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为书狂-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摇了摇头,方星剑却是知道,这一些写畅销的作者都一样。与明星差不多,以为自己写了一部畅销书,以为靠自己弄出一个什么话题就能成名。可是,在学术领域,不好意思,全国的专家学者教授,并不认这个。没有真正的实力,靠弄出这些噱头,半点用也没有。
  将脑海里对黄一凡鄙视的念头抛开,方星剑念道:“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仅仅只是念出一句话,程礼突然一震:“等等,星剑,这一句话再念一遍。”
  “井蛙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
  方星剑重复的念了这一句。
  “这子写文章的功力真不是盖的。”
  重复念了一遍之后,方星剑心里暗暗骂了一句,对于这句话亦是很佩服。
  对于井蛙不能跟他海,因为他不知道海是什么样子。
  对于夏虫不能跟他冰,因为夏虫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冰。
  脑海里只是一翻译,他便觉得这句话很有哲理,也很有意思。只是,当看到导师无比凝重的脸之后,方星剑突然尖叫了一声,“老师,这句话明明是讽刺我们呀。”
  什么井蛙不能跟他海,因为他不知道海是什么样子。夏虫不能跟他冰,因为夏虫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冰。这只是这句话的字面意思,真正这句话的意思,是井蛙受到了空间的限制,夏虫受到了时间的限制,时间与空间双重限制之下,两者便显得目光短浅。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不能跟井蛙海,也不是不能跟夏虫语冰。不是不能,是了没用,了他们也听不懂。
  这不是他们是井蛙吗?
  这不是他们是夏虫吗?
  这不是他们见识浅陋,他们目光短浅吗?
  无比的讽刺却是扑面而来。
  “好一个井蛙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
  此时,坐在边上的程礼教授却是赫然站了起来:“三天之后,我便亲自去你们水木拜访拜访,我倒要看看,是你是井底之蛙还是我是井底之蛙。”
  ……
  “既然程礼教授是楚辞学的专家,那么,下个星期一,我将在水木开设三节楚辞课。到时,我倒是很想请程礼先生评价一下,我是自铸伪词,还是自铸伟辞……”
  办公室内,培进拿着南方新闻报,念起了黄一凡写的文章。
  “自铸伪词,自铸伟辞,伟是传大的伟,辞是楚辞的辞。虽然仅仅只是两字之差,意思却天差地别。牛,牛,牛,黄,对于你,我算是佩服的五体投地。幸好当时悔过的快,如果不是,一直跟你斗,我不得被你虐死才怪呀。不过,三天之后,你真打算开讲座吗?”
  “是呀,不开估计他们又来骂,好像他们个个都是楚辞学专家一样。”
  黄一凡伸了伸手,无奈地道。
  “可是,你这一篇文章下去,恐怕到时候一干个专家学者都会来砸你的场子。你的讲座上的好那还罢了,若是上得不好,恐怕……”
  后面培进已经不敢去想。
  别看学术界的争论不温不火,有的只是动动嘴皮子。
  可是,一旦真打起来,搞不好就声败名裂。
  “放心啦,大不了这书不教了。”
  黄一凡倒是很宽心,笑笑道。
  “你这子,我们水木可没赶你走哦。”
  正着,这时,办公室内主任“刑艺”与“孔书俊”却是走了进来。
  “一凡友,之前你不是挺淡定的嘛,怎么一碰到学术争论的时候,竟然这么冲动起来。不过,你那句‘自铸伟辞’我喜欢,够胆量,有魄力,很有秋水先生的风格。”
  孔书俊一边笑,一边拍拍黄一凡的肩膀。
  “孔教授,我就嘛,自铸伟辞,简直牛得一逼,换作是我,半个字也不敢提呀。”
  看到两人前来,培进亦是接话道。
  “孔老,你就别夸这子了。”
  边上的系中任刑艺走到黄一凡身前,略带严肃地道:“之前你与媒体上这一些人的争斗我就不管了,虽然想来批评批评你的,你这夏虫不可以语冰之类,那可是一枪将一大堆人给骂了。不过,反正一切都发生了。不过,我想问的是,三天之后你的讲座有把握吗?”
