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开始有军士选择跪地投降,一些新附军的军士早就听说了,四川的宋军是不杀投降之人的,与他们作战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之下,最好的选择就是投降。

  四周都无路可逃的情况之下,或许投降就是最好的保命办法了。

  副都元帅现有军士投降,他甚至顾不上与宋军军士的厮杀,跃马朝着跪在地上投降的军士而去,挥舞手中的长枪,一连刺中好几个放下武器跪地的军士。

  眼见着副都元帅冲过来,这些投降的军士,不敢反抗,唯有努力的避开。

  不过副都元帅也不可能斩杀更多投降的军士了,他身边护卫的亲卫,几乎被斩杀殆尽,宋军组成的包围圈也是越来越小了。

  副都元帅很恨的看了看那些依旧跪在地上的军士,怒吼一声,转过身朝着宋军冲过去。

  呼啸的弓箭过来,副都元帅挥舞手中的长枪,挡住这些弓箭。

  身边跟随冲锋的亲卫,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不少人倒在了弓箭之下。

  快要与宋军交手的时候,副都元帅现,他身边几乎就没有什么亲卫了。

  常明全早就注意到了这位副都元帅,此刻他一声怒吼,夹马朝着副都元帅冲过去,手中的长矛已经平举,朝着副都元帅刺过去。

  长矛与长枪撞击的刹那,常明全感觉到一股雄浑的力量传来,他迅稳住了身形,举起长矛,朝着对方压过去。

  不愧是蒙军的副都元帅,作战能力还是强悍的。

  副都元帅一样感觉到吃惊,单打独斗的时候,他还没有在宋军之中遇见过强悍的对手,想不到对方的力气也是如此之大,让他紧握长枪的手都有些麻了。

  副都元帅举起手中的长枪,准备朝着对方的宋军军官刺过去的时候,侧面一支弓箭呼啸而来,猝不及防的副都元帅想要躲开这支弓箭,可惜他的身形已经没有那么快了。

  弓箭穿透了右边的胳膊,一阵剧痛袭来,副都元帅手中的长枪垂下。

  常明全手中的长矛,重重的砸在了副都元帅的右肩膀上面。

  骨头碎裂的声音传来,副都元帅狰狞的脸上,显露出来难以置信的神情,当他准备扭头看看战场上面厮杀的场景时,常明全的长矛再次举起,这一次长矛穿透了他的身体。

  。。。

  斩杀了副都元帅的常明全有些恼火,扭头找寻是谁射出的这一箭,不过厮杀的战场上,他是根本无法找到的。

  一个半时辰过去,战场上面已经逐渐的陷入到沉寂之中。

  无数蒙军的尸横七竖八躺在地上,更多的蒙军选择跪地投降,他们已经被集中到一处地方,等候接下来的处置。

  蔡思伟派遣的军士,正在四处搜索,看看是不是有趁乱逃离的蒙军军士。

  天空之中,已经开始威的太阳,其令人眩目的阳光照耀地面,让地上的血迹更加的触目惊心。8



第四百五十一章 两线出击


  蒙军副都元帅以及夏贵的尸首,就摆在吴邵刚的面前。

  整个作战是一气呵成,干净利落,丝毫没有拖泥带水的痕迹,特别是在围堵四散而逃蒙军军士方面,蔡思伟、常明全和张珏等人,拼尽全力,一丝不苟,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几乎没有什么逃脱的蒙军军士,话说回来,就算是有个别步卒逃离了,也不打可靠前往海州州城,或者是回到宣城去报信,涟水县城池已经被宋军占领,周遭都处于高度戒备之下,单独的蒙军军士,想要从天罗地网之中逃离,可能性微乎其微。

  这是异常精心筹谋得来的胜利,也是蒙军过于疏忽导致。

  不过吴邵刚可不会疏忽,他知道这场胜利,会极大的鼓舞将士的斗志,但也可能让诸多的将士产生轻敌的心理,以为可以一鼓作气打到大都去了。

  军士还在收拾战场,蒙军中军负责运送粮草,这些粮草被全部缴获。

  吴邵刚却在考虑下一步作战需要注意的事宜。

  中军帐,吴邵刚挥挥手,示意军士将蒙军副都元帅和夏贵的尸首抬走安埋。

  “我们剿灭了蒙军中军三万人,这是巨大的胜利,消息尚处于保密之中,至于说这个消息能够隐藏多长的时间,谁也不知道,接下来我们的目标就是拿下海州州城,驻扎在海州州城的蒙军同样是三万人,包括阿里海牙率领驰援的两万蒙军军士,且从大都方面驰援的蒙军大部队,想必也会在我们进攻海州州城的时候,抵达山东,与我们展开激烈的厮杀。”

