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权唐-第1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路进宫畅通无阻。进了大明宫之后,便有黄门侍郎的属下将孔晟引领到了宣政殿外。等候朝参。因为孔晟是外官、在京没有任职,所以他要等到文武官员按照一定的次序和秩序,进殿归于自己的位置上时,才跟随执事太监悄然从侧门而入,在两列京官右侧外地官员候召的位置上跪坐下去。

  宣政殿金碧辉煌非常宽阔,雕梁画柱,气势恢宏。但就是这么一座大殿,容纳下数百上千官员之后,也变得略有些拥挤。

  孔晟在一侧无人注意的这个角落里静静跪坐着,遥望着端坐在皇台上冠冕整齐威严无比的皇帝李亨,暗暗摇头。聚集这么多官员上朝,其实完全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也很无谓。

  品阶高的官员也就罢了,他们排列在前,可以互相议事并与皇帝交流。可品阶低的官员,列队在后,远远望着前头,不要说声音了,就是皇帝的面目都看不清楚,跪坐在殿中无非就是一种陪衬。

  孔晟坐在此处,目测了一下,距离皇帝的位置大概有三十多米的样子,中间还隔着诸多帷幕、梁柱和值守太监、宿卫,就算是他在此处躺下自行其是睡大觉,皇帝也看不到他。

  孔晟横向眺望过去,隐隐见到了李俶和李系的身影。其实在京权贵中,他认识的人也就是李俶和李系这两个皇子了,就连闻名已久的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人他都没有谋面。

  各种奏报,各种朝仪,各种上疏,各种评点,一个多时辰过去了,皇帝还没有召自己觐见的迹象,孔晟等得昏昏欲睡。而就在此刻,一个无比尖细略带嘶哑的男中音骤然泛起并在大殿中久久回荡起来:“陛下有旨,召天子门生、河南宋州太守孔晟殿前觐见!”

  孔晟陡然一惊,听出了是李辅国的传召声。

  他立即起身,整了整自己身上的绯色官袍,又正了正冠,扶了扶腰间的金带,这才缓步而出。他沿着横向皇台与朝臣站位区的中轴线从东向西缓步行去,神色平静镇定如常。

  一个身形飘逸、面容英挺、气度高华、举止得体的少年官员出现在文武大臣的视野之内。无数双眼睛紧盯着孔晟的身影上,各种目光聚焦凝视,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原本寂静无声的大殿内隐隐传来此起彼伏的议论声——

  “这便是那江南才子孔晟?”

  “年不及弱冠,如此年幼?!”

  “文质彬彬,弱不禁风,怎么就敢号称万人敌?果然是传言误国,夸大其词!”

  孔晟一路行来,步履极有节奏和规律。清朗的面孔,稳重的风度,清澈的目光平视前方,在这么多人的注视下还能保持如此镇定,让不少老奸巨猾的文武大臣看得暗吃一惊。

  李俶冷视着行来的孔晟,目光阴沉森严。他本想借故将孔晟彻底打压下去——既然孔晟不能化为己用,那就不能将之放任成长为对手的助力。李俶的逻辑简单而粗暴。但让李俶想不到的是,皇帝竟然突兀出面,让孔晟安全脱身。

  但李俶还是有恃无恐。在他眼里,孔晟不过是一个不足挂齿的少年郎,从四品的外官,即便有些功绩,也蹦跶不到哪里去。今日朝会,若是有人为孔晟请功,他便会再次出面打压。只要他一出面,至少有半数的高级官员会随声附和,这毫无疑问。

  李系站在李俶的身后,向孔晟投过赞许真诚的一瞥。孔晟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不卑不亢的风度,是让李系最觉得敬佩的地方,按照常理,一个从未上过朝、参与过重大朝政活动的少年官员,置身于这般恢宏严肃的大场面中,至少要有些紧张慌乱,但孔晟却没有,显得云淡风轻。

  李俶身后的郭子仪和李光弼并肩而立,两人向孔晟投过惊讶的注视。孔晟是郭子仪受司马承祯请托推荐出仕,但郭子仪听闻孔晟的名头许久了,还是第一次见到孔晟,孔晟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年轻儒雅风度翩翩。

  至于李光弼,心中的震动更加无与伦比。引起他关注的不是孔晟的才名诗歌,而是孔晟手执方天画戟战阵之上勇武无敌的名声,但此刻在他视野中的孔晟却是如此的文弱书生,这让李光弼突然觉得传言言过其实不足为信。