  对于黄一凡,刑艺这是又爱又恨呀。
  爱的是这家伙可谓是水木最有才的一位讲师,而且也是最年轻的一位讲师。
  先不原来黄一凡在水木搞出来的动作,就现在黄一凡整出来的一句侠之大者,却是将一众人士的目光关注到了他们水木,关注到了他们水木大学。特别是,当刑艺从道消息那里知道前些天有一位首长来了水木见黄一凡的时候,刑艺那可是激动的一晚上都睡不着觉。
  可是,黄一凡虽然有才,但有才也任性呀。
  就像之前写武侠一样,你写就写呗,但你喊什么“香江武侠,不过如此”做什么?
  好在这家伙也有才,后面自己的射雕一出,香江武侠也确实不过如此。
  但尼玛现在又来,虽然换了一个口号,但却将那些专家给骂得够呛。
  井底之蛙。
  这可是当初秋水先生开骂的经典故事呀。
  “刑主任,放心,虽然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至少有八成把握。”
  “好。”
  刑艺点头:“有八成把握已经够了,如果后面实在是顶不住,我找人帮你一把。”
  “呃,刑主任,找谁呀?”
  黄一凡奇怪地道。
  “这个呀,暂时保密,就看你表现了。你表现得好,那人估计就不出手,你若是表现不好,也只能请那位老人家了。”
  刑艺得很神秘,培进与柳叶都是不解,只有孔书俊似乎猜到了什么。不过,亦是不点破。
  “好了,黄老师,这几天你好好准备,我们就不打扰你了。”
  跟黄一凡交待了几句,刑艺与孔书俊却是离开。


第四百九十六章白玉堂大龙
  “秋水先生,能不能帮一个忙?”
  晚上,黄一凡回到公寓楼,这时,刑艺给黄一凡的另一个笔名秋水发了一条信息。
  “什么忙?”
  “不知道秋水先生对于楚辞有没有研究?”
  “有一点,怎么?”
  “太好了,秋水先生,事情是这样的……”
  一翻交流,黄一凡总算是明白了。
  原来这个刑艺找人帮忙的,竟然是自己另一个笔名秋水。
  黄一凡有些泪流满面,只好点头敷衍过去,是关键时刻需要帮忙的话,一定会出手。
  这肯定的。
  黄一凡就是秋水。
  秋水就是黄一凡。
  别看秋水几年不露面,若是自己本尊出了什么问题,秋水分分钟出现在你面前。
  随即,也没有与刑艺多聊,黄一凡用心准备着接下来的讲座。
  其实对于一般的讲座,黄一凡哪需要准备这么久。
  只是,因为关系到楚辞,一切都不一样了。
  楚辞虽然对于普通民众影响一般,有一些民众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楚辞。但是,楚辞对于那些文人,对于那些文学界的人士来,楚辞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简直与诗经圣诗一样。
  也正因为楚辞无比显著的地位,这三天时间,一系列文学类的媒体仍是议论的沸沸扬扬。
  有评论黄一凡写的“井蛙不可以语海,夏虫不可以语冰”者,认为这两句话虽然写得十分的有哲理意味,也很有秋水先生写井底之蛙的风格。但是,秋水先生是秋水先生,秋水先生敢叫他人井底之蛙,但并不代表随便一个人也能这么叫。
  也有媒体评价黄一凡还是太年轻了,太过于年少轻狂,不将天下人放在眼里。
  当然,也有媒体很是期待三天之后的讲座。一方面他们倒是很想看一看黄一凡怎么上这堂楚辞的课,另一方面,他们也想看一看黄一凡到底该怎么收场。要知道,这一些媒体可是知道,三天之后的那堂讲座绝对不仅仅只是一堂讲座,这或许是楚辞学术界的争锋。
  成者黄一凡一脚踏入学术界,成为学术界的新秀,败则黄一凡可能将成为整个学术界的笑话。
  转眼时间,三天很快就已过去。
  一众媒体,以及文学界的人士先后来到水木。
  当然,还包括一系列各家报纸的媒体记者。
  “哇噻,水木中文系院长‘李义博’也到了,看来水木蛮重视那个黄一凡的。”
