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庄子传奇-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惠施木然。

  又喊道:“惠爱卿!”

  还是一动不动。

  怎么回事?梁惠王大声喊道:“惠——爱——卿!”

  惠施的神魂才闻声而回,心中似乎仍若有所恋,若有所失,若有所悟。偶一抬头,见文武大臣都已散去,只剩自己和梁惠王,颇感歉疚,连忙赭然一笑,将梦中的情景告诉给梁惠王。梁惠王也觉得蹊跷,君臣两感叹了一番。梁惠王怜惜地端详着惠施,道:“爱卿这几天也累了,回自己的家里好好蒙头睡一觉吧!”说着,吩咐侍从将惠施带到自己的府第。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十三章
更新时间:2010…8…5 20:28:18 字数:5096


  十三
  惠施来到相府,门外守着卫士,府内迎来侍女,管家赵瑶和佣人也随后跟上,挪稳椅,端上茶,恭恭敬敬地捧上。这些都是梁惠王前日所赐。跟他宋国的老家相比,真有天壤之别。他立即叫人取来笔墨帛砚,等佣人磨好墨,奋笔疾书,一封长长的家信很快就完成了。他得意地看了看后,封好,马上派人乘快马送往老家。他要把爹妈接来,同享天伦之乐。

  他缓缓坐下,左手端起典雅的茶杯,右手挪开精致的杯盖,看着袅袅热气,就着缕缕清香,浅浅地抿了一口,不禁赞道:“好茶,好茶!”随后,惬意地扫视着这高深的府第,这府中高雅的仆人,这摆设的高档的物品,特别是那屋外的两颗梧桐,使他倍感亲切,仿佛真正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心想,什么是是非非,非非是是?什么朝三暮四,朝四暮三?官就是是,官大就多。官大,袖笼一抖,就是一大堆政策,想三就三,想四就四,想是就是,想非就非,何需受他人支配?哪像平民,成年当牛做马,受人摆布;整天为吃穿发愁,谁来睬你。庄周当了个什么漆园吏,还是不免劳作,整日麻衣破鞋,黄皮寡瘦。哎!那天他好像是跳水自尽了,但梦中似乎又没有死,不知到底如何?要说,他倒真是个人才,不费吹灰之力,就把连年亏损的漆园盘活了。可惜他太书呆子气,又重感情。算了吧!自己现在都是泥人过江,倒替他人担忧。想我,刚刚绞尽脑汁拟订了个法令,都认为好,却不能施行。这不是有意刁难吗?难道我就眼睁睁地让它白白报废吗?不!这法令报废,就等于我惠施报废,等于功名报废,也等于这豪华府第的一切都将报废。他微微闭上眼,一面抿着茶,一面用手梳理着发丝,也梳理着自己的思绪。过了好一会,他突然放下茶杯,喊道:“赵瑶!出车!”

  不一会就到了王宫门口。下车,不用通报,笔直入宫(这是梁惠王给他的殊遇)。赶到宫内,梁惠王正在沐浴桑拿。

  原来梁惠王下朝后,脑中燥热,心乱如麻,既不想咿咿呀呀扭屁股,又不想你哄我拍嘻嘻哈哈去投壶,只想图个安安静静浑身按摩自舒服,于是径奔这沐浴室。这精美宽敞的房屋,被隔作两间,一间作房,里面安放着一张大床,床右是茶几,上面放着些瓜果茶点,床左是一张条桌,桌上是一应梳妆按摩用品,床的对面挂着一块精美的铜镜。以备沐浴后按摩养神,整衣饰容。另一间有一个大水池,池边挂着四条毛巾:一条洗脸,一条洗身,一条洗脚,一条干身。另外还有一条大浴巾,作围身用。水池里热气腾腾,水雾蒙蒙。泡在水中,如处仙境。可以毫无目的地望着屋顶,可以观赏房外朦朦胧胧的花草,也可以惬意地闭上眼睛。旁边仅有一名特级桑拿师洗擦着,按摩着。有时感到一丝微痒,就会那么自然而然地笑了起来。嘿嘿------笑一笑,十年少。一切烦恼抛九霄。

  正在大脑空空然时,侍卫小声道:“大王,惠宰相找您来了!”

  “叫他进来吧!”

  “这怕不好吧!”

  “什么不好?王侯将相和愚氓,衣冠脱下一个样!”

  暗笑。传。

  惠施到,原来是浴室。尴尬,低头,止步,躬身揖手道:“臣惠施拜见大王!”

