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明朝当皇帝-第1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此,历时一年多的大明与英吉利两国之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
既然特地说明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便也就有第二次鸦片战争。
当然,这只是后话。
………………………………
第五百六十八章 英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谈判结束后,大明远洋舰队便撤离了伦敦城,而李定国的内厂旅也押解着克伦威尔和汤姆等战争罪犯上了大明远洋舰队撤离了伦敦。
怀特郡即怀特岛的英吉利政府官员和军队也撤离了怀特岛。
在天启二十五年五月二十五日这天,大明军队正式入驻怀特岛。
因这里离大明较远,来不及等到大明皇帝陛下朱由校的请示,杨嗣昌就先将《伦敦条约》内容和奏请成立怀特特别行政区的奏疏一起递解进京时就先任命李定国做了怀特总督。
同时,杨嗣昌还从英吉利斯图亚特王朝赔付的第一批赔款中直接拨了一部分出来给予李定国建立大明在怀特岛建立大明统治体系的花费。
李定国是皇家军事学堂毕业又在京师大学进修过,军事与政治上都能力都比较过硬,在内厂这些日子也与鸦片贸易扯上了关系,据内地报刊说好像还是杨氏鸦片公司的股东,如今做了怀特总督自然也是要维护大明在英吉利的鸦片贸易的。
而李定国主政怀特岛后第一件事便是将英吉利政府的所有标志全部除掉,并将怀特郡郡守官的府邸改造成了自己的总督衙门。
然后,还竖起了大明的黄龙旗。
杨嗣昌将自己跟随来的部分幕僚给了李定国充任总督衙门的官吏,协助李定国将怀特岛上现有英吉利居民从新编入大明户籍,且颁发汉语教学教材,建立汉语学堂,且下令从即日起,怀特郡的官方语言将变为汉语,其他文字形式的契约与缴税凭证将不会得到承认。
李定国强制性要将怀特岛汉化的行政措施让整个怀特岛的原有居民很不适应,但好在李定国这个怀特总督承诺保护他们的私人财产与生命不受侵犯,且享有同大明子民一样的福利待遇,才使得整个怀特岛的居民没有在自己突然成为大明子民的时候表现出不适感,抵触也不是很激烈。
尽管,在怀特岛隔海相望的大不列颠主体岛上的英吉利人认为这些被大明殖民统治的白人会过的很不好,会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但对于在怀特岛的白人而言,他们只要有工作或者田地可种即可,之所以是斯图亚特王朝还是大明的人,他们并不在乎。
事实上,英吉利的人在民族归属感上比华夏人还要麻木。
甚至,在数百年后,这些怀特岛的英吉利人中还是有很多人无比感念大明对他们的统治,甚至认为大明应该再殖民他们数百年,还认为大明应该把整个英吉利都化为殖民地才好。
这种现象在现今有,在这个世界也不少见。
闲言少叙,杨嗣昌在天启二十六年得到朱由校旨意,同意他任命李定国为怀特总督的同时还命远洋舰队的第一分舰留下驻扎怀特岛协助李定国维持大明帝国在怀特岛统治外,着杨嗣昌和黑娃立即回国。
于是,杨嗣昌便带着第一批赔偿款且同黑娃一起回了大明。
而王光亭则任命为锦衣卫指挥佥事暂时负责五口通商总事宜。
曹时文则成为英吉利的第一任海关税务官,负责拟定英吉利关税,这也算是第一个由大明的人担任外国官职。
不过,也因此,整个英吉利的关税与五口通商的贸易直接被大明控制,这样也就更加有利于大明鸦片贸易的进一步扩大。
在《伦敦条约》签约一年之后,大明对英吉利的鸦片输出量直接超过了以往年总和的两倍。
这也就是说,克伦威尔的禁烟运动彻底失败,且使得英吉利的鸦片贸易更加泛滥,更多的英吉利家庭因此倾家荡产,斯图亚特王朝也因此越来越腐朽和横征暴敛并不思进取和越来越自私。
