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吴邵刚已经做好了准备,从进入大堂的那一刻,他就知道了李庭芝的愤怒,可怜天下父母心,李庭芝肯定是想着女儿能够过上好日子,不想女儿颠沛流离,更不想女儿独守空房,加上这门亲事,是李庭芝力主决定下来的。

  但是吴邵刚也会坚持自身的原则,在牵涉到今后命运的大事情上面,他是绝不会退缩的,哪怕是面对未来的岳父大人。

  “沧凌,你打算离开京城,这一点我是赞同的,京城的局势太复杂,很多事情都难以应对,而且你太过于年轻,资历很浅,难以有出头之日,外方之后,好好的做,争取能够立功,如此今后的升迁,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宜,不过依照你的身份,离开京城外放,大可以到两淮等地,甚至是回到你的家乡庐州去,我就不明白了,那些偏远之地,就算是京城之中寻常的百姓,都是绝不愿意前往的,你偏偏选择这样的地方,我想知道为什么。”

  李庭芝的话语非常的尖锐,毫不留情。

  其实吴邵刚无法解释其中的原因,至少目前的机会不合适,到偏远的地方去,目的是不想引起朝廷的注意,暗地里发展自身的力量,他日果断崛起,可他如此的年轻,暂时没有什么根基,就想着自创基业,李庭芝要是知晓这等的情况,岂不是要气疯。

  造反的罪名,任何庞大的家族都是无法承受的。

  李庭芝既然开口询问了,吴邵刚必须要回答。

  “岳父大人,沧凌选择到偏远之地,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

  “第一个原因,沧凌过于的年轻,若是派遣到两淮等要害之地,必定会引发朝廷的关注,肯定会有人议论,甚至弹劾,这朝中的事宜,沧凌不想参与,不想成为他人的标靶,更不想因此牵连到岳父大人。”

  “第二个原因,沧凌因为年轻,资历不足,派遣到富庶之地,或者是要害之地,与在京城的情形差不多,同样不能够决定诸多的事宜,同样需要应对来自于方方面面的质疑,沧凌不是读书人,没有功名,派遣到富庶之地,必定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甚至可能在不知不觉间得罪他人,给自身造成巨大的困扰,也给岳父大人带来难题。”

  “就算是沧凌到了两淮,能够在岳父大人麾下,得到岳父大人之关照,步步升迁,可如此的情形,外人会如何的议论,沧凌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被人另眼相看,都会被认为是得到了岳父大人的照拂,如此的境地,沧凌是绝不愿意看见的,也是无法承受的。”

  “第三个原因,那就是此次的打算法了,沧凌已经得到了消息,此次的打算法,不少的大人都将被追究,他们所处的地方,都是要害之地,沧凌认为,这些大人之所以会遭受到朝廷的问罪,与所处地方不无关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沧凌不得不警惕,沧凌以为,朝中有些人,不一定愿意看见沧凌辉煌,更不想看见沧凌力量逐渐的壮大,岳父大人在朝中威望显赫,得到了诸多的尊重,可岳父大人是否想过,依托他人获取之权势,也能够被他人轻易的摧毁。。。”

  吴邵刚说到这里的时候,李庭芝的眉头依旧紧皱,但眼神稍稍缓和了一些。

  吴邵刚没有停顿,继续说下去。

  “当然,沧凌做出如此之选择,于家眷是有所影响的,不过沧凌自小就生活在村子里,童年与贫苦为伴,早已经习惯艰辛之生活,沧凌一直以为,奢侈之生活,必定让人产生无可救药之惰性,等到真正想着奋起,已经没有了机会。”

  “岳父大人对沧凌寄予厚望,多方关照,沧凌铭记在心,正是因为如此,沧凌才想着奋起,做出一番事业,让他人不敢小觑。”

  “沧凌以为,在这件事情上面,家人是应该支持的,若是能够与沧凌同甘苦,那是最好,若是不能够忍受艰苦之生活,也可以留在京城,沧凌亦不会长时间都在艰苦之地,不要多长的时间,沧凌相信一定能够创出一番事业。”

