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定居唐朝-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薛朗笑笑,抬头看圣人似乎心情很好地样子,低声问道:“那……敢问圣人,此三策可还合意?”

  圣人李渊爽快道:“自是万般合意,卿家献策有功,如此大功,当有重赏。”

  听到圣人满意,薛朗脸上的笑容都情不自禁的大了几分,忍不住的小声提醒:“禀圣人,臣不要圣人的赏赐。既然圣人合意,那臣就放肆提一提先前圣人应允的机会。”

  圣人想起先前之语,大笑道:“好!卿家快快道来,朕会尽量满足卿家之意愿!”

  薛朗一听,哪里还忍得住,赶紧确认道:“圣人这是您说的?微臣年幼,您是长者,可不能欺骗小孩子!”

  圣人被逗得笑声不绝,点头道:“朕金口玉言,何用欺你?”

  薛朗这才放心的拍拍胸口,脸孔不自禁的涌起一层红晕,觊眼看看圣人,看圣人笑吟吟的——

  都已经来到这里,退堂鼓是打不了了,如果连向公主殿下的父亲提亲的勇气都没有,他又怎么有资格站在公主殿下身旁!

  薛朗偷偷握拳下决心,不过因为略有些紧张,竟然朝圣人一笑,笑容显得傻乎乎地,运了运气方才问道:“敢问圣人,您家里可缺女婿?像我这种长得英俊,为人有原则、道德,将来肯定会疼爱妻子的?”

  圣人满脸的笑容一凝,似是怀疑自己听错了:“卿家问的是女婿?”

  “恩!”

  薛朗重重点头。

  圣人上下打量薛朗两眼,问道:“卿家想尚我的哪位公主?”

  薛朗大步走到圣人正面,直接躬身九十度,大礼参拜,满面肃容:“臣薛朗心慕安国平阳公主,以三策为聘,求娶安国平阳公主!”

  “咳咳咳咳!”

  圣人直接被惊了一跳,没注意被口水呛到,近侍太监连忙上前,轻轻地帮圣人拍背抚胸,帮圣人平息下来。圣人待咳嗽平息后,直接追问道:“卿家想娶我的平阳?”

  薛朗一直没起身,保持着大礼参拜的姿势,认真的道:“回禀圣人,臣自知出身卑陋,实不该肖想公主,然则倾慕暗生,不由自己,若不能与公主婚配成夫妻,臣这一生宁愿孤家寡人,孤独终老。请圣人成全!”

  圣人脸上的笑容收了起来,眼神闪烁,表情深沉的望着薛朗:“你一直不娶妻,是因为平阳?”

  这个锅可不能背!

  薛朗连忙诚恳的道:“不敢欺瞒圣人,臣先前在苇泽关时拒绝别人的说媒,是因为没有成亲的心思,未婚妻意外亡故一事,伤我至深,怕再经历失去的痛苦,所以不敢娶妻。后来快回长安时,才察觉对公主的倾慕之情,不怕圣人笑话,臣鼓了许多次勇气,方才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心思,如果是公主,臣愿鼓起所有勇气,想尽办法求圣人赐一个提亲的机会。请圣人明鉴!”

  圣人点点头,道:“我还记得你去年进宫献祥瑞时心灰意冷,无心婚姻之态,如此看来,是最近才起的心思?”

  这话说的,薛朗脸孔不禁更红了,赶紧把腰再弯下去一些,姿态、神情无比老实,也无比真挚诚恳。

  圣人不置可否,只说了一句:“起来吧。”

  “谢圣人。”

  你不答应我就不起来……这种话薛朗打死也不会说的,他不屑这么去逼迫圣人,也不愿用那般幼稚轻慢的态度对公主,他希望以郑重与诚恳的姿态让圣人看到他对公主的一片心,答允他的提亲。

  圣人重又回到龙椅上坐下,手搭在椅子的扶手上,望着薛朗,神情晦暗不明,良久方才一叹道:“卿家倒是给我出了个难题。”

  薛朗连忙道:“是臣僭越,只是,情之所往,无法控制,不瞒圣人说,这三策我已经写好多日,一直让小厮带着,不敢进宫求见圣人。若不是今日机缘巧合,圣人看着又太过和蔼可亲,只怕还要犹豫些时日。”

  “荒唐!”

  圣人叱责一句:“这三策无一不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老成谋国之策,竟被你拿来求亲,态度何其轻慢,实不该也!”

