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铁血宏图-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以季高之见,我义军当下是否应该集重兵发于岳州?”

  试探着问了一声,因为知道曾国藩与两人关系,所以在提及这一问题时,朱宜锋并没有提到曾国藩之名。

  “非也!”

  摇摇头,左宗棠的唇角微扬,面上尽是得意之色。

  “岳州不过只有坐享湖口小城而已,于大军看似威胁极大,可其不过只是湖口小城!全不足为凭,其今日所仗者,无外湖南之钱粮,若无湖南之钱粮,以岳州之地,岂不就是独木难撑!”

  在提及岳州“独木难撑”时,左宗棠与胡林翼的脸色无不变得有些复杂起来,尤其是胡林翼其与曾国藩是世交好友,现在却又各为其主,尽弃他日之情,其心情又焉能不复杂,相比之下,左宗棠反倒是没有这些顾忌。

  “哦!”

  不取岳州?

  “相比他人,大都督自有水军之利,今日又得铁甲气船楚望相助,如此水军放置不用,更待何时?”

  “嗯?”

  眉头微微一挑,朱宜锋旋即明白了他的建议,

  “季高的想法是,大军以水路过岳州而不入,借以洞庭水路之利,直取长沙?攻以湖南腹地!”

  “大都督,非是绕岳州而不入,方今湖南精锐尽数集于岳州,如省城长沙者,兵勇不过千余人,内防空虚可见一般,若是大军绕岳州而不攻,其后路必将为岳州曾氏所扰,如此后顾之忧,又岂能成事?”

  面对朱宜锋的问题,左宗棠立即回答道,

  “因而,以宗棠之见,大都督不防于岳州城下驻以数千精锐,作为牵制,大军则借以水路,直捣长沙腹地,如此一来大事必然可成……”

  左宗棠的这个建议有他的私心,实际上无论是他也好,胡林翼也罢,都有着自己的私心,在他们做出那个选择之后,却无意因为自己的选择而牵连家人,亦正因如此,他们才会建议朱宜锋取湖南,若是义军取以湖南,他们自可保全家人,不用再担心家人受官府侵害。

  现在之所以会提出绕岳州而过,正是为了尽快拿下长沙,一是为经略湖南,二则是为保全家人,至于三嘛,则是为了免得曾国藩落得兵败身死的下场,若是湖南为义军所夺,面对后路被断的现实,曾国藩必然如他们一般,再无其它任何选择之下,再加以游说,晓之以情、动之以礼,自可保全这至交好友,令其归降义军。

  当然,这是他们的私心并没有影响到大局,只是在大局之下,照顾一下私情罢了。

  左宗棠的建议只使得朱宜锋的眼前一亮,岳阳牵而不打,借水路直捣位于腹地的长沙,这可不就是翻版的“闪电战”嘛,至少在某程度上来说,这与后世的闪电战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绕过有重兵把守的要塞、据点,直插其后方,断其后路,对其形成包围之势……

  好你个左季高!

  此时,看着左宗棠时,朱宜锋的眼光甚至变得有些复杂,这人果然不愧是于历史上留名的“中兴名臣”,三言两语间,便帮自己定下了湖南,不过这夺湖南需要投入多少部队?

  试探着,朱宜锋询问道。

  “那以季高之见,若是进攻湖南,需要投入多少兵力?”

  “水军全部,陆师两万足矣!”

  “陆师万两千人足矣!”

  左宗棠的话音一落,胡林翼便于一旁插言说道。

  “季高,义军火器犀利,断不可以常军视之,岳州城下只需两千人作为牵制,至于取长沙……五千人足矣,至于其它,可分兵派往湖南他处,”

  因为与义军有过战场撕杀的经验,所以他比左宗棠更了解义军的战斗力,也正因如此,他才觉得两万之兵,委实太多了,甚至就是一万五千人,也有浪费之嫌。

  “断无分兵之理,大军出征,当以重兵为拳,先取长沙,再定附近府县,再携取长沙之兵威勒令各府县开城,如此湖南可定!”

