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铁镯子传奇-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梁振圃是直隶冀州城北后冢村人,其父在北京东大市开估衣庄。梁振圃七岁那年拜秦凤仪为师学弹腿。十四岁时到北京跟师父学做估衣生意。后来梁振圃的父亲到肃王府做生意,在肃王府认识了那里的护卫总管董海川。从此梁振圃就拜在董海川门下学练八卦掌。功夫练成后,他在前门外东珠市口一家黄酒馆设场授徒,江湖称他估衣梁“又称小辫梁”。
却说梁振圃抵住文冠和文果姐妹,刘凤春抵住追赶而来的姜桂题,尹福趁势抱起昏昏然的银狐迅速逃去。
尹福抱银狐到法源寺时,天已熹微,宝禅法师见银狐伤重,十分焦急。尹福把银狐轻轻放在床上,解开她的衣襟,只见雪白的胸脯上有两颗针孔,针孔周围有淤血,开始发青。
一个小僧人端来一盆温水,尹福用毛巾沾了温水轻轻擦拭银狐的伤口。宝禅法师又找来解毒药撒在银狐伤处,又为她服了解毒药。
一会儿,银狐微微睁开双眼,见到尹福、宝禅法师,感激得流出热泪。银狐只觉得天旋地转,胸部隐隐作痛,手脚也不太听使唤。她风尹福眼圈发红,两只大眼睛怔怔地望着自己,一股感激之情油然而生,热泪簌簌而落。
银狐断断续续地说:我……恐怕回不了西城了,见……见不到父王和姐姐了,我死后……你们要把我的尸体运用西域,埋在沙丘之下,……我生不能再见国人家人,死也要看着国人家人……幸福生活……
尹福悲痛地大声叫道:银狐,你不能死!你不会死!
银狐又昏了过去。
尹福热泪潸潸而下,就像两股涓涓热溪,流了下来。
宝神法师叹道:针毒是烈性毒药制成,解铃还须系铃人,这天女散花针既然是‘千山散花’道姑发明,你不如即刻去千山寻找这位老道姑,或许还有办法。
尹福叹道:可是千山离北京恐有近千里路,我就是取解药归来,恐怕银狐姑娘的性命也保不住了。
宝禅法师思忖片刻,又说道:叶潜大夫那里有一种麻醉药,能在几日内制止毒液蔓延,你先去千山寻药,我派人赶快去找呀大夫。
尹福道:事到如今,也只有如此了。尹福默默地看了一眼银狐,然后告辞宝禅法师而去。
银狐仍在昏迷之中。
第11章 闯千山寻道姑无影 栖木鱼听秀士论关
明霞为饰玉为容,山到辽阳峦嶂重。欲问青天花数朵,九在九十九芙蓉。“这是清代嘉庆年间著名诗人姚元之称颂千山的七绝,这首诗在读者眼前勾勒出美妙的千山胜地。明亮五彩的云霞映照在翠峰上,使千山呈现玉容。这丽姿不只是一座山峰,而是重重叠叠的九百九十九座峰峦,它无峰不奇,无石不峭,宛如九百九十九朵朝天怒放的出水芙蓉。千山位于辽宁境内,又名千朵莲花山,它群峰起伏,层峦叠翠;古柏苍松,奇峰挺拔,怪石林立,色彩斑斓。宫、观、塔、庵点缀于千峰万壑之中,朱门金瓦与明山秀水掩映生辉,雕梁画栋和钟声塔影衬托成趣。古往今来,多少才子墨客尽扫烟霞归笔墨,竟抛泉石就风尘,作过美丽动人的描述。早在明代,御史程启充曾给予赞誉:唯兹山之胜,宏阔秀丽,奇怪幽阒,险绝孕结,磅礴盘踞,态状变幻,不可弹述。置之中州,当与五岳等,其博厚过之。”清代翰林王尔烈写下以松石之秀何必独推东岳“以山水之美无难更作西湖”的名句。