  薛朗不好意思的笑笑,实话实说:“回圣人,非是微臣态度轻慢,不以国事为重,而是臣初来大唐,身无长物,根基薄弱,所依仗者唯有这满腹才华。求圣人看在臣还有几分浅薄之才的份上,怜我用心,解我相思,求圣人成全!”

  圣人:“……”

  圣人没说话,而是目光灼灼的望着薛朗,眼神里是毫不掩饰的打量之色,薛朗坦然站着,任由圣人打量,眼神也不避让,就那么诚恳的望着圣人,眼巴巴的等着圣人回复。

  盯了薛朗好久,盯得薛朗都要怀疑人生了,圣人方才开口道:“卿家可知平阳乃是我与穆皇后唯一的嫡女,她之婚事,我当慎重。卿家之请,待朕斟酌后再说。”

  “啊?”

  居然还要斟酌!不过,薛朗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以唐人的标准来说,他的出身和身份实在太低了,平阳公主身份摆在那里,若是嫁给他,确实有些委屈。

  薛朗十分可怜的抬头望圣人一眼,有气无力地应道:“喏!”

  那焉达达的样子,直接逗得圣人一乐:“何以做出这般姿态,我已然说拒绝么?”

  薛朗一瞬间感觉整个天空天都亮了,眼巴巴的望着圣人:“那圣人是答应了?”

  圣人板着脸 ,老神在在,表情深沉的道:“考虑考虑!”

  薛朗瞬间就跟泄了气的皮球似的,又焉儿了!

  圣人直接气乐了:“出去,出去!莫要让朕看到你这般样子,刚才谏言时的器宇轩昂呢?”

  薛朗老实的答道:“回圣人,被您吓没了!”

  “……”

  圣人被他这老实巴交的语气 和样子直接弄得无语了,赶紧喊内侍把薛朗赶出去——

  臭小子居然还一脸委屈的样子!

  待薛朗出去后,圣人笑着摇摇头,坐在龙椅上,怔怔然出起神来,良久,方才对身边的内侍道:“宣太子、秦王进宫!”

  “喏!”

  内侍小跑着出去。

第四卷_第317章 为人父者的骄傲

  “传平阳公主进宫。”

  内侍出去后,圣人略作沉吟,又吩咐了一句。立即有人出去传圣人的口谕。等人来的功夫,圣人又拿起薛朗的三策细细看起来——

  “儿见过父亲。”

  太子前两天刚从外地回长安,东宫就是太极宫隔壁,自然来的比秦王快些。

  圣人放下东西,抬头:“建成来了?坐吧。”

  太子建成正要找矮榻坐下,抬头才发现紫宸殿内已经没矮榻了,摆着的是一种从未见过的家具,不禁一愣。

  圣人一看,不禁笑起来,从龙椅上起身,走过来道:“这是使人新做的家具,是薛朗送我的图纸,坐着比坐榻舒适,我儿也试试?”

  “喏。”

  建成试着在左边第一个椅子上坐下:“不用盘腿,不用跪坐,确比坐榻方便些。”

  说完,看看圣人的御案,眼睛一亮,道:“这书案倒是大气、宽敞!”

  圣人摸着胡须笑道:“书写也十足方便。”

  父子俩就这么一边讨论新家具一边等着秦王和平阳公主入宫——

  秦王与平阳公主是一起来的,两人几乎前后脚一起进的皇城。

  “见过父亲。”

  姐弟俩儿进来先行礼,圣人正给太子介绍他的新家具,见平阳公主和秦王来了,这才止住,笑道:“世民和建瓴也坐吧。”

  “喏。”

  平阳公主坐到右边的座椅上,秦王则直接去太子下首的座椅上坐下,看他坐姿和神情一派从容,完全没有如太子般的陌生新奇之色。

  圣人笑问:“世民坐过这椅子?”

  秦王答道:“父亲,阿姐府里也有这些家具,我和王妃去阿姐府上拜访时曾坐过,确实比坐榻舒适,央阿姐使人给做了一套。”

  圣人点点头,眼角瞥了太子一眼,太子安然坐着,无有半点反应。圣人心中微微一叹,道:“你姐弟二人处得倒好,不错,你等乃是一母同胞之姐弟,当多多往来才对。”

  “请父亲放心,儿知道的。”

  秦王和平阳公主齐声应着。太子这才反应过来,连忙笑问:“多日不见阿妹,上次一别,阿妹的伤势犹未痊愈,如今可好否?”

