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庭芝说的很是平静,可其倾向性还是有些明显,就是不同意第一种方案,北面进攻,拿下西夏等地,其实就是漠南草原的一部分,这些地方更加的荒凉,人烟稀少,对于魏王府来说,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地方,相反可能需要王府投入大量的钱财。

  至于说进攻山东,明显也是不成立的,这等于是将蒙古大军全部都吸引过来了,反而让大宋朝廷得到了喘息的机会。

  剩下就是南面进攻了,争取能够夺取京西南路等地。

  李庭芝的倾向,怕也是如此。

  其余人暂时都没有开口。

  看见其他人都没有开口说话,吴邵刚再次开口。

  “我看还是按照之前确定的部署进行,拿下漠南草原,这样也能够让大元朝廷震动。”

  吴邵刚的这个决定,让所有人吃惊,其实私下的议论之中,对于这个战略部署,是最为不看好的,毕竟魏王麾下的大军,根本不惧怕蒙军,数次的战斗都是大胜,就算是面对倾巢出动的蒙古大军,诸多的将士也不会惧怕,可若是选择进攻漠南草原,岂不是表示了对蒙古大军的惧怕吗。

  吴邵刚没有解释原因,坚持了原来的部署,这让很多人不明白,包括李庭芝等人。

  吴邵刚再次专门召集李庭芝,以及枢密司的枢密副使蔡思伟、张炳辉和马华轩,以及郝经等人,小范围解释了自身做出的选择,且严格要求众人,绝不能够将诸多的战略部署泄漏出去。

  这一次,吴邵刚的战略部署,得到了魏王府顶层的坚决支持。


第四百三十章 相约

  伐宋诏书发布之后,驻扎在京西南路的蒙军,随即在阿术的率领之下,开始进攻荆湖南路,其重点的目标就是鄂州,荆湖南路安抚副使、鄂州知州高达也开始了对蒙古大军的抵御。

  吴邵刚对于贾似道这样的安排是颇有微辞的,都到了这个时候了,高达还是荆湖南路安抚副使,宁肯让荆湖南路安抚使的职位空缺,也不愿意让高达掌控更多的权力,要知道安抚使与安抚副使之间的区别是很大的,安抚使有临机专断的权力,特别是在战时,可安抚副使就没有这样的权力了。

  在吴邵刚看来,高达已经是唯一能够指挥大军与蒙古抗衡的朝廷将领了。

  大宋朝廷生死攸关的时刻已经到来,这个时候,应该是满朝齐心协力,一致对外的时候,可惜贾似道还是牢牢的掌控权力,不仅亲自掌控了殿前三司的大军,而且还是不肯启用有能力之人来对抗蒙古大军。

  如此情况之下,大宋朝廷不加速灭亡,老天都不容了。

  五月初,蔡思伟、张珏、常明全和张世杰,率领十万合州御前诸军、兴元府御前诸军以及金州御前诸军将士,朝着漠南进军,十万将士全部都是骑兵,也是精锐。

  吴邵刚下达的命令有两个部分,其一是年内完全占据原西夏控制的抵御,其二是让十万精锐的将士,在漠南草原磨砺成为铁骑,将来能够面对面打败蒙古铁骑。

  藤格勒尔等人也跟随大军进入到漠南草原作战。

  漠南草原,主要就是指千年之后的内蒙古地区,以及蒙古国的一部分,而漠北草原,则是千年之后的蒙古国大部分,以及西伯利亚地区,而蒙古王朝的主要发源地,就是漠北草原。

  从条件和气候上面来说,漠南草原是强于漠北草原的,不过草原上,大量的沙漠和戈壁都是存在的,沙尘暴以及暴雪的气候也是时常的,在草原上征伐,对于大军的要求是很高的,也是对于军士高强度的磨砺。

  吴邵刚很清楚,鼎坤炮只能够是用来攻城拔寨,或者是在平原有准备的地方作战,追击战之中无法发挥作用,而将来与忽必烈的决战,必定有很多迅速移动的追击战,这就要求合州御前诸军、兴元府御前诸军以及金州御前诸军的将士,必须有着异常过硬的作战能力,完全能够与蒙古铁骑面对面作战厮杀。

