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之第三帝国-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英国将会出动10个中队的120架威灵顿式中型轰炸机和3个中队的36架布伦海姆远程战斗机,从伊拉克的飞机场起飞去轰炸苏联的巴库大油田和格罗兹尼大油田(此时是仅次于巴库的苏联第二大油田)。
按照计划,英法两国的轰炸机将会在1940年3月30日凌晨2点起飞,利用夜幕掩护窜入苏联领空,在日初以后到达目标地上空并且进行第一波轰炸。在飞机起飞的6个半小时后,轰炸机将返回基地补充燃料和炸弹,上午10点开始第二波空袭,下午6点半左右开始第三波空袭(这是一次夜袭,油田和石化工厂的大火将会为夜间为飞机导航)。
如果96架法国的LeO451轰炸机全部都能完成3波轰炸,那么将会有403。2吨高爆炸弹落在苏联的巴统石化城。按照英法空军的计算,这些炸弹至少肯定能让苏联最大的石油加工中心完全瘫痪。而修复的时间,将会长达12个月以上……
……
“同志们,资产阶级和地主芬兰拒绝了苏维埃联盟的好意,这表明芬兰反动统治集团将会充当英法帝国主义集团入侵苏联的走狗。这是苏联和全世界劳动人民所不能容忍的!”
苏联慈父领袖斯大林这个时候还不知道英法帝国主义很快就要轰炸苏联了。他此刻正在克里姆林宫主持政Z局会议,讨论解放芬兰的问题。
解放西白俄罗斯和右岸乌克兰的战争,虽然持续的时间比想象当中要长,但总的来说工农红军的表现还行。红军的快速集群在开阔地形上推进的速度很快,但是攻打坚固要塞和严密设防的大城市的能力不足。
但是最后还是打下了基辅、文尼察、熬德萨和布列斯特,消灭了超过100万波兰和乌克兰反动军队,抓获了40多万俘虏——其中大部分人会得到劳动改造的机会,大约10万名军官、士官和士兵中的顽固分子则被关押摩棱斯克以西约19公里的卡廷战俘营……
这样的战绩如果没有德国12天打败波兰做对比,绝对够得上伟大了。因此慈父领袖最后并没有为难前线打仗的将领,还给不少人升官发勋章。
然后,苏联慈父领袖就将注意力转向了芬兰。作为在二月革命后从俄罗斯分裂出去的国家,芬兰人民已经在水深火热中苦苦挣扎了二十年,现在是时候解放他们了。
斯大林加重语气说:“因此我建议工农红军立即采取断然措施,以武力解放芬兰全境!”
“同意!”“我同意!”“同意!”“……”
前来参加会议的政Z局委员又一次一致同意了斯大林的建议。
第338章炸翻友谊的小船
由于开战以来,德国飞机就没有到英国的大城市上空扔过炸弹,所以唐宁街10号外面显得非常安宁,没有高高仰起炮管的高射炮,也没有拴着防空气球的军用卡车(用卡车拴气球是为了方便移动),只有一个戴头盔的警察在早晨的阳光下来回踱步。英军中东战区空军司令亚瑟。特德上将从汽车上下来,看见这一幕就想起了战争爆发前的和平岁月。现在除了不时从海上传来的可怕消息和越来越紧张的物资配给,在大不列颠就再也感受不到一丝火药味儿了。
亚瑟。特德冲那个手无寸铁的伦敦警察笑了一笑,然后就快步走进了英国首相官邸。陪同他一起抵达的是个空军司令部的上校,那位上校把他介绍给一位穿着礼服的男秘书,然后就自己离开了。秘书带着他上了挂着人物画像的宽阔楼梯,在画像中一位位帝国鼎盛时代的首相的目光注视下上了二楼,然后再一间陈设着讲究的古老家具和极好的油画的大房间里见到了首相病怏怏的首相张伯伦和精神焕发的海军大臣丘吉尔,以及航空大臣霍华德。金斯利。伍德和皇家空军参谋长纽沃尔上将。
特德到来的时候,屋子里的几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讨论着什么,丘吉尔看见特德,就用夹着雪茄烟的手招呼他:“亚瑟,你可来了,快过来,坐下说吧。”
“首相阁下,大臣阁下,上将。”亚瑟。特德给屋子里的人分别行了军礼,然后才坐在了一张空着的椅子上。
“怎么样?在中东的日子还算悠闲吧?”丘吉尔半开玩笑地发问。
“闲的发慌,”亚瑟。特德苦笑着说,“每天无所事事。”
成立中东战区的目的就是为了防备意大利和苏联,现在这两国都还算“老实”,中东战区自然没有什么事情了。
首相张伯伦说:“那你现在可有事儿干了!战时内阁决定实行‘长矛行动’了!”