千山历史悠久,金朝王寂对千山龙泉寺、祖越寺曾做描述,相传隋唐之际千山就有佛家香水、道家仙踪。明代龙泉、祖越、中会、大安、香岩五大禅林就已载入史册。清代千山是东北道教最大的香火集中地,素有九宫、八观、十二茅庵之说。至清代光绪年间,千山仍有五龙宫、太和宫、无量观、普庵观、圆通观、青云观、慈祥观、武圣观和南泉庵、鎏金庵、伴云庵、木鱼庵、遁颐庵等道观。这些道观或凭险踞于山峰之上,或破阴古松怪石而隐卧于层峦环抱之中,那莲花、月牙、狮子、海螺诸峰如龙盘虎跃,似象奔狮吼,凤立鸟翔,奇景叠出,美不胜收。那木鱼石、蛤蟆石、鹦鹉石、寿星石、卧虎石、凤凰石、睡猫石、卧牛石等,如凤落峦巅,有的岿然雄踞,似虎卧谷底;有的形状奇绝,石纹精美,色彩斑斓。山中既有唐太宗驻跸的遗址,也有清圣祖游山的踪迹。
尹福一路上被千山秀丽景色所陶醉,要不是为救银狐性命寻药心切,他简直想躺卧在这优美雅静的天然画图中,尽享这松涛鸟鸣交织的雅趣,让思绪随着潺潺小溪流淌在千山万壑之中。
可是哪里去找千山散花道姑呢?是二宫,还是六观?
千山景区,依山势走向分为北沟、中沟、南沟和西南沟四个景区,四个景区风姿迥异,各具特色。北沟景区山水秀丽,风景优美,庙宇集中,名胜荟萃,雅致明快,是香客游人毕集之地。其他三个景区,山势蜿蜓,谷壑幽深,林木葱茏,寺庙散落其间,显得雄旷深邃。尹福一连转了几天,几乎踏遍寺庙道观,茅屋古阁,也没有寻觅到千山散花道姑的踪影;他一连问了十个老僧隐尼,他们只是摇头。
尹福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银狐的形象浮现在他的脑际。
多么可爱的少女,她纯净得像一汪清泉,透彻可见,清凉可餐。那眉毛,多像天际的弯月,皎洁妩媚;那脸盘简直就像太阳,明亮炽热;那嘴,就像绽开的石榴;那身形,就像飘飘欲飞的飞天……
他想起银狐那发自肺腑的话语:我死后,要把我的尸首运回西域,埋在沙丘上,我要亲眼看着百姓幸福。
不,我不能让她死,不能让这么一个年仅十七岁的少女匆匆告别人世,让她花朵一般的身体凋谢,像木乃伊一样横陈于荒漠之上,任苍鹰啄其玉体,我一定要找到千山散女道姑,找到解药,救活这个塞外倩女!
这日晚上,尹福宿于木鱼庵。住持远游未归,庵中只有数位尼姑。这木鱼庵隐映于青山绿水翠荫繁花之间,几道幽静庭院,几间秀阁宝殿,一丛修竹,数株古柏,倒还幽静。尹福睡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稳,猛听得后院有人吟《满江红》词,词曰:
斗大江山,经几度,兴亡事业。瞥眼处,英雄成败,底须重说?香水绵帆歌舞罢,虎丘鹤市精灵歇。尚翻隶,吴越旧春秋,伤心切!
伍胥耻,荆城雪;申胥恨,秦庭咽。羞比肩种蠡,一时人杰。花月烟波西子黛,鱼龙沫喷鸱夷血。
到而今,薪胆向谁论?冲冠发!
……
这吟声悲凉凄切,声震苍穹!
