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诗酒趁年华-第2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岳茂又说要不干了!

要说,岳茂这种唱反调的人,滚得越远越好。可谁叫他过于活跃呢?不到最后关头,颜肃之还想要一点脸,不想被人说虞堃一死,人走茶凉,虞堃生前得用的人都被整死了。这对颜肃之也不太好。

于是又是派人劝,又是下令安抚的。可岳茂就是王八吃秤砣,他铁了心了,死活要走。弄得颜肃之也暴躁了起来:“他想滚就想,我看他是投阮逆还是投济阳!”

话虽如此,气愤之余,还是派了逃难而来的查家的一个旁支老者,带着书信,跑到荆州去请程妙源回来。

程妙源也是,死活不肯回来。

一个一个,真跟故意作对似的。要不是虞堃遇刺的事儿闹得太大,又有大长公主背书,颜肃之这弑君的嫌疑就有了旁证了。

到了这个时候,李今也就不好意思说他要走了。他的心里,也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早就觉得虞家这气数尽了。另一方面,冷静下来一想,颜家近来的表现,确实是对皇室十分冷淡的。这让他有些不舒服。开始的时候,两处有矛盾,颜家受委屈,作为亲戚,他自然是偏心亲戚的。现在虞堃死了,人一死,千般不好也都变成好了。他又动摇了。

不过是看着岳父忙得脚打后脑勺,不好意思说出来罢了。

颜希真接到了楚氏的书信,且不忙着跟李今谈话,先去跟她爹、她爹提了一提:这个时候,应该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干翻阮梅这样的逆贼,对吧?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召回山璞等人呢?虞堃先前可没有撤他们的职,也没有批准他们的辞职报告不是吗?

朝廷旧臣自然是不乐意的,哪怕颜神佑是颜肃之的亲闺女,以前也受过封。可那时是从权,现在颜肃之又不是弱鸡,干嘛让女子跳上前台?山璞要是想入朝为官,倒是勉强可以接受。就是颜希真,已经有了在背地里说些闲话,想劝一劝颜孝之,让他闺女别太出格,跟颜神佑一样,自己辞职了吧。你看,颜神佑要不跳出来,阮梅知道她是谁呀?怎么会点了她的名?女人出风头,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找不自在。

颜孝之在焦头烂额之余,又平添一股心乱如麻。

这样的暗流,颜希真自然是知道的,正好,趁此机会,她就明明白白地指了出来:“当今之世,除却大将军与阮梅互有胜负,也只有兴宁侯曾大破阮逆了,阮贼的头盔可还在库里摆着。这样的人不出战,难道要推别人去送死?”

她这话一出,将许多人的脸都擦得**辣的。颜家一家神经病,这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情了,眼前这一个,也不是什么善茬儿。很多人觉得,如果这个时候再反对,眼前这个女人说不定会来一句:“不让她回来,你去。”那这事儿就坏了!

对敌他们倒不是很怕,阮梅却不是普通的敌人。

于是,颜神佑与山璞就又接到了自己的金印,往身上一挂,依旧做他们的官儿去了。

颜神佑再次受封,总得有所表示,便派了杜黎往临安去,重提了录程妙源子侄为官的事情。虞堃死了,程妙源不肯出来,那就折中一下好了。退一步说,程家子侄如果遇到了难题,程妙源难道会坐视不理吗?

杜黎要往临安去,山璞知道了,便与颜神佑商议,也派银环携密信去见颜肃之。颜神佑笑问:“你又有什么主意啦?”

山璞道:“京城。”

“嗯?”颜神佑一惊,“京城可不易下。阮梅便是以诈术而得京城,想骗他,可不容易。要是强攻……咱们现在恐怕还不行。”没有个三倍五倍的兵力,想攻下京城,那可难了。

山璞道:“我又不与他见面的。趁他们都不在京里,正好行事。”

颜神佑因问何计,山璞道:“要秋收了。秋粮总是要入库的,平素不好接近京城,到了这个时候,京城的粮仓必是开门纳粮的。”

颜神佑秒懂!就是装成送粮队嘛!不过她还是提醒了山璞:“粮仓可不在城内。”

山璞笑道:“还不许人家送完粮去见识见识京城么?”人又不要太多,数百人运粮,不算多了。进得城去,趁夜突袭一处城门,足矣。

颜神佑对兵事还真不敢说精通,只说:“那你真要与阿爹好生商议商议了。”

山璞道:“我醒得,并不着急的。这里秋收还没完呢,那边稻米熟得晚,又要收,又要装,总还有些时候的。”

颜神佑道:“办法不错,我只怕时间,不过,若是今年不成,明年也是一样的。”说完便笑了,阮梅再有本事,听说是要清理占领区,那也不大可能这几个月就完工了。南方也需要时间休养生息,能再休整一年就更好了。明年再用这个办法搞下京城,似乎也是可以的。

山璞道:“我怕明年情势有变,还不如今年就动手呢。听说太尉与济阳军正在交战,胜负还未可知。阮贼生性奸狡多变,不知会不会从中生事?”