  几位背着相机,带着话筒的媒体记者对着场地卡卡不时拍照,不时交谈道。
  “什么重视不重视,估计是来震场子的,万一到时候那个黄一凡无法收场,有他们在,自然好处理一些。”
  “的倒也是,李义博是水木中文系的院长,也是学术界德高望重的大家,有他在场,哪怕最后黄一凡无法收场,估计也能稍微挽救。”
  “呵呵,那可不一定。这一次我得到消息,据除了燕大的程礼教授会参与这一次讲座,还包括燕大的罗庆同教授,史进教授都会来。另外,复大的卢升平教授也来了。”
  “我靠,程礼,罗庆同,史进,卢升平,这简直是楚辞学的大家都来了,黄一凡这要是没有出个一二,这子估计要完。”
  “可不是。你想想,这几人都是楚辞学的专家,哪能让他人抢了自己的头衔。我看呐,今天有戏看。”
  正着,此时,刚才几位媒体记者口中所的几位教授却是一一入场。
  几人相互看了一眼:“兄弟们,上,先去采访一下。”
  “程礼教授,您好,没想到,您还真来呀。”
  几位教授刚刚入座,采访的媒体记者就已来到。
  “来就来,我什么时候会假话。”
  对于这一些媒体记者程礼并不反感,反而今天他还很乐意接见这些记者:“如果不来,不得有人还我们是井底之蛙,被人笑话呢。”
  “呵呵,程教授如果是井底之蛙,那我们这些是什么呢。”
  这一些媒体记者与程礼他们平时也打过交道,虽然是采访,但却与平时聊天一样。
  “罗教授,刚才你一进来我就看到你了,对于这一次黄一凡有关于楚辞的讲座,您有什么看法?”
  “我没什么看法,如果要看法,那就是和你们的一样,不是什么诗都能称之为楚辞。”
  罗庆同笑呵呵,似乎显得不在意,但言词却充满着无比的讽刺。同时,边上几位教授亦是点头:“的不错,如果随便写首诗就是称作是楚辞,那要我们这一些人来做什么?”
  几人先后采访完毕,几位媒体记者又转向了水木方阵。
  “李院长,好久不见,没想到您也出席这一场讲座,能问您几个问题吗?”
  “当然可以。”
  “请问,您认为黄一凡讲师此前写的三首诗作是否算得上是楚辞。”
  “这个问题我想黄一凡讲师会给我们答案。”
  李义博并不想回答这个有些尖锐的问题,同时,经常与媒体记者打交道的他却是话非常老道:“不过,我却是认为,这几年学术界太平静了,很多人迷信于专家的法,认为专家的就是对的,专家的就是真理。我认为,要想学术有所进步,应该有更多的声音出现。黄一凡老师虽然年轻,可能也有些年少轻狂,但我想,学术界要的就是这种激情。”
  “李院长的是。”
  几位媒体记者心里暗骂了一句老油条,随便又再问了几个问题之后便转身采访起另一群前来听讲的学子。
  “几位同学你们好,你们都是来听黄一凡讲师的楚辞讲座吗?”
  “是的。”
  “不知道几位同学对于楚辞是否有自己的看法,同时,对于今天的讲座,你们有什么话要?”
  记者将话筒交给一位带着眼镜有一些胖胖的学子:“好激动,第一次被采访,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来参加黄一凡先生的楚辞讲座。虽然我对楚辞没有太多的研究,但我相信,今天黄一凡先生绝对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最为完美的解答。”
  “等等,你叫黄一凡先生?”
  “是的,因为黄一凡老师就像民国时期的那些大家一样,所以我们一直都称黄一凡为先生。”
  “好吧,你们的称呼真热情。”
  “对了,记者先生,我还能几句话吗?”
  “当然可以。”
  “谢谢。”
  戴眼镜的胖胖学子突然站了起来,对着镜头道:“白玉为堂金作马,大白,没想到吧,在你的学生里面,还有白玉堂的弟子。不过,大白,你果然没有让我失望。你当年的让我痴迷,你现在的大师气质更让我顶礼膜拜。现在,我跟随着你的脚步来到了水木大学,并且成为了你真正的弟子。我是樊大龙,大白,你还记得吗?”


