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第1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10月19日,联军总部作出决定:“以延安迁往东北的炮兵学校为基础,成立炮兵司令部、政治部,以统一炮兵的组织、训练和作战指挥。至此,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兵种。
除了炮兵建设而外,东北民主联军还加强了工兵和骑兵部队的建设。
工兵,是一个与炸药、地雷和工程障碍打交道的专业兵种。特别是在缺少炮兵的情况下,攻城略地、炸堡毁桥,几乎全靠工兵。所以,民主联军除在少数主力部队中建立了工兵分队外,还大力开展工兵技术的普及工作。
骑兵,是随着剿匪和土改过程发展起来的。剿匪需要长途奔袭,随着剿匪战果的扩大,俘获的马匹也加入到骑兵队伍中,加上土改所获得的部分马匹,使得骑兵总数达到4000余人。9 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下达了建立与扩大骑兵团的命令,要求把骑兵逐步建设成为能独立进行运动战与配合步兵作战的重要兵种之一。
在这一时期,还成立了护路军司令部,将各地的护路部队集中组编为七个团,共3400余人。
此外,还成立了航空学校,培训飞行、机械、场站等技术人员。这为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东北民主联军主力部队的成长壮大,特种兵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和转入反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可靠保证。1946年9 月中旬,蒋介石在江西庐山召开特别军事会议,研究、部署各个战区的作战
计划,以期实现“三至六个月消灭共产党及其军队”。会后参谋总长陈诚衔命飞往沈阳,召见杜聿明、郑洞国等东北国民党军高级将领,贯彻庐山特别军事会议的战略计划。经过几天紧锣密鼓的磋商,陈诚、杜聿明、副司令长官郑洞国和长官部参谋长赵家骤等人,炮制出一个“先南后北,南攻北守”
的作战方针。
这一作战方针,一改长驱直入、全线进攻为重点进攻。企图集中主力,首先进攻南满,摧毁南满根据地,然后再北上,夺取北满,最终占领全东北。
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拟定了具体计划,于10月初调重兵打通了沈阳至海龙的铁路线,分别攻占了南满根据地的柳河、金川、辉南、清源、永陵、兴京等地。10月19日,郑洞国集结了八个师约十万之众,分三路向南满根据地的东部地区发起进攻,重点指向安东。
在用兵南满的同时,杜聿明令新一军及六十军一部防守松花江南岸各个要点,并不断派遣小股部队向北满边缘区“蚕食”袭扰,形成南攻北守的局面。
9 月19日,东北局致电各根据地,对国民党军即将展开的战略行动及东北民主联军的任务作了明确的分析。电报指出:日前,蒋介石在庐山召开特别军事会议之后,陈诚飞沈,东北敌顽高级将领集会,各地顽军调动频繁,一切象征证明反动派即将向我哈尔滨、安东、通辽等地大举进攻,并在南满、辽西已开始试探性进攻,东北暂时的休战状况即将为大规模的战争局面所代替,我全党全军必须紧急动员起来,准备粉碎反动派的进攻。
南满根据地面临着巨大压力。这一根据地是在东北最先开辟的解放区,濒临黄海、渤海,背靠朝鲜,处在沈阳、辽阳、本溪、鞍山的东侧,这一地区地形狭窄、城市稠密,又是杜聿明经营东北的重要地区,所以,根据地和军队的发展受到很大制约。南满根据地的部队,主要是由萧华带来的山东部队和冀东曾克林部进入南满发展起来的新部队合编而成的东北民主联军第三、四纵队,另加三个独立师,总兵力4 至5 万人。
面对着多路进逼的国民党军部队,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萧华决定:不以保守城市、看家为主,而以集中兵力以运动战歼敌有生力量为主的方针,暂时主动地放弃一些地方,诱敌深入,迫敌分散,集中优势兵力,攻打敌之一路或小股敌人,求得各个歼灭,达到最后战胜敌人的目的。
这个方针,使南满民主联军摆脱了单纯防守城市的包袱,大踏步的进退,积极寻找战机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
10月2 日晚,当郑洞国率新六军等部队沿沈海线发动攻击时,民主联军第三纵队突然进攻西丰,经一日两夜激战,攻克该城,全歼守敌二○七师工兵团。
10月下旬,国民党军沿沈海线继续向安东方向进攻。22日,新六军占领盖平、柳木城,五十二军一部攻占草河口,一部攻占碱场并企图迂回安沈铁路,威胁南满根据他的后方。
辽东军区决心以第三纵队和南满独立第一、二师分数路阻击、牵制敌军,集中第四纵队于安沈路以东群众基础较好且地形险要的新开岭地区,预伏歼敌。
新开岭,位于安东省赛马县(今丹东市凤城县)境内,是一条东西走向
的袋形谷地,两边是高山,一条绥阳河和宽(甸)赛(马)公路纵贯其问,四纵的八个团设下圈套、张网以待。
10月30日,一头扎进罗网的是号称“千里驹”的国民党第五十二军的二十五师。该师自恃美械装备,在袋形谷地中拉成一字长蛇阵,逶迤20余里。
当日下午,四纵在韩先楚副司令员的指挥下,分三路向国民党二十五师发起进攻,将敌截为数段。“千里驹”师师长李正谊发现被包围时,已经晚了!