颜神佑道:“那便早些送信往临安,早作决断。”

————————————————————————————————

山璞的信送得很是时候,彼时虞堃的丧事已经办完了,只是棺椁并不曾入土,暂时停于临安行宫内。只等着光复了京师,好还葬于陵区。他的棺椁在这里,大长公主便不肯去昂州,李今也请命,要携本部兵马,镇守于此。

颜肃之:……

他对这个侄女婿还是很抱期望的,他家女孩子嫁的丈夫都是有些能耐的。这样的苦力不用白不用。现在一个苦力说不干了,要给别人家免费扛活。这未免令颜肃之觉得盘算落空。

那一边,任凭颜希真怎么劝,李今就是死活不肯点这么个头。发誓要当望夫石,就立在临安这里给虞堃守棺材不走了。气得颜希真想抽他,手抬了起来,又放下了。不得不说,李今虽然气人,可有这份儿坚持,实在是比那些个整天往颜肃之面前凑,或者矜持一点,想通过别人的推荐,让颜肃之“发现他是贤才然后求贤”的家伙,让人觉得舒服多了。

山璞的信恰在此时送到,颜肃之便与哥哥、侄女儿组成联合阵线,要激出李今的斗志,让他肯领兵出征。

李今听说要光复京师,略一犹豫,便慨然答允了。

颜家兄弟父女叔侄,都松了一口气。

颜肃之也便有心跟杜黎聊天儿了,颜孝之与杜黎也算是有缘,一块儿跟着喝茶。杜黎心道,这样的好机会,可真是难得!除开转达了颜神佑那个录程妙源子侄的主意之外,又说了自己的看法。

“公等过于计较名声。”杜黎的观点是,你做得再好,想黑你的人怎么找也能找到黑历史了,哪怕是扭曲的、生造的,无中生有移花接木到身上的,用阴暗心理揣测的、哗众取宠的……反正,你到了这个位置,就肯定会有骂名。要是为了这名声束缚住了手脚,还不如趁早卷铺盖回家。

在颜孝之皱眉的时候,杜黎又不慌不忙地添上了一句:“但求无愧于心便好!便如眼前事,明明错是在阮逆,是在刺客,是在昔年旧怨,怎地臣一到临安,更觉得这里人人都觉得是自己错了呢?明公束手束脚,岂非与少帝(虞堃)一样没有担当了么?”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颜肃之本来就不是一个很在乎这些虚名的人,听他一说,顿起知己之感,以手加额:“非公不足以解吾惑。”

杜黎心下得意:成了。面上却愈发谦逊了。

第239章无巧不成书

杜黎南下,就是奔最大个儿的那个去的,要说他是一片真心跟在颜神佑身后,这话骗鬼都不信。但是颜肃之分派他去给颜神佑当助手,他也一道烟地去了。这并不代表他就此真心去给颜神佑扛旗儿去了。

无论他觉得颜神佑有多能干,又或者觉得她十分高尚,很得颜肃之的心,都不能掩盖一个事实:大家都认为,最后的继承人会是六郎。六郎也开始崭露头角,表现出了强硬的一面。那他还跟颜神佑手底下听用,啥时候能一展宏图报负呢?对吧?

杜黎自认在才学是不敢跟李彦、霍亥,甚至于丁号这样的人比拼的,心机上大约也算不过李彦。论起智商,颜神佑也不是傻子。但是呢,比前者有个优势——年轻。比后者也有一个优势——性别。所以他深信自己有出头露脸儿的那一样,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个体,而不是某个人的附属。

他没想过什么背叛、出卖颜神佑之类的,人家是一家人,他夹在中间,那叫里外不是人。聪明人不会做傻事,也会尽量少做缺德事,是因为知道这么做了,是损人不利己。

他作为一个正常的男人,只是有一颗再正常也不过的事业心罢了。他想抓住机会,能够摆脱“听凭妇人差遣”的阴影。他跟甘铭不同,甘铭不计较个人得失,视功名利禄不是浮云粪土也差不多了。杜黎并不是这样的。好歹得抓一个机会,能够独当一面,对吧?