  左宗棠之所以会如此固执,原因到也简单,因为这是他提出的第一个建议,所以对此事的成败才会极为看重,毕竟这很有可能关系到未来他于大都督府中的地位,对于曾经为张亮基第一幕僚的他来说,他并不满足于仅是谋士身份的幕宾,他的理想是出幕为官。过去于张亮基幕中如此,现在同样也是如此,甚至他之所以决定归降朱宜锋,有一个前提便是出幕为官,而不是再为其幕僚。

  听着两人的话语,朱宜锋只是笑而不语,无论如何,他都知道,眼前这两位历史上的“中兴名臣”已经全为自己所用,得他们两人相助,自己又何愁大业不成!

  “万二也好,两万也罢,两位老兄何必争持于此?”

  眼瞧着两人大有争执一番的意思,朱宜锋连忙打断他们的话语笑道。

  “不过只是数千之兵罢了,再则若是此事定议,非是由你我三人一言决继,此事还需要细细规划,兵力调动、弹药粮草筹备,这都需要从长计议,朱某今日能得两位老兄相助实在是三生之幸,有两位老兄相助,又岂愁大事不成!”

  先是婉言阻止两人争执,而后朱宜锋又将两人吹捧一番,随后不待两人说话,他又连忙说道。

  “不过眼下却有一件事,朱某还需听听季高、润芝的意见!”

  话锋陡然转换间,朱宜锋对两位的称谓也从“老兄”变成了字,实际上这同样已经表明了他们的身份上下之分。

  而对此,无论是胡林翼也好、左宗棠也罢,自然是欣然接受。听其有事相询,连忙都客气的抱拳方道“岂敢”,可朱宜锋的那种客气,却又让他们两人极为受用。

  “是这样……”

  接着,朱宜锋便将先前接到的那封密信内容一一相告,包括太平军意于湖北借道北伐的之事一一告知,最后他才感叹道。

  “亦正因如此,朱某才动起了北望江山之念,毕竟有太平军于前攻伐,我等只需一路善兵既可,如此必可事半功倍,但,听两位之言,这河南暂且不取也罢,只是这援军借道一事,究竟应该如何应对?”

  相比于现在出兵进攻湖南,这才是眼前的当务之急,毕竟这关系到义军与太平军之间的关系。

  “润芝、季高,或许你们有所不知,现在我等是以离不开太平军,完全因其屏断江航,而我每欲从西洋购买机器、火器,皆赖于江航,再就是现今朱某欲行以大事,非得得南京财力相助,售其稻米、火器以换取银钱,充实府库,也正因如此,这关系,断不能恶化!”

  “哦……”

  听朱宜锋这般一说,似乎先前的诸多不解之处,这会反倒都能解释通了,胡林翼与左宗棠互视一眼,然后才说道。

  “既是如此,看来这与江宁的关系,非但不能恶化,反倒是尽量维持,也就是说这借道之事,断不能拒绝了!”

  “可不是,可这让他人从腹地通行,实在是……”

  就以朱宜锋感叹着如鲠在喉时,左宗棠却笑道。

  “大都督,今日之义军尽享长江水军之利,论及水军,纵是粤匪者,于楚望之前,又有何惧?再者其所者,如此粤匪北上,岂不正好为我所用,以为疑兵?”

第177章 去湖南(第二更,求月票!)

  

  

  虽说从江下不时传来数十万太平军征伐江西的消息,但是对于武昌的百姓来说,外界的战乱似乎对武昌并没有多少影响——实际上,打从这武昌为义军所占之后,这当初被烧成一片赤地的武昌,便慢慢的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这新河码头上越来越多的船只,桅帆如林的模样,便尽显了此地的繁华,这阵子,一艘艘运粮船更是不断的把米谷运出湖北,运往九江,在九江的码头上交予太平军,尽管这种粮食运出都是大都督府主持的,但商贸、江航的恢复,却使得武昌慢慢的恢复了生机。

  “哎,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离开这地方……”

  眼瞧着新河码头上的船只日多,陈方南却是满面的愁容,原本的,按照他的打算是把盐货一交给这些个贼逆,他便带着少爷离开武昌这鬼地方,可谁曾想,这盐款还未到手,那边义军便是先下襄阳,再下郧阳。

  眼瞧着这“汉贼”危逼陕西,陕甘总督立即往陕鄂搭界的地方调了兵,一下便把他们的归程给断了,其实,若是要回陕西的话,不是不能回,问题是现在那里屯了兵,另一个打算自然也就难成了,所以陈方南才会这般为难,只得借着兵荒马乱的借口,一直拖到现在,以至于久久不能成行。

  “少爷,依我看,只要这义军的大军一天还在郧阳,咱们就一天别想回陕西老家!”

