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魔王-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江都这里已经完全推行一年两熟的稻种,加上水利便利,粮食价格很低,家家都不少的余粮。

    李承乾十分高兴程知节道:“老师,江南这么多的粮食,如果咱们采购过来全部运到北方去,不是能很好的平易北方的粮价,北方的老百姓也都能吃到便宜的粮食,就再也不会有饥荒之虑。当年您在这里推广岭南的三季稻真是功德无量。”

    程知节微微一皱眉道:“殿下,你想过没有如果大批量的稻米一下子运到北方。粮食价格暴跌,谁会受到损失?”

    “损失?为什么会有损失?”李承乾有些诧异。

    程知节笑道:“殿下请想,如果粮价大跌,那些粮商们还有种粮为生百姓会怎么样?他们会赔的血本无归,倾家荡产,也会造成局势的不稳,和饥荒又有什么不一样?”

    “啊?”李承乾有些接受不了,他焦急地道:“老师那可怎么办?难道我们就干看着这些粮食发霉?”

    程知节笑道:“现在北方的粮价还是有些过了,我们可以适当的运过去一部分打压粮价。剩余的我们想办法就地消化;我准备联合江南商会试着酿酒或者进行深加工。这样咱们就可以消化这些粮食,也不会对北方的粮价造成太大的冲击。”

    李承乾默默点头,躬身道:“学生受教。”程知节道:“殿下,你以后可是要掌握整个大唐,所以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可是一人计短,多人计长,以后殿下要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这样就能不偏不驳,少犯错误。

    还有殿下时刻在脑子中记着做一件事,是不是对天下百姓有利,是不是对大唐有利,如果是肯定的就下定决心去做,如果没有就需要好好地考虑一下。

    当然殿下一定要避免急躁,不能急功近利;像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本来是一件有利于天下的事情,最后却搞得天怒人怨,天下大乱。所以真请陛下做任何事都不要一拍脑门就决定,而是要三思而后行。”

    李承乾点头道:“老师说的是老成谋国之言,承乾谨记。”

    “好!太子殿下听得进去,也不枉老臣一番苦心。殿下你看怀默他们都在船头玩耍,你也赶紧去吧!玩也是你们学习成长的一部分。”

    李承乾答应一声,快步的跑了快出去。

    船队顺着大运河进了江都,这里经过宇文化及的叛乱,和李子通等反王的连番摧残已经有些破败。程知节他们进了城,依然是没有直接去拜访各地的官员,几人乔装打扮到周围的县城乡村去访查。

    江都虽然有些破败,不过毕竟是皇帝待过的地方,这里的文风比其他地方兴盛很多,乡镇的蒙学基本都已经普及,有很多人也都愿意夜间来学习一些文字。

    还有各县的图书馆中人满为患,每天来借阅的人都排起了大长队。

    对于这个状态程知节非常满意,他们暗暗记在心中,准备将江都作为典型向江南,岭南两道推广。

    在江都等地考察一番之后,众人弃舟登岸然后一路向南进入了岭南地界。本来应该是一片莽荒的岭南,却是生机勃勃。田地里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特别是随着他们向南,这种情况就更加明显。

    这里的蒙学基本都已经普及,还有很多的人家请了私塾先生到家了教学生文化。在城中不仅图书馆人满为患,就连遍布的大小书店都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这里的文化氛围很浓啊?”李承乾等人不住地感叹,程知节也是默默点头,不愧是李靖全部心血治理的地方,果然与别处有不相同。

    他们随着如织的人流进了番禹城,这里是商业的天堂,每天的人员流动比长安还要打;大小的客栈基本上都已经客满。程知节等人也不得以直接去了番禹都督府。


………………………………

第五百零三章 李世民来了

    东方玉梅等人在山东的时候一直都在往北边游玩,还真就没有怎么去过南面,特别是这里已经几乎到了大唐的最南端。不同的风光,不同的物产,更是让他们流连忘返。

    现在的广州都督是深的程知节器重的马周,马周虽然年纪不大,不过能力出众,特别是经过杜如晦等人的教导,已经越来越有一带名相的风范。

    听说程知节来了,他顾不得整理衣冠,一路飞奔着就跑了出来,到了外面纳头便拜。程知节哈哈大笑赶紧把他扶了起来道:“一转眼小马周都已经这么大了,听说你和自己的妻子谢清还有一段故事,快讲来给我们听听。”

