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定居唐朝-第1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裴云昭客气道:“原来竟是江都督当面,裴某竟相对不相识,江都督请放心赴任,裴某定会看顾好驸马。”

  江临点点头,对着裴云昭又是一礼,然后才对薛朗道:“大哥,待我在苏州安顿好,小弟再来看你。衡宇,大哥便拜托你了!”

  一旁的苏寒点点头,道:“浩歌你就放心吧,我定要等幼阳安顿好才会回转长安,等我归途经过苏州时,我们再聚。”

  江临点点头,朝裴刺史一礼后,带着人与薛朗、苏寒分别,赶赴苏州。


第六卷_第480章 安顿

  “还未请教,这位是?”

  待送走江临,裴云昭打量着苏寒,向薛朗请问道。薛朗道:“还未向使君介绍,这位是我的好友苏寒苏衡宇,太医署之医官,拥有一身绝好的医术,我家公主劳烦他于途中照料我,待我安顿好,他还要回长安去。”

  裴云昭道:“原来是苏医官,裴某有礼!”

  苏寒回礼:“使君客气,苏某不请自来,劳烦使君。”

  互相见礼后,裴云昭把人请进刺史府,在刺史府的后衙客厅分宾主坐下。薛朗道:“既然使君乃是裴公之孙,你我虽是初见,但也不是外人,薛某便直说吧。不知使君欲安排薛朗做何劳役?居住何处?”

  薛朗很坦然,虽然没夺他的爵位,勋职也没去掉,但被流放就是被流放,干脆自己主动询问来的好。

  裴云昭见状,道:“驸马之能,云昭往日也曾多有耳闻。听说驸马擅长酿酒,不知可听说过我越州黄酒之名?”

  薛朗点点头,越州黄酒就是在现代所说的绍兴黄酒。作为酒中饕客,怎么可能没听说过绍兴黄酒。

  绍兴黄酒名垂千古,享誉一方,绍兴黄酒声名鹊起那是在宋朝以后的事情。在宋以前,江浙一带最有名的酒是乌程的若下酒。

  乌程的名字就是善酿酒的氏族的姓氏,以姓氏而命名地方,影响力可见一斑。可惜,若下酒在宋以后,突然就销声匿迹了,不然,绍兴黄酒能不能崛起,还真是一个谜团。

  裴云昭道:“世人只知乌程有若下酒,不知我越州也能出好酒。云昭闻驸马善酿,若能得驸马指点,改进、优化我越州黄酒,好教世人知道除乌程若下酒外,我越州之酒也可名扬天下!”

  薛朗没有立时答应,他不知这位裴刺史是真的想搞一搞越州黄酒这个事情,还是只是找个借口,找个轻省些的活儿安顿他。不过,不管是什么,这对他来说,真真是再合适不过的一件差使。

  薛朗略作思索后,便领了这份情,道:“多谢使君看重,然则,要出好酒除了技术,关系的东西还有许多,薛某不才,于酿酒一道略有研究,可探究探究。”

  裴云昭一直严肃的面容露出一丝笑容,颔首道:“如此……便拜托驸马了。为了酿酒方便,驸马看,居住之地可需要特定的地方,或是有何特殊要求吗?”

  若说在绍兴酿酒最好的地方,那还用问吗!薛朗笑着道:“我曾听说过,在东汉永和年间,会稽太守马臻纳曾汇山阴、会稽三十六源之水得一湖泊,名曰镜湖,听说湖水水质极佳,若能用来酿酒,想来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和效果。”

  “可,那云昭便安排驸马到鉴湖边之村落居住。”

  说着,朝长史看了一眼,长史立即应了一声。选好居处,裴云昭特意拍了长史陪着薛朗过去鉴湖那里。

  刚出刺史府大门

  “爷!”

  长俭已然等候在刺史府外,跟他一起的,还有提前来越州的部曲队长谷力。薛朗点点头,道:“我正要虽长史去居住地,你们也跟上吧。”

  “喏。”

  长史目睹这一切,眼光闪了闪,但是没有多说什么。在长史的护送下,到达鉴湖旁的一个小渔村。这个小渔村叫四水村,因村庄旁有西条小溪环绕经过,故而得名。

  到达四水村后之前,先去拜访这一带的里正,然后在里正带领下,再去拜访四水村的村长,把薛朗交给他

  流放之人是要被监视居住的。被流放一般都安排在流放地的村落,交由村长和当地的居民监管。在去拜访里正之前,薛朗道:“杨长史,薛朗乃是流放之人,再以驸马称之,恐有不妥。不如杨长史便唤我一声阿薛如何?”