“什么?”亚瑟。特德怔了一下。
“怎么?”空军大臣霍华德。金斯利看着特德,“亚瑟,没有信心完成任务?”
“当然能完成!”亚瑟。特德说,“只是觉得有些突然……”
“长矛行动”就是轰炸巴库、格罗兹尼和巴统产油区行动的代号。英国中东战区空军司令部从去年开始就秘密筹划,一切准备早就做好了。
可是即便负责具体策划此事的特德和驻叙利亚的法国空军司令朱诺两人看来,“长矛行动”的风险太大,是不大可能真的实行的。
“拨给你10个中队的威灵顿轰炸机和3个中队的布伦海姆远程战斗机,”空军参谋长纽沃尔上将说,“亚瑟,你能完成炸毁巴库油田和格罗兹尼油田的任务吗?”
“一定完成任务!”亚瑟。特德回答。其实他完不成摧毁油田的任务,因为油田的钻井机分布区域是很广的,靠一百多架威灵顿轰炸机根本炸不过来。但是这个时期的军事将领们都普遍高估战略轰炸的威力,特德也不例外。
“可是大英帝国需要这次任务失败!”丘吉尔突然淡淡地插话。
“啊,失败?”亚瑟。特德实在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大臣,您的意思是……”
“轰炸行动失败,”空军参谋长纽沃尔上将解释说,“轰炸机群起飞后迷路,没有找到去苏联的方向或者被土耳其空军拦截……‘长矛行动’只是获得了土耳其的默许,理论上还是侵犯土耳其中立的行为,被拦截也是很正常的,对吗?”
“不进入苏联领空?”亚瑟。特德还是不明白,“那样轰炸任务有何意义?”
“我们因故未能进入苏联领空并不等于法国人也未能进入啊。”丘吉尔吸了口烟,笑道,“96架LeO451轰炸机能摧毁巴统的炼油厂吗?”
“这没有问题,”亚瑟。特德回答,“炼油厂里到处都易燃易爆物品,随便扔几个炸弹都会造成灾难,何况出动96架轰炸机。可是……摧毁了巴统的炼油厂,德国人照样可以从苏联得到石油啊。”
是啊,被炸毁的又不是德国的炼油厂,这样的行动仿佛对打败德国毫无益处,唯一的作用就是激怒斯大林。
空军参谋长纽沃尔上将说:“我们经过周密的调查和精心的测算得出结论,由巴库和格罗兹尼油田生产出的石油,约50%是由巴统的炼油厂加工,加工量占到了苏联国内石油加工量的75%。也就是说,巴统的炼油厂一旦被炸毁,苏联在短期内就会陷入至少12个月的石油制品匮乏期。而德国并没有富裕的炼油产能可以帮助苏联!”
根据英国情报部门的估计,德国的年石油加工能力不会超过1000万吨(实际上只有600万吨),满足国内需求虽然没有问题,但是不可能向苏联供应成品油。如果德国这么干,那德国自己的油料供应就会陷入困难了。
也就是说。一旦巴统炼油厂被炸毁,苏联国内很快就会陷入成品油供应短缺。这对正在打仗,而且在另外一个方向(远东)受到日本威胁的苏联而言,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而德国一旦无力供油,那么整个世界上还有谁有这样的石油加工能力呢?
答案就是:美国、英国和法国!
而苏联能够求助的也只有美国这个超级工业大国,这样斯大林也就不得不服从罗斯福的意志,减少甚至停止对德国的石油供应了——大英帝国发起这场近乎盲动的冒险的逻辑,也就在于此了。
……
“元帅,刚刚收到中东的情报,法国人将至少80架LeO451型轰炸机调往了叙利亚。”总参军事情报处长兼战略欺骗局局长盖伦上校走进了赫斯曼的办公室,还给他带来了让人吃惊的消息。
因为在中东的犹太人中有一定的基础,而且还一直惦记着中东大油田。赫斯曼很早就命令卡纳里斯在中东布设情报网了,因此法国空军的96架LeO451轰炸机刚刚飞抵,就被德国中央保卫总局给侦察到了。
“他们又把飞机调往中东了?他们这是……”赫斯曼看了看盖伦上校,皱眉问,“这种LeO451轰炸机的航程是多少?”
