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神仙谱-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么她为何又来到了幽云洞?神农又是怎么认识的九天玄女?

    当然事出有因。

    她那天驾祥云来到仙庭,见了女娲娘娘之后,把数年来寻找圣贤的情况,在扶灵寨见过的奇事,在寻找火龙途中正巧遇见了子卿,以及火灵童子的事情,逐一细致地向女娲娘娘详述了一遍。

    女娲娘娘听了连连点头称道:“玉妹此番下界劳心不少,功不可没。只恨那火灵童儿不知好歹冒犯了玉妹,望玉妹不必挂在心上。”

    九天玄女道:“娘娘哪里话来?我倒没什么大碍。只不过若是再由火灵童儿这般任性下去,只恐凡间永无宁日。”

    女娲娘娘又道:“玉妹无须多虑,对于此事我早已做好了准备,这次定能降服于他。”

    本来,九天玄女一直有些顾忌:一是火灵童子毕竟是娘娘的亲扶弟子,故此没能出手伤他;二是此次下界只是奉旨寻贤封圣,并无降服之命。况且,那时并不知道娘娘本意。刚才听娘娘这么一说,想必她早已知道了这些事,倒省了不少心思。

    她对女娲娘娘说道:“现如今火灵童儿的本事了得,依我看凡间无人能敌,何况他身为一代圣君,更是伤害不得,且不知娘娘又如何降服于他?”

    女娲笑了笑说道:“玉妹不用着急,请稍等。”

    她当下命彩霞仙子在仙宫的桑园内取来了十万八千根天蚕丝。

    她对玄女说道:“玉妹请看,此物名曰‘天蚕丝’,它具有防火防刃、能张能弛之功效。据我所知,伏羲非常善于结网,他若是用此丝结成天网,料定火灵童儿难以逃脱。”

    玄女又问道:“既是有此天网,又如何叫火灵落入网中?”

    女娲指着天蚕丝讲道:“织成天网之后,尚需有人将火灵引入三面环山之处,当即将天网向空中抛撒,到时候他会感到处处光芒,精神恍惚,直到他功力尽失而束手就擒。”

    玄女点头称道:“这样最好,即伤不着他又可稳稳地降住他,娘娘真是妙策,实在令人佩服。”

    说罢,二位圣母娘娘一同笑了起来。

    稍后,玄女收住笑容向女娲问道:“请问娘娘,收服了火灵童儿该怎么处置?务请娘娘明示。”

    女祸对玄女一笑反问道:“依玉妹之见又该怎样处置于他?”

    九天玄女当然知道这是娘娘在探寻处理方法,也有试探之意。

    她摆了摆手笑道:“那火灵童儿虽有过错,但也曾经有功于人类,并且又是圣君之躯,就其本质而言,并非十恶不赦之徒,他若有悔过之意,我想最好还是封为正果比较妥当,不知娘娘意下如何?”

    好一个顺水推舟。

    女娲庄严地点了点头说道:“玉妹所言极是,并非因为他是我徒儿,便可迁就于他,任其胡作非为违犯仙规。只是念他乃是凡间一代圣君,倘若能痛改前非重新做人,日后仍可造福于世间和安扶黎庶,亦就省了我等不少心思。”

    玄女深深觉得此话有理,连忙施礼应道:“多谢娘娘大义,我尽力照此办理就是。”

    这时,天近黄昏,日斜人间。

    女娲娘娘移步来到宫门,并向宫外张望了一下,回头对玄女说道:“此番又要烦劳玉妹了。”

    玄女问道:“娘娘有何吩咐?”

    女娲道:“人间二圣伏羲与神农即将在岱山晤面,请玉妹速去岱山面见神农氏。”

    于是,二位圣母娘娘精心安排一番,九天玄女驾云去了岱山。不提。

    却说次日,九天玄女返回仙宫复命。

    女娲娘娘少不了慰抚一番,二位娘娘寒暄落坐之后,九天玄女忽然又想起一件事来。

    于是,她满心欢喜地向女娲娘娘贺道:“我还有一事要向娘娘贺喜了。”

    女娲感到莫名其妙,不解地问道:“玉妹休要取笑,我何来之喜?”