第四百九十七章楚辞:正式开讲
  “黄,一会我还有课,不能去参加你的讲座了,抱歉。”
  不知道是不是不打不相识,培进与黄一凡最近关系越来越好,此时,在黄一凡准备前往大阶梯教室正式开讲的时候,培进拍了拍黄一凡道:“不过,我相信你。加油,希望这一次你能打出我们水木的名气。”
  “谢谢,我会的。”
  黄一凡点点头,回道。
  “黄老师,唉,一会我也有课,也不能参加你的讲座。但不管怎么,我看好你。”
  一边的柳叶也是道。
  “谢谢柳姐,你们放心吧,我这就去了。”
  点点头,黄一凡准备了一下资料,便往大阶梯教室而去。
  此时,大阶梯教室早已坐满了前来听讲的观众。
  黄一凡一进教室,便已感受到了各种目光看向自己。
  有欣喜期待的,那是黄一凡的学生。
  也有加油鼓励的,是水木中文系的几位领导教授。
  当然,也有冷笑看着自己的,是燕大几位教授。
  另外还有看起来是来这里看戏的,是那一些不知道是哪家媒体报纸的记者。
  几种目光混在一起,黄一凡坦然一笑,将资料放在讲台,正式展开讲座:“各位,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黄一凡,水木中文系古典文学课讲师。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讲座,是关于古代诗歌赏析,楚辞的赏析……”
  黄一凡一翻开场白之后,整个讲座就已开始。
  虽然现场有不少是来准备找黄一凡麻烦的,不过,开头几分钟整个阶梯教室倒是难得的安静。或许这会儿大家都想先看看黄一凡的讲课水平。
  “这子讲课的水平倒是不错。”
  听了几分钟的讲座,燕大教授“程礼”点了点头道。
  “气质也不错。”
  罗庆同也是道。
  “不过可惜了。”
  卢升平却是在边上摇摇头。
  众人都知道“卢升平”的是什么,各自相互看了一眼,这时,坐在边上早已越越欲试的方星剑却是声地道:“各位教授,你们放心,一会我将第一时间质问黄一凡。”
  “泱泱华夏,魅力芬芳,诗词文化更是博大精深。在早期原始时期,我们就可以看到诗歌的踪迹。随后至春秋战国,诞生了一切诗作的源头圣诗,后经汉朝的汉赋加以发扬光大,直至唐诗达到最巅峰……细数下来,我们不免惊叹,诗词的历史似乎就像国家的历史一样,先后经历圣诗,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直到现代的现代诗。不过,在我们回忆历史之间,我们却是不难发现。在圣诗与汉赋之间,似乎还有一种诗体。
  没错,这种诗体叫做:楚辞。”
  到这里,黄一凡习惯式的准备与学子互动,直接问道:“各位同学,不知道大家有谁知道,什么是楚辞,楚辞又是什么,什么样的诗才能称之为楚辞?”
  “黄一凡先生,我认为楚辞就是那种看起来很有气势,很高大上的诗。”
  对于黄一凡的提问,很快,台下一位学子站起来道。
  “呵呵,楚辞确实高大上,但这样的评价倒是显得更为的模糊。”
  “黄一凡先生,我认为楚辞就是忠君爱国的诗词。”
  “何以见得?”
  “因为楚国有一位大诗人屈子,据他写了很多很多的楚辞,但因为楚国国王不听他的劝建,然后屈子便将他一生写的几十首楚辞一块投江自杀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子,于是便有了端午节。”
  “忠君爱国倒是楚辞的一大特点,但这个特征未免太宽泛了,难道不写忠君爱国的诗就不是楚辞了?”
  黄一凡笑了笑,回道。
  “黄一凡先生,我认为楚辞应该与圣诗差不多。”
  “如果差不多,那为什么楚辞要叫楚辞,不叫圣诗?”
  随后,又是一干学子站起来回答。
  但可惜,回答的都只楚辞的一些皮毛。
  不过,想想也是。别是现在楚辞遗失的华国了,哪怕前世楚辞仍存的中国,若是对一些学子问道什么是楚辞,估计也没有几个学子能够回答得出。
  “好了,这个问题暂且就此结束。事实上,关于什么是楚辞,整个学术界也没有一个答案。”
  这并不奇怪。
  虽然有很多的文献提到楚辞,但提到是一回事,失传又是另一回事。你见都没见过什么是楚辞,自然,哪怕学术大家再牛,也无法具体的去解释什么是楚辞。最多,他们只能推测出一些楚辞的特征,但是,具体到什么是楚辞,各家仍有争论。只是,当黄一凡到“关于什么是楚辞,学术界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这一句话时,坐在台下的方星剑找到机会,却是站了起来:“黄老师,谁楚辞无公断,想必是您太孤陋寡闻了吧?”
