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小村魅影三-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十五章 住进凶宅

经过童美艳证实,六月三十号的夜里,周银锁离开方洪波家之后,确实去了童美艳家,他和童美艳厮混到两点钟左右才离开,因为罗老爹说好为他留门的,所以,经过一番较为短暂的缠绵之后,周银锁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童美艳家。

在刘长松看来,周银锁之所以和童美艳搞在一起,是有原因的,童美艳人如其名,人长得确实很漂亮,“美”在五官、肤色和身材上,“艳”在眼神和作态上。

童美艳唯一不足的地方是颧骨太高,民间有一句俗语:“女人颧骨高,杀父不用刀”,这里面虽然有点封建迷信的东西,但还是有那么一点道理的,有人做过这样的解释,女人颧骨高,一般而言,也会比较强,女人太强,男人自然受不了,精血不足,对身体肯定也会有影响。

太强,而男人一年未见,出轨的事情就很难避免了。

童美艳说,她已经打算和丈夫离婚,她和丈夫结婚三年,在一起的时间,加在一起不超过十天,如果能有一个孩子,她也就算了,可她一直没有怀上孩子,越是想怀上孩子,就越是怀不上孩子,至于离婚以后跟不跟周银锁,她暂时还很难决定,因为,周银锁的父母是不会接受她这样的女人做儿媳妇的。所以,她和周银锁在一起,只是逢场作戏而已,虽然周银锁让她耐心等待一段时间,他会慢慢跟父母提这件事情的。童美艳则不以为然。

在刘长松的印象中,童美艳除了美艳以外,身上还有那么一点妖气,“妖”就妖在走路的姿态、看人扼眼神和一颦一笑上。总之,这是一个不一般女人。

上面只是一些题外话。笔者姑且一说,读者姑且一听。

其它几份谈话记录的谈话对象都是谢家庄的恩,谈话的内容大同小异,谈话的重点是在案发前几天,有没有人频繁进入谢家,答案是没有,这个答案也得到了招娣的认可,她说,除了到她家找周凤英家做衣服的人以外,在案发前几天,没有人找过她爹谢家财。

一个月以后,地区专案组接手此案,他们在谢家庄查了三个多月,也没有寻觅到任何线索。案子的刑侦工作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阶段。

一九七四年三月一号,郑峰和李云帆花一天时间阅读和研究“6。30凶杀案”的档案材料。

三月二号,早晨八点钟,郑峰一行驱车进入新华大队,两辆汽车上坐着八个人,除了郑峰一行五人以外,还有经手此案的刘长松、解平和段安平。

这次,郑峰把落脚点放在了谢家财家,自从发生了“6。30凶杀案”以后,谢家成了凶宅,命案发生以后,谢招娣被接到外婆家去了,谢家成了生产队的库房,屋子里面,院子里面摆放着一些农具,在东院墙边还搭了两间棚子,里面养着三头牛。

一个好端端的人家,因为一起命案,变得如此荒凉和破败。

第十六章 熟悉环境

谢家集派出所的张鹏在谢家庄等候郑峰一行的到来。现在,张鹏已经是谢家集派出所的代理所长。

在郑峰一行到来之前,张鹏安排几个人将谢家财家的屋内外打扫了一下,三头牛也被牵到生产队社场的牛棚里面去了。

谢家庄现在的生产队长叫谢家辉,年龄在五十岁左右。郑峰一行走进谢家院门的时候,谢队长正领着一个小伙子和两个女同志在打扫房间、清扫院子。

郑峰等人住的地方安排在谢家,吃饭的地方安排在谢家集派出所。从谢家庄到谢家集派出所,步行只需要五六分钟。吃饭的问题解决了,郑峰一行就可以全力以赴地投入到案件的侦破工作中去了。

谢家东西屋里面放着两张床,东屋一张大木床就是谢家才遇害时睡的那张床,屋里的陈设还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只是上面落了一层很厚的灰尘,墙角和家具的角落里面挂着很多蜘蛛网。

西屋的床是谢家财夫妇为女儿招娣铺的,女儿已经九岁,该一个人睡觉了,但由于谢家财夫妻俩非常宠爱招娣,所以到案发时,还和父母睡在一个床上。

王萍被安排睡在西屋。

谢队长说,谢家财从小是一个讨饭娃,吃百家饭长大的,这大概就是他为人宽厚,善待别人,人缘很好的主要原因吧!

