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细数三国豪杰-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罗归咎于另外的一些人、一些事,而不认为是诸葛亮自身的问题。比如《演义》第一百回,押粮官苟安因没能按时把军粮送到阵前而受到诸葛亮批评,于是怀恨在心投往曹魏,又受司马懿的指使回到蜀国散布谣言,说诸葛亮有异志,致使后主刘禅下诏诏回孔明,导致那次北伐无果而终。历史上确有苟安其人,在《三国志》中被记为“句安”,他后来也确实投降了曹魏,这些都是实写;但事实上苟安是在曹魏嘉平元年(公元249年)被郭淮等人成功策反的,当时距离诸葛亮去世已经十五年了,苟安本事再大也不可能离间他了。罗同学根据“苟安投敌”这一历史事件改编的《演义》,既把诸葛亮撤军的原因推给别人,保持了他战无不胜的光辉形象,也刻画出诸葛亮忠于大汉、忠于刘氏的耿耿忠心,一举两得,堪称经典。
  罗贯中同学虽然写的是“演义”,但虚实结合,以历史事件为蓝本,即使有改动也不戏说、胡说;而且人物的言行、思想都符合自身的地位、特点,应该说非常成功,所以被奉为经典,甚至直到今天还有人把它当作史书来读。创作历史小说就要有罗同学这种精神,各位读者可千万别信现在的古装戏,那些编剧什么都敢写,当不得真。大家如果有时间应该读一些好书,比如《细数三国豪杰》,嘿嘿。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六章 诸葛亮 第二十一节
(更新时间:2007…4…25 13:50:00  本章字数:2259)


  好了,扯远了,接着说司马懿。朝廷极度重视这次西征,配足了精兵猛将。以司马懿为主帅,副手以车骑将军张郃为首,下面是后将军费曜、征蜀护军戴淩、雍州刺史郭淮,可谓是猛将云集。在这之前的一年,司马懿虽然参加了讨伐西蜀的战斗,当由于大雨阻隔并没有真正和诸葛亮交手,这次是他第一次面对诸葛亮。因为从没真正和诸葛亮打过仗,所以司马懿对他的军事能力并不了解,仅有的一点了解还是来自道听途说。不过这种传说最容易走样,也最容易夸大事实,因此司马懿虽没见过诸葛亮,却得上了严重的“恐亮症”。
  当时蜀汉军已经围困了天水,天水守将贾嗣、魏平还在苦苦支撑,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盼着援兵快到。司马懿命费曜、戴淩领四千兵守上邽,他带着剩下的人马来救天水。这时候张郃提了个建议,他说我们应该兵分两路,一路在前去,另一路在后作为接应。司马懿“恐亮症”发作,当即拒绝了这个建议,就这些人马还嫌不够呢,哪能再分兵了?!于是不分兵,大军直奔天水而来。
  陈寿的《三国志》对诸葛亮这次北伐的记载很少,详细经过几乎没有,还好《晋书》和《汉晋春秋》对此的记载相对详尽。不过从司马懿受命西征到他拒绝张郃的建议,这一部分这两本史书的记载基本一样,但从这以后两本史书就开始自说自话了,内容不但不一致,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结局更是截然相反。同一场战争能传出来两个不同的版本,确实少见;更奇怪的是,这两个版本对一些战斗的时间、地点等细节的记载都一样,只有结局不一样,真是难得。下面项飞就把这两本书的记载都总结出来,让大家看看历史这个小姑娘是怎样任人打扮的。
  先说《晋书》的。《晋书》记载诸葛亮听说曹魏大部队到了,立刻亲率将士跑到上邽去割麦子,抢收庄稼,以充军实。粮食一直是诸葛亮头痛的问题,现在抢在司马懿之前把庄稼收了,既可以作为贮备粮也可以避免资敌。曹魏众将得到这个消息都很吃惊:这不是要打持久战吗?司马懿急忙安慰大家:诸葛亮“虑多决少”,这个人顾虑太多,胆子太小,他一定先布置防御阵地,然后才敢放手抢收庄稼,这样就给我们留出了一点时间,如果抓紧还来得及。于是率大军“卷甲昼夜赴之”,一路急行军赶往上邽阻止诸葛亮。再说诸葛亮,他听说司马懿大军往这来了,立刻“望尘而遁”——根本就没敢交手。
