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之魏武元勋-第1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曹操此刻也是眉开眼笑。大战之初的时候,袁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夺取了濮阳,争了一个先手,让自己这一方颇为被动。如今高夜手下的兵马夺了东武阳,可谓是以牙还牙,尤其是棋到了中盘,袁绍想要破解这一手,只会更加费力。
下首的郭嘉一直在大帐之中讲着如今的局势变化,毕竟他是军师祭酒,整个战场有什么军报、文书,第一时间都会送到郭嘉那里,因此每次议事,分析局势已经成为了郭嘉的固定工作。“……如今臧霸已经占领了东武阳,大哥那里来报,他也准备要再次西进,力求一举拿下张郃。大哥计划……”
郭嘉才要说说高夜的计划,曹操却是笑着摆了摆手道:“明曦那没什么好担心的,该怎么打他心里有数。奉孝,如今本初那有什么新消息?”
郭嘉闻言点了点头,随即开口道:“回主公,据最新的线报,袁绍已经命审配返回了邺城。这几日不断有袁军从黎阳赶到此处,看来是在补充前线的兵力。不过黎阳重镇,袁军不可不守,只怕又有士卒从并州、冀州北部调到了黎阳吧。”
“我军的后备兵力现在赶到了哪里?还有粮草,这一场大战旷日持久,兵力抽调一空,今年没了军屯,粮草可还跟得上?”
一旁负责后勤的刘晔拱手道:“回主公,如今军中粮草到还充足,足够主公再战两月。曹洪将军如今带兵两万,到了陈留,只是……只是这些士卒训练时间太短,又没上过战场,只怕就是拉过来也于事无补。”
一旁的荀攸却是适时的开口道:“主公,子扬所言不无道理。兵贵精而不贵多,这些新兵上了战场,只怕岂不到多大的作用。不如,让这两万新兵就驻守陈留、平丘、长垣、濮阳一带,将这几个地方的兵马调来为上。”
郭嘉也是点点头道:“公达所言甚是。如今袁军东侧有我大哥威胁,东武阳更被臧霸将军攻占,袁军想要过河袭击兖州,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用这些还未上过战场的新兵替换这几个地方的守卫部队,确是一招妙棋。不过如今甘宁的水军就在濮阳暂时安扎,濮阳的吕布将军倒可成为一支奇兵。”
曹操点了点头道:“嗯,既然如此,奉孝你去拟令。让子廉将他手下的新兵分散到各处驻防,随后让他再把各地的守军带来,越快越好。再给濮阳的温侯传令,让他和兴霸两个人做好随时出击的准备……”
曹军的军令迅速的传出了大营,直奔陈留而去。而袁绍的军令以及许攸的书信,一日之后终于来到了贝丘城中。如今臧霸袭取了东武阳,袁熙等人已经收到了消息。只是高夜依旧动向不明,这才让大帐之中的众人起了争执。张郃觉得臧霸不过两万兵马,威胁不大,不如继续向东防备高夜。不过袁熙却希望带兵马,先去剿灭了臧霸为宜。大帐之中一时之间分成两派,张郃直言袁熙这是轻敌冒进,袁熙却也毫不示弱,指责张郃畏敌如虎,双方可谓是争论的不可开交。直到袁绍的命令发来,这才算是止住了争吵。袁熙本就想要出兵,如今有了袁绍的军令撑腰,也不管张郃的脸色如何,直接下令要焦触立刻整顿兵马,准备出征。随即看向张郃笑道:“如今父亲的军令在此,张将军可还有异议?”