  梁惠王从帘中觑去,见惠施显得越发矮小,笑道:“惠爱卿也来消受消受吧!”

  “臣不敢!”一本正经,缩着身子,更矮小了。

  “那就赐座吧!”

  侍卫端来椅子。

  “谢大王!”然后褰身坐下。梁惠王躺在池中,闭上眼,待桑拿师擦洗了一会儿,才缓缓问道:“惠爱卿一定是为法令而来吧?”

  “大王圣明!”

  “既然众大臣都不赞成,那就算了吧!”梁惠王扭头觑着惠施。

  惠施立即站起来揖手道:“大王,臣以为万万不可!”

  梁惠王在池中坐了起来,一抹脸道:“为什么?”

  “臣以为变法是国家大事,岂同儿戏?想殷商盘庚迁都,上到卿相,中至贵族,下及百姓,谁不嗡嗡然极力反对。有的大臣甚至流言飞语,污蔑诽谤,全国上下,沸沸扬扬。但盘庚英明果断,劝说处罚双管齐下,最后迁都成功,终于使殷商摆脱困境,步入中兴。吴起变法,楚国王公贵族谁不扼腕咬牙,但楚悼王拍胸撑腰,变法得以实施。虽然吴起最终死于乱箭,但楚国富强,有目共睹。商鞅变法,甘龙、杜挚挑起舌战,太子老师,以及大小上千官员,多少人阻挠?但秦孝公说声“善”,雷厉风行。请看,秦国不是日益富强吗?”

  惠施急急地一口气说下来,几无停顿,差那么一丁点就背过气见阎王老子去了。只见那额上不知是水珠还是汗珠,不断线地直往下淌。

  梁惠王挪身坐到池沿上,侧耳细听。

  惠施见梁惠王没有动静,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继续说道:“现在,臣上有大王赏识,下有百姓拥护,仅仅几个大臣指手划脚,说东道西,岂不是螳臂挡车,蚍蜉撼树吗?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何况大王金口玉言,岂能翻云覆雨?”

  梁惠王正拍手叫“好”,“好”还没有叫出来,就从池沿上滑了下去,扑通一声,幸亏桑拿师机灵,用手拦住,不然,只怕要头破血流了。

  惠施慌了,以为梁惠王发怒,吓得瑟瑟发抖,倒地便拜,连声道:“臣该死,臣该死!”

  梁惠王从帘中窥见惠施连连磕头,咚咚作响,大笑道:“想不到堂堂宰相,竟怀有啄米的绝技!”

  惠施一愣,只听梁惠王接着说道:“惠爱卿,回去吧!寡人主意已定,说也白说!”

  定,如何定法?惠施怀着疑团而去。

  疑团终于解开,法令终得实施,共计四大条十四小条:

  一、奖善罚恶:

  1、行善事迹突出者奖,举者同奖;知而不举者罚。

  2、父子兄弟邻里不和者罚;举恶者奖,知而不举者同罚。

  3、子不供养父母者罚;举报者奖,知而不举者同罚。

  4、有孤寡病残无保障者,罚所在乡里;举报者奖,知而不报者同罚。

  二、奖勤罚懒:

  1、解散常备军,全体百姓忙时耕作,闲时练兵。

  2、勤农者奖,不勤者罚。

  3、勤牧者奖,不勤牧者罚。

  4、勤渔者奖,不勤渔者罚。

  5、勤造林护林者奖,不勤甚至毁林者罚。

  三、减税少役:

  1、将原有的十税一制改为二十税一制,各县、乡、里不得另设税收。违者罚,知而不报者同罚;举报者奖。

  2、除筑路挖渠外,不再另立名目。违者罚,知而不报者同罚;举报者奖。

  四、管理人员设置:

  1、各县正、乡正、里正均由善绩突出者担任,每三年选举一次。

  2、各县丞、乡辅、里辅均由勤劳者担任,每三年选举一次。

  3、朝廷、县、乡、里另设一名督察官,丞相亲任总督。

  惠施颁布法令后,奏过梁惠王,安排好朝中事务,便亲自到各县、乡、里督察。

  这天,他带着两个能吃苦的随从,穿着便衣,徒步到一个人多的茶馆。

  他曾在茶馆里获得了招聘宰相的信息,现在,他还将在茶馆亲自倾听人们对新法令的看法。一坐下,就听到人们在谈笑:“王大爹,您老人家怎么也来开荤了?”

