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乡人家-第3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初下楼,站在最后二级楼梯上,居高临下、面无表情地盯着脚底下刚醒转的谢天良,问:“怎么回事?”

当然不是问谢天良,而是问一旁的方制。

方制会意,连说带骂,将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他气坏了,他这边还没来得及动手呢,谢天良倒先下手了,真是可忍孰不可忍,都瞧着方家要被抄了,来落井下石吗?

周围人也都七嘴八舌地说,他们亲眼见谢天良调戏郭姑娘。

方初心里有数了:虽然是巧儿给谢天良使绊子,也是谢天良先主动撩拨巧儿。目的,当然是试探他和清哑的反应。

他对谢天良冷笑道:“谢家正受审呢。谢明义和谢吟月还关在大牢里。谁给你的胆量当众欺负郭姑娘?”

谢天良鼻子撞断了,头脑一片昏沉,哪能回答。

恰好如意楼掌柜赶来,方初便问:“他和谁一起来的?”

掌柜陪着笑脸,张张嘴,要说不敢说。

他想了想,才小心道:“方少爷,这人摔成这样,还是先送去诊治吧,不然闹出人命来不好。”

方初断然道:“这怎么行!出了人命,仵作还要来现场验尸呢。”

掌柜的听了心抽抽,想这人还没死呢,就验尸?

这方大少爷嘴够毒的。

却听方初对小豆子吩咐道:“你马上叫人去医馆请大夫来。多跑几家,多请几位。再命人去京都府衙报案,请知府大人来现场,就说如意楼出了人命案。”

小豆子答应一声,转头就往外跑。

********

朋友们早上好!今天应该还是限免的。巧儿说,她一个大姑娘家家的,当众跌了个屁股墩,你们还不投月票和推荐票安慰她么?

第922章 死逼

掌柜的急得拦道:“方少爷,人还没死……”

他强烈怀疑方初是故意的。

这么耽搁下去,谢天良真死了,可就真成了命案了。

方初打断他道:“他这个样子不能搬动,叫大夫来才是正理。再说,你把人送走了,还验什么?一转头,说不定外面传出消息:说郭织女嚣张狂妄,纵容侄女暴打弱男子,那谢天良被打得塌鼻子歪嘴。到时候我们要如何分说?”

掌柜的张张嘴,欲说还休。

那宝蓝少年哈一声先笑起来,众人接着都轰然大笑。

方初抱拳对众人道:“还请各位帮帮忙,莫要离开,为刚才的事做个见证。方某不胜感激。”

宝蓝少年道:“当仁不让!”

众人也都七嘴八舌说应该的。

方初谢了,又命小黑子:“去天字五号房请几位爷下来。”

小黑子忙道:“是。”遂上楼去了。

天字五号雅间内,那短须男子见方初如此强硬,且安排有条不紊,引得在场民心都偏向方家,不敢露面,急忙道:“走!”

长身而起,率先离去。

小黑子扑了个空回来。

方初冷笑道:“不敢露面?”

整个大堂都安静下来,众人才意识到:这不是一出简单的纨绔公子调*戏姑娘的纠纷,里面水深着呢,涉及郭织女和方家谢家,涉及锦商和朝廷大员,事关革新和谋反,有旧仇,有新怨。

谢天良背后肯定有人指使。

当下众人心思各异,有的站在那看热闹,有的回座去喝酒吃饭,只苦了谢天良,摔得七死八活,也没人扶,又挣扎不起。

他那鼻血就滴滴答答一直流,流了黑乎乎一摊。

掌柜的也不敢上前扶,也不敢给他药。

一位老大夫先到,当场给谢天良诊治。

诊罢,方初问:“可有性命危险?”

大夫摇头道:“无碍。就是这鼻梁断了,往后恐怕就歪了。”

方初道:“这个可影响性命?”

大夫摇头道:“不影响。”

一面起身,提笔开药方。

药方开好了,递给方初。

方初抖抖那方子,继续问:“吃这药,真不会有性命危险吗?”