  吴邵刚说到这里的时候,周遭很是安静。

  “驻扎在宣城的蒙军征南大军大帅阿术,麾下还有二十万大军,他们是不是会放弃进攻临安府城,转而向山东杀来,这也是说不准的事情,更是我们忌讳的事宜,尽管我们做出了精心的部署,可也要预防意外的情况出现,我意欲微调部署,以两万将士守卫涟水县城,警戒周边的情况,特别是淮南东路以及阿术的情况,以六万将士攻打海州州城,其中包括一万鼎坤军将士,以及一百门鼎坤炮,张炳辉率领的十万大军,全力抵御从大都方向驰援的蒙军,其余两万将士,分布驻扎在徐州、邳州和沂州等地,稳定地方局势。”

  “我们面临的最好的局面,就是两线出击,一路攻陷海州州城,剿灭驻扎在城内的蒙军,继而占据整个的海州,一路抗击驰援的蒙军,让他们知难而退,做到了这一步,则我们的整个战略部署,就完全可以落实。”

  “我们面临的最差的局面,就是面对蒙军三路大军的进攻,这里面就包括实力不容小觑的阿术及其麾下的二十万大军了。”

  “面对第一种局面,我们若是达成了既定的作战目标,接下来我们的征伐,就要顺利很多,就算是忽必烈与大元朝廷发现情况不对,倾巢出动前来作战,我们也丝毫不畏惧。”

  “面对第二种局面,我们就要死拼,我们进军山东,占领徐州、沂州、邳州和海州等地,其目的就是阻断蒙古征南大军与大都的联系,继而转头彻底剿灭大元朝廷的征南大军,既然他们悉数都扑过来了,那我们就与他们提前决战。”

  “只要我们做好一切的准备,我们就能够彻底打败蒙军。”

  “大军在金城镇休整一天的时间,后日卯时出发,围攻海州州城。”

  一天的时间休整,的确非常的紧张,毕竟有近两万投降的蒙军军士,需要妥善的处置,强壮的军士可编入大军之中,不能够编入大军之中的投降军士,也需要妥善处置,可时间不能够耽误,必须抓住这个关键的时机,趁着驻守海州州城的阿里海牙尚不知道中军三万军士被全部歼灭的情况之下,发起进攻。

  蔡思伟开始了忙碌,没有丝毫歇息的时间,好在他已经能够娴熟的招纳投降的军士,作为军中副统领的藤格勒尔,也是能够帮忙的。

  接近一整天的时间,蔡思伟与藤格勒尔等人,都是在忙着甄别投降的蒙军军士,常明全则是率领两万将士,前往涟水县城,张珏负责清理所有缴获的物资。

  至于说某些不能够编入军中的蒙军军官,蔡思伟与藤格勒尔都是采取老办法,让这些人完全消失,根本不会为这些人浪费粮食和精力,体弱的不适合编入军中的投降军士,则暂时原地看押,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处置。

  天色渐渐黑下来。

  绝大部分的军士都歇息了,大战之后,不管身体是不是劳累,至少精神上面需要放松,长时间面对厮杀的军士,经历太多的血腥和刺激,精神都是高度紧张的,若是没有能够很好放松的渠道,很有可能导致一些意外情况的出现。

  蔡思伟等人原来是不知道这一点的,这也是魏王殿下的提醒。

  蔡思伟和张珏等人还没有来得及歇息,他们还有不少的事情需要做,翌日一大早就要出发前往海州州城,接下来惨烈的厮杀很有可能持续,诸多的准备工作一定要细致。

  袁世春通知他们马上赶赴中军帐的时候,蔡思伟等人还感觉到奇怪。

  蔡思伟等人进入到中军帐,立即感觉到了严肃的气氛。

  吴邵刚看着最后进入中军帐的藤格勒尔,慢慢开口了。

  “藤格勒尔,我问你一个问题,阿里海牙对你是不是很熟悉。”