“最大航程是2900公里,”盖伦回答,“作战半径估计在1000公里以上。”
这是一款非常不错的中型轰炸机,速度快(480公里平飞时速),航程大,升限高,而且自卫火力也不弱。是法国航空进行夜间骚扰轰炸的利器。现在居然一次调了那么多去中东,显然是有重要任务要执行的。
“他们要轰炸巴库油田?”赫斯曼自言自语地说,“如果真是这样,我们倒是可以期待一下!”
“元帅,他们不会真的那么干吧?”
“是啊,这也太疯狂了吧?”
空军总司令凯塞林和海军总司令雷德尔这时都在赫斯曼的办公室里面。他们两人是为了“挥镰行动”和“解放者计划”的开始日期来和赫斯曼商量的——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都将在这两个行动中扮演重要角色。而且“解放者行动”还涉及到海军航空兵转场******的问题(******距离法国地中海舰队母港土伦只有280公里)。
两人对英法会轰炸苏联产油区的事情都表示难以置信。
“如果是真的呢?”赫斯曼反问了一句,“两位,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苏联会向英法宣战?”凯塞林问。
“毫无疑问!”雷德尔说着又摇摇头,“但英法不会那么疯狂的,那样干对他们有什么好处?他们为什么要那样干?”
赫斯曼瞧了眼雷德尔,笑了笑说:“大概是你的潜水艇把他们逼急了吧?马上就4月份了,北大西洋不但有好天气,北极还有极昼。如果两艘‘俾斯麦’和两艘‘塞德利兹’在7月或8月出击,英国佬的航线又得告急了。”
“元帅,不是告急,而是可以完全切断!”雷德尔还是没有放弃用战列舰破交的打算。“有两艘‘俾斯麦’在,就算遇上‘胡德’号也没有什么好怕的。”
赫斯曼笑了笑,不置可否。历史上一艘俾斯麦号就把胡德号干翻了,现在再加上提尔皮茨号再加两条航母,恐怕连亲王号也能一起打沉……如果英国人在下半年能有一艘乔治五世国王级服役的话。
“在征服中东前不考虑占领英国本土!”赫斯曼淡淡地道,“地中海和中东才是决胜的关键!为此海军要做好在2个月内接管法国海军主要舰艇的准备。”
接着赫斯曼又斟酌着说:“我们发起行动的日期定在4月15日……再给英法20天时间。盖伦上校,你再弄几部费雷娜雷达去巴统,走多瑙河黑海路线。”
“明白了,元帅。”盖伦上校点了下头。他知道赫斯曼是在给战略欺骗局下命令,不会把真的雷达运去巴统,但是英法会得到巴统将会部署德国雷达的情报。
这会促使他们立即展开行动。
第339章帝国主义亡苏之心不死
苏联的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下属的阿扎尔自治共和国(相当于州)的第一书记兼巴统********,名叫叶菲莫夫。彼得罗维奇。谢洛夫。
他其实是赫斯曼的一个老相识,在俄国八月革命后给化名“安东诺夫”的赫斯曼当过一阵子马夫,后来又被组织上委派,在俄德经济促进公司任职。后来又被派到黑海之滨的巴统参与石油城的建设,现在是阿扎尔自治共和国第一书记兼巴统********。
对一个二月革命前就参加布尔什维克党的老同志,而且是没有被内务人民委员部抓捕过的老同志来说,现在只混到相当于加盟共和国州委书记的级别,官运实在也不算好。不过他对现在的际遇却是非常满意的,一个“州委书记”比上是不足,但比下还是非常有余的……许多和他同时代参加革命的同志,现在大都已经家破人亡,而他却和心爱的妻子和儿子快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还是阿扎尔自治共和国这片富庶之地的土沙皇,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想想几年前贝利亚同志担任格鲁吉亚布尔什维克党第一书记的时候,格鲁吉亚党代表大会的664名代表中的425人遭到逮捕,在格鲁吉亚这里,和谢洛夫同时代的老布尔什维克几乎一扫而光!而谢洛夫在那些日子里也时刻做好了被捕的准备,每天都要妻子叶莲那依依不舍的“诀别”,那可是个难得的美人啊,一想到她也有可能会在西伯利亚或是别的地方的劳改营里度过余生,谢洛夫就觉得非常对不起这个比他小了近15岁的妻子……
当然,谢洛夫并不觉得自己是无辜的。他是真的有罪,他对不起党和人民。他在外贸系统工作时曾经多次收受德国资本家的礼品(这都是赫斯曼的那个犹太买办古辛斯基干的好事),还在里加过了一段时间腐化堕落的生活!
