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直到回过神后,这些人才将怨毒的目光看向钱谦益,东林党们也总算是尝到了一次被背叛的滋味。
钱谦益不敢抬头看他们,但还是有激进的东林党士子直接冲了过来大骂钱谦益奸贼,好在钱谦益身边的士兵反应及时,忙护住了钱谦益,但还是有人将一快石头打在了钱谦益的额头上,顿时就流了许多血。
钱谦益不由得大怒,既然已经做了这样的事,索性破罐子破摔,与东林党真正决裂,于是他就悍然下令士兵殴打这些东林士子。
一时间,秀才与兵丁就这样殴打在了一起,不过笔杆子终究是打不过枪杆子,没到半个时辰,东林党的士子们就全倒在了地上。
没多久,眼前的东林书院就被大火所吞噬,而东林书院作为东林党的“圣地”,将它拆掉,无疑是对东林党的致命一击。
朱由校让钱谦益这么做就是要让他们彻彻底底的分裂,并不会让他们逐渐成熟并对自己这个独裁者形成巨大的威胁。
这就是政治,东林党是自私的,而朱由校自己何尝不是为了自己的大明考虑,只不过他更符合华夏进步利益而已。
当然,除此之外,朱由校还成功的把东林党大多数人的仇恨转移到了钱谦益上。
在朱由校的安排下,天下又多了个被东林党痛骂的无耻之徒,反而让江南乡绅们忘记了一切的幕后指使者其实他这个君王。
同时,东林党人自此之后也不再是铁板一块,特别是对于年轻的东林士子而言,无疑是把他们的信念彻底摧毁,连堂堂的东林魁首牧斋先生都如此无耻,那他们这些东林党真的都是那么高尚吗?
信念的崩塌对于一个政治团体而言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
第三十四章 谁说我大明科技落后
钱谦益拆毁东林党的事在一夜之间就传遍了整个大明。
无数东林党人气得吐血,大骂他钱谦益是无耻小人,钱谦益的许多好友和学生毅然与他决裂。
但相反的是,《大明日报》却难得对钱谦益做了一次高度的评价。
有说他弃暗投明,烧毁东林书院无疑是最好的投名状,甚至连镇守太监魏忠贤都在《大明日报》上高调宣布钱谦益是自己最尊崇的大才子,不但如此,秦淮第一名。妓,马湘兰之干妹马芸儿也在《大明日报》上发文说此生惟愿为牧斋先生磨墨执笔耳。
毁誉参半的钱谦益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几乎整个大明热议的都是有关他的话题。
连朱由校最近也收到了不少弹劾钱谦益的折子,一些年轻官员更是直接敲了登闻鼓。
朱由校对这些是置之不理,在让钱谦益给自己挡口水的同时,他正让王承恩的东厂四处抄没东林党激进派官员的家产。
但也正因为此,东林党对钱谦益的怨言更大,在他们眼里都是因为钱谦益这样的叛徒存在,才导致东林党现在被朝廷打压的这么惨。
钱谦益现在很郁闷,出门就遇见自己的衙门被人贴上无耻小人四个字,走在大街上还被不知从哪里飞来的****砸中。
即便是吃饭也会突然上吐下泻,找大夫一看居然是有人暗中下毒。
每天过的忐忑不安的钱谦益彻底怒了,并直接把好几个与自己现已交恶的东林党官员的丑事揭发了出来,最后更是直接上奏朝廷弹劾东林党一百条大罪状,足足万言。
这部万言弹劾书被直接刊登在了《大明日报》,因为字数太多,魏忠贤还亲自拨银让《大明日报》由八开变成十六开。
而这个万言书的主要内容只有一个,那就是东林党就是危害江山社稷的邪教!