  经过了数次战斗,吴邵刚麾下的将士,面对蒙古大军的时候,已经有了充足的必胜的信心,这是非常关键的,在有信心的基础之上,提升自己的作战能力,就变得非常关键了。

  中原以及南方,是无法真正磨砺大军的,唯有让他们进入到草原作战,才能够真正的让这些军士如同蒙古军士一样,磨砺成为铁骑。

  有着充足的自信心,加之作战能力大幅度提升,等到真正的决战来临的时候,吴邵刚就一定能够取得最终的决定性胜利。

  这也是吴邵刚做出的详细分析,也是李庭芝等人支持的原因。

  大元朝廷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灭掉大宋,至少需要数年的时间,这期间吴邵刚一面做着最终的准备,一面磨砺军士,当然,后续的战略,已经在吴邵刚的脑海里面。

  五月底,蒙古亲王末哥作为大元朝廷的使者,来到了开封府城。

  此时距离大元朝廷发布伐宋诏书,仅仅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

  吴邵刚、李庭芝与末哥都已经是老熟人,这一次,郝经、刘秉忠、张文谦、许衡以及窦默等人,都准备与末哥见面了,毕竟吴邵刚已经被册封魏王,身份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当然,

  在大元朝廷的京城大都,还有姚枢等人,也是心向魏王的。

  末哥亲王作为使者来到开封府城,一步步证明了吴邵刚等人的判断,看来,忽必烈和大元朝廷,已经在按照自身的计划,开始加快实施的步伐,末哥来到开封府城,就是其中一环。

  从进入到开封府城的那一刻起,末哥就沉默了。

  末哥对于开封府城一点都不陌生,不久之前,他还是这里的最高统帅,率领八万大军驰援开封府与河南路,不过一年的时间,再次来到这里,物是人非。

  开封府进士科的考试刚刚结束,开封府城彰显出来的繁华,让末哥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初他来到这里的时候,开封府城是萧条的,很多人因为惧怕宋军的进攻,选择离开这里前往大都,特别是一些蒙古人与色目人,而那个时候的末哥,关注的是与宋军的交战。

  熙熙攘攘的人群,鳞次栉比的商铺,以及大街上众人舒缓的神情,给与末哥更大的刺激。

  开封府城外城的建设,更是令末哥惊讶,他想不出来,为什么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如此多的人涌向了开封府城,让如今的开封府城,与一年之前形成了天地之别。

  到了这个时候,末哥不得不思考一个他一直都不敢深思的问题,那就是这个天下,究竟是属于谁的,此次来到开封府城之前,尽管遭遇到惨败,可末哥认为天下还是属于大元朝廷的,只要灭掉了大宋,蒙古大军掉转头来,就能够彻底剿灭吴邵刚麾下的宋军。

  可是看到开封府城的景象,末哥的信念动摇了。

  这就是民心,吴邵刚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

  末哥与合丹、哈必赤以及塔察儿等蒙古亲王不一样,毕竟他主要是在朝廷之中做事情,对于民生的事宜也是关心的,皇上信任的丞相阿合马,对于商贾和百姓征收重税,目的就是维持蒙古大军的开销,这也导致了中原的萧条,导致了百姓的反感,不过兵强马壮的大元朝廷,对于这一切是无所谓的。

  现如今,同样是兵强马壮的吴邵刚横空出世,得到了百姓的拥护,而且一步步的蚕食中原,与大元朝廷分庭抗礼,末哥是清楚的,就算是大元朝廷倾尽全力进攻,也不一定能够打败吴邵刚及其麾下的宋军。

  开封府城的官驿,在原都元帅府的北面,也就是在魏王府的北面,距离不是很远。

  末哥一行,被安排在官驿歇息。

  仅仅歇息了一天的时间,末哥就被带到了魏王府。

  进入到会客室的时候,末哥首先看到了李庭芝、郝经、刘秉忠、张文谦和许衡等人,而郝经等人,曾经是皇上的左膀右臂,现如今都成为了吴邵刚的心腹。

  末哥甚至连勉强的笑容都装不出来了。

  郝经等人,见到了末哥亲王,倒是平静的打招呼。

  吴邵刚进入会客室的时候,末哥一行已经坐下。

  吴邵刚快步走到了站起身来的末哥的面前。

  “叔父不用客气,午宴已经安排好,就在府邸,阿珂察知晓叔父来到了开封府城,很是高兴,一定要做东款待叔父,我等都会作陪,今日不说政事,就是家事,岳父大人与郝大人等人,我就不介绍了,叔父都是熟悉的。。。”