    马周脸一红道:“郡王不要取笑,我和谢清虽然相遇于偶然,不过一同随着张鼎大帅跑了一趟南阳,倒也是患难夫妻。”

    程知节笑道:“好啊!你们这也算是旅游结婚了,真是让人羡慕。等这一阵子忙完了,卸下包袱我们也随着张鼎大哥远航一趟,看看其他地方的风光。”

    崔瑜等人一听眼睛就是一亮,她们现在的眼光也是与众不同,但是海外去得还真不多,如果能够出去看一看,也算是不虚此生了。

    马周将大家请进了屋里,小孩子们跟着仆人到处去乱跑,程知节等人分宾主做好,马周的妻子谢清也出来和大家相见。

    谢清早就从丈夫的嘴中听说过这位混世魔王,今日见到了真人也有些兴奋。她虽然已经放弃了家族的产业,全身心的投入到辅佐马周身上,等见了程知节,还是不由自主的向他讨教些商业上的问题。老程也不见外,将自己知道的倾囊相授。

    “马周,你在这里做的不错,岭南的繁华超出我的想象,还有这里人们的文化氛围很足,你是怎么做的?给我介绍一下经验,我的最主要任务就是普及教育。”

    马周笑道:“这都是魔王和李都督把底子打得好,我是直接来摘了桃子,说起来真是惭愧。

    至于说文风,我倒是有些心得;一开始番禹充满了商业气息,大家都不太重视文化。于是我就规定谁家的公子如果乡试过了,我免除他一成的赋税,谁家的公子如果中了进士及第我就免除他们两成的赋税。所以大家的积极性就全起来了。

    还有我们还利用官府的力量组织一些文会,比赛;对于优胜者进行表彰,让他们穿红挂彩游街以示荣耀,慢慢的这里的文风就兴盛了起来。”

    程知节笑道:“好,这个办法不错,回去我倒要在各地推行,争取让江南、岭南两道的文风都兴旺起来。”

    程知节又在岭南考察了数日,发现这里一切向好,这才和马周等人告辞回到了江南。

    现在江南就像一个开足了马力的巨大机器,飞快的运转着。商人们的钱财像流水一样投入到修路的大业中,不过还没等他们生出后悔的情绪,回报也想涓涓细流一样不断的回来。

    围绕着运河边上在建造了很多的酒厂和粮食工厂,江南百姓都赶紧拿出家中的余粮,卖给了这些工厂。手中有了一些闲钱的百姓也更舍得为老婆孩子买一些首饰衣服,也能改善一下自己的生活,让江南更是一片繁荣。

    李承乾越来越大,他惊叹于眼前的一切,也更加丰富了他的知识。李承乾还在每十天给父母写一封信,向他们汇报自己的情况,并且诉说思念之情。

    李世民也经常故意给他布置一些作业,或者为他对朝堂事件的一些看法,父子二人到是有来有往,讨论的热火朝天。

    转眼就是三年过去,现在已经是贞观9年,因为李世民比历史上早了四年发动玄武门政变,现在也就是历史上的贞观五年。

    现在江南越来越正规,只是这两道的赋税就已经当得了大唐其他各道的总和,而且江南、岭南的科举录取比例逐年提升,已经让北方诸强感到了一丝压力。也让他们隐隐后悔不该答应在这些地方放开教化。