张郃闻言,长长的吸了一口气道:“既然主公有令,要二公子分兵去剿灭臧霸,在下自当从命。臧霸如今驻守东武阳,手下兵马不过两万。为今之计,当由我和元眺各带兵两万,分别驻守与贝丘和临清,倚为掎角之势。二公子可带剩余兵马赶赴东武阳,由辛毗先生辅佐,务要速战速决才好。毕竟臧霸不过是癣疥之疾,高夜才是心腹大患啊。”
袁熙闻言笑了一声道:“张将军放心,该怎么打,本公子心里有数。”说着看了一眼坐在一旁闭目不语的辛毗,紧皱着眉头言道:“至于佐治先生嘛,这一仗要的是兵贵神速,佐治先生身子文弱,我怕他吃不消啊。”
一旁的辛毗闻言,却是长叹了一口气。说实话他是同意张郃的看法的,如今的臧霸在东武阳,看似威胁巨大,实际上却没什么大用。想要西进攻取黎阳,他手中的兵马还有一点单薄。想要北上,粮草军械就把他限制的死死的。想要东进和高夜来一个前后夹击,只要自己的兵马紧守城池便是了。贸然分兵,很有可能会被各个击破。只是仗打到现在,辛毗一直都跟着袁熙在一起,对于袁熙是个什么性子可谓是一清二楚。对于袁熙为什么一定要去打臧霸,心中也有所明悟。况且如今袁绍的军令已下,自己和张郃再怎么反对,也都是无用功,倒不如仔细想想该如何应对才是。临清这里有张郃、高览在,高夜手中的兵马也不多,想来无虞。至于东武阳,看来自己今天是非去不可了。
心想到此,辛毗站起身来拱了拱手道:“二公子大可放心,我自幼也练点武艺,身子倒还健壮,必然耽误不了公子行军。”
“既然如此,倒要操劳先生了。明日卯时出兵,还请先生不要耽搁了。”说着袁熙对着辛毗行了一礼,辛毗点了点头,随即告退。袁熙紧接着又对张郃、高览二人行了一礼道:“至于高夜,就全靠二位将军了。方才争论之时,熙也是心忧战事,若熙有何不敬之言,还请二位多多包涵。”袁熙虽然对一直不同意他出兵的张郃,心中颇有些不喜。但张郃、高览二人皆是将才,自己想要和袁尚一争储位,还是少不了这些中间派的支持的。关系闹得太僵,只能是平白给袁尚增添助力。这也是为何袁熙要行礼道歉的原因。张郃虽然心中不悦,但袁熙能够做到此处,他也不得不赶忙起身还礼。
一时间整个贝丘又开始了忙碌的运转,不过四日的行军,袁熙亲率兵马四万,兵临东武阳城下,准备攻伐。与此同时,贝丘的张郃和临清的高览,也收到斥候急报:高夜的兵马又杀来了!
………………………………
第三十六章 徐庶的算计
虽然张郃一直对分兵一事嗤之以鼻,可是军令如山,也由不得他多做计较。行军打仗最忌令出多门,袁绍是自己的主公,是河北之主,是三军统帅,他的命令又怎么能不听?况且袁绍的身边还有一众谋士,既然他们都没有反对,想来袁绍的这个命令,或许还有着其他的用意吧。
张郃还可以用这样的理由来安慰自己,而另一面正在行军的高夜,在听到袁熙分兵而去的消息的时候,整个人一整天都在感叹自己的好运气。自己这一次可谓是抽空了青州的所有兵马,东莱、北海郡的许多县城,这个时候甚至只有两百兵卒守卫而已。鄃县、平原等地此时也只是故步疑兵,高夜这一次简直是把老底都翻了个遍,这才堪堪凑足了兵马六万四千,西进临清。
高夜的这个计划,从他占领了平原的时候就已经有所准备,臧霸的两万兵马拿下了东武阳,看似是一招妙棋,可是仔细一品,也确实是如同鸡肋一般的存在。水军一直是在夜间行动的,所以袁绍军到现在还没有发现曹军拥有了一支水军这样可怕的事实。因此在高夜想来,只要沮授、许攸这些家伙脑子不进水,都会敏锐的感觉到臧霸这一支孤军根本就是毫无用处。只有当所有人都认为这一支兵马毫无用处的时候,这两万人才能发挥他最大的用处。
说起来高夜在筹谋这个计划的时候,参照的依旧是历史上的那一场官渡之战,没有濮阳的失守,也同样没有这一场惨烈的曹营攻防战。高夜所希望的,是一个空空的冀州,一个空空的袁军后方,只有如此,才能给他一个突袭邺城的机会。当日在徐州和郭嘉所言,当真不是他一时的心血来潮。高夜为了这个目标经历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也只有他自己知道。
这一路走来,已经过去了七个月,即便是袁绍大战过后没有退守,依旧在官渡和曹操对峙这件事,都被高夜算到了。可高夜唯独没有算到,张郃居然真的会同意和袁熙分兵,一路继续防备自己,一路前去攻伐臧霸。虽然从兵力配给上来说,袁熙的四万多兵马对守城的臧霸勉强算是优势,张郃、高览的四万大军加上两座城池对自己,也是优势。可是力合则强,力分则弱,难道袁军真的不怕自己绕开临清,直接杀到东武阳,再给袁熙一个前后夹击不成?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袁军此举乃是诱敌之计,想的是等自己打临清、贝丘的时候,袁熙给自己来一个突然袭击。但无论怎样,事已至此,有些计划也不得不改变了。
高夜的兵马还在开赴贝丘的路上,袁熙的兵马却已经是兵临了城下。屯住在东武阳的臧霸从袁熙的前锋军出了清河郡的时候,就已经收到了消息。和高夜一样,臧霸、徐庶两个人闻听消息的时候,也是面面相觑。毕竟从全局上讲,自己这支兵马无足轻重,东防高夜,南御曹操才是袁军现在最该去考虑的事情。可偏偏袁熙就奔着东武阳来了,他如此行动,摆明了是不按常理出牌啊。
等袁熙的前锋抵达发干之时,徐庶的紧急文书已经得到了高夜“不可力敌,见机行事”这八个字的回复,直到此时,徐庶和臧霸二人这才算是松了一口气。他们两个都知道高夜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可是现在计划出现了偏差,局势不明,见机行事这四个字,可谓是最好的指挥方式。
臧霸看着这四个字,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是眉头紧皱。高夜放了权,这仗最后要怎么打,全在自己的身上,责任重大啊。因此臧霸也是看向了一旁的徐庶道:“元直,后将军如今是不管咱们怎么打了。你说说看,这一仗该怎么打?”