那大夫来了就给谢天良诊治,并不了解内情,还以为方初是伤者亲人呢,听见他几次三番问自己,仿佛不信任自己的医术,气得吹胡子瞪眼道:“只要他好好调养,死不了!除非他自己不珍惜身子,不按医嘱吩咐调养,那老朽就没法子了。”

方初抱拳道:“如此,谢老大人。”

一面吩咐方利奉上丰厚酬金,请他坐等片刻。

跟着,又有几家大夫赶来,都给谢天良诊治了。

方初不厌其烦地对他们问了同样的话,也请开了方子。

这阵仗,仿佛谢天良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满京城的大夫都来给他会诊,都证明他除了歪鼻子,不会有其他后遗症。

最后,京都府衙的孙知府率捕头衙役匆匆赶来了,一进门就喝问:“死者在哪?系何方人氏?因何事斗殴致死?为何不将众人驱散?”

皇城根下出了人命案,他能不心急如焚么。

如意楼的掌柜面色精彩极了,忙指向楼梯口,“回大老爷话,在那儿。还……还有气儿!”说完,一缩脖子闪开了。

然后,方初就忙了:一面命方制向孙知府回禀案情,一面请如意楼掌柜和大堂来客作证录口供、摁手印;然后请众位大夫作证,出示所开的方子,也录口供、摁手印;最后命人请清哑和巧儿下来,说巧儿摔伤了足踝,有大夫作证。

那大夫是济世堂的,济世堂是仁王府开的。

明阳子出身仁王府,是清哑的师傅。

于是,给巧儿看脚的大夫都诊断她伤了筋。

方初就像自己审案一样,一条条审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有人证物证齐备,不用孙知府费一点精神,也没费一点口舌。

清哑问孙知府:“大人,此案该如何判?”

孙知府可不敢在她面前摆架子,见了她反对她躬身施礼。

他心下为难:这京都府衙的知府看着风光,可不好做。在京城大街上,一竿子扫过去,没准就扫中一个皇亲国戚,或者王公侯伯爵,或者内阁阁老、朝廷大员的家人。原先他在地方任官,也积攒了些好口碑;来京城混了两年,愣是磨平了棱角。不管大案小案,想要秉公办理,那也要能办得下去才行。

今天这案子,看着简单,谁知背后牵扯些什么人?

若是糊里糊涂得罪了人,那时断难转圜。

为保稳妥,还是先不急,回去弄清楚再判。

于是他赔笑道:“此案已大致清楚。只是还有些……”

随着他说,清哑眼神冷了下来。

她静静地问:“大人也觉得方家要抄了?”

孙知府愣了下,便急摆手道:“没有。本官从未听见这话。”

清哑又问:“以大人的经验,谢天良这情形该怎么判?”

孙知府作思索状,道:“这个……呃……”

清哑道:“大人不会说,他摔了一跤,就不用判了吧?”

孙知府忙道:“当然不是。”

清哑又问:“那这案子很复杂吗?”

孙知府道:“不复杂。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

清哑又问:“那大人还有什么疑问?”

——还是你蠢笨无能?

孙知府被她逼得无路可逃,干笑道:“这个嘛……呃……本官……”

清哑道:“大人有什么疑问,现在就问。所有当事人和证人都在这。等回去,想找人就没这么方便了。”

孙知府点头道:“郭织女说的是。”

看来今天不判不行了。

这时方初插道:“在下想起来了,是有个疑问:这谢天良刚才不是一个人来的,是和几位爷一起来的。谢家正被大理寺和刑部联合审问,谢天良的父亲和姐姐还关在牢里,他居然有胆来欺辱郭姑娘,说背后没有人指使怂恿,在下是不信的。大人先不急着判也好,回去下令彻查,一定要揪出幕后主使,是否和谢家有勾结。”

他盯着孙知府,眼露讥讽——这浑水你趟得起吗?

********

两口子双剑合璧逼知府!

第923章 性命担保

清哑也冷冷道:“我要进宫见太皇太后。”

她愤怒之极。

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她早就领略了。只是如今郭家非比从前,谢天良怎么还敢欺负巧儿?谢明义竟敢在堂上攀扯方初,和人勾结陷害方家,谢家凭的什么底气?

今天,她哪怕告御状,也要惩治谢天良。

孙知府激灵一下,终于醒过神,慌了。

他糊涂了,眼前这人就不是他能得罪的。

还有,谢天良背后什么人,他干嘛多事去管?

