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唯有奋斗可期待-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工具再捞起来看看有没有鱼就可以了。
弟弟也不在那里玩泥巴了,妹妹也不是编花环了,都在那里各自和捕上来的鱼儿玩。或者用手伸到水里去抓鱼,或者用棵小草伸到手里去逗逗小鱼。
只剩下陆长风自己仍然在那里继续钓鱼。
陆长风想,总得钓上一两条鱼才行啊,不然作为哥哥的一条鱼也没有钓上来,多没面子啊。还不如弟弟妹妹简易的钓鱼工具管用呢。
虽然有了这样的想法,但实际却并不遂人愿。
看那水中的浮漂或者是躺在水里面一动不动,或者是稍微动了动就没动静。陆长风不时的起竿,然而,饵料要么是一点不少,要么是啥也没有了,总之,是不见有鱼的踪影。
鱼儿鱼儿,你要是和我比耐心吗?看看咱俩的耐心谁更强?
陆长风定了定心神,继续坐在那里看漂浮,他就不相信鱼儿的智力还能比得上他的智力,这么美味的饵料在这里,蔫有不上钩之理?
难道是因为这条河中经常有人来钓鱼,鱼儿都变精了不成?
不会啊,据说鱼的记忆只有七秒,七秒过后,之前什么事情都会忘记的一干二净的。即使同伴被人类给钓上来了,看到了又如何?七秒之后还是忘记了,还是要和往常一样去吃那美味的饵料。
想到这里,陆长风又重新鼓起了精神,在那里一动不动地钓鱼。俗话说,天道酬勤,总能够钓上来一两条小鱼吧。如果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会有大鱼来上钩呢。
弟弟妹妹的那种捕鱼方式是守株待兔,自己的这种方式又何尝不是呢?
陆长风再回头看看弟弟妹妹,发现他俩在玩了一阵子鱼之后,又回到原来玩的东西上去了。各自玩了一会,又围到陆长风这里看陆长风钓鱼。
“哥哥,你钓了几条鱼了?”
“哥哥,鱼儿怎么还没有上钩?”
陆长雨和陆长云在那里你一言我一语地问着,问得陆长风有些尴尬,“不急不急,鱼儿总会上钩的。你们俩各玩各的去吧。”
两个小家伙看着哥哥在这里一直望着水中的浮漂,看了一会也看不下去,太沉闷,还是各玩各的去了。陆长风又在附近换了一个钓鱼的位置,想换换手气,看看有没有意外收获。
然而,尽管是又换了一个地方,收到的效果却仍然不是很好,基本上和上一个位置一样,死气沉沉一般,没有什么收获。
陆长雨和陆长云各自玩了一会,又过来要求哥哥把他们的捕鱼工具捞上来看看。于是陆长风又捞起来二人的捕鱼网和瓶子,结果这次仍然还是有收获,二人的网子和瓶子里面都有几尾小鱼来觅食,没有逃脱。
就这样,下午钓了两个多小时,陆长雨和陆长云一会玩玩泥巴和花草,一会去逗一逗钓上来的鱼,一会再来看陆长风钓鱼,一会又要求收网,两个人的渔获竟然还不错,水桶里面密密麻麻地堆了一堆小鱼。
这些小鱼还太小,根本没法红烧或清蒸着吃,只能养着玩,但养也很难养活多长时间,如果数量较多,还不如收拾一下直接炸一下做小鱼汤喝。
遗憾的是,陆长风始终没有钓上来一条鱼,哪怕是一条小鱼,这异于往常的情况不免让他心烦。
第46章 无意中从小事得到顿悟
看着天色不早了,陆长风决定收竿回家。
今天也是没有办法,时运不济,连一条小鱼都没有钓上来。这能怨得了谁呢?只能怨自己学艺不精喽。
没想到一下午集中时间干一件事情不仅一无所获,还搞得自己整个过程急躁烦闷,真是破坏了心情,大杀了风景。
反观弟弟妹妹,则玩得不亦乐乎,一会儿干干这个,一会儿又干干那个,总是保持着一股新鲜劲。
想到这里,陆长风突然心中一动,心中有了一个想法。
其实钓鱼这件事和读书是不是有异曲同工的道理呢?
