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哈珀军事历史百科全书-第1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军冬季攻势
在一系列的试探性攻击之后,随着冬天道路冰冻和湖面结冰,苏联诸集团军群发动了此起彼伏的攻势。
1944年1月15—19日,列宁格勒解放 两个苏军集团军群向德第十八集团军发起攻击,包围了列宁格勒。由戈沃罗夫将军指挥的列宁格勒方面军,越过冰冻的芬兰湾,突人德军左翼;与此同时,由梅列茨科夫率领的沃耳霍夫方面军则席卷过冰封的湖面和沼泽插入德军右翼。1月19日,诺夫哥罗德被解放。由佐尔格·林德曼将军率领的德国部队只因撤退及时才避免了被歼的命运。第三个苏军集群——波波夫将军的波罗的海沿岸第二方面军以进一步的包围相威胁,迫使库茨勒将军的整个北方集团军群全线撤退。1月31日,莫德尔接替库茨勒指挥北方集群后,才于3月1日将苏军阻止在纳尔瓦—普斯科犬…波罗茨克一线。当春天来临时,融化的冰雪又进一步阻止了苏军前进的脚步。
1944年1月29—2月17日,科尔孙之战 在遥远的南翼,苏联军队沿第聂伯河向曼施泰因的南方集团军群发起攻击。朱可夫指挥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原司令瓦杜丁已亡)和科涅夫的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对科尔孙突出部的德军实施北南夹击,将其两个步兵军合围。曼施泰因随即发起的反攻行动在暴风雨和泥泞的影响下不得不停顿下来,被围部队的突围尝试也仅仅获得了部分成功。德军伤亡达10万人之多。尽管遭到曼施泰因拚死反击,苏军仍跨过布格河和第聂伯河向西南方向持续推进。
1944年3月10日—4月10日,德第一装甲集团军突围成功 受曼施泰因操纵的胡贝将军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在苏军后方虽陷重围但仍坚持灵活的作战方式,给苏军的交通线造成了极大威胁。一支匆忙拼凑起来的空中力量为其空运给养。与此同时,第四装甲集团军向东南方向突击,并于4月5日在塔诺波尔同其建立了联系。胡贝率部向西突围,并派一部兵力保护其翼侧和后方,最后,胡贝将德第一装甲集团军完整无损地撤出重围。
1944年3—4月,乌克兰和罗马尼亚 在科涅夫和马利诺威斯基的乌克兰第二、第三方面军的联合打击下,克莱斯特的A集团军群经过苦战后被迫后退,其麾下的第六和第八集团军因伤亡惨重不得不撤出敖德萨(4月10日)。
1944年3月30日,曼施泰因和克莱斯特被解职 希特勒被东线一系列的后退行动所激怒,遂将南部集团军群的两位指挥官一起革职,以莫德尔取代才华超群的曼施泰因,以舍尔纳接替克莱斯特的A集团军群司令之职。到4月中旬,当泥泞和莫德尔在利沃夫的反攻减慢苏军推进的速度时,德军已退出了整个乌克兰西部,科涅夫的先头部队已开始威胁喀尔巴阡山的隘口。
评论:在这场规模宏大的运动战中,有几个因素值得一提:一是苏军部队在最高统帅部直接指挥的这场消耗战中有条不紊地推进行动;二是德国军官虽然知道由于元首的歇斯底里使他们正一步一步走向失败,但他们仍表现出令人吃惊的韧性和能力;三是双方士兵的绝对服从精神。苏联军队的之所以拥有良好的机动性和效率,主要是由于美国早期通过《租借法案》对其进行的后勤支援所致。
