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经略大宋-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丞相,若是不借道,那赵朔能善罢甘休吗?要是他恼羞成怒,发兵南下,丞相可有御敌之策啊。”赵构看了一眼吕颐浩,凝眉问道。

    “这……”吕颐浩一时语结。赵朔的实力他是听说过的。再加上,赵朔刚刚大破金军,拿到了金国大片领土。几年前金国可是打的大宋毫无还手之力的,现在赵朔打金国,就跟玩是的,那要是赵朔攻打大宋,大宋的军队岂不是更无抵抗力。

    再加上,大宋最能征善战的将军岳飞和战力最强的岳家军,现在都是属于岳飞的。

    这么一算,若是赵朔南征,就算没有小炮弹和火枪,大宋的军队也绝不是其对手。

    看到吕颐浩不语,赵构看向了另一个没有也追上来的大臣。“秦爱卿,看来你也有话说啊。”

    另一个正是秦桧,赵构这么一问,秦桧行礼道。“陛下,吕丞相所言甚至,借道绝不能答应。那赵朔诡计多端,若是借道与他,他借道之后,直接不还,我大宋如之奈何啊。况且,赵朔要解蜀地,那里本是天府之国,也是我大宋的一大粮仓,若是被赵朔占去,我大宋危矣啊。所以,臣冒死进言,借道之事绝不能答应。”

    秦桧说的声情并茂,义正言辞,大有一副忠臣死间的架势。

    “秦爱卿,你认为我那个侄子借道之后,也不会归还吗?”赵构开口问道。

    “这,臣不敢说,但这种可能是一定会有的。”秦桧开口说道。

    “不借道与他,他若是强硬攻打,如之奈何?”赵构再次问出了这个问题。

    赵朔现在刚刚大败金国,军威正盛,若是趁着李朝的是,发兵南下,入蜀地,占大理,打通与李朝的联系,也不是没有可能。

    “陛下,你想过没有!”秦桧恭敬的说道。“为什么赵朔在控制住长安之后,所有的战争都是被动发起的?”

    听秦桧这么一问,赵构愣住了,想想,还真如秦桧所问。

    赵朔与折家合谋,谋的了长安之后,南占秦岭,北达府州,西控陇右,东拒金、齐,而后还真就老老实实的开始了各种改革。

    只不过,大宋容不得赵朔,金国容不得赵朔,以至于齐国也容不得赵朔,到最后,连西北的一些游牧部落都容不得赵朔了。

    接下来,陇右的黄头回鹘攻打陇右,齐国更是数次派出大军征讨赵朔。宋国也没有闲着,派出了岳飞暗中盯着,等待时机,金国在最近,也跟赵朔动了手。

    但是结果呢?各方几次谋划,都惨败而归,而赵朔却是越发地盘越大,越打实力越强。

    现在赵朔不仅灭掉了齐国,占据了齐地,还从大宋拿到了淮河——大散关以北的大片领土,金国也没有躲掉悲惨命运,冀州、镇州以南,易州、秦圣州、归化州以西的大片领土也被赵朔拿了去。不仅如此,赵朔开弄到了李朝这块远在大宋南边的土地。

    除了土地,赵朔的军队也是翻着倍的在增加,开始只有几万人,四处救火的赵朔,现在收归了二十多万的岳家军。李成率领的叛军归附,也有几万人。李朝投奔赵朔之后,也有十几万的军队。方七佛的农民起义军,同样是赵朔暗中操纵的。

    这些想法在脑海中闪过之后,赵构深吸了一口凉气。赵朔现在还真是幅员辽阔,兵强马壮啊。

    这样的赵朔,他是真的不想得罪了。赵朔控制的地盘,有机会就要,没机会就算了。

    只要赵朔不对大宋出手,赵构已经觉得可以满足了。

    “陛下!”见赵构迟迟没有开口,秦桧轻声喊道。

    “呃!”赵构缓过神来,看了看秦桧,眼中又闪出了一丝希望。“秦爱卿,赵朔控制长安之后,没有在主动发动战争的原因,你知道?”