  实际上,与李光弼怀有同样质疑心态的其实比比皆是。毕竟孔晟的外貌外表太具有欺骗性了。u



第三百三十九章 大朝会,大幕揭(2)

  孔晟走到两班大臣队列中间,在皇台下大礼参拜了下去,朗声高呼:“臣孔晟,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

  李亨端坐在皇台上,神色严肃,他向孔晟微微颔首,挥挥手。李辅国当即笑吟吟地尖声道:“平身吧。”

  孔晟起身肃立在下,目视前方,神色从容平静。

  李亨微微一笑:“诸位臣工,朕将孔晟召入京城,交朝会之上,议定孔晟之功,尔后论功行封。下面,尔等议一议吧。”

  众臣一阵沉默。

  孔晟拥有显赫战功,这谁都清楚。但孔晟进京后却突然与楚王李俶对上,而昨日那场冲突也意味着他已经跟李俶变成敌对,谁能冒着得罪李俶的政治风险去主动给孔晟说话呢?

  再者,孔晟在朝中并无根基,熟悉之人只有一个赵王李系。而嫉妒他少年得志的高级武将,还有不少。

  哪怕是郭子仪,也微微有些犹豫。孔晟是他举荐出仕的人,现在又是平叛战争中战功卓著的少年英雄,若是不予封赏,无疑会冷了有功将士的心,他作为武将之首,有心出面为孔晟进言请功,但又担心引起李俶不满。

  很多人冷笑不语,也有不少人紧盯着楚王李俶。殿中的气氛陡然间变得无比的沉闷起来,皇帝李亨隐隐能听见台下几排臣属急促的呼吸声。

  李亨下意识地与李辅国对视了一眼。

  在朝会之前从寝宫来宣政殿的路上,李亨还跟李辅国私下讨论过这事,李辅国判断依旧不会有人为孔晟出言,李亨便与李辅国暗中约定,若是最终还是无人进言,就由李辅国开口提出来。

  李辅国表面上答应下来,其实心里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是一个心机深沉的宦官,对于朝中局势的判断高于常人,如果说他之前举荐孔晟是为了个人利益,那么,现在,在孔晟与李俶势成水火的基础下,他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姿态。

  李辅国非常狡诈,他一方面与张皇后暗中结盟,承诺扶持张皇后的两个亲生儿子;另一方面又与李俶秘密往来,达成了某种共识。他脚踩两只船,无非还是为了个人的权势左右逢源。

  更重要的是,他要打压横空出世渐渐受宠的太监鱼朝恩,严防鱼朝恩将他取而代之。

  一阵寂静无声之后,李亨皱了皱眉,扫了李辅国一眼。让李亨意外的是,李辅国昂着头似乎是没有注意到他的暗示,依旧注视着台下众臣。

  李亨眉头更加紧蹙,心头更加失望。而下意识望向李俶和郭子仪等人的目光中,就多了一丝的忌惮和愤怒。

  别看他高高在上,但实际上掌控朝中局势的是李俶和郭子仪这些掌握兵权的宿将元勋,还有李揆杜鸿渐这些把持朝政的拥立文臣。他这个皇帝,无论做什么事,都无人响应附和。

  皇帝轻轻咳嗽起来,投向孔晟的目光中微微有些尴尬和无奈。孔晟目光显得平静,他回望了皇帝一眼,面带微笑。

  李系咬了咬牙,霍然抬步而出。

  李系向皇帝躬身下去,朗声道:“父皇,儿臣以为,孔晟在河南累立战功,更有驱逐安庆绪一党光复东都洛阳之功,必须要予以封赏。”

  终归还是李系出面了。

  李俶暗暗冷笑,阴沉的目光从李系的身上掠过,心道李系啊李系你这是摆明了要跟本王作对了,好,那么,本王就拭目以待了!

  孔晟心里暗叹,望了李系一眼,心道:李系,我承你的情了,不管将来如何,我一定竭尽所能偿还了你以诚待我的这番情分。

  其实这一切早就在孔晟的意料之中。他并不在乎,也不慌张,因为他的战功摆在了桌面上,无论李俶怎么具有翻云覆雨的影响力,也不能回避这一点。

  有功不赏,愧对三军将士。尤其是现如今平叛还未完全结束,孔晟是否得到应有的褒奖待遇,可不仅代表着孔晟一个人。

  而他最终,还是希望皇帝能一言定乾坤。

  只是皇帝李亨的表现让他有点失望。李亨的性格表现出两面性,密会孔晟时表现出的是某种魄力和决断;但面对群臣,却又表现得优柔寡断缺乏胆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皇帝的本性中还是占据了较多的虚伪成分。

  李亨顺势接过了李系的话茬点点头道:“朕深以为然。有功将士在疆场为朝廷浴血奋战,孔晟战功显赫,岂能不封?朕有意擢升孔晟为河南节度使、河南道行军大总管,取代贺兰进明,继续率军配合郭子仪和李光弼两路大军进攻叛逆,诸位臣工意下如何啊?”