  藤格勒尔愣了一下,按照他的品级来说,是没有资格进入中军帐的。

  “这个,末将不是很清楚,以前末将不是阿里海牙的属下,应该是不熟悉的。”

  吴邵刚微微点头,目光看向众人。

  “刚刚我与郝大人、张大人商议过了,大都方向驰援山东的大军,应该是大元王朝精锐的蒙古铁骑,与他们的作战一定不轻松,张炳辉和刘秉忠大人也写来了信函,做出了这方面的预计,故而我们越早拿下海州州城,对于接下来的作战越是有利,若是我们长期围困海州州城,则大都方向的蒙军,以及征南的蒙军,势必同时朝着海州的方向进攻,这对于我们来说不是很有利的。”

  “我们的作战部署,必须考虑到方方面面,做好一切的准备,甚至面临三线作战的局面,但作战真正开始的时候,我们追求的是最好的结局,就好比说我们歼灭蒙军中军三万人的战斗,得到的就是最好的结局。”

  “我考虑,让藤格勒尔率领大军,乔装蒙军中军,最大限度的剿灭蒙军的有生力量。”

  中军帐里面瞬间安静下来。

  吴邵刚的这个想法,过于的大胆了,要说金城镇的战斗情况泄漏出去了,那么藤格勒尔率领的大军,就将遭遇到重大的危险,甚至可能遭遇全军覆没的危险。

  蔡思伟不自觉的摇头,包括藤格勒尔,也是瞪大了眼睛。

  率领蒙军中军三万人的副都元帅已经阵亡,夏贵也自杀身亡,要知道阿里海牙见到中军的第一步,就是想着见到副都元帅,藤格勒尔见到了阿里海牙之后,该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再说见不到副都元帅,阿里海牙恐怕是不会打开城门的。

  吴邵刚没有看着众人,继续开口了。

  “驻守海州州城的蒙军有三万余人,真正驻扎在城内的蒙军,不足一万人,其余两万多人都驻扎在城外的军营之中,藤格勒尔率领的大军,目标就是军营之中的两万蒙军,刚刚我已经写好了信函,给阿里海牙报平安的信函,从时间上面计算,藤格勒尔率领的大军抵达海州州城的时间是合适的,故而不会引发很大的怀疑。”

  “若是我们大举进攻海州州城,则驻扎在城外的两万余蒙军会进入到城池之中,就算是我们有鼎坤炮,也会增加进攻的难度,增加进攻的伤亡,故而用计剿灭蒙军大部分的力量,是我们可以做出的选择。”

  听到这里,蔡思伟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他还以为藤格勒尔要承担进入海州州城的任务,原来是彻底剿灭驻扎在城外的蒙军军士,这就好办很多了。

  吴邵刚目光看过来的时候,蔡思伟立马开口了。

  “魏王殿下,末将认为可行,只是末将恳请跟随大军作战。”

  吴邵刚微微点头,看着藤格勒尔。

  藤格勒尔单膝跪地,抱拳开口。

  “禀报魏王殿下,末将一定不辱使命。”

  藤格勒尔的汉语说的不是特别的流利,很严肃的说出来这些话的时候,甚至有一丝的走调,但没有人笑话。

  “很好,藤格勒尔,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任务的。”

  众人再次围过来,看着沙盘。

  郝经开始了具体的部署,一天时间下来,一万多的蒙军俘虏被编入到大军之中,其中近五千人被常明全带走,将去驻守涟水县城,其余的军士要跟随大军行动,但不会编入到藤格勒尔率领的三万大军之中。

  藤格勒尔率领的三万将士,以及其余的六万多将士,相互之间如何的配合,如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拿下海州州城,彻底剿灭驻守的蒙军,这都是需要商议的。

  

第四百五十二章 后乐园

  阿里海牙率领的五万大军出发不到十天的时间,阿术就接到了皇上的圣旨。

  这一次阿术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率领大军离开宣城,朝着大宋京城临安府城的方向进军,留守在宣城以及其他地方的蒙军军士大约五万人,其余十五万军士,悉数跟随阿术征伐。

  攻陷大宋的京城,意味着大元王朝彻底灭掉了大宋。

  阿术想的不是那么简单,他希望能够活捉大宋的皇帝,迫使大宋皇帝投降。

  丁家洲之战的全胜,让阿术信心爆棚,他相信宋军在南方已经没有什么成规模的军队,占领大宋京城临安府城,以及彻底剿灭大宋朝廷,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不过作为征南大军的主帅,阿术还是清醒和谨慎的,大军从宣城出发之后,他派遣了诸多的斥候,沿路侦查。