  吴邵刚的脸上带着笑容,这笑容不是装出来的。

  不知道为什么,末哥的心里动了一下,脸上也出现了笑容。

  已经四岁的吴瑞芮被抱出来了。

  末哥数次代表蒙古朝廷或者是大元朝廷前来谈判,最为高兴的时候,就是见到吴瑞芮的时候,这毕竟是阿珂察的女儿,更是被末哥视为亲孙女。

  吴瑞芮在府邸里面得到了很多的疼爱,脸上时常都是挂着笑容,人见人爱。

  让人吃惊的是,吴瑞芮居然认识见面不多的末哥, 主动上前去抚摸末哥的胡子。

  末哥抱起了吴瑞芮,忙不迭的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小锦盒,递给了吴瑞芮。

  此刻,末哥的嘴唇是颤抖的,抱着吴瑞芮,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年虽不大的吴瑞芮,对于锦盒是好奇的,一双小手摸索着打开锦盒。

  一股柔和的光芒从打开的锦盒散发出来。

  锦盒里面是一颗硕大的、没有丝毫瑕疵的夜明珠。

  吴邵刚看的直摇头,李庭芝等人更是吃惊,这样一颗硕大的、没有瑕疵的夜明珠,价值至少在万两黄金以上,末哥给吴瑞芮的这个贺礼,也太贵重了。

  吴瑞芮大概知道锦盒里面的东西不一般,在末哥帮忙盖上锦盒之后,递给了身边的丫鬟帮忙拿着。

  午宴已经备好,众人前往膳房。

  吴邵刚与末哥走在最前面,末哥还是抱着吴瑞芮。

  “叔父的年纪也不小了,该享受天伦之乐了,我知道叔父的儿女,都在战场上征伐,叔父暂时享受不到这些,不过征伐总是有结束的时候,阿珂察也说了,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情形,叔父始终都是叔父,阿珂察一定会尽孝心的。。。”

  吴邵刚的这些话,意味深长,末哥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看着抱在怀里的吴瑞芮,没有开口说话。

  喝酒的时候,末哥很是豪爽,与李庭芝和郝经等人,都是碰杯,都是一饮而尽。

  末哥年纪大了,很快喝醉了,阿珂察亲自安排末哥在府邸里面歇息。

  酒宴结束之后,李庭芝和郝经等人的脸上显露出来笑容,他们清楚,谈判尚未开始,吴邵刚已经站立在制高点上面。

第四百三十一章 阿术的机会


  四十五的阿术,终于成为真正的征南大元帅,统领十五万大军,负责彻底剿灭大宋,而合丹亲王,则留在了大都。?

  尽管年届不惑,可阿术还是大元朝廷之中的“年轻人”,他曾经与伯颜一道,被誉为蒙古年轻人之中的翘楚,是忽必烈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毕竟阿术不是蒙古王爷,想要独当一面,想要获取到权势,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伯颜的阵亡,对于阿术的刺激是很大的,他希望有这样一个竞争对手的存在。

  阿术已经不年轻,自小就随父亲兀良合台从军,经历颇为丰富,父亲兀良合台遭遇冷落的时候,阿术品尝到了人世间的辛酸苦辣,这铸造了其坚韧的性格,以及不服输的精神。

  阿术的确是一个杰出的将帅。

  被皇上敕封为征南大元帅之后,父亲兀良合台的信函,也送到了大都。

  兀良合台告诫阿术,在接下来的征伐之中,务必要记得将诸多的战报及时禀报皇上和朝廷,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样的情形只能够出现在特殊的情况之中。

  其实阿术隐隐明白为什么合丹不能够继续领兵作战。

  皇上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其麾下的将帅,若是在作战过程之中,相互算计,影响到了战斗的进程,这样的情形皇上是难以接受的,阿术跟随在合丹亲王的身边,经历了襄阳之战的每一次战斗,可谓是竭尽全力,可身在大都的父亲兀良合台,在身体不是很好的时候,依旧被派遣到漠北去作战,这让阿术大为吃惊。

  襄阳之战的每一步决策,阿术几乎都禀报了皇上和朝廷,这是皇上赋予他的权力,就连合丹亲王都不能够随意干涉的,不过阿术相信,合丹亲王怕是没有这样做,而且父亲兀良合台离开大都前往漠北,怕是与合丹亲王也有一定的关系。