  看到此情此景,司马懿继续为众将分析:我们倍道兼行,士卒疲惫,这犯了兵家大忌,任何有点军事常识的人都会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可是诸葛亮没有。由此可见,他也没什么了不起!于是在大家的一片赞扬声中,司马懿率大军继续前进,终于在汉阳追上诸葛亮。
  蜀汉军见跑不掉,只好回身死战。这是双方主力的对决,也是诸葛亮和司马懿第一次面对面地交手。曹魏军摆开阵势,严阵以待。司马懿命将军牛金率“轻骑”挑战蜀汉主力,其实就是饵敌,趁着蜀汉军对付牛金的时候司马懿主力好一击得手,看来担任饵敌角色的将军一般都与主帅关系紧张,不然不会得到这么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大概牛金也自忖必死了,可没想到,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让曹魏军大跌眼镜的事:牛金的士卒刚冲到蜀汉军阵前,还没等交手,蜀汉军就如潮水般败退下去。原文是:兵才接而亮退。
  诸葛亮这一败一直败到祁山,退守卤城,据山傍水,重重设围,扎下大营。司马懿“宜将剩勇追穷寇”,率大军紧随其后。勇猛的曹魏军根本没将诸葛亮的这些部署放在眼里,一通猛攻,很快就夺下了大营,诸葛亮本人“宵遁”,连夜逃走。司马懿派人追杀,大获全胜,“俘斩万计”,彻底击退了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
  这是《晋书》的记载,是不是和你印象中的大不一样?是真是假咱们一会分析,下面来看看《汉晋春秋》的记载。
  按照《汉晋春秋》的说法,司马懿的“恐亮症”一开始就发作了,一直持续到战斗结束。诸葛亮一听说曹魏的援军到了就立刻兵分两路,一路留下来继续攻打天水,自己则率领另一路迎击司马懿。蜀汉军到了上邽正遇到费曜和郭淮,这两人毫不犹豫地领兵出战,结果被杀得大败。诸葛亮赶跑了费曜和郭淮,立刻抢收庄稼,这点倒是和《晋书》的记载一致,看来粮食问题真是诸葛亮心中的大患。
  司马懿闻讯立刻赶回上邽,不过回来可不是决战,而是依险据守,并不交战,说白了就是挡住蜀汉军北进的去路。司马懿知道诸葛亮攻坚战的能力较弱,所以就充分利用这一点,坚守不出。反正我也不和你打,就是把路挡住,不让你过去,你总不能飞过去吧?咱们就这么耗着,把你的粮食耗尽,耗到你退兵就算完成任务。主帅如此懦弱,连部下都看不下去了。以张郃为首的将军们纷纷请战,可司马懿铁了心就是不同意,众将也无可奈何。
  诸葛亮见这条路走不通,就改道卤城。司马懿故技重施,又跑到卤城摆下肉头阵,既不开战也不让道,爱咋咋的!可把诸葛亮恨坏了,打又打不着,绕又绕不开,真是一点办法没有。
  他急,司马懿手下将领更急,他们见主帅这个样子说话也就不太客气了。多次请战不得,有的人就说出了难听的话:“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您就不怕天下人笑话吗?这句话触到了司马懿的痛处,深深地刺痛了他,他一怒之下情绪失控,当即下令出战——可见他那时的涵养功夫还不到家。
  诸葛亮闻讯大喜,他等这个机会很久了,哪能让它轻易溜走?当即调度人马与司马懿展开决战。诸葛亮的攻坚能力虽然比较弱,但他野战的能力绝对一流,至少比司马懿强,此战曹魏军大败,而且败得很惨,司马懿侥幸得脱,逃回大营,这回不管别人说什么都坚决不出战了。从此落下了“恐亮症”的病根,以至于发展成后来“死诸葛走生仲达”的临床症状。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六章 诸葛亮 第二十二节
(更新时间:2007…4…28 14:09:00  本章字数:2450)


  按照《汉晋春秋》的说法,诸葛亮大败司马懿,他后来撤兵是因为其他的原因,这与《晋书》的说法大相径庭。《晋书》里的司马懿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不但善于斗争而且勇于斗争,与《汉晋春秋》里那个“畏蜀如虎”的司马懿简直判若两人。那么究竟《晋书》和《汉晋春秋》那一个的记载更准确呢?