现在,机会来了!

姜氏对颜神佑的关切,周围的人都看在眼里,也大概齐都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儿。杜黎一想颜神佑要生孩子,就得耽误很长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是没有办法理事的,这是个机会!颜系缺人,他如果能够表现出足够的才能,不用颜肃之说话,颜神佑大概就会想办法让他独当一面了。

这么想可能有一点对不起颜神佑,不过,杜黎也不是太善良的人。他既然没有背叛旧主,也就不会良心不安。

今天,他抓住了机会,加深了颜肃之对他的印象。过不多久,颜神佑真要有了不方便的时候,要么昂州府的事情就要交给他管,要不,就会对他另有安排。

杜黎信心满满,颜肃之等人也没有发现他的小算盘,此时,颜肃之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再次回归了中二的状态里。十分霸气地决定,自己现在就回昂州,收拾兵马,跟女婿等人商量怎么坑阮梅。至于临安这里,谁特么愿意呆谁就呆吧!全当是个扩大了的君子里。

最后一句,他没有说出口。

颜孝之听说他要回去,倒是也赞成。其实临安离昂州并不远,昂州城的一应设备可比临安周全多了。颜肃之在昂州经营日久,总比这处处是旧族的临安,更能让人安心。比较遗憾的是,近期没办法让长子完婚了。

颜孝之也很支持回昂州,至于临安这里,既然李今已经同意了不再守着虞堃的尸首,那让他暂时镇守临安,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了。

颜肃之推己及人,问道:“那大娘和孩子怎么办?”

颜孝之也有些愁。

颜希真道:“我便留在这里又如何?孩子自有阿家、阿婆照看。他那个样子,没个人看着,我且不放心。”她总以已经能够左右丈夫的决定,这一次现实却泼了她一盆冷水。总有一种“你居然为了他不理我”的诡异感觉,这让颜希真觉得需要多陪一陪丈夫。

颜孝之却有些不满了:“你怎么能抛下孩子不管呢?”男人在外拼搏是正常的,女人自然是有义务看家的。

颜希真低头不语,颜肃之道:“你也不要训她啦,她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只要别。”

颜孝之才不说话了——总觉得他弟的气场又变得奇奇怪怪的了,颜孝之对于他弟的这种中二特质曾经十分之熟悉,一感觉不对就知道他要闹事儿。

颜孝之有点不想跟这个神经病的弟弟呆在一起,便说:“这里旧族颇多,我与廷尉还是暂时在此处住下的好。免得他们又生出事端来。”

颜肃之道:“大郎管事,自然令人放心,不过……你太绵软古板,我怕一旦有事,你下不去手。把唐大留下,你们一处商议着办,如何?”

颜孝之:“=囗=!”卧槽!逃离一个中二病,又塞来一个病情更重的!可话已经说出去了,他也只能捏着鼻子答应了,嘴巴里好像被人塞了一大把的黄连,真是苦不堪言。

颜肃之又问他这临安城中,有没有什么能人异士,可以录用的。颜孝之说了几个,颜肃之一听,竟然都是旧族,心里有些犹豫:“他们可靠么?说句难听的,丢了大好河山奔过来的,会有真本事吗?”

颜孝之对于旧族还是颇为维护的,闻言就斥道:“这是什么话?诗礼之族,怎么就不可靠了呢?先前京城变乱,也是虞家气数尽了,更是他们不能知人善任。再有本事的人,上头不会用,又能如何?”

颜肃之诧异地看了他一眼,道:“大郎好大气性。平日里作斯文样,怎地一说到他们,比被掘了祖坟还生气来的?”

气得颜孝之拍案不已:“你混蛋!这种话是能乱说的吗?”