  “听到新法令,心里高兴,就来了。”

  “是啊,这新法令才是我们老百姓的法令!”

  “就是嘛,不打仗,命才是自己的,田地不愁种,老小有人养!”

  “过去,老子们还在翘着屁股忙收割,那些狗日的就到处拉差,连打个屁的工夫都不留一个。现在好了,总算可以吐口气了。”

  “这奖善罚恶订得又细又好,只怕有一点难办!”

  “怎么难办?”

  “你看,一到干旱,不是张湾跟李湾,就是陈湾和周湾打架闹事,哪一次不是头破血流,还得搭上几条人命?天灾没除添人灾!”

  “是啊,这也难怪他们,这天老爷一旱,水就是他们的性命。要活命,你说不拼命能行吗?”

  惠施凑上去,询问道:“那该怎么办呢?”

  “天知道!”

  “我看人就能办到。挖一条水渠,从漳河把水引过来,不就得了!”

  惠施赞道:“对!”

  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他。

  惠施见大家都注视着自己,心想,何不趁这个机会和大家直接交流一番?于是说道:“乡亲们,我就是惠施。”

  “惠施?”

  “宰相?”

  人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质疑地看着这位和贫民一样的宰相。

  惠施看着他们质疑的眼神,笑道:“怎么?你们把我当骗子呀?我真是惠施。没你们体面,没你们健壮,是不是?是!告诉你们,宰相跟你们一样,不要把它看得神乎其神!”

  人们虽说没有见过这位宰相,但听说得可不少。现在听他说话大气,和传说的也相似,马上围了上来。

  寒暄了一番后,惠施道:“乡亲们,新法令大家都知道了,感谢大家的拥护!我所拟的法令中,爱是灵魂,人没有灵魂就会死去,这法令中没有爱,也就行不通。你们想,君与臣,父与子,兄和弟,官和民,邻里之间,为什么不能礼让,不能互相信赖,不能和睦相处?为什么会出现盗贼抢劫,邻里斗殴?原因就是一个:不爱。如果我们大家互爱互利,爱人如爱己,一切矛盾不就解决了吗?比如耕地时,想一想,会不会侵占别人;比如牲畜吃了别人的庄稼,想一想,这里有别人的汗水;再比如出现旱灾,想一想,别人也缺水,自己怎能全占?都能这样,为别人想一想,怎会吵闹斗殴,世代结仇呢?试想,你争我斗,两败俱伤,谁能得利?谁都不能。所以要爱,要互爱,只有互爱,才能互利。”

  “其它的还好说,只是这缺水,就是要命啊!”有人悲观地说道。

  惠施看着那人道:“是啊,我们都是种田人,干旱时,水就是我们的命,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我们怎能不争?”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有人质疑道。

  惠施一挥手道:“但不是与别人争,而是一起联合起来与地争。”

  “怎么与地争?”人们又疑惑不解起来。

  惠施走到刚才建议挖渠的中年人旁边,拍着他的肩膀说道:“这位智囊告诉我们:挖渠引水!”

  人们像捅了马蜂窝,哄了起来:“从漳河到我们这儿几里路,一下能挖通吗?”

  “谁承头,怎么分任务?”

  “工程这么大,到时候挖不成,只怕人财两空。”

  惠施听说,笑道;“这些都没问题。现在正是农闲,我算了一下,只要大家拧成一股绳,一个月就能把渠挖成。”

  人们惊喜的叫道:“真的!”

  “当然!乡亲们,我们现在吃一个月的苦,流一个月的汗,但是我们可以换来无尽的水,一直流到子孙后代。我们再也不会争吵,再也不会斗殴,再也不会仇视。你们说,这一个月的汗值不值?”

  大家异口同声:“值!”

  “好!那我们就准备干,我和大家一起干!”

  丞相为了我们,竟和我们一起挖渠?神话里才听说过。大家的热情更加高涨起来。

  最后,惠施宣布道:“好!今天大家回去准备,好好的休息两天。具体时间,具体任务,由各乡正、里正负责通知!”