苏军的夏季攻势
在春季雨雪融化所造成的战争间歇时期,由于希特勒顽固坚持德军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守被占领土,致使德军对东部防线的任何调整、巩固和修筑防御工事的行动都无法进行。结果,当斯大林发起又一次攻势时,德国沿边境线约2253公里长的防线既缺乏预备队又无纵深,而且英美在法国的进攻也在这时发起。
1944年6月22日—7月10日,白俄罗斯战役 趁游击队的活动使布施的中央集团军群后方交通瘫痪之际,斯大林(实际上是任副统帅的朱可夫元帅控制着作战行动)首先在普里皮亚特沼泽以北地区发起了攻击。在规模庞大的炮兵火力支援下(估计每1.6公里正面达400门),白俄罗斯第三、第二和第一方面军在约565公里正面上沿着斯摩棱斯克—明斯克—华沙轴线突击。苏军完全占据着空中优势,纳粹空军已被西线消耗殆尽。很快,苏军装甲部队撕开了一道约400公里宽的缺口,并将德军据守的据点一一包围,这些据点被跟随其后的步兵拔除。6月25日,维捷布斯克陷落;6月27日,攻占博布鲁伊斯克;7月3日,占领明斯克。德中央集团军群被彻底摧毁,其33个师中约有25个师陷进了包围圈。苏军声称俘敌158 000人,毙敌381 000人,另击伤或俘获坦克2000辆、火炮1万门、摩托车辆57000台,莫德尔被希特勒匆忙调往北线接替布施。
1944年7月10日—9月19日,芬兰失败 由戈沃罗夫发起的攻击突破了芬兰的“曼纳海姆防线”,并于6月20日占领维普里。芬兰东部的防线已退到奥涅加湖地区。随着9月4日苏芬签署停战协定,双方停止了敌对行动。德国的第二十集团军仍坚守着芬兰北部佩萨莫和希尔克内斯的海空基地。
地图21 苏军攻占东欧
1944年4月8日—5月9日,克里米亚 苏军在彼列科普地峡的第一次进攻停止后,德军被迫退入塞瓦斯托波尔筑垒工事。接着,由托尔布欣将军率领的乌克兰第四方面军跨越刻赤海峡发起了一次两栖攻击。在猛烈的炮火支援下,虽然经过两天的苦战于5月9日攻陷塞瓦斯托波尔,但守城德军的大部却经水路逃脱。
1944年7月10日—8月7日,突入波兰 朱可夫的集群沿宽广正面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在从突破口向两翼扩展的同时,仍沿主轴线向华沙进逼。在北翼,一次向里加的深远突破卷击了德北方集团军群的侧后方,使其不得不背靠波罗的海立足。虽然莫德尔艰难地凑集预备力量发起反击并在华沙郊外阻止了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推进,但在南翼,科涅夫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至此乌克兰诸方面军的司令员作了调整——译者注)却汹涌掠过利沃尔(7月27日),在巴拉维夫(8月7日)抵达维斯瓦河上游。至此,苏军已前进约724公里,补给线严重拉伸,该方向的攻势不得暂停下来。
1944年8月1日—9月30日,华沙起义 在博尔科莫罗维斯基将军的领导下,波兰地下力量试图从德军的控制下夺取华沙,并希望苏军渡过维斯瓦河前来救援。然而,在德国党卫军逐房逐屋地血腥镇压起义者的两个月内,苏军却呆在河对岸袖手旁观。