  李俶就向身侧不远处的礼部尚书李揆投过暗示的一瞥。

  李揆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不妥。”

  李亨嘴角轻轻抽搐了一下:“为何不妥?”

  “陛下,臣以为,孔晟固然有功于朝廷,但朝廷已经连番擢升,以不足弱冠之年,身居从四品高位,若再加擢升,有违朝廷礼制。”

  “在臣看来,不如让孔晟入朝为官,用其才学,入职国子监,假以时日,或许能成大器,成长为朝廷的肱骨之臣。”

  李揆的话听得孔晟心头火起,却面无表情。

  如果按照李揆的意思,非但不用封赏孔晟,还要将孔晟安排在国子监这种闲散机构任一个无足轻重的属官。

  鱼朝恩旋即出班附和道:“陛下,奴婢以为李尚书之言有理。孔晟才名动天下,入职国子监,为朝廷、代陛下教化万千学子,也是一桩美事。”

  李亨眉头挑了挑。

  李系有些发怒,反驳道:“父皇,有功将士不予封赏后患无穷——让孔晟入职国子监,这会寒了三军将士的心,还请父皇三思啊!”

  李揆微微一笑,针锋相对道:“赵王殿下,下官提议让孔晟入职国子监,擢升为国子监司业,职司正四品下,这难道不是封赏?若是赵王殿下仍嫌不够,可以请陛下赏赐孔晟金银财帛若干,以示褒奖便是了。”

  “李尚书,孔晟文武双全,是当世奇才,这样的人才不为朝廷所用,继续参与平叛,反而要去国子监挂名做一个文散官,简直是岂有此理!”李系怒形于色。

  李系和李揆当殿争执起来。

  李亨有些烦乱地望向了杜鸿渐。

  杜鸿渐被皇帝紧盯着有些不安稳,犹豫了一下,还是出班进言道:“夏邑军累立战功,臣以为非孔晟一人之功。臣赞同李尚书所言,可让孔晟入京为官,同时朝廷厚赏夏邑军将,以彰显朝廷威严。”

第三百四十章 大朝会,大幕揭(3)

  李亨失望地攥紧了拳头。

  杜鸿渐的态度,意味着他也转向了李俶,成为李俶背后的追随者之一。而原本,在李亨心目中,杜鸿渐算是中立人士,不偏不倚。

  李亨无奈地望向孔晟,而孔晟也用淡漠的目光回望着皇帝。李亨认为为孔晟说话的人势单力薄,竟然只有李系一人;而在孔晟看来,皇帝完全是在瞎扯淡,在满朝文武面前故作怯懦之态,其无奈尴尬的表情多半是出自表演。

  孔晟心里冷笑起来,既然皇帝要演戏,那么,老子就陪你们好好演一场大戏。皇帝要把老子当成棋子,玩弄于股掌之中,那么,老子就反客为主,客串一次过河无敌的小卒吧。

  一念及此,孔晟突然拜伏了下去,朗声道:“陛下,臣有几句话说。”

  李亨深吸了一口气,“然。”

  “臣当日蒙郭令公举荐出仕,以士子布衣之身自江南赴河南任职宋城县令,至今一年有余。一年多来,臣在河南募兵安民,恪尽职守,与叛军连番苦战,侥幸功成。但正如李尚书杜大人所言,这是夏邑军将士群策群力血战之功,非孔晟一人之功。而臣已经连番被朝廷和陛下擢升,深感陛下隆恩,早已不胜惶恐。”

  孔晟说到这里,微微停顿了一下。

  郭子仪的嘴角微微一抽,孔晟将他点了出来,无疑让他处在了某种尴尬的位置上。

  “陛下,臣勇赴国难,是尽大唐百姓士子之本分,所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臣在河南浴血奋战不畏个人生死,是尽臣子本分,所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孔晟出仕也好,整军也罢,并无个人私心,今安贼节节败退,朝廷平叛已进入尾声,大唐天下安定乾坤康宁指日可待,臣心甚慰——”

  孔晟缓缓抬头来目光清澈平静,声音陡然提高了八度:“臣至此,特向陛下请辞,请陛下恩准臣辞去一应官职军职,还孔晟布衣之身,返回江南故里隐居。”