  说着,告别大家,走出茶馆,吩咐随从通知各乡正、里正、乡辅、里辅到李湾的乡校开会,自己就在乡校里住了下来。

  开完会后,马上进行实地测量,然后根据各乡、里劳动力人数分配任务。

  挖渠开始了,惠施和村民一起干。到底没有出过体力,只能挥锹撮土。不一会,豆大的汗珠就像毛毛虫似的从额上钻了出来,手也像绑着块沉重的石头,怎么也抬不起来。人们劝道:“大人,您只动动嘴巴就是了,这苦力,生来就是我们泥腿子干的。”

  “谁说的?泥腿子是天生的吗?你们看,我现在不也是泥腿子吗?”惠施把腿伸给大家看后,说道,“多一个人干,就多一份力量嘛,你们嫌我干慢了是不是,那我就干快点。”

  说着,动作果然快了一些。乡亲们看到惠施那么细那么短的腿,那么小的手,还动真格地和他们一起干,干劲更大了。如果乘车坐轿鱼贯而来,剪个彩,撮两锹土,讲一番话,做做样子,玩游戏一般,然后前呼后拥而去,倒觉得新鲜有趣。但坚持干一天,不,实干一个月,对于一个文弱书生,堂堂宰相,谈何容易?

  傍晚,回到乡校,躺到床上就不想动,只觉得腰酸臂疼,两手火辣辣的。伸出一看,我的娘啊!乌红乌红的几个大血泡扒在手掌,还有两个已经破裂,白白的,张开口,仿佛还在蠕动。两个随从,一个给他按摩,一个打来热水。惠施刚伸入手,痛得嗷嗷直叫。

  惨白的月亮,不时被乌云吞噬,寒风呜呜地从破裂的墙缝里钻进来。屋里空荡荡的,床是临时用门板搭成的,硬邦邦的。惠施裹紧被子,怎么也睡不着,耳边又响起庄周的话语: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害;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害;在成与不成之间,没有祸害的,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这人道之害,大概是上级处罚,同僚讥议吧!这阴阳之害,大概是劳苦忧喜而致病残短命吧!怎么?又想起这些不着边际的话来?不就是受点皮肉之苦吗?孟轲不是说过,要接受重任,必先伤脑筋,劳筋骨,饿肚子吗?想那大禹,冒狂风,顶暴雨,水里来,泥里去,挥锹担土,汗毛尽脱,经五百名山,历三千大河,三过家门而不入,疏通九州江河,经历了多少磨难?我受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想着想着,也就睡着了。

  第二天又接着干,慢慢的也就习惯了。就这样干了二十八天,终于提前两天完成了任务。惠施赶回大梁,就匆匆上朝。

  梁惠王一见,大笑道:“惠爱卿,好好一个白面书生,怎么搞得像黑碳里面扒出来的?”

  大臣也议论起来:“堂堂一国宰相,如此窝囊,不让别国见笑吗?”

  “国家那么多大事不干,却跟那些平民百姓搅在一起,成何体统?”

  “收买人心而已!”

  梁惠王下座,牵过惠施,一面端详,一面说道:“看,脸瘦多了!我的天,这哪里是手,简直就是老树皮。”

  梁惠王再也没有笑,只是轻轻的抚mo着,沉重地说道:“惠爱卿,你太不爱惜自己了啊!”

  惠施笑道:“托大王的洪福,我现在不是很好吗?睡得香,吃得饱,老虎见我掉头跑!说着将手挥舞了几下,那长袖显得更长,衣服更是空荡荡的,那宰相帽如泼浪鼓在头上摇摇欲坠。惹得梁惠王又哈哈大笑起来,大臣们有的摇着头,有的掩面笑个不停。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十四章
更新时间:2010…8…6 10:58:58 字数:4927


  十四
  梁惠王带着太子申一行前呼后拥地来到督察处。刚下马车,几片枯叶晃过眼前,梁惠王心里格噔一下,抬起头:碧天,白日,凉风,黄叶如蝶,枝条寒颤。啊,又是一个深秋!他更感到人生短暂,岁月无情。忙进去,将宝剑取下,从韬中抽出来,端详了一会,然后用手轻轻抚mo了一下,才又用力插入韬中,搁到桌上,开始亲自翻阅各地奏章。督察伏下,太子申和侍从在旁。

  第一章是县里所奏:“大王圣明,新法十年,惠及乡里。”梁惠王将奏折放下,心想,十年,一晃就是十年!他禁不住仰天长叹了一声。

  督察官见梁惠王情绪不好,心里忐忑不安。

  略微沉思了一下,梁惠王又拿起奏折:“如今,村村有茂林,池中有余鱼,室中有余粮,柜中有余肉,箱中有余衣,家家有余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老有所养,孤有所托,鳏寡病残,皆有保障。邻里和睦,乡人互助。社会风气,日益淳朴。”

  梁惠王越看越兴奋,以致心花怒放,刚才的伤感早已抛到九霄云外,禁不住一拍几案道:“好一个惠施!”