该师在抗战期间曾远征缅甸,战功显著,誉为“千里驹”,褒其能征善战。随五十二军开到东北后,这只“千里驹”开始走下坡路,在进攻营口、抚顺、本溪时,连连受挫,特别是抚顺一役,损兵近2000人,五十二军军长赵公武也险些被俘。事后,“千里驹”师师长刘士懋辞职回了家。杜聿明将李正谊由第二师副师长调升为二十五师师长。
李正谊50余岁,行伍出身,黄埔军校第4 期学生,蛮勇有余而精明不足。
李正谊接任后,为了给他的上司长脸,便在这次进攻南满的作战中猛打猛冲,气焰十分嚣张。在被围的前两天,他还召集营以上军官训话,叫嚷着要把南满的“共匪”赶到长白山上去“喝西北风”。
而此时,李正谊看大势已去,便脱下军服,化妆成一名火头军。可是,他脸上的麻子,太明显了,很快便被请到了韩先楚副司令员面前。
新开岭一仗,全歼国民党军第二十五师,毙伤俘敌8000余人,首创东北民主联军一次作战歼敌一个整师的战绩。
11月3 日,毛泽东的电报发至辽东:萧华:(一)庆祝你们歼灭敌人一个师的大胜利。望对有功将士传令嘉奖。(二)这一胜仗后南满局势开始好转,望集结主力,争取新的歼灭战胜利。“
“千里驹”的覆灭,虽然打乱了敌人的整个进攻计划,保证了辽东军区机关安全转移,一些医院、工厂和仓库运过了鸭绿江,得以保全,但并没有扭转共产党在南满的劣势。南满联军部队向后撤退,部队的不安气氛也日趋浓厚。共产党控制的地盘只剩下位于长白山麓紧靠朝鲜的临江、蒙江、长白和抚松四个县,巴掌大的地方。辽东军区,辽宁和安东省委机关,三纵和四纵主力都挤到这里。国民党军的四个主力师正向这里扑来。
鉴于如此恶劣的情况,辽东军区已经作了最困难的准备:“由军区机关率三、四纵主力北上,渡过松花江,与北满主力会合。由四纵政委彭嘉庆率四纵第十一师和辽宁独立师坚守长白山,牵制敌人。
就在此刻,辽东军区发出通知,要师以上干部去七道江开会。“七道江会议”是解决南满根据地去留问题的一个重要会议。南满根据地的去与留,不仅为南满根据地领导人忧心,东北局与民主联军领导亦牵肠挂肚,寝食不安。南满根据地的存在,可以迫使国民党军两线作战,腹背受敌,有利于民主联军“南拉北打”的作战方针实现。可是,南满地区毕竟大狭窄了,缺少回旋余地,没有可资利用的天然障碍,易受合围。
怎么办?东北局经过慎重考虑,选择了“坚持南满根据地”的重要决策,成立了南满分局,由陈云兼任南满分局书记和辽东军区政委,萧劲光任分局副书记兼辽东军区司令员,萧华任分局副书记兼辽东军区副司令、副政委,以加强南满根据地的军政领导。12月11日,萧劲光主持召开了“七道江会
议“。陈云因有事在临江,没有到会。会议主要讨论的是目前南满的形势,确定今后的作战方针。
主张放弃南满的人数不少,理由是;其一,长白山区地形狭窄、物资匮乏、缺少兵员,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具备进行运动战的客观环境,且坚守根据地困难;其二,南满主力北渡松花江,与北满主力合为一股,不仅可以壮大民主联军的力量,而且可以避免被敌各个击破;其三,撤到北满,前有松花江,后有苏联,进退有据,可保无虞。主张坚持南满的人认为:欲粉碎国民党军“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战略,就必须坚持南满,拖住国民党军主力,让它“屁股后边吊个大冬瓜”,首尾难顾。这是其一。
其二,南满是东北工业的中心,又是海上与华东、华北交通的要道,群众基础好,物质条件较北满丰富,守住南满根据地,可以为日后的反攻创造一个坚固的阵地。
其三,南满根据地目前还有好几万人,形势虽然险恶,还未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凭这些实力,上山当“胡子”也能坚持几年,何况在坐的都是堂堂的正规军主力部队?