    李世民对于江南取得的成绩十分满意,而且他也有些想念自己的儿子,于是带上长孙无垢。杨吉儿以及自己的另外两个儿子李恪和李泰,并文武大臣来到了江南。

    李承乾作为两道节度使,带领着程知节等人在十里开外迎接。李世民的车驾一入江南,立马觉着道路平稳了很多,就像感觉不到颠簸一杨。

    他们探出头来看着眼前宽阔平整的水泥路面,不住地感叹就像行走在镜子上一眼。

    李承乾远远的看到李世民的车驾连忙跑到路中央,跪倒恭迎陛下。程知节他们也不敢怠慢,跟着在后面跪倒一片。

    侍卫左右一分,李世民纵马跑了过来,他飞身下马把李承乾扶了起来,然后让程知节等人也都免礼平身。老程等人山呼万岁,然后退到了一旁。

    这时长孙无垢也坐着车上来,李承乾再次跪倒给母亲请安。长孙无垢从车上下来,拉着李承乾的手不住地嘘寒问暖,眼泪连连。

    李世民笑道:“观音婢,群臣都在这里站着,咱们就不要让大家久等了,还是先进城再说。”

    长孙无垢舍不得孩子,拉着他上了自己的凤辇;然后李世民一声令下,大家进了建康城。

    此时的建康再不比三年前,城中熙熙攘攘,比之长安也一点不差;听说陛下要来,街道的两边挤满了人,士兵们不得不手拉手维持秩序。

    李世民骑着高头大马,身穿龙袍,他来了兴致不住地向旁边山呼万岁的百姓招手。

    等进了节度使衙门,里面早就准备好了,各处都收拾的十分整洁,李世民在节度使大厅里招待了大家,听取了他们的汇报并对他们的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

    等宴会散后,李世民让李承乾代他将众人送走,他们在李承乾的书房落座。这座书房十分宽阔,里面已经堆满了各种书籍,在书房的一角还放置着几座金灿灿的奖杯。

    李世民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他走上去拿了起来,发现触手甚重,好像是黄铜打造。在杯座上刻着“李承乾在贞观8年游春诗会获得优胜奖”。

    李世民哈哈笑道:“承乾,这是怎么回事,跟我说说?”李承乾脸一红道:“父皇,这也是程郡王的建议。为了让大家重视文化,增加文学风气。我们在各个节日都举行一些诗会、文会。”

    “哦,这个你再信上到时与我们提起过,这么说你也参加了?”

    “是,孩儿也去凑了个热闹,即兴赋诗一首,还赢了这个奖杯。”

    李世民大笑道:“好啊!来念给父皇听听,也让我看看你和老师学的怎么样?”

    李承乾答应一声朗声道:“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李世民眼睛一亮道:“妙啊!承乾这首诗做的确实不做,当得起这个奖杯。这首诗工巧奇特,别看生面;看似只是用物寓人的手法描绘了晚春的繁丽景色,其实,它还寄寓着人们应该乘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意思。

    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榆荚杨花虽缺乏草木的”才思”,但不因此藏拙,而为晚春增添一景,虽然不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了。不错!这是不错!”

    李泰一向以文采著称,现在虽然才八岁可一样经常得到父亲的夸奖,他听到父亲不住口的夸奖大哥,心中有些吃醋。他奶声奶气的操着童声道:“父皇,父皇,我也会做春天的诗,我还会做四时的诗,父皇你听着。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李世民哈哈笑道:“青雀,记忆力不错,小小年纪就把这首诗背过了,也一样值得夸奖。”

    李承乾从书架上拿起一座小的铜杯交给了李泰道:“青雀好厉害,哥哥小的时候就背不过诗,没有少被父皇责备。来这个奖杯送给青雀。”

    李泰拿着奖杯兴奋地满屋子乱跑,李世民偷眼看看自己的这个大儿子,怎么看怎么觉得满意。

    李世民又问了一些江南和岭南的情况,李承乾全部对答如流,而且分析起来头头是道,还都能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让李世民听了不住地称赞。

    这时有婢女端来不少的南方水果,李承乾连忙给父母包去了果皮,恭敬的递了上去,然后后取出几个新鲜的送个两位弟弟。

    李恪和李泰一开始还吃的新鲜,不过没有两下就厌烦了,将啃了一半的香蕉放在了桌子上。

    李承乾也不嫌弃,三口两口就吃了个精光。李世民一愣道:“承乾,这里还有很多新的,为什么要吃他们剩下的?”