  。。。

  吴邵刚说的很是激昂,其真实的目的,在话语之中也有所体现,毕竟要做出合情合理的解释,不可能从半空之中说起,李庭芝是什么人,岂能什么都不明白。

  吴邵刚也想清楚了,依靠他人固然能够走捷径,譬如说依靠李庭芝,就能够在前期发展的道路之上,少走弯路,不过这世界,想要达到最终之目的,还是必须依靠自身,李庭芝能够支持,那是最好,李庭芝万一不能够支持,他也必须坚持到底。

  说完诸多的理由,吴邵刚安静下来,且低下头,没有看着李庭芝。

  书房里面陷入到沉默之中。

  沉默的时间有些长,李庭芝脸色变幻很快,似乎在想些什么。

  良久,李庭芝抬起头,缓缓的开口了。

  “沧凌,你还年轻,有些事情,不会如同你之想象,你可要想到由此引发的后果。”

  “沧凌想清楚了,武穆岳飞之故事,沧凌耳熟能详,大不了有些人认为,沧凌也会走武穆王之道路,沧凌在前面已经说过了,前人之教训,沧凌会牢记于心,不过重蹈覆辙,现如今蒙古鞑子虎视眈眈,岳父大人也知晓前年合州之战、鄂州之战之真实情况,蒙古鞑子的实力并未受损,随时都是有可能卷土重来的,我大宋朝廷和百姓,时时刻刻都处于危险之中,如此情况之下,沧凌身为军人,不会完全顾及自身之安危,沧凌想到更多的还是大宋之天下,沧凌曾经起誓,一定要训练出来一支强悍的军队,彻底打败蒙古鞑子。。。”

  吴邵刚说到这里的时候,李庭芝已经明白了。

  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之后,李庭芝开口了。

  “沧凌,你还是想的太简单了,我知道你之想法,也知道你之壮志,不过你要知道,朝廷时时刻刻关注军中之情况,不管你身处何地,都是无法隐瞒的,到了你被朝廷怀疑的时候,不管你有什么能耐,也不管你如何的会辩驳,都没有作用,你在我的面前,可以如此说,可是在朝中,你能够这样说吗,怕是没有等到你解释,就被投入到大牢之中去了。”

  “岳父大人,当朝廷离不开您的时候,还会随便就降罪吗。”

  听到吴邵刚的这句话,李庭芝的身体微微颤抖。

  已经不用多说了。

  李庭芝看着吴邵刚,目光犀利,缓缓开口。

  “**************,一遇风云变化龙。九霄龙吟惊世变,风云际会浅水游。你的这首诗,我总算是明白意思了,怪我当初还是没有完全看明白,你的志向,不是我能够揣度的。”

  吴邵刚站起身,对着李庭芝稽首行礼。

  “岳父大人,沧凌自身之选择,怕是会连累家人,不过想要沧凌放弃志向,碌碌无为,沧凌更是不情愿,此时此地,沧凌拜首,还请岳父大人做出决断,不管岳父大人如何之决定,沧凌都是接受的,绝不会有怨恨之心。”

  书房再次陷入到沉默之中。

  李庭芝的目光变得深邃,似乎是看着吴邵刚,有似乎是看向了其他的地方。

  吴邵刚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终于,李庭芝再次开口。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男子汉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持三尺剑,取不世之功名,想想这些话,我曾经认为很是遥远,想不到居然出现在我的家中,罢了,沧凌,你有如此之想法,我岂会阻拦,只有一点,你与小女速速成婚,至于说今后,你愿意带着小女到什么地方去,那是你的事情了。”

  吴邵刚楞了一下,进入刚刚纳征,按照规矩来说,请期和迎亲,还需要一段时间准备,真正到迎亲那一天,至少是半年左右的时光。

  难不成吴邵刚需要等候如此之长的时间。

  李庭芝的态度,让吴邵刚异常的感激,不管怎么说,有李庭芝在朝廷里面撑着,他在偏远之地,就算是做出一些稍稍出格的事情,也不会遭遇到多大的追究。

  也许是看出了吴邵刚的吃惊,李庭芝再次开口。

  “今日亲家都还在这里,请期与迎亲之事,吃饭之后就决定下来,我可告诉你,没有迎亲之前,你什么都不要想着做。”