徐庶却没有立刻就回答臧霸的话,反而是紧盯着挂在大堂之中的地图,手上是比比划划,嘴里还念念有词。直过了好一会儿,臧霸茶都喝了三碗之后,徐庶这才回过头来,笑着说道:“你我若是就此率军撤回南岸,那也就罢了。可是若想要击败袁熙,我倒还真想到了一条计策。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若是袁熙兵败,后将军奇袭邺城的计划只怕是要搁浅了。毕竟袁绍如今能在官渡和主公继续对峙,凭的就是他兵力占优,粮草充足,后方以及左右两翼安全无虞。可是袁熙若败,张郃在临清也是独力难支。只怕袁绍闻听消息,心惧后将军兵威之下,就会立刻撤回黎阳,甚至是撤回邺城,以图后势。这样一来,这一场仗我军虽胜,却是一场惨胜,只怕是有些得不偿失啊。”
臧霸闻言点了点头道:“可是若就这样退回去,后将军那里一样很难拿下张郃,奇袭邺城更不知道能不能进行。如此一来,此仗的成败可就全在官渡那里了啊。元直,你说有计破敌,你有几分把握?”
“只有五成,若是袁熙军中有高人看破了我的计策,那我也没办法。宣高将军你来看。”说着徐庶一指地图道:“你看,东武阳的地理位置可谓是得天独厚。面临漯水,背靠黄河,我军若非是突然袭击,袁军无备,只怕也不是这么容易就能拿下此地的。我军可急命人到河上游建堤蓄水,以水淹之。”
“如今正是夏末,水流湍急,袁军恐怕会有防备,不会这么轻易被淹的。”
“嗯,话虽如此,但袁军此来必是想要速战速决,我心中已有计较,或可将袁熙兵马一网打尽。只是,要不要试一下,还要看宣高将军的了。”
臧霸闻言,则是陷入了沉思之中,这一次轮到徐庶一直喝茶了。不过臧霸倒是没有纠结太久,一睁眼起身说道:“这一仗涉及到后将军接下来的谋划,不可不慎啊。元直,我看这样吧,你把我们现在的情况写封文书,立刻送到后将军那里。我现在就命人去准备蓄水之事。有两天,后将军的指令也就传回来了,若是后将军要我们打,咱们就打。若是后将军要我们退,咱们就退,你看如何?”