  平阳公主道:“多谢大兄关心,伤势已然安好。”

  问完公主,太子笑吟吟的望着秦王,道:“二郎的气色看着倒比我离京时好些,可见歇一歇也是有好处的。”

  秦王抬头看太子建成一眼,答道:“多谢太子关心。”

  一家人闲叙几句,圣人重又坐回御案后的龙椅上,道:“今日让你们三人过来,乃是有一要事,只能与你们三人议一议。此事出得我口,入得汝耳 ,不许外泄一字!”

  三兄妹面容一肃,齐声应道:“喏。”

  殿内并没有多少内侍,圣人看薛朗献上的三策后,便把内侍赶了出去,只留了自己最信任的。

  见三人已然明白他的意思,圣人向身旁的内侍看了一眼,内侍立即上前,拿起那三份稿纸,分发到三人手中。

  圣人道:“第一份和第二份,只需初略看看便好,今日宣你三人来便是为了第三份!”

  太子手里拿到的就是第三份,第一份在秦王手里,第二份在平阳公主手里。三人各自低头细看手中之稿纸。

  平阳公主才拿到手里,拿稿纸的手便顿了顿,抬头看圣人一眼,复又低头看,凝目细细读手中的稿纸。

  秦王和平阳公主手里拿的,涉及专业知识的地方太多,两人只是通读一遍即可,不需详细,自是比太子先看完。

  看太子还没看完,两人还交换着互相看了对方接到的那份。待两人把交换后的稿纸也看完,太子方才看完。不过,脸色阴沉得可怕:“儿恳请父亲诛杀薛朗!此策居心叵测,祸国殃民,实不该留也!”

  不用说大家都已看出这疏奏乃是薛朗所写。纵观全朝甚至全国,会用大白话写疏奏,字写得笔画纤细的唯有薛朗。

  秦王一怔,平阳公主捏着稿纸的手微微一紧,出声道:“大兄可否让小妹看看?”

  太子冷哼一声,道:“阿妹竟然收这样的人进府,有失察之责也!”

  说着,直接把稿纸丢给内侍,让他拿过去给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也不急着辩解,而是接过内侍拿过来的稿纸,飞快的读了一遍后,之后便交给一旁等着的秦王。而太子也把先前秦王与平阳公主所看的那两份一起看完,但脸色依旧阴沉,怒色未减。

  圣人道:“我宫里的家具乃是薛朗提供的图纸所制,我今日召他入宫,问他想要何等赏赐,他献上此三策。一策增天下盐税,以丰国库;二策造纸,以增民智;三策……你们也看过矣,有何想法?尽可说来。”

  太子当先道:“父亲,此策不可取也!此策直指世家根本,若是用此策,则天下士族必乱!士乃国家之根本,我朝初立,外有突厥侵扰,内有乱匪未平,此时若与世家士族对立,则国本不保矣!以今时今日而论,与世家当以和为贵,倚重士族,而非对峙。此策大逆不道,实锅国乱民之策也!”

  圣人点点头,不置可否,转向秦王问道:“二郎,你的想法呢?”

  秦王道:“父亲,我的想法与大哥不同。薛朗大才,凭此三策,可见一斑也!”

  圣人饶有趣味的看他一眼:“哦?细细说来。”

  “喏。”

  秦王神采奕奕的道:“儿闲暇之时,曾读过许多史书,纵观前朝数代,亡国因由看似各有不同,究其根本,皆有士族势力大于皇族之势。人心趋利,士族也不例外。或有那真国士肯呕心沥血,为国为民,然也有那家大于国之辈。这类人,在历史之中比比皆是。”

  在座诸人皆是饱读诗书之辈,自然能听懂秦王话里的意思。秦王接着道:“父亲,我以为,士与民当如何平衡、如何处理,方是立国之根本。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若士的势力过于庞大,则民必失其田,必有民不聊生之况,民不聊生则天下大乱矣!”

  “好!好一个‘君如舟,民如水’!我儿读史能读出这般心得,阿耶甚是欣慰。想必你阿娘在天之灵看了也足以告慰。”

  圣人满脸皆是为父者的骄傲与自豪,秦王立即谦辞了几句,父子之间,颇为相得。

  太子微微抿嘴,略低下头,没说话。

第四卷_第318章 紫宸殿密议

  “世民接着说。”

  圣人笑吟吟的道。

  “喏。”

  秦王接着道:“薛朗此策若是能顺利施行,则于国于民皆有利也。然则,最大的问题也是施行,是否能顺利施行方是考验!”