  杨长史吓了一跳:“这如何使得?卑职不敢!”

  薛朗苦笑道:“如今我已是流放的罪人,,再以驸马称之,待到了村里,村民如何想?大家也不好相处,为今后方便计,这称呼却是要改的!”

  苏寒也帮腔道:“确实,杨长史称呼幼阳为阿薛,我嘛,若不弃,唤声苏医生便是。”

  杨长史看二人心意坚决,只得改口。之后,拜访了里正,与里正一起前往薛朗今后要居住的四水村。

  四水村有五个姓氏的家族组成,陈、吴、苏、潘、俞。村中最大的姓氏是便是陈,村长也姓成,是个须发灰白,精神矍铄的小老头儿,身材瘦小,双目炯炯有神,说话带着吴侬软语特有的腔调。

  薛朗走过的地方,见识过的人实在太多了,他是会听苏浙一代的方言的,当然,不能说太乡土的俚语,一般的说话还是能听懂。这里的人说的与现代略有区别,但口音什么的却有点儿相似,薛朗连蒙带猜,也能听个一知半解。

  唐律以四户为邻,五邻为保,百户为里,每里设置里正一人。在唐朝这个以户为单位纳税的时代,流行的是大家族杂居的生活。

  四水村算不得大,户数不多。所以,这个里正是好几个村落联合起来方才出一个的基层官员,每个村最主要的还是村长。里正是旁边那个渔村的人,姓刘。

  这三人大概以为薛朗是外地人,只会听官话,听不懂吴语,交谈起来虽然不说肆无忌惮,但也是视薛朗如无物。就听刘里正问长史:“杨长史,今日为何竟要你亲自送人下来?莫不是这人是重犯?”

  杨长史道:“非是重犯,而是在京中大有来头之人,真正的身份不好跟你说,总之,我二人也是老交情,只能提醒你,莫要以常人待之。”

  刘里正和吴村长皆一愣,吴村长眼珠一转,小心翼翼的问道:“那劳役一事,该如何安排?还请长史示下。”

  长史道:“此事裴刺史已有安排,不需参加尔等村里田地上之劳役,这位另有调派。只是居住在你们村里,你看着他不要擅离就行,余者不用多管。”

  “喏。”

  吴村长应着,没再多问。

  等到达给薛朗安排的居住地,就在距离鉴湖不远的地方,距离村子有一点距离,算不得远,只是周围有水环绕,若要出村,只能从村里穿过,十分方便监视。

  房子应该是许久没有人住了,灰尘满屋不说,围墙、屋顶什么的都十分破旧。杨长史吓了一跳,连忙道:“请阿薛见谅,这些人并不知会有人来,所以,挑选的地方多是破旧之处,我立即找人来修缮一下?”

  薛朗摆摆手,道:“不瞒杨长史,在我来之前,我家娘子已然先派了人来,我这里人手尽够,修缮什么的,我自己来就好,只是,劳烦杨长史给这位吴村长说一声,劳烦他带我的手下去购买材料。”

  杨长史机灵的道:“这样吧,我把我的小厮留下,有什么事,阿薛尽可指使他便是。”

  也罢,跟他结一段善缘也好!

  薛朗点头答应,长俭会意,立即上前与杨长史的小厮三明攀谈起来。部曲队长谷力打量一下四周,道:“爷,这地方略狭小,若我们所有的人都要过来,只怕住不下。”

  薛朗道:“不用全部都来。你们在越州城内租个院子,先住下。这样吧,你们分成五组,每组十人,轮换着过来。”

  谷力想了想,答应下来:“喏!”

第六卷_第481章 暂居四水村

  薛朗就在四水村安顿了下来。

  也不知是不是吴村长在村里说了什么,村民从不过来,即便看谷力他们在村里进进出出,虽有好奇观望的时候,但从来不搭话。

  秉持着谨言慎行、低调行事的作风,谷力他们也不与村民搭话,最多就是有事时去拜访村长,其余时间,来去匆匆,深居简出,自觉地不去打扰村民,尽量减少与村民的往来,毕竟,薛朗是被流放的。