所以在格鲁吉亚大清洗开始后不久,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过(他认为自己的罪过肯定已经被人揭发了),他主动给贝利亚写了认罪悔过书,顺便还揭发了另一个和他一样腐败的外贸系统高级干部娜塔莉。列辛斯卡雅。
这个女人比他还要贪,在里加收受礼物,还挥霍无度,甚至利用职务之便跑到巴黎、伦敦去消费——他当然不知道娜塔莉。列辛斯卡雅早就叛变革命了。
可是让谢洛夫同志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悔过书好像石沉大海,贝利亚和格鲁吉亚内务部门的领导人仿佛忘记了有他这么一个坏人存在。直到大清洗基本结束,都没有人来抓他。
虽然没有人来抓,但是谢洛夫却落下了心神不宁和常做恶梦的毛病,经常会在梦里听见有人用力敲门。
咚咚咚,咚咚咚……
躺在床上的谢洛夫耳边又响起了熟悉的敲门声。一定又是在做梦,谢洛夫躺在床上想。
突然他又感到妻子叶莲娜在推他,还在大喊:“叶菲莫夫,叶菲莫夫!有人在敲门……”
谢洛夫猛地睁开眼睛,他真的听见用力拍打房门的声音——不是他卧室的房门,而是一楼的大门(他是自治共和国的第一书记,当然住着霹雳的小楼)。隐约还听见内务人民委员部阿扎尔地方局局长马丁诺夫的粗嗓门。
“谢洛夫同志,谢洛夫同志,快开门,出大事啦!”
完了,被捕了……谢洛夫心头顿时一沉,然后叹了口气,对身边的妻子说:“叶莲娜,把那个包给我拿过来……”
“那个包”,这个时期很多苏联布尔什维克党的干部都有这样的准备。这就是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叶莲娜也是见过世面的女人,当下也没嚎啕大哭,只是含着眼泪先帮丈夫穿上衣服,然后又将一个大皮箱交给丈夫谢洛夫,还和他吻别——虽然是老夫少妻,而且两人的模样也不般配,但是他们的感情是很好的。
拎着个大皮箱的谢洛夫独自下楼,楼下的房门却已经打开了,是谢洛夫家的工作人员(仆人)被吵醒(现在是早上6点不到)后来开门的。
“书记同志……你拿个皮箱干什么?要出门吗?”年纪比谢洛夫小了10岁,毕业于捷尔任斯基专科学校的马丁诺夫是个高大的汉子,这个时候已经全副戎装,头上戴着蓝帽子,腰里系着武装带,武装带上还有枪套!
看上去就是来抓捕自己这个反革命贪分子的。
谢洛夫苦笑了一声:“马丁诺夫同志,你是来逮捕我的吧?”
“逮捕?”马丁诺夫愣了愣,然后跺了下脚,“谢洛夫同志,您开什么玩笑?我怎么会来逮捕您?”
不是逮捕?谢洛夫还在发愣,马丁诺夫已经跳着脚冲上来拉着谢洛夫就往外走。
“出大事了!书记同志,帝国主义打过来啦!”
“什么?什么?谁打过来了?”谢洛夫听到马丁诺夫的话更糊涂了。
“土耳其!”马丁诺夫咬着牙说,“土耳其帝国主义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啦!刚才边防军(也是内务人民委员部管的)的同志打电话给我,说发现大批土耳其飞机越境!我给你打电话但是没有人接,就直接过来了(两人是邻居)。”
土耳其进攻苏联?这怎么可能?
谢洛夫真一头雾水的时候,一阵连着一阵的爆炸声突然就传了过来。
“这是……”谢洛夫连忙扔了皮箱,飞也似的跑出了自己的小楼,然后在院子里四下张望了一番,只看见西面刚刚方亮的天空已经被火光映得通红,不时还有巨大的火球扬起,伴随着轰隆隆的巨响,地面都随之颤抖。隐隐约约,在一片火光照亮的天空中,还能看见一队队不知道是哪国的小飞机在高空盘旋……
“炼油厂!是炼油厂被炸了!真的被炸了……”谢洛夫大声喊着,脸上全是难以置信的表情。
土耳其帝国主义居然丧心病狂到了这种地步,居然敢轰炸苏联!看来斯大林同志的判断是正确的,苏联越是接近GC主义,阶级斗争形势就越激化,因为帝国主义灭亡苏联之心不死啊!
