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确如此,这件事情本不应该是属下来考虑的,不过属下老家在乡下,父母见识不多,在乡下也难以找到合适的迎亲之队伍,就算是找到了,也不可能有多大的见识,京城距离庐州八百余里地,距离属下之老家近九百里地,路途遥远,若是迎亲队伍不懂礼仪,在京城出丑了,属下实在是不好应对,也对不起岳父大人和岳母大人。”
马华轩稍稍沉思一番,微微点头。
“说的也是,乡下人来到京城,还有这么遥远的路途,万一路上出现什么变故,的确是难以应对,吴统领,你想到的问题,很是实际,说吧,有什么要求。”
到了这个时候,马华轩实际上已经明白一些了。
马华轩的语气,让吴邵刚暗喜。
“属下斗胆,想着动用部分催锋军军士,帮忙迎亲,一来是属下麾下的兄弟,能够放心,二来也能够保证一路上的安全,属下知晓此事的难度很大,也不合时宜,现如今朝中对军队之要求严格,属下这个时候提出来要求,的确是不合时宜,不过属下也的确是没有办法。”
“动用催锋军军士迎亲,此事的确是没有先例。”
“属下也想过了,驻扎在京城内的军士,属下决不会动用,他们需要承担护卫京城之任务,属下动用的就是驻扎在城外军营之军士,他们主要是负责后勤供给方面的事宜,就算是暂时离开京城,也不会耽误多少的事情,且后勤供给方面,属下也可以在离开京城之前,做好一切的安排部署。”
马华轩沉思了一会,总算是点头了。
“吴统领,你是殿前司所属催锋军统领,迎娶李大人之女儿,这亦是殿前司之大事情,理应支持,此事你去办,后续的事宜我来想办法。”
“属下感谢大人支持。”
“不需这么说,你出任催锋军统领之后,做了不少的事情,特别是在加强训练方面,让催锋军精神为之一振,上下都是认可的,军中理应赏罚分明,对于有功之人,就是需要鼓励支持,对了,你之婚礼,我公务在身,不能够参加了,备下了一份薄礼,以表心意。”
走出殿前司官邸,吴邵刚的脸上带着笑容。
队伍的事情,总算是解决了第一步,不过接下来还有很多的具体问题需要考虑,一千二百八十人的队伍,吃喝拉撒都要认真筹谋,且从六月初一到十月初一,足足四个月的时间,究竟该如何的训练这支队伍,也需要详细的规划。
吴邵刚已经想好,回到家乡以及前往京城的路上,都会作为实战的状态来训练,斥候将要发挥出来重大的作用,沿路侦查,搜集情报,保证队伍行军之安全,且斥候在侦查过程之中,还要提出自身之见解。
此番的宿营,不会麻烦地方,一律携带帐篷,就地驻扎,这也可以锻炼军士安营扎寨之能力,遇见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等等。
张炳辉、马龙、王十三、杜小七、谭麻子和秦汉等人,悉数都集中到中军帐。
吴邵刚开始了详细的安排。
“城外驻扎的所有军士,此次悉数跟随前往庐州,至于说军营之中的事宜,我会做出专门的安排,抽调京城军营的部分军士,驻扎在这里。”
“京城距离江夏村九百里地,这九百里地,就是行军之路,我们要按照战时的要求行军和训练,不能够有丝毫的放松,行军的速度可以不是很快,一个月时间之内抵达都是没有问题的,六月初一出发,七月初一抵达江夏村。”
“三十天的行军时间,我们在军营之中学习的所有东西,都要演练,平日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之事宜,一定要准备充足,不能够出现丝毫误差。”
“你们都是催锋军之中的军官,也是我最为信任之人,此番的行军演练,就以你们分别指挥为主,一旦我们确定下来行军之计划,那么行军过程之中,我们就会依照计划行事,谁具体负责指挥,所有人都要听从命令,我亦不例外。”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我希望你们首先能够适应这一切,唯有你们真正变得精锐,你们麾下的军士,才能够成为无敌之师。”