  迎亲,意味着吴邵刚要回到江夏村,当然,若是父母留在京城,他也可以在京城迎亲,但那样做对于女方家人是不尊重的。

  李庭芝给出的这个条件,吴邵刚必须要答应。

  仔细想想,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本来以为李庭芝会勃然大怒,压根不支持这件事情的,吴邵刚真要是与李庭芝撕破脸皮,怕是有很多事情都难办,甚至是寸步难行。

  所以,接下来还是考虑尽早迎娶李涵薇。

  

第一百零一章 起步

  (本书明天上架,期盼得到读者大大的支持,拜谢了。)

  纳征的翌日,就要开始请期,不仅仅是吴启明和徐宗英没有想到,就连媒婆和嫂都没有想到,李家毕竟是大户人家,而且是京城的权贵人家,非常讲究礼数的,按照惯常的规矩,至少在三个月之后,吴家才会开始考虑请期,且需要认真仔细的算好时间,再次来到京城找到女方家人商议。

  可惜这话是李庭芝亲口说出来的,而且给定的时间是一个月,迎亲的日子必须在年内。

  这也就意味着,吴启明、徐宗英与和嫂,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回到江夏村,找到先生,在十天的时间之内算准迎亲的日子,和嫂接着赶赴京城,与女方商议,吴启明和徐宗英则要开始在家中做好一切的准备。

  翌日一大早,吴启明、徐宗英、吴绍岚、和嫂等人,悉数离开京城,朝着庐州江夏村而去,而且他们雇佣了好几辆马车,白天几乎都是要赶路的。

  跟随吴启明等人一同出发的,还有张炳辉、马龙、王十三以及二十名斥候,他们将黄金白银护送到江夏村之后,迅速返回。

  吴邵刚在京城存下的近两万两黄金,数千两的白银,几乎全部都要运送到江夏村,留在京城的黄金仅千两左右。

  如此巨额的钱财,当然需要严密保护,不能够出现丝毫的差池。

  这些黄金白银,是吴邵刚壮大自身力量的基础。

  那两颗价值万金的夜明珠,吴邵刚依旧放在家中,没有带走。

  打算法的威力,以所有人都没有预料到的形式爆发出来。

  四月初,鲁国公、两淮宣抚使赵葵,资政殿大学士、临安府知府史岩之,JX转运副使、隆兴府知府杜庶等三人同时遭遇到弹劾,他们的罪状全部都是侵盗隐匿罪,赵葵与杜庶两人,参与了合州之战与鄂州之战的事宜,其中赵葵主要是筹集粮草军饷,杜庶则是参与到作战,要说牵涉到动用地方府库的钱粮,不算什么稀奇的,可史岩之是临安府知府,居然也是侵盗隐匿罪,这就让人有些看不懂了。

  三人都是朝中的重臣,地位非同一般,可惜也因为打算法,被迫辞职归家,而且还要拿出家中的钱财,赔偿被征用的地方官府的钱粮。

  这让所有人明白了,打算法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

  就在众人的惊愕尚未消散的时候,兵部侍郎、HN制置副使向士壁,金州知州、金州御前诸军都统制曹世熊两人被抓下狱,罪名同样是侵盗隐匿罪。

  HB安抚使王坚,淮西安抚副使高达也被弹劾,不过暂时没有下狱。

  满朝文武都知晓,向士壁、曹世熊和高达三人,在合州之战和鄂州之战的过程中,都曾经散布过对卫国公、右丞相、枢密使贾似道不利的言论,其中的高达,曾经被贾似道召集,要求其赶赴潭州,高达没有服从命令,而是率领麾下的将士突破蒙军的包围,进入到鄂州。

  王坚则是合州之战取胜的最大功臣,当时他就是合州知州。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打算法的真面目暴露出来了。

  只要不是蠢笨如猪的人,都明白其中的意思,不过到了这个时候,绝不会有人开口反对,众人都非常清楚,打算法能够冠冕堂皇的实施,而且都追究到鲁国公的头上了,说明贾似道得到了皇上绝对的信任和支持,如此情况之下,若是有人表示怀疑,那就是找死。

  所以,让人匪夷所思的情况出现,诸多的奏折雪片般的出来,都是赞誉打算法的,说什么卫国公是朝廷之柱石,清理了朝中的奸臣,自此以后,大宋朝廷将更加的强大。

  没有人为赵葵等人说话,都是落井下石的。

  向贾似道表忠心的人愈发的多了,贾府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府外等候的马车排成了长队,用车水马龙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城外军营的训练依旧在进行,没有丝毫放松的迹象。