谢家如今自身难保,背后纵然有人,也是来趁火打劫的,而不是为谢家撑腰的,若不然,谢天良摔成这样,那人也不会连面也不露就跑了,可见也不想和方家郭织女对上。

把这当做一件普通案件结案,才最明智。

真揪出幕后主使人,他恐怕就要遭池鱼之殃了。

方初只想针对谢天良,也不想扯太多,因为谢天良背后的人肯定不是凭这件小事能搬倒的,是自己糊涂想拖延,方初才讥讽他自不量力。

想罢,孙知府摆出严正神情,道:“不论谢天良背后有什么人撑腰,朗朗乾坤、天子脚下,他胆敢公然调*戏郭织女的侄女,如此狂妄不可一世,本官绝不轻饶!”

方初问:“大人现在就能判?没有疑问了?”

孙知府面不改色道:“能判。案情已经明了。”

方初道:“大人断案如神,不到一个时辰就解决一桩案子,可谓迅捷神速,公正廉明,不愧是天子脚下的父母官。”

饶是孙知府脸皮厚,听了这话也有些脸作烧。

不过,他顾不得了,一心想结了这案子。

他便对大堂高声道:“谢天良光天化日之下调——”说到这顿了下,又改口道——“企图对郭姑娘非礼,结果自食恶果,摔断了鼻梁。本官判谢天良徒刑两年……”

清哑轻蹙秀眉,问:“就两年?”

孙知府急忙补充道:“杖一百!”

他一心想平息郭织女和方初怒火,也就不顾谢天良死活了。

清哑不太熟悉律法,便看向方初。

方初微微点头,示意这样可以了。

谢天良已经清醒过来,闻言气得发昏,嘶声喊道:“是那丫头狡猾,害得我摔倒。她是故意的!”

方初冷笑对众人道:“如何?若非请了大人来现场查问,过后这黑白就颠倒了。好在众目睽睽,任他如何巧言,也难掩盖真相。”

众人都道幸亏他有先见之明,都骂谢天良。

方制气得上前踢了他一脚,道:“无耻之徒!”

方初忙拦住他,不许他踢。

清哑对孙知府道:“谢大人公正。”

孙知府忙赔笑道:“织女无需称谢。这是本官分内事。”

方初则问:“大人,这谢天良经几位大夫诊治,都说没有性命之忧,若他自己调养不好,或者其他缘故死了,与我们无关吧?”

说得谢天良好像活不多久一样。

孙知府和众人都听得心惊不已。

但他不得不强笑道:“自然无关。”

方初淡笑道:“那我们就放心了。告辞!”

又向掌柜和众客人称谢一番,才携清哑从容离去。



接下来几天,幽篁馆又门庭若市。

如许翰林等丹青妙手每日都要来此待上一天或半天;又有各家抽借来的绣娘和针线好手住在馆内日夜忙碌;送各种衣料的更是络绎不绝,严家、韩家、甚至那些不大出名的锦商也往这送。

还有木匠,在后罩房又是刨又是锯。

清哑、严未央和巧儿更忙得团团转。

各方势力见方家毫不担忧困境,都诧异不已,都猜想郭织女又在钻研什么新的东西,想再立大功,挽救方家。

九月十六,玄武王和方氏勾结、拥兵自重一案由三司会审。

审问地点在大理寺。

方初踏入“明镜高悬”的公堂,锐眼一扫,见上方除了三位大人,还有一位穿栗黑色袞龙袍白须威严王爷,大马金刀地坐在右侧。

玄武王正驻守北方玄武关,这是玄武老王爷。

正中坐的是左都御史蒋志浩大人,内阁阁臣之一,当年曾奉旨下江南复审江明辉一案;左边乃刑部尚书王大人,曾下江南审理妖孽案;右边是大理寺正卿,乃蔡铭大伯父蔡大人。

方初逐一按礼拜见后,蒋志浩命他退到一旁。

接着,一一传讯西北禁军指挥使章明等,共十几个证人。

除章明还在西北军,其他人有些转入京城虎禁卫,有些调入龙禁卫,也有因伤回家,但都是在西北禁军待过的军汉。

他们都证实:至德十五、十六年,西北军饷被克扣,西北禁军哗变闹事,隔了两三天后,上面才补发军饷,平息众怒。

经计算,两年克扣的军饷合计有五十多万两白银。

章明证实,至德十五年方瀚海去安国边贸,在玄武关的玄武王府逗留一夜,留下四辆货车,次日上面便补发了军饷。

章明说,他亲眼看见王爷亲军从货车上往下搬运银两。

还有两军士看见老玄武王亲送方瀚海出关,对他抱拳感谢。

还有人证明:至德十六年九月,方瀚海来京城,前往玄武王府拜访;次日,王世子便启程亲赴玄武关。

章明等证实:王世子赶到之日,西北禁军克扣的军饷立即补发。

……

至德十五、十六年,老王爷还在玄武关镇守,世子是现在的王爷。

蒋志浩大人转向老王爷,神情严正地问:“老王爷,可有此事?”