1944年8月20日—9月14日,征服罗马尼亚 苏联乌克兰第二和第三方面军跨过普拉特河,冲向约翰纳斯·弗里斯纳将军的南乌克兰集团军群。当8月23日罗马尼亚宣布投降后,该集团军群4个集团军的2个为罗马尼亚集团军,立即同苏军联合起来反戈一击,致使德第六和第八集团军大部被合围。9月1日,苏军在布加勒斯特前出到多瑙河边,德军约10万人和大量物资被俘获。德军整个右翼瓦解,不得不在特兰西瓦尼安山脉一线重新组编部队设防。
1944年9月8日,保加利亚投诚 当苏军跨过多瑙河后,保加利亚宣布投靠盟军一边。
1944年10月10日—12月15日,推进到波罗的海 尽管古德里安(德军总参谋长)竭尽全力想将舍尔纳的北方集团军群拉出在拉脱维亚的危险地带,但希特勒蛮横地干涉阻止了这一努力,待后来形势恶化希特勒同意时,已无可挽回。苏联波罗的海沿岸第一方面军推进到海岸,包围了梅梅尔,切断了舍尔纳的退路。然而,苏军向东普鲁士的一次进攻却被德军的反攻阻隔下来。
1944年10月20日—12月31日,巴尔干 苏联军队阻止魏克斯的F集团军群为支持德军右翼而从希腊向南斯拉夫转移的行动几近成功。托尔布欣的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在其右翼一个保加利亚集团军加强下,于10月20日占领贝尔格莱德,此役,铁托的敌后游击队也配合了苏军的行动。魏克斯被迫穿过萨拉热窝向西转移,然后,他同弗里斯纳的南方集团军群会合并沿德拉瓦河一线建立起一道防御阵地,算是拯救了德军的南翼。苏军仍继续向西北的方向突击,抵达多瑙河并于11月24日在对岸建立了一个桥头堡。12月24日,布达佩斯被围,至年底被苏军攻克。
评论:尽管希特勒的将军们极力请求,但他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撤退和拒绝旨在改善防御能力的调整,直到F集团军群在南斯拉夫的防御战中失去用武之地,才批准了从希腊的收缩。他将装甲部队的精华投往西线,实施注定失败的阿登反扑,结果被消耗殆尽。此外,希特勒还将北方集团军群富有作战经验的20个师滞留在拉脱维亚,这是一支机动能力很强的预备力量。在希特勒战略指导的诸多失误中,最常出现的错误还是在东西两线之间频繁地调动指挥官。莫德尔就是其中的一例,他成了希特勒拯救危局的能手,在很短的时间内多次被调往东线,并于8月25日再次回到西线。
西线战争(1945年)
大西洋之战
1945年1—4月,潜艇恢复攻击 邓尼茨将其装备有“通气管”的新型潜艇遣入大西洋。尽管盟国空军猛烈轰炸德国的潜艇工业,但德国的潜艇产量仍达每月27艘。这期间,德国潜艇共击沉盟国船只达253 000吨位,其中大部是在英国水域损失的。
1945年4—5月,盟国的反潜行动 巡游在亚速尔群岛以北大洋中的美国护航驱逐舰和航空母舰,运用双重掩护手段粉碎了德国潜艇的最后反击。5月6日在布洛克岛附近的美国“阿森顿”号和“摩贝尔莱”号驱逐舰将“U…853”号潜艇击沉的作战行动是大西洋海战的最后一幕。
1945年5月28日,取消护航 英国海军部和美国海军作战部联合声明:所有商船在“夜间行驶时一律最大限度的开亮航灯,无需再闭灯前进。”这项声明只适用于大西洋、北冰洋和印度洋。因为在太平洋海域,对日战争仍在继续。
评论:在整个战争期间,共有781艘潜艇被盟国海空力量摧毁,约32000名德国水兵丧生。德国潜艇共击沉盟国和中立国的舰船2575艘,造成人员伤亡逾5万人,其中四分之三为英国人。在战争结束时,仍有398艘潜艇在执行任务,其中217艘被自行凿沉,余者投降。
联合轰炸攻势