将东林党的性质彻底否定,钱谦益做了一件连朱由校都没做的事,正因为此,一下子这万言书就掀起了轩然大波。
整个大明士林阶层对此是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且都围绕着一个话题,那就是东林党到底是不是邪教,讨论的平台自然就是《大明日报》,《大明日报》的销量更是突破了百万户。
讨论的双方自然还是以保皇党和东林党为主,不过由于东林党早已被打击的四分五裂,因而最终败下阵来。
正因为此,在时隔一月之后,朝廷正式明文下旨,东林党乃邪教,再有谈东林党者,以东林党自居的,或者宣扬东林党思想的,轻则罚俸罢免官爵功名,重则治罪。
在钱谦益的东林党是邪教一说被朝廷彻底肯定后,东林党的全面溃败就基本结束,而保皇党也就顺理成章的取代了他的位置。
保皇党名义上的党魁左中允李明睿更是直接从京城赶到无锡,以两千两的高价买下东林书院的原址,在此基础上建了一做大明皇家书院。
敢在东林党的地盘上建造保皇党的书院,还直接冠以皇家二字,也就保皇党敢这么做。
甚至书院开门之日,镇守太监魏忠贤和凤阳巡抚马士英等无数南方高级官员都来庆贺。
而钱谦益此时没这运气去看看那座被自己烧毁的东林书院现在改成大明皇家书院后会是什么样子,因为彻底摧毁东林党一事上他立下大功此时的他已经被任命礼部右侍郎。
……
镜头回到京城,经过数月的努力,几乎吃住都安排在了工部衙门的徐光启总算是带着一张黑乎乎的脸回到了家中。
回到家中后简单梳洗了一下,换了一身官袍就抱着一个用油纸包裹的铁盒子进了宫。
“陛下,老臣和毕懋康他们总算是弄出来了,虽然没有您手里的那火器精致,但也能在下雨天射击,也能连发,也能射到五百步以外”,徐光启一见到朱由校就兴奋不已的将一把形状似毛瑟的怪异仿现代手枪握在了手中,说着就对着殿外一只麻雀道:“陛下,老臣冒犯了,看我给您展示一下。”
朱由校还真不敢相信徐光启和他手底下的大明工匠们能造出二十一世纪的枪械出来,毕竟这里面要涉及到合金冶炼和机床制造和膛线拉制以及精密仪器制造等诸多跨时代差距,但当徐光启扣动了数次扳机,一股股白烟出现,而殿外的麻雀也被打得四分五裂之后,他就不由得惊呆了。
虽说我华夏人早在商代就掌握了一定的合金冶炼技术如青铜器,但能造出性能如此超前的枪械的确让人不可思议。
朱由校不由得觉得自己是不是过于低估了大明工匠的能力,细想想,华夏民族似乎从来不缺乏超牛的能工巧匠,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界的某些高科技领域,中国能走在世界前列,有许多的关键技术其实还是靠得许多老匠人用传统的手工打造,如此一来,能仿造出这样的枪械倒也不是问题。
只不过,极个别的能工巧匠即便能打造出一两件超时代物件,但也不可能实现量产,而且赶现代同类枪械还是有不少的差距。
但能做出一个,也让朱由校很震撼了,不由得夸奖了几句:“很好,谁再说我大明科技水平落后,我朱由校必不客气!”
“不过,陛下,臣和工部同僚们琢磨了许久也没琢磨透如何能造出您展示给微臣的那种黄色子弹,微臣不解,为何火药能被包在金壳子里,而且还能炸裂而开,居然没有烟尘。”
徐光启的疑问,朱由校也不好回答,只是暗笑,别说是大明,即便是在二十一世界,也没几个国家能造出好的子弹来。
枪械还能用能工巧匠仿造一两把出来,不过二十一世纪的合金子弹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过硬的军事工业基础,想造出来,谈何容易。
但朱由校不想打消徐光启的积极性,笑道:“爱卿可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没好钢好铁,不能量产,即便是让几个能工巧匠日夜加班的造,能满足我大明将士的需要吗,所以朕希望你们以后别把主要心思去放在造什么稀奇火器的身上,火器一步步改进就是,不着急,现在的关键是能有一天,造火器如同打刀一样有效率,明白吗?”