  陈方南之所以会这般说,完全是为了让身边的少爷相信,现在之所以不回陕西老家,并不是因为他不想回,而是回不得,是因为这路上有贼逆。

  “陈掌柜,你务必再派人去一趟,打探打探消息,只要能过去,花再多的钱都行!”

  站在船边的赵紫玉冲着陈方南吩咐道,现在每拖上一天,都有可能影响到他的另一个计划,原本她还寻思着只要船来了,便带着二夫人一同离开武昌这地方,可谁曾想那边那个坏家伙,居然派兵去打襄阳、下郧阳,若是他败了还好,可谁曾想他却赢了,赢了你便赢了就是,可偏生还在那里驻着“数万大军”。

  如此一来,这陕鄂交界之地,自然是重兵云集,纵是赵紫玉想走,也不敢就这么带着二夫人离开,若是万一在半路上消息走露的话,那人只需快马加鞭派人送上一封信去,这汉江两岸不定会有多少贼人堵截他们,到时候,怎么可能安然回到陕西老家?

  “少爷,您说,那个人该不会当真要打咱们陕西吧!”

  先前还只是帮着徒弟图谋赵家六房家业的陈方南,这会反倒是因为这个消息,而有些忐忑不安起来,原本他以为少爷是为贼人所掳,可未曾想少爷现在却是大都督府中的管家,宰相门房七品官,更何况是这贼人的大管家,若是这义军打下了陕西,自己害死了大都督府中前任大管家的消息传出去……那可真个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暂时还不会,那个人性子沉稳远非常人,他现在刚并下三府之地,若是短时间内再动攻以陕西,恐怕只会对其不利!毕竟,他同那些粤匪合流亦不过只是暂时权宜之计,若其将大军调往陕西,后方生变又能如何?”

  若是这会朱宜锋听到赵紫玉的这番话,恐怕只会惊讶于这话居然是会是从女子口中道出的话语,商场如战场,或许赵紫玉没有打过仗,可却是自幼接触生意,更何况她比其它人更清楚朱宜锋与太平军的纠葛。

  “所以,至少暂时,其绝不会对陕西动兵,不过……”

  话声稍顿,赵紫玉的眉头便是一锁,可是他无意对陕西动兵,为何又将兵勇调往北方?而不是用于防范粤匪?

  就在这时,突然,原本看似平静的新河码头上变得乱蓬蓬的,原来是一名税史在两名义军士兵的护送下来到了这里,正在码头上张贴告示。

  “……按一日五两,付以船租……”

  什么租船!

  听着码头税吏的喊声,再看着那边正张贴的告示,赵紫玉的脸色忽然一变,而陈方南更是面色煞白的喃喃道。

  “俺就知道、就知道肯定会出意外,这下可好,这下可好,这下可得如何才能回陕西老家……”

  哭丧着脸的陈方南,这会反倒是全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了,现在船被这义军给征用了,又该如何才能回陕西?

  在陈方南喃喃自语时,片刻的惊慌之后,赵紫玉却立即吩咐道。

  “这船无论如何都不能全给他们,陈掌柜,你去和那税史商量,就说咱们是大都督府请来的运盐的船帮,还要回陕西帮大都督运盐,这船万万不能收走……”

  在吩咐陈掌柜去同税吏交涉时,那边又出言安慰着船帮老大。

  “苏老大,这船是我们赵家租的,不论船出了什么事,一率都由我赵家承担……”

  虽说这话现在听起来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却总算是暂时安抚住了民心,瞧着码头上乱蓬蓬的模样,赵紫玉也知道,现在自己已经没时间再等下去了,无论如何都要尽快离开此地。

  “到底是出了什么?为什么要租船?”