    “启禀陛下,臣略知一二。”秦桧等着的就是赵构这句话,见赵构发问,急声回道。

    “那你就说说,他没有主动发动战争的原因。”赵构说道。

    “陛下,据臣聊了解,赵朔一直在推行改革,改革内容涉及甚广,甚至关系到各行各业……”

    秦桧话没说完,就被赵构打断了。“说重点。”

    “是,陛下。”秦桧再次行礼。“臣研究发现,赵朔改革的涉及到方方面面,很多都会动摇国之根本,也就是说,他控制的地方越小,改革越容易实现,控制的地方越发,阻力也会越大。”

    “哼哼……”秦桧的话说完了,赵构忍不住冷笑了起来。“秦爱卿,按你说的,那为何赵朔还要占据齐地,还要我淮河——大散关以北的土地,还要金国的冀州、镇州以南、易州、秦圣州、归化州以西的那些土地干嘛?”

    “恐吓,赵朔这么做,完全是在恐吓各国。”秦桧回道。

    “恐吓?”赵构又糊涂了。

    “是的陛下,正是恐吓。”秦桧一本正经的说道。“陛下,你想一想,赵朔的土地都是怎么得到的。”

    顿了顿,给了赵构的思索的时间,秦桧才接着道。“都是从想要攻打他,灭掉他的国家得到的。”

    说这话的时候,秦桧声音很低,因为大宋可是也被赵构敲诈走大片土地的。

    “你的意思是说,赵朔本想全力改革,但各方却先后攻打,逼不得已的他不得不中断改革然后跟各方血战,为了给改革赢的一个安定的环境,他才在每次获胜之后,要地要钱,削弱对手?”赵构有些不敢相信的说道。

    “正是!”秦桧无比肯定的说道。“赵朔参与的所有战争,都是想给自己赢取一个和平稳定的局势,以完成改革为最根本目标。”

    “那秦爱卿到底想说什么呢?”赵构有些糊涂了,说的是赵朔借道的事,现在却扯到了赵朔改革的事。这扯得太远了。

    “臣的意思是,和谈,不借道,保大理。”秦桧说出了一个赵构没有想到却很明白的策略。

    “朕再想想,你们都下去吧。”赵构没有给出肯定答案,摆了摆手,立刻了大殿。

第381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

    赵构虽然没有表态,但秦桧最后的建议,他却是赞同的。若是可以不借道,不跟赵朔交恶,还能保住大理,那和谈他是可以接受的。

    提议他接受了,但如何执行,他却想不出好的办法。思来想去,夜幕已经降临,赵构依旧没有想出合适的办法。

    “李公公,你说,大理为了向我们示好而去攻打李朝,现在赵朔要借道讨伐大理,我们该怎么办?”有了主意,却想不出办法的赵构在无奈之下,问起了身边的李公公。

    “官家,这个赵朔太邪门,谁也不知道他想的是啥,借道蜀地这么大的事,老奴不敢说。”李公公一脸为难的说道。

    “有什么不敢说的,我让你说,说。”赵构蹙眉,语气也严厉了起来。

    李公公一脸无奈,但又不能不说。“官家,我们前段时间不是让凌振研究火器吗?老奴这段时间去看过了,效果不好。您看,那个让凌振执行的计划,还要实施吗?”

    李公公说的答非所问,但赵构却明白他话里的意思。如果让凌振利用凌云探之赵朔小炮弹和火器的秘密,这样的事一旦暴露出来,那双方必然势同水火。

    这个计划若是要坚持实施,那现在根本就不用考略借道的事情。毕竟,早晚都要开战,现在又何必示好呢?

    “你这个老滑头啊!”赵构指了指李公公,轻叹了口气。“你说的对啊,这事得好好想想才行啊。”

    上午在大殿的时候,赵构已经想起的关于赵朔的事情了,赵朔现在兵强马壮,土地广阔,已经不是大宋一国所能抗衡的了。

    好在,赵朔现在还在以宋王自居,也还算是宋国的人。对于这层关系,现在赵构反而不想撕破了。

    看赵朔派出使者来谈借道的事,说明赵朔现在也不想撕破。若是就这么一直和平相处下去,大宋在南部称霸,赵朔能帮着抵挡北部的威胁,这对于大宋来说,也未必是件坏事。

    但是借道是万万不可以的,北部诸国已经被赵朔拦住了,在南部称霸,大理还是可以出很多力的。

    “李公公,去把秦桧叫来。”思来想去,赵构还是决定找秦桧问一下。毕竟,计策是秦桧提出来的,听一下秦桧的意见,也是应该的。最主要的是,现在赵构同意了计策,却不知道该怎么实施。