谢家财夫妻俩出事以后,他们唯一的幼女谢招娣已经不适合在这个家里生活下去了,周凤英的父母和哥嫂承担起了抚养招娣的重任。

谢家的房子暂时由生产队看管。

裁缝铺还在,我们说的是房子还在,至于缝纫机,已经被周凤英的哥嫂搬回家去了,屋子里面还保留着一张长条桌和几张长板凳,地上散落着一些碎布,墙上用来挂衣服的两根麻绳还在,上面摽满了蛛网。除此以外,里面还放了一部老式的水车。水车年久失修,已经散了架了。

谢队长派人弄走了水车,在裁缝铺里面铺了一张床,加上东屋一张大床,七个男人住的问题就解决了。

按照惯例,郑峰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熟悉一下环境。

一行人先看了看院子里面的环境,后看了看院子外面的环境。

谢家的院墙有两米高,东院墙和谢永国家公用的,西院墙是**的;杨大顺家的东边有一个单独的院墙,在谢家财家西院墙和杨大顺家东院墙之间有一条不到一米宽的巷子,穿过仄仄的巷子,后面有一个水塘。在谢家财家正屋的西北角上有一个小门,走出这个小门,再走十几步,就是水塘。

谢队长说,谢家财家经常到这个水塘用水。

谢家的院墙上确实有很多草,现在的草可能比命案发生的时候更多更密,无人过问的野菜可不就是自顾自地疯长吗?

谢家财家的屋后有一些树,但靠近院墙的地方,无论是院墙里面,还是院墙外面,都没有树,在“6。30凶杀案”的卷宗里面,有关于谢家环境的照片,在几张和院墙相关的照片上,确实看不到一棵树。

第十七章 凶手几人

高高的院墙,靠近院墙的地方没有一棵树,家里面又养了一条大狼狗,很显然,谢家财是加了几分小心的。

凶手翻墙进入谢家的可能性几乎没有,档案材料里面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交代,刘长松等人仔细检查过谢家的院墙,没有攀爬的痕迹。谢家的院墙有两米高,要想爬上这么高的院墙,同时不在院墙上留下痕迹,这几乎做不到。三月一号,郑峰和李云帆在阅读“6。30凶杀案”的档案材料的同时,也曾讨论过这个案子,凶手极有可能是从院门进入谢家的,我们都知道,过去的木门,要想从外门打开,方法有很多,比如用刀片拨开门闩,也可以将门从门窝上卸下来,在设法进入院门之前,凶手先解决了狗的问题,谢家的狗是散养的,所以,只要将放有毒药的食物扔进院中就行了。

勘查完外部环境以后,郑峰等人再次回到院中,刘长松站在院子的门口,一边说,一边比划,详细叙述了周凤英所躺的位置,体位,头的朝向,包括背部刀口的部位和拖痕的长度。这是李云帆提出来的。我们都知道,李云发一定有自己的思考。

从此时始,同志们的刑侦工作已经正式开始了。

郑峰明白李云帆的意思,在阅读研究卷宗的时候,李云帆曾经和郑峰讨论过这个问题,李云帆想弄清楚六月三十号子夜进入谢家的到底是几个人。如果说刘长松等人的工作有什么不足的话,恐怕就在这个方面了。

李云帆一边听刘长松描述,一边从档案袋里面拿出一份验尸报告——是周风英的验尸报告:

李云帆已经用钢笔将重点划了出来:

背部——两刀,正面没有伤,两刀的位置在脊椎的两侧。

一刀在右肩胛骨上,刀口和脊椎骨垂直,刀口宽度三公分,深度六公分左右;

另一刀的位置在左肩胛骨的下方,刀口和脊椎骨平行,刀口宽度是三点二五公分,深度在八公分左右。

右胳膊肘和两个膝盖上有一些摩擦伤,这应该是周凤英纠缠凶手,凶手拖拽所致。在周凤英右手小拇指的指甲里面,有比较多的黑垢,黑垢中的大部分应该是泥土。

刘长松似乎也明白了李云帆和郑峰的意思:“郑局长,你们是不是想说,根据周凤英遇害后的体位和受伤的部位,作案的不是一个人,是不是这样:”

“至少是两个人。”李云帆道。

“老李说得对,‘6。30凶杀案’的凶手最少是两个人。周凤英一定是发现丈夫被杀,然后和凶手纠缠至此,在纠缠的过程中,周风英很可能认出了凶手,凶手本来并不想置周凤英于死地,但他发现自己完全暴露之后,所以才对周凤英连刺两刀。在凶手将刀刺向周凤英的时候,凶手是站在周凤英的后面的,而此时,周凤英正在和另一个凶手纠缠,从房间朝院子门口挪动运行,地下的拖痕就是证明。”