  到越州的时候,还是夏天,在房子没盖起来之前,薛朗带着部曲们就在旁边的空地上搭帐篷,也不去叨扰村民,也不麻烦村长。

  谷力他们租赁的院子就在城边上,院子还算好,最好的是院子旁边有块大大的晒谷场,不使用的时候,可以让谷力他们训练。

  薛朗让谷力请了个大娘给他们做饭,至于他这里平阳公主把荷香和阿土也派了来。感觉这流放的生活除了不准自由的到处走动外,也不算差。裴云昭对此睁只眼闭只眼,只要薛朗不太过分,他也不会多置喙。

  除了薛朗这个主人外,仆人便跟来了三个,还有每次十人来轮值护卫的部曲,人数众多,村里提供的宅基地倒是足够大,就是房子得自己盖。

  薛朗打算盖一座两进的院子,他住内院,轮值来护卫他的部曲们和长俭就住在外院的厢房。荷香和阿土就住在内院的右厢。

  在房子的左边,还能开一小块菜地,种上当季的蔬菜,也能尝尝鲜,右边则盖了一间猪圈和一间鸡舍,薛朗打算养上一点儿猪鸡鸭之类的牲畜,争取在过年前能吃上。

  苏寒不愧是多才多艺,盖房子的活儿居然也能做。这院子薛朗图画出来的时候,请来的本地师傅没盖过,有些踌躇。

  倒是苏寒看了一眼后便明了,拉着薛朗问了下内部结构和要求,当仁不让的就与大师傅沟通起来,两人结合薛朗的图和本地民居的样式,综合整改,取长补短,有商有量的把房子的样式确定下来。

  即便加班加点,盖好这座院子,怎么也要一个多月,主要是铺楼板耗费时间。越州水多,四水村又挨着鉴湖,水气更浓,直接睡地上,薛朗怕受了潮气,将来得风湿,要求屋内都铺上一层木楼板做地板,这样一来,直接跪坐或是准备坐榻都行,也干净卫生。

  苏寒在房子盖好之前,暂时还不回长安,他又不想像薛朗受限于流放之身,苏寒自然可以随意走动。每日里闲着没事儿干,居然自己一人拿了药锄,带上个背篓,到附近山上采药去了。

  薛朗不能随意走动,倒出游逛,每日里闲暇之时便看一个时辰的书,再抽一个时辰出来练习毛笔字

  穿到大唐两年多,他一直没练过毛笔字,使用的都是钢笔。带来的墨水用完后,平阳公主使工匠给他做了些,不过,用起来总感觉不尽如人意,常常堵住,不如现代的墨水用着那么顺畅。

  薛朗自己又不会做钢笔,如果某一日钢笔坏了,他当如何?

  出于这个考虑,薛朗一直想练练毛笔字,但一直无有闲暇,所以,一直练得断断续续。现在被流放了,因裴云昭看顾,有大把的闲暇时间。

  打磨了一块平整的木板,下面垫上几个石头,就着一个简单的坐榻,就是一张书桌,暂时搭在薛朗的帐篷里,供他写字画画。薛朗不想平白荒废时日,干脆有时间便练字,不求练成书法大家,起码能练得字能见人。

  平阳公主的字就写得极好,既有女子的娟秀,又不缺筋骨,遒劲有力,却又大气秀丽。薛朗很爱她的书法,往日在家不得闲暇,现在有了闲暇,却没了可以讨教之人。薛朗想着这三年每天有空就坚持练习,等三年后回长安,再请公主好好指点一下。

  这么想着,想起在长安的平阳公主,薛朗不禁相思满怀,字也写不下去了,忍不住让荷香给他铺了一张宣纸,一个人呆呆出神半晌儿,方才挥毫泼墨,在宣纸上画出一幅水墨的肖像画来。

  画好了摊着晾干,望着画中轻轻浅笑,眸中含情的女子,薛朗心中一酸,瞬间湿了眼眶,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望着画,眼泪怎么都止不住!身体上的苦永远无法把他摧毁,但这心中的苦却让人痛不欲生

  我心爱的公主,你在长安可还安好?

  “爷,裴刺史来了!”

  长俭的回报,把薛朗从思念中惊回神,勉强止住眼泪,就着荷香端来的水洗了把脸,方才出去见客:“使君好!”

  裴云昭道:“见过驸马,云昭冒昧,不若你我二人以表字互称如何?”

  薛朗道:“如使君不弃,便如此吧。”

  裴云昭欣然应允,道:“近日景晰忙于政务,无暇分身,不知幼阳安顿得如何了?”

  说着,举目四顾,看倒出都是一副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房梁已经架起来,正在砌墙,等墙砌好,挂上屋顶的瓦片,房子才算盖得差不多。

  薛朗道:“多赖景晰关照,一切还算顺利。不知景晰今日来有何吩咐?”