颜肃之的嘴里能跑马,被亲哥骂了也不生气,反而好脾气地道:“对对对,我一直都混蛋,你又不是第一天知道的。”流里流气的样子让颜孝之气结,颜希真见这两个人吵架,不好插嘴,只得给她爹顺气。

颜孝之平静下来,才又苦口婆心地道:“你今日地位与往日不同,说话前要三思,可别跟在京里时的那样了。”

这倒也是好意,颜肃之固然觉得他多事,倒也点头应承下来了。

颜孝之觉得自己瞬间老了三岁,恨不得这个王八蛋弟弟早点滚蛋。却又突然想起一事来:“阿爹的骨殖……”

颜希真手上一顿脸上也僵了,说起来颜启真是现世报,死了被挖了一回坟不说,移到坞堡安葬没多久又遇上了变乱。当时是颜希真与颜神佑两个守坞堡,阮梅来攻。姐妹俩心里都没底,怕祖坟再被刨,又把他刨了出来,颜神佑作主,烧成了灰,找个坛子一装。跑路的时候带走也方便。

本应该跟昂州那里商议的,结果阮梅来得急,后来事情又多,阮梅被击退后,把骨灰坛子一埋。居然忘了再跟昂州通气儿……

颜希真额下冷汗滑下,颤声道:“阿爹,二叔……”

“嗯?”

“那个,阿翁的遗骨,已经烧了。”

颜肃之:“……卧槽!”

颜孝之:“什么?!!!!”

颜希真也紧张了起来,道:“当时阮贼攻得太急,怕运送不便,我们便将阿翁遗骸火化了。后来阮贼退了,又埋了回去……”再然后就忘了说了qaq

颜肃之一摆手:“我当是什么事儿呢?烧了就烧了,以后搬动也方便,省得被人再糟蹋了。”他一听就知道,这事儿他闺女也有份儿。

颜孝之正在运气准备发火,见他弟这个死德性,一口气卡在嗓子里没提上来,差点噎死。一阵儿咳嗽之后,气势也泄了。只好说:“那这回运回来吧。”总比运棺材方便多了,以后再搬运,那是真的更方便了。

颜希真如蒙大赦:“是。”

颜孝之不放心,又仔细问了一回其他的事务,觉得再没有疏漏了,才大手一挥,放闺女离去。然后对弟弟开火,一个劲儿地说:“我知道你对旧族有些不满,可旧族能屹立数世不倒,自然有它的道理。这世上寒士固然有俊材,却未必经得起推敲……”

颜肃之:“……”不对啊,原本他已经蔫儿了,现在怎么有了精神了?

被灌了两耳朵教训之后,颜肃之终于忍不住了,一拍桌子:“大郎就在这里看这些蠢货,看看能挑出几个有用的吧!我走了!他们的脑子好使,都用在了私利上了!哼!”

颜孝之这个时候却不吃他这一套了,也拍桌:“你就知道寒士可用了?我告诉你,一件事,世家子做错了,他家里人得给我找补回来!寒士做错了,你找谁哭去?!上点心行不行?”

兄弟俩大吵一架,还是颜孝之拿了姜氏堂叔家的例子出来,颜肃之才承认,士族里也有好人。等颜孝之捏着鼻子比出唐仪来,说世家也不总是腐朽古板的,颜肃之才哼唧道:“那也不能说都是好人。”

颜孝之头疼地道:“总是知根知底罢?”

颜肃之最后答应,会好好考虑的。

兄弟谈话这才告一段落。

颜肃之不日启程,与唐仪话别。唐仪也觉得憋屈:“这都是些什么事儿呀?”

颜肃之道:“兄弟你且在这里,我琢磨琢磨怎么把京城搞回来。”

唐仪道:“那可快着些,我娘近来总念叨。这事儿能成,她也能安生些,”又压低了声音道,“你也少了一件麻烦事儿。”颜肃之又去拜别大长公主,大长公主旁的没说,就让他别忘了誓言的事儿。颜肃之也满口答应了下来,他觉得他女婿的主意不错,完全可行。当然,还是要跟郁陶等人商量一下才能决定。

————————————————————————————————

颜肃之要走,临安城的旧族颇为恐慌,有种被抛弃了的感觉。以前虞堃在的时候,这种感觉还不明显,他们还有一种投注的心理。现在没了其他的选择,看到颜肃之不呆在这里,还只录了很少的人带往南方。许多人心里都没了底,有一些人开始计划着自荐、走门路,又或者……另谋高就。

阮梅那里是不准备去了的,跟济阳王打交道也有风险。雍州楚氏倒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首先,楚氏是有底蕴的世族,对大家总有几分香火情,会客气一些。其次,楚家和颜家有亲戚关系,不像阮梅和济阳两处,如果被颜家打败了,遇到“从逆”的,杀了也是白杀。楚家不同,楚家得势,他们跟着得势,楚家失势,也不会被怎么样。

主意打定,忽忽几日,临安城竟走了不少人。

颜孝之知道之后,只叹气摇头,心里埋怨弟弟是个神经病,装装样子收收士人之心都不肯。又生气,这些家伙真是太不识货了!明明他家很有前途的!