难道后院也住着一个男人。
尹福感到纳闷儿,于是披衣起床,悄悄溜出屋子。穿过一个垂花门,来到一个庭院。他隐到树丛背后,凝眸一瞧,见是个三十多岁的秀士,脸容白净清秀,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充溢着智慧之光,透出轩昂之气。
这时有个书童模样的人走出来,唤道:公子,外面天凉,该回屋安歇了。
秀士走进屋内。
尹福来到窗外偷瞥。
秀士和书童在桌前对坐。
秀士道:我睡不着,一连几日也打不到探母亲的消息,叫人心蕉。紫茗,你我猜猜谜如何?
紫茗道:公子,猜什么呢?
秀士道:十步之泽,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百里之隔,必有关隘。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山脉纵横,河流众多,关谷要塞遍布崇山峻岭之间。杜甫曾以‘艰苦奋长戟,万古用一夫’,来形容潼关之险;陆游曾以‘何当受诏山,函谷封丸泥’,来形容函谷关之要。关隘一般在名山之巅,大川之旁,诸如洛阳之南的伊阙关,两山对峙,石壁峭立,伊河横贯其间,风景十分优美,且有龙门石窟之珍宝,为游客所陶醉。郑州之西的虎牢关,山水秀美,景色宜人。山西的雁关门,霞举云飞,重峦叠谷,蜚雁横飞其间,美不胜收。甘肃的嘉峪关,山有九眼泉,清澈如镜,南有祁连山雪峰如玉,北有龙首山雄居河西,雄伟壮观,使人心旷神怡;北京庸关,山峦间花木郁葱茏,犹如碧波叠浪,有‘居庸叠翠’之称……
紫茗笑道:公子想是论关子,可是您把这些中关都一一道出,叫我还说什么呀?
秀士禁不住仰天大笑,呵呵笑道:你不提醒我,我倒忘了,好,就论关吧,我说一个,你再说一个,哪个说不出,就叫哪个钻桌子。
紫茗委屈地说:哪个有你那样大的学问,到头来还不又是我钻桌子。
秀士道:东汉张衡在其名著《东京赋》中,有‘盟津达其后,大谷通其前’之句,这里所说的‘盟津’,就是指河南孟津县东北的孟津关。相传周武王代商纣王时,在此会盟并渡河,故又名盟津。以后周武王曾两次会师于孟津,当时有八百名诸侯率兵前来相会呢!该你说了。
紫茗歪了歪脑袋想了一想,说:陕西、河南、湖北三省交界处有个荆紫关,北依商山,西傍丹江,濒江为关,这里商业兴隆,物资丰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我去过那里,那里有七百多间古房子,还有江西会馆、川陕会馆、平浪宫、禹王宫、万寺宫、清真寺、城隍庙等名胜古迹,周围有个法海寺,有泉水环抱,小瀑奔泻,风景甭提多美。
秀士接着说:北望滔滔黄河,西凭滚滚洛水,回首历史风云,使人想起北宋司马光为虎牢关题写的著名诗句:‘天险限西东,难名造化功,路邀三晋会,势压两河雄。除雪沾枯草,惊飚卷断蓬。徒观争战处,今古索然空。’据说周穆王射猎于郑圃,曾将进献的猛虎在此豢养,因此得名虎牢。此关有‘一人荷戈而立,百人自废’之险。三国时期的‘三英战吕布’就发生在这里,传说张飞曾把吕布的紫锦冠打落在水河,连河水都吓得倒流四十五里。
紫茗见秀士停顿不说,立即嚷道:这个虎牢关你已重复过,还要说一个。
秀士笑道:你这个小赖皮!好,我再说一个玉门关,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名诗,也使玉门关声誉远播,千古垂名。玉门关建于汉武帝时期,离甘肃敦煌一百六十里。
紫茗吐了吐舌头:哟,这么短!好,我说。被誉为‘七十二水归正阳’的正阳关,位于安徽,著名的秦晋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一带。