随着德国的防空能力在可怕的消耗战中渐渐减弱,英美的轰炸攻势(仍如前一样,英国人在夜间攻击,美国人在白昼攻击)无论在强度上或在效果上都有明显的提高。然而,纳粹空军仍继续顽强战斗着,并且由于双喷气道的“梅塞施米特”262型战斗机的出现和其卓越的实战表演而部分补偿了同盟军的差距。但是盟军常规飞机的巨大优势和飞行员良好的训练及作战能力——他们不为燃料匮乏而担心——有效地阻止了新型“梅塞施米特”飞机对盟军制空权的严重威胁。
1945年2月13—14日,轰炸得累斯顿 皇家空军的夜间轰炸,加上庞大的美国第八航空队随之而来的白昼攻击,在得累斯顿引起了一场骇人的大火,至少有10万人在这场历史上最具摧毁性的轰炸中丧生。
1945年3月21—24日,粉碎德国空军 一是为蒙哥马利在韦瑟尔横渡莱茵河作准备,同时也是战略空袭达到高潮的一种标志,盟军战略和战术空中力量从其在英格兰、法国、意大利和比利时的基地出发,对德国境内的目标进行了总计达42000架次的攻击。第八航空队的1200余架重型轰炸机摧毁了韦瑟尔周围航程内的所有德国喷气式飞机基地。与此同时,中型轰炸机和战斗轰炸机攻击了纳粹空军的其他设施。这次攻击连同德国地面部队的崩溃,进一步限制了德国空军的活动。
1945年4—5月,支援地面进攻 战略空军实际上已经出色地完成了原定的作战任务。极少数幸存下来的德国军工企业也都已位于战术空军的打击范围之内。鉴于这种情况,哈里斯元帅和斯帕茨将军决定将其麾下的英美重型轰炸机用于直接支援英美诸集团军的地面行动。
意大利方向的作战行动
1945年1—4月,继续对峙 德国将军黑廷霍夫(凯塞林在3月份被调往西线)尽最大努力加强由德国西南集团军群坚守的“哥特防线”。他曾想将部队撤至波河以北,但被希特勒拒绝。虽然盟军占据着空中优势,德军减员严重且补给缺乏,但据守在横贯半岛的纵深筑垒防御工事内的德军士气依然很高涨。再往西,从摩纳哥北部到瑞士边境,格拉齐尼亚的意大利法西斯集团军防守着滨海阿尔卑斯山。除了其中的2个德国师外,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令人怀疑。
操着多种语言的盟军第十五集团军群,经过整编和重新武装,拟发起一次强有力的攻击行动。亚历山大(战区司令)和克拉克(集团军群司令)准备对“哥特防线”实施一次双重突击,英第八集团军(理查德·麦克雷利指挥)据右攻击斐拉拉,而美第五集团军(特拉斯科特指挥)则进击左侧的博洛尼亚。英军先发起攻击,五天后美军再投入战斗,空中支援行动也依此序进行。在总攻发起前,还进行了几次试探性攻击,包括在波河河口处的一次两栖佯攻。
1945年4月9日,第八集团军攻击 伴随着强劲的空中和地面火力支援,英军步兵在喷火坦克的引导下,对德第十集团军发起攻击。在其较远的右侧,一次跨过科马基奥湖的小规模两栖登陆行动包围了德军右翼,随后,攻势向博洛尼亚东南方向的阿真舍隘口发展。
1945年4月14—20日,第五集团军进攻 随着空中支援的主要行动转移到西面,美军发起攻击并很快撕裂德军防线。不久,他们前出到开阔的波河河谷(4月20日)。虽然投入了最后的预备力量,但黑廷霍夫仍无法堵住盟军的如潮攻势。随着美军装甲部队投入战斗,德军抵抗遂被瓦解。当德军大部撤过波河时,实际上所有的重装备都被遗弃。