  经历过太多的阿术,对于这样的事情,不会特别吃惊。

  皇上圣旨下达之后,阿术立即投入到准备工作之中,回到府邸就是闭门谢客,任何人都不见,包括丞相阿合马前来拜访,都被挡驾了。

  阿术明白权力博弈的残酷,他内心想到的就是接下来即将进行的战斗,想到的就是如何灭掉大宋,压根不愿意搀和到权力的争斗之中。

  仅仅十天时间,阿术就离开了京城,赶赴襄阳府城。

  大军正在襄阳府城集结,守卫在建康府城与庐州府城的军士已经不多,只有数千人,这些军士同样会阿术统领,负责固守城池以及防御宋军的偷袭。

  五月中旬,阿术抵达了襄阳府城,随行的还有吕文德与吕文焕等人。

  本来范文虎也准备跟随征伐的,不过阿术最终将范文虎留在了大都,他对范文虎其人,还是有些熟悉的,两人曾经代表各自的朝廷数次作战,阿术获取了大小全部战斗的胜利,而从俘获的宋军军官嘴里,阿术听到了他们对范文虎的评价,当初襄阳府城危急的时候,率领大军驰援的范文虎,居然在驻地饮酒狎妓,寻欢作乐,丝毫不顾及襄阳府城。

  这样的人,阿术是不会带在身边的。

  进入襄阳府城,阿术随即开始了一系列的部署。

  阿术很是信任吕文德与吕文焕等大宋的降将。

  吕文德与吕文焕都提出来建议,大军进攻荆湖南路的时候,不要管其他的府州县,率先进攻鄂州,只要大军拿下了鄂州,则基本断绝了荆湖北路与大宋朝廷之间的联系,转头拿下整个的荆湖北路,就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了。

  吕文德与吕文焕等人还建议驻守鄂州的荆湖北路安抚副使、鄂州知州高达是一员悍将,作战很是勇猛,蒙古大军若是打败了高达,对于大宋朝廷的震撼是无以复加的,甚至可以令大宋朝廷失去抵御的所有信心。

  几乎没有太多的思索,阿术就采纳了吕文德与吕文焕等人的建议,他亲自率领十万大军,进攻鄂州,其副帅阿里海牙,则统领其余五万大军,直插荆湖南路,争取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拿下岳州,造成对鄂州围困的局面,让驻守鄂州的大宋将领高达没有了丝毫的退路。

  为了保险起见,阿术命令吕文焕跟随阿里海牙作战,提出意见建议。

  五月底,阿术率领的十万大军从襄阳府城出,乘坐数百艘的战船,沿汉水朝着鄂州而去,阿里海牙则率领主要有骑兵组成的五万大军,沿6路朝着岳州的方向而去。

  自皇上布伐宋诏书,到五月底,征伐终于再次开始。

  荆湖南路与荆湖北路,很多地方都变得荒凉,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是秋收季节,可为躲避战火、保全性命,大量的百姓选择了逃往,抛却了地里的庄稼不顾,这也意味着,来年不少的农户,都会面临断粮的危险。

  行军途德建议,大军每过一处地方,可以想方设法收割地里的粮食,以充实大军的粮草,阿术认为这个建议很好,于是给6路行军的副帅阿里海牙下达了命令,其麾下的大军可适当的放慢行军的节奏,沿途挤压农户收割地里的粮食。

  阿术很清楚,大宋朝廷已经接近于崩溃,真正愿意抵抗蒙军大军的将领不多,高达是其中之一,至于说守卫其他府州县的,不管是官吏还是军官,要么是快的逃跑,要么就是望风而降,所以阿里海牙不用过于着急的行军。

  表面上看,阿术不苟言笑,很少开口说话,其实对于所有的作战部署,阿术都是心中有数的,这方面他丝毫不弱于蒙古亲王合丹、塔察儿与哈必赤等人,甚至可以说强于这些蒙古作战勇猛的亲王,因为阿术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审时度势,不会头脑热,不会妄自尊大。

  这方面,吕文德与吕文焕都是很佩服的,他们甚至将阿术与吴邵刚进行比较,想着两人交锋的时候,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形。

  一切的情况,都如阿术预料的一样。

  从阿里海牙呈奏的文书来看,荆湖北路所辖的荆门、江陵、峡州、灃州以及常德等地,要么就是空城,要么就是等候投降的宋军,绝大部分的宋军,都选择放弃城池,朝着鄂州的方向而去。