第十八章 现场模拟

“邻居谢永国和杨大顺两家人都没有听到呼救声,连周凤英的女儿招娣都没有听见呼救声,周风英从屋内开始纠缠,一直到院子门口,她竟然没有喊出声来,很显然,是凶手捂住了她的嘴巴,如果凶手不把周凤英刺死,他就无法脱身,周凤英已经看清了凶手的嘴脸,手中的刀不得不刺向周凤英。”郑峰道。

“在要不要杀死周凤英的问题上,凶手有过一段时间的犹豫,如同在要不要掐死招娣一样,凶手也有过犹豫,在确认招娣没有认出他们来,凶手放过了九岁的招娣。凶手原来的计划是要杀死谢家财,杀死周凤英不在他们的计划之中。”李云帆道,“凶手只有两只手,一只手要牢牢地控制住周凤英,另一只手要捂住周凤英的嘴巴?他是没有条件将刀刺向周凤英的后背的,凶手所站的位置和举刀时的体位也不一致。但如果有第二个人,那就不一样了。”

“刘长松,你和卞一鸣演示一下,我们先假定凶手只有一个人。”郑峰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面掏出钢笔递到刘长松的手上,“刘长松,你姑且把这只比动作凶器,来,你们俩试试看。”

“郑局长,我该怎么做?”卞一鸣问。

“现在,你就是周凤英,在睡梦中,你被惊醒,发现丈夫谢家财被人杀死,你不顾一切,拽住,或者抱住凶手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同时,你还想看清凶手的脸;刘长松,你就是凶手,你杀害谢家财以后,只想迅速离开案发现场,现在,你的任务就是努力摆脱周凤英的纠缠,同时不要让周凤英认出你来。”

郑峰将刘长松和卞一鸣领进房间,演示从房间里面开始。

“刘长松,现在,你已经杀了谢家财,正想离开,卞一鸣,你在黑暗中看到了凶手的身影,开始吧!”

卞一鸣一把拽住了“凶手”的衣服,同时用双手抓住凶手的右胳膊。

“照理,卞一鸣,你还有一个呼救的动作,刘长松,这时候,不管对方呼救不呼救,本能告诉你——你必须同时做两件事情。”

刘长松心领神会,他用左手扼住了卞一鸣的脖子,用右手捂住了卞一鸣的嘴巴。

大家都看出问题来了,刘长松的右手上拿着郑峰刚给他的钢笔,手上拿着钢笔,是无法完成捂嘴动作的。

我们都知道,在正常大情况下,刀是应该放在右手上的——除非他是一个左撇子。

刘长松将右手和左手的任务互换了一下:变成了右手扼住卞一鸣的脖子,左手捂住卞一鸣的嘴巴。

就这样,一个要纠缠对方,不让对方走,同时还想看清对方的脸,一个要极力摆脱对方的纠缠,同时不能让对方出声。两个人从屋子里面走到院子里面。

“刘长松,地上的拖痕是双脚留下的拖痕,还是身体倒在地上留下的拖痕呢?”

“李局长,是身体倒地以后留下的拖痕。您看看照片。”

李云帆从档案袋里面拿出一沓照片,挑着一张,就是反映拖痕的那张照片。

第十九章 时间凶器

照片印证了刘长松的说法。

“照这么说,周凤英后背被刺应该是在倒地之前发生的事情。周凤英受伤之后,体力不支,倒在地上,但她仍然没有放弃对凶手的纠缠,她可能抱住了凶手的一条腿——或者一只脚。凶手为了摆脱周凤英的双手,将周凤英在地上拖了一段距离。”

“李局长,在这种情况下,凶手还能捂住周凤英的嘴巴吗?”刘长松道。

“这时候,由于周凤英身中两刀,失血过多,可能已经喊不出来了。我们想知道的是,你在用右手扼住周凤英的脖子的时候,如何完成从周凤英的背部举刀的动作呢?”