  码头上的乱子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实际上在赵紫玉下船的时候,乱蓬蓬的码头便恢复了先前的平静,与先前大家想象的“强夺”不同,几乎是在租船的同时,便先把定金交给了各船,各船的老大只需凭着单据往官府取银钱便成。

  这个消息总算是让码头上的船老大、船夫的心魂一定,这船谁用都是用,现在给银子总好过过去那般强征,船老大、跑船的船夫心是静了下来,但赵紫玉却静不下心来,不过只用了半日的功夫,她还是打听到了消息——征这船是为了送太平军往襄阳。

  在得到这个消息之后,赵紫玉立即意识到这是机会!

  离开武昌的机会!

  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离开武昌,否则天知道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样的变故,于是她立即吩咐陈方南作好离开武昌的准备,一面又朝大都督府赶去。

  “现在外面都是怎么说?”

  在大都督府大堂内,看着站在面前的张森,朱宜锋开口询问道。

  “回大都督,现在外头都以为咱们征船是为了运送太平军!”

  张森的回答,让左宗棠原本略皱的眉头微微一展,“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正是他提出来的策略,借着“送”太平军的名义,征调民船,然后再借江航之便,把军队送往湖南,直捣湖南腹地。

  “不过,大都督,这会不会太冒险了,现在咱们在北方的主力尚未调回,现在直接将城外的部队调往湖南,这后方会不会太过空虚?”

  看着刚一入府,既深知大都督信任的左宗堂,李子渊便出言提醒道。出兵湖南的建议,正是能左胡两人提出,甚至不等襄阳、勋阳等地的近两万部队调回,而是直接将城外大营中主力调出,在北方的主力调回之前,若大的武昌只剩下不到三千人马可用。

  “不过只是几天罢了!”

  朱宜锋摇摇头,风险有多大,他当然很清楚,但是他同样也明白收益有多大,现在需要给清军造成一种假相——义军志在北方的假相,至于部署在鄂北的主力,现在已经开始顺江南下,只需几天的功夫,就会回到武昌,届时武昌自然谈不上空虚,眼下的后方空虚也不过只是暂时之事。

  “眼下,咱们必须要打一下时间差,现在无论是曾国藩也好、骆秉章也罢,他们都以为咱们会把注意力放在北方,再加上这上万太平军借道湖北,对他们咱们自然不敢放松,如此一来,自不可能腾出手威胁湖南,可这次,咱们就要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时间差!

  这正左宗棠整个计划的核心,实际上这个计划利用非但是太平军借道的机会作为掩饰,更重要的是要借长江舰队日行数百里的优势。

  “那大都督您……”

  瞧着意气风发的大都督,李子渊便出言问道。

  “你这次要亲率大军前往湖南?”

  “非但要亲去湖南!”

  朱宜锋的唇角微微一扬。

  “我还要亲自在岳州,会一会他曾国藩!”

  话声落下的时候,朱宜锋看着胡林翼,笑道。

  “润芝、季高,我知道你们与曾国藩相识极早,且为世交好友,不过眼下……”

  不待朱宜锋说完,胡林翼连忙起身说道。

  “大都督,臣明白,臣只希望到时候,曾涤生能够识得大局!切莫遗误自身!”

  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对于胡林翼来说,固然曾国藩是其好友,他也没有太多的选择的机会,现在都是各为其主!

  “不过润芝、季高,你们放心,曾涤生之才,本督又焉能不知,若有一丝可能,我都会尽力保全其性命!”

  这倒不只是嘴上说说,对于曾国藩这样的人才,朱宜锋自然打着能为已用便收为已用的心思,可若是不能为已所用,那便……当然,现在安抚人的话自然是要说的。

第178章 舰队(第三更,求月票)

  

  江面上汽笛声鸣响着,四艘吨位不等的西式帆船泊于江面,这些帆船无一例外都是带有蒸气机的机船,其中两艘为明轮帆船,两艘为螺旋浆帆船,它们的吨位不等,大都千余吨,小者数百吨,这只是四艘西式的商船,但此时这四艘帆船的船艉却无一例外的张悬着一面大帆的红旗。

  红旗,那是义军的标志。

  在江风的作用下,方旗尽显,可以清楚的看到旗上用汉篆书写的“汉”。这一字赤底“汉”字旗,恰好表明这四艘西式帆船的身份——军舰。

  实际上,在数月前它们还只是商船,曾属于英国或美国公司的武装商船,现在却是兴汉义军长江舰队的军舰,虽说其是由商船改进,但凭借着蒸气机以及铁制船肋带来的坚固的船体,却使得他们成为了长江上的王者。