  让我们从《三国志》入手来分析一下。陈寿对这次北伐的详细经过根本没提,我们知道他是晋朝人,而司马懿是晋朝的奠基人,如果此战真如《晋书》所说那样司马懿完胜,那即使陈寿不大肆宣扬,也不可能不提一下战斗结果。所以陈寿的“不提”就足以说明问题了,“为尊者讳”是对史书作者的不成文要求。
  另外《三国志 蜀 李严传》也说出了诸葛亮这次撤军的真正原因,这在稍后会细说,总之这一仗是诸葛亮胜了,而且革命形势一片大好。
  可就在这时,李严手下的参军狐忠(是姓这个狐,没错)来到诸葛亮大营,代表李严请他回兵。至于撤兵的理由《三国志》里没说,但很可能像《三国演义》里说的那样假托东线有变,否则很难说动诸葛亮在如此大好的形势下主动撤兵。《三国志》说诸葛亮这次北伐的结果是“粮尽退军”。不管退军的原因是什么,总之诸葛亮是撤了,这次北伐虽然打了几个胜仗,但还是没能达到战略目的,应该是失败了。
  既然决定撤军,就要好好布置一下,免得被司马懿这样的对手趁机偷袭。诸葛亮的安排果然很有必要,也很成功,他留下来断后的部队在木门道成功设伏,狙杀了奉命追来的曹魏宿将张郃。
  《三国演义》说司马懿听说诸葛亮大兵撤了,料定他必然有埋伏断后,本没打算追杀,可是张郃极力请命,要求趁势掩杀,一雪前耻。司马懿被他磨的没有办法,只好答应了,但还是一再告诫他不要冒进,这还不算,他还亲自带大队人马在后面接应。尽管如此,张郃还是中计了,被乱箭射死在木门道。
  但《魏略》的记载和《三国演义》可不一样。《魏略》说诸葛亮大军一撤,司马懿就立刻命张郃从后追杀。请注意,是司马懿主动命张郃出击,而不是张郃自己请战。相反,张郃对司马懿的命令颇有抵触,他认为兵法上说“归师勿遏”,以诸葛亮之足智多谋不会一走了之,必然会留下精锐断后,如果贸然出击,恐怕没有好果子吃。可司马懿不听,还是命令张郃全力追击。张郃不得已只好奉命,没想到果然中伏,中箭而死。
  现在有种说法,就是司马懿此时已有了篡魏的念头,所以就利用统帅大军的机会建立自己的威信,拉拢人手,打击异己,像张郃这样的曹魏宿将,又是铁杆忠臣,既能打又拉不过来,只好借机除掉了,于是就利用这个机会借刀杀人。项飞认为这个推测似乎不能成立,但就像没有证据支持这个推论一样也没有足够的证据来否定它。事实上,无论张郃是否请战,无论司马懿怎么考虑的,最后的追击令毕竟是他下的,这一点不能不说是司马懿指挥上的失误。至于他是否有意把张郃推进火坑,暂时还没有证据支持或否定。但《魏略》里司马懿的表现前后判若两人,从“畏蜀如虎”到主动追击,转变太快了,难免不让人起疑心,还不如《三国演义》里描写得那样前后一致,让人信服。
  诸葛亮从前线一撤兵,搞得朝廷很吃惊,“打得好好的,怎么说撤就撤了”?这里只有李严知道怎么回事,他一面假装吃惊,“军粮饶足,何以便归?”一面向后主解释,你别担心,这是诱敌之计,是为了“诱贼而战”。请注意,李严对后主的解释从侧面验证了《汉晋春秋》的说法,即司马懿与诸葛亮只是对峙,基本没敢开打。
  这个李严自从被刘备确定为顾命大臣后,却不能真正进入中央领导层,更多的是镇守边境。但他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忌恨诸葛亮,两人的关系也很融洽,互相推崇——至少表面是这样。
  忽然有一天李严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在信里他说诸葛亮功劳极大,应该“受九锡,进爵称王”。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有什么动机。是真的觉得诸葛亮应该得到这份光荣?还是单纯为了拍马屁?或者说的阴险一点,是为了陷诸葛亮于不义?总之他的这个建议怪怪的。不管李严的目的是什么,诸葛亮是不会干这种傻事的。他在回信中婉拒了李严的建议,还勉励他和自己一起为了光复汉室的伟大事业而奋斗终身。诸葛亮还说,如果我们能“灭魏斩叡”,兴复汉室,到那时我和你们大家“十锡”都能受,更别说“九锡”了!在这件事上无论李严的动机是什么,诸葛亮都堪称应对得体,为自己增色不少。
  蜀汉建兴八年,曹真伐蜀。时任骠骑将军的李严奉诸葛亮之命带两万人赶赴汉中,同时诸葛亮表李严的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在李严手下,后来又调到诸葛亮部,这看似漫不经心的一笔却有着极大的作用。