  裴云昭:“吩咐不敢,我此来乃是有事请教幼阳。”

  “请讲!”

  裴云昭这才娓娓道来

  说是想请薛朗指点酿酒,但是,其实府城的酿酒作坊一切都还是零,就连酿酒的师傅也是刚遴选好。裴云昭今天来就是想请薛朗去选一个适合建造酿酒作坊的地方。

  薛朗一听,连忙道:“既是要选建造作坊的地方,请景晰稍待,我准备一下这便出发吧。”

  裴云昭点点头,看薛朗回转帐篷去

  此时天气还炎热,这样的季节住帐篷可不是什么好享受。裴云昭心中一动,想去看看薛朗的住宿条件便举步跟了过去。

  薛朗就是回帐篷收拾些可能用得上的东西,让长俭装到书箱里带上。帐篷的门帘敞开着,帐篷内的东西十分简单,最显眼的是摆放在门口的那章简易书桌。

  裴云昭一进去便看到书桌上摊着的画,眼光一闪,上前几步,站在书桌上看了起来,只看了一眼,面色一变,惊声问道:“这画好奇特的技法,不知是何人所画?”

  薛朗不好意思的道:“这是拙作,学艺不精,惭愧。”

  裴云昭站在画旁便不动了,口里赞叹道:“竟是幼阳之作好画!幼阳忒谦矣。这画中人是长公主吧?”

  整个大唐,长公主唯有一人,便是他最心爱的公主殿下。薛朗眼神一柔,点点头:“就是平阳。”

  裴云昭眼神熠熠生辉,赞道:“观此画便如公主就在眼前一般,栩栩如生。公主”

  突然顿住不语,扭头看薛朗的目光,颇为奇特。

  薛朗被看得莫名,裴云昭可惜的道:“若幼阳画的是旁人,景晰今日怕是要忍不住索要一幅了!可惜!”

  薛朗画的是平阳公主,那是他的妻子,作为外男,裴云昭自然无法开口讨要。他一脸痛惜的表情,深深看了一眼后便一脸肉痛的放下:“罢了,不能再看矣,再看只怕将忍不住索要了,幼阳,我们走吧!”

  薛朗笑着点点头,叮嘱荷香等墨晾干后记得收起来,然后便与裴云昭出去了。

第六卷_第482章 似曾相识

  为了方便引鉴湖也就是现在被称作镜湖的湖水酿酒,酿酒作坊自然选在鉴湖附近。

  薛朗道:“水可以引,酿造黄酒,除了水,还有米的选择,但最关键的还是窖藏的选址和布局。”

  薛朗的父亲有家传的酿造黄酒的手艺,薛父极爱喝酒,又自己钻研酿造白酒的手艺,后来,这些手艺悉数传给了薛朗。

  薛朗道:“黄酒的窖藏,规矩、布局讲究极多,通风口要怎么安排,酒坛的摆放、布局等等,都有讲究和规矩,多是口传心授,这是我家传之技,不能外传。丑话先说前头,我不会指点这个。”

  裴云昭表示理解,认真的道:“既是幼阳家传之技,自要遵守祖宗规矩。我选这几位酿酒师傅,也颇有独道之处,窖藏让他们自己研究便是,幼阳只需指点其他便行。”

  薛朗拱手道:“多谢景晰谅解。除了窖藏的技术不能外传之外,其余的东西,倒是可以与几位师傅切磋一下,互取短长。”

  “善!如此便有劳幼阳。”

  “不用客气。”

  选他指点酿酒技术已然是看顾他,薛朗本着尽职尽责的原则,在无碍技术保密的地方,倒也不吝指点,从酒坊的选址,如何引水,如何选料等等,与酒坊的师傅做了一番深入浅出的探讨。

  裴云昭观之,看他住所的建造,原以为是个生活奢侈讲究的人,细细接触下来才发现这位驸马为人几乎任何任何架子,待谁都彬彬有礼,为人谦和宽厚,明明是被流放之人,神情间却眉目疏朗,不见任何悲色。看他与酿酒师傅的交谈,话不多,言辞平实却每每切中要害,显然,这位驸马不是夸夸其谈之辈,而是平实稳重,腹中有乾坤而不外露之人。

  想不到那位公主居然选了这样一位驸马!