    秦府,秦桧下朝之后,便开始了等待。他已经看出,赵构接受了他的提议。所以,他断定,赵构是一定会派人来找他去商量的。

    这一等,就是一天,在秦桧都要放弃的时候,李公公来了。

    赵构召见,这是何等大事,秦桧给了李公公一些银两之后,二人直奔皇宫。

    看到秦桧到来,赵构换了一个淡定的表情,嘴角浮现出了一丝笑意。

    “臣拜见官家。”朝堂之上秦桧称呼赵构为陛下,私下称呼为官家,这也是为了拉近跟赵构之间的关系。

    “老奴拜见官家。”李公公跟着行礼。

    “都起来吧。”赵构笑道。

    待秦桧和李公公起来之后,赵构看向秦桧。“秦爱卿,早朝的时候,你说要和谈,不借道,保大理。”

    “正是!”秦桧回道。

    “那你说说,如何和谈,不借道,保大理呢?”赵构笑着问道。

    “官家,我们可以派一使者前往长安,跟宋王说,这是一个误会,再此期间,让大理的兵卒从李朝后撤。这样,和谈有了,道也不用借了,大理也保住了。”秦桧有条不絮的说道。

    “和谈,赵朔会同意吗?”赵构依旧笑着。

    “以李朝的兵卒是绝不可能拦得住大理军队的,赵朔的大军派不到李朝,李朝的战斗就会陷入僵局,这也不是赵朔想看到的,所以,臣推测,赵朔一定会同意和谈的。”秦桧分析道。

    “既然必胜无疑,又何必要撤呢?”赵构还是在笑着。

    “官家,虽然可以获胜,但是方七佛的大军您还记得吧,他们是被赵朔的水军接走的,臣怀疑他们就在李朝,若是这二十万暴民加入其中,那大理的军队也必然遭受损失,那个时候,李朝的战场便会陷入僵局,陷入持久战。赵朔是什么样的人,官家也清楚,短时间内他或许没有办法,但是时间一长,若是被他想出了破解办法,那个时候,大理可就危险了。大理为了大宋才出兵李朝,若是大理危险,我大宋必然要管,但跟赵朔抗衡,以我大宋现在的实力……”叹了口气,秦桧接着道。“还是趁着大理军队现在有优势,在当地劫掠一番,直接和谈为好。”

    听了秦桧的分析,赵构忍不住点了点头。“好,既然如此,那秦爱卿就费点力,再出使一次长安吧。”

    “官家,这一次臣觉得有一个更为合适之人,可以出使。”秦桧行了一礼,开口说道。

    “哦?还有比秦爱卿更合适的人选?”赵构说道。

    “凌振!这一次,臣觉得他最合适。”秦桧回道。

    “凌振?”赵构喃喃自语了两句,然后笑了起来。“好,好,就让凌振去。”

    长安,葛山带着凌振来到了赵朔府宅。

    听到禀告之后,赵朔先是一愣,随后轻笑了起来。“让他们进来吧。”

    葛山带着凌振进来之后,二人同时行礼。“拜见王爷。”

    “起来吧!”赵朔抬了抬手。

    “王爷,这位是凌振凌大人,是大宋派来的负责商谈李朝战事的使者。”对于‘使者’二字,葛山说的相当重。

    在大宋朝堂之上的事情,葛山早就传回了长安,而凌振对于这件事,也是听说过的。

    “王爷,臣凌振并非使者,而是陛下派来与王爷商谈李朝战事的臣子而已。”凌振率先开口,说出了不同意思。

    “凌振?轰天雷凌振!”赵朔笑了起来。“你的大名我可是早有耳闻啊。”

    这一下凌振懵了。他不知道赵朔要干什么,这完全就是不按套路出牌啊。

    “王爷谬赞,臣这次来……”凌振想把事情扯会重点,但赵朔并没有给他机会。他刚一开口,就被赵朔打断了。“李朝的事情,有了新动向,大理的军队已经被打退了,方七佛的大军已经杀入了大理,你得把这个消息传给我那个叔叔,看看他怎么说,然后我们才能谈。”