秀士道:剑门关位于四川剑阁县北五十里的剑门山,为古蜀道要隘。晋人张载作《剑阁铭》说:‘唯蜀之门,作固作镇,是曰剑阁,壁立千仞,穷地之险,极路之峻。’唐代诗人岑参也有诗叹曰:‘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三国时期,诸葛亮曾利用剑门之险,射杀北魏骁将张。
紫茗呷了一口茶说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中所说的阳关,在甘肃党河西岸,自古与玉门关同为出塞必经之地。
秀士道:素有‘岭南第一关’、‘南粤雄关’之称的梅关,是一座颇享盛誉的名关。它坐落在广东江西交界的梅岭之上。梅关由于多梅而誉满于世。在梅花盛开之时,清香扑鼻,醉逸游人。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此流连题诗。北宋大文豪苏东坡有诗云: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红雨煮红梅。
紫茗打了几个哈欠,说道:天这么晚了,咱们还论什么名关胜隘,真是昏了头!放着美美的觉不睡,真是傻到家了。
秀士正色道:今晚你可不能溜之乎也,可要钻桌子了,该你说了。
紫茗勉强打起精神道:好,我说一下,楚国伍子胥过昭关,一夜头发全白了,这个昭关就在安徽小岘山之西。明代有人在昭关建伍子胥祠,附近有史胜褒禅山,山色翠霭,四面如周。中有起云峰,并有龙洞、罗汉洞、洞穴曲折,深不可测,洞壁怪石钷落,石钟乳倒垂其间;下有慧空禅院,为明代郑和所建,气势雄伟,院内古柏参天,竹木潇潇,四周山势突兀,景色秀丽。宁代大诗人王安石曾游此地,作《游褒禅山记》,至今碑记尚存。
秀士问:你对那里为何这般熟悉?
紫茗神秘地笑笑:那里我的家乡。
秀士道:有机会我一定到那里一游。我再说一个娘子关,在山西与直隶交界处;关居山腰,监桃河,靠绵山,陡壁如削,奇峰突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有‘三晋门户’之称。唐高祖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曾率兵数万驻守此地,因此得名娘子关,至今关上有‘唐平阳公主驻兵处’。关城下面有飞泉多处,还有水帘洞,方圆丈余,水如碧玉,冲力极大。明代诗人王世桢有‘喷玉高从西极下,擘崖雄自巨灵来’的诗句。
秀士说完再一看紫茗,他已呼呼睡去。秀士扳醒紫茗,叫道:你这懒虫,还未说完,怎么独自睡了?该你说了。
紫茗揉揉眼睛:我说什么?实在想不出来了。
那就钻桌子。秀士回答。
我说,我说,华容关。紫茗一字一顿地说,嘴里流着口水。
哪里有什么华容关?
当年诸葛亮让关羽守的那个关,赤壁大战曹操惨败逃至此处,被关公放了,要说人家关公,真叫仁义,以德报恩……紫茗伸出大拇指。
秀士道:你别打岔儿,快钻桌子,那不是关,是华容道。
好,我钻!我钻!紫茗说着钻进桌子,可是怎么也出不来。原来秀士用一根手指撑着桌子,紫茗钻到哪儿,桌子跟到哪儿,紫茗就是出不来。
这秀士好俊的功夫!尹福在窗外暗暗叹道。
公子,让我出来吧!紫茗求道。
秀士仍不理睬,只是嘿嘿地笑。
尹福见那秀士脸不红,心不颤,全身如钟,但不摇不摆。
公子,时候不早了,咱们明天还要赶路呢,你那书箱子还得要我背呢!紫茗在桌子底下东转西爬,汗流浃背,就是出不来。
这时,一股风袭来。
重重的一击,桌子劈得粉碎。秀士一闪身,一个黑影一闪。
出来吧。后生!一声怪笑,令人毛骨悚然。
第12章 一眼古井洗净脸 几部刀书引判笔
啪的一声重击,秀士不知从哪里抄出一部书,朝黑影击去,黑影一闪,倏忽不见。书击在窗上,窗棂崩烈,书飞出将株树击断。
尹福急忙退身。
原来书是秀士的武器!