在这样矛盾的心理之下,颜孝之又被女婿给堵了个正着!

李今自从听说要光复京师,便开始早起晚睡地练兵,颜肃之让他且镇守在这里,北上光复京师时会带上他。他也就留下了,只是日日催问何时动手,却总得不到一个确切的答复,每次都告诉他:正在商议。

李今有些按捺不住了,虞堃活着还不觉得,虞堃一死,他对岳家的暧昧态度也有些看不大惯了。

颜孝之被烦得不行,额上青筋也爆了起来:“催催催催催!现在正秋收呢!敖仓被一群败家子败给阮梅了!四州一京,一粒存粮也无!不得收了秋粮才好动身吗?现在敢耽误了秋收吗?”

把李今骂得目瞪口呆,在他的印象里,这个岳父是个装腔作势的高手。现在这暴跳如雷的样子,真是五百年难得一见。李今骨子里还是个听话的好孩子,摸摸鼻子,自认倒霉,跑掉了。

他手下的兵就倒了霉了,李今不好跟岳父叫板,只好拼命操练他们。

颜孝之骂完李今,自己却写信给颜肃之:别忘了你答应的事儿啊。再拖下去,怕有不好的传言,说你磨洋工不干活什么的。

颜肃之看了他哥的信,差点没掀桌。

他现在,也焦头烂额了。

虞堃死了,纠结的不止是颜神佑等人,觉得这世界太危险了,不想继续混了的也不止一个岳茂。

李彦李老半仙,在虞堃死了,他的处境不尴尬了的时候,突然说,要!辞!职!

颜肃之:……这tmd都在搞什么鬼啊?!!!

心里的q版小人儿已经跳起八丈高,面儿上颜肃之还得礼贤下士地跑到李家去挽留,去自省:“是我怠慢了您吗?是底下的人怠慢了您吗?是我这里没有发展前途吗?是您的计策我没有听吗?是我的德行不够吗?只要有毛病,您只管提,我一定改啊!”你tm跑什么跑啊?

没想到李彦居然流下两行老泪来:“不是明公的错,是我的错啊!”

颜肃之就更不明白了:“我没觉得您对不起我啊!”

李彦哭到一半,被这句话噎住了,打了一个嗝儿,憋屈地道:“我是做了正人君子不该做的事情呀。”

颜肃之:“我也没觉得呀!”

李彦可能觉得丢人,吱吱唔唔地不肯说,颜肃之急了:“到底是什么事儿啊?您看吧,我死了皇帝都没说要不干,还有比这更大的事儿吗?”

“差不多。”

“啥?”

李彦将心一横,说了自己也准备行刺的事儿,只可惜集体单位要走的手续有点多,还没来得及行动,人家个体户先办成了。

颜肃之:“……”这个问题,是心结呀!颜肃之知道,这事儿,是不太厚道。不过为了留下老李,他也拼了:“您看吧,您这跟我说了,我要是个忠臣,就该现在掐死你了,可我没有。要不,咱俩一块儿撂了不干了,把这天下让给阮梅?您看怎么样啊?”

李彦苦笑道:“我们不一样。”

颜肃之急了:“怎么就不一样了呢?您老该不会真修成神仙了吧?”

李彦:“……”他干脆闭起眼睛来不说话了。

颜肃之看了他半天,李彦就是不睁眼,颜肃之被气跑了。回去就发动所有人来劝李彦,并且悬赏,能劝得动的,可以跟他提一个要求。十分可惜的是,不管是霍亥还是丁号,又或者是卢慎等人,过去了,李彦就是不搭理,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

颜肃之将李三娘与李五娘派了回去,两人更惨,是人家晚辈。做祖父的一声令下,哪里有孙女儿说话的份儿?亏得是孙女,这要是孙子,早吃一顿家法了。

颜神佑无奈,只得去问颜肃之到底出了什么事。知道了实情之后,默默说了一句:“我知道了。”

然后就去了李彦家。

李彦还在非暴力不合作,饭照吃,觉照睡,就是不工作。

颜神佑去了,也没说别的,就说了一件事儿:“济阳逆贼道是虞氏只余他这一脉了,自立为帝,号称正朔……”

李彦的眼睁刷地就睁开了,颜神佑道:“还请老翁做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