整个英吉利彻底失去了生机与动力,本来快要兴起的工业化直接衰退,连带军事实力也严重下降,没有一个英吉利的统治者还想重振国威,连带着查理一世也开始醉心于声色。
……
爱德华亲王在完成此事后也被查理一世重重地奖赏了一番。
虽然查理一世心里是很憎恶这个出卖了自己英吉利利益的卖国贼,且也很想要让他来给自己背背黑锅以平息国内民族主义者的怒火,但他现在还不能把爱德华亲王怎么着,毕竟现在直接除掉爱德华亲王也是打他的脸,且只怕大明帝国也不会答应。
虽然查理一世对爱德华亲王暂时还不能采取什么手段来处置他,但很多国内新兴资产阶级已经开始表现出了很大不满,强烈要求查理一世处决为英吉利带来巨大耻辱的爱德华亲王。
而爱德华亲王及其家族也是饱受诟骂,不过因为有大明撑腰,爱德华亲王倒也没有遭受到什么损失,但英吉利的诟骂使他在经营与大明武器转售的第一笔买卖开始赚取大笔利润后开始彻底倒向了大明帝国这边,并成为了第一个英吉利的投降派。
爱德华家族干脆直接胆子越来越大,不仅仅与大明走私武器还走私各种其他货物,使得在短短几年间,整个爱德华家族就掌握了足以富可敌查理一世的财富,并足以撼动查理一世的统治地位。
这样一来,斯图亚特王朝的君王查理一世也就更加不敢动爱德华亲王。
而且,因为《伦敦条约》大大刺激了很多底层英吉利贵族的神经,所以使得苏格兰的叛军渐渐有了规模越来越大的趋势,查理一世见此还根据爱德华意见请求怀特总督李定国出兵援救。
在商讨好价格后,李定国还是让内厂旅部分部队参与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平叛战争中,并成功为斯图亚特王朝稳定了局势。
看上去大明帝国对斯图亚特王朝很友好,但事实上,现在的大明任何一个人都已经在英吉利给很多英吉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任何一个人大明的人都能在这里横行霸道,因为英吉利的法律管不了他们,而且他们还有一支常驻怀特岛的军队保护。
………………………………
第五百六十九章 斩杀克伦威尔
杨嗣昌和黑娃先去了奥斯曼帝国,在这里,大明外交部尚书已经正式与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达成了交易,大明将提供技术支持而奥斯曼帝国埃及总督提供劳动力和资金,双方共同开发苏伊士运河,待开发完苏伊士运河以后,将以一百万银元的价格租赁大明经营苏伊士运河九十九年。
而现在杨嗣昌现在来到这里,便是要直接利用英吉利的赔款支付这部分租赁金,并同奥斯曼帝国举行联合军演,且准备与奥斯曼帝国签订军事武器交易协议和同盟条约。
因为,温体仁这个外交家已经成功使得奥斯曼帝国意识到和大明这个远方的超级帝国合作对于他抵抗欧罗巴诸列强的扩张和占据地中海利益具有很大的帮助,这也促使奥斯曼帝国很爽快的愿意和大明进行深度的合作。
大明此时远洋作战能力还没在提升中,也不能与全球各国宿敌,有奥斯曼帝国这个盟友,倒也有助于大明用较小的代价获得更多的海外利益,当然两者合作的基础也跟两者都是君主制帝国有关。
杨嗣昌在奥斯曼帝国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正式国事访问后最终于天启二十五年秋启程回国,并在天启二十六年夏季回到京城。
这算是华夏五千年以来,历代王朝外交史上,代表华夏帝国出行最远的一品大员,而杨嗣昌也因此被《大明日报》赞誉为“当世张骞”。
朱由校破例亲自出了宫城迎接杨嗣昌,并接受了杨嗣昌的午门献俘,且当今加封了杨嗣昌为少傅。
在朱由校看来,杨嗣昌此次出行英吉利,很顺利地完成了他的期望,不仅仅打通了鸦片贸易,还成功地在英吉利附近建立了大明的一块殖民地,这就犹如在整个欧罗巴安插上了一颗钉子,日后大明将可以因此左右欧罗巴的局势。
朱由校亲自召见了克伦威尔,对于这个在后世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英雄人物,他倒有些兴趣。
“跪下!”