  若说因为才华,这世间惊才绝艳之辈虽说不是多如过江之鲫,但也不是只有薛朗一人。若说因外貌,这位薛驸马倒也算的上仪表堂堂,可绝对算不上俊美。若论相貌之俊美,那位同他一起来的苏医官反而长得更好些。

  是故,公主看中此人什么呢?

  裴云昭有些好奇,站在薛朗身后,看着他的目光,带着不自觉的探究,薛朗回头的时候,眼中的探究又飞快的收敛。

  薛朗感觉有人在打量他,回头却又什么都没发现,以为是自己感觉错了,也就没在意。与酿酒的师傅们细细地交流了一番,互相印证之下,倒也探讨出酒坊要怎么建的方案来。

  确定了方案,薛朗道:“酿酒最好用新米,酿酒的时节最好就是秋冬之交的时候,趁着还有时间,景晰着人赶快把酒坊建起来吧,其余的,等新米下来再说。”

  “可!”

  把事务交代下去,薛朗便可以回去了,裴云昭乘有马车,特意送薛朗回去。一路上,裴云昭主动与薛朗说起长安的事情来,说起他的祖父裴矩裴尚书,有了共同的联系,两人方才迅速的熟悉起来,闲谈一番后,裴云昭道:“听祖父言道,幼阳虽年轻,却极擅经营之事,生财有道,我朝国库因幼阳之故,收获较之往年颇多增长。以幼阳观之,我这越州如何?”

  薛朗道:“曾听说过一句话叫做没有了解便没有发言权。劳景晰动问,然而,我对与越州的情况并不了解,问我越州如何,我完全说不上来,所以,只能让景晰失望了。”

  裴云昭赞道:“没有了解便没有发言权吗?真真是至理名言,景晰受教矣。好在幼阳要在我越州暂居三年,三年时光,想来应该足以让幼阳了解越州,希望到时幼阳不要见外,为我越州建言献策。”

  薛朗谨慎的道:“多谢景晰看重,且看看再说吧。”

  一路闲谈,本来路途就不远,不一会儿就回到四水村,长俭在外掀开布帘,扶着薛朗下马车,裴云昭坐在车上,神情若有所思,看薛朗下了车,朝他拱手道别,忍不住问道:“一别经年,不知平阳公主殿下安好否?是风采如旧或是更胜往昔乎?”

  薛朗被问得一怔,心头有些疑惑,以古代的礼法,这位裴云昭可算是外男,能随随便便问起公主吗?或是这人与公主是旧识?

  心里这么想着,嘴巴下意识的反问道:“景晰认识我家公主?”

  裴云昭眼眶一缩,神情还算镇定坦然:“家父曾在太子东宫任职,云昭十五岁时便因荫出仕,曾见过公主殿下,殿下之风采叫人一见难忘,云昭外放之时,恰逢殿下出镇苇泽关,一别经年,念及故人,不禁多嘴问一句,是景晰失礼了!”

  薛朗恍然,点头道:“原来如此。我家公主还好,多谢问候。”

  裴云昭点点头,似乎有些不自在,朝薛朗拱拱手后,便招呼马车离开。这就是个小插曲,薛朗也没放在心上,在等候他的房子建好和酒坊建设的期间,每日里闭门练字,日子过得还算充实。

  而长安城内,朝堂之上,为了平阳公主的职位,正吵得不可开交。圣人下诏,去平阳公主少府少监一职,拟调公主赴台州任刺史一职这诏书刚发下去,便被太常卿驳了!

  太常卿道:“公主虽功勋赫赫,有领兵征战之能,然则公主乃妇人,从古至今,从未有妇人任职刺史者,于礼不合。”

  圣人道:“公主以妇人之身兴兵,攻入长安,助朕得这天下,此等功劳,功参佐命,古时妇人可有之?”

  太常卿被问得哑口无言。圣人道:“古时既然未有,自然也无旧例可循,又何来礼法之说?再者,若公主为男儿身,论功行赏,定已封侯裂土,位居亲王,然则因公主为妇人,碍于礼法,赏赐已一薄再薄。如今不过是调任刺史一职,尔等何至罗唣指责!”

  太常卿被说得再度哑口无言。

  太常卿是摆平了,不过,朝野内外的儒臣和大儒学者们却不太好打发,儒臣们纷纷上疏,表示反对平阳公主开先例调职刺史,就连不再朝的那些大儒学者们,连带一些儒生,居然联合起来向圣人进献万言书,对圣人欲调平阳公主任职刺史表示反对。

  一时之间,长安城内,众说纷纭,热闹非凡。

第六卷_第483章 以退为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