“此番的行军,有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必须遵循的要求,那就是保密,外界对这一千多人之认识,就是专门从事后勤保障事宜的,殿前司同样是此等的看法,故而我们在行军之过程中,必须要保持低调,行军过程之中,不准与其他军队有任何的接触。”
“军令如山倒,这是军中基本的规矩,军法无情,诸位也是清楚的,我希望诸位都严格遵守,行军途中不要出现任何的纰漏。”
“这是我拟定出来的行军计划,诸位仔细看看,若是有需要改动之处,迅速禀报,若是没有改动之地方,那你们就牢牢的记在心中,这份行军计划是不会保留的。”
“该说的我都说了,接下来就看诸位的表现如何了。”
一个时辰之后,张炳辉和马龙两人留下来,其余人全部离开,前去准备了。
“张炳辉,马龙,此次的行军,沿路的指挥以你们为主,其余都是协助你们,你们跟随在我身边很长时间了,也知道我之要求,要求你们马上指挥大军作战,那有些一蹴而就的意思,也不现实,故而你们要利用此番的机会,不断的磨砺自身,一旦这样的机会来临,你们能够从容不迫,至少能够指挥大军作战。”
张炳辉看了看马龙,抱拳开口。
“禀报大人,属下与马副将竭尽全力,不辜负大人之期盼。”
“很好,诸多的军士是不是愿意跟随离开,将来不管我们到什么地方,他们都会不会拼死跟随,这一点你们亦要注意,这么长时间的训练,军士都是认可各级军官的,但我们也要预防意外情况出现,这方面可以依靠王十三及其麾下的斥候,来掌握方方面面之情况。”
第一百零三章 演练
六月初一,寅时。
一千二百八十人的队伍,同时从城外的军营出发,时间尚早,路上基本看不见什么行人,这有利于队伍行军,利于保密,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按照行军计划,今日之内队伍必须要行军两百里地左右,赶赴临安府所辖昌化镇,队伍之中拥有的战马只有两百匹,绝大部分的军士必须徒步行走两百里地。
这是极限的考验,就算是特种兵的训练,也不过如此。
除非是有紧急军情,一般情况之下不存在如此的强行军,偶尔的强行军,对于锻炼队伍的意志力有着很好的作用,但是长时间的强行军,带给军士个人的就是身体上面的巨大伤害,而且是无法彻底恢复的身体伤害,毕竟都是血肉之躯,承受能力是有极限的。
两百里地的强行军之后,队伍将在昌化镇附近歇息三天左右的时间,进行恢复性的训练,至于说如何找寻到合适的地方,那就是斥候需要负责的事宜了。
队伍在军营集中的时候,悄无声息,就连跟随在吴邵刚身边的欢欢,都是哈着舌头,没有发出任何的声音。
众人的动作非常迅速,干净利落,显示出来训练的优越成效。
吴邵刚面对军士站立,纹丝不动。
张炳辉、马龙、王十三、杜小七、谭麻子以及秦汉等人,正在清理人数。
此次行军,张炳辉为总指挥,马龙协助,王十三负责斥候,杜小七负责骑兵,谭麻子负责步卒,秦汉负责后勤方面的事宜。
没有专门的后勤队伍,每个军士都是自身携带当天需要消耗的口粮,包括吴邵刚在内,不过抵达目的地之后,秦汉则要按照要求准备翌日所需要的食物。
盛夏季节,能够准备好当天的食物就很不错了。
队伍集中之后,吴邵刚点头示意。
一千二百八十人从军营出发。
接替驻守城外军营的军士,卯时才会抵达。
吴邵刚与张炳辉在队伍的最前面。
王十三带领的斥候,快马加鞭,到前方去侦查,他们今日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到队伍宿营的地方,这个地方必须要避开官道,周遭几乎没有什么住户,但距离村镇又不能够太远,否则不利于食物的供给。
行军途中,军纪军规将得到最大程度的检验。
吴邵刚最为看重的也就是军纪军规。
一支队伍必须有着严格的军纪军规,令行禁止是一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秋毫无犯,哪怕是自身遭遇到难以抗拒的困难,也不准骚扰百姓,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够得到百姓的衷心拥护,也才真正具有战斗力。