第382章 在大理流窜的方七佛

    方七佛的大军杀入了大理,这件事凌振是不知道的。从赵构那里得来的消息,可是大理的军队杀入李朝,势如破竹。这两个消息相差实在太多,凌振一时也不好决定。

    他行礼告辞,在驿馆住下之后,将消息派人传会临安。而后,以父亲的身份前往了凌云的府宅。

    面对凌振的到来,凌云有些不知所措。他当初被赵构派给赵朔的时候,可是带有秘密任务的。但是这么多年,对于那个监视赵朔、传递消息的秘密任务,凌云只是简单的敷衍了事,没有给赵构传递过任何一条有实质意义的消息。

    现在凌振到来,他不知道自己的父亲这一次带来了什么任务,会说什么。他心中有担忧。

    有担忧但是却不能不见,这就是凌云的悲哀。

    凌府客厅,凌云恭敬的将凌振请到了主位之上,然后让丫鬟给凌云倒茶,厨房开始准备吃食。

    坐在主位之上的凌振,看着凌云,直接问道。“云儿,难道你忘了你的使命了吗?”

    凌振这么一问,凌云知道,他最担忧的事情,还是来了。

    后退了两步,凌云跪倒在地。“父亲,宋王和陛下之间,经过了这么多事,难道你依旧没有转变想法吗?”

    “逆子,你我乃是大宋臣子,作为大宋臣子,自然是要终于陛下的。宋王乃是大宋的王爷,割让大宋土地实为无耻……”

    凌振的话还没说完,凌云就开口反驳了。“父亲,淮河、大散关以北的土地,说是割让实为不妥,依孩儿看,那些土地是陛下为了赎罪,才分封给宋王的才对。”

    “你说什么?”凌振怒了。

    “难道不是吗?先帝赵恒之死,父亲敢说跟陛下没有关系?”凌云继续说道。

    “那都是逆臣岳飞所为,是岳飞害死了先帝,而宋王却见杀父仇人奉为上宾,还封了什么气候,这种不忠不孝之人……”

    面对凌振的辩解,凌云再一次打断了他。“父亲,这样的理由你信吗?王爷东灭齐国,大败金国,西征陇右,北伐大辽,四邻拜服。这么有作为的君主,掌控如此强大的军队,却唯独没有对大宋出手,这样的王爷,是不忠不孝之人?”

    啪~!

    面对凌云的话,凌振无言以对,有些恼羞成怒的他一巴掌扇在了凌云脸上。

    凌云被扇了一个趔趄,起身之后,接着道。“蒋敬和穆春都在长安招财酒楼,父亲有空可以去看看他们。王爷在临安的时候,还救过武松。还有,林冲林教头的儿子,现在也在王爷军中。他对于梁山好汉,一直佩服有加。”

    凌振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看着发红的脸颊,又看了看微红的手掌,重重的哼了一声,离开了凌府。

    长安城,招财酒楼,凌振不知道怎么就来到了这里,在门前观望良久,最后还是走了进去。

    赵朔府宅,听着张初九带回来的消息,赵朔笑道。“这个凌振,还真是没闲着啊。”

    “王爷,凌云那里,要不要……”凌振找过凌云,还是凌云的父亲,最重要的还是大宋的使臣。张初九担心凌振说服凌云,做出危害赵朔的事情。所以,才会有此一问。

    “不必!”赵朔摆了摆手。“凌云我是放心的。”

    顿了顿,赵朔又道。“大理那边如何了?”

    一听这个问题,张初九笑道。“方七佛按照王爷和吩咐,挑选了一万多精壮兵卒,进入大理之后,很少正面攻打大理军队。赵成将所有的小炮弹和火枪都给了他们,他们现在猛地很啊。”

    “说点具体的。”赵朔对于这些虚不拉几的情报没有兴趣,他要的是具体战果。

    “方七佛率领一万人进入大理之后,将这一万人分成了二十个小队,每个小队都由各自上尉自由指挥,这些上尉将各自的小队,又分成了五个小队,每个小队一百人,由三个伍长共同指挥。随后,这些人,分散开来,四处袭击。有的小队攻烧毁了大理的运粮队,有的小队袭击了各地的官员,总之,大理境内此刻已经人心惶惶了。”张初九说到。

    对于张初九的汇报,赵朔有些不满意。这样的消息还是太过于笼统。“没有别的消息?”