会场内,两种意见争论激烈,相持不下。会场外,国民党军两个师已逼近梅河口和辑安。情况紧急,萧劲光立刻命令“各师长迅速返回部队,指挥作战。留下纵队领导,继续讨论去留问题。”12月13日晚,陈云冒着零下30度的严寒,从临江来到七道江参加会议。
望着满身皆白的陈云,萧华关切地说:“你辛苦了,身体好吗?天这么冷,还请你来解决问题。”
辽东军区参谋长罗舜初则表示:“敌情紧张,两种意见争持不下,等你来解决问题。”
陈云谦虚地说:“萧劲光同志是搞军事的,很有学问。你们都是搞军事的,我不是搞军事的,来了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主意还是靠大家出,办法靠大家想。大家再看一看,南满还有没有文章可作?”
于是,围绕着走与留,南满民主联军的高级领导又讨论了一天。
12月14日晚,陈云终于拍板了:“我们不走了,都留在南满,一个也不走。留下来打,在长白山上打红旗,摇旗呐喊。当年抗联力量那样小,还坚持了十年。我们条件比抗联好多了。
“敌人的战略方针是‘先南后北’。如果放弃南满,就正中敌人下怀,免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全力以赴地对付北满。东北敌人好比一头牛,牛头牛身子冲着北满,一条尾巴留在南满。松开尾巴,那就不得了,这头牛就会横冲直撞,南满保不住,北满也危险。抓住这条尾巴不放,那就了不得,这头牛就蹦跳不起来。
“去北满,过长白山要损失几千人。将来打回来,还要损失几千人。留下来会很艰苦,损失也不会小、但这两种损失,意义是不一样的。
“仗怎么打,你们大家可以研究。但是,南满有文章可做,南满应该坚持,而且能够坚持。”
七道江会议,在确定坚持南满根据地的同时,决定采取运动战与游击战相结合、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相结合的方针,以第三纵队担负正面运动防御,第四纵队深入敌后,开展运动战。
东北民主联军统筹协调南、北满两大根据地的主力部队,冒着零下30—40度的严寒,历时三个多月,进行了一场与国民党军队的大规模角逐。
坚持南满,在杜聿明屁股后面插上一颗钉子;两线配合,又打又拉。南满不支,北满出击;北满困难,南满出援,令杜聿明首尾不能相顾。
1946年12月27日,郑洞国坐镇通化,指挥五个师的部队,向临江发动进攻。
南满部队奋起反击,三纵和四纵十师,独立师正面阻敌,四纵队主力深入敌后,广泛出击,截取粮草,连克敌大小据点20余个,歼敌3000余人。
1947年1 月5 日,北满民主联军乘国民党军进攻临江、后方空虚的时机,派一、二、六纵和三个独立师南渡松花江,向中长路两侧的长春、吉林以北之广大地区展开攻势,以围点打援、长途奔袭的方式,先在张麻子沟和焦家岭,歼灭新一军的一、三团和一五○团,接着,又将其塔木攻克。是役,民主联军歼敌4600余人,迫使进攻南满的国民党军火速回援,打破了杜聿明进攻临江的企图。
半个多月后,即1947年1 月30日,杜聿明调集三个师,兵分三路再犯临江。
南满二纵和四纵十师集中优势兵力,将来敌一路击溃。四纵则在敌后将其后方交通线和仓库、据点,一通猛捣,使二次进攻临江的国民党军惶然后撤。
2 月16日,国民党军兴兵再犯,以五个师三犯临江。南满民主联军仍然是前阻后扰,两线夹击。
2 月21日,北满民主联军12个师突然二下江南。歼灭城子街新一军一个团,占领九台、农安,并乘胜围攻德惠。
北满民主联军大举南下,并在德惠围住了新一军的第五十师,杜聿明大吃一惊。他急调进攻南满的七十一军主力回援。保住了德惠,杜聿明将计就计,虚构出一个“德惠大捷”。对外宣称“歼灭共军十万”,一则糊弄南京的蒋介石,二则给自己的部下们鼓鼓劲。没想到,差点把自己也给葬送了。
原来,蒋介石得到“德惠大捷”的电报后,欢喜万分,竟直接命令新一军和七十一军“渡江追击”。杜聿明暗暗叫苦。他十分清楚:共军并非战败而撤,且实力并未受损。老蒋不明底细,竟命令新一军和七十一军穷追不舍。