“陛下英明,大明之长于外夷者乃火器也,若如陛下所说,大明造这类火器如造刀剑,则我大明何惧鞑子”。
朱由校看得出来,这个徐光启骨子里就是个技术发烧友,便很是欣慰道:“你安排一下,朕抽个时间去你们工部探讨一下如何发展大明的科技,你手底下的能人最好全都能到,包括所有匠人。”
徐光启听此顿感兴奋,陛下要亲自驾临工部与自己探讨,这足以说明陛下对自己事业的重视。
………………………………
第三十五章 处处花钱
徐光启走后,朱由校还没来得及喝一口茶水,王承恩就同鬼魅一般突然出现在朱由校面前:
“陛下,前任礼部右侍郎王继谟和国子监祭酒李邦华等东林党叛臣的家产俱已被抄没,到目前为止,财产折合白银共计约八千四百多万两,田产六十万顷以上,宅邸园林等更是无数,目前已进行发卖,其家人奴仆大多无罪释放,并安排进了皇庄或教坊司这些地方。“
王承恩说着又问道:“但到现在为止,被我们东厂审讯的东林党官员如陈宪卿、徐必谦等仍在不停的供出参与谋害陛下的东林党官员,另外礼部右侍郎钱牧斋也仍在揭发大批量手脚不干净的东林官员,陛下,你看我们还要不要再抓。”
“停手吧,再查下去只会多几件冤案,如果这么多官员都在暗害朕,朕的皇位也坐不了这么久”。
朱由校吩咐了一句,就看向了前方渐渐隐于地平线的夕阳,不由得暗想:
这些有着商人背景的东林党官员虽违背了朕的意志,但朕也不能全都打死,也得给我大明的商品经济发展留下种子。
不能学满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对读书人的管控过于严苛,剩下的这些没有太明确政治目的的年轻东林党人们还是要疏导为好。
一想到这,朱由校就转身命王承恩:“告诉魏忠贤,就说他的《大明日报》办得很好,但同时也得把其他经营搞活,不能让江南因为东林党的覆灭而变得死气沉沉,该有的文会还是要有,该建的书院还是要建,该讨论的国事也可以讨论,但前提得是忠于大明,忠于朕,主流风向得把握好。“
“微臣知道”,王承恩退了下去。
随着八大晋商的抄没,和东林党的全面溃散,标志着两大可以与皇权对抗的国内势力彻底被朱由校瓦解。
因而,也就意味着激烈的国内斗争将暂时告一段落,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国内的局势忧患得到彻底解决。
朱由校深知这一点,北方的干旱依旧在持续,虽然他用强行从八大晋商那里夺来的粮食平抑了京城和北方高涨的粮价。
但据户部的最新数据统计,北方的粮食依旧在减产,流民的数量依旧在增多,他朱由校的皇庄虽然扩张了不少田地,但也远远满足不了大明百姓的土地需求。
人口增多,土地兼并且总量增加速度放缓,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国家财政入不敷出的危险性增加,一遇到天灾人祸就直接崩盘。
这似乎是一个超级大难题,任何一个王朝都不得不面临的宿命。
大明,并不比汉唐宋这些王朝特殊多少,而自己朱由校也不见得比其他皇帝高明多少。
不过,好在自己现在有一大笔钱,加起来整整两亿两,这是两大既得利益集团上百年积淀的财富,足够大明朝应对几年。
而且,现在的内阁与户部已经不能抵制自己这个君王的决定,自己完全可以自由的支配这笔钱,为大明这堵即将倒塌的高楼修修补补。
可这笔钱终究要用完的,虽然王在晋现在守辽东比孙承宗要省不少,但依旧每年要吞掉大明四五百万两白银,日益增多的藩王每年也需要数百万两的白银去供养,因小冰川气候而导致粮食日益减产的北方还需要每年数百万两的财富去赈济。
不能坐吃山空,得开辟财源,传统的小农经济过于依赖土地,具有先天的劣势,从商人手里暴力分配财富无疑是同朝百姓身上加派赋税一样,都是饮鸩止渴。
前世的大明王朝是因为三响加派导致百姓造反,后世的满清却因全面海禁而导致落后挨打,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例子。
朱由校要做的就是既不能加派赋税又不能用强盗的方式去暴力夺取商人们的财富,办法倒是有,一是国家也参与商品经济的角逐并成为大多数财富的管控者,二是从外部掠夺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后者无疑是最容易抵消国内冲突又见效最快的方法,但他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军事团体。