    玄女笑道:“娘娘真是健忘,你交予我的‘混元金斗’如今里面已经有了显劫,估计不久将有圣尊显现。”

    说着她将“混元金斗”捧在女娲娘娘面前继续说道:“我现将此宝奉还娘娘,请娘娘自行定夺。不日我要重返凡间,只待寻贤封圣事成,再来仙庭与娘娘探究天界事物。务请娘娘收下。”

    女娲得知“混元金斗”内已有生灵显劫,自是兴奋,她觉得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天庭即将有主了,实在是件令人宽慰之事。

    她满面春风,笑如桃花地接过“混元金斗”,并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

    多少年了,终于盼到了有此结果,她笑眯眯的对玄女说道:“很好很好,以后天庭有了主宰,我俩总算能有闲暇之时了。玉妹尽管专心办理下界之事,我在仙庭专门守候于此,并命人立即打造宫殿。”

    望着娘娘这般兴奋,玄女的心中也是十分惬意。

    “玉妹,你看这宫殿应建在何处为好?”女娲娘娘一边轻轻梳抚着“混元金斗”一边下意识地一问。

    玄女稍加思索而后言道:“依我看来,应建于九重天之上,因为九重乃至尊至上之域,今后统领和掌管宇宙万物,非九重莫属。你我现居八重天内,我想既是天界主宰理应安排在你我之上。且不知娘娘意下如何?”

    玄女之言,女娲觉得十分有理,她点头称道:“玉妹真乃高见,此话此合我意。这九重天乃是凌霄玉宇之所,单等宫殿建成之后,应取名为‘九霄宫’和‘凌霄殿’,玉妹你道如何?”

    玄女应道:“全凭娘娘做主。不过,我倒觉得这‘九霄宫’与我那‘九霄殿’之称稍有雷同,只怕以后被人误会。”

    女娲笑道:“玉妹真是细致,这宫与殿必定有所区别,玉妹若是觉得有所不妥,待以后再做商议,至于宫殿名称如何叫法,请玉妹不必劳神挂在心上。”

    二位娘娘正在交谈之时,突然一道红光染亮仙庭,不知凡间又出了何等大事。

    九天玄女连忙倚门向宫外望去,女娲娘娘反倒显得非常镇定,她似是自言道:“此乃人间造化。”

    这时,九天玄女忙掐指一算,方知凡间伏羲与神农已经在岱山会面了,心里自是欢悦。

    于是,她对女娲讲道:“娘娘真是神机妙算。昨日,我奉娘娘之命去见神农,并把所托之事转告给他,并且让他见了伏羲按照娘娘旨意办理即可,看来神农不负天望,已经将事情办理妥当,娘娘请看,人间二圣正在赶往幽云洞途中。”

    女娲笑道:“玉妹,既然神农和伏羲已经会面,伏羲也在孟水得了龙马河图,至此,事已成功。你可再次下界助他们一臂之力,你道如何?”

    玄女施礼应道:“全听娘娘吩咐,我立刻就走。”说完刚要转身出去。

    “玉妹请稍等。”女娲娘娘叫住九天玄女,让彩霞仙子取来一面宝镜,其名曰“水晶镜”,此乃是仙界珍宝,它具有灭火消烟、炼魂化魄之功能。

    女娲将宝镜递给玄女,并对她说道:“玉妹,这次若是火灵童儿落入了天网,你可用六壬与印剑将他压制住。他若不服我再去降他,也可以先让他看看此镜,他自会认得。如果他死不悔改或者要伤害于你,那就是他不可救药、恶贯满盈,活该命绝于此。到时候你可用此镜照他,他会立刻化为灰烬。”

    女娲娘娘说到此双目合闭,面色苍白。

    她停顿了一下又道:“请玉妹务必要切记,在万不得已之时方可用它,恳请玉妹尽量保全童儿性命……”

    对于娘娘这一言行,使得玄女颇为感动,她钦佩娘娘的大义之举;更敬重娘娘的惜惜亲情。

    玄女圣母满含泪水的向娘娘深施一礼,当她接过宝镜之后,二位圣母娘娘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九天玄女抚慰道:“请娘娘保重,我这次见到火灵童儿定当以好言相劝,尽力说服他弃恶从善改邪归正,请娘娘宽心,祝娘娘万福。”

    言罢,她告别了“女娲宫”,奉旨来到了龙骨山幽云洞。不知火龙生死?下回再说。

 第二回 瑶池圣尊也枉然

    在中国,儒、道、佛这三大教派历经了千百年的风风雨雨及苦苦修行,早已在人们的心目和意识当中根深蒂固了,从而,它们一同成为了中国的主要宗教。无论这三教中的哪一教派,其根本宗旨大致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让人们从思想上讲伦理道德、弃恶扬善、遵纪守法。