  满朝文武皆惊,很多人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李亨嘴角抽动,面色变得有些难堪。他心里明白,孔晟这是不满失望之极,在用这种方式逼迫自己表态了。

  “孔晟,朕不能准。”李亨烦乱地摆了摆手。

  孔晟拜伏在地,低头暗自冷笑不语。

  李俶也是微微有些愕然。他万万没想到,孔晟竟然怀着功成身退的心思。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倒也不为己甚,走就走吧,既然孔晟离开朝廷,那么就不足为患了。

  但李俶也好,他背后的臣属也罢,都不能主动提出来让孔晟请辞为民。因为这样一来,无疑给天下人落下挤兑功臣的口实,让征战沙场的军队将领心寒齿冷。

  郭子仪轻叹一声,出班道;“陛下,孔晟文武双全,又在军中有万人敌之名,叛贼闻风丧胆,今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不可准其辞官为民。臣特请陛下加封孔晟为洛阳刺史、关洛行军副总管,随臣率军进驻洛阳,北上东征平叛!”

  郭子仪不得不出面了,尽管要因此得罪李俶,他也顾不得了。

  一来是孔晟是他举荐出仕的人,若是以孔晟如今之战功,得不到升迁,他面子上也不好看。

  二来在他看来孔晟的确是罕见的人才,若是让这样的人辞官为民,浪费且不说,还要让朝廷被天下人诟病。

  李揆闻言,立即反驳道:“陛下,万万不可。洛阳乃东都,关乎朝廷根本,将洛阳交给一个不及弱冠的少年郎治理,实在是儿戏之极。”

  郭子仪有些不满地望着李揆淡淡道:“李尚书,孔晟当日曾光复洛阳,并稳定洛阳局势多时,熟悉洛阳情况。一旦本帅率军征伐叛贼,洛阳便为大军后防和长安屏障,洛阳主官必须要允文允武才能承担重任,李尚书可有更合适的人选吗?”

  李揆针锋相对:“张镐在洛阳,足以承担重任,何必另外委派他人?”

  郭子仪气得冷哼一声,拂袖退下,再不多言。

  反正该说的话他也说了,该做的他也做了,最后的决断还是要皇帝来下。

  杜鸿渐沉吟了一下,又抬头观察了一下皇帝的脸色。杜鸿渐心里很明白,若是给孔晟实职并加兵权,李俶这边肯定会激烈反弹,但无论如何,皇帝也不会准许孔晟辞官为民,因为这不仅仅是人才不能得到利用的事儿,会让皇帝和朝廷沦为天下万民的笑柄话把儿。

  开玩笑啊,用人的时候让人家拼死上阵杀敌,不用人了就反过来要卸磨杀驴,将来还有谁会再冒死为皇帝效命?

  “陛下,臣以为,孔晟的战功及万人敌之名,怕是有夸大其词之嫌疑。臣观孔晟,文弱书生,实在不宜再入军中统兵了,不如加封孔晟为正四品的中书侍郎,入中书省为官任职,用其才学专长,也为朝廷和陛下理政之膀臂。”

  杜鸿渐大声道。

  在杜鸿渐看来,擢升孔晟为一个正四品的文职散官,也算是堵了天下人的悠悠众口,又不至于让李俶反弹,堪称两全其美,算是各自让一步。

  郭子仪轻叹一声,心道若是如此,也算是勉为其难了。尽管对于孔晟来说,这相当于是被“打入冷宫”,但奈何他不识时务得罪了楚王李俶,能有这种结果也不错了。

  但这不是孔晟想要的。

  一则是他已经与李俶站在了对立面上,若是手中无职无权,将来在长安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那还真不如辞官为民,在江南笑傲山水之间逍遥自在。

  二则孔晟根本没有退路。若是出任这种文散官,他必然沦落为万千蝇营狗苟的诸多京官之一,被各种事务琐事缠身,白白消耗时间和生命。这种生活,与孔晟的人生规划相差甚远。

  想到这里,孔晟眼角的余光从皇帝故作尴尬的面色上掠过,嘴角浮起一抹冷漠。他缓缓起身向杜鸿渐道:“杜大人,您这是在说下官浪得虚名或者欺世盗名吗?”