  此时,这四艘曾驰骋大洋的“军舰”后方拖曳着十余艘沙船,而每艘沙船上都无一例外的挤满了荷枪实弹的士兵,在码头上,还有更多的士兵正在那里排着队,等待着上船,而每一艘沙船待装满士兵后,都被摇着桨划到江中,系上绳索连成一条船队。

  在正午的阳光中,朱宜锋乘小艇登上了“平涛”号军舰,在长江舰队中1272吨的“平涛”号是吨位最大的军舰,其是一艘木壳明轮炮舰,实际上它曾经只是一艘木壳明轮商船,现在它却是长江水师的“主力舰”,舰艏的两门68磅卡龙炮,更是威力惊人的存在。

  但它毕竟是一艘商船!

  踏上甲板的时候,朱宜锋可以感受到其依稀存的“商船”气息,除了舰艏的两门炮外,也就是两侧的明轮前后四门18磅加农炮,其射程远高于义军船只上使用的卡龙炮,义军其它船舶之所以使用卡龙炮,一个最为简单的原因是因为卡龙炮射程虽近,但重量较轻。但这四艘“军舰”无一例外的都是以加农炮为主。

  “什么时候可以出发?”

  面对前来列队迎接的沈明等人,朱宜锋开口询问道。

  “大都督,只待步兵上船后,就可以启程!”

  点点头,朱宜锋看到站在沈明一旁的克劳恩少校时,便冲其笑说道,

  “怎么样,克劳恩上尉,以你看来,现在舰队是否可以投入实战?”

  这位克劳恩上尉是从香港聘请的东印度公司舰队军官,其早在两年前就从东印度公司退役,随后便一直是“森克号”商船的船长,而“森克号”就是这艘“平涛号”,是连人带船一起被“买”了过来 。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他和另外五名东印度公司舰队军官作为海军讲习所的教官,向长江舰队的官长以及从文山义熟中挑选出来的一百二十名少年讲授西洋海军的基础知识,包括沈明在内的舰队军官都向其学习西洋海军战法、炮术以及航海、造船、算术、机械、测量、天文、地理和历史等知识。

  在根本意义上来说,设于汉口的海军讲习所与武昌陆军军官学校一样,都是亚洲最早的“西式军官教育机构”,但实际上,两者都是“草台架子”,就像后者除了莱纳斯之外,其它的教官都是冒险家一般。

  甚至就是克劳恩,他又岂是一名合格的教官?

  但对于朱宜锋来说,他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就像现在当船队出动时,他不得不把海军讲习所“搬到”船上,因为舰队每次出航都需那些西洋教官们的指导。

  “这只是一次训练!”

  说话时克劳恩的脸上带着不列颠式的傲慢,

  “对于他们来说,这是一次例行的训练,至于战争……”

  克劳恩摇了摇头。

  “没有三年以上的时间,你的舰队根本不可能在海上进行作战,阁下,我再一次希望你能够考虑我的要求,就是如果你想建立舰队,就必须考虑在海上,而不是在长江!他们在平静的江面上,永远无法成长为海军!”

  或许克劳恩表现的极为傲慢,但是朱宜锋却不能不承认其建议有他的道理,海军只有在大海上才能建成,至于在江上……练出来的只是水师罢了。

  “相信我,我也在考虑这个问题,但是,上尉,现在我没有其它的选择!”

  是没有办法,因为湖北地处内陆,远离大海,在没有海岸线的情况下,如何建立港口,即便是自己把他们派出去,让他们到大海上去航行,他们停泊在什么地方?万一在路上遭遇清军怎么办?

  “我明白,你需要的是一个港口,一个可以供舰队停泊的地方!”

  克劳恩耸了耸肩膀,随后他的话声稍微一顿,像是想起什么似的他,然后试探着说道。

  “如果你愿意的话,也许你可以中国之外靠近大海的地区买下一片土地,既可以作你的殖民地,也可以作为舰队的母港……”

  什么?

  克劳恩的提议让朱宜锋不由的一愣,他诧异的看着对方,询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