    “父皇,这些都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俗话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百姓们实在是太苦了,我们不应该浪费粮食。”


………………………………

第五百零四章 惊喜不断

    “承乾这首诗的名字叫什么?虽然直白可是寓意深刻。”

    李承乾道:“父皇,这个却是老师交给我们的。孩儿一开始到了老师的家中,也经常剩菜剩饭。老师就用这首诗《悯农》来教育我。说实在的,一开始我也十分不理解,不就是一粒米饭吗?至于的那么较真?

    可是,随着老师来到这里,看到了农民的辛苦;还亲身体验了一把,我才知道,自己错的是多么离谱。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史书上说治国之道,富民为始;富民之要,在于节俭。”

    “啪!”李世民拍案叫好道:“承乾长大了,我大唐后继有人,朕无忧矣!承乾,回头将这首《悯农》写下来,各位皇子必须熟背,还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为百世警句,也写下来,贴到朕的书房中。”

    李承乾答应一声,长孙无垢笑眯眯的看着儿子,眼中满是欣赏的神色。

    第二天李世民在程知节的陪同下,查看了江南图书馆和蒙学的建造情况。

    程知节详细向他汇报了,江南道有多少图书馆,有多少蒙学,图使馆的使用情况和蒙学学生老师人数;以及开办的夜校扫盲班成绩如何,是的多少人能够读书识字。各种数据,信口拈来,显然是烂熟于心。

    李世民暗暗点头,在众人的陪同下到郡县的图书馆抽查一翻,果然和他们说的一模一样;他们还即兴到蒙学中听了两节课,和师生进行攀谈,一直到天色渐晚才回到建康。

    这期间长孙无垢和崔瑜等人参加了一个游春会,在会上作了一首春游曲,拔得头筹。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李世民听后,见而诵之,啧啧称美;这首诗将一个幸福的女子张扬而自信表现的淋漓尽致。

    长孙无垢脸一红道:“都是东方姐姐,非要和我一起饮梅酒。这种酒喝起来甜丝丝的不知不觉却有些醉人,倒是让臣妾出丑了。”

    李世民哈哈笑道:“观音婢平日里母仪天下,太过端庄,这样张扬一下也好,正是真情流露,更显得真实。”

    长孙无垢却不接他的话语道:“陛下,这一次到江南检查,感觉如何?”李世民一拍手道:“当年程知节告诉我十年就能将江南打造出另一个大唐。现在才过去三年,已经出具规模,当真是诚不欺我!而且这里文风甚盛,我认为江南以后必能占据科举半壁江山。”

    离开了建康他们随着运河南下,在大运河的旁边已经有了很多的工厂。程知节朝向他们介绍这些工厂的作用,最后道:“陛下,我们江南和岭南的赋税三分之二来自商业,而商业的税收三分之二来自于运河水系和海运。

    臣认为随着商业的快速发展,也许几十年百年之后吗,江南农业税收的比例逐年降低,我们就有可能真正的取消农业赋税!”

    李世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好!好!五哥!取消农业赋税亘古未有,但愿我们能够见到那一天!”

    随即他们又下去进入几个工厂参观,品尝了哪里的美酒美食。李世民一边吃着一边笑道:“五哥,我听说在长安等地方,流行着一种用稻米制作的米线,在宫中我也尝到过,倒也特别;是你们这做的吧?你的天下维美人与美食不可辜负,果然没有说错。”

    程知节笑道:“万岁,这个做法是我从岭南学来的,用的却是我们这里的米粉。前面有这样的工厂,咱们去看看顺便带一些,让厨师给做一些小吃尝尝鲜。”

    李世民欣然允诺,然后一大群人,像下一个工厂走去。

    顺着运河一路向南,他们来到了岭南道,马周带着手下的大小官员出城迎接。进了岭南都督府的衙门;大家分宾主落座。

    李世民笑道:“以前程王兄向我推荐马周担任岭南的都督,我还认为他年纪轻轻恐怕难当此人。今日一见却是我大材小用了,马周乃是一国之才,放在一周之地却是有些浪费了。”

    马周一听连忙谦逊几句。李世民接着道:“对于岭南的富饶繁华,我不感到意外;毕竟几年前我来过一次,那时岭南的繁华已经出具规模。只要不是刻意去破坏他,都能取得不错的成绩。

    不过,岭南原来是蛮荒之地,山野中有很多的蛮人;这一路走来我发现这些蛮人和汉人同吃同住,一起生活,丝毫没有一点区别。这就让我很惊讶了,马周说说这是怎么回事?”