当然,从表面上看来,这两件事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似乎没有什么相同点。但世间万物,都有联系,只是联系的明显与隐密、紧密与松散的关系罢了。如果没有看到联系,那是你还没有发现,或者说还没有联想起来吧。
辩证法告诉我们,世间的联系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南美洲的一只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会不会引起北美洲的龙卷风?这样的“蝴蝶效应”到底存在吗?
1963年,气象学家洛伦兹提出来,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把今天下午的钓鱼事情与昨天下午的看书事情联系起来看一看对比一下:
昨天下午看了一下午数学,看得头昏脑涨,最后连个简单的数学题都解不出来了。思路堵塞,思维停顿,看得自己哈欠连天,最后连学习的兴趣都没有了。
今天下午钓了一下午鱼,也是钓得百无聊赖,一直在等待,基本上没有动过位置,也算是尽力了,最后落得个心烦意乱,一无所获。
两者对比一下:都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去持续的干一件事情,最后却成效近似于零。投入与产出简直是不成正比!
再总结一下,做一件事情,投入的时间多少并不与最后的收获有绝对的正比关系。刨去技术性的因素不说,也就是钓鱼的技术和学习的水平不取最高值,也不取最低值,就取个中间值,长时间的做同一件事情,反而让自己的效率降低下来。
陆长风琢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凡事都不能蛮干、硬干,如果方法不对头,那么越多的时间,就可能取得的收获越来越低、心情越来越烦闷,只能是浪费时间而已。虽然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但毫无效率的耕耘,即使是十分耕耘,也未必能有一分收获。
相对比弟弟妹妹而言,则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这两个年龄尚小,没有那么大的定力一坐就坐在岸边两个小时等鱼儿一钩,一会忙这,一会忙那,最后的收获也不小,既捕到了一些鱼,又玩耍收获了快乐的心情。虽然连续干每一件事情的时间都不长,都是来回更替地实施,但每一件事情都没有干到厌烦。
保持新鲜感!
陆长风突然顿悟道,干什么事情都要保持新鲜感,才是继续干下去的动力。如果对一件事情没有了新鲜感,那么干起来自然就感到乏味,效果自然就差了。
就象在学校里上课一样,都是一上午好几节课,都不一样。在小学初中的时候,都是一节课与一节课不一样,来回轮换着上各种科目,到了高中的时候,一上午上四节课,前二节是一门课,后两节是一门课,下午也一样。
这样的安排,固然是考虑了中小学生不能的生理特点,长时间的上同一门课不免让人疲倦,尤其是对于这些未成年的学生生而言。
象自己在家复习的时候,又变成了一晌只看一门课,三四个小时间只做同一件事,未免会有厌烦情绪。
虽然说哪一科比较弱要重点补哪一科,学习不能平均用力,但是,对于那些比较难的题目,现在即使会了,到了考场上,如果换成另外一种形式,未必就一定能够解开。
按照现在考试题目的难度划分,总是难度中等的占大部分,简易的和较难的都占一小部分。如果能够巩固住难度为简单和中等的题目,即使较难的题目不能完全做出来,在最后的分数上也能够占到一个相对靠前的位置。
因此,对那些简单和中等的知识点,要做到熟悉又熟悉。而人的记忆都是会有变化的,有些事情记得牢,过段时间不复习的话,记忆又变得模糊了。因此需要不断的复习,
后来,陆长风才知道,人记忆的特点已经有人总结出来了,那就是记忆曲线或称之为遗忘曲线。
遗忘曲线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描述了人类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人体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循序渐进的直观描述,人们可以从遗忘曲线中掌握遗忘规律并加以利用,从而提升自我记忆能力。
象陆长风一晌只学一门科一样,效果不好的原因在于,该记住的短时间内就已经记住了,暂时不会遗忘,再记忆就没有存放的地方了。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新鲜感,大脑皮层没有新鲜的刺激,学习的动力无形中就缩减了。