卞一鸣和刘长松互相配合了三次,刘长松都没有完成刺杀的动作,无论刘长松怎么变化体位,在右手捂住卞一鸣的嘴巴的前提下,他都无法按照刀口的走向将刀刺到刀口所在的地方。

“如果凶手是两个人的话,这个问题就非常简单了。”解平道,“长松,我终于明白了,凶手至少是两个人。”

接下来,大家讨论了另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刘长松等人没有想到,那就是谢家财和周凤英的死亡时间,其中还包括招娣被掐窒息的时间,弄清楚这个问题,对判断“6。30凶杀案”的性质非常重要,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到目前为止,我们都不清楚凶手杀人的动机是什么?案子的定性,对案子的侦破非常重要,因为这将影响到刑侦的方向和思路,还包括刑侦的范围和对象。

从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谢家财的遇害时间应该在周风英之前,从凶手运动的轨迹来看,周凤英在和凶手纠缠的时候,凶手已经杀害了谢家财,现在的问题是,谢家财和周凤英遇害的时间差是多少,以谢家财的性格,他不大可能与人积怨结仇,凶手为什么要下此狠手呢?谢家财身上一共五刀,刀口在胸前,心脏部位有三刀,腹部有两刀,刀刀毙命,凶手必欲置谢家财于死地而后快。还有,招娣被掐昏是在什么时候呢?是在周凤英遇害之前,还是之后呢?招娣被惊醒的时候,周凤英在什么地方?凶手在谢家财家呆了多长时间呢?

遗憾的是,刘长松等人忽略了这个问题,郑峰并没有埋怨三人的意思,以当时的条件和刑侦队伍的水平与素养,提出过高的要求是不合适的。刘长松等人毕竟做了大量的工作。过去已经成为历史,着眼于未来,才是最重要的。

经郑峰和李云帆的点拨,刘长松还想起了一个重大失误,那就是杀害谢家财和周凤英的凶器,虽然无法找到凶器,但应该根据七个刀口的深度和宽度分析出凶器的长度和宽度,然后画出一个大致的形状来。好在刘长松等人留下了两份非常详细的尸检报告。

在李云帆的笔记本上,画着一把匕首的形状,这张图就是李云帆根据时间报告画出来的,这是一把剔骨尖刀。结论是,杀害谢家财和周凤英的是同一把刀。

第二十章 前往周家

这种剔骨尖刀不是一般的刀,一般家庭的厨房里面是不用这种刀的,这种刀只有一种人有,那就是杀猪卖肉的屠夫。

郑峰和李云帆在接手此案的时候,就已经想好:“6。30凶杀案”就从这把剔骨尖刀开始。

九点半钟左右,郑峰一行在张鹏的陪同下驱车去了周凤英的娘家周家营,前面,笔者交代过,周家营在谢家集的西边,距离谢家庄有十里地。案发之时,招娣九岁,时间过去了五年多,招娣应该长成了一个大姑娘。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心智已经长成,或许能想起一些事情来,案发当时,招娣才九岁,又受到极度的惊吓,她所反映的信息应该有一些遗漏的地方,我们都知道,在“6。30凶杀案”中,招娣是唯一一个目击证人,虽然案子是在黑暗之中发生的,但招娣的眼睛和脑子里面应该储存了一些有效的信息。

郑峰和李云帆希望能激活这些有效的信息。

汽车驶出新华大队,上了一条石子路。

一分钟以后,汽车驶进谢家集。

不宽的石板路横穿谢家集,这是谢家集唯一一条路——唯一一条街道,街道两边分布着一些店铺。

两分钟左右的样子,刘长松指着路北边一个招牌道:“郑局长,这就是谢家集供销社。”

刘长松的话引出了一个人和一段对话。

“张所长,周凤英的弟弟周银锁还在这里工作吗?”挑起话头的是解平。

郑峰、李云帆、刘长松、解平和张鹏坐在一辆汽车上。

“周银锁还在这里工作。”

“他和董美艳的关系怎么样了?”刘长松仍然没有忘记周银锁,要不然,他不会对供销社的招牌这么感兴趣。

“周银锁和董美艳结婚了。”

“结婚了?周银锁的父母家人接受董美艳了?”解平道。

“周银锁和家里人闹翻了,结婚以后,他住到董美艳家里去了。”

“这对董美艳的丈夫太不公平了,自己在边疆保家卫国,老婆在家引狗入篱。”刘长松道。

“是董美艳的丈夫提出离婚的。”

“这是为什么?”

“董美艳的丈夫听到了一些闲话,这些闲话是董美艳的婆婆告诉儿子的。董美艳的丈夫姓李,也是谢家集人。”

“他没有告周银锁破坏军婚罪吗?”

