体诗在‘汉朝’之后引用甚少,并没有出过任何一篇引用兮体诗的名篇。我认为,这种‘兮体’并不是楚辞格式中的词句,应该算是黄一凡友的自铸伪词。
  最后补充一句,黄一凡友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未免太看了天下人。笔者虽然年迈,但眼睛没花,耳朵没耷,从不喝酒,一生干干净净,不知道是否我算不算是一个明白人。同时也不知道我这翻评价,黄一凡友是否满意?”
  不得不,专家就是专家。
  虽然这个世界并没有楚辞,但是,关于楚辞的一系列文献记载还是能找得到的。
  再加上程礼教授总结加工分析,这一篇评论的文章可是将黄一凡三首诗作彻底的给否了。
  本来,对于程礼的文章,黄一凡是认为有道理的。
  易水歌,垓下歌,以及大风歌。
  三首诗作当中,其实就“易水歌”最具有艺术魅力。
  这种艺术魅力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易水歌是在战国时期写的作品。
  而大风歌和垓下歌则是在汉朝时期,或者是汉朝初期时候写的作品。
  虽然楚辞在战国之后仍然在某种形容留传下来,但毕竟少了那一分原汁原味。
  就像现在很多人能写出经典的唐诗宋词,五言七言一样,但却很难写出像诗经一样的文体。
  其实也不是写不出诗经一样的文体,而是写不出诗经这种产生于先秦时期的那种独特味道。
  几千年了,别写出那个时期的诗体了,你想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都困难。
  只是最后对于程礼评价自己的“自铸伪词”,黄一凡便有些恼火。
  我这是“伪词”吗?
  我可是地地道道的将前世经典楚辞拿来与这个世界分享。
  不好好感谢我也就罢了,竟然我这是伪词。
  当然,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程礼”以一幅老学者模样的语气来教训黄一凡样子,黄一凡当真是不爽。
  要知道,这种装逼式的风格黄一凡一般是拿来教育别人的。
  如今被别人教育了一下,黄一凡能爽起来才怪。
  想罢,黄一凡便再度回应:“曾经我记得秋水先生过一个井底之蛙的故事,我倒是认为,秋水先生可能话还没完。秋水先生所要表达的,或许并不是‘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也许的是‘井蛙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


第四百九十五章很有秋水先生的风格
  “老师,您的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这四项评价,可谓是完美的体现了楚辞的特点,得太好了。”
  方星剑拿着报纸对着自己的导师程礼道:“我感觉,这四项评价未来将成为评定楚辞的标准,仅凭这一点研究,其他的一些学者教授都要低老师您一筹。”
  “星剑,老师也是采集众长,这才总结出来的,也算不得什么。对了,那个黄一凡有什么回复没有?”
  “黄一凡呀,暂时没看到他的回复,可能是不敢回复了吧。”
  一边,方星剑一边翻出南方新闻报:“有老师您这个楚辞大家在这,这子哪怕想回复估计也不好意思了都。如果不是南方新闻报一直力捧他,我相信,鬼才懒得理他所谓的楚辞。这世间根本就没有楚辞嘛,他还真好意思。”
  “是这么,但其实那位家伙写的诗还是蛮好的,如果能走上正道,未必不能在未来成为一方大家。”
  “呃,老师,您这么看重他?”
  方星剑有些惊讶,“咦,这子竟然真回复了。”
  完,方星剑却是看到了南方新闻报上黄一凡的一篇文章。
  “哦,他写的是什么,念给我听。”
  “是,老师。”
  方星剑点点头,但心里却是不屑。
  之前这家伙能够如此嚣张,只怪自己对于楚辞方面研究太少,现在面对导师这样的楚辞大家,方星剑却是想到,这家伙不回应就罢了,一回应,改头我就写他欺世盗名。哼,想抛出一个楚辞提高自己的名气,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搞学术也太简单了。
  要知道,自己可是教了好几年的书,也只是被人夸一下,在学术领域却是半点也冒不出头。哪怕自己的导师,也是花了几十年对楚辞的研究,这才成名。他倒好,竟然搞起了歪门邪路。
  摇了摇头,方星剑却是知道,这一些写畅销的作者都一样。与明星差不多,以为自己写了一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