陆长风觉得自己想通了,再学习的时候,要改变一下学习的方法了,不能长时间的看同一门课了,而是应该频繁的切换所学习的科目,在还没有产生学习疲惫感的时候就换一门课看,始终保持着大脑皮层的新鲜感,这样可以形成对学习内容的反复记忆。
想到这里,陆长风不禁高兴地笑了起来,没想到钓鱼虽然没有收获,但从钓鱼这件事上,却感悟到了一些学习的方法,这才是今天最大的收获。这种兴奋劲,就象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在苦苦练功过程中终于突破境界一样让人高兴。
陆长雨和陆长云看到哥哥突然变得高兴起来,觉得莫名其妙,没钓到一条鱼还这么高兴。陆长风也不管这两个小孩怎么看,领着他们回到了家中。
第47章 成功总有道失败总有因
这次从钓鱼事件中得到的顿悟,更加让陆长风觉得,成功自有其道理。
信心、勤奋和方法是成功不可或缺的三种因素。
陆长风自己怎么也算是“久经考场”的老手了,即使没有成功的经验,也是有失败的教训。
不要小看这失败的教训,它和成功的经验一样宝贵,因为成功经验可以帮你找到捷径,而失败教训则可以让你少走弯路,你弯路走的越少,不就越接近成功吗。其实,二者就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所以,陆长风自己也常常在想,成功总有道,失败亦有原因。总结成功经验固然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但在你屡屡失败后还在总结若干年前成功的经验,显然不是一件理智的事情。
在你屡屡失败却还在向往成功的时候,不是要把过去的一切抛在脑后,从零开始,而是将过去的成绩抛在脑后,而将你的失败细细咀嚼,虽然它是苦的,但你也要嚼出滋味来。
不能从苦中品出甜,不能从失败中看到成功,那只会继续失败。
而所谓的从失败中看到成功,并不是一照镜子看到镜子里的你那么简单,而是去探究其中的根源,即失败之源。
不是说肤浅的责怪自己两句,如没有时间、自己太贪玩、心情不好,书没看好,而是要抓住导致你失败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正如“成功总有道,失败亦有原因”这句话所讲,成功的原因总是很相似,而失败的原因也是因人而异。正如可能是《安娜卡列尼娜》一书的开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不过,陆长风又觉得成功和失败的法则从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只在于个人的理解不同。就他个人的理解而言:信心、勤奋、方法是三个最重要的成功要素。
前行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信心和勇气。
也许太多的失败打击了你的士气,暗淡了你的心神,让你开始变了,变得不再自信,变得不再相信自己。
虽然你在挣扎、你在抗争,你努力要摆脱这人生低谷的束缚,想要去过你自己的生活,但曾经失败的阴影始终如影相随。
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似乎是一个宿命的轮回,永不疲倦地在继续。
这时沮丧的情绪笼罩了一切,也掩盖了一切。
因为努力就有回付,付出便会有收获,虽然你并不自信,但你扎实的勤奋仍然使你在进步之中,只是你没有觉察罢了。
天道酬勤,你之所以经历这么多失败,皆因没有真正努力而致,这才是真正的根源所在。
在你有实际行动之后,获得了一个意外惊喜,你觉得很意外,你甚至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事实的确是如此,虽然可能还会有一点点运气的成分,不过运气始终是站在强者一边的。
虽然有了意外惊喜,心胸一下子开阔起来,心情也好了很多。但兴奋之余,又有点遗憾,遗憾的是,自己本来可以做的更好。
比如在考试中,虽然自己已经考了比较高的成绩,但知道成绩的刹那觉得自己本应做的更好,只是由于自己在考试的时候没有仔细谨慎的审题、有些复习过的知识点没有记牢等小毛病导致,而不是因为不会才没有做对。
但信心的有无,也是建立在勤奋和方法之上的。
毕竟时光不会倒流,机遇不会再来。
就象集卡一样,信心、勤奋和方法要短时间内就要集齐,否则就可能错过。
机遇是稍纵即逝的,考试不也是一种机遇吗?尤其是高考!
