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叱咤乐坛-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990年夏,孙云的疾病恶化,已经无法正常工作。在与申城zhengfu紧急磋商之后,孙云辞去了申城交响乐团音乐总监一职。考虑到以后可能常住申城,孙云还是接受了申城交响乐团首席顾问的聘书,同时保留了客席指挥的职务。

    长年在世界各地奔波,特别是这一年半在申交处心积虑的改革,让孙云身心俱疲。右手的疾患年复一年越发严重,已经影响到了孙云的指挥工作。所以在见到申城交响乐团在自己两年来的努力下,已经踏上了平稳发展的道路,孙云决定让贤。这样,也等于是自己给自己放上一次大假。

    申交的音乐总监不能空缺,在时任申城市长亲自出面邀请下,远赴香江的前任音乐总监陈斜阳先生,返回申城交响乐团再次担任音乐总监。

    申城交响乐团的良好上升势头,这才得以保存下来。

    孙云这个音乐总监,在申交呆的时间并不长,前后只有一年半,但是在乐团的发展历史上却占据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没有他的大力改革,申交是不可能有现在这样良好的声誉和上升空间的。

    这一点,得到了申城zhengfu和所有申交人的肯定。

    卸任之后,孙云的家人担心孙云的身体状况,更担心他的心理变化,于是通过关系介绍了一些唱片公司与孙云接洽,以便给孙云找点事做,打发一下空闲的时间。

    此时,香江、台海以及华夏大陆的流行音乐,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正处于日益红火的阶段。孙云不想让家人担心,加上这些年来他也的确对于流行音乐有点想法,于是接受这几家唱片公司的邀请,购置一批设备,开始为这些公司制作一些市场急需的伴奏带以及其它音乐作品。

    以孙云的才华制作伴奏带绝对是大材小用,很多圈内朋友都劝他出山继续搞古典音乐。可是孙云知道自己的身体状况绝不允许再像以往那样劳心劳力,如果情况不发生根本的改变,自己的复出将是遥遥无期。不过,流行音乐的制作也让孙云在这一片新的天地找到了不同于以往的乐趣。

    孙云乐在其中!

    赚钱倒是极其次要的事情,人生的价值得以从另一个方面再次体现,这——才是孙云最为看重的。

    所以,这才有了一年之后孙云与叶梓的那次邂逅,这才有了这一对乐坛传奇师徒,这才有了今后的一切。

    人生的境遇,概莫如此。

 第三百七十七章 指挥家陈斜阳

    申城交响乐团的驻地位于申城中心地区的湘南路上,毗邻繁华的商业街海淮路,乐团附近就是申城著名的湘南别墅,人文古迹众多。这里是闹中取静的好地方,放到十年二十年后,那是真正的寸土寸金。

    不过现在,地产开发的大潮还未兴起,这里仍然是一片安宁祥和的街景,老建筑、老商铺、老住家、老弄堂都还依然好好的保存在那里。

    街上,就连过往的车辆也不多,偶尔路过也只听见车轮轧过路面的沙沙声音,没有喇叭的鸣号,就好像司机也不愿打搅这条街上的清净一样。

    出租车停在门口,叶梓付了钱,背着吉他在门卫那里登记妥当,问清方向,这才走进了大门。

    今天是在乐团的排练厅进行排练,叶梓按照门卫的指示,一路向里走去。不一会儿,便走到了一幢爬满了爬墙虎的老式圆顶建筑之前。申城交响乐团的排练厅,便位于这桩建筑的底楼南边。

    排练厅的面积有接近两百平米,是个类似阶梯教室的大屋子。不过一级级的台阶面积不小,演奏员和他们的乐器、谱架放好之后还能有回转的空间。台阶很长,每一级台阶上都能够安排十几位演奏员同时坐下,就像演出时坐在舞台上一样。台阶的高度很小,抬腿动作稍微大一点,就能一下子跨到两米宽度的台阶中心了。

    台阶前方隔着三四米远的地面,有一个小小的三十公分左右高度的凸起平面,那是指挥的位置。在指挥和台阶之间的右侧位置用白漆画了一个方框,一把椅子放在那里,那是给独奏乐手准备的地方。

    房门在跟台阶相对的另一端,只有左边的一扇门。从门口望进来。一排排谱架林立在每一个演奏位置上,等待着他们的主人光临使用。有些不方便移动的大型乐器,比如定音鼓、竖琴、钢琴这些,都静静地安放在各自的位置上。