许显纯从杨嗣昌手里接过克伦威尔后,为了防止这克伦威尔在陛下面前有什么过激行为,许显纯特地饿了他三天,并用铁鞭整整鞭打了一天,然后再铐上了一百斤重的枷锁。
因而,如今的克伦威尔被押到朱由校面前时已经是疲惫至极,只差断最后一口气,许显纯大喝一声的时候将枷锁一压,他就不得不跪了下期。
朱由校微微一笑,不禁暗想这就是自己前世读书时不得不谨记其姓名比谨记万历首辅张居正还要重要以准备中考的人物,到如今也只不过是自己的阶下囚,在这个时空,也只能任由自己宰割。
哗啦一声,朱由校拔出了一把他早已命人准备好的绣春刀,并双手握住刀柄,举起绣春刀来对着克伦威尔的脖子处舞了舞,再确定好准度后,就果断一刀劈了下去!
犹如石落清泉一般,发出一声闷响之后,克伦威尔的脑袋就如断了线的风筝直接落在了地上,白净的脸上满是血渍,两眼瞪的很大,黄黄的卷发直接浸湿在血泊中,而其还未倒下的脖子处依旧在汩汩地冒着血。
朱由校已经很久没有手刃过人命,但如今斩掉这克伦威尔的头颅依旧没有半点生疏之感。
朱由校将绣春刀拿了起来,从内宦手中接过帕子来将刀刃上的鲜血抹了个干干净净。
“抬出去剁碎了喂狗,找几个人把地板擦干净,其他罪犯一并五马分尸,欺我上国天威者,必须严惩!”
说着,朱由校就收起了这把斩了克伦威尔头颅的绣春刀,并又吩咐道:“将此刀陈列起来,供后人瞻仰!”
克伦威尔一死,再加上斯图亚特王朝在大明的支持下进一步巩固,也就意味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将会被推迟,在未来几十年中,也就不会再有具备同大明争夺世界霸主资格的潜在对手。
大明自然可以借此进一步推荐蒸汽工业的全面推广,并大力发展电气的应用,同时加快训练常备军,特别是海军的规模要进一步扩大。
朱由校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大明对英吉利乃至其他殖民地的剥削与压制其发展,鸦片贸易带来的宏利肯定会在未来达到最大值,而欲壑难填以至于拼命加大生产力的国内资本家本会让整个帝国再次陷入经济危机,到时候大明要想摆脱困境,只能进一步扩张,甚至会发动全球范围的大规模战争,如同在原本历史上的公元二十世纪以后,资本主义帝国们会不得不接连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一样。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全球经济贸易的展开,地理隔离形成的阻碍会越来越少,国家之间的矛盾与摩擦肯定越来越频繁,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
大明要想角逐世界,就必须参与世界利益的争夺,甚至要主动发起战争,也就是说,大明从现在开始必须继续增加军费开支,武装自己的獠牙。
……
“陛下,这个亮了,果真亮了!”
柳如是兴奋地拍着手,跳了起来,旋即拉着朱由校过来指着房梁下的一盏刚刚由新成立之皇家电力公司搭建的电灯喊道。
朱由校只是淡淡一笑,这种只有微弱黄色光的普通钨丝灯纵容在这个世界是稀罕之物,且比蜡烛的确要照明范围宽得多,但对于朱由校而言,自然是不稀奇的事物。
且见柳如是顽皮的想踩在凳子上面去摸灯泡,便直接将柳如是抱了下来,并狠狠地在她屁股上捏了一把:“又不听话,这也是能摸的,小心烫着你的手,即便不烫手,万一漏电了怎么办。”
“不会的,他们说这电线包裹的是天然橡胶做的,是绝缘体”,柳如是嘟了嘟嘴说道。
“那也不能摸,虽说没到三千瓦,但万一漏电了也能让你不死也成残废!”说着,朱由校就拍了拍柳如是肩膀:“去把皇后娘娘们都喊来,让她们也看看这新玩意儿。”
柳如是忙兴奋地跑了出去,没一会儿,整个宫殿里的妃嫔太监丫鬟都跑了来,都来观摩这种新玩意儿,有的人还不能区别什么是电什么电灯,见到挂在房梁下的电灯后只是嚷嚷喊道:“电,电!原来这就是电啊!”