“李家人丢不起这个人,让儿子写了一纸休书,一拍两散。”

“这一对男女的缘分倒是不浅啦?”

“两个人结婚以后,父母没有给他盖房子,周银锁就住到董美艳家去了。”

“周银锁现在还当会计吗?”

“不当会计了。”

“莫不是经济上出了问题?”

“会计是不当了,他当上了主任,现在是供销社第一把手。在咱们谢家集,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了。”

“什么时候结的婚?”

“有几年了,一九七零年结的婚。”

一九七零年,就是“6。30凶杀案”发生后的第二年。

“这小子蛮能混的,竟然当上了供销社的第一把手。”

“他这个第一把手可不是一般的第一把手,在咱们农村,所有物资都要经过供销社。”张鹏道。

第二十一章 健康成长

“周银锁现在还赌博吗?”

“这——我就不知道了。”

汽车只行驶了五六里路,剩下的路全靠两条腿走。在周家营——周凤英的娘家,同志们没有见到招娣,招娣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运的,外公外婆和舅舅舅妈一直在供她读书,这个同时失去双亲的女孩子,在亲人的呵护下,在健康地成长着,周家营有一所七年制的学校,现在,招娣已经是这个学校初二的学生,招娣和外婆睡在一个屋子里面,在外婆的屋子里面,墙上贴满了各种各样的奖状。周招娣是有一个品学兼优,好学上进的好学生。

郑峰和李云帆在到周家营来之前,一直在担心一件事情,在招娣面前重提旧事,会不会伤害到招娣呢?一个十四五岁的女孩子,亲人们好不容易才把抚平她心灵深处的伤口,现在,同志们来找招娣,就等于再次触碰那些已经愈合的伤疤,这是不是有点残忍呢?

同志们还能有其它的选择吗?查清楚“6。30凶杀案”,找到“6。30凶杀案”的凶手,这应该是同志们唯一能为招娣做的事情。

看到贴满屋子的奖状,郑峰和李云帆悬着的心落地了,招娣已经长大。在她的内心深处有伤痛,但同时也应该有一种非常迫切的愿望,那就是搞清楚到底是谁杀死了自己的双亲。

对于同志们重新调查“6。30凶杀案”,两位老人感激不尽,这些年来,两位老人始终放不下的就是女儿和女婿的惨死。为此,他们经常夜不能寐,即使睡着了,也会从恶梦中惊醒。自从女儿和女婿出事以后,两位老人的精神上出了很大的问题,要不是承担了照顾外甥女的重任,他们的身体早就垮了。周凤英在五个孩子中,是最孝顺的,女婿谢家财和自己的儿子差不多,同志们能感觉到,失去女儿和女婿以后,老人的心里有多痛。

同志们到周家的时间是十点半钟,再有一个小时,招娣就放学了,在两位老人的一再挽留下,郑峰一行决定在周家吃中饭,大爷跑到地里喊来了大儿媳。

不一会,周家厨房顶上的炊烟冉冉升起。

擀面条,韭菜炒鸡蛋,煨咸肉,大娘和儿媳妇在厨房里面忙碌着,家里来了重要的客人,村子里面才能闻到汤面和咸肉的味道。

院子里面飘散着咸肉的香味的时候,几个背着书包的学生从院子门口经过。此时大爷已经蹲在院门前的柿子树下等候招娣了。

郑峰看到大爷突然站起身,紧接着,一个背着黄书包的,十四五岁的女孩子飘进院门,大爷从她的肩膀上取下书包。

这个女孩子就是招娣,高挑的身材,长长的辫子,白里透红的皮肤,还有轻盈的步态。很显然,外公外婆照顾的很好。

“外公,咱家来亲戚了吗?”招娣望着厨房道。

“你咋知道的呢?”

“我闻到汤面的味道了,还有咸肉的香味。”

第二十二章 古怪要求

“招娣,你快跟我来。”大娘走出厨房,朝招娣招招手。

招娣已经看见了堂屋里面的人:“外婆,咱家真来人啦!”

“可不是吗?咱家来贵人啦!”

老两口领着招娣走进堂屋。

“招娣,他们是地区公安局来的。”

王萍将招娣拉到自己身边坐下。

招娣打量了一下同志们:“外婆,他们莫不是为我爹娘的案子来的。”

招娣果然冰雪聪明。

“招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郑峰微笑着走到招娣跟前。

“我认识这位叔叔——”招娣望着解平道。解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