    察觉到了赵朔的不高兴,张初九赶忙说道。“王爷,对于大理的具体情况,我们只能知道个大概,因为以前根本没有派出过人手渗入那里,现在只能将各小队的消息汇总。因为那些小队人数并不多,所以,大的战役并不多。”

    “一百个小队!一堆鸡毛蒜皮的小事,汇总起来也不容易。”赵朔看向张初九,辛苦你了。然后换了个语气道。“回去之后,建立一个消息的汇总部门吧,这样,你也能省下力气。”

    听赵朔这么说,张初九一脸感激,行礼道。“多谢王爷。”

    “你我之间,不用这么客气。”赵朔摆了摆手,淡淡的说道。“你回去之后,跟方七佛说,他们的目标是大理的军队和官员,切记,不要对百姓出手。”

    “臣明白。”张初九行礼,转身退了下去。

    大理,羊苴咩城,段正严看着不断传来的战报,愤怒不已。“这伙人到底是什么人?竟然一个都没抓住?这些官员,军队在干什么,都是废物吗?”

    “陛下,军队是丞相在指挥,要不要把丞相找来……”随身公公小心翼翼的问道。

    “找来,马上找来。”段正严呵道。

    丞相高明量一直在殿外候着,所以,收到被接见的旨意之后,,很快便来到了宫内。

    “臣高明量拜见陛下!”虽然位高权重,私下也不把段正严当回事,但是礼数这种东西,该有的时候还是要有的。

    “丞相,起来吧!”段正严看着假惺惺的高明量,抬了抬手。“我大理军队虽然在李朝步步前进,但那一伙不明来历的军队,对我大理的可是造成了不小的损伤,丞相有没有办法,消灭他们啊。”

    “臣正好也是为这件事来的。”高明量行了一礼说道。

第383章 无奈大理也要出使

    “什么?你说这伙人是赵朔派来的?”听完了高明量的叙述,段正严不淡定了。

    他投靠大宋,可不意味着要跟赵朔撕破脸。

    “是的,那些人手中拿着一种小型的炮弹,还有射城几百米的火器,这两样武器,都是只有赵朔才有的武器,连大宋都没有,更别说是李朝了。所以,臣推测,这伙人是宋王赵朔的人!”高明量无比肯定的说道。

    “宋王的人?宋王怎么会为了李朝对我大理出手?”段正严一脸疑惑。

    “据说,李朝已经投靠了宋王,为了表达衷心,将国内的大批粮食低价卖给了宋王。上一次,李朝内乱就是宋王派人平定的。而大宋上次被打败,也有宋王的兵卒穿插其中。这一次,我大理直接发兵攻宋,还在李朝的宋王兵卒,深入大理,发动了报复袭击……”高明量叹息说道。

    “李朝属于宋王,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段正严再次问道。

    “李朝向宋王示好已经过去好几个月了,但宋王承认李朝是宋王领地,是大宋攻打李朝失败之后的事,距离现在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高明量回道。

    “什么?一个多月的时间?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并且还发生了一个多余,但我大理竟然一无所知,还贸然攻打了李朝……”段正严越说越气愤。“我们的官员都在干什么?这么重大的事情为什么不汇报?”

    “这……”高明量沉思一会,道。“臣也是刚刚知道的。”

    “那怎么办?丞相可有计策?”段正严问道。

    “宋王灭齐国,败金国,赶辽国,实力强悍,绝不是我大理可以对抗的。好在宋王的领地与我们并不接壤,派往李朝的军队又不是太多,所以,我们还是有些胜算的。”高明量说了一个很是矛盾的观点。

    “禀告陛下,大宋那边有新消息了。”这个时候,一个公公跑进来报告道。

    “说!”段正严开口道。

    “宋王派葛山为使者前往宋廷,要借宋廷蜀地伐我大理。宋廷经过讨论,准备一和谈方式解决这次争端。现在已经派出了使者凌振前往长安跟宋王商谈。”公公开口说道。

    听到这个消息的段正严,很无语,也很担忧。大理这一次出兵是为了示好大宋,却没想到得罪了赵朔。

    赵朔那是比赵构强上很多的,不然赵构也不会被逼着将淮河——大散关以北的土地割让给赵朔了。

    现在赵朔想借地,按理说,大理为了大宋,大宋直接拒绝才对,但现在却不是这个样子。大宋竟然派出了使者前往长安跟赵朔谈判。

    大理在帮着大宋攻伐李朝,而大宋在跟李朝的支持者赵朔谈判。

    这看起来很是诡异的情况,让段正严心惊胆战。

    若是宋廷顶不住压力,将蜀地借给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