………………………………
第五百七十章 铁路建设与公路建设
从天启十二年开始,历经整整十四年,毕懋时和伽利略、方以智课题组总算成功的让电这种物理学事物被人类所利用。
这里面的耗资是巨大的,也不仅仅是耗了不少银元,也耗尽了不少人的心血。
至少成功的让一个本来只是研究力学问题的经典物理学家伽利略变成了一个熟稔光电学并同方以智一起成为了大明光电学的奠基人。
从来到大明以后,伽利略就一直被朝廷安排着研究这个课题。
方以智也一样,这个本来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文人士子在这个课题上耗费的时间比伽利略还要长,而且他还是进士出身,跟他同年中进士的很多人不是六部侍郎就是地方督抚大员,而他现在也还只是个有着翰林院检讨官衔的皇家科学院的学究。
但这两人所创造的贡献自然是什么督抚大员和六部侍郎无法比拟的。
因伽利略年纪稍大,且语言交流还是有些困难,所以朱由校便让方以智做了新成立的皇家电力公司的总负责人,且挂工部右侍郎衔。
直接从翰林院检讨升为工部右侍郎级别,这在大明朝还是第一次。
但也没人对此发出异议,毕竟以方以智二甲进士的资历,即便再朝为官,在十多年内也是有可能做到三品官位的。
成立皇家电力公司后,方以智首先在京畿附近选了一块煤矿和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带,即现在的唐山一带建立了大明的第一座火力发电厂。
电厂所用发电机是皇家工程院历经五年研制成功的组机,排除在电缆运输途中因为电阻的损失,可以输送上千瓦的电力,也基本能支持京城小部分地方用电。
当然,最先得到用电资格的自然是皇宫,而上文中柳如是等宫里人因电灯出现而大为惊呼也正是因为此。
不过,朱由校并没有空闲时间跟这群宫人讲解什么是电,电是怎么来的,他现在正召见方以智,询问他何时能大规模的应用电力,至少能让几个皇家资本企业能用到电力设备以及大城市居民能用到电来照明,这样可以加长工作时间和夜生活时间,从而创造更多的劳动价值。
方以智回答说,如今成功建造第一座火力发电厂,并成功完成发电到实现电力照明这一步后,日后只要煤矿资源和铜矿资源源源不断,大明就能迅速普及电气化。
对此,同在朱由校跟前回话的工部尚书徐光启则言明,现在随着从蓟辽到漠北以及西伯利亚等煤矿的大量开采,大明的煤矿资源完全可以保证数十年来不枯竭,而铜矿也因为打下了爪哇岛以及南洋多处岛国还不再短缺,更何况西伯利亚也蕴藏着丰富的铜矿资源。
朱由校听后很是满意,但在得到英吉利的赔款后,没到半年,他便又开始了大动作,命令直接成立交通部,以霍维华为交通部首任尚书。
整个大明天下的驿丞驿卒被立即纳入交通部体系,并开展短期培训,同时筹备铁路建设。
宋应星也被授予为交通部左侍郎,全权负责铁路建设,而得到第一笔资金便是英吉利赔款中的一千万银元。
而要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就是要从山海关到京师之间建设一条铁路,这条铁路一旦建成,将有利于大明能迅速向关外运兵,同时也能更加利于关内外交流。
当然,建设铁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程,这里面涉及到机车的制造与动力设备的制造,还有各种特殊钢材的制造,以及能承载铁路运输的桥梁的架设,另外则是隧洞的打造等等。
在这个年代,建设铁路不是后世詹天佑建设铁路,世界上已经有人建造铁路成功,而在现在的大明,这些在世界上都是第一尝试,没有任何技术援助,唯一能参考的就只有当今陛下不知用什么方式给他们的资料与模型。
这里面每一项工程对于大明而言都有着很多的技术难题挑战,当然每一个成功也就意味着大明各种技术的又一次突破。
所幸的是,早在十多年前,大明就已经建立完整科研体系,并在五年时间内将产学研完美的组合成了一条生产链。
从理论突破到实验室体现再到实践应用以及各类人才培养,使得大明现在能够迅速的把一个个技术性难题通过最根本的理论分析与纠正再到实验改进而迅速得到解决。