老王爷看了方初一眼,点头道:“确有此事。”

蒋志浩大人眼神一缩,一丝复杂情绪一闪而逝。

他飞快敛去,又转向方初,问:“方少爷可知此事?”

方初不答反问:“大人,可否容小人问他们几句?”

他指向章明等几个人。

蒋志浩点头道:“准。”

方初便挨个问他们,当真看见货车了?

章明斩钉截铁答道:“当真看见了!”

方初又问:“你怎么就能确定是方家的银子?”

章明道:“那是显而易见的。”

接着,他将货车何时进玄武关,何时进玄武王府,何时卸货,何时补发军饷……分析的丝丝入扣,一毫不差。

末了他道:“小人敢以性命担保,那是方家的银子。”

方初又反复询问其他几人,他们也都以性命担保。

********

嘿嘿,你们能猜到下章会有什么出乎意料的结局吗?

第924章 讨债

方初便对上道:“大人,小人问完了。”

蒋志浩便发问:“你当年已经执掌方家少东一职,你父亲可曾告诉你:方家支援西北军饷一事?”

方初点头道:“方家确曾借银给西北军。”

话音一落,公堂上静了下来。

三为主审大人都面露不忍和失落。

章明等人则满脸得意,满眼兴奋。

蒋志浩大人道:“如此,至德十五、十六年,方家支援西北军军饷一事属实……你等签字画押。”

文书起身,将口供给老王爷、方初等人签字画押。

方初挥笔写下名字,将笔一丢,抬起头。

堂上三位大人只觉他双目迸出犀利光芒,精神陡然焕发,与之前神态大不相同,不觉一怔,不知他要说什么。

方初昂然问道:“大人,方家借钱给西北军补充军饷是否确实?”

蒋志浩大人回道:“经审问,确实。”

方初问道:“小人请问大人:欠债还钱,是否天经地义?”

蒋大人蓦然瞪大眼睛,嘴里丝毫不缓,坚定道:“天经地义!”

方初再问:“那方家借给西北军的五十多万两白银,大人是否该判归还?我方家可不想花了银子还落个心存不轨的下场,定要收回这笔银两。还请大人发个文书,让小人去户部讨债。”

蒋大人一滞,竟然不知如何应对。

自他为官以来,还从未遇见过这等翻转局面。

他这样,王大人和蔡大人也都懵了。

章明等人更是目瞪口呆,几乎以为方初疯了。

一时间,公堂上下寂静无声、落针可闻。

只有老玄武王神情不变,淡淡道:“是该还了。五十多万两,连本带息,可不是个小数目。虽说是本王出面借的,银子却都发出去了,本王可没落下一分好处。所以,这笔债该由户部归还。”

几位大人互相看看,面色凝重,不知如何是好。

方初见他们不吭声,逼问道:“蒋大人一向刚正不阿,难道徒有虚名?王大人更是盛名在外,蔡大人与小人还是七弯八拐的亲戚。今日,三位大人竟无一个能为小人主持公道?这堂上‘明镜高悬’四字,难道是挂着做样子的吗?”

蒋大人深吸一口气,道:“方初,本官与二位大人奉命审理的是玄武王拥兵自重一案。若方家真支援玄武王军饷,便有勾结嫌疑。”

方初问:“那大人现在能据此判定方家的罪吗?”

蒋大人道:“不能。”

方初道:“那便先还钱!这银子是我方家借给西北军的。现有借据在此。”说着,手一翻,从袖中挑出一发黄信封,奉上。

衙役上前接过来,双手捧到蒋大人案上。

蒋大人从信封内掏出两张信笺,展开其中一张观看,黑纸白字,明明白白写着借银二十多万两;再看下面一张,也是二十多万两,都盖有玄武王私印和西北军的帅印——玄武令。

蒋大人暗道侥幸,幸亏刚才没有咬定说他是无偿支援西北军饷,不能算借,谁知他还有借据没拿出来呢。

蒋大人扬起借据问老王爷:“王爷,这借据可是王爷亲笔?”