这两个军此番一过江去,肯定凶多吉少!杜聿明在电话里急令新一军和七十一军迅速回防,不得冒进。然而,他哪里知道,手下这两位桀骜不驯的悍将——孙立人与陈明仁正准备夺“勘平匪乱”的首功。22日晚,杜聿明赶到德惠,向两位军长道明真相:“共军在德惠并未受到多大损失,这次撤退,实是受我虚张声势所迷惑,且主力毫末未损。现据情报得悉,共军从我们被俘人员中得知我们增援力量不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二位切不可贪功冒进,重蹈李正谊复辙。宜迅速回防,准备对付共军下一步的攻势。”
新一军军长孙立人,七十一军军长陈明仁,此刻方才明白了杜聿明的良苦用心,急令部队火速撤回原防地。
然而,就在国民党军火速回防时,江北的民主联军已经开始行动了,大部队第三次南进,向德惠以南迂回。杜聿明在回长春的路上,与东北民主联军南下的先头部队相遇,吓出一身冷汗。乘杜聿明立足未稳,林彪命部队杀了个回马枪,将国民党军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大部歼灭。杜聿明回到长春后,便急调新六军和第十三军主力防守长春以免共军攻城。事后,杜对郑洞国讲:
“校长(蒋介石)事事瞎指挥,搞得我等措手不及。当时长春兵力空虚,共军要是真来攻的话,长春不保,你我又要成为党国的罪人!”
3 月29日,杜聿明利用松花江解冻,北满民主联军无法南下的时机,调动七个师的兵力,第四次杀向临江。然而,这已经是强弩之末。
4 月3 日,韩先楚指挥三纵和四纵十师,于红石镇地区歼灭国民党第八十九师和五十四师一个团,俘虏八十九师代理师长张校堂以下7500余人,为国民党军在东北的“南攻北守,先南后北”战略计划,划上了一个句号。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是国共两党军事力量在黑土地上争夺战略主动权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在三个多月的作战中,东北民主联军充分利用南、北满两线作战的优势,南防北攻,北拉南打,于松花江到长白山之间的广阔地区展开运动战,先后歼灭国民党军4。3 万人,收复城镇11座,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在东北的“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
四、是使用力量的时候了杜聿明五指张开,郑洞国赴宁求兵。战略反攻的号令。陈明仁死守,“东总”三战四平,功亏一篑。陈诚新官上任三把火,“六个月恢复优势”牛皮吹破。林罗整军经武,东北野战军兵强马壮。
兵法云:“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旨在讲军事斗争中力量的积蓄与迸发的辩证关系。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东北民主联军巩固了后方,壮大了队伍,积蓄了力量,踏上了通往胜利的坦途。
1947年5 月,东北民主联军大举出击的枪炮声,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帷幕。
从1946年7 月到1947年6 月,在经过激烈较量和付出沉重代价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全国各个战场上歼敌112 万,开始转入了战略反攻。
国民党军的总兵力则由430 万人减至370 万人,其正规军则由200 万人减少为150 万人。虽然还保持着248 个旅的番号,但能够用于全国内战战场的机动兵力仅为40个旅。
国民党军队这种败象首先来自关东这块黑土地。