……
“什么?巴统遭到了轰炸?”斯大林是在吃早饭的时候接到伏罗希洛夫打来报告巴统遭到轰炸的电话的,“是英法的飞机?巴库和格罗兹尼有没有挨着?”
斯大林还没有糊涂到以为是土耳其的飞机炸了巴统。实际上他早在去年就从红军情报局得到“英法可能轰炸巴库、格罗兹尼和巴统产油区”的报告。之后他还下令给红空军,调集了300多架战斗机(都是过时的伊16和伊153)和三个高炮团,分别驻扎巴库、格罗兹尼和巴统。还让人在苏联和土耳其边境部署了最新发明的雷达。
电话里面伏罗希洛夫的声音又急又快,“总书记同志,目前只有巴统报告遭到了轰炸,巴库和格罗兹尼没有遭到轰炸。”
“哦,”斯大林点点头,“巴统情况怎么样?”
“巴统遭到了大约100架敌机的突然袭击,时间是今天早上6点,我方的边防军的雷达站及时发现了来犯之敌,但是驻扎巴统的伊16和伊153都来不及起飞(此时苏联使用的RUS1雷达的探测距离不足,只有30多公里),所以……巴统炼油厂遭受了比较严重的损失!”
“比较严重的损失?”斯大林的脸色顿时就阴了下来,“怎么会这样?不是有高射炮吗?有没有击落敌机?”
“击落了一架,看残骸上的标志是法国飞机……”
“只有一架?”斯大林有些恼怒,“整整一个高炮团,就打下一架敌机?”
“只有一架。”伏罗希洛夫说。
斯大林皱着眉头,“那么战斗机呢?起飞了吗?”
“起飞了27架伊16和19架伊153,但是……”
“但是什么?”斯大林沉着声问。
“这些敌机迅速拉升了高度,我们的伊16和伊153够不着。”
此时苏联的雅克1和米格1都还没有投产,只有少量的拉格3交付了红空军,但都被用来对付芬兰空军了。所以放在高加索山一带的只有老式的伊16和伊153,这两种飞机的性能过于落后,而且都没有封闭机舱,所以升限不高,扔完炸弹的LeO451轰炸机拉起高度,就大摇大摆走了。
“够不着?”斯大林的脸色一下铁青起来,“那岂不是说他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吗?”
“这个……”伏罗希洛夫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因为苏德航空工业合作在几年前中断,所以苏联新型战斗机的研发工作都受到了影响,因此就从几年前的领先变成了现在的落后……
“巴统炼油厂的情况怎么样?”斯大林这时突然想起巴统石化城是苏联最重要的石油加工中心,“损失到底多大?生产会不会受影响?”
第340章社会主义不宣战
苏联的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下属的阿扎尔自治共和国(相当于州)的第一书记兼巴统********,名叫叶菲莫夫。彼得罗维奇。谢洛夫。
他其实是赫斯曼的一个老相识,在俄国八月革命后给化名“安东诺夫”的赫斯曼当过一阵子马夫,后来又被组织上委派,在俄德经济促进公司任职。后来又被派到黑海之滨的巴统参与石油城的建设,现在是阿扎尔自治共和国第一书记兼巴统********。
对一个二月革命前就参加布尔什维克党的老同志,而且是没有被内务人民委员部抓捕过的老同志来说,现在只混到相当于加盟共和国州委书记的级别,官运实在也不算好。不过他对现在的际遇却是非常满意的,一个“州委书记”比上是不足,但比下还是非常有余的……许多和他同时代参加革命的同志,现在大都已经家破人亡,而他却和心爱的妻子和儿子快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还是阿扎尔自治共和国这片富庶之地的土沙皇,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想想几年前贝利亚同志担任格鲁吉亚布尔什维克党第一书记的时候,格鲁吉亚党代表大会的664名代表中的425人遭到逮捕,在格鲁吉亚这里,和谢洛夫同时代的老布尔什维克几乎一扫而光!而谢洛夫在那些日子里也时刻做好了被捕的准备,每天都要妻子叶莲那依依不舍的“诀别”,那可是个难得的美人啊,一想到她也有可能会在西伯利亚或是别的地方的劳改营里度过余生,谢洛夫就觉得非常对不起这个比他小了近15岁的妻子……
当然,谢洛夫并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