  圣人点点头,表示认同。

  太子道:“我所虑者便是施行!一个不好,国破家亡便在眼前。”

  父子几个脸色都些凝重,明知道是好策略,但是,如何施行确实是个大问题。

  “父亲!”

  竟是秦王与平阳公主一起开口。秦王一笑,道:“阿姐为长,阿姐先说!”

  平阳公主也不推让,点头向弟弟示意后,开口道:“父亲,薛朗所献三策,顺序可是制盐术在前,造纸居中,建册最后?”

  秦王笑道:“阿姐,弟与你想到一处也。”

  看来秦王想说的与平阳公主的话差不多。

  圣人李渊隐晦的看太子一眼,脸上表情倒是看不出异样,道:“薛朗献策时也说此三策需先行前面两策,最后方是建册。”

  太子目光闪了闪,暗自咬牙,坚持道:“即便先行施行新制盐术与造纸,于建册来说,也无多少益处,并不足以动摇士族根本,建册仍是危险之事。”

  秦王道:“薛朗奏疏上所写的制盐之法,我等皆是外行,不知是否能成功。但是,若要成功,首先,须得挑选适合的场地,之后方是试制,若是此法成,直至增多的盐税入国库,我估算最快也要三年,慢则四年、五年也不一定。而造纸之法,若是先试制出纸张,应比制盐快些,一年足矣。但若要加大规模,需要花费的时日,想来也不短。若是有此时日做缓冲,届时天下局势应有变化,或能施行也未可知。”

  太子抢白道:“原来二郎也无有能施行的把握。且不说别的,需要等这许多时日,若是此策能保密还好,若是泄露被世家士族知道……则后果不堪设想。”

  秦王还没说话,御座之上的圣人李渊已然沉声道:“左史、右史已被朕严厉叮嘱过,如今唯有我等父子知之。”

  太子一凛,连忙道:“儿等定会严加保密,守口如瓶。”

  圣人点点头,道:“即便建册最后无有时机施行,只凭这三策,也可看出薛朗此人目光深远,真国士也!”

  这个评价很高!

  太子默默觊眼看圣人父亲一眼,不发一语。秦王满面思索之色,道:“父亲,我朝初立,天下未平,应施行轻徭薄赋之策,否则,恐动摇国本。然则因连年征战,国库不丰,若是制盐之术能成,可不动摇轻徭薄赋之策便能丰盈国库。此乃上策也!”

  圣人含笑抚须道:“对!此策最优之处在此!若是能成,何愁国库不丰?”

  若是国库真能增收……

  太子脸上也现出笑容来:“制盐之术用意在此,那造纸之术又有何用意?”

  李渊不答,而是看向秦王:“二郎与建瓴可想透否?”

  秦王摇头:“儿也想不透。”

  倒是一直寡言少语的平阳公主答道:“若是问造纸之术的用意,女儿倒是略知一二。”

  圣人道:“建瓴既然想透了,便给阿耶与你的兄弟分说一番。”

  “喏。”

  平阳公主道:“薛朗初在我府中出仕时,我看他博学多能不似常人,好奇之下曾询问过他,他曾对我说,在他所成长之异国,不论男女,自幼进学念书,所学科目也与我大唐不同。闲谈之时,他曾说到一个知识普及率的问题,进而论及世家士族为何能世代显宦、经久不衰。”

  太子追问道:“知识普及率是何意?”

  平阳公主便把当日薛朗解释给她的话复述了一遍,竟然一字不走,分毫不差,显然平阳公主也是博闻强记之人。

  圣人、太子、秦王一听便明白过来,秦王赞道:“此词颇妙。”

  圣人道:“薛朗如何论世家士族世代显宦一事?”