    这个排练厅有点简陋,不过在当时,大多数的乐团排练厅不会比这个好到哪里去。

    今天的排练时间是定在下午两点开始。叶梓不想让人挑刺,一点四十分就已经赶到了排练厅。不过演奏员们都还没来,只有一个管后勤跑腿的守在门口。

    问过了姓名之类,对方告诉叶梓先去一下总监办公室,陈斜阳要先跟他先见一面。

    在另一幢老房子的二楼最里面,叶梓找到了总监办公室。

    “请进。”

    敲门之后,一个柔和的声音说道。

    叶梓推门进去。

    “你就是叶梓吧?来来来,快进来坐。”陈斜阳站在那里,很热情的招呼叶梓。

    “谢谢陈老师。恩师让我给您带个好,这一次要麻烦您了。”叶梓客客气气的欠身问好,神情态度非常恭敬。

    这不仅是孙云的要求,叶梓自己同样也很钦佩这一位申城乐坛的传奇人物。

    在申城乐坛,陈斜阳是一位异常善于思考并且大胆创新的人物。在其他人还在讨论民乐现代化、交响化的问题时,他就已经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将很多经典的民乐作品用交响乐团的方式进行重新诠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除此之外。他还对西方古典音乐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将诸多华夏元素融入西方音乐当中。乐坛称之为“西乐中奏”。

    叶梓知道在后世。陈斜阳做过一件让人非常吃惊但却大声赞扬的事情。在率团出访Austria期间,陈斜阳亲自改编返场曲目《拉德斯基进行曲》,将华夏国粹京剧的元素融入这首著名的乐曲,奏响在古典音乐的圣殿之一——Wein********,并且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欢迎与喝彩。

    这种举动被领导们批评胆大妄为,但是陈斜阳就是这么做了!事实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地媒体盛赞陈斜阳的改编,称其让古老的乐曲焕发出不一样的光彩。

    后来,他甚至将《菊花台》这样的流行歌曲改编成古典音乐奉献给乐迷们,这同样受到了乐迷们的喜爱和欢迎。

    陈斜阳一家都是传奇。

    他的母亲姓朱,出身于书香门第。是一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典型才女,尤其擅长山水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朱女士曾与另外四位才女一起在申城举办画展,获得赞誉无数。

    他的父亲更是鼎鼎大名。

    蝶衣先生的名字可能大家并不熟悉,但是说起一些歌曲大家一定耳熟能详:《南屏晚钟》、《情人的眼泪》、《凤凰于飞》、《春风吻上我的脸》、《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等等等等,这些歌曲至今仍在传唱,它们的词作者都是蝶衣先生。一生中,蝶衣先生创作的歌词多达三千多首,其中不乏流芳百世的传世精品。

    在华夏流行歌坛,蝶衣先生的贡献是有目共睹,谁也无法抹杀的。

    面对这样的传奇家族这样的传奇人物,叶梓怎能不恭敬佩服呢?

    “呵呵,孙贤弟有心了。我这里一切安好,你替我谢谢他。”陈斜阳留着地中海式的长发,戴着一副秀气的金丝边眼镜,声音非常温和。

    “好的,陈老师,我替老师谢谢您。”叶梓礼数周全。

    陈斜阳笑道:“好了,我们就不用这么谢来谢去的了。你是孙云的弟子,在我这里那就不是外人,以后要经常联系。这是我家里的电话号码,你收好了。”

    叶梓收好电话号码,也将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对方,接着便站在边上恭候垂询。

    “还站着干什么,快坐下快坐下,我这里不讲究这些。”陈斜阳拉着叶梓坐到会客区的沙发上。

    “叶梓,我听说孙云要复出了,有这回事吧?具体安排在什么时候?”一坐下,陈斜阳立刻关心的问道。

    叶梓侧过身来正对着陈斜阳。

    “老师准备在下半年复出,具体时间还没最后确定,应该是在十月份。老师现在正在进行恢复训练,陈老师,这个消息请您先不要透露出去。”

    没有隐瞒孙云准备复出的事实,那是两人的交情放在那里,电话联系的时候孙云也交代过可以告知。

    陈斜阳抚掌大喜:“这是好事,这是大大的好事啊!孙云要是就此退休了,那可真的就太可惜了!”