在它出现的时候,你一旦稍不留神,它便会与你擦肩而过,毫不停留。即使你再奋力去追,却是收效甚微,徒费心神,却是枉然。
它悄然逝去,永不回头,也不会再来,它的出现,就象流星,顺着一个方向而去。你不能在它出现的第一时间捕捉到它,那你只能跟在它的尾巴后面努力追赶,却也只能看到它的屁股。
有点象高手之间过招,第一击不中就意味着击击不中,落后一步有时就意味着步步落后,要想再扳回来就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了。
机遇如此之少,还又如此迅捷的来过,让人不禁为之感慨。没有机遇的时候,希望着机遇赶快地到来,因为成功一方面靠实力,另一方面还得等机遇啊。
而当机遇真的来到的时候,却因为种种原因错过,眼睁睁地看它溜走,却也是更大的遗憾!
没有一点儿机会也没有什么想法了,一旦机会来了却不能抓住却是让人懊悔不已!但生活就是这么残酷,你一个机遇不能抓住,有可能影响你下一步步履维艰。
时光不能倒流,一个人年轻的资本并不能用多长时间,一切都不可以重新开始。人生苦短,岁月无情。只有认认真真走好每一步,真真切切过好每一天,才能迎来人生的金秋。
在《秋天的童话》里,周润发扮演的舵头对吴倩莲说,读书不能念成读“输”,要念成读“赢”。当然他只是讨个利好,不是有句歇后语也说吗: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书因为沾上了这个读音,有时让人不得不有所顾忌。
其实,以上都是些玩笑话,唯物主义者不在乎到底念什么。但这似乎也给我们一个启示,读书为什么就不能读赢、读富、读出“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呢”?
古人留传下一句话,说是“穷文富武”,即穷人家的孩子才是读书,富人家的孩子去学武,权且这样解释吧,可能是从文成本小一些吧。
于是几千年来的读书人便捧着那四书五经念开了,大都作着状元郎美梦,最不济也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粟万石”的遐想。可一旦读死书、死读书起来,却是什么也得不到的,最后只留“黄粱一梦”在心头吧。
现代人读书,其价值取向就已经出现多元化的一面,应该想一想,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怎样去读书?
第48章 漫漫人生路寂寞猛士心
实际上,在关于学习、读书、求学等问题的终极追问之间,陆长风的烦恼也很多。比如在求学和帮助家庭之间的烦恼就让他差点辍学回家。
有一段日子,陆长风感觉人生烦恼总是挥之不去,似乎从来就不会有停止的时候,永远也看不到终点。学习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是常伴左右,有时虽然是取得了一点小成就,却也总是快乐不起来。
少年时期的求学,尤其是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对于学习的技术性问题看得比较重,而对于学习后的问题,或者说高考之后的人生规划,则少有人关注,这是学生们的通常问题,并不只是陆长风自己所有。
很多学生都是在体制内学到的知识,反过来又力争于脱离这个体制。这不得不让人反思,当初的教育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
无论今后人生从事了什么职业,那都不是重要的,毕竟人生幸福才是生命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的确,即使留洋镀金、大权在握、家财万贯,却感觉不到幸福,的确是一件很令人悲伤的事情。
没有了心情的愉悦,外在的东西只是徒有其表,不堪一击。许多所谓的成功人士,如演艺明星、政治家、富豪会有那么多自杀的也不足为奇了。
相信吧,保持心情的愉悦,快乐地生活,才会有人生幸福的感觉。
无论何时何地,道理根本上都是一样的。没有这份平静的心情,就会陷入浮躁的陷阱。
想要寄望于一场考试或一次赌博式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只会使人更加急功近利,适得其反。
即使人生低谷,但能保持一份乐观的心情,总会有起色的时候。没有了开朗愉悦的心情伴随,一味的发狠,就会使努力的效率、效果大打折扣。
干什么事情都需要快乐地进行,而不是简单地当成一种任务。只有保持心情的愉悦,学习上的成功才有意义。
学习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而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但再辛苦的事情也要学会苦中有乐,快乐地学习。
相对于物质条件而言,精神上的追求更是人们所欠缺的。
古今中外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身处逆境而终逆袭的事例。震撼之余,又深深让人们感到惭愧。
人们现在的条件比起以前是好多了,即使不是最好地,也是比较好的,但为什么就不能做出一番大事业来、开创一番大场面呢?人们究竟缺少的是什么呢?是什么因素不能让人们成功?