尹福退到屋后,跳到墙外,朝四外一瞧,空寂无人,只有一轮朗月,皎皎可爱。
尹福悄悄回到自己屋里,上了床,暗自思忖;这木鱼庵真是庙小神灵大,池浅王八多。那隐身人不知是哪路豪杰,这兵书秀士功夫十分怪异,须要小心提防。
第二天一早,天蒙蒙亮。尹福被一阵脚步声惊醒,抬起身子从窗缝望去,只见有个年轻尼姑正在挑水。
尹福一骨碌从床上下来,推开门唤那尼姑:阿弥陀佛,后院住的那秀士是何人?
尼姑一怔,四外瞧瞧,回答:不知从何处来,不知向何处去,与你一样,比你早到一刻。尼姑说完,挑着水桶朝前面走去了。
尹福回到屋内,有个尼姑端着一盘食物走了进来,默默放在桌上,一言不发,又悄悄出去了。
那盘上,两个金黄的小窝头,一段腌白萝卜;一碗高粱米粥,微微昌着热气。
尹福想找个地方擦把脸,于是走出木鱼庵。他沿着崎岖小径走了约有半里,遇到挑水的那个尼姑。她挑着两个水桶,显得轻盈,像伞飘起来,滴水未洒,快步如飞。
好俊的功夫,明眼人一看即知有武功。尹福往下又走了十来步,发现有一眼古井,井口约有二尺长,往下一看,足有七八丈深,泉水丁咚响。
怎么洗呢?尹福有点犹豫。
一阵风飘来,昨晚见到的那个书童紫茗潇洒地走来。
想洗脸吗?他嘻嘻笑道。
尹福上下打量着这个少年,他穿着一身古铜色袍子,系着一条淡蓝色腰带,脚蹬一双薄底快靴。
尹福端详着他那张娃娃脸。
扑通一声,紫茗跳了下去。
尹福站在井边,一探头。
一泼水正好击在脸上,凉丝丝的。
洗得痛快吗紫茗在井下喊。
调皮鬼。尹福叫道。
又一泼水击来,尹福满脸是水。
尹福连忙退到一边。
一团衣物似的东西卷了上来,紫茗笑嘻嘻跳到尹福面前。
你服侍的那个公子是谁?尹福问。
你这个偷听鬼!一阵知声远去了,紫茗消逝在树丛里。
尹福回到木鱼庵,大雄宝殿内,尼姑们正在念经,显得那么虔诚。
只有木鱼有节奏地敲着,声震殿宇。
晚上,尹福又来到那个后院,只见秀士与紫茗正在谈论什么。
尹福隐到房上偷听。
秀士说:我谈剑,你论枪,哪个说得有讹,就罚他在屋外站一夜。
紫茗点点头,笑道:那么谁来做裁判呢?