1945年4月20日—5月2日,追击 第五集团军于4月21日占领博洛尼亚。美军装甲力量一马当先,向北穿过米兰,抵达科摩湖畔,然后绕加尔达湖挺进。在德国防线的后方,游击队抓获了企图逃向德国的墨索里尼,并于4月28日将他处决。在遥远的左翼,美第九十二师沿海岸推进,于4月28日占领热那亚。在因佩里亚附近,向西挺进的第九十二师同从摩纳哥追歼而宋的法国部队会师,然后两军向北依次占领亚历山大德里亚、都灵和帕维亚。第八集团军则一路追击先后夺占维罗纳、帕多瓦、威尼斯,并于4月29日渡过皮亚韦河。意大利法西斯武装放弃抵抗,纷纷向推进的盟军缴械。德国第十四和第十集团军残余向北退入阿迪杰和皮亚韦河谷。4月29日,黑廷霍夫将军在卡塞塔宣布五条件投降,5月2日生效,这时,美国先头部队已突人到勃伦纳山口。5月4日在维皮泰诺同从北部南下的美第七集团军一部会师。第八集团军的新西兰部队绕到了亚德里海的北部湾,并于5月20日占领的里雅斯特。
评论:与所有从前的作战行动截然不同,第十五集团军群这次突破“哥特防线”的攻势和随后追歼德军残部的作战行动极其辉煌壮阔。其中,又以特拉斯科特率领的第五集团军最为突出。
西线战况
莱茵河
1945年1月1—21日,德军在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反攻 利用德军在阿登地区的反攻引发的盟军调防后的有利条件,布拉斯科维茨指挥的德G集团军群向屑于德弗斯第六集团军群的美第七集团军延伸的防线发起了强有力的突击。在攻击被遏制之前(1月1日),帕奇的部队已经从卡尔斯鲁厄附近的莱茵河谷突出部退回到了斯特拉斯堡以北从萨尔格米讷到甘布斯洛海姆他从前的工事之中。戴高乐唯恐撤出斯特拉斯堡会影响法国人的士气,故坚持在城区设防。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准备放弃该城的艾森豪威尔命令德弗斯不惜一切代价坚守斯特拉斯堡。德弗斯遂命令部队据守,德军的推进停顿下来。
1945年1月17日—2月7日,盟军向北推进 艾森豪威尔准备恢复攻势以肃清莱茵河左岸(西岸)之敌。像从前一样,蒙哥马利的第二十一集团军群向鲁尔蒙德地区突击(1月15—26日),而布莱德雷的第十二集团军群进逼上鲁尔。
1945年1月20日—2月9日,科尔马“口袋”消失 德弗斯命法国第一集团军——得到美国部队的加强——进攻孚日山脉的科尔马“口袋”。德国第十九集团军在遭重创后被迫收缩。莱茵河左岸从瑞士边境到斯特拉斯堡北面甘布斯洛海姆的盟军南翼得到巩固。
1945年2月8日—3月10日,肃清莱茵兰——第二十一集团军群方向 蒙哥马利发起一次钳形攻击。克里阿的加拿大第一集团军受命向东南方向攻击(2月8日)马斯河(默兹河)——由登普西的英国第二集团军坚守着所有向南通往鲁尔蒙德的道路——和莱茵河之间的地域,但由于潮湿和天气恶劣,推进十分缓慢。与此同时,辛普森的第九集团军跨越鲁尔河的进攻也因德军突然抽出鲁尔大坝使洪水进入河谷而停顿下来。不过,他随后的攻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月23日)。五天后,辛普森的部队突入开阔地带。3月3日,铁钳在盖尔登合拢。德军抵抗开始瓦解,其在西岸最后的韦瑟尔桥头堡于3月10日被加拿大军队攻克。至此,蒙哥马利的集团军群全线推进到莱茵河岸。
地图22 莱茵及鲁尔战役
1945年2月9日—3月10日,肃清莱茵兰——第十二集团军群方向 霍奇斯的第一集团军强行穿过许特根森林,在掩护辛普森右翼的同时,卷击着曼陀菲尔的第五装甲集团军和赞根的第十五集团军残部,向莱茵河推进。3月6—7日,科隆陷落,霍奇斯的先遣队开始向南出击,试图同巴顿的第三集团军建立联系:而巴顿却将赋予他的“积极防御”的任务解释为不间断的进攻,故此正穿过艾费尔高原向德军发起猛攻,已摧毁从洛斯海姆隘口以南到摩泽尔的“西线壁垒”。随着特里尔陷落,巴顿的先头装甲部队穿过混乱的德军防御地带向东北方向猛插。3月7日,美第四装甲师抵达新维德对面的莱茵河岸。