大明现在的卫所制度实在是太过落后,明显不能满足王朝对外扩张的需求。
因而,朱由校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发展大明的商品经济,而且必须是国家也就是自己做主导,还得全面征收商税。
好在现在他现在拥有对这价值两亿两财富的绝对控制权,也就是说,他完全可以改变大明的商业格局,以前是民富国弱,他现在得让大明变成国富民强。
不多时,王承恩又走了来:“陛下,蓟辽督师王在晋奏请再拨银三百万两,因今年辽东大雪,无数兵营垮塌,需要重建。”
朱由校听此不由得苦笑起来,自己好不容易靠抄家得了大笔银子,这辽东军民就又来要钱了,真是够快的。
但现在朱由校没有其他的军队去代替关宁铁骑,也只能照准,可心中却是万分不舍,他发誓有朝一日他一定要把这群并无能力对抗满清却又拥兵自重,徒耗国家钱粮的军阀给铲除掉。
不过,一提到辽东,朱由校就想到了关外的满清鞑子,也就是现在的后金国,同那日自己祭天遇刺的事件来看,这些鞑子战斗力的确是不容小觑,这股日益崛起的关外势力,自己不能有丝毫的疏忽。
一想到此,朱由校忽然记起还活捉了鳌拜这个鞑子,另外还有一个大汉奸宁完我也被关在东厂的大牢里。
朱由校忽然想去看看他们,顺便从他们口中了解一下此时的后金国。
如果朱由校没记错的话,再过三年,平复了内部斗争的后金皇太极会带兵南下,攻破永平四城,屠杀掳掠百姓无数,给大明造成重大损失。
“王承恩,带朕去你们东厂大牢,朕要亲自审问宁完我和鳌拜,还有那一批企图谋害朕的东林党人!”
朱由校说后就不由得捏紧了拳头,王承恩也不好违拗,就应了一声:“是!”
………………………………
第三十六章 宁完我与鳌拜
宁完我虽是狡猾异常,甚至为了不被东厂认出他就是宁完我,不惜杀了孙之獬和张雍。
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作为一个擅长以暴力解决问题的特务机构,不会因为不知道他是谁,而就将他放过。
那日从青山会馆所抓的十七个人,到现在也没放出大牢一个,而且每天都换一道酷刑审问,但偏偏也没有一个嗝屁。
宁完我没想到事情会发展成这样,他以为随着八大晋商的施压,大明的皇帝朱由校会放了他和那是十六个同自己一起抓来的晋地商人。
可等了这么久,都没有要放走他们的消息,甚至抓进来的人越来越多,他还看见了范永斗也被抓了进来。
宁完我直到这时才明白自己或许从一开始就把这位大明皇帝朱由校想得太简单了,他或许从来就没有打算向任何人妥协。
此时的宁完我早已被打得是遍体鳞伤,但他到现在也没承认自己是宁完我,而随同他一起被抓进来的晋地商人也跟着他一起受着这样的罪。
宁完我没有因此有丝毫的愧疚,他反而很兴奋,看着这些东厂番子愤怒至极偏偏又没办法找出自己的样子,他就高兴。
这一日,宁完我已经不记得自己这是第一次受刑了,无所谓,这些相比于被发现后的凌迟,算很轻了,他甚至巴不得自己直接受刑而死。
但偏偏这些东厂番子用刑时很有分寸,导致他到现在是求死不能,求生不得。
不过,就在他蓬头垢面的被东厂番子拖走在幽深的大牢里,听着无数惨叫声时,却看见一穿黄袍的人走了进来。
这人正是朱由校。
朱由校还是第一次进这种弥漫着腐肉味和血腥味的诏狱,他不由得捂住了自己的鼻子,看着无数伤痕累累的朝廷官员或重要人犯,朱由校才发现原来自己作为一代帝王,可以造就如此恐怖的地方。
但有时候政治就是这么残酷,自己如果不这样做的话,自己的下场会比这牢里的人还要惨。
“陛下,这是关押罪责较轻的官员的地方,再里面就是朝廷重犯和要严加审问的重要线索,下面还有一层密室铁牢,关押的则是最重要的犯人,现在只有一个鳌拜被关在里面。”
王承恩一边带着朱由校往里面走,一边解说道。
朱由校点了点头,叹道:“这里还真是地狱般的存在啊,从即日起,除掉东林党官员和八大晋商首要人物,以及那鳌拜和还没确定谁是宁完我的十七个晋商外,都流放到辽东或其他地方劳动改造吧,具体如何操作,到时候商议出个章程来。“
朱由校正说着,一官员满脸是血的官员突然就朝朱由校跪了下来,还不停的磕头道:“罪臣陈宪卿给陛下请安,请陛下饶恕罪臣弑君之罪吧!“
陈宪卿?