  阿术乘坐的战船,所经过的复州和汉阳等地,同样没有遭遇到多少的抵抗。

  两路大军的行军都很是顺利,几乎就没有耽误多少的时间。

  六月下旬,阿术率领的大军,乘坐战船,先抵达了蔡甸,这里距离鄂州城池,已经不足百里地。

  鄂州北面紧邻淮南西路,南面紧靠江南西路,是大宋京城临安府的门户。

  淮南西路的绝大部分地方,都已经被蒙古大军占据,鄂州的北面已经没有了任何的支援,至于说南面的江南西路,倒是可以撤离。

  阿术巴不得高达做出这样的选择,一旦高达撤离鄂州,朝着南面的江南西路撤离,则阿术麾下的大军,就可以长驱直入,直抵大宋的京城临安府城了。

  大军抵达江夏之后,阿术没有马上展开进攻。

  进攻鄂州可以采取水6并进的方式,水路需要占据沌口这个要害之地,阻断鄂州军队从水路撤离的通道,驻扎在鄂州的宋军,一旦遭遇到败绩,就只能够朝着咸宁方向撤离,或者是朝着江南西路所辖的大冶撤离。

  阿术在等阿里海牙,等待阿里海牙从岳州先起对鄂州的进攻,占领鄂州所属的崇阳和蒲圻等地,形成对鄂州城池的全面围堵,如此固守鄂州城池的高达,唯一选择的退路,就是前往江南西路的大冶了。

  这是阿术出任大帅以来的第一战,务必要取得完胜,时间方面阿术不是特别着急,在经历了襄阳之战数年的磨砺之后,阿术早就变得不急不躁了,作战最为关键的是剿灭对手,获取到真正的胜利,至于说时间方面,能快则快,不能快就不要勉强。

  大军驻扎在江夏之后,阿术甚至亲自到田间地头,与诸多的军士一道收割粮食,附近地方的百姓,几乎全部都逃走了,留在家中的也老弱,抓起来也不可能很好的收割粮食。

  跟随阿术的吕文德,也跟着收割粮食,对于从未做过这些事情的吕文德来说,大热天在田地里面收割粮食,的确是一种煎熬。

  时间转眼到了七月中旬。

  阿里海牙的文书送到了江夏,其率领的大军,完全占领了岳州,正准备朝着鄂州所属的崇阳和蒲圻两地展开进攻,阿里海牙已经明确,他将率领大军先进攻蒲圻,在占领蒲圻之后,派遣少部分的兵力去占领崇阳。

  阿里海牙的文书抵达后,阿术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十万大军随即开始了战前的一切准备事宜。

  两万水师乘船,前去拿下沌口这个要害之地,阿术则是亲率其余的八万大军,从6路展开对鄂州城池的包围和进攻。

  离开江夏之前,阿术信心满满的告诉吕文德,他将在年内拿下鄂州,扫清一切通往临安府城的障碍。8



第四百三十二章 漠南草原

  

  漠南草原是西夏的发源地,大宋初年的时候,无比强大的西夏王朝,在皇帝李元昊的统领之下,甚至想着灭掉大宋,可惜随着时间的推移,西夏王朝逐渐的衰败,公元1227年,发源于漠北草原的蒙古王朝,灭掉了西夏,统一了漠北和漠南草原。

  不管是漠北草原还是漠南草原,都被大元王朝视为是自己牢不可破的领土,但是在蒙古权贵的心目之中,漠北草原才是他们的家乡,当初发源于漠南草原的西夏王朝,在强盛的时候,留给了蒙古人太多的伤心和梦寐,故而在统一了草原之后,蒙古王朝的权贵没有忘记在漠南草原劫掠和盘剥,以泄心头的愤怒和耻辱。

  相比较漠北草原,漠南草原是遭遇到大元朝廷忽略的,尽管都是在蒙古草原生活,可漠南草原的蒙古人,地位远远比不上漠北草原的蒙古人,某些时候,他们甚至遭受到更为残酷的盘剥和欺凌。

  从气候和地理位置比较,漠南草原是远远强于漠北草原的,这里也有沙漠和戈壁,也有恶劣的气候,但是水草丰美的地方,明显多余漠北草原,故而在彻底灭掉了西夏国之后,不少的蒙古人选择搬迁到漠南草原游牧生活。

  蔡思伟、张珏、常明全和张弘范率领十万大军,进入漠南草原,无疑是对大元朝廷直接的挑衅,不过这种挑衅,恐怕短时间之内不会受到特别的重视,除非是蔡思伟率领的大军,能够横扫整个的漠南草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