这一点是大宋军队最难以做到的,军纪军规的溃败,征战过程中的四处掠夺,让军队得不到百姓的支持,也让军队没有多少的战斗力,面对同样得不到百姓支持的蒙古鞑子,大宋军队屡战屡败,不要说保护百姓,就连自身的安危都得不到保证。
在城外军营训练的时候,军纪军规是铁的要求,决不允许违背。
此番行军,军纪军规方面也是最为注重的方面。
一个时辰的时间过去,刚到卯时一刻,队伍已经行军近五十里地。
没有掉队的军士,所有人的精神依旧很是饱满,包括吴邵刚在内,都没有骑马,全部都是步行,战马的马蹄被包裹了布条,走在路上不会发出太大的声音。
劳累的感觉肯定是有的,所有人脸上都冒出汗滴,太阳已经升上天空,气温慢慢的升起来,天气即将炎热起来,辛苦的行军才刚刚开始。
按照行军计划,午时队伍歇息,申时继续开始行军。
算起来,队伍行军的时间只有四个时辰,四个时辰必须要行军两百里地,抵达目的地。
“大人,您还是骑马,没有必要跟随众人一路步行。”
“张炳辉,你是总指挥,连你都是步行,我可是在你的指挥之下,怎么能够骑马。”
“大人与属下不一样,属下必须指挥队伍行军。。。”
“没有什么不一样的,第一次的行军,所有的军官都必须要身先士卒,我也不能够例外,只有这样,军士才会心服口服。”
“这、属下总是觉得不妥。”
“张炳辉,以前你也是在军营之中的,怕是习惯于很多的事情,包括诸多的军士,也认为军官骑马是应该的,不过在我这里,这一条是行不通的,军官身先士卒,这是军纪军规的要求,务必要落实,在战场上面搏杀,跟我上与给我上,这两个命令,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军官冲杀在前面,军士更是会拼死搏杀,就算是遭遇到失败,也不会轻易退缩,军官若是躲在后面,军士只要感觉到难以抵御,就会大规模的撤离。”
说到这里,吴邵刚一边快步的行军,一面看着身边的张炳辉。
“榜眼的力量是无穷的,蒙古鞑子的战斗力非同一般,有他们的特殊性,蒙古草原生活艰苦,其军士自小就遭受磨砺和锻炼,让他们的意志力很是强悍,可更加关键的是,蒙古军队每逢作战,其军官都是冲锋在最前面的,这能够激发军士的战斗力。”
“还记得前年的合州之战,蒙古大汗蒙哥亲率大军进攻钓鱼城,也是因为在那一次的战斗之中负伤,最终是伤重而亡,我曾经听吕大人说过,钓鱼城的城墙很是坚固,一般的军队根本就不会多次强行进攻,可蒙古鞑子不一样,尽管伤亡很大,依旧还是拼命的进攻。”
“我大宋的军队,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每逢战斗厮杀,都是军士冲锋在最前面,军官悉数都躲在后面,稍稍遭遇一点挫折,就会全面溃败,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有战斗力。”
“当年的岳家军,为什么有着那么强悍的战斗力,无非是两个方面,其一是军纪军规严格,每逢战斗厮杀,军官都是冲锋在最前面,其二就是绝不骚扰百姓,得到了百姓的拥护。”
“我们的军队,同样需要做到这一点,这么长时间的训练,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你应该是清楚的。”
。。。
张炳辉连连点头,不再说话。
午时,队伍歇息的时候,已经行军一百里地。
已经到了一天之中最为炎热的时候。
歇息的地方是一处山谷,也是斥候早就找寻好的地方。
未时三刻,吃过饭之后的军士正在歇息,准备再次出发。
满头大汗的王十三,匆匆进入山谷,来到了吴邵刚与张炳辉的面前。
“禀报大人、张正将,队伍歇息的地方已经找寻好,在昌化镇的柳林湾,柳林湾距离昌化镇只有十二里地,地方较为偏僻,人迹罕至,且在山丘之中,利于队伍的驻扎。。。”