    当然,无论世界上哪家宗教,其中包括中国本土的宗教,最终却都信奉于“天”;认为至尊至上的天,有着不可抗拒的神奇力量,天能授命于人,并且主宰和支配着人的命运以及人间的一切事物;“天命不可违”由此而来。致使“天命观”得以产生和发展。

    古人认为,天能主宰一切,其根本原因,说白了就是在过去科学和生产力极其不发达的古代社会里,一切人与事物以及天文气象、风雨雷电、地震海啸等等,这些在当时无法解释的情况下,只能用“天机”、“天意”、“天数”、“天命”等,这些用“天”来做为最终无法解答的解释,可以说“天”才是一种极其高奥或深不可测的借口吧。

    在有些人看来,立一张灵牌,贴一张神相,烧几柱香火,再磕上几个头,便可得到神与仙的保佑,并能赐予随心所欲、万事如意。

    若有这种想法和做,那就大错特错了。

    试想,就连神仙们都做不到的事情,我们凡人又如何做的?别指望神仙们能赐予你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万事如意,并且能为你祛病延年、保佑你长寿百岁。当你看了下面这则故事,再去细细品味,一定会有另一番感触:

    说话,故事发生在西周时期,周朝的第五代天子周穆王,姓姬,名满。当他西游昆仑山时,正巧遇见了瑶池圣尊王母娘娘,于是,二位便攀谈了起来,可谈得越多,二位越觉得十分投机。

    于是王母娘娘便请姬满到她的瑶池一叙,并且还特设了一次蟠桃宴会来款待这位人间之王。

    蟠桃本是天庭瑶池的极佳珍品,人若吃了它可以益寿延年,甚至长生不老。

    且说,这位神仙至尊金母娘娘与人间天子在瑶池之内,一同把酒痛饮,尽情畅谈,好不欢颜。

    在不知不觉中,天色将晚。此时,笙止,歌停,舞休,宴罢。

    这时,王母娘娘却仍然感到余兴未尽,便又陪这位周天子领略了一番瑶池圣景。对于这种极其隆重的礼遇和如此的盛情款待,就连天兵天将及各路正神也很是羡慕不已。

    直到临别时,王母娘娘依然恋恋不舍地说道:“今日偶遇穆王,真乃欢心倍至,本想多留几日,又恐误了汝朝政事。不过,三年之后,乘蟠桃成熟之时,万望穆王再来相聚。”

    周穆王听了,连忙施礼应道:“谨遵娘娘之命,三年之后,小王定来赴约。”当穆王返下昆仑山时,王母娘娘却送了一程又一程,依然眷恋不舍,直至望不到周穆王的身影为止……。

    且说,周穆王养有八匹神马,个个可以日行三万余里。当时周朝的都市是镐京,虽说镐京与昆仑山之间相距遥远,但是对于日行三万里的八骏来说,这点儿路程实在是微不足道,可以说朝发夕至不成问题。

    再说这位王母娘娘,她自从与周穆王分别以后,心中却也十分惦念这位人间天子,她急切而又热望得等待着与这位人间天子再次相会。

    当三年约期终于到来之时,却迟迟不见周穆王的身影,心里非常着急。

    难道这位人间天子忘记了三年之约?还是失信于这位瑶池至尊?或者是于今穆王因朝政繁忙而无遐赴会?总之,对于穆王此时失约之迷,王母娘娘却百思不得其解。

    于是,她便派了一名天将下界去到镐京探看穆王近况。

    使这瑶池圣尊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周都镐京竟发生了一件让她意想不到的大事!

    当这位天将来到镐京城池定睛一看,只见全城百姓以及穆王的满朝文武和大小官员们,人人俱是披麻戴孝、哭声连片。

    再看,这镐京城内大街小巷白树银花、纸钱纷飞、满目凄凉。还不时地传来唢呐与黄竹的哀乐之声,使人听了更加觉得无比悲伤。

    然而,也就在此时此刻,这位西王金母正在瑶池的琼楼仙阁之内,绮窗向下界张望。

    与周天子三年重逢之时,她期待和盼望着穆王早日到来,也好再叙久别之情。

    但是,当这名天将从镐京归来并向她禀明实情之后,这位圣母至尊不禁大惊失色!原来周穆王已经驾崩身亡,今日得以入土为安。

    对于穆王之死,做为法力无边、神机妙算、先知先觉的天神圣尊王母娘娘,她对穆天子又是那么得珍爱和器重,而且又吃了瑶池的仙果蟠桃,却没能使他长生不老,不但如此,就连穆王之死这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她却全然不知,实在是可悲、可叹、可惜、可笑!难怪后来有人幽默和讽刺地笑谈此事,有诗为证:

    瑶池阿母绮窗开,

    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

    穆王何事不重来?