  “哦,方老师,我孤陋寡闻了吗,什么时候学术界对于楚辞有了公断?”
  方星剑是燕大中文系的讲师,燕大与水木虽然不是同一个学府,但两个学校交流合作良多,同是中文系讲师的黄一凡却是认识方星剑。
  “正戏来了。”
  此时,扛着摄像机的媒体记者兴奋起来,纷纷将注意力放到方星剑与黄一凡的比拼上。
  “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这便是楚辞的定义。”
  戏看着黄一凡,方星剑念出了导师“程礼”教授之前总结的楚辞定义。
  “方老师,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这四个定义是你导师,也就是程礼教授提出来的吧,什么时候成为了学术界的公断?”
  “哈哈,黄老师,我看你还是提前下课多备下课再来开讲吧。昨天楚辞学研究机构正式搬发了楚辞学的定义,做出什么是楚辞的解释。而程礼教授的四个定义,也就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便是区分何谓楚辞的标准。”
  到这里,方星剑不时转头,看向了各个位置的媒体记者。
  与此同时,各方媒体记者也在此时不断将镜头对准了方星剑与黄一凡。
  瞬间,阶梯室教室一片议论声。
  看上去,仅仅只是一个回合,方星剑就将黄一凡秒杀。
  有着急的。
  有担心的。
  也有幸灾乐祸的。
  整个讲座变得无比的尴尬。
  “噢,原来是这样。”
  只是,站于讲台的黄一凡却是稍稍有些惊讶,但只是一会儿之后却又是淡定了下来:“原来几位教授真是有准备呀,在来听我讲座的时候就已经联合申明将一份楚辞的定义给发了出来。”
  看着方星剑身后的程礼,罗庆同,史进等人,黄一凡心里骂了一句。
  这些家伙还真个是无耻的。
  为了整自己,他们竟然公器私用。
  不过,自己这会儿也没处与他们计较这些,他们这些家伙本来就是楚辞学协会的代表。那个“程礼”还是楚辞学协会的副会长,加上罗庆同,史进这一些楚辞学协会理事……一干专家联合申明,便直接将“楚辞”定了性。
  这份手段,也算是厉害了。
  想了想,黄一凡道:“那既然如此,按这四个标题,我此前写的三首诗,除了易水歌之外,剩下的两首应该算是楚辞了。”
  三首诗分别是垓下歌,大风歌,易水歌。
  垓下歌的是项羽,楚国人,应该算是楚辞。
  大风歌的是刘帮,也是楚国人,也算是楚辞。
  只有易水歌写的荆轲不是楚国人,而是卫国人,的也不是楚国的事,不能算是楚辞。
  “黄老师你不要辩解了,垓下歌和大风歌的都是秦朝之后的故事,那时楚国已经被秦灭亡,虽然项羽与刘邦都算是楚国的后裔,但已不能算是楚国人。同时,这两首诗的也不是楚国发生的事,自然不能算是楚辞。不知道,黄老师您还有什么话?”
  方星剑一边,一边微笑的看着黄一凡,嘴角里带着讽刺。
  他倒要看看,自己这番话之后,这家伙该如何收场。
  不过,黄一凡似乎并没有顺着他的话回答,而是突然了一句:“方老师,你直接就这几首诗是我写的,现代人不可能写出楚辞不就得了,何必与我解释这么多呢?”
  黄一凡滩了滩手,无奈地道。
  “黄老师,我可没这么。”
  “那前几天方老师在燕京报上的评论,又算是怎么回事?”
  “这个……”
  方星剑一时语塞。
  前些天的时候方星剑的确是写过一篇批评黄一凡的文章,只是,因为单纯的只是批评,加之当时自己其实对于楚辞也没有太多的研究,也拿不出什么依据,便平白的直接否认黄一凡的诗不是楚辞,并且不相信现代人能写出如此灿烂辉煌的楚辞。为此,自己的导师“程礼”还骂了他,这不是做学术该有的态度。
  只是不想,正当方星剑准备逼得黄一凡下不了台的时候,黄一凡突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