一面将借据交给坐在右边的蔡大人,递给老王爷观看。

老王爷接过去看后,点头道:“正是本王亲笔。”

说罢将借据又递给蔡大人。

蒋大人浓眉紧蹙,问道:“既然是借,这么多年为何不提还?”

方初道:“大人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废太子当年一手遮天,欺上瞒下那么多年,受害者并不止西北军。老王爷为了稳定军心,借了银两发军饷,也是无奈之举。若能讨还,直接向朝廷要求补发就是了,何必费事向方家借?”

老王爷也道:“这借据就是个幌子,本王没想到能还。本王咬牙替废太子补了这漏子,也曾向先皇弹劾废太子,无奈……”

他没有说下去,几位大人却都心中有数。

先皇对废太子一忍再忍,岂止这一件事!

方初又道:“我方家也不忍为难王爷,所以一直没提还。这银子奉给边关将士,和赈灾一样。”

蒋大人问:“你现在怎么又要还了?”

方初冷冷道:“小人不想好心被污蔑。既如此,那就还钱!”

蒋大人又问:“私造火器案爆发时,你们为何不提还钱?”

方初失笑道:“大人,我们不提还有人栽赃呢;若是将这借据拿出来,不正中某些人下怀?有人要说方家和玄武王勾结,占用朝廷军饷。仅凭这一张借据,我们如何说得清?岂不是自寻烦恼。”

王大人问:“你现在怎么又敢了?”

方初道:“有这么多人作证,怎么不敢!”

说罢,对章明等人抱拳谢道:“这要感谢各位鼎力相助。待收回这笔积年欠款,在下请各位上如意楼吃酒。”

那讥讽、轻蔑的眼神,刺得章明等人心直抖。

示威,这是赤裸裸的示威!

蒋大人和几位大人都没了主张。

蒋大人郑重问:“方初,你真要朝廷还钱?”

方初斩钉截铁道:“要!方家只是借银子给西北军,在未判罪之前,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等大人判定了方家的罪,再论其他!”

蒋大人再问:“方家为何要借钱给西北军?”

方初断然道:“为了方家。”

蒋大人等人均一愣,还以为他说要为国为民呢。

方初似看出他们疑惑,接着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不像有些人,整天高喊‘为国为民’,暗地里却营私苟利。我等商贾,其实比任何人都更希望国泰民安、百姓富足,若只管唯利是图,专做些‘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杀鸡取卵’的勾当,如何绵延?

“所以,每每江南水患灾害,锦商赈灾积极。

“百姓不安居乐业,谁来种桑养蚕、种棉纺纱?

“没人种桑养蚕,锦商如何生存?

“同理,若边疆不宁,外敌入侵,商贾如何做生意买卖?

“乱世之中,破家败亡的不单是普通百姓,有钱人更惨。

“方家原本就是书香门第,方氏以诗书传家,以儒学治家经商。商场如战场,经商也绝不是蝇营狗苟便能存身立世。方家等世家绵延上百年,自有坚持,岂是那些鼠目寸光之辈所能想象!”

他越说越激昂,气势睥睨,傲然不群,大放光芒。

********

猜到了吗,为何方初带着家人大肆逛街消费……不知你们心情怎样,我反正很欢畅,一定要有月票鼓励!

第925章 虎口拔牙

堂上一片寂静,竟无一人能反驳他。

因为锦商赈灾不是一次两次,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年年如此;因为他所述说的道理涉及经济、民生、内忧、外患,是一篇治国之策。

蒋大人双目微眯,霍然间就下定了决心。

他与另两位大人低声私语几句,那两位听后都不断点头,然后他端坐正直,右手抓住惊堂木,重重往下一拍,凛然喝道:“西北禁军欠方氏五十多万两军饷,着户部即日偿还!”

说完,当即请老玄武王报了数目,又命人根据西北禁军人数计算,与借据核对,最后写了判决文书,亲自盖上印章,又请其他两位大人盖印,交于方初,让他去户部讨债。

他没提利息。

方初和老玄武王也知趣地没提,能拿回本金已经是万幸了,再提利息不是自找麻烦么。

至于堂审,到此为止。

为何?

因为审不下去了。

除了至德十五、十六两年,西北禁军再未出现过军饷短缺的现象,虽然废太子不止一年挪用军饷,但老玄武王坚持说西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