  建兴九年,也不知道李严怎么想的,一把年纪了,官也这么大了,竟然想起改名了,自己改名为李平。为了叙事方便本书还是称他为李严,大家知道有这么回事就行。这一年诸葛亮发动了第四次北伐,李严负责最重要也是最不好完成的任务——运送军粮。也有人认为,诸葛亮交给李严这个难以完成的任务,分明就是要他好看,一旦他不能完成,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收拾他。其实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这个任务虽然困难,但李严未必不能完成,而且他后来受到制裁也并不是因为军粮运输。只不过当初刘备托孤的时候,分明是让李严负责军事,可是现在根本不能参与北伐的军事指挥,只能运送军粮。
  大家都知道蜀道难行,唐代大诗人李白更是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感叹,这崎岖难行的蜀道就像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作为抗拒敌国入侵的屏障,却也是己方发展的障碍。尤其是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大规模的粮食运输更加困难,甚至不可能。诸葛亮遇到军中无粮的问题,并不是说没有粮食,而是说粮食有,但都在后方,运不上来。这其实一直是诸葛亮最头疼的问题。不过这回他让李严负责运粮确实有些说不过去,粮食运输虽然重要,可李严是什么身份?他是顾命大臣之一,官至骠骑将军!这么重要的人物押送粮草的确很少见,难怪有人怀疑诸葛亮的动机。
  偶感风寒,上传停了两天。今天紧赶慢赶写出来一节,由于时间紧,写得比较糙,难入各位书又法眼,还请多包涵!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六章 诸葛亮 第二十三节
(更新时间:2007…4…29 17:44:00  本章字数:2360)


  事实证明,并不是大官就能解决所有的事。也不知道是李严的能力问题,还是老天不帮忙,下了几场大雨,耽误了粮食运输。李严掐指一算,在军中旧粮吃完以前新粮肯定运不到,怎么办?军中没有粮食,这仗可怎么打?他当然知道如果因为军粮运输不及时而导致兵败,作为负责人的他要承担什么责任,他没想到自己会栽在这个简单任务上。
  经过一番考虑,李严决定错上加错,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他派参军狐忠到诸葛亮大营,“喻指呼亮来还”,至于是以什么理由让诸葛亮回来的,《三国志》没说,我们不得而知。诸葛亮不明就里,以为有什么重要的事,只好放弃大好形势回兵了。他一回来,大家都很吃惊,李严也挺会装糊涂,还跑过来问,军粮充足为啥要退兵?
  可是这种事岂能轻易蒙混过去?诸葛亮和李严当着皇帝的面对质。尽管李严百般抵赖,但诸葛亮证据确凿,还拿出来李严让他回兵的亲笔信,这下子李严无话可说了,当场认罪,供认不讳。于是诸葛亮上表请求处理严肃李严。
  诸葛亮的表里历数了李严的几条罪状。他说李严自从受命辅政以来,一直以个人的得失为重,“无忧国之事”,诸葛亮想要伐魏时,曾打算让李严镇守汉中,但李严找各种借口就是不到任,反倒想让朝廷封他为巴州刺史;这还不算,建兴八年,诸葛亮打算伐魏,还是让李严镇守汉中,李严故技重施,不肯到任,诸葛亮明白他的心意是想借机“取利”,可也没办法,只好封他的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当年看似闲庭信步的一笔,现在派上了用场)。当时很多大臣都认为诸葛亮对李严太“厚”了,但诸葛亮认为现在是特殊时期,像李严这样的重臣,与其因为这些治他的罪不如想办法让他为国出力,可没想到李严不理解朝廷的良苦用心,不思悔改,终于犯下了今天的大错。
  在表的最后,诸葛亮联合朝中大臣联名请求免掉李严的爵位,解除他的官职。这一手很厉害,当时参与签名的大臣有二三十位之多,这样一来即便有人想保李严也不容易了。最后后主刘禅降旨,废李严为平民,流放梓潼郡。
  需要说明的是,这次李严被废的经过都是《三国志》的说法,没找到其他的佐证。按说李严的这个把戏并不高明,先让手下人拿着自己的亲笔信骗诸葛亮撤军,然后又不承认。谁都知道狐忠是李严的参军,而且这么大的事,诸葛亮怎么可能不把他的亲笔信保管好,这些都是证据呀!给人家留下这么多证据,分明就是给自己设套,哪像是打算事后不认账的样子?可偏偏李严置这些证据于不顾,矢口否认,这简直就是自取其辱!