    “晚上我给他打电话,我要向他道喜。对了,改天我请你吃饭,我们一起好好庆祝一下。”

    陈斜阳站起来在房间里来回走动,嘴里不停地说着,非常高兴非常开心的样子。

    叶梓很有一点感动。

    “陈老师,哪能让您请客呢?还是我来请您吧,谢谢陈老师对恩师的关心。”叶梓同样站起身来,这是礼数。

    “哎,这点小事就不要争来争去的了,时间定好了我给你打电话。”陈斜阳挥了挥手毫不在意的说道。

    “对了,孙云的手……没问题了吧?”陈斜阳忽然想起孙云的疾病来。

    叶梓笑道:“老师的运气很好,G国的神经内科专家肯特教授掌握了一种最新的治疗手段,老师是他第一个实验患者,一个疗程下来就很有起色,现在已经完全康复了。”

    “吉人天佑!”

    陈斜阳重重地点了点头,不停地来回踱着步子,激动得有点手舞足蹈:“这真是吉人天佑啊!看来老天爷也看不过去了,这就是要孙云回到乐坛才行。”

    “好,好得很呐!”

    “叶梓,谢谢你给我带来这样的好消息啊!来来来,我们坐下来聊。”一只手重重地拍在叶梓的肩膀上,陈斜阳拉着叶梓再次坐下,开心的聊了起来。

 第三百七十八章 排练(1)

    聊了一会儿,陈斜阳抬腕看了看表。

    “叶梓,时间也差不多了,我们走吧,排练完了我们再接着聊。”说着,陈斜阳站起身来。

    “好的,陈老师。”叶梓同样起身,背起自己的吉他。

    “唔……有几句话我要事先提醒你一下。”手搭在房门把手上,陈斜阳停住脚步,斟酌着词句和语气轻声说道:“叶梓,你是孙云的弟子,那也就是我的弟子,所以……有什么话我就直接跟你说了,不需要再通过孙云来转达。”

    “是,陈老师您请说。”

    “好。”陈斜阳点点头:“实话告诉我,你现在的演奏水平究竟怎么样?对于这首作品你的把握大不大?”

    “陈老师,您这是……”叶梓稍微有点疑惑。

    陈斜阳松开搭在门把手的右手,按住叶梓的肩膀,轻声说道:“这一次‘申城之春’的规模搞得很大,是历年来最受重视的一届,上面在全世界范围邀请了很多重量级的嘉宾前来观摩演出。”

    “前一阵子,上面召集我们各大院团的领导开会,要求各大团体必须保证每一场演出的质量,要做到确保万无一失才行。所以你看,这才三月份我们就已经开始排练了。”

    放开按在叶梓肩上的手,陈斜阳耸了耸肩膀:“这就是华夏特色,我们乐团也没什么办法,只能按照上面的要求去做。这么早就把你拉过来排练,你心里可不要有什么想法啊。”

    “陈老师,我能理解,这没什么的。”叶梓笑了一下,轻声说道。

    陈斜阳脸上的神色一点一点凝重起来。

    “你能这样想那就最好了。不管怎么说,早一点开始排练也是有好处的。熟能生巧嘛。”

    “不过你要做好心理准备。”

    “等一会儿的排练,我要好好看一看你的专业水准,不会对你有任何额外的照顾,这是没有任何情面可以讲的。如果达不到我的要求,哪怕是瓦伦丁亲自出面我也不会让你上台演出。叶梓,这一次的情况跟以前完全不同。所有照顾性质的演出一律取消,每一场演出都必须拿得出真功夫,所以……希望你能明白这一点。”

    陈斜阳并没有把话说全,但是叶梓已经完全明白。

    叶梓还是笑笑,神色平静自然,轻轻点了点头。

    “陈老师,您不用给我任何特殊照顾,我不会给您和恩师丢脸的。”

    “哦?这么自信?”陈斜阳大感兴趣。

    在知道了这一次“申城之春”的高标准严要求,以及陈斜阳要在排练时严格考察他的业务水准之后。还能当着陈斜阳的面说出这几句话来,叶梓对于自己古典吉他演奏水平的自信,可不是一般的强啊。

    他有这么大的自信吗?