  这一拍不打紧,督察官以为有什么过错,顿时脑中烘烘发烧,耳里嗡嗡作响,眼前直冒火星,忙倒地叩拜,连说:“臣罪该万死,臣罪该万死!”

  待听到梁惠王说“果然不副朕望”,才知道是赞赏,引得侍从一个个掩口窃笑。督察官擦了一把冷汗,脸上红一块白一块,惴惴不安地跪在那里。

  梁惠王没有察觉身边发生的闹剧,继续阅览。第二章是乡里送来的:“大王圣明,惠宰相施行新法,率先垂范,勤劳贤德,廉正爱民,功劳卓著,望大王予以奖赏。梁惠王拿着奏章,轻轻敲着案几,沉吟半晌。

  督察官觑着梁惠王,暗暗吸了一口冷气。

  梁惠王又把其他奏章翻了翻,大多称颂新法,特别有一道,使他浓眉紧锁,脸堆乌云,两手微微发抖。

  督察官一见,我的妈呀,看来今天凶多吉少。肉食者嘛,本来就贪,肉吃多了,自己身上的肉也就多起来。哎!不能不多啊!不多,就崴不起来;不崴,就没有官的派头。可这肉一多,血压高也就接踵而来。他老先生本来就有血压高,加上这一股热血喷得又高又强,直窜向头顶,把个血管一根根如琴弦般全给绷断了,只见他肥胖的身体一歪,就那么软绵绵地瘫到了地上。

  正在这时,门外有人传道:“公孙衍求见!”

  梁惠王道:“请!”

  接着放下奏章,笑容满面,向几案下一望,督察官像猪一样躺在地上。转眼向侍卫笑道:“你们看,督察官多么辛劳,跪在大堂上都睡着了!”

  侍从道:“禀告大王,不是睡着了,只怕是吓晕了!”

  “胡说八道!谁吓他了?”

  “自己吓自己呀!”

  “那心里肯定有鬼,活该,快抬下去!”

  刚抬下去,公孙衍已快步进来,见梁惠王满面春风,倒地拜道:“臣给大王报忧来了!”

  “全国上下,政通人和,何忧之有?”

  “忧在新法。”

  “新法施行,百姓称颂,爱卿怎么说忧?你看这奏章哪一份不是称颂惠施新法?”

  梁惠王叫太子申将一份奏折递给公孙衍。公孙衍接过奏章,看也没看,就说道:“问题就出在这里。臣昨日到县里视察了一番,人人都言惠施新法,而不言大王新法;人人都称颂惠施,而不称颂大王;人人都感恩惠施,而不感恩大王。古人说:‘臣不可势大,势大压主。舜有功,尧让位;禹有功,舜让位。不是想让,势大不能不让。大王甘心让位于惠施吗?”

  梁惠王心里又格噔了一下,是啊!那奏章不是把惠施比作舜禹吗?想我年事已高,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太子申。太子申还小,一旦惠施得势,禅让不是顺理成章吗?他顿时如芒在背,如箭穿心。却大笑道:“哈哈,哈哈哈哈,真能如此,寡人享享清福不是很好吗?”

  “大王,这可不是玩笑,俗话说,人心隔肚皮。想当年,陈恒大斗出,小斗进,民心所向,何等廉明?结果怎样?弑其君,取而代之。”

  “错,错!惠爱卿可不是这等小人,寡人也不会如此昏聩。”

  “大王圣明,何不试他一试?”

  “怎么试法?”

  公孙衍眼睛向两旁看了一眼。

  梁惠王道:“你且上来细说。”

  公孙衍将口挨近梁惠王耳朵,然后用手捂住,生怕漏了一点儿风声。

  梁惠王听说,大笑道:“不妥,不妥!本大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过,你所言之事,寡人正想与惠爱卿商议,请他速来面见寡人!”说完叫近太子申,一起翻阅起奏章,不时小声地议论着。

  公孙衍心领神会,马上传令。

  惠施急忙赶来,见公孙衍在梁惠王那里,料想没有什么好事,急忙向梁惠王跪拜道:“臣惠施拜见大王。”

  梁惠王忙下座,扶起惠施,牵着手,拉到座旁道:“惠爱卿,来,坐,坐!”

  太子申已退到一边。

  惠施见梁惠王如此亲切,自然不好违拗,谢过大王,褰身坐下,问道:“大王急召臣,不知有何要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