  吴邵刚对训练更加的看重,气候逐渐开始热起来,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是最好的锻炼人的意志力的办法,吴邵刚亲自参与训练,而且在每天的训练结束之后,还会审核翌日的训练计划,做出一些细微的调整,有些时候,他甚至还要准备授课的内容。

  吴邵刚将符合这个时代的特种兵训练的办法,几乎都拿出来了。

  随着训练的深入,吴邵刚在军中的威望,也达到了顶峰,只要他一声令下,所有的军士都会动起来,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朝廷之中的消息,四爷源源不断的告诉吴邵刚。

  吴邵刚一直都在冷眼旁观。

  四爷说的所有消息,都得到了应验,贾似道推行打算法,根本不是为了治理贪腐,而是要借机排除异己,树立自身之威望。

  应该说贾似道完全达到目的了。

  没有人想过,此举会给南宋朝廷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被弹劾辞职或者被投入大牢的文武官员,身份都是显赫的,这里面空缺出来的职位,只有一个是适合吴邵刚的,那就是金州御前诸军都统制、金州知州的职位。

  不过吴邵刚这个时候不会动,他与李涵薇尚未完婚,不可能离开京城,更加重要的是,吴邵刚不想在这个时候离开京城外放,若是这个时候离开,那么他将被认定为贾似道的门生,这绝不是什么好事情,虽说朝中文武大臣都在拼命的讨好贾似道,可是内心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鄙视贾似道的所作所为。

  名誉对于吴邵刚来说,至关重要,他不想背负这方面的污点。

  只要能够避免,那就一定要保全名声。

  至于说究竟什么时候离开京城,究竟该找寻什么样的机会,那需要耐心的等待。

  四月底,和嫂再次来到京城。

  这一次和嫂将代表吴家,前往李家去请期。

  其实这么快请期,龚氏是很不高兴的,毕竟这样做有损李家的名声,好像是李家的姑娘嫁不出去一般,不过在这件事情上面,李庭芝的态度非常的强硬,没有丝毫转圜的余地,龚氏明白不可能反对,只能够无奈的接受。

  和嫂告诉了吴邵刚,请先生算过,六月十八这个日子是最好的,若是这个日子太紧张了,那么就是八月初八。

  和嫂还告诉吴邵刚,究竟确定哪一个日子,家里人也想征询他的意见。

  吴邵刚的想法是越快越好,不过这样做,李庭芝肯定是不高兴的,想想看四月初一纳征,到六月十八就迎娶了,中间仅仅相隔两个月的时间,传出去之后,李庭芝和李家也会成为京城的笑柄。

  当然日子越快,吴邵刚是越高兴的,但是做事情不是总是按照自身的意愿来,还要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否则难成大事。

  李庭芝已经给与了最大的帮助,也做出了最大的让步。

  吴邵刚告诉和嫂,日子就确定为八月初八,六月十八这个日子不要提及。

  吴邵刚说出自身决定之后,和嫂非常的高兴,这样她这个媒婆也好说多了,毕竟四月初一到八月初八,中间相隔了四个月的时间,这是说得过去的,大户人家纳征三个月之后请期,速度快的也是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迎娶。

  五月初一,和嫂高高兴兴的到李家去了。

  傍晚的时候,和嫂回到家中,告诉吴邵刚,日子确定下来了,就是八月初八,李家也完全同意,她不能够在京城逗留,不惜要尽早赶回去,告诉老爷和夫人消息,而且眼看着时间临近,家里也要做好一切的准备。

  和嫂还嘱托吴邵刚,到时候一定要回到家中去,迎亲的队伍必须从江夏村出发,前往京城,那样做是规矩,也是对女方家人的尊重,迎亲的日子是八月初八,而家乡的酒宴则是确定在八月十六,也就是说,吴邵刚在路上的时间只有八天,迎亲的队伍必须在八天时间从京城赶到江夏村。

  听明白意思之后,吴邵刚随即告诉和嫂,迎亲队伍的人选,他来确定,家中就不需要操心了,和嫂思索了片刻,点头答应了。

  京城距离庐州八百五十里地,八天的时间赶到,每天需要行走百里地左右,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京城外的军士,已经训练了大半年的时间,每天行走百余里地,根本就不算什么。