战争之初,国民党政府在东北聚集了第一军、第六军、第七军、第十三军和第七十一军等等。它们中有的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印缅作战,有“远征军”、“常胜军”的称号;有的为美械、半美械装备,武器精良,训练有素,曾一度由山海关打到了松花江北。东北这一年多的战绩,杜聿明虽然控制了松花江南岸的大片土地、城市和铁路,却付出了相当沉重的代价:在同东北民主联军的作战中损失部队25。5万人;被迫放弃了“先南后北”的战略进攻计划;因机动兵力严重不足而转入全线战略防御。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东北民主联军则在这一时期,在东满、西满、北满站稳了脚跟,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到1947年5 月,东北民主联军已发展成拥有5 个纵队,11个独立师,4 个旅,12个骑兵团,4 个炮兵团,共24万人的部队,加上地方武装22万人,武装力量达到46万人。
种种情况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已经摆脱了自山海关、锦州、四平失守以来的尴尬局面,由被动开始转变为主动,实行战略反攻的条件已见成熟。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结束的一个月后,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林彪在双城召开的高级干部会议上郑重地向师以上军政指挥官们宣布:准备战争的过程已经基本结束,现在是使用力量的时候了。过去,我们提出的作战方针是‘等、忍、狠’;现在是‘狠’的时候了,要狼狠地消灭敌人,恢复与扩大解放区。
这个‘狠’,是在去年冬季以后开始的,而且由于去年冬季以后的胜利,使它的基础更加扩大了。……现在,东北已进入可以集中兵力大打的时期了,我们已初步地打了些规模较大的仗,今后的规模特更大。
5 月5 日,东北局作出了《关于东北目前形势与任务》的决议。这一决议,以共产党文件的方式昭告天下,并宣布:
目前,东北党正处在一个新形势的前面,即是在军事上敌人不得不从进攻转入防御,而我军则从防御逐渐转入反攻。因此,在新形势下,全党的任务就是:积极组织力量,全力准备大反攻,大量歼灭敌人,大量收复失地,巩固和扩大解放区。
初步掌握战争主动权的民主联军在黑土地上率先转入了对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性反攻。
由于进攻南满屡战屡败,杜聿明损失了4。3 万人,在民主联军的进攻面前,防线上的漏洞顿时显现出来。此时,他估计到,如果北满的民主联军再度南下,他将没有足够的兵力去应付战局。经过反复考虑,他决定向“老头子”请调两个军,并派郑洞国前往南京游说。
4 月下旬,郑洞国飞往南京,请求增兵,结果无功而返。杜聿明为了挽回不利局势,煞费苦心地炮制出一个“内线作战,机动防御”的战略方针。
这个方针的主旨,是企图以现有兵力凭借优势装备,控制东北的大中小城市及其主要交通线,继续分割共产党在东北的各个解放区,并伺机集中兵力向某些地区发动进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开始实行强制性征兵征粮,同时也对所属正规部队八个军进行了调整:以新一军守备吉林、长春及其外围地区,凭借松花江阻北满民主联军南下;以七十一军及十三军一部守备四平、公主岭、郑家屯,控制中长路长春至沈阳段;以十五军、九十二军控制热河与北宁路关内外通道;以新六军、五十二军、六十军及其它部队守备沈阳和南满地区。然而,东北国民党军队的命运,已无法由他们自己把握了。1947年5 月上旬,民主联军大举出击的枪炮声,打破了松花江南岸初夏的沉寂,骤然拉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东北民主联军把攻势重点指向沈阳、长春之间的国民党军心脏地带。首先切断沈阳与长春的战略联系,孤立长春之敌,同时,在国民党军防线的广阔纵深内,逐个歼灭分散孤立之敌,打通北满同南满的联系,使两大根据地联成一片。
5 月8 日,北满民主联军一、二纵队和独立第一、二师由吉林省的扶余、大赉地区出发,向长春、四平两侧展开远距离奔袭作战。其中,第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