  平阳公主道:“回禀父亲,薛朗曾说,知识的普及,民智的开启,除了依靠先生传授,最基本的乃是书籍的传播。而书籍与知识,从汉至晋,历经南北前隋数朝,绝大多数仍旧掌握在世家士族手中,与世家士族诸多读书之人相比,贫寒士子有几何?即便有幸能进学,笔墨纸砚之花费,于贫寒之家,也是大负担。”

  这番话听得父子仨儿齐齐眼睛一亮,秦王道:“父亲,儿天策府中便有寒门士子,他们曾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读书若要有成,便要不事生产这许多年,贫寒之家供不起。”

  平阳公主赞同道:“薛朗也是这般说,长此以往,书籍、知识便越来越多的集中于世家士族手中,寒门子弟无有求学途径自然只能代代如此。而治国理政自然不可能找一群目不识丁之人,官员自然只能从士族中挑选,一代代官员积累下来,自然便有了累世显宦之家,朝政便难免被世家左右。”

  说到这里,平阳公主顿了顿,突然笑道:“说来,对此情况,薛朗有个妙喻。他把家国权力比作一张饼,薛朗说,饼子便那般大,人人都想吃,自然是分的人越少越好,人多了,分到的便少了。”

  父子仨儿听得几乎倒吸一口气,圣人满面肃容的道:“此喻颇妙,闻之有豁然开朗之感!”

  太子皱着眉,表情沉郁:“即便已知世家士族对朝政的把持,然则朝廷需用人,寒门无人才,也唯有世家士族方有人才可用。徒呼奈何!”

  秦王满面沉思之色,疑问道:“阿姐,薛朗可说有何策可解此局?”

  平阳公主道:“薛朗说,最直接的办法便是加大书籍、知识的流通,降低书籍刊印成本,予民间更多求学之途径。如此一来,时日一长,寒门出身之士子必然增多,可一改朝政被世家左右之局!”

  说到这里,父子仨儿齐齐露出恍然之色,秦王佩服道:“原来薛朗献上造纸术的用意在此!薛朗真国士也!”

  即便是太子,此时也不禁心服口服,颔首表示赞同秦王的话,只是,眼神却有些晦暗不明——

  此等人才,为何竟不能为我所用!

第四卷_第319章 慈父心怀

  “我看薛朗献上此三策,用意不止于此。”

  平阳公主胸有成竹的道:“薛朗此人看待人事物,眼光颇为独到、精妙,与我等颇有不同。父亲,薛朗献策时,可有详论予父亲?”

  圣人目带深意的望着平阳公主,答非所问的道:“建瓴看来颇为欣赏薛朗?”

  平阳公主坦然道:“薛朗多才,此等人才,儿自然欣赏,否则,也不会荐与父亲!”

  圣人大笑起来,眼带欣慰,慈祥的道:“说来建瓴推荐给阿耶如此奇才,阿耶还未奖励建瓴。我儿可有何想要的?尽可说来!”

  平阳公主笑道:“阿耶且慢。若说有功,女儿这里还有一物献与父亲。”

  “哦?何物?”

  不止圣人,就连太子、秦王也一起好奇的望着平阳公主。平阳公主安然道:“取代革鞮之物!”

  “取代革鞮之物?”

  “正是。此物名唤马蹄铁,又唤马掌,乃是铁制之物,钉于马掌之上,可增强马蹄抓地能力,保护马蹄不受损伤,延长战马服役年限,比之革鞮简便易制,上佳之物也!”

  圣人望着平阳公主,竟然没露出什么惊喜的神色,反而目光似乎带着深意。倒是秦王惊喜问道:“阿姐可带来此物?”

  平阳公主摇头道:“无有。不过,我今日所乘车辇的马匹,已打上马掌,效用却比革鞮优越。”

  圣人道:“建成,世民,你二人出去看看,试骑一番,看是否真有奇效,比之革鞮如何优越。”

  “喏。”

  太子与秦王应了一声,太子立即起身向外走去,秦王看看平阳公主,眼神略带担忧。平阳公主眼神平静,并无异样。秦王见状,只好压下心中所想,举步出去。

  偌大的紫宸殿,便只剩下圣人李渊与平阳公主父女。

  圣人问道:“这马蹄铁建瓴从何而得?”

  平阳公主拢在袖中的手紧了紧,心思电转间,坦诚道:“乃是薛朗所给。”

  圣人追问道:“如此紧要之物,为何予你?”

  平阳公主没答,而是转头,娇嗔:“阿耶为何如此问?”

  圣人不禁笑起来,笑骂道:“你这狡猾的孩子!你应是不知,你阿娘曾对我抱怨过,说建瓴我儿敏慧狡黠,从幼及长,每当问到你不想回答之事,惯于撒娇装痴,糊弄耶娘。”

  平阳公主眼珠一转,娇嗔:“女儿哪有!”

  圣人仰头哈哈大笑,手指虚点了平阳公主两下,笑完了方才道:“建瓴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