  所以迎亲的队伍,就是京城外的军士。

  而且让这些人来迎亲,吴邵刚也是最为放心的。

  和嫂离开京城之后,吴邵刚开始了最后的训练,从这个时候开始,京城外的军营开始戒严,所有人都不准外出,而训练的内容,也开始保密,不准外泄。

  吴邵刚几乎每天都是在军营之中,京城内的军营,管理相对松散一些了。

  而关于吴邵刚婚事的事宜,也慢慢传出去了。

  六月初,吴邵刚给殿前司都指挥使马华轩写去了奏折,请假三个月,回家去完婚。

  马华轩当然是支持的,马上禀报朝廷,且批准了这件事情,在吴邵刚离开催锋军的这段时间,马华轩亲自负责催锋军的诸多事宜。

  一切准备完毕,吴邵刚终于开始起步了。

  

第一百零二章 队伍

  吴邵刚的假期很快批下来,六月初一到十月初一,四个月的时间。

  这么长的假期已经算是很不错了,毕竟大宋朝廷的规矩,家人是可以跟随一起生活的,吴邵刚无非是需要回家去办婚礼,至于婚礼结束之后,娘子是可以跟随在京城生活的,再说吴邵刚的娘子李涵薇是两淮制置使李庭芝的嫡亲小女儿,人家在京城本来就有府邸,生活在京城也是有基础的。

  当然李涵薇不可能生活在娘家,所谓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若是李涵薇继续生活在娘家,外面就会出现诸多的议论,要么就是吴邵刚无能,甚至无法在京城租赁房子住,要么就是吴邵刚与李涵薇之间出现问题,甚至可能出现休妻的情况。

  府邸的事情,吴邵刚完全可以应对,但有一件事情,他必须要处理好,那就是城外军营之中的一千二百八十名军官军士。

  这些人一直都是以后勤人员的局面存在的,为驻扎在京城的催锋军军士训练提供后勤方面的保障,这么长时间过去,没有引发任何的怀疑,但是吴邵刚一旦离开京城,殿前司都指挥使马华轩暂时管理催锋军之时,城外军营之中的精锐之士,肯定会暴露。

  这件事情暴露,对于吴邵刚来说是致命的事宜,若不是迎亲的日子定在八月初八,吴邵刚完全能够想到好的办法应对,可惜现在不行了。

  所以吴邵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考虑如何安置这些人员。

  让这些军士回到京城的军营之中,这是不错的办法,但身为特种兵教官的吴邵刚很清楚,一旦这些人回到京城的军营之中,耳濡目染之下,其中一些人意志力很有可能后退,甚至可能出现安于享乐的思想,毕竟这方面是有教训的。

  殿前司所属诸军,从其他军中抽调了无数的精锐之士,可惜这些人一旦来到京城,沉醉于京城的繁华之中,身上的锐气迅速的消失,其战斗力甚至比不上其他军队的寻常军士。

  那些宣传个人意志无比之坚定、刀枪不入,能够应对任何的诱惑,能够抵御任何的进攻,若是有意志动摇者,那都是不堪大用的,这样的观点和认识,吴邵刚早就摒弃了,只要是人,就是有弱点的,若是能够用意志力战胜一切,那这世界就不需要规矩了。

  用规矩来管人管事,才是最好的选择和办法。

  认真思索之后,吴邵刚决定冒险,他要将这些人带在身边。

  安排的办法,就是将这些人悉数安插在迎亲的队伍之中。

  京城距离庐州距离遥远,路途之中需要八天左右的时间,安全是第一位的,迎亲队伍庞大,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

  当然这样做可能有些招摇,但利大于弊。

  一直以后勤队伍身份存在的一千二百八十人,也不会引发马华轩很多的怀疑。

  殿前司官邸,厢房。

  “禀报大人,属下有个不情之请,恳请大人准许。”

  “吴统领,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属下婚期将至,马上就要回到家乡去了,只是这迎亲队伍之事,一直都有些头疼。”

  “哦,怎么,这迎亲队伍之事,居然是你来考虑吗。”

  “的确如此,这件事情本不应该是属下来考虑的,不过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