  沿途经过的城池,都是望风而降,其麾下的幕僚以及将士,都恳请加快大军行军的步伐,争取尽早的占林临安府城,可阿术没有同意。

  丁家洲之战的大败,让大宋彻底失去了希望,皇上与朝中大臣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魏王吴邵刚了,可惜吴邵刚远在开封府城,远水救不了近火,眼看着大元朝廷征南大军的逼近,临安府城已经是乱作一团。

  很多有钱的士绅富户以及权贵,早就安排家眷携带金银细软,前往四川以及开封府城的方向,听闻蒙军已经接近临安府城的消息,不少的权贵都选择直接的逃离,这些人的运气还算是不错的,原本准备控制两广的大元王朝征南大军副帅阿里海牙,已经率领大军前往山东而去,这些地方暂时没有被蒙古大军控制,让跑路的权贵能够通过两广,进入到四川。

  可太后与皇上就不一样了,他们所依赖的魏国公贾似道,率领大军征伐,却导致近十五万的大军全军覆没,这个时候,他们就是想着前往四川或者开封,都没有了机会。

  五月底,挨不过去的魏国公贾似道回到了京城。

  贾似道回到京城,立刻引发了朝中大人的愤怒。

  面对蒙古大军的侵袭,贾似道所做的一切决定,都是加速了朝廷大军的消亡。

  贾似道与两淮制置使吕文德之间的权力博弈,直接导致了吕文德以及吕文焕投靠了大元朝廷,贾似道对侍卫步军司都指挥使司夏贵之间的矛盾,导致了夏贵直接归顺大元朝廷,之后贾似道率领大军迎战蒙古大军,更是将范文虎推在了前面,自己则是驻扎在鲁港。

  更让众人难以接受的是,蒙古大军压根还没有到鲁港,贾似道就选择了首先撤离,致使大军群龙无首,陷入到溃逃和溃败的境地。

  回到京城的贾似道,也失去了往常的威风,躲在府邸里面,根本没有露头。

  不过贾似道还是给谢太后写去了奏折,辩解丁家洲之战失败的缘由,将范文虎推在了前面,不肯承担任何的责任。

  当初丁家洲之战惨败,贾似道明白大事不好,其实是想着到开封府去的,奈何道路都被蒙军大军占据,贾似道根本就没有办法能够前往开封府城,才迫不得已回到京城的。

  后乐园这座被认为是京城最豪华、最有权势的府邸,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变得孤零零的,而贾似道身边的诸多幕僚,大部分也偷偷的离开了。

  树倒猢狲散,贾似道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只是没有想到如此之快。

  有一点贾似道没有做,那就是转移家眷的事宜,毕竟他是朝中宰相,更是皇上敕封的魏国公,若是在关键时刻转移家人,目标太大,怕也会引发太后与皇上的猜忌,这次回到京城之后,贾似道也想着能够转移家人,可他发现已经做不到了,身边已经没有人可以用了。

  府邸里面还剩下两个幕僚,这两个幕僚的年纪偏大,以前没有被贾似道注意,想不到关键时刻,还是留下来了。

  贾似道并非十恶不赦之人,家中的钱财也是不少的,目前的局势他已经分析清楚,自己是不是会遭受到朝廷的惩戒,这是说不准的事情,两个幕僚继续留在身边,已经没有多大的作用,当前最为重要的事宜,其一是谋取谢太后与皇上的继续支持,其二就是好好安排两个幕僚今后生活的事宜。

  书房,贾似道与两个幕僚在里面,书房外面管家守候,不准任何人进入。

  “。。。以前对你们不够重视,现如今才明白你们的真心,我真的是有眼无珠,局势已经到了这一步,你们继续留在我的身边,也没有多大作用了,我吩咐管家,给你们每人准备了千两黄金,足够你们和家人今后的生活了。。。”