    谷溪注:改动了以前章节,敬请各位朋友谅解。

 第十五回,九天玄女会二圣(三)

    伏羲与神农以及伏羲手下所有人员一齐向九天玄女行参拜大礼,而后进洞落坐。

    伏羲弓身施礼问道:“敢问圣母,怎样才能降服火龙等人?”

    “不必急躁,我既然来了,必然会有降他的办法。”九天玄女讲道:“这个所谓的火龙,其实就是娘娘的徒儿火灵童子,在人类形成之初,娘娘差他下界精化人类,他几经轮回转世,果然不负天望,借燧树之火一举功成名就,故而被人们尊称为‘燧人氏’,这是人们对他的崇敬或歌功颂德,他也本应成为一代凡间圣君,进一步造福一方黎庶。谁料想,他却不思进取,居功自傲,聚帮害民,强取豪夺,实在可恶之极!但念其前缘,善性尚存,况且燧人及其属下众人各个俱是非凡之辈,故此,娘娘有令在先,燧人等人尽量智降生擒,万不可伤害他们性命。”

    伏羲及其众人听完九天玄女之言,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火龙一伙人具有这等根源,难怪不能灭之!

    众人面面相觑,却又不懂“智降”的办法是什么。

    伏羲问道:“依圣母所言,用什么办法智降?”

    九天玄女取出“天蚕丝”对伏羲解释道:“这是十万八千根天蚕丝,娘娘所赐并命你在七七四十九天织结成天网,不得有误,织成之后自有用处。”

    伏羲弓腰接过并口中颂道:“谨遵圣母圣旨。”

    九天玄女觉得一切办理完毕,自然轻松不少,她环视四周一下,对众人说道:“你们不必在这里守候了,自便即可。”

    众人散开。她又向伏羲问道:“据悉你在孟水求得龙马河图,而今悟出了何等妙处?不妨讲解一番如何?”

    伏羲领命,叫人取来河图并摊摆在地上,他便把河图中的奥妙之处,向九天玄女拆解得非常详细。

    九天玄女一边听讲一边在图中一一作了对照,果然图中所示的分毫无误。

    她十分满意,下意识地喃喃自语道:“如今河图具备,只待洛书显现,方可万事大吉。”

    九天玄女口称的“洛书”,正是伏羲尚待需求的“天赐一术”,只等二术合一,才算使得圆满。

    却说,九天玄女只顾与伏羲探究河图之妙处,却不曾理会神农正在给众将疗伤。

    待清静之后,九天玄女这才觉察到对神农似乎有些冷待,想这神农堪称一代圣贤,实在不该遭此冷落。她走过来对神农歉意地笑笑说道:“时才只顾忙于娘娘之命,不免冷落了圣贤,实在抱歉,万望海涵。”

    神农闻听圣母之言,倍感不安,身为圣母圣尊居然对自己说出这等谦逊的话来,实在令人担当不起。

    他神色惶遽连忙弓身施礼道:“神农不敢。自从那日与圣母相识,神农时刻牢记圣母教诲,踏踏实实做事,诚诚恳恳做人。对待所有人和事俱都尽心竭力,从不敢有半点懈怠。”

    九天圣母笑道:“圣贤不必拘礼。你的功绩我早已知晓,尝遍百草,医治百病,教人耕作,善食粟物等等,着实是万民之福,受万民尊崇。当然,上苍也不会亏待于你。”

    神农道:“区区小事全是我应当做的,何德何能受万民恩宠?实属上苍福德。”

    九天玄女见神农性情谦和,感到十分高兴。

    她话锋一转先长叹一声说道:“唉,当初娘娘下界育人,原本赐予人类性善仁义,使凡间成为清平和谐的世界,可谁知会出现相互惨戮的灾祸,着实毁了娘娘的初衷。”

    神农拱手言道:“圣母所言极是。天心恩慈,无可厚非。只是芸芸众生缺少礼教,唯恐日后会刀兵不绝,干戈频频,从而会使人心更加险恶,世间也将灾障重重。”

    九天玄女非常赞同神农之言,她轻移莲步,漫漫走出洞口。

    她向远方极目望去,眼前群山连绵,峰峦叠嶂,缕缕白云像大海的波涛翻卷起伏,一直向远处延伸开去。

    此时此刻,九天玄女虽为上苍至尊,但对人间今后之事如何发展,她也是心乱如麻,竟一时捋不出个头绪来,更是无从谈起。

    她转脸对神农说道:“刚才听你之言,感到十分有理,但不知怎样才能礼教众生?”