王十三一边禀报,一边将绘制好的地图铺在地上。
地图是刚刚画好的,且是王十三亲自画出来的。
吴邵刚一边听着王十三的禀报,一边仔细看着地图。
地图上面的标注是很清楚的,所有要点几乎都具备了,能够一眼看清楚,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距离方面的标注不是很精确。
不过能够做到这一点也很不容易了,毕竟王十三没有丝毫的文化基础,能够画出来这样的图形,已经算很不错了。
不过王十三是指挥斥候侦查的,吴邵刚的要求更加严格一些。
“王十三,地图画的不错,这也是你第一次真正的侦查,独自画出来的地图,不过我还是要指出其中不足之处的,主要就是一个方面,那就是各点之间的距离标注不是很清晰,有些地方看上去距离较远,但标注的路程不远,有些地方看上去靠近,可标注的路程距离却相距颇远。”
“不要认为我的要求过于的苛刻,真正到了战斗厮杀的时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旦地图上面出现偏差,那么军队就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王十三,你是催锋军部将,且专门负责斥候事宜,要求麾下斥候做到的事情,你必须要首先做到,你要求严格,麾下的斥候才能够不断的提高,带到战斗真正来临的时候,他们才能够侦查到足够准确的情报。”
。。。
吴邵刚说完之后,王十三顾不得歇息,开始修改和重新画出地图。
半个时辰之后,王十三再次画出来的地图,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吴邵刚满意的点头。
“斥候绘制地图,有两种形式,其一是简图,那是在军情紧急的时候,快速绘制出来的,其二就是情报图了,那是经过详细侦查绘制出来的地图,这样的情报图,要求必须是越准确越详细越好,斥候之侦查到位了,大军作战才能够从容部署。”
“王十三,这些认识,必须要让每一个斥候都明白清楚,他们是大军之中最为精锐的军士,承担的职责自然是不一样的,他们就好比是大军的眼睛,缺乏了他们,大军作战就是瞎子,就不敢保证获取作战的胜利。”
申时,队伍再次出发,这一次他们不会歇息,将要一口气抵达目的地昌化镇的柳林湾。
第一百零四章 家中的规矩
七月初一,申时,队伍抵达江夏村。
王十三早就选择了驻扎的地方,依旧是在一片山谷之中,这里距离江夏村约十五里地,有些偏僻,且是坟地比较集中的地方,村民一般都不会到这里来。
大队人马安顿好之后,吴邵刚决定先回家去看看,毕竟离家又是一年半的时间,也不知道家里究竟怎么样了。
吴邵刚单独骑马,离开山谷,朝着江夏村而去。
进村之后,已经看不见什么人,村子里能够看见飘渺的炊烟,能够闻到熟悉的黄土味道,农户人家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吃饭之后就是早早的睡觉。
朝着村子北面而去的时候,吴邵刚很快发觉了不一样。
江夏村的村民,绝大部分都是居住在村子的南面,北面相对属于荒凉之地,道路也是很狭窄的,不过出现在吴邵刚面前朝北的道路,宽阔笔直,比较南面的道路,要宽阔很多,哪里还能够看见以前的小路。
道路两边栽种了一些树木,不过树木都不是很大,显然栽种的时间不长。
道路的尽头,一个硕大的宅院出现在眼前,似乎这条道路,就是为这个宅院修建的。
府门口有一对硕大的石狮子,体态威严。
朱红色大门紧紧关闭,带有铜钉的大门看上去很新,大门两边还有耳门,大门的屋檐上方挂着红色的灯笼,顶部覆盖的是红色的琉璃瓦。
院墙则是雪白的,看不见一丝的污渍,肯定是维护的很好。
此刻大门和耳门都是紧闭。
看到眼前的豪宅,吴邵刚有些目瞪口呆,当初他的目的,就是想着让家舒适一些,房子多一些,让父母和家人能够过上好的生活,至于说奢侈,他从未想过,不过看到眼前的房子,金碧辉煌,的确是有些过了。