    是真的有,还是懵懂少年的那种不知天高地厚?如果是真的有,那么他的自信又是从何而来?

    难道真的就像孙云所说的那样,眼前这个不满二十岁的孩子,真的就是一个难得一见的古典吉他演奏的天才?

    陈斜阳几十年来亲眼见过无数的天才,他知道大多数天才的那种外在表现。今天两人见面以来。叶梓一直保持着尊重恭敬的言语态度,让陈斜阳心生好感。但是那种天才的影子他却一直没在叶梓身上看见,直到此时叶梓突然迸发出的这股强烈的自信为止。

    这才有了一点点天才的样子嘛。

    不过,就这一点那还远远不够!是骡子是马,总得拉出来溜溜才行。

    “叶梓,我们团的这些演奏员业务水平都很不错,他们一个个可都是非常骄傲的。如果他们认为你的水平不够。演奏起来一定是死样怪气的不肯出力,到那时就连我也指挥不动他们的。”陈斜阳又说了一句。

    叶梓仍然只是笑笑,沉静自如。

    “陈老师,叶梓在您面前不敢说大话,不过瓦伦丁先生的这部作品。我还是比较熟悉比较有把握的。”

    “我会跟团里的演奏家们好好配合。”

    “哦?好,年轻人就是要自信一点,那我就放心了。”陈斜阳拍了拍叶梓的肩膀:“我们走吧,他们应该已经到齐了。”

    时间接近下午两点。

    排练厅里,申城交响乐团前来参加排练的五六十位演奏家已经全部到齐。他们坐在自己熟悉的位置上,一边整理着手中的乐器或是乐谱,一边三三两两小声的交流着。排练厅的空气中,回荡着一阵阵乐器调音的零碎声响以及轻声交谈汇集而成的嗡嗡声。

    “哎哎,你们都听说了吗?这次担任独奏的据说是个小孩子,听说好像连二十岁都不到。”第一小提琴声部的乐手缪俊凯悄声说道。

    身边的同伴立刻嘲笑他:“小缪,你这个包打听的消息早就过时了,该下岗了啊。连我都知道人家名叫叶梓,今年才十九岁,是一个不错的通俗歌手,最近在那个什么排行榜上好像还ting火的。”

    “通俗歌手?”

    缪俊凯怒了,琴弓重重地一顿,小提琴发出一阵杀鸡一样难听的尖叫:“通俗歌手跑我们这儿来干什么?他学过音乐吗?通俗跟古典能一样吗?开什么国际玩笑?老陈他们在想什么呢?”

    “切,你管这些干吗?这是你该操心的事儿吗?”。坐在缪俊凯身后一位第二小提琴声部的女生说道:“说人家不行要不你上吧,你不是说小时候你也学过古典吉他的吗?”。

    “嗤,当我不敢啊?只要老陈同意我立马就上,谁怕谁啊?”缪俊凯立刻反击回去。

    缪俊凯现在的年纪也不大,只有二十五六岁,从申城音乐学院毕业还没几年,正是年少轻狂谁都不放在眼里的时候。不过他的业务水平也真是相当可以,现在正在向第一小提琴声部副首席冲击,在今年的乐团年度考核当中,他很有可能获得这个席位。

    同伴们全都轻笑起来。

    “得了吧小缪,你那点儿水平大家又不是没见过,就别拿出来献丑了吧。人家孩子既然敢来,那肯定是手上有点活儿的,要不然真的来这里出丑啊?”

    “那倒是,不过也难说。你们还记得前年那个什么小号王子吧?当时排练就差点没把我恶心坏,差得一逼,结果后来居然还真让他上台演出了。”

    “嗯嗯,太恶心人了,可千万别再来个那样的照顾演出,没得糟蹋了古典音乐。”

    “来来来,听我说,我们先好好看看。”缪俊凯聚拢大家,轻声说道:“这小孩儿要是手上真有货,那我们就好好帮衬他一下。要是像小号王子那种货色,嘿嘿嘿,大家都懂的吧?”

    “小缪,你就坏吧!你不好好拉琴就不怕老陈扒你的皮?还想不想升副首席了?”