  李严能被刘备选中成为辅政大臣,至少说明他的智商没问题。可是这一次他干的事,别说是面对诸葛亮,就是换作一般人,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识破,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如果他的所作所为真如《三国志》所说,那这不但是对诸葛亮智商的侮辱,也是对他自己智商的侮辱。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小把戏(算不上阴谋,只能算把戏,还是小把戏)怎么看怎么不像李严这种身份的高官能玩出来的。难道这里有什么隐情,李严被废是为了别的原因,《三国志》的说法只是为了掩人耳目?这就要等历史学家来考证了。项飞说的是真正的历史学家,不是那种捧着书本“发明”各种奇说怪论的所谓学者,如果这样的学者也行的话,那项飞自己就可以胜任,不用劳动别人的大驾了。
  现在有一些人质疑诸葛亮,他们把李严被贬也归罪于诸葛亮,认为这是他做的手脚。项飞认为虽然《三国志》记载的这件事比较可疑,李严的所作所为与其身份和智商严重不符,但如果仅以《三国志》的记载来评论的话,诸葛亮并无过错。
  李严当时负责军粮运输已经出现失误了,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都应该被治罪。李严本人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才要千方百计地掩饰,以至于出此下策。事实上,如果仅仅是运送军粮出了岔子,以李严的身份即使被追究也不会太严重,但他后来召诸葛亮回兵的行为就大错特错了,之前的过失还可以说成是无心之失,可以看作工作失误,后来的做法就使问题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不再是错误而是犯罪了。李严存在着主观故意,破坏了这次北伐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这样的罪行杀他两次都足够了。可诸葛亮对他还算手下留情,并没有置之于死地的意思,即使在群臣联名上的表里也只是要求废李严为平民而已。
  有人说诸葛亮打击李严是为了夺权,这一点似乎也说不通。诸葛亮早把李严的军权夺来了,没道理现在才打击他。而且李严虽然位高,但没有实权,作为顾命大臣之一却很少呆在京师,更多的是镇守边境,这使得他既无权又没有根基,就连党羽都没几个。反观诸葛亮,不但大权在握,而且亲信遍布朝野,这就保证了他虽然领兵在外也能把持朝政,最重要的是,无论在朝在野,诸葛亮的名声都非常好,被大家寄予厚望,在蜀汉堪称第一人。对比一下李严和诸葛亮,就会发现两人差距太大,李严不会对诸葛亮构成威胁,诸葛亮也不会为此而打击李严。
  李严被废,他的儿子李丰当时正在诸葛亮手下任职,诸葛亮没有牵扯到他。如果诸葛亮真是想打击李严,就绝对不会放过李丰。在当时,一人犯罪,其家人无论是否参与都会被治罪,这大概相当于“连坐”,并发展为“夷三族”、“夷九族”,这在当时太正常不过了,当年的曹操就曾因为“从妹夫”犯罪而被撤职。现在诸葛亮没追究李丰,这对今天的人来说可能没什么,但在当时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恩典了。
  诸葛亮还给李丰写了一封信。在信里,诸葛亮鼓励李丰放下包袱,努力工作,为兴复汉室而继续战斗。同时诸葛亮还让李丰多去“宽慰”李严(“宽慰”二字为诸葛亮的原文),并且希望李严能从这次的事件中吸取教训,还委婉地表示李严还有被起用的机会,原文是“否可复通,逝可复还也”。无论这是忽悠李严还是真心话,这都给了陷入低谷的李严一线希望,让他在黑暗中还有对光明的憧憬。 
  搞什么搞?!说啥也进不去管理区,只好等过一会给大家加精了。
  本书由www网提供下载
 
 

第六章 诸葛亮 第二十四节
(更新时间:2007…4…30 13:55:00  本章字数:2368)


  李严的儿子李丰虽然没被株连,但失去了大靠山,仕途也基本到头了,后来只官至太守,大概相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