    神农对于这位圣母娘娘不耻下问的精神,深表敬仰和钦佩,起初拘谨的神情顿时放松了许多。

    神农施礼言道:“圣母请恕我直言,依我愚见,人本无心,思与想,动与做,是后天有的,若在先天之时加以礼义和约束,并且晓之以情,动之以理,避其锋芒,就其祥瑞,授之因果,会心向善,使得人、神、仙、兽以及万物统一规范,而且和谐共处,又何愁天无宁日、地无静土?”

    这一番话,直说得九天玄女娘娘心花怒放,她深感神农不愧为一代圣贤,字字句句透着仁德慈爱之气。

    她当即又问道:“依你之见,目前燧人之事又该怎样处置?”

    神农摆了摆手笑道:“圣母是天界至尊,料定对此早有决断,神农在此岂敢妄言。”

    九天玄女也笑道:“与其说我俩是在探讨人世间真谛,倒不如说是闲暇聊句而已,正确与否无须计较,尽管讲来,但说无妨。”

    神农道:“上苍仁慈。据我观察,燧人氏身为一代圣君,只不过一时糊涂而误入了歧途,致使才造成了大错,倘若诚心悔罪,我想上苍不会不容。仍可让其施恩于天下,这样即免却了争杀之苦,又随了天地人愿。岂不是万全之美?”

    此刻,玄女娘娘的脸上绽放出了桃花般的笑容。

    好个“天地人愿”!神农之意正合了圣母心愿,再无话可说。

    于是,她对神农赞道:“你一片赤诚,无私无畏,真心礼说,实在是世间圣言,句句仁慈、字字礼义,难得,难得……”

    且说,就在九天玄女与神农谈教说礼之时,伏羲领命忙于织结天网。

    不止一日,正好在七七四十九天之时,将天网结成。

    九天玄女拿着刚刚织好的天网,翻来复去地看了又看,问道:“此网为何织结得这般稀疏?”

    伏羲伏身答道:“启禀圣母,只为得是不会伤着燧人氏而故意为之。”

    神农则在一旁拍手称道:“真是天意如此。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妙哉,妙哉!”

    众人听了全都大笑起来。

    九天玄女已经意识到了娘娘的良苦用心,而伏羲也领悟得极其深刻,这就是天意所在!

    于是,她命伏羲将天网收好,众干人等各自做好准备。

    单等明天在燕子山中生降燧人及其手下人等。正是:

    圣母相助建奇功,

    先天八卦在其宗。

    神农治世尝百草,

    万物生成五行中。

 第十六回,智降玄武斗燧人(一)

    九天玄女见天网已经织成,命众人一切准备就绪。

    次日,伏羲命青龙、朱雀二将前往燕子山火云洞讨战,以便引燧人出洞。

    九天玄女在暗中接应,以防不测,伏羲与神农率领勾陈、子卿、廉贞等人隐伏在选好的峡谷周围。

    此峡谷距离燕子山不远,两岸俱是高山峻岭,悬崖峭壁;丛林茂盛,古木阴森;

    一线细长的溪流宛如一条银色玉带飘落在谷底中间。

    就在这岸边峻峭之处,伏羲面无表情的手持天网,专候青龙与朱雀二将把燧人引入这峡谷之中。

    一切安排妥当,青龙、朱雀二人来到火云洞前。

    只见燧人、白虎、螣蛇、玄武等人早已在洞前摆好阵势。

    白虎对燧人说道:“洞主,此番只有二人前来讨战,着实是来送死,我先去会会他们。”

    燧人应允,只听白虎长啸一声,顺着山势飞奔而下。

    朱雀见白虎来战,便对青龙说道:“你在一旁观战,我来会他。”

    他迎上前去开口问道:“来者可是白虎?”

    白虎冷笑一声说道:“明知故问,多此一举。我说你俩好不懂事,何敢前来送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