朱由校想起来这人就是那位喜欢在朝堂上骂自己,最后因为参与刺杀自己而被缉拿的御史陈宪卿。
见他这样,朱由校也不由得哼了一声:“身为臣子,暗藏祸心,真是枉费了你读那些四书五经,要朕饶你一命也行,但你的活罪难免。”
说着,朱由校就让王承恩将这些同陈宪卿一样被关押的东林党官员也都登记造册,准备进行劳动改造。
“陛下,这里面的十七个人就是在青山会馆抓的,但谁是宁完我,到现在还没审出来,是卑职无能,请陛下治罪!”
王承恩说道。
朱由校挥了挥手,没有计较这些,只是笑道:“既然如此,将宁完我的老母带来,让她来辨认。”
“我的老母?他怎么知道我还有老母在关内”,宁完我下意识的微微一抬头,但旋即就意识到这朱由校有可能是在诈自己,但为时已晚,朱由校立即指向了他:“宁完我就是他!”
朱由校喊了一声后就不由得冷笑起来,看着这宁完我:“好一个狡猾的大汉奸,朕若不是早先知道你还有一老母亲,而故意诈了你一下,只怕还真的让你逃过凌迟之刑,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背叛大明,背叛祖宗,即便再狡猾也逃脱不了惩罚。”
宁完我整个人就双腿发软坐倒在了地上,什么也没说。
揭穿了谁是宁完我的朱由校也没心情与这大汉奸闲聊,而是直接去了下面的密室铁牢。
等到铁牢被打开,朱由校就看见了被锁在铁牢里的鳌拜,鳌拜倒没有受刑,只是被关在在黑天瞎地里没有一个人影的地方,或多或少也让他的面色有些憔悴。
“你就是鳌拜?”
朱由校半弯着身子看着这虬髯大汉鳌拜问了一句。
鳌拜却突然发狂的摇晃起了铁笼子:“士可杀不可辱,要杀要剐请便,不用在这里假惺惺!”
“朕没有假惺惺,朕只是想看看传说中的巴图鲁是不是真的不怕死”,朱由校说着就从一东厂番子手里拔出一把刀来,然后命道:“将他的右手控制住!”
“是!”
两个东厂番子直接将鳌拜的手臂从铁笼子里拉了出来。
朱由校直接划破他手臂上的动脉,然后就是一滴滴的血往地上流。
鳌拜见此想要挣扎,但因为被拥挤在铁笼子里使不出太大的力气,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血往外流。
“朕给你两个选择,要么就这样看着自己血流尽而死,要么投靠我大明,为朕效力,放心,以前你是后金臣子,所犯我大明之罪不过是受皇太极指使,朕可以既往不咎,而且,要不是努尔哈赤叛乱,你们现在也算是大明子民,为朕效忠本是再正常不过之事,日后若能取得功业,封侯拜相,朕绝对不含糊,好好考虑考虑吧。”
朱由校将刀一丢,就转身而走。
其实,他从活捉鳌拜开始就有了要招揽他的意思,此时的后金同大明一样,并没有多强烈的民族意识。
鳌拜这种不过中下层鞑子也就更没有自己一定要为后金效忠的意识了,所以朱由校觉得既然后金皇太极拉拢汉人做汉奸,那自己何不也拉拢满人做满奸呢。
鳌拜没有说话,看着自己的血一滴滴的继续流,他心里也有些慌张起来。
直到朱由校快要走出牢房时,他才虚弱无力的大喊一声:“鳌拜无能,请陛下收留。”
………………………………
第三十七章 出宫
眼下已是腊月,紫禁城已是一片银装素裹,冬日的余晖迟迟不肯谢幕,挂在鼓楼的金顶边。
仅着一层单衣的朱由校气喘吁吁的在红墙边跑着,也不知跑了多久才停了下来,抬头朝鼓楼处看了一眼,但这时,额间的汗珠啪嗒一声就掉落在刚刚积雪的青石板上。
“陛下,小心着凉”。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