    马周道:“陛下常说天下一家,我们也是这样做的,先是设立自由贸易区域和这些蛮人建立联系,然后慢慢的将他们从山林中引出来,在逐步同化。”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说是这么说,我在大败突厥之后也建立的数个羁縻州,对这些人实行羁縻政策;不过效果一直不能在尽如人意,这是为何呢?”

    马周笑道:“我研究过陛下的羁縻政策,万岁将这些异族召集在一起承认他们贵族的地位,用实物笼络控制。可是天下各式各样的人都有,既有感恩戴德,誓死以回报陛下者,却也有野心勃勃迫于形势,随时准备反叛者,那这些有二心的人难免就对陛下阴奉阳违。

    我们在岭南这里实行的是同化政策;首先要求各地官员做到公正如一,对待蛮人和汉人一视同仁,甚至要更好一些。再有我们直接惠及蛮人的百姓,这些才是蛮人的基础,也是蛮人中的大多数。

    这些人收收到了好处,也是有的感恩戴德,有的心怀贪婪。可是他们的力量就分散了,我们就可以有重点的打击管理;使得汉蛮慢慢的融合成一家。”

    李世民听了暗暗点头道:“马周言之有理,这几天你把这些写出来,上一封奏章;朕要好好地研读一下。”马周赶忙躬身答应。

    李世民又询问了一些海外贸易的事情,马周也都做了详细的介绍。

    眼看着天色不早,马周请他们设宴为他们接风洗尘,结果大家刚刚做好,外面急匆匆跑来一匹快马,说是长安急报。

    李世民等人都吓了一大跳,他赶紧把是信使叫了进来。信使是八百里加急从长安一路跑来的。他双眼中满是血丝,身上也布满了尘土。

    李世民急忙问道:“怎么回事?长安出了什么事?”信使跪伏在地道:“启禀万岁,杜如晦大人突然病重,多亏了孙神医才保住了性命,目前卧病在场,不良于行;众位大人请陛下回宫!”

    “什么?”李世民大惊,腾的一声站起了身,连面前的桌子都带倒了。程知节也是像挨了一记闷棍,脑子里一片浆糊。

    在历史上杜如晦是贞观四年去世,不算李世民提前登基的时间,现在是贞观五年;程知节这几年虽然一直在外地,但和杜如晦、李靖等人的书信从来没有断过。

    杜如晦的身体也是他一直挂念的,不过贞观四年平安的过去,让他认为杜如晦已经躲过一劫,没有想到他还是病倒了。

    自己手下的重要大臣病危,李世民没有心情在这里多待,他立马命令侍卫陆冲准备车驾要连夜刚回长安。

    程知节和杜如晦的关系甚好,所以也请求陛下让自己回长安探望。李世民诏准,并且让太子李承乾也跟着回去。

    命令一下外面已经是一片纷乱,李世民趁机对着马周道:“我交代你写的一定要尽快呈上来。同时也要做好准备。”

    马周一愣不知道李世民是什么意思?程知节道:“马周,克明病重,就是治好了也很难再担负这么大的重担,你要好好准备。”

    马周心中说不出自己是怎么滋味。要说自己高升应该高兴;可是病倒的是自己的恩师,让他心急如焚,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当天晚上,李世民和程知节即带着护卫骑快马先行一步。长孙无垢等人在后面乘坐车驾也向长安赶。

    他们一路打马如飞只用了不到十天的功夫就赶回了长安,这一回来每个人都是一身的尘土,脸上连人模样都看不出来了。

    守城的士兵,远远的看到一队人马直奔城门冲了过来,连忙架起刀枪上前一步道:“什么人?长安城内禁止纵马?赶紧下来接受检查。”

    守门的将军正是长孙安业,他在王世充死了之后投降了李唐;而且丝毫没有做俘虏的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