徐庶艰难的点了点头道:“如此倒是可行,加急文书跑一个来回,袁熙的兵马估计也到不了城下。只是后将军才要我等见机行事,我等就把皮球又踢了回去,只怕大战结束要挨后将军的骂喽。”
“哈哈,挨骂有什么好怕的,我等把计划送到后将军那里,由后将军绝断,与全局而言还是利大于弊的嘛。”徐庶闻言,也是失笑了起来,拱手应诺,摇摇头急忙跑回自己的房间写文书去了。
八月的东武阳,虽然已经入了秋,可天气依旧有些闷热。所谓的秋老虎,不外如是。可就是这样炎热的天气,袁熙的行军速度却丝毫未减。兵贵神速这四个字如今是牢牢地扎根在袁熙的脑海之中,全然不顾士卒在这样的天气里急行军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折磨。若不是辛毗建议袁熙趁着早晚快速行军,避开正午的大日头的话,只怕等袁熙赶到东武阳的时候,中暑的可就不止辛毗一个人了。
东武阳内的臧霸、徐庶二人此刻早已经做好了准备,眼看着城下耀武扬威的焦触,臧霸只不过是象征性的喊了喊狠话,让他放马过来而已。已经累了这么些天的焦触,自然不会杀到下令率军攻城,和臧霸两个人打了足有半个时辰的嘴仗,这才施施然返回了刚刚建好的大寨之中。
如今袁熙的大帐里,中暑的辛毗也是强打着精神,只听袁熙言道:“先生,如今焦触将军前去搦战,而城中毫无动静,我看那臧霸是想要死守城池了啊。你说我明日让大军攻城,有几分胜算?”
辛毗揉了揉自己有些发晕的脑袋,艰难的说道:“我看臧霸的兵马死守城池的可能性不大。我闻听斥候来报,说是黄河岸边舟船甚多,我看他也是有了退意。”辛毗说到这里,抿了一口茶水,这才继续道:“其实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臧霸这支兵马本就是一支孤军,就算是拿下了东武阳,可他粮草必然不足。东武阳因为离着曹操太近,往日里粮草最多只够守军半月用度。臧霸两万人马,城中那点粮草如何够分?如今我军大兵压境,他若是选择死守,我军根本不用打,围困他半个月,饿也饿死他手下大军了。”
袁熙闻言点了点头,这才说道:“既然如此,那我明日先围他一天?”
“不可,二公子宜当猛攻。”辛毗摇了摇头,坚决的说道,“如今种种迹象都表明,那臧霸根本就没有坚守之意。若遭猛攻,我看他也不会负隅顽抗。我军此来的目的,就是将臧霸的兵马赶回河南,重夺东武阳。臧霸的人马对于这场大战来说,无足轻重,如何能挡住高夜,如何能打败曹操才是关键。公子只要猛攻,要不了两日,重夺东武阳之功便可到手……”
袁熙闻听,深以为然,第二日一早便下令猛攻。事实证明辛毗对于曹军坚守时日的预测还有些偏差的,臧霸并没有像辛毗所想的那般,一两日的光景就将东武阳拱手让人,反倒是一连守了十几日,直到气急败坏的袁熙,在辛毗的建议下开始准备水攻之后,城中的臧霸这才撤出了东武阳城。臧霸的这一举动就连辛毗都连连赞叹,臧宣高能看破自己的计策果断撤退,果然是大将之才。
好不容易攻入了城池的袁军,在经历了长途奔袭外加连日的猛攻之后,终于睡上了第一个安稳觉。袁熙也不例外,在处理过了这个新得之地的政务之后,便在县衙之中睡了个昏天黑地。半梦半醒之间,只听得一阵轰隆之声骤响,袁熙登时从床上坐了起来,只一身内衣,便匆匆跑到屋外大喝道:“来人,发生了什么事?”
………………………………
第三十七章 高夜的准备
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直把袁熙心中夺取东武阳后的喜悦给冲了个一干二净。前几日的辛毗看自己久攻东武阳不下,还建议自己掘了漯河水淹臧霸,只是没想到自己才排出人手去上游蓄水,攻势稍稍缓了那么一缓,臧霸反倒是立刻退出了东武阳,自己还准备施行的水计登时成了无用功。
只是没想到,自己才放弃了水淹的计划,反过来就被曹军放水淹了城池。讲道理准备施行水计的人,怎么可能不小心提防敌人的水计,自从袁熙入了城池以来,虽然不过五六个时辰,但漯河上游五十里都在袁军斥候的探测范围之内,却根本没有曹军的动静。曹军想要以水灌城,再远必然是威力骤减,绝对没有如今这般威势。这也是袁熙一直对于曹军之计,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好不容易身子刚刚有点起色的辛毗,此刻也顾不得自己身体有恙,甚至连衣服都没有穿利索,就急急忙忙的跑到了袁熙这里。袁熙此刻已经是面色铁青,本以为是一场大胜,可谁想到最终还是中了曹军奸计,胜负逆转的如此之快。一见辛毗,更是无心于眼前局势,反而气急败坏的喝问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同样面色灰败的辛毗一边喘着粗气,一边行礼道:“这恐怕是曹军掘了黄河,引水灌城啊。我等的注意力都在漯河之上,总觉得黄河水远,反倒是疏忽了。看来曹军之中也有能人啊!二公子,为今之计,还是让大军尽快登上城墙避水才是。”