秀士微微一笑:自然有,还不止一位呢!“他咳嗽一声,说起来:剑术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石器时代向铜器时代过渡时期,就有了剑器的发展。书籍《黄帝本纪》记载:‘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师铭其上。’周秦时期,《孔子家语》载:‘子路戎服见孔子,仗剑而舞。’在盛行佩剑器之风的周代,有舞剑的教育规定,仗剑而舞的风尚,当不会只是子路而已。同时击剑蔚然成风。《庄子·说剑篇》载:‘赵王喜剑,剑土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在赵国一次连续七天的击剑比赛中曾死伤六十余人;吴国由于好击剑,许多百姓的身上脸上都经常有剑伤创瘢。”
紫茗笑道:吴国可称得上是剑国了。
秦时曾称剑为‘持短入长,倏忽纵横之术。’两汉时期,剑术名手辈出。汉初的曲城侯张仲就是‘以善击刺,学作剑立名天下’的剑术家。‘淮南贤士八公’之一的雷被,也是一位著名剑术家。北魏曹丕好击剑,他听说奋威将军邓展能空手入白刃,便与之较量。酒酣耳热,方食竽蔗,便以为杖,下殿数交,三中其臂;幸亏用蔗当剑器,不然的话,邓展定要受到伤害。以后宴乐必舞,‘乐饮酒酣必自起舞’的习俗风靡一时,晋代尚清谈玄理。但‘争骑乘之善否,论弓剑之疏密’,喜好剑术的遗风犹礅。阮籍在《咏怀》一诗中吟道:‘少年学击剑,妙伎过曲城。’晋代的集体剑术,舞练起来尤为壮观。傅玄在《短兵篇》里这样描述:‘剑为短兵,其势险危,疾逾飞电,回旋应规,武节齐声,或合或离,电发星鹜,若景若差,兵法修象。军容是仪。’唐代,剑术遍及朝野,诗人李白少年学剑术,经常酒酣舞长剑,‘三杯拔剑舞龙泉’,伏剑而舞。诗人白居易、王昌龄等人也都喜爱剑术。画家吴道子在天宫寺作画时,由于废画已久,精神颓靡。特地把将军斐请来舞剑鼓气。结果奋笔立成,若有神助。书法家张旭观公孙氏舞剑,草书而得其神。宁代,鉴于外患之烈,重视讲武之礼并不亚于前代。士人之中流传着‘中夜闻鸡,剑光正烛牛斗’、‘论诗说剑’。著名诗人陆游就是‘十年学剑勇成癖’、‘少携一剑闯天下’、‘负琴腰剑成三友’,把剑当做至交。宋真宗以后,惧怕民众尚剑,使剑术由击剑转为舞练。
紫茗插嘴道:皇帝老儿怕老百姓造反,自然怕剑在百姓手里。
秀士又继续说道:元、明、清以来,由于元、明清两代屡禁民间私藏军器,‘教人兵艺,仗之’,‘学习拳棒,有禁’,剑术在民间趋向销声匿迹;明代虽武风兴起,剑术也衰退下来。民间练武遭禁,但从明代流传至今的仍有太极剑、青萍剑、峨眉剑、醉剑、双手剑、武当剑、绵剑等,大致可紧纳为工、行、醉、绵四类剑,工剑,形健骨遒,端庄势整,一招一势,端端正正。行剑,流畅无滞,挥霍飘洒,多行势而少停息。醉剑,恣意挥舞,乍徐还疾,忽往复收,形如酒醉。绵剑,柔和蕴藉,缓缓不断,自始及终,绵绵相连。
秀士说完,呷了一口清茶,笑着对紫茗道:现在该你说枪了。
紫茗眨巴眨巴眼睛说:枪,素有百兵之王的美誉。《长枪说》中说:‘枪乃艺中之王,以其各器难敌也。’枪形制似矛,最初与矛难以区分,为纯粹刺兵。《事物记源》载:‘黄帝与尤战时,好有枪。’汉诸葛亮始以木作之,长丈二,以铁为头。晋代,枪头改进为短而尖的形式,更加轻便而锋利。南北朝时,梁简文帝萧纲对马上用枪技术整理研究并编制成谱。自隋唐五代直到明清,枪都成为军队的主要武器。唐代枪的形制增加,分为漆枪、木枪、白干枪、白扑枪四种。漆枪短小,是骑兵用的;木枪长,是步兵所用;其余两种为皇朝的禁卫军所用。宋代,枪的形制比较复杂,步骑兵用的有双钩枪、单钩枪、环子枪、素木枪、锥枪、太宁笔枪七种。专用于守城的有拐突枪、抓枪、拐刃枪、钩竿等。专用于攻城的有短刃枪、短锥枪、抓枪、拐子枪、蒺藜枪等。宁代枪术产生许多流派,有以地域分的车路枪手、河东流派,以姓氏分的张朱派等。宋时以枪术称著的人物有岳飞、李全、杨妙真等。李全号称‘李铁枪’,杨妙真号称‘杨花枪’,二人都是农民起义领袖,通过比武二人结为夫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