1945年3月7日,雷马根大桥 第一集团军麾下的美第九装甲师一支两营特遣队,在向东试探性出击时,出人意料地发现雷马根附近的鲁登道夫铁路桥仍完好无损地屹立在莱茵河上。美军迅速出击,在德军炸毁前将其夺占。这一意外收获,完全改变了艾森豪威尔的战役计划。到夜幕降临时,第一集团军已在河东岸坚守住了一个迅速扩大的桥头阵地。希特勒在一怒之下再次作出唐突之举,将龙德施泰特革职,由凯塞林接替西线指挥权(3月10日)。
1945年3月11—21日,肃清莱茵河西岸地区 当第一集团军一次次地粉碎德国人在飞机、火炮和V—2飞弹支援下对雷马根大桥及新铺设浮桥的攻击,逐步扩大雷马根桥头堡时,一场旨在粉碎德军在莱茵河西岸残余力量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多路装甲突击在全线展开。巴顿的第三集团军跨过摩泽尔插向东南方向,与此同时,德弗斯第六集团军群编成内帕奇的第七集团军则从萨尔向东北方向发展攻势,两路推进都得到了各自战术空军指挥部的掩护。这次令人惊奇的交叉协同突击,彻底击溃了处于茫然若失中的勃兰登布格尔的德第七集团军。除赫尔曼·弗奇的德第一集团军还在卡尔斯鲁厄附近坚守着一个迅速消失的桥头堡外,盟军远征军已经从荷兰到瑞士边境的漫长战线上抵达莱茵河岸。此外,东岸的雷马根桥头堡已扩展到长约32公里、纵深约13公里,并有6座桥梁同西岸相连,此役,德军伤亡约6万人,被俘达25万之多,另有大批作战物资落人盟军手中。盟军的伤亡不超过2万人。
横渡莱茵河
艾森豪威尔认识到向德国北部开阔的平原进攻比向鲁尔南部山区突击更容易,故计划由蒙哥马利的第二十一集团军群担负向德国腹地推进的主攻力量。布莱德雷和德弗斯的集团军群则实施辅助性攻击。出入意料地夺占雷马根桥头堡仅仅部分地改变了这一计划。在莱茵河东岸,与85个装备精良、补给充足的盟军师相对应的是凯塞林的60个缺编严重且武器装备、燃料和弹药严重缺乏的德国师。然而,他们所防御的是他们的家园。
1945年3月22日,奥彭海姆 巴顿(他早已为出击制定了计划,并携带有搭桥设备,此外还在集团军内训练了一支携有登陆艇的小规模海军先遣队)出人意料地命美第五师渡河,并在几乎未遇抵抗的情况下跨过莱茵天险。在这次出色的攻击行动中,巴顿的部队既没有空中支持也没有炮火协同,且只付出了伤亡34人的微小代价。48小时后,他们的第一座浮桥已经建成且4个师已从桥上渡河,装甲车辆正开始过桥。另外,在以北约64公里处的博波德,另一座浮桥也在架设之中。四天后,巴顿的先头部队已抵达莱茵河东岸64公里处的劳特阿赫河。
1945年3月23日,韦瑟尔 在巴顿渡河一天后,蒙哥马利在鲁尔以北发起了他蓄谋已久的涉渡莱茵天险的壮举。英第二集团军一马当先,在其约32公里的正面上得到了近3000门火炮和强大空中力量的支援。美第九集团军于3月24日开始在丁斯拉肯渡河,与此同时,一次2个师的白昼空降行动——美空降第十七师和英空降第六师——在韦瑟尔以北地域展开。德军的抵抗虽然强劲但效果不大。蒙哥马利的集团军群不久即踏着12座浮桥蜂拥而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