面对已经竣工的府邸,吴邵刚明白了,难怪无数人都追求功名,功名意味着权势,权势则意味着特权与享受,也不是自己成为了殿前司所属催锋军统领,家里不可能有如此境况。
无奈的摇头之后,吴邵刚下马,上前去敲门。
过了足足一分多钟的时间,才听见里面的脚步声。
耳门终于打开了一道缝,一个小厮模样的人伸出头来,看着吴邵刚。
经过长途奔袭的吴邵刚,看上去有些憔悴,身上也有灰尘。
此时天色也有些晚了。
小厮应该是新招募的下人,明显不认识吴邵刚,他的脸上带着警惕的神情,并没有将耳门直接打开,而是开口询问吴邵刚找谁。
听到吴邵刚自报家门,小厮脸色瞬间发白,迅速关上了耳门。
这让吴邵刚莫名其妙,难道小厮被吓坏了。
大门很快被打开,四个小厮模样的下人,站在门口,恭恭敬敬的迎候吴邵刚,这里面有吴邵刚认识的小厮,也是当初他在家的时候招募的。
一个小厮模样的人,已经朝着中院的方向飞奔而去,显然是告知消息去了。
不过几分钟的时间,府邸里面迅速热闹起来。
吴启明、徐宗英、吴绍尊、吴绍岚等人全部都出来了,朝着前院而来。
府中的下人,也在前院集中,恭恭敬敬的迎候。
这样的阵势,吴邵刚压根都没有想到。
尽管前不久才刚刚见过面,可吴启明和徐宗英看见吴邵刚之后,还是显露出来激动的神情,徐宗英甚至在抹着眼泪。
吴邵刚注意的眼神,看向了吴绍尊。
记得一年多之前回家的时候,吴绍尊身体瘦弱,正在砍柴,且被突然回家的吴邵刚吓得脸色煞白,说不出话来。
眼前的吴绍尊,和之前有了天地之别。
脸色红润、精神抖擞,脸上还带着笑容,这笑容里面饱含着自信和天真。
府里下人的人数不少,吴邵刚略略看了一样,不下五十人。
看见此等的情形,吴邵刚没有说什么,脸上带着微笑,与父母弟妹一起来到后院。
洗漱之后,吴邵刚来到了厢房,众人已经在厢房等候。
还没有等到父母开口,吴邵刚首先开口了。
“离开家转眼一年半时间,想不到家里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这宅院比先前大了好多,府里下人也多了,好像府里还有了不少的规矩,爹、娘,这是怎么了。”
吴邵刚的语气很是委婉,但意思明显有些不满意。
树大招风,吴邵刚还不是达官贵人,家里如此的高调,难免招惹到麻烦。
“刚儿,这事也是刚刚才有的,家里的情况你都是想知道的,你娘和我考虑到了,马上就要迎娶媳妇了,人家可是京城大户人家的姑娘,到我们这里来了之后,若是家中没有规矩,怕是被人家看不起。。。”
吴启明连忙解释,其实他也明白这样做有些过了,不过家族不少人认为,这一切都是应该的,再说吴氏家族肯定会壮大起来。
吴邵刚很是感慨,看来家里发生的这一切的变化,也是为了他的婚礼,更是为了他能够在媳妇的娘家抬头。
“爹,娘,孩儿知道了,不过这样做没有必要,毕竟是在乡下,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在村子里生活这么多年了,突然之间出现如此之大的变化,不要说村子里的议论,就是家里人也不会习惯,至于孩儿的亲事,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既然是吴家的媳妇了,就要按照吴家的规矩来,绝不是吴家做出诸多的改变。。。”
一个人随着地位的上升,所面临的环境肯定是不一样的,不可能回到从前了。
在家中出现变化这件事情上面,吴邵刚没有说的太多,有些事情不是以他的意志为转移的,总不能够要求父母还和以前一样,与村子里所有的农户都是其乐融融。
不平等已经存在,那就承认。
吴邵刚看向了吴绍尊。
“弟弟,一年多时间,变化很大,书读的如何了。”
“哥哥,我一直都坚持读书,先生说了,来年我可以参加县试和府试了。”
吴绍尊的神态显露出来尊敬,说话的声音也刻意的压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