  贾似道这一番的感慨,说的是真话,没有任何的掩饰。

  两名幕僚没有想到,坚持到最后,居然获得了这么丰厚的赏赐。

  其中一人开口了。

  “感谢魏国公的赏赐,属下以为,魏国公不要泄气,就算是蒙古大军前来了,迁都还是可以的,魏国公提议的迁都到福州去,这是可行的,皇上可以给魏王下旨,要求魏王勤王,属下认为,魏王怎么都不可能置之不理的。。。”

  说到这里,这民幕僚的声音小了一些,让吴邵刚前往临安府城来勤王,这根本就不可能,且不说吴邵刚是不是愿意,就算是愿意,等到四川和开封驻扎的大军到来,怕是临安府城早就被蒙古大军拿下了。

  迁都倒是可以选择的,临时到福州去避难,等待吴邵刚率领大军前来。

  另外一名幕僚准备开口的时候,贾似道挥挥手。

  贾似道有些失望,此刻他想到的根本就不是什么勤王以及护卫京城的事宜,若是明日的早朝皇上与太后都不保护他了,那后面所思考的一切都没有意义了。

  这样的事情,贾似道不好明说,本以为两个幕僚能够明白,谁知结果如此。

  若是四爷还在身边,情况肯定不是如此。

  贾似道内心已经有了猜测,那就是四爷一直都是吴邵刚的人,不过这样的猜测,现如今已经没有多少的意义,反正四爷到四川去了之后,杳无音信,也没有只言片语。

  终于,有些忍不住的贾似道,还是叹了一口气,开口了。

  “明日早朝,想必朝中的大人会追究丁家洲之战的责任,此事才是最为关键的,至于说迁都事宜,暂时不会考虑。”

  到了这个时候,两名幕僚才明白其中意思。

  贾似道给他们每人千两黄金,其实就是对明日的早朝没有信心,认为会遭遇到惩戒,若真的是那样的情况,两人给贾似道的任何建议,都没有了意义。

  先前首先开口的那名幕僚,稍稍思索了一会,再次开口。

  “属下以为,魏国公不必过于的担忧,明日早朝应该是没有什么事情的。”

  贾似道看着这名幕僚,神情变得稍微的专注了。

  “魏国公回到京城已经有一段时间,若是皇上追究,旨意早就下来了,如今没有任何的旨意,就说明皇上没有追究魏国公的意思,如此情况之下,明日早朝,魏国公首先提出迁都的事宜,接着提出勤王的事宜,只要皇上首肯了,其他人还能够提出什么意见来。。。”

  另外一名幕僚也跟着点头。

  贾似道稍稍思索了一下,还是微微摇头,他知道凭着这两个幕僚的智慧,不可能有什么好的建议,能够说到这样就很不简单了。

  还有贾似道没有想到的事情,他对幕僚历来都是分为三六九等的,这两个幕僚,虽然在他的府邸里面做事情,可没有得到信任,没有话语权,也没有什么权势,自然就没有官员巴结,仅仅凭着俸禄过日子,囊中羞涩,就算是想着离开,也拿不出来那么多的银。

  此次两个幕僚没有离开,因祸得福,得到了千两黄金,这已经足够今后的生活,人家脑子里想到的是如何尽快的离开京城,同时又能够保住这千两黄金的财富。

  至于说朝中的那些事情,与两个幕僚没有多大的关系了。

  书房里面陷入到沉默之中,贾似道挥挥手,示意两个幕僚离开。

  两个幕僚站起身来,给贾似道行礼。

  走出书房,早就等候在外面的管家,带着两人来到了库房的外面。

  千两黄金可不是凭着两人的力量就能够带走的,至少需要掩护。

  管家走出库房的时候,四名下人抬着两个木箱子出来了。

  木箱子随即被送到了两个幕僚的住处。

  迫不及待的打开木箱子,两个幕僚分别开始清点。

  让他们意外的是,木箱子里面,居然只有五百两黄金。

  两个幕僚几乎是第一时间冲出来,看见了站在外面、脸上带着冷笑神情的管家。

  每人千两黄金和一共千两黄金,两个幕僚相信自己没有听错,那就是管家从中捣乱了,本来两名幕僚对贾似道还有很大的感激之情,可到了这个时候,什么都不存在了。

  迅速收拾了东西,两个幕僚用力抱起木箱,离开了府邸。

  他们一刻都不愿意停留了。

第四百五十三章 皇上驾崩


  蒙军逼近京城,境况最惨的不是遭遇到朝中文武大臣口诛笔伐的魏国公贾似道,而是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