陆长风想,现在自己的条件虽然差点,但比起旧社会,比起古代,那不知道还要好过多少倍呢,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
或许是鲁迅说的好,人往往被安逸的生活所累。
人都有个惰性,七分努力能够获得温饱,他就不愿意九分努力去获得小康。一看到登顶的过程是那么的艰难、枯燥、寂寞,很多人就可能会主动地放弃了:就这样吧,反正这样也饿不死。
殊不知,就在这一声声阿Q式的自我安慰中,时间在悄悄地溜走,等到生活逼得不得不再另寻出路的时候,才蓦然发现,一切都已经太晚了,现在要比原来多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才行,而在原来,只要自己再稍稍努力一点点、一点点,生活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等到危机到来的时候再寻出路的人,也不可能寻找到好的出路,反倒弄得自己惊慌失措,再重新从头去打拼。
所以,人要有种危机感,才能使自己保持向前冲的动力。一二十几岁的时候,是年轻,但人不可能永远年轻;年轻时有可以抗争的资本,而当你不再年轻时,你已有没有了讲条件的资格,你只能任人宰割。
有人说,在他三十岁的时候,衣食无忧的问题已经解决,他现在思考的是更高层次的问题。而大多数人,一生都在为衣食无忧而苦苦挣扎。什么时候才能有第一辆车、第一套房、第一桶金?
陆长风想,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达到衣食无忧,可以快乐地做点自己事业的境界?只可惜,现在是不行,不知道何时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漫漫人生路,自己更多时候是那独行的寂寞猛士!
有时候,人们常常会想,社会上为什么会有阶层划分,人为什么会有三六九等呢?
其实社会自有其公平之道,但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各自的标准。
所以不可能做到人人都觉得公平,如果有人人都觉得公平的事情,那一定是不公平的事情,也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人都对,那就是不对。人们所要做的只能是追求绝大多数人的公平,这也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
在社会公平面前,个人的公平是显示那么多渺小。
在义务本位的社会,个人公平应该服从社会公平。即使在现在追求权利本位的社会,这样的论点也是符合大多数人意愿的。
在二者发生冲突的时候,个人通常是无能为力。
在现实生活中,各种烦恼很多,不公平的事情也很多。
主张自己的公平,一方面需要你的勇气和胆量,另一方面还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不然只会把事情搞砸,越弄越糟。只有你自己掌握主动权,才能实现你的公平,如果你不能把握你的命运时,你的公平就会被别人所操纵,无法预测。
所以说,公平靠你自己去争取,只有强者才能赢得尊敬!
只要勇于挑战自我、不畏艰难险阻、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对事业的极端热爱,即使不会立刻成功,那也是在赶往了成功的路上。
放暑假来的这些天里,包括钓鱼中得来的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