而且,整个大明的科研都是由国家统一管理,能够集中最大的力量去突破难题,而不是一盘散沙,大家各自研究各自的。
总之,因为鸦片贸易的恢复,源源不断的财富流入大明后,使得大明的发展再次进入了快车道。
不仅仅是电厂和铁路的建设开始提上日程,公路建设也在进一步普及。
在两京大道建设完毕后,又先后建设了从广州府到福州府再到杭州的公路,并从杭州接入南京,使得整个珠江和长江三角洲与京城联系更加紧密。
而也因此,使得国内贸易更加畅通和繁荣,从广州和杭州来的洋货能更快的送达京城,而大明的货物也能迅速的运出国外。
因为蒸汽机的进一步改良与优化,且之前已经成功制造出战车,使得稍显得体积小点的机车也开始出现。
且这些机车很快就成为整个社会的宠儿,这也是使得公路建设必须尽快发展。
不过,眼下最让朱由校迫切的要进行的公路建设就是要建设一条从京城到西安再到成都梧州的一条大道,这条大道将直接影响到未来朱由校能不能把京畿附近的重兵集结到西南地区并向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扩张。
毕竟,在震慑住英吉利并也因上次全歼西洋番联合舰队之后,欧罗巴诸国已经没有了任何东进的希望。
但大明要想掠夺更多的财富就必须继续扩张,而在东南亚一带妨碍大明南洋霸权的缅甸等国也会是将来大明首先除掉的障碍。
因而,朱由校便让工部尚书霍维华亲自负责公路建设的普及。
………………………………
第五百七十一章 天启二十七年的大明现状
时间进入大明天启二十七年。
用西历来算,即公元一六四七年。
在原有的历史上,大明已经灭亡了三年,南明的弘光王朝也已覆灭。
但在这个时空中,大明王朝不但没有灭亡,反而已经跳出了被文官士绅拖累的桎梏窠臼。
军事上,此时的大明已经没有了卫所制度,也取消了军籍匠籍制度,且在天启二十一年开始,大明皇帝陛下就颁布了义务兵制。
任何一个大明成年男子都有义务到大明军中服役三年以上,当然因为大明人口众多,并不严格要求在和平年代每人必须服从兵役。
也就是说,从表面上来说,几乎还是相当于募兵制,即听从个人志愿服兵役。
但与传统募兵制不同的是,一旦入军并非永远是军人,基层军官与士兵都有服役年限,这样可以有效保证不出现拥兵自重或者成为军官佃农的现象。
又因为一旦服役后就会脱离生产全日制的进行军事训练,所以又能保证战斗力一直都有。
不断的有新兵进入军队体系,又不断的有老兵退伍,可以使得常备军的数量一直维持在一个恒定的数值,从而不会因为军队数量越来越多而导致财政出现困难而需要实行卫所制来屯田养兵,这样只会让士兵变成会种地的农民。
同时,虽然常备军数量是恒定的数值,但基本上服役过的官兵在退伍后也还能保持基本的战斗力,至少还会操作枪械和手雷等基本军事操作。
这样,大明潜在的军事力量就会变成不容小觑的力量,可以用全民皆兵来形容。
因为一旦发生大规模战争,这些人完全可以经过短期训练重新上战场。
打个比方,也就是说,大明可以在短时间内让一百万的常规军变成一千万。
总之,在新的作战方式和新的军事制度下,大明的军事力量早已不是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能比拟。
按照兵部推算得到结论,大明可以支持五十万军队数量以上规模的局部战争三年,而在以后公路和铁路全面铺开后,大明可以在一个月内向关外投放一百万以上的总兵力。
这也就是说,大明完全可以继续扩大占领区。
当然,为了让财政收入可以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在如今的和平期内,自然是没必要维持大量的常规军存在的。
因而现在大明表明上的常备军也才六十万人左右,加上军队体系内如军事院校、野战医院、宣传部文工团等非一线战斗人员也才不过七十余万。
这样也就是使得大明可以将大量资金投入到军事武器研发和军事人员的培养上来。
不过,在和平期,不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