  杜鸿渐吃了一惊,他没想到孔晟竟然当众、当殿、当着皇帝面质问自己,心内火起,冷冷傲然道:“本官没有这样说,本官只是觉得你一个不足弱冠的少年郎,一介文弱书生,若是连你都能冲锋陷阵力敌千万人,那真是羞煞天下武将了。”

  孔晟轻笑一声,目光投向皇台下与正殿之间摆放着的半人高、磨盘大、镀金的硕大铜质鼎炉上。

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朝会,大幕揭(4)

  宣政殿坐北朝南,面阔9间,进深5间,取帝尊九五之制。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前檐出廊,枋下浑金雕龙雀替。殿中四根沥粉贴金蟠龙柱,顶置八角浑金蟠龙藻井,制作考究。

  丹陛左右分置日晷、嘉量,是体现皇权的重要陈设。御道两侧各有六方须弥座一个,石座中心有铸铁胆,立灯杆于其中。两侧安设铜龟、铜鹤各一对,鼎炉两对。

  单据孔晟目测,这鼎炉材厚料实,铜质加上石材底座,累积加起来应该不会低于四百斤。

  孔晟转头望向杜鸿渐,目光沉凝,声音冷淡无比:“杜大人,所谓万人敌,不过是众军士谬赞其词,孔晟从来没有自认为能敌千万人。但孔晟舞得两百三十八斤重的方天画戟,胯下战马,每逢战事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斩杀叛将数十人,这是不争的事实。”

  杜鸿渐皱了皱眉撇嘴道:“孔晟,本官虽是文官,但也知晓,这军中制式兵器中最沉重者也不过百二十斤。寻常将官,兵器七八十斤便是极致了。纵然是当年的天下第一条好汉卫怀王玄霸,也不过使得二百斤重的铜锤,你一介江南士子,竟敢当着陛下和满朝文武大臣的面,大言不惭,声称舞得两百三十八斤重的方天画戟,真是让本官无言以对。”

  杜鸿渐又指了指郭子仪,冷笑道:“当世名将,如郭大帅者,手中长枪不过百斤,你何德何能,敢号称舞动两百三十八斤方天画戟?”

  郭子仪和李光弼对视了一眼,都面带无奈的苦笑。两人是当世名将,手下猛将如云,自然知道杜鸿渐的话并不是有意挑衅。

  军中有蛮力的将官不在少数,但没有一个人敢号称用超过两百斤的兵器。因为上阵杀敌不是过家家,不仅是能握得起来那么简单,还要拥有长时间作战的耐力。若是兵器能重达两百三十八斤,这起码说明孔晟两臂拥有千斤之力,否则,怎么能用如此沉重的兵器?

  郭子仪心里暗叹一声,还当是孔晟年轻气盛为了面子说了夸大之词,如果是平时也不算什么,但当着文武百官和皇帝的面,说这种大话一旦穿帮,必将名声扫地,还构成了欺君之罪。

  不要说郭子仪和李光弼两人不信,就连李系都不信。李系无奈地望着孔晟,心说孔晟啊孔晟,你这又是何必?

  殿中的武将窃窃私语起来,多半是不屑一顾,有的则摇头冷笑。

  李亨也很无奈。他听说过孔晟天生神力,但见了孔晟之后,他一直认为言过其实了。孔晟这般文弱的相貌,怎么看都不像是孔武有力的雄壮之士。况且,就算是有两膀子力气,能上得了战阵,也绝对不至于使用超过世人想象的沉重兵器。

  在场只有两人知道孔晟没有吹牛说大话,那便是李辅国和虢王李巨。孔晟当初在彭城之外的校场上,手舞方天画戟冲溃百余精锐骑兵的阵型,如有神助,那勇猛无敌的身姿还深深镌刻在李巨和李辅国的脑海中。

  但李巨现在是被解职的闲散王爷一个,早已被打入“冷宫”,参加这种朝会,他根本不敢站出来参与任何纷争,以免惹祸上身。

  李辅国张了张嘴,又把冲出口来的话咽了回去。他对孔晟的个性有所了解,知道孔晟既然这么跟杜鸿渐针锋相对,必然会有“下文”。

  在李辅国眼里,孔晟这个小厮根本就不是一个肯吃亏的主儿,杜鸿渐拿这个压他,肯定要被孔晟反过来用事实狠狠地打脸。

  孔晟冷视着杜鸿渐,准备拿杜鸿渐开刀来立威了。他已经忍耐了这么久,本想让皇帝出面一锤定音,结果这皇帝迟迟不开口在跟自己耍心眼,他终归还是按捺不住,要主动出击了。

  孔晟一字一顿道:“杜大人,按照大人的话,是觉得孔晟妄言欺君了?”

  杜鸿渐撇了撇嘴:“你这少年郎莫要当着陛下的面胡言乱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