袁熙闻言,也只能努力去平息自己内心的愤怒,辛毗说的对,为今之计,还是让大军尽快去避水才是。如此声势浩大的水攻,想要跑已经来不及了,尽可能多的保存战斗力才是要紧的事情。毕竟如此水势,自己跑不了,敌人也打不过来,等大水一退,才是真正分胜负的时候。
袁熙计议已定,急忙大喊道:“来人,即刻传令,让所有士卒尽可能多的上北面的城墙上去,若是城墙上挤不下,自行寻找高的地方避水。”那侍卫接了命令,急急忙忙的向外跑去,袁熙则是一把拉住身边的辛毗道:“这县衙不能呆了,走,你我也速速找个地方避水才是。”
辛毗闻言点了点头,随即快步跟上了袁熙的步伐,向县衙外走去。如今的袁熙也顾不得身上只有一件内衣这样的事情了,生死攸关的时候,哪管得了那么多的细枝末节。只是二人才跑出县衙,便听见轰隆一声巨响。袁熙尚自一脸懵逼,一旁的辛毗顿时是面色惨白,对着身旁的袁熙大喊道:“二公子,快走,快走!只怕是城墙被水冲塌了,大水就要漫进来了!”
袁熙闻言登时面如死色,水攻的威力虽然巨大,可是对于一座有城墙的城池来说,这样的威力想要真正的显现出来,没有个三五日的光景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虽说东武阳的城墙也只是夯土堆砌,可是想要被大水冲垮,也同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按照袁熙所想,大水真正冲入城池,怎么说也得是明后日,夯土被大水浸泡松软之后才会发生的事情。可他实在是没想到,城墙的垮塌居然发生的这么快,快到自己的整个大军都还没有准备妥当,就要淹没于洪水之中。
袁熙没有想到的事情,早就在徐庶的算计当中。当日徐庶面对着地图的时候,就已经对今日的战局成竹在胸。东武阳的南面就是漯河,寻常人想要用水攻,必然会考虑在漯河蓄水。尤其在夏末秋初,水涨船高之时,一般的将领都会对水计有所提防。可是漯河再往南将近三十里,就是黄河,因为有漯河在,使用黄河水攻这条路,却往往会被人所忽视。黄河本就水量充沛,到了下游更是地上悬河,只要掘开河道,淹没一个东武阳易如反掌。
正因如此,徐庶在得到了高夜的许可之后,当即命人去黄河岸,表面上实在准备舟船,构建浮桥,做出一副南撤的架势。实际上则是发掘壕堑,准备引水北来。东武阳城中的臧霸之所以守卫了这么些时日,一来是为了给徐庶争取一些时间;二来也是希望袁军力疲之下,进入东武阳后警惕之心大减;三来臧霸也需要时间来对南面城墙动一些手脚,以便大水能够尽快的冲垮城池;第四也是因为高夜在回信之中要求他们两个,尽量能拖出一些时间,好让他能有时间从容布置,来应对袁熙败亡之后的局面。说起来臧霸和徐庶两个人早在收到高夜的回信之前,就开始了准备,在袁熙攻城的第三天,就已经准备就绪。只因为高夜这一句话,他们两个人才不得不又拖了十三日,直到袁军准备水攻之时,这才不得不退出了城池。毕竟这么大的军事行动,这么多步骤的算计,到底还是夜长梦多啊。徐庶眼见到了不得不发动的地步,这才和臧霸一起果断退出了城池。
至于高夜,这十几日可是一点都没闲着,自己才让徐庶、臧霸二人自行决断,徐庶就给自己送来了一个难题。徐庶说自己能够歼灭袁熙这一支兵马,高夜是深信不疑,徐庶这个人打起仗来也是小心谨慎的紧,很少会做没底的事情。可是一旦袁熙被歼灭,正在官渡的袁绍恐怕再难安稳,就算不立刻撤回邺城,只怕也会撤回黄河北岸,继续和曹操对峙。一旦袁绍撤回了北岸,对于河北各地的掌控力只会大大增强,而且粮道也能大大的缩短。这样一来,无论是自己想要奇袭邺城,还是曹操想要击败袁绍,难度增加的可不是一星半点。
因此高夜在拿到了徐庶的军报之时,也是纠结了好几个时辰,这才最终下定决心,让徐庶放手去干。毕竟事在人为,自己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