    “哎,你这叫什么话?要是不够格的也要我们全心全力帮他?怎么可能?我看就这么着,小缪说的没错,不是谁都配得上跟我们合作的,我们得先掂一掂他的分量。”

    “没错没错,先看看再说。”

    ……

    站在整支乐团面前,几十双眼睛直直地盯在自己身上,叶梓依然微笑镇定。吉他已经从包里取出,用左手拿着。

    “安静了。”陈斜阳拍了拍手。

    “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一位是由瓦伦丁先生亲自邀请的叶梓先生,《马洛卡协奏曲》的独奏部分将由叶梓先生担任。”

    “大家掌声欢迎。”

    说着,陈斜阳带头鼓起掌来,排练厅里响起一阵七零八落的掌声。

    陈斜阳的介绍非常谨慎。

    先是说出叶梓是由瓦伦丁亲自邀请,这首先就肯定了叶梓一定具备不错的演奏功底,要不然瓦伦丁这个作曲家也不可能邀请叶梓。对于申交的这一批骄傲的演奏家们,这一点非常重要。

    与此同时,陈斜阳在介绍时并没有习惯性的将叶梓称为“演奏家”,也没有介绍他的师承来历,只是简单称其为“叶梓先生”,这是在为他减压。

    在排练之前,任何对于叶梓的过分夸奖和介绍都不会是什么好事情,这样的错误,老练的陈斜阳是不可能犯的。

    叶梓的年纪实在太轻,资历实在太浅,以往跟乐团的合作经验更是为零,如何取得别人的信任?这一次要想跟乐团默契合作,那就只有先征服这些演奏家才行。

    既然是这样的情况,那么更多的言语介绍毫无用处,所有一切,只有在排练时见了真章才行。

    如果叶梓真的具有“演奏家”的功底,排练之后不需要陈斜阳的介绍,别人也会将“演奏家”这个头衔戴在叶梓的头上。如果叶梓暂时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陈斜阳就直接将他称为“演奏家”,那就不是在帮他而是在害他了。

    师承来历这些也是同样的道理,只要叶梓能够过了眼前这一关,一切都好说。过不去这一关,陈斜阳就是把他介绍成已故的塞戈维亚大师的亲传弟子,那也不好使。

    现在这样的介绍,恰到好处。

    就这么短短的两句介绍,陈斜阳可谓用心良苦。

 第三百七十九章 排练(2)

    “谢谢各位老师,等一会儿就要麻烦大家了。”叶梓微微欠身,谢过在座的这些演奏家们,随即坐到自己的演奏位上,抱着吉他静静地等待。

    他只说了这两句话,此时此刻,再多的语言再华丽的辞藻都毫无用处。拿出自己的本事折服他们,一切都好说。

    “小潘,准备开始吧。”

    简单的介绍过后,陈斜阳立刻就向坐在第一小提琴声部最前方、最靠近指挥台的一位男子说道。

    男子三十几岁的年纪,浓眉俊目,双手细长,指节微微宽大。他的左手上拿着一把暗红色细木纹装饰的小提琴,看上去似乎有点陈旧,但是小提琴的保养做得非常好。

    这位正是申城交响乐团第一小提琴声部首席演奏员潘喆,一位名扬海内外非常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他手上的这把小提琴看着并不起眼,却是一把具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瓜那利古董小提琴,即使在现在这个年代,这把小提琴的价值也要几十万米元。潘喆曾经获得过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二等奖的殊荣,孙云担任音乐总监之后,经过多方周折好不容易才将他重金礼聘过来。今年年底他的合约即将到期,陈斜阳正在努力寻找办法,希望能够留住这位杰出的华夏小提琴演奏家。

    有潘喆和没有潘喆,申城交响乐团的整体水准至少要相差半个档次,这——就是乐团首席的厉害之处。有些更加出色的第一小提琴首席,甚至能够直接将乐团的整体水准提升一个甚至一个半档次,那就真的有点吓人了。

    不过这样级别的小提琴演奏家,也不是现在的申城交响乐团能够请得起的,这不是价格的因素。每一位超级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都是世界著名乐团、比如Wien爱乐乐团等争相邀请的对象。与这些乐团相比。申交的名声地位暂时还达不到那样的层次。

    潘喆点点头,也不说话,直接站起身来。在他斜侧方向同时站起来一位演奏员,拿着一把双簧管开始吹奏单音。

    这位是申城交响乐团双簧管首席,每次演奏之前,将由他负责首先为管乐